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9-1a]
太平御覽卷第八百三十九
百榖部三
禾 稻 秔 秫
禾
尚書微子之命曰唐叔得禾異畝同潁獻諸天子王命唐
叔歸周公于東作歸禾
又金縢曰周公居東秋大熟未穫天大雷電以風禾則盡
偃王啓金縢得周公代武王之說王出郊天乃反風禾盡
起
尚書大傳曰成王時有苗異莖而生同爲一穟大幾盈車
長充箱人有上之者王召周公而問之公曰三苗爲一穟
抑天下其和爲一乎果有越裳氏重譯而來
毛詩甫田曰禾易長畝終善且有易治也長/畒竟畒也
[839-1b]
禮記檀弓下曰季子皐葬其妻犯人之禾申祥以告曰請
庚之子臯曰孟氏不以是罪子朋友不以是棄予以吾爲
邑長於斯也買道而葬後難繼也
左傳隱公曰夏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温之麥温周地蘇/氏邑也秋
又取成周之禾
春秋運斗樞曰旋星明則嘉禾液春秋感精符曰日下/論於地則嘉禾興
春秋說題辭曰天文以七列精以五故嘉禾禾之滋莖長
五尺五七三十五神盛故連莖三十五穗以成盛德禾之
極也
又曰禾者衘滋液衘滋液以生故/以和軟為名也
孝經援神契曰德下至地則嘉禾生
春秋繁露曰禾實於野粟缺於倉皆竒恠非人所意乎此
可畏也
[839-2a]
史記封禕書曰管仲說桓公曰古之封禪北里禾所以爲
盛蘇林注曰/北里地名
漢書曰武帝外事四夷四民去夲董仲舒說上曰春秋他
穀不書至於麥禾不成則書之以見聖人於五榖㝡重麥
與禾
又郊祀志曰王莽簒位興神仙事種五梁禾於殿中各順
其色置其方靣煑二十餘物漬種計粟斛成一金言此黄
帝榖仙之術
又曰莽使中郎平憲誘羗還云天下太平一禾長文餘故
乞内屬
續漢書曰承宫字少子瑯耶人甞在蒙隂山中耕種禾黍
臨熟人認之宫便推與而去由是發名也
東觀漢記曰光武以建平元年生於濟陽縣是歳有嘉禾
[839-2b]
生一莖九穗大於凡禾縣界大熟因名上曰秀
又曰淳于恭宇孟孫有盗刈禾恭見之恐其愧因伏草中
盗去乃起
後漢書王符論曰夫養稂莠者傷禾稼惠姧宄者賊良人
又曰蔡茂𥘉在廣漢夢坐大殿殿極上有三穗禾茂跳取
之得其中穗輙復失之屋之大者古通呼為殿也極殿梁/也三輔間謂屋梁為極以問主簿
郭賀賀離席慶曰大殿者官府形象也極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於字禾失為秩曰失之所
以得禄秩也衮職有闕君/其𥙷之旬月而茂微焉
昊志曰赤烏七年宛陵言嘉禾生㑹稽始平言嘉禾生改
年爲嘉禾
晉書曰庾衮居貧禾熟穫者己畢而採捃尚多衮乃引其
羣子以退曰待其間及其捃也不曲行不旁掇跪而把之則
亦大獲又與邑人入山拾橡分夷險序長㓜推易居難禮
[839-3a]
無違者
臧榮緒晉書曰朱冲字巨容躬植禾蓻𬞞鄰牛侵犯持蒭
送牛而無恨色
晉起居注曰武帝丗嘉禾三生其七莖同穗
晉中興徴祥說曰王者德盛則嘉禾生嘉禾/仁卉也義熈十三年
鞏縣民宋曜於田中獲嘉禾九穗同夲九穗九州是時羌
平六合寧
後魏書曰許謙字元遜代人也子洛陽爲鴈門太守家田
三生嘉禾皆異壟合穎丗祖善之進爵北地公也
北史曰趙肅授原州揔管司馬在道夜行其左右馬逸入
田中暴人禾輙駐馬待明訪禾主酬直而去
唐書曰朔方節度郭子儀言寧朔縣界荒地廣十五里有
黒禾榖岀遍地毎日側近百姓掃盡經宿還生前後可得
[839-3b]
五六千石其禾圎實味甘美臣以爲天啓興王先瑞百榖
故漢稱兩粟周頌来麰豈若瑞禾自出家給人足蓋陛下
富教安人務農敦本光復社稷康濟黎元之應也
