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a]
太平御覽卷第八百二
珎寳部一
寳
珠上
寳
尚書湯誓曰遂伐三朡俘厥寳玉孔安國日俘取也玉以/禮神使無水旱之災故
取而/寶之誼伯仲伯作典寳二臣作典寳一篇/言國之常寳也
又盤庚曰無緫于貨寳孔安國注曰無緫/貨寳以求位也
又旅曰分寳玉于伯叔之國時庸展親孔安國注云以/寳玉分同姓之
國是用誠信/親親之道弗寳逺物則逺人格不侵奪其/利其來服所寳惟賢則
邇人安寳賢任能則近人安/近人安則逺人安也
又顧命曰越玉五重陳寳於東西序坐北列玉五重/又陳先王所寳之器物赤刀
大訓引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胤之
[802-1b]
舞衣大貝鼖鼓在西房兊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在東房
皆歴代所/傳之寳
毛詩嵩髙曰王遣申伯路車乗馬錫爾介珪以作爾寳寳/瑞
詩含神霧曰聖人受命必順斗張握命圖授漢寳宋均曰/聖人謂
髙祖也受天命而王必順旅衡法故張/良受兵鈐之圖命以授漢爲珎寳也
禮記檀弓曰南弓敬叔反必載寳而朝敬叔魯孟僖子常/失位去魯得反載
其寳來/朝君也夫子曰若是其貨也喪不如速貧之愈也
又曰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寳
又曰儒有不寳金玉而以忠信爲寳
左傳莊公曰齊人來歸衛寳文姜請之也
又莊公曰王及鄭伯入于鄭遂入成周取其寳器而還
又文下曰宋昭以盡以寳行
又襄公曰宋人得玉獻諸子罕子罕不受曰我以不貪爲
[802-2a]
寳爾以玉爲寳若與秋皆喪寳也不若人有其寳也
又昭六曰吴太子諸樊入鄖諸樊吴王/僚之太子取楚夫人與其寳
器以歸
公羊傳僖公曰虞公貪而好寳及爲晉所滅抱寳牽馬而
去
又定公曰盗竊寳玉大弓盗者何陽虎也
史記曰趙簡子告諸子曰吾藏寳符於常山之上先得者
賞諸子馳之常山上求無所得母䘏還曰巳得符矣登常
山而臨代代可取也
又曰晉使郄克以車八百乗伐齊陳于鞍於是晉軍追齊
至馬陵齊侯請以寳器謝不聽必得笑克者蕭同叔子
又曰魯昭公八年楚靈王就章華臺召昭公往焉賜昭公
寳器巳悔復詐取之
[802-2b]
又曰衛叔名封成王長用事舉康叔爲周司㓂賜衛寳祭
器
又曰秦逐客李斯書曰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寳乗
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劒乗纎離之馬建翠鳯之旗樹靈鼉
之鼓此數寳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
又曰樂毅伐齊入臨淄盡取齊寳也
又曰梁惠王與齊威王㑹田於梁問齊王亦有寳乎威王
曰無有梁王曰若寡人國小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後各
