[069-1a]
太平御覽卷第六十九
地部三十四
澗 洲 湍瀬附灘
澗
釋名曰澗者言在兩山間也
詩曰秩秩斯干秩秩流行也干澗也
又曰于以采蘩于澗之中
又曰于以采蘋南澗之濵
又曰考盤在澗碩人之寛
爾雅曰兩山夾水曰澗
漢書曰沛公與項籍臨廣武澗而語數籍十罪
東觀漢記曰耿恭以踈勒城傍有水徙居之匈奴來攻絶
其澗水吏笮馬糞汁飲之
[069-1b]
水經注曰洛水東北流注于公路澗但丗俗音訛號之曰
光禄澗非也
異苑曰符堅爲慕容冲所襲堅馳騧馬墮而落澗追兵幾
及計無由出馬即踟蹰臨澗垂鞚與堅堅不能及馬又跪
授焉堅攀之得登岸而走
幽明録曰人有山行墜澗者無出路飢餓僅死見龜虵甚
多朝暮引頸向四方人因學之遂不復飢體殊輕便能登
巖岸經數年後竦身舉臂遂超出澗上即得還家顔色悅
澤頗更聦慧洎食榖啖滋味百日復其本質
郡國志曰漢武元封二年有白羊出庸澗𥘉出一羊野中
婦人大驚拍手羊因止今俗生羊禁婦人拍手是也
又水經曰呉房縣山溪有白羊淵淵水出羊
又曰赤松澗在東陽赤松子遊金華山以火自燒而化故
[069-2a]
山上有赤松子之祠澗自山出故曰赤松澗
十道志曰廣武澗在今滎澤縣西
又西征記三皇山上有三城謂東西廣武城相去二百餘
歩隋河水從中東南流今無水今城東有髙壇即項羽㘴
太公於上以示漢軍處一謂鴻溝
盧氏嵩山記曰半馬澗人或云百馬澗亦曰拜馬澗故老
傳王子晉得仙而馬還國人思之不見乃拜其馬於此也
韓子曰董安于爲趙上地守行石阜山見深澗深百仞問
其御左右曰人甞有入此乎曰無有嬰兒狂聾人入此乎
曰無有牛馬犬彘入此乎曰無有安于歎曰吾能治矣使
吾法之無赦猶入澗之必死則民莫之犯也
洲
詩曰關關睢鳩在河之洲
[069-2b]
爾雅曰水中可居者曰洲四方有水中央/獨髙可居也
史記曰越王勾踐平呉徙夫差於甬東韋昭曰即句章東
溪口外洲是也
晉書曰殷仲堪爲荆州刺史先是仲堪遊於江濵見流棺
接而葬焉旬日間門前之溝忽起成岸其夕有人通仲堪
自稱徐伯云感君之惠無以報也仲堪因問門前之岸是何
祥乎對曰水中有岸其名爲洲君將爲州言終而没至是
果臨荆州
王隱晉書曰朱崖在大海中遥望朱崖洲大如舉忛一
日一夜至洲周匝二千里徑度七八百里可十萬家女多
姣好長髮美鬢
呉録地理志曰呉富春縣有沙漲武烈爲郡吏赴府郷人
餞之㑹於沙上父老曰此沙狹而長君後當爲長沙太守
[069-3a]
後果然因名孫洲
呉志曰孫權遣衛温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
亶洲在海中長老傳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將童男女
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仙及仙藥止此不還丗丗相承有
萬家其上人民時有至㑹稽貨市
隋圖經曰漢水逕琵琶谷至滄浪洲洲即漁父棹歌處庾
仲雍記云謂之千齡洲
水經注曰龍陽縣之洲洲長二十里呉丹陽太守李衡植
甘橘於其上臨死勑其子曰吾洲里有木奴千頭不匱汝
衣食歳絹千疋
又曰峥嶸洲冠軍將軍劉毅破桓玄於此洲
