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12 太平御覽-宋-李昉 (master)


[002-1a]
太平御覽卷第二
 天部二
   天部下 渾儀 刻漏
     天部下
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天無以清將恐裂
又曰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莊子曰天之蒼蒼其正色耶以其逺而至極也
文子曰朴至大者無形狀道至大者無度量故天圎不中
䂓地方不中矩
又曰天明日明然後能照四方君明臣明然後能正萬物
域中四明故能乆
又曰髙莫髙於天下莫下於澤天髙澤下聖人法之
又曰天愛其精地愛其平人愛其情天之精日月星辰雷
[002-1b]
霆風雨也地之平水火金木土也人之情思慮聦明喜怒

列子曰𣏌國有人憂天崩墜身亡所寄廢於寢食又有憂
彼憂者因曉之曰天積氣耳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
止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果積氣日月星辰不當墜耶曉
者云日月星辰亦積氣之光耀者也長盧子聞而笑曰虹
蜺也雲霧也風雨也四時也此積氣之成乎天者也知積
氣也何以不壊夫天地空中之細物有中之最巨也難窮終
始此固然矣憂其壞者亦爲逺大言不壞者亦爲未是天
地不得不壞之則㑹歸於壞時奚爲不憂哉列子聞而笑
曰天地壞亦謬矣言不壞亦謬矣壞與不壞吾所不知也
雖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來不知去去
不知來壞與不壞吾何容心哉
[002-2a]
又曰湯問夏革曰四海之外奚有乎曰猶齊州也湯曰汝
奚以實之革曰朕東行至營人民猶是也問營之東復猶
營也西行之豳民人猶是也問豳之西復猶豳也朕以是
知四海四荒四極之外不異是也故大小相含無窮極也
含萬物者亦如含天地含天地者亦如含/萬物&KR0877萬/物也故不窮含天地之表故
無極朕亦焉知天地之表不有大天地者乎亦吾所不知
也天地亦物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媧氏選五色之石以𥙷
闕斷鼇之足鼇巨/龜也以立四極其後共工氏與顓頊爭爲帝
淮南子曰/與神農爭怒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絶地維故天傾西北日
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
抱朴子曰宣夜之書亡而郄萌記先師相傳宣夜說云天
無質仰而瞻之髙逺無極眼瞀精極蒼蒼然也譬旁望逺
道黄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谷而&KR0627黒夫靑冥色黒非有
[002-2b]
體也日月星象浮生空中行止皆須氣焉故七耀或住或逰
逆順伏見無常進退不同由無所根繫故各異也故辰極常
居其所北斗不與衆星西没焉七曜皆東行日日行一度
月行十三度遲疾任性若綴附天體不得尓也
又曰良將剛則法天可望而不可干柔則象淵可觀而不
可入
淮南子曰四時天之吏日月天之使星辰天之期虹蜺彗
星天之忌
又曰天有九野九千九百九十里隅去地五萬里
楊子法言曰唯天爲聦唯天爲明夫能髙其目而下其耳
者匪天也夫
又曰或問天曰吾於天歟見無爲之爲矣或曰雕刻衆形
者匪天歟曰以其不雕刻也如物刻而雕之焉得力而給
