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12 太平御覽-宋-李昉 (master)


[057-1a]
太平御覽卷第五十七
 地部二十二
  林 麓 原 隰
     林
說文曰平土有叢木曰林
釋名曰林森也森森然也
爾雅曰野外謂之林
易曰即鹿無虞惟入于林中
焦贑易林曰山林麓藪非人所處鳥獸無禮使我心苦
詩曰肅肅兎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又曰林有樸蔌野有死鹿白茅純束
又曰爰居爰處爰䘮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又曰鴪彼晨風鬱彼北林毛萇曰北林名也招賢人往從/之使疾如晨風之飛入北林
[057-1b]
又曰有鶖在梁有鶴在林鄭玄曰鶖之性貪惡而今/在梁鶴絜白而反在林也
又曰厥初生民時惟姜嫄載生載育時維后稷誕寘之隘
巷羊牛腓字之毛萇曰寘置也腓辟也字愛也鄭玄曰/姜嫄置后㮨羊牛之徑亦以爲異也
寘之平林㑹伐平林置人平林又爲/人所収取也
又曰瞻彼中林牲牲其鹿毛萇曰視彼林中其鹿相軰偶/牲牲衆多今朝廷羣臣皆相欺
皆言其鹿/之不知也
又曰翩彼飛鴞集于泮林食我桒椹懷我好音鄭玄曰鴞/惡鳴之鳥
止於泮水之木食桒椹改其鳴歸/就我善音喻人感於恩則化之
禮曰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
又曰林藪川澤有能取𬞞食野虞敎導之
又曰林麓川澤以時入而不禁
蔡邕月令章句曰叢木曰林受衆流注曰海
周禮曰凢邦工入山林而掄材不禁
[057-2a]
又曰林衡掌廵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時計林麓而賞
罰之鄭玄曰平其守者平其/地民守林麓之部分
又曰柞氏掌攻草木及林麓夏日至令刋陽木而火之冬
日至令剥隂木而水之鄭玄曰刋剥也生山南爲陽木生/山北爲隂木火之水之則使其隷

又鄭注曰竹木曰林
大戴禮曰髙山多林虎豹蕃孕焉深泉大川魚龍交焉
左傳曰楚薳掩爲司馬書土田度山林鳩藪澤収隰臯
楊方五經鈎深曰夫鳥遊曠澤之地而北翮者万群虎居
繁林之藪而接豪者千數
又曰夫霜樹落葉而鴻鴈南飛桃林披華而玄鳥入宇
家語曰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脩道立德
不爲困窮而改節
[057-2b]
史記曰殷紂厚賦稅實鹿臺錢盈鉅橋粟廣沙丘苑臺大
戯沙丘以酒爲池懸肉爲林爲長夜之飲
又曰稷母姜嫄見巨人迹心忻踐之而身動如孕胎居期
生子棄之隘巷馬牛不踐徙之林中㑹山林多人遷之渠
中水上鳥以翼覆薦之
又曰單于秋馬肥大㑹蹛林課校人畜
又曰神龜在江南嘉林中嘉林者無鳥獸無毒䖝火所不
及斧所不至
帝王世紀曰桀爲肉山脯林以酒爲池使可運舟
漢書曰草木未落斧不入於山林犲獺未祭罟綱不布於
埜澤
又曰山林之士往而不能返朝廷之士入而不能出
後漢書曰法雄爲南郡太守移書屬縣曰凢虎狼之在山
[057-3a]
林猶人民之居城市
張瑩漢南記樊重家素富田至三百頃竹木成林六畜放
牧桒&KR0238魚池閉門成市
魏志曰曹植上䟽曰東有覆敗之軍西有殪没之將至使
蜂蛤浮翔於淮泗鼲鼬讙譁於林木
臧榮緒晉書曰㕁詵爲雍州刺史帝於東堂餞之問詵曰
卿自以爲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䇿爲天下第一猶桂