十二乗者十枚柰何以萬乗之國而無寳乎威王曰寡人
以爲寳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爲㓂
東取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䀎子者使守髙堂則
趙人不敢東漁於河吾更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
北門趙人祭西門齊之北門也言燕趙之人/畏其侵伐故祭以求福徙而從者七
[802-3a]
千餘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盗賊則道不拾遺將以照千
里豈特十二乗哉梁惠王慙不懌而去梁或作/魏字
漢書曰沛公西入武關欲擊秦嶢下軍張良曰臣聞其將
者賈竪子易動以利令酈食其持重寳㗖秦將秦將果欲
連和沛公乃擊秦軍大破之
謝承後漢書曰鄭引爲鄒令縣人王逢得路遺寳物懸於
衢道求主還之
後漢書曰丗祖遣衛尉銚期持珎寳繒帛賜隗囂期至鄭
𬒳盗
張璠漢記曰朱儁爲郡吏太守尹端有罪應死儁爲買珎
寳賂主章吏端得免死
范曄後漢書曰帝常召見諸郡計吏問其風俗及前後守
令能不蜀郡計椽樊顯進曰漁陽太守張堪昔在蜀其仁
[802-3b]
以惠下威能討姦前公孫述破時珎寳山積捲握之物足
冨十丗而堪去職之日乗折轅車布𬒳而巳帝聞良乆歎
息〇魏氏春秋載袁紹檄州郡文曰曹操父嵩乞丐擕養
因贓假位輿金輦寳輸貨權門
魏志曰陳㤗爲匈奴中郎將京邑貴人多寄寳貨因市奴
婢㤗皆掛於壁及徵爲尚書悉以還
吴志曰士爕爲交阯太守每遣使詣權致雜香細葛輙以
千數明珠大貝琉璃翡翠瑇瑁犀象之珎竒物異果蕉耶
龍眼之屬無歳不至
晉中興書曰姚萇試諸子謂曰吾有一寳物萬金不易汝
等伎藝勝者吾以與之諸子皆索好馬欲於父前試之唯
略不動萇以爲賢故越諸兄立爲嗣子
晉安帝記曰桓玄尤愛珎寳常玩弄珠玉不離於手
[802-4a]
晉書殷仲文傳曰桓玄爲劉𥙿所敗仲文隨玄西走其寳
玩悉藏地中皆變爲土
晉書吕纂載記曰即序胡安據盗發張駿墓見駿貌如生
得真珠簾琉璃榼白玉樽赤玉簫紫玉笛珊瑚馬鞭馬腦
鍾水陸竒珎不可勝紀
齊書曰始興王鑑鎮益州於州園地得古冢無復棺但有石
槨銅器十種並古形玉璧三枚珎寳甚多不可皆識金銀爲
蠶形者數萬計又以朱砂爲阜水銀爲池左右咸勸取之
鑑曰皇太子昔在雍有發古冢者得玉屏風玉匣之属皆
將還都吾意甞不同乃遣功曹何佇之爲起墳諸寳物一
不得犯
梁書曰羊侃大同中魏使陽斐與侃在比嘗同學有詔令
侃延斐同賞賔客三百餘人食器皆金玉雜寳奏三部女
[802-4b]
樂至夕侍婢百餘人俱執金花燭
崔鴻十六國春秋前趙録曰曜平陳安長駈至于西河張
茂懼遣使稱蕃獻諸珎寳珠玉不可勝紀
後魏書曰元乂旣專政乃於禁中自別作庫掌握之寳充
牣其中
北史曰齊神武後以孝武帝后配彭城王孫韶魏室竒寳
多隨后入韶家有二玉鉢相盛轉而不可出馬瑙榼三斗
玉縫之皆稱西域鬼作也
北齊書曰髙德正嘗辭疾除兾州刺史即起顯祖怒禁門
下其妻出寳物滿四牀欲以寄人帝掩見大怒曰我府藏
無此物詰其得由皆諸元賂之帝乃斬德正并妻子伯堅