[002-3a]

又曰天可度則覆物淺矣
申子曰天道無私是以恒正天常正是以清明
管子曰天或維之地或載之莫之維天巳墜矣况於人乎
曽子曰單居離問曽子曰天圎而地方誠有之乎曽子曰
天之所生上首地之所生下首上首之謂圎下首之謂方
始識天圎而地方則是四角之不揜也參甞聞之夫子曰
天道曰圎地道曰方方曰幽圎曰明明者吐氣是故外景
幽者含氣是故内景
墨子曰飄風苦雨溱溱而至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不上同
於天也
孔叢子曰魏王問子順曰寡人聞昔者上天神異后稷而
爲之下嘉糓周遂以興
[002-3b]
吕氏春秋曰天道圎地道方聖人所以立天下天圎謂精
氣圎通周復無雜故曰圎地方謂萬物殊形皆有分職不
能相爲故曰方主執圎臣處方方圎不易國乃昌
又曰天地車輪輪轉/也終則復始極則復反
又曰天地大矣生而不子成而不有萬物皆𬒳其澤得其
利而莫知其所由始三皇五帝之徳也
又曰天有九野何謂九野中央曰鈞天東方曰蒼天尚書/考靈
耀曰臯天廣/雅曰上天東北方曰變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方曰幽天
西方曰皓天尚書考靈耀曰/廣雅皆曰成天西南方曰朱天南方曰炎天
尚書考靈/曜曰赤天南東方曰陽天
太玄經曰九天一爲中天二爲羡天三爲順天四爲更天
五爲晬天六爲廊天七爲咸天八爲沉天九爲成天
又曰天以不見爲玄地以不形爲玄人以心腹爲玄天奥
[002-4a]
西北鬱化精也地奥黄泉隱營魄也人奥思慮含至精也
說苑曰齊景公問子貢曰仲尼賢乎曰賢又問曰奚若曰不
知也公恠之子貢曰今謂天髙無少長賢愚皆知若問其
髙㡬何皆曰不知仲尼之賢猶天之髙也奚得以知又曰
臣事仲尼猶執柸就江海飲莫知淺深也
又曰齊桓公問管仲曰王者何貴對曰貴天桓公仰視天
管仲曰所謂天者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居人上者以百
姓爲天
蔡邕天文志曰言天體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
曰渾天宣夜之學絶無師法周髀術數具存驗天狀多所
違失故史官不用唯渾天者近得其情今史官所用候臺
銅儀則其法也立八尺圜儀之度而具天地之象以正黃
道名察發歛以行日月以歩五緯精微深妙百丗不易之
[002-4b]

異苑曰陶侃夢飛翔沖天天門九重巳入其八餘一門不
得進以翼搏天一翅致折驚而墜下左腋腫痛後威果振
主欲有闚擬之志每憶折翅之祥抑心而止
徐整三五曆紀曰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
歲天地開闢陽清爲天隂濁爲地盤古在其中一曰九變
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髙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
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髙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
皇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
萬里
廣雅曰太𥘉氣之始也清濁未分太始形之始也清者爲
精濁者爲形太素質之始也巳有素朴而未散也三氣相
接剖判分離清濁爲天地
[002-5a]