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世祖笑侍中奏免詵詔曰吾與之
戯耳
又曰華譚移前松滋令袁甫曰枯澤非應龍之泉平林非
鸞鳯之窟
又曰王戎少阮籍二十餘年相得如時軰遂爲竹林之遊
晉書曰劉靈與阮籍嵇康相遇忻然神解便攜手入林
[057-3b]
又曰嵇康以髙契難期每思郢質所與神交者唯阮籍山
濤遂爲竹林之遊預其流者向秀劉靈阮咸王戎
干寳晉紀曰初管輅過母丘氏墓下倚樹哀吟精神不樂
林木雖茂無形可交碑誄雖美無後可守
後魏書曰魏之先居幽都也鑿石爲祖宗之廟於烏洛侯
國西北自後南遷其地隔逺遣中書侍郎李敞詣石室告
祭天地以皇祖先妣配敞等旣祭斬樺木立之以置牲體
而還後所立樺木生長成林其民益神之咸謂魏國感靈
祗之應也
又曰太祖道武帝以建國三十四年七月七日生於叅合
陂北明年有榆生於埋胞之坎後遂成林
又曰葬昭成皇帝於金陵營梓宫木柹盡生成林
顧愷之啓蒙記曰汎林鼔於浪巓注西北海有汎林或方
[057-4a]
三百里或方百里皆生海中浮土上樹根隨浪鼔動
山海經曰桃林方三百里在崑崙南夸父山北
又曰夸父逐日走渇飲河不足道渇死其杖化爲鄧林
山謙之呉興記曰於潜縣北有天目山山上衆木甚美非
常因名翔鳯林
盛弘之荆州記曰宅上山頂有玉女冢瑩墳整固上有喬
木叢生名爲女貞林常有白猿拪遊哀鳴清絶
又曰江陵縣東一百里有緑林山茂林蓊鬱襄陽大路經
由其西所謂當陽之緑林也
五端休江陵記曰城西北六十里有大林春秋魯文公六
年楚飢戎侵其西至于阜山師于大林即此地也
又曰州城東北十二里有曹公林相傳云建安十三年曹
操躡劉備於當陽長坂廻師頓此林因謂之曹公林
[057-4b]
任豫益州記曰廣平有石紐林禹生處也地方百許里今
人猶不敢居止
外國圖曰桂林地多林木無平土衆猴居之無人民去九
疑四萬里龜林地險無平土衆龜居之
應劭風俗通曰配林在太山西南五六里金樹木蓋不足

劉義慶世說曰魏武行役失汲道三軍皆渇乃曰前有大
梅林饒子丼酸可以解渇士卒聞之口皆水岀乗此得及
前源
莊子曰孔子遊乎緇帷之林坐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
絃歌鼔琴曲未半漁父下舡而來
國語曰康叔射兕于徒林殪以爲大甲
越絶書曰麻林者越王種麻於此以爲弩絃故名麻林
[057-5a]
     麓
說文曰林屬於山曰麓一曰麓者守山林吏也
左傳僖公十四年沙麓崩
書鴻範五行傳曰沙麓者山名也
詩文王篇旱麓章曰瞻彼旱麓山足/曰麓
禮記曰林麓川澤以時入而不禁
漢書曰王翁孺徙魏郡元城元城建公曰昔春秋時沙麓
崩晉史卜之曰隂爲雌陽爲雄土火相乗後六百四十五
年冝有聖女興今王翁孺徙其地日月當之翁孺生禁禁
生元后
漢書應劭曰麓林之大者
風俗通曰尚書云堯禪舜納于大麓麓林屬於山者也
     原
[057-5b]
釋名曰原元也如元氣廣大也
書曰旣修太原至于岳陽孔安國曰髙平曰/原太原今以爲郡
又曰大野旣瀦東原厎平孔安國曰東原致/功而平言可耕也
又曰若火之燎于原弗可嚮邇其猶可撲滅
詩曰度其鮮原居歧之陽在渭之將萬邦之方下民之王
鄭玄曰文王自知德威謀居善言𡵨山/之南渭水側爲萬國所向作民之君
又曰篤公劉于胥斯原旣庶旣繁旣順迺宣而無永嘆鄭/玄
曰公劉之相此原以/居民而無長嘆者也
又曰鶺鴒在原兄弟急難
又曰原隰膴膴堇荼如飴
又曰皇皇者華于彼原隰
又曰&KR0238沮之從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又曰中原有菽庶民採之
[057-6a]
又曰原隰旣平泉流旣清
周禮曰原師辯原隰之名
又曰大司徒之職辯五地之物生五曰原隰其動物冝臝