山海經曰郁洲一曰都洲在海中郭璞注曰即東海鬱洲
山也傳此洲從倉梧徙來上有南方物
[069-3b]
扶南傳曰漲海中倒珊瑚洲洲底有盤石珊瑚生其上也
西京雜記曰梁孝王兔園之中又有鴈池池有鶴洲諸宫
館相連異樹恠獸靡不畢備王與宫人賔客弋釣其中
呉地記曰長洲在姑蘇南大湖北岸闔閭所遊獵處也呉
主遣徐祥至魏魏太祖謂祥曰孤比者願越横江之津與
孫將軍遊姑蘇之上獵長洲之苑吾志足矣詳對曰大王
欲奉至順以合諸侯若越横江而遊姑蘇是踵亡秦而躡
夫差恐天下之事去矣太祖笑曰徐生得無逆詐耶
湘中記曰或曰昭潭無底橘洲浮昭潭湘水至深處也橘/洲每大水諸洲悉没而
橘洲獨/存焉
王韶之始興記曰城西百餘歩有棲霞樓臨川王營置清
暑遊焉羅君章居之因名爲羅公洲樓下洲上菓竹交䕃
長楊傍映髙梧前竦雖即城隍趣同丘壑
[069-4a]
盛弘之荆州記曰南江上有龍洲下有寵洲二洲之間舊
云多魚而投罟揮網輙便掛絶乃有客没而視之中水有
牛二頭常爲破網故魚者患之
又曰江津東十餘里有中夏洲洲之首江之汜也故屈原
云經夏首而西浮又二十餘里有涌口所謂閻敖遊涌而
逸二水之間謂之夏洲首尾七百里
又曰枝江縣西至上明東及江津其中有九十九洲楚諺
曰洲不滿百故不出王者桓玄有問鼎之志乃増一爲兩
以充百數僣號旬時身屠宗滅及其傾覆洲亦消毀至宋
文帝在藩忽生一洲果龍飛江表斯有驗矣
荆州圖副曰百里洲其上平廣土沃人豊湖澤所産足穰
儉歲又特冝五果甘柰梨蔗於此是出
荆南志曰枝江縣界内洲大小凡三十七其十九有人居
[069-4b]
十八無人
劉禎亰口記曰嘉子洲西一里得貴洲周廻四十里許上
多有居民昔魏文帝伐孫權至此洲南望曰彼人有焉而
退因名曰貴洲
𫐠征記曰晉寧縣有龍莽洲父老云龍蛻骨於此洲其水
今猶多龍骨
山謙之丹陽記曰江寧縣南二十五里有列洲晉簡文帝
爲相時㑹桓温處也
郡國志白潮州白嶼洲亦自浮來後㑹稽人姓丁識之云
曾藏銅熨斗於洲上徃取果得
又曰潤州長命洲梁武放生處後魏使李諧來聘武帝問
曰彼國亦放生否諧曰不取亦不放帝大慙
荆州圖經曰襄陽縣南八里峴山東南一里江中有蔡洲
[069-5a]
漢長水校尉蔡瑁所居宗族強盛共保蔡洲爲王如所没
一宗都盡
又曰武當縣西北四十里江中有滄浪洲長四里廣十三
里禹貢稱漢水東流爲滄浪水疑此洲是也
方言曰水可居者爲洲三輔謂之洲淤郭璞注曰上林賦/云行於洲淤之浦
輿地志曰伍子胥叛楚出關於江上見漁父永渡時傍多
人漁父歌曰灼灼兮侵巳私與子期兮蘆之﨑子胥旣渡
解百金之劒與漁父漁父曰楚購子粟五萬爵執圭豈百
金之劒乎子胥曰勿令其露漁父知意遂覆舟而死其處
是[泳-永+羅]洲水路去洲一百九十里
江夏記曰鸚鵡洲在縣北案後漢書曰黄祖爲江夏太守
時黄祖與太子射賔客大㑹有獻鸚鵡於此洲故以爲名
又荆州記曰江夏郡城西臨江有黄鶴磯又有鸚鵡洲侯
[069-5b]
景令宋子仙夜襲江夏藏舡於鸚鵡洲
建安記曰郡西南大溪之中有仙人洲昔梅真人上昇墜
馬於此洲故後名墜馬洲
鄱陽記曰蠙洲在縣西南溪中有蚌出珠貞觀年中因雨
雹乃有出珠百姓採之咸亦不空其水平淺可渉
丹陽記曰白鷺洲在縣西三里隔江中心南邊新林浦西
對白鷺洲洲在大江中多聚白鷺因名之