又曰天圎廣南北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歩東西
短減四歩周六億十萬七百里二十五歩從地至天一億
一萬六千七百八十一里半下地至厚與天髙等
又曰南方曰炎天西南方曰朱天西方曰成天西北方曰
幽天北方曰玄天東北方曰變天東南方曰陽天中央曰
鈞天東方曰上天謂之九天九天之際曰九垠垠堮/也九天
之外曰次九垓垓階也言其/階次九也
纂要曰天地四方曰六合四方上下謂之宇古徃今來謂
之宙
白虎通曰男女惣名爲人天地所以無惣名何天圎地方
不相類也天左旋地右周猶君臣隂陽相向也
又曰天所以有災變何所以謹告人君覺悟其過欲令悔
愼思慮也
[002-5b]
黃帝素問曰積陽爲天故曰清陽
河圖挺佐輔曰百丗之後地髙天下不風不雨不寒不暑
民復食土皆知其母不知其父如此千歲之後而天可倚
杵洶洶隆隆曽莫知其始終
汲冢紀年書曰懿王元年天再旦於鄭
東方朔神異經曰崑崙有銅柱焉其髙入天謂之天柱
皇覽冢墓記曰好道者言黃帝乗龍升雲登朝霞上至列
闕倒影天體如車有蓋日月懸著何有可上哉
張衡靈憲曰天有九位自地至天一億萬六千二百五十
里懸天之晷薄地之儀皆千里而差一寸
孫氏瑞應圖曰舜時后稷播植天降秬秠故詩曰天降嘉
種惟秬惟秠秬音巨/秠音丕
論衡曰天門在西北又日月五星隨天而西移行遲天耳
[002-6a]
譬若磑石之上行蟻蟻行遲磑轉疾内雖異行外猶俱轉
又曰天行六十五度凡積十三萬里也其行甚疾無以爲
驗儻與陶鈞之運弩矢之流相類似乎
又曰天平與地無異若覆盆之狀
洛書甄耀度曰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夫一度
爲千九百三十二里則天地相去十七萬八千五百里
關令内傳曰天地南午北子相去九千萬里東卯西酉亦
九千萬里四隅空相去九千萬里天去地四十千萬里
又曰天有五億五萬五千五百五十里地亦如之各以四
海爲脉
伏侯古今注曰成帝建始三年七月夜有黄白氣長十餘
丈明照地或曰天裂或曰天劒
五經通義曰神之大者昊天上帝即耀魄/寳也
[002-6b]
又曰天皇大帝亦曰太一又曰其佐曰五帝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
帝赤熛怒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光紀中央黃帝含樞紐
又曰天所以有雷霆風雨霜雪霧露何欲以成歲潤萬物
因以見災異也
鄒衍大言天事號談天衍〇虞昺穹天論曰天形穹隆如笠
而冒地之表浮元氣之上譬覆奩以抑水而不没者氣充
其中也日遶辰極没西南還東不入地中也 天文録曰古
人言天地之形者有三一曰渾天二曰蓋天三曰宣夜宣
夜之說未甞聞也後有虞昺作穹天論姚信作昕天論虞
喜作安天論衆形殊象參差其間蓋天之說又有三體一
云天如車蓋遊乎八極之中一云天形如笠中央髙而四
邊下亦云天如欹車蓋南髙北下桓譚新論曰通人揚子
雲因衆儒之說天以爲蓋常左旋日月星辰隨而東西乃
[002-7a]
圖畫形體行度叅以四時暦數昏明晝夜欲爲世人立紀
律以垂法後嗣余難之曰春秋晝夜欲等平旦日岀於夘
正東方暮日入於酉正西方今以天下之占視之此乃人
之夘酉非天夘酉當北斗極北斗極天樞樞天軸也猶蓋
有保斗矣蓋雖轉而保斗不移天亦轉周匝斗極常在知
爲天之中也仰視之又在北不正在人上而春秋分時日
出入乃在斗南如蓋轉則北道近南道逺彼晝夜數何從
等乎子雲無以解也後與子雲奏事坐白虎殿廊廡下以
寒故背日曝背有頃日光去背不復曝焉因以示子雲曰
天即蓋轉而日西行其光影當照此廊下而稍東耳無乃
是反應渾天家法焉子雲立壞其所作則儒家以天爲左
轉是也
楊泉物理論曰天者旋也均也積陽純剛其體迴旋羣生
[002-7b]
之所大仰