又曰代宗爲皇太子乾元𥘉上降誕䂊州奏百姓李氏有
嘉禾生及是冊禮特詔改名䂊
又曰永㤗元年秋京兆府上言鄠縣嘉禾生穗長一尺餘
穗上粒重疊如連珠
又曰馬燧大暦四年爲懷州刺史乗兵亂後其夏大旱人
失耕種燧乃務教化將吏有父母者燧輙造之施敬収瘞
暴骨去其煩苛至秋田中生穭禾人頗便之穞音吕禾/再生也
又曰元和中東川觀察使潘孟陽上言龍州武安川中嘉
禾生有麟食之復生麟之來一鹿引之羣鹿隨焉光華不
可正視畫工就圖之并嘉禾一函以獻
[839-4a]
淮南子曰后稷辟土墾草以爲百姓力農然而不能使禾
冬生
又曰洛水輕利而冝禾
又曰夫子見禾之三變夫子孔子也三變始於粟/粟生於苗苗成於穗也滔滔然
曰狐郷丘而死我其首禾乎禾/穗垂而向根君子不忘夲也
吕氏春秋曰飯之美也玄山之禾
山海經曰崑崙墟上有禾禾長五尋郭璞注曰木/禾榖頴也
白虎通曰德至於地則嘉禾生嘉禾者大禾也
說文曰禾嘉榖也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時之中故謂之
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稹早種也頴禾末也榖禾皮
也稈禾莖也稾稈也
㑹稽典録曰沈勲身自耕耘以供衣食人有盗穫其禾勲
見而避之明日更収拾送致其家盗者愧懼齋還不受
[839-4b]
六韜曰人主好田獵則歳多大風禾榖不實
鄭玄別傳曰玄年十六號曰神童民有獻嘉禾者欲表府
文辭鄙略玄爲改作又著頌一篇侯相髙其才爲修㓂禮
杜寳大業拾遺録曰七年九月太原郡有獻禾一夲三穗
長八尺穗長三尺五寸大尺圍芒穗皆紫色鮮明受自禾
己上二尺餘亦紫色有老人年八十餘以素木匣盛之賜
物三十叚板授嘉禾縣令
績搜神記曰盧陵巴丘人文晃者丗以田作爲業秋收以
過穫刈都畢明旦至田禾悉復滿湛然如生即更穫所穫
盈倉而巨冨
廣五行記曰東魏孝静帝天保𥘉四月禾夜生於帝銅硯
中及明而長數寸有穗其年帝爲髙洋所幽遇䲴而崩
古今注曰和帝元年嘉禾生濟隂城陽一莖九穗安帝延
[839-5a]
光三年嘉禾生九眞百五十六本一百六十八穗
汜勝之書曰種禾無期因地爲時三月榆莢雨時髙地強
土可種禾薄田不能糞者以原𧖟矢雜禾種之則禾不
崔寔四民月令曰三月二月可種稹米
夢書曰禾稼爲財用之所夢見禾稼言財氣生
廣志曰渠和蔓生實如葵子米粉白如麵可爲饘粥牛食
之肥六月種九月熟感禾扶䟽生實似大麥楊禾似藋粒
細也折右炊停即牙生此中國巴禾木稷也火禾髙丈餘
子如小豆出粟特特國
稻
周禮夏官職方氏曰楊州冝稻青州冝稻麥
禮記曲禮下曰祭示廟之禮稻曰嘉𬞞
又月令曰季秋之月天子乃以大甞稻先薦寢廟
[839-5b]
又内則曰飲重醴清糟稻醴清糟黍醴清糟
又内則曰取稻米舉糔息酒/切溲所九/切之小切狼臅昌録/切膏
以與稻米爲酏之然/切
左傳昭五曰鄅音/禹人藉稻履行/之也
春秋說題辭曰稻之爲言藉也稻冬舎水盛其德也故稻
太隂精含水漸洳乃能化也江旁多稻固其宜也宋均注/曰稻苞
裏也稻非水不/生故曰隂精也
孝經援神契曰汚泉冝稻
尓雅曰稌稻也今沛國/呼稌也
廣雅曰粢稻其穗謂之禾
東觀漢記曰劉敞拜廬江都尉歳餘遭旱行縣人持稻皆
枯吏強責租敞應曰太守事也載枯稻至太守所酒數行
以語太守太守曰無有敞以枯稻示之太守曰都尉事也
[839-6a]
敞怒叱太守曰䑕何敢爾也
後漢書曰鄧晨爲汝南太守興鴻郄陂數千頃田鴻郄陂/名今在
䂊州汝南縣東成帝時開東水陂/溢爲害翟方進爲丞相奏罷水陂
江表傳曰孫亮五鳯元年交阯稗草爲稻