又曰烈洲在縣西南輿地志云呉舊津所也内有小水堪
泊舡啇客多停以避烈風 以名焉王濬伐呉宿於此簡
文爲相時㑹桓玄之所也亦曰溧洲洲上有山山形以栗
伏滔北征賊謂之烈洲
又曰呉時客舘在蔡洲上以舎逺使蘇峻作逆陶侃等率
所統同赴京師直指石頭次于蔡洲是
[069-6a]
又曰張公洲在縣西南梁書太清二年豫州刺史裴東之
等舟師二万次張公洲二年陳霸先擊破侯子監師至張
公洲並此處
又曰加子洲在縣西南
三十國春秋曰晉咸和二年温嶠與陶侃起義兵伐蘇峻
帥師四万直指石頭侃泊加子洲即此處也夏月堪泊舡
冬月淺涸自永昌之𥘉其洲忽一朝崩䧟數里隨其形曲
折凡作九灣行者所依東西浩然矣
㝷陽記曰鵲洲在縣北
傳曰昭公五年楚以諸侯伐呉呉敗之於鵲岸桉鵲頭與
鵲尾相去八十里杜預注曰呉地也廬江舒縣東南有鵲
尾渚
湍
[069-6b]
廣雅曰湍瀬也
水經注曰益陽縣西有關羽瀬所謂關侯灘也南對甘寧
故壘昔關羽屯軍水北孫權令魯肅甘寧拒之於是水寧
謂肅曰羽聞吾咳唾之聲不敢渡也渡則成擒矣羽夜聞
其處分曰興霸聲也遂不渡
又曰漢水東爲鱣湍洪波奔蕩崩浪雲頽古老言有鱣魚
奮鰭遡流望濤直上至此則曝鰓失濟故因名湍
異苑曰永嘉郡有百簿瀬郡人斷水捕魚宰牲禱祭以祈
多獲逾時了無所得衆侣忿怨弃業將罷其夕並夢見老
公云諸君且可小停要思其冝夜忽聞有跳躍聲驚起共
看乃是大魚剉以爲頓獲百薄故因以百薄名瀬
益部耆舊傳曰犍爲符泥和氏女名光雄和父乗船城湍
墮水物故尸䘮不得雄哀慟號咷乗小船於父没處哭數
[069-7a]
聲自投水死後與父相持浮出
盛弘之荆州記曰桂陽耒陽縣有兩瀬毎縣旱百姓共壅
之甘雨普降若一郷獨壅雨亦徧應東有博望灘張騫使
外國經此没因以名灘灘下接魚復縣界有羊膓虎臂
瀬陽亮爲益州至此覆没人至今猶名爲使君灘
鄭緝之東陽記曰信安縣去石門四十里瀬邊悉有石牒
長三尺許似羅列雜繒如店肆也
劉德明南記曰康贑水奔流二百餘里横波嶮瀬二十四
處
灘
益州記曰伏犀灘東南六十里有黄牛像其崖峻嶮逺望
之班潤頗像黄牛
又水經云昔有黄牛從棘入溪出而上此崖乃化爲石是名
[069-7b]
伏犀灘
又曰荔枝灘東南二十里山頂上有一冡冡唯有女貞樹
樹上恒有白猿栖息郡國志云棘入道有玉女冡是
水經注曰江水又東逕狼尾灘而歷人灘袁山松云二灘
相去二里人灘水至浚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
崟數十歩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鬢髮皆具
因名人灘也江水又東逕黄牛山下有灘名曰黄牛灘南
岸重嶺疊起最外髙崖間有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黒牛黄成
就分明旣人跡所絶莫得究焉此巖旣髙加以江湍紆廻
雖途逕信宿猶望見此物故行者謡曰朝發黄牛暮宿黄
牛言水路紆深廻環望如一矣
太平御覽卷第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