物其植物冝叢物其民豊肉而&KR0763
禮曰孟夏之月天子始命野虞岀行田原爲勸民也
又曰聖王所以順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
敝也
傳曰晉侯蒐于清原作五軍以禦狄也
又曰晉魏綘曰昔辛甲之爲太史命百官官箴王闕於虞
人之箴曰在帝夷羿冐于原獸用不恢于夏家獸臣司原
敢告僕夫
又曰晉侯宋公齊國歸父秦小子憖次于城濮楚師背&KR0566
而舎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誦曰原田莓莓舎其舊而新是
[057-6b]
謀公疑焉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志於諸侯若其不捷
表裏山河必無害也
春秋說題辭曰原端也平而有度也宋均曰度/法則也
公羊傳曰上平曰原
糓梁傳曰中國曰太原夷狄曰大鹵
國語曰温之㑹晉人執衛成公歸之于周使醫鴆之不死
醫亦不誅臧文仲言於僖公曰刑大者陳之原野小者致
之朝市五刑三利是無隱也今晉人鴆衛侯不死亦不誅
其使者諱而惡之有諸侯之諸必免之
爾雅曰廣平曰原
又曰可食者曰原郭璞曰可食謂種榖給食也犍/爲舎人曰廣平謂土寛博而平
史記封禪書曰秦文公作鄜畤靈公作呉陽上畤宣公又
作宻下畤盖三畤在此原故號三畤原
[057-7a]
臧榮緒晉書曰宣帝鎭關中諸葛亮攻郿據渭水南五丈原
帝禦之對壘相持百餘日俄而亮卒
唐書髙祖校獵於華池之萬壽原白鹿見髙祖親御狐矢
射而獲之
郡國志曰韓馮翊有原按詩曰有倬其道韓侯受命是此
原也
又古今地名云韓武子食菜於韓原亦秦晉戰於此地即
獲杜回又秦獲晉惠侯以歸之處
裴景仁符書曰符徤始皇五年鳯皇降渭濵杜陵南原三
日而去
崔鴻前秦録曰丞相符雄與桓温戰白鹿原晉師敗績
又曰符徤攻張琚于冝秋還登石安原而歎曰美哉斯原
也悵然有終焉之意
[057-7b]
又曰晉梁州刺史司馬勲率歩騎三萬自漢中入秦川符
徤拒之五丈原勲敗還
潘岳關中記曰周文王葬於畢長安東南有原名畢原
又曰驪山有白鹿原周平王時白鹿岀此原故名之
又曰宣帝少依許氏長於杜縣樂之後葬於南原立廟於
曲池之北亭曰樂遊原
辛氏三秦記曰長安城北有平原數百里無山川湖水民
井汲巢居井深五十丈有伯夷墓人食薇可常食或云夷
叔食之三年顔色如故
戴延之西征記曰河東塩池東呉坂登七山原毎登一原
輙峭起五六里原上平廣不知巨極
周處風土記曰陽羡邑者蓋呉郡之名境原則平坦髙阜
岡若伏龍也
[057-8a]
     隰
釋名曰隰蟄也蟄隰意也
說文曰隰坂下濕也
春秋說題辭曰下濕曰隰二者濕也下而澤也
尚書大傳曰下而平者謂之隰隰之言猶濕也
詩曰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毛萇曰/泮陂也
又曰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又曰山有&KR0238隰有栗
又曰山有榛隰有苓毛萇曰苓/大苦也
又曰山有苞櫟隰有六駁鄭玄曰山之有櫟隰/之有六駮皆其所冝
又曰隰桑有阿其葉有儺鄭玄曰隰中之桑茂盛/喻君子不用而野處也
禮曰孟春之月天子祈糓于上帝善相丘陵阪險原隰土
地所冝五糓所殖以教導民必躬親之
[057-8b]
又季夏行秋令則丘隰水潦禾稼不熟
傳曰晉曲沃武公伐翼逐翼侯于汾隰驂絓而止夜獲之
及欒共叔
又曰楚薳掩爲司馬書土田度山林鳩藪澤収隰臯
太平御覽卷第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