隋書曰𨳩皇十二年突厥遣使獻七寳埦
唐書曰師子國在西海之中出竒寳啇賈到則不見人但
[802-5a]
置寳物價直於洲上寳依價質之而去以能養師子故以
爲國名
又曰天寳中師子國遣婆羅門僧灌頂三藏來獻金寳瓔
珞
老子曰我有三寳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
天下先輕敵則幾喪吾寳
晏子春秋曰和氏之璧井里之朴耳良工脩之則爲荐國
之寳孫卿子云井里之璞又/云玉人琢之爲天下寳
魯連子曰楚王成章華臺酌諸侯酒魯君先至與之大曲
之弓不琢之璧旣而悔之伍舉見魯君曰大曲之弓不琢
之璧楚王之寳也吴求之弗與舉兵伐楚魯懼奉而歸之
墨子曰周公見申徒狄曰賤人強氣則罰至申徒狄曰周
之靈珪出於土楚之明月出蜃五象出於汙澤和氏之
[802-5b]
璧夜光之珠三棘六里此諸侯所謂良寳也淮南子說山/云周之簡珪
産於石大象神/龜出於溝壑
孟子曰諸侯之寳三土地人民政事寳珠玉者殃必及身
淮南子曰夫夏后氏之璜不能無考考班/璺明月之珠不能
無纇夜光之珠白似月光故日/明月纇若絲之有結纇也然天下寳之者何也小惡
不及妨大美
傳子曰夫齎不貲之寳獨宿曠野其危甚於累卵比之秦
猶㤗山之安也
戰國䇿曰周有砥阨宋有結緑梁有懸犁楚有和璞此四
寳者玉之所美也巳爲天下名器
國語曰晉定公享楚王孫圍趙簡子鳴玉以相問圍曰楚
之白珩猶在乎爲寳也幾何對曰未甞爲寳也楚有觀射
父能作訓辭以行諸侯有左史倚相能道訓典以叙百物
[802-6a]
有夢曰雲金木竹箭之生也此楚國寳也若白珩先王之
玩何寳焉夢澤/也
穆天子傳曰天子西征至陽紆之山河伯無夷所都是惟
河宗氏乃至於崑崙之丘觀舂山之寳
吕氏春秋曰世皆以珠玉爲寳寳逾多而民逾貧失其所
寳也
陸賈新語曰聖人不用珠玉而寳其身也
鹽鐵論曰汝漢之合鐵誘外國鈎羗胡之寳也
說文曰琛寳也犍爲舎人日/美寳爲琛
說苑曰經侯過魏左帶玉具劒右帶環佩左光照右右光
照左太子不視又不問經曰魏國亦有寳乎太子曰主信
臣忠百姓戴上此魏國之寳也經左解玉具右解佩委之
而起
[802-6b]
阮子曰雖金玉滿堂明珠滿室飢不爲寳非國之用
新序曰晉平公浮西河中流而歎曰嗟乎安得賢士大夫
與共此憂樂乎船人固桑對曰夫劒産於越珠産江漢玉
産崑崗此三寳者皆無足而致今君苟好士則賢士至矣
西京雜記曰武帝以七寳牀雜寳案厠寳屏風列寳帳設
於桂宫時人謂之四寳宫也
又曰髙祖入咸陽宫行庫藏見有琴長六尺十三絃二十
六徽皆用七寳飾之銘曰渥璵之樂
漢武故事曰上雜錯天下珎寳爲帳其次甲乙
三輔黄圖曰金寳一銀二龜三貝四布寳五泉寳六凡寳
貨六種二十八品
地鏡圖曰夫寳物在城郭丘牆之中樹木爲之變視柯偏
有折枯是其候也視折枯所向寳在其方凢有金寳常變
[802-7a]
作積蛇見此輦便脫隻履若衣以擲之溺之即得凢藏寳
忘不知處以大銅盤盛水着所疑地行照之見人影者物
在下也
又曰視屋上瓦獨無霜其下有寳藏
蔡氏化清論曰經云寳者衆之所利也苟利其利害必存焉
郭璞奏曰臣以爲珎竒靡麗之物誠是玩弄之所寳然非
經國之至寳
張衡東京賦曰所貴惟賢所寳惟糓
明皇雜録曰楊國忠驕奢僣侈之態復紛然未滿持盈公