吴志曰鍾離牧字子升㑹稽山隂人少居永興自墾田種
稻二十餘畒臨熟而縣民認之牧曰夲自田荒故墾之耳
遂以稻與縣民縣吏召民繫獄欲繩以法牧請之長曰君
自行義事僕爲民主當以法率下牧曰此是郡界縁君意
頋來暫住今以少稻殺此民何必復留
又曰黄龍三年由卷縣野稻自生改爲禾興縣
晉中興書曰孫略字文度吴人少田於野時年饑榖貴人
有生刈其稻者略見而避之
晉書曰杜預脩邵信臣遺跡激用滍淯諸水以浸稻田萬
[839-6b]
餘頃分疆刋石使有定分公私同利衆庶頼之號曰杜父
舊水道
又曰惠帝征成都王狼狽左脚三指折 匐入稻苗中頼
侍中嵇紹以身趕之
又曰郭翻字長翔武昌隱士也不交丗事唯以漁釣射獵
爲娱貧無業欲墾荒田先立表題經年無主然後乃作稻
將熟有認之者悉與之縣令聞而詰之以稻還翻翻遂不
受
又曰袁甫甞詣何朂自言能爲劇縣朂曰唯欲宰縣不爲
䑓閣職何也甫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譬繒中之好莫過錦
錦不可以爲音/滔榖中之美莫過稻稻不可以爲糜是以
聖王使人必先以器苟非周材何能悉長黄覇馳名於州
郡而息譽於京邑廷尉之材不爲三公自昔然也朂善之
[839-7a]
除松滋令
宋書曰頋歡好學年六七歳家貧父使田中驅雀歡作黄
雀賦而歸雀食稻過半父怒欲撻之見賦乃止
齊書曰范雲甞從文惠太子幸東田觀穫稻文惠頋謂雲
曰刈此甚快雲曰三時之務亦甚勤勞願殿下知稼穡之
艱難無徇一朝之宴逸也文惠改容謝之
南史曰孔琇之有吏能仕齊爲吴令有小兒年十歳偷刈
隣家稻一束琇之付獄案罪或諌之琇之曰十歳便爲盗
長大何所不爲縣中皆震肅
梁書曰鄧元起甞至其西洱田舎有沙門造之乞於/元起有
稻幾二千斛悉以施之時人稱其有大度
又曰陳伯之濟隂睢陵人也年十三四好着獺皮冠帶刺
刀候鄰里稻熟輒偷刈之甞爲田主所見呵之曰楚子莫
[839-7b]
動伯之曰君稻幸多取一檐何若田主將執之因援刀而
進曰楚子定何如田主皆反走徐擔稻而歸
隋書曰梁陳五壇祭法以三牲首餘以骨體薦粢盛爲六
飯粳以敦音/堆稻以牟黄粱以簠白粱以簋黍以瑚粢以璉
又曰齊孝昭皇建中平州刺史嵆瞱建議開幽州督元舊
陂長城左右營屯歳收稻粟數十萬石比境得以周贍
唐書曰開元十九年楊州奏穭生稻二百一十五頃再熟
稻一千八百頃其粒與常稻無異
又曰孟元陽爲曲環軍中大將環使董作西華屯元陽盛
夏芒履立稻田中須役者退而後就舎故其田歳無不稔
軍中足食
淮南子曰江水肥而冝稻
又曰今稻生於水而不能生於湍瀬之流
[839-8a]
又曰離先稻熟而農夫耨之稻米隨而生者爲離與稻/相似耨之爲其少實也不
以小利傷大獲也
戰國䇿曰東周欲爲稻西周不下水東周患之蘇子徃見
西周之君曰君之謀過矣今不下水所以冨東周也今其
民皆種麥無他種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爲下水以病其
所種下水東周必以種稻而復奪之若是則東周之民可
令一仰西周受命於君矣
國語曰越敗吴王孫雄請和范蠡不聽雄曰范子先有言
無助天爲虐助天爲虐不祥今吾稻蟹不遺種子將助天
爲虐乎
吕氏春秋曰得時之稻大夲而莖葆長秱䟽穖穗如馬尾
大粒無芒搏米而薄糠舂之易而食之香如此者不䔉益/息
也先時者大夲而莖葉格對對/等短秱短穗多粃厚糠薄米
[839-8b]
多芒後時者纎莖而不滋厚糠多粃辟米不得待 定熟
仰天而死
又曰史起爲鄴令民大𬒳其利相與歌之曰鄴有聖令爲
史公決漳水兮灌鄴旁終古斥鹵兮生稻粱
呉越春秋曰越王勾踐復興師伐吴吴王敗晝夜馳走三
日飢頋見生稻而取食之