又曰儒家立渾天以追天形從車輪焉周髀立蓋天言天
氣循邊而行從磨石焉斗極天之中也言天者必擬之人
故自臍以下人之隂也自極以北天之隂也所以立天地
者水也成天地者氣也水土之氣升而爲天天者君也夫
地有形而天無體譬如火焉煙在上灰在下也渾天說天
言天如車輪而轉日月旦從上過夜從下過故得岀夘入酉
或以斗極難之故作蓋天言天左轉日月不行皆縁邊爲
道就渾天之說則斗極不正若用蓋天則日月出入不定
夫天元氣也皓然而巳無他物焉姚信昕天論曰若使天
褁地如卵含雞地何所倚立而自安固若有四維柱石則
天之運轉將以相害使無四維因水勢以浮則非立性也
若天經地行於水中則日月星辰之行將不得其性是以
[002-8a]
兩地之說下地則上地之根也天行乎兩地之間矣今地
形立於下天象運乎上譬人頥移臨胷而頂不覆背近取
諸身故知天體南低入地北則髙也冬至極低天運近南
故日去人逺斗去人近北氣至故冰寒也夏至極起天運
近北故斗去人逺日去人近南天氣至故蒸熱也極之髙
時日所行地中淺故夜短天去地髙故晝長極之低時日
所行地中深故夜長天去地下故晝短然則天行寒依於
渾夏依於蓋也
楚辭天問曰圎則九重孰營度之言天圓九重/誰度知之惟兹何功
孰初作之言此天九重/誰功始之筦維焉繫天極焉加筦轉綱也言/天夜轉徙寜
有維綱繫其際/極安所加乎也八柱何當東南何虧言天有八山爲柱皆/何直東南不足誰能
缺/也古樂府詩曰天上何所有曆歷種白榆
     渾儀
[002-8b]
說文曰渾者制儀器也
書曰正月上日受終於文祖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范寗/注曰
璿爲衡璣者轉也衡者平也若今/渾天矣王者所以正天文之器
尚書考靈耀曰觀玉儀之旋昏明主時以玉爲渾儀/故日王儀也
文耀鈞曰髙辛受命重黎說天文唐堯即位羲和立渾儀
孝經援神契曰后偷任威折其玉斗失其金椎后君也偷/獨苟自專
也玉斗北斗以玉爲之偷渾/儀也金椎以喻國之重寳也
劉氏曆正問曰說云顓頊造渾儀黃帝爲蓋天皆以天象
蓋也
渾天儀曰天如雞子地如中黄居其天内天大地小表裏
有水天地各乗氣而立載水而浮日月星辰繞地下故二
十八宿半見隱天轉如車轂之運
王蕃渾天說曰渾天之作由來尚矣考之於天信而有徴
[002-9a]
舊說天地之體狀似鳥卵天苞地外猶殻之褁黄也周廻
如彈丸故曰渾天言其形體渾渾如也周天三百六十五
度五百八十九分度之百四十五東西南北展轉周䂓半
覆地上半在地下故二十八舎半見半隱以儀准之其見
常八十二度有奇是以知其半覆地上半在地下也黄赤
二道見與交錯一間相去二十七度以兩儀准之俱三百
六十五度有赤道見者常百八十二度半強又南北考之
天見者亦一百八十二度半強是知天之體圎如彈丸北
出地三十六度是知南極入地亦三十六度而兩相去百
八十二度半強也
虞喜安天論曰太史令陳季胄以先賢制木爲儀名曰渾

又曰言天體者三家渾蓋之術具存而宣夜之法絶滅有
[002-9b]
意續之而未遑也近見姚元道造昕天論又覩族祖河間
立穹天摸鄙意多嫌喜以爲天髙無窮地深不測地居卑
静之體則天有常安之象形相覆冒無方圎之義渾蓋之
家依易立說云天運無窮或謂渾然苞地或謂渾然而蓋
愚謂若必天褁地似卵中黃則地是天中一物聖人何别
爲名而配天乎古之遺語日月行於飛谷謂在地中也不
聞列星復流於地又飛谷一道何以容此且谷有水體日
爲火精冰炭不共器得無傷日之明乎此蓋天所以爲臣
難也或難曰周禮有方圎之丘祭天地則知乾坤有方圎
體也荅曰郊祭大報天而主日配日月形圎圎丘似之非
天體也祭方者别之於天尊卑異位何足恠哉周髀之術
多是蓋天蓋天雖與渾異而星辰有常數今陳氏見髀上
觀周因言周渾周髀宣夜或人姓名猶星家有甘石也蓋
[002-10a]
天之體轉四方地卑不動天周其上故云周髀宣明也夜