主玉葉冠國夫人夜光枕楊國忠鏁子帳皆希代之寳
莫能計其直
珠上
說文曰珠蚌之隂精也
[802-7b]
尚書禹貢曰徐州厥貢淮夷蠙蛛淮夷二水/出蠙蛛也
周禮天官玉府曰若王合諸侯則共珠盤玉敦鄭玄曰敦/盤類珠玉
以爲/飾
左傳哀公曰衛太叔疾出奔宋臣向爲宋向/魋臣納美珠焉與
之城鉏城鉏/宋邑宋公求珠魋不與由是得罪
又哀下曰越圍吴晉趙鞅使楚隆告于吴王曰寡君之
老無恤使陪臣隆敢展謝其不共展陳/也黄池之役君之
先臣志父得承齊盟曰好惡同之今君在難無恤不敢憚
勞非晉國之所能及也使陪臣敢展布之王拜稽首曰寡
人不侫不能事越以爲大夫憂拜命之辱與之一簞珠簞/小
笥
爾雅曰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多珠玉焉霍山今在平陽/永安縣東北也
尚書考靈曜曰夘金出握命孔符赤用藏龍吐珠也鄭/玄
[802-8a]
注曰藏祕也珠寳物俞道/也赤漢將用天之秘道
尚書考靈曜曰甲子冬至日月五緯俱起牽牛日月若編
珠
春秋保乾圖曰吐珠於澤誰能不含宋均注曰珠岀於野/澤之中誰能不含取
以爲/寳也
禮斗威儀曰王者政平德至淵泉則江海出明珠
又戴禮曰玉居山而木能潤淵生珠而岸不枯
韓詩外傳曰良珠度寸雖有百仞之水不能奄其耀也
韓詩内傳曰漢女所弄珠如荆鷄卵
孝經援神契曰神靈滋液百寳用則珠母見珠母璣鏡宋/均
曰事神明得則大/珠有光可以爲鏡德至淵則海出名珠
史記曰樂毅遺燕王書曰齊王遁走莒僅以身免珠玉財
寳盡收入於燕
[802-8b]
又曰魏王與齊威王㑹田於郊魏王曰若寡人國小尚有
徑寸之珠照車前後各十二乗者十枚柰何以萬乗國而
無寳乎事具/寳門
又曰漢王賜張良金百溢白珠二升良具以獻項伯
又曰鄒陽上書曰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於
道路人無不案劒相盻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
漢書景帝詔曰黄金珠玉飢不可食寒不可衣吏發民若
取黄金者坐贓爲盗
又曰董偃與母賣珠爲事偃十三隨母養館陶公主家左
右言其姣好召見曰吾爲養之得幸
又地理志曰武帝時使使入海市明珠到國圍二寸巳下
又曰霍光廢昌邑王太后𬒳珠𥜗坐武帳召王伏前聽詔
又曰成帝時王章死妻子皆徙合浦王啇輔政曰還章妻
[802-9a]
子故郷其家属皆採珠致産數百萬
范曄後漢書曰光武耳不聽鄭衛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
又曰董卓擅朝政吕布斬之長安中民悉賣珠玉市酒肉
相慶填滿街肆
又曰馬援在交阯常餌薏苡實及軍還載之一車後有上
書譛之者以爲前所載還皆明珠文犀也
司馬彪續漢書曰天笁國一名身毒出琉璃珠璣
又曰扶風人士孫奮居冨而性恡梁兾認奮母爲其守藏
婢云盗白珠十斛也
後漢書曰珠蚌中隂精也玓瓅明珠色也璣珠不圎也夫
餘出珠大如酸棗
東觀漢記曰永建四年漢陽太守文礱獻大珠詔曰海内
頗有災異而礱不推忠竭誠而喻明珠之瑞求媚今封珠
[802-9b]