抱朴子曰南海晉安九熟之稲
㑹稽典録曰夏香有盗刈其稻者香助爲收之盗者慙送
以還香香不受
風土記曰穰稻之紫莖稴稴衘/二音稻之有青穟米皆青白者
也
水經曰任延爲九眞太守教民耕蓺法與華同名曰田種
白榖七月大作十月登熟名赤田種赤榖十二月作四月
[839-9a]
登熟所謂兩熟之稻也
丗說曰晉簡文見田中稻苗不識問人是何草左右荅曰
是稻簡文歸三日不出云寧有得其末不識其夲〇郭義恭
廣志曰有虎掌稻紫芒稻赤穬稻/南方有蟬鳴稻七月熟稻
有蓋下曰正月種五月穫訖其莖根復生九月復熟青芋
稻六月熟累子稻白漢稻七月熟此三稻大且長三枚長
一寸益州稻之長者米長半寸熟說文曰稻稌也䆏肥尾/切
稻紫莖不黏者也稴稴稻不黏者也耗稻屬也
徐暢祭記曰舊稑稻熟常用九月九日薦稻
汜勝之書曰稻種春凍解時耕反其土種稻區不欲大大
則水深淺不遍冬至後百一十日可種稻地美者用種畒
四㪷
俞益期牋云交趾稻再熟而草深耕重收榖薄
[839-9b]
異物志曰交趾稻夏冬又熟農者一歳再種
雲南記曰雅州榮經縣土田歳輸稻米畒五㪷其榖精好
毎一㪷榖近得米一㪷炊之甚香滑微似糯味
崔寔四民月令曰三月多種秔稻
蔡邕月令曰十月穫稻九月熟者謂之半夏稻
愽物志曰海陵縣扶江接海多糜獸千千爲羣掘食草根
其處成泥名麋畯民人隨此畯種稻不耕而獲其收百倍
任昉𫐠異記曰夏禹時天雨稻古詩云安得天雨稻飼我
天下民
物理論曰稻者漑種之㹅名
養生要集曰秔稻屬也稻亦秔之㹅名也道家方藥有用
稻米秔米此則是兩物也稻米粒白如霜味苦主温服之
令人多痩無飢膚秔米味甘主利五藏長飢膚好顔色
[839-10a]
左思魏都賦曰清流之稻清流近鄴/西出御稻
又吴都賦曰國秔再熟之稻郷貢八䖝之綿
盧毓冀州論曰河内好稻
秔與粳通用
說文曰秔稻屬也
宋書曰陶濳爲彭澤令公田悉令吏種秫妻子固請種粳
乃使五十畝種粳
陳書曰徐孝克所生母患欲粳米爲粥不能 辦母亡後
孝克遂常啖麥有遺粳米者孝克對而悲泣終身不復食
焉
後魏書曰安同遼東胡也太宗同與長孫嵩並理人訟丗
祖即位除青冀二州刺史同長子居典太倉事盗官粳米
數石以養同大怒奏求戮居自劾不能訓子請罪太宗嘉
[839-10b]
而恕遂詔長給同粳米
神仙傳曰王烈字長休邯鄲人與嵇叔夜入山遊戯烈後
獨入太行山忽聞山東北如雷聲徃視見山破石中有孔
俓尺中有青泥流出烈取摶之隨手堅凝氣味如粳米飯
烈自食數丸因提歸以與叔夜而皆成青石
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曰西方佛沙伏國有皆尸毗王倉庫
爲火所燒其粳米燋燃于今猶在若伏一粒永無虐患彼
國人民湏以爲藥
廣志曰粳有烏粳黒穬有幽青白夏之名
張衡南都賦曰其厨膳則華郷里秬滍矩/音臯香秔
左思蜀都賦曰黍稷油油秔稻漠漠
魏文帝與朝臣書曰江表唯長沙名好米何時比新城粳
稻也上風炊之五里聞香
[839-11a]
秫
說文曰秫稷之黏者
尓雅曰衆秫也孫炎注曰/秫稷粟也
廣雅曰秫稷粳也
禮記月令曰仲冬之月乃命大酋秫稻必齊酒熟曰酋大/酋官之長齊
熟成/也
又内則曰饘酒醴芼羮菽麥蕡稻黍粱秫唯所欲
晉書曰陶潜字元亮爲彭澤令在縣公田悉令種秫榖曰
令吾常醉於酒足矣妻子固請種秔乃使二頃五十畒種
秫五十畝種秔
管子曰黄墳冝黍秫
崔豹古今注曰稻之黏者爲秫禾之黏者爲黍
廣志曰秫有赤者有白者胡秫早熟及麥
[839-11b]
養生要集曰秫米味酸
太平御覽卷第八百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