幽之數其術兼之故云宣夜
賀道養渾天記曰昔記天體者有三渾儀莫知其始書以
齊七政蓋渾體也二曰宣夜夏殷之法也三曰周髀當周
髀之所造非周家術也近世復有四術一曰方天興於王
充二曰軒天起於姚信三曰穹天由於虞喜皆以抑斷浮
說不足觀也唯渾天之事徵驗不疑
晉陽秋曰吴有葛衜字思眞改作渾天使地居中以機轉
之天轉而地止衜古/道字
義熈起居注曰十四年相國表曰間者平長安獲張衡所
作渾儀土圭歷代寳器謹遣奉送歸之天府
梁書曰陶弘景甞造渾天象髙三尺許地居中央天轉而
地不動以機動之悉與天相㑹
[002-10b]
又曰虞僧誕㑹稽餘姚人以左氏教授聽者亦數百人該
通義例當世莫及先是儒者論天㸦執渾蓋二義論蓋不
合渾論渾不合蓋崔靈恩立義以渾蓋爲一焉
隨書曰耿詢見其故人髙智寳以玄象直太史詢從之受
天文筭術詢創意造渾天儀不假人力以水轉之施於闇
室中外候天時合如符契
唐書曰將軍李守忠奏三殿上所安置渾天儀銅鼎上津
事具/雨門
董卓别傳曰卓冶鑄候望璇機儀
益部耆舊傳曰漢武帝時落下閎明暁天文於地中轉渾
天定時節
風土記曰璿衡即今渾儀云古者以玉爲之轉運者爲機
持正者爲衡一説言以良玉爲管中有光蓋取明以助逺
[002-11a]

張衡渾天儀曰赤道撗帶天之腹去極九十一度十九分
之五黃道邪帶其腹出赤道表裏各二十四度故夏至去
極六十七度而強冬至去極百一十五度亦強也然則黄
道邪截赤道者則秋分之去極也今此春分去極九十度
秋分去極九十一度少者就夏歷晷景去極之法以爲率

王蕃渾天說曰渾天遭周秦之亂師徒斷絶而喪其文唯
渾儀常在候臺是以不廢故其楊搉可得而言至於纎微
委曲闕而不傳蔡邕以爲精微深妙百世不易之道
楊子法言曰或問渾天曰落下閎營之鮮于望人度之耿
中丞象之請問蓋天曰蓋哉蓋哉未幾也李軌注/曰幾近
桓子新論曰楊子雲好天文問之於黃門作渾天老工曰
[002-11b]
我少能作其事但隨尺寸法度殊不曉達其意後稍稍益
愈到今七十乃甫適知巳又老且死矣今我兒子愛學作
之亦當復年如我乃暁知巳又且復死焉其言可悲可笑

顔延之上立渾天銅儀表曰臣昔奉使入關值大軍旋師
渾儀在路肆觀竒祕絶代異寳
     刻漏
說文曰漏以銅盛水刻節晝夜百刻
周禮夏官挈壷氏掌挈壷以令軍井謂軍穿井成挈壺懸/其上令軍中士衆皆
望見知下有井也壺所/以盛飲故以壺表井也凡軍事懸壷以序聚&KR1909凡䘮懸壷
以代哭皆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鄭司農曰懸壺以爲漏/也以序聚&KR1909以次更聚
&KR1909備守也玄謂擊&KR1909兩木相㪣行夜時也䘮禮未大歛/代哭以水守壺者爲沃漏也以火守壺者夜則視刻數也
分以日夜者/異晝夜漏也
[002-12a]
[002-13a]
範期日中權立表下漏以待之及中不至權問其故範曰
未正中也頃之有風動帷範曰羽至矣斯湏外稱萬歲傳
言得羽
齊書曰武帝時宫内深隱不聞端門鼔漏聲置鐘於景陽
樓上應五鼔及三鼔宫人聞鐘聲早起粧飾
後魏書曰自魏初大將行兵長孫嵩拒宋武奚斤征河南
獨給漏刻
隋書曰耿詢作馬上刻漏世稱其妙煬帝即位進欹器帝
善之
東方朔别傳曰武帝常飲酎以八月九月中禾稼方盛熟
夜漏下水十刻微行乃岀
桓子新論曰漏刻燥濕寒温輒異度晝日叅以晷景暮夜
叅以星宿則得其正
[002-13b]
陸機漏賦曰激懸泉以逺射跨飛途而遥集伏隂虫以承
波吞絙流其如挹
王廙洛都賦曰挈壷司刻漏樽㵼流仙叟秉尺隨水沉浮
孫綽漏刻銘曰累筒三階積水成淵器滿則盈承虚赴下
靈虬吐注隂虫承瀉
太平御覽卷第二
[002-1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