却還
又曰顯宗時鍾離意爲尚書時交阯太守坐贓千金徴還
伏法以其資物頒賜羣臣意得珠璣悉以委地而不拜賜
上恠而問其故對曰臣聞孔子忍渴於盗泉之水曽參廻
車於勝母之閭惡名也此贓穢之物誠不敢拜帝嗟嘆曰
清乎尚書之言乃更以庫錢三十萬賜意
又曰和熹后時新遭大憂法禁未設宫中亡大珠一篋主
名不立太后乃親自臨見宫人一一間䦧察其顔色開示
㤙信宫人盗者即時首服
謝承後漢書曰孟甞爲合浦太守郡俗舊採珠以易米先時
二千石貪穢使人採珠積以自入珠忽徙去合浦無珠餓
死者盈路孟甞化行一年之間去珠復還
又曰汝南李敬少時遷趙相奴於䑕穴中得繫珠及璫珥
[802-10a]
相連以問主簿主簿曰前相夫人昔亡珠不知所在疑其
子婦竊之因去婦敬送珠付前相慙乃還去婦
又曰豫章黄向辰歩路中得珠琪一囊可直三百餘萬求
主還之主欲以半物謝向向委去不顧也
魏書曰卞皇后性儉約不尚華麗無文繡珠玉器皆黒
太祖甞得名璫數具命后自選一具后取其中者太祖問
其故對曰取其上者爲貪取其下者爲僞故取其中者
魏志曰文帝問蘇則曰前西域通使燉煌獻徑寸大珠可
復求市得不則曰若陛下德流沙漠不求自至求而得之
不足貴也帝黙然
又曰公孫淵以遼東叛遣田豫以本官督青州刺史程喜
喜内懷不服軍事之際多相違錯喜知帝寳愛明珠乃宻
上豫雖有戰功而禁令寛㢮所得器仗珠銀甚多放散不
[802-10b]
皆簿管由是功不見列
又曰文帝作終制曰飯含無以珠玉無施珠𥜗玉押
典略曰臨淄侯曹植與楊脩書曰今丗作者可略而言人
人自謂握靈虵之珠
魏略曰大秦國出夜光珠真白珠夫餘出珠大如酸棗
魏志曰東夷俗以瓔珠爲財寳或以綴衣爲飾或以懸頸
垂耳至於𬒮不以金銀錦罽爲珎
又曰倭國女王壹與遣大夫率善等獻真白珠五十孔青
大勾珠二枚也
蜀志曰秦宻奏記益州牧劉焉薦儒士任定祖曰甫欲剖
蚌求蛛今乃隨和炳然復何歎哉
又曰宗預復東聘吴孫權握預手曰今君年長孤亦衰老
恐不復相見遺預大珠一斛
[802-11a]
吴録地理志曰朱崖珠宫縣出明月珠
又曰袁慱字君遊爲淮陵長其女得壞牆中璫珠百餘博
封上之詔以賜博
吴志曰魏文帝遣使以馬求易明珠翡翠權曰此皆孤所
不用而可得馬何若而不聽其交易
王隠晋書武帝詔曰御府内省珠玉玩好之物皆以賜王
公也
晉書陶璜自交州上表曰合浦郡土地墝埆無有田農百
姓唯以採珠爲業啇賈去來以珠貿米而吴時珠禁甚嚴
慮百姓私散好珠禁絶來去人以飢困又所調猥多限每
不充今請上珠輸二次者輸一麤者蠲除自十月訖二月
非採珠之時聽啇旅往來如舊並從之
晉令曰士卒百工不得服眞珠璫珥
[802-11b]
沈約宋書曰文帝詔太史令錢樂之作小渾天安二十八
宿中外以白真珠及青黄三色珠爲三家星日月五星悉
居黄道
南史曰中天笁國在大月支東南數千里出火齊狀如雲
母也/色如紫金有光耀列之則蟬翼積之則如紗縠之重沓也
崔鴻十六國春秋前秦録曰建元十年正月懸珠簾於正
殿○後魏書曰尓朱丗隆將敗洛中先謡曰三月末四月
𥘉陽灰簸土覔真珠至是並驗
又曰畢衆敬以篤老乞還桑梓朝廷許之衆敬臨還獻真
珠璫四具
太平御覽卷第八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