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87 五禮通考-清-泰蕙田 (master)


[249-1a]
欽定四庫全書
 五禮通考卷二百三十九
           刑部尚書秦蕙田撰
  軍禮七
   出師
周禮天官太宰作大事則戒于百官贊王命注謂助王/為教令春
秋傳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小宰以法掌祭祀朝觀㑹同賓客之戒具軍旅亦如之
[249-1b]
令百官府共其財用治其施舍聽其治訟
春官典瑞牙璋以起軍旅以治兵守
 鄭氏鍔曰半圭曰璋長七寸瑑為齒牙之形取牙齒/之剛利噬齧兵之象故執以起軍旅若屯兵于外守
 要害之地有不率紀/律者執此以治之
 李氏嘉㑹曰牙璋則軍旅之大者/用之中璋則軍旅之小者用之
地官大司徒大軍役以旗致萬民而治其徒庶之政令
縣師若将有軍旅田役之戒則受法于司馬以作其衆
庶及馬牛車輦使皆備旗鼓兵器以帥而至
[249-2a]
夏官諸子掌國子之倅若有兵甲之事則授之車甲合
其卒伍以軍法治之注國子謂諸侯卿/大夫士之子也
 李氏曰王者之師非直興于閭里而又取諸世族彼/以父祖富貴宜有報上之心况嘗學徳行道藝孰不
 知忠孝之美任之以金革與夫干/賞蹈利庸徒鬻賣者盖有間矣
司右掌羣右之政令凡軍旅㑹同合其車之卒伍而比
其乗屬其右
戎右掌戎車之兵革使注謂王使以兵有所誅斬也春/秋傳曰戰于殽晉梁宏御戎萊
駒為右戰之明日襄公縛/秦囚使萊駒以戈斬之詔贊王鼓注既告王當鼔之/節又助擊之 疏
[249-2b]
太僕已贊王鼓此亦/同是助擊其餘面也傳王命于陳中注為王大/言之也
 黄氏曰掌戎車之兵革使盖戰事也戰重戎右/専使事也鄭引左氏萊駒斬囚事其小者耳
虎賁氏掌先後王而趨以卒伍軍旅㑹同亦如之
旅賁氏掌執戈盾軍旅則介而趨注介/被甲
 王氏曰旅賁則王衛之尤親者王吉服則亦吉服王/凶服則亦凶服王戎服則亦戎服亦與王同其憂樂
 也/
太僕凡軍旅贊王鼓注王通鼓佐擊其餘面也王疏王/通鼓者謂王親将軍衆代 擊乃
擊之若鼔人云金鐸通鼓之類也王/執路鼓路鼔四面佐擊其餘面也
[249-3a]
地官鼔人以鼖鼓鼓軍事注鼖鼓長八尺大鼓謂之鼖/ 疏其長八尺對晉鼔六尺
六寸者/為大
 鄧氏元錫曰鼖從賁氣盛/意鼓軍事以氣盛為壮也
 魏氏校曰鼔大而短則其聲疾而短聞小而長/則其聲舒而逺聞鼖之為言大也因以肅軍令
凡軍旅夜鼓鼜軍動則鼔其衆
春官大師大師執同律以聽軍聲而詔吉凶注大師大/起軍師兵
書曰王者行師出軍之日授将弓矢士卒振旅将張弓/大呼大師吹律合音商則戰勝軍士强角則軍擾多變
失士心宫則軍和士卒同心徵則将/急數怒軍士勞羽則兵弱少威明
[249-3b]
大史抱天時與大師同車
小史佐大史
天官幕人軍旅共其帷幕幄帟綬
掌次師田則張幕設重帟重案
地官廩人凡師役之事則治其糧與其食
封人軍旅則飾其牛牲
天官外饔師役則掌其獻賜脯肉之事
地官委人軍旅共其委積薪蒭
[249-4a]
遺人凡師役掌其道路之委積
牛人軍事共具犒牛凡軍旅行役共其兵車之牛
秋官小行人若國師役則令槁禬之注槁讀如犒師之/犒禬即大宗伯以
禬禮哀/圍敗也
野廬氏邦之有大師則令掃道路且以㡬禁行作不時
者不物者
 鄭氏鍔曰國大用師道路之行欲無荒穢不祥之事/苟于是時不當行而行不常作而作失蚤晚之時非
 所當衣而衣之非所當操而操之非其物而有異常/之状皆姦人之為寇盜者也微伺而㡬察之以防變
[249-4b]
 也周之制于田野之道十里之逺設官以治其廬舎/禁止姦盜如此之嚴則道不拾遺豈不宜哉後世十
 里有亭亭必有長/其法亦出于此
司烜氏軍旅脩火禁
 鄭氏鍔曰衆之所聚器甲資糧/勝敗所係則火禁不可不謹也
銜枚氏軍旅田役令銜枚注為其言/語以相誤
 王氏昭禹曰軍旅田役大衆所聚惡譁而喜静故令/銜枚大祭祀止于令禁無囂者承祭祀者不若軍旅
 田役/之衆
伊耆氏軍旅授有爵者杖
[249-5a]
 黄氏曰有爵者皆有統率在軍見王見帥/宜當執秋今三衙兵官常朝亦執杖也
 鄭氏鍔曰軍中以斧鉞為威将帥所執爾若有爵者/在其中既非仗鉞之将又非将校之列宜有以表異
 之故授以杖見/其爵位之尊
夏官挈壺氏掌挈壺以令軍井挈轡以令舎挈畚以令
注鄭司農云挈壺以令軍井謂為軍穿井井成則挈/壺懸其上令軍中士衆皆望見知此下有井壺所以
盛飲故以壺表井挈轡以令舎亦懸于所當舎止之處/使軍望見知之當舎止于此轡所以駕舎故以轡表舍
挈畚以令糧亦懸畚于其所當稟假之處令軍望見知/稟假于此下也畚以盛糧之器故以畚表禀軍中人多
車騎雜㑹讙囂號令不能相聞故/以其物為表省煩趨疾于事便也凡軍事懸壺以序聚
[249-5b]
注鄭司農云懸壺以為漏以序衆柝以次更聚/繫柝備守也𤣥謂擊柝兩木相敲行夜時也
          右軍中職事
夏官量人營軍之壘舎量其市朝州涂軍社之所里
 鄭氏鍔曰營軍之壘舎非徒欲廣狹足以/相容又以社主為重所居之處欲其不䙝
 王氏昭禹曰兵法曰善戰致人而不致于人夫/我案兵無動而致敵使來以逸待勞宜勝之矣
禮記曲禮行前朱鳥而後𤣥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招揺
在上急繕其怒進退有度左右有局各司其局注朱鳥/𤣥武青
龍白虎以此四獸為軍陣象天也急猶堅也繕讀曰勁/又畫招揺星于旌旗上以堅勁軍之威怒象天帝也招
[249-6a]
揺星在北斗杓端主指者度謂伐與步數局部分也西/疏此明軍行象天文而作陣法也前南後北左東右
朱雀𤣥武青龍白虎四方宿名也軍前宜捷故用雀軍/後須殿捍故用𤣥武𤣥武龜也龜有甲能禦侮也左為
陽陽能生發象龍變也右為隂隂沈能殺虎沈殺也軍/之左右生殺變應威猛如龍虎也鄭注四獸為軍陣則
是陣法但不知何以為之今之軍行畫此四獸于旌旗/以標左右前後之軍陣招揺北斗七星北方居四方宿
之中以斗末從十二月建而指之則四方宿不差今軍/行法之亦作此北斗星在軍中舉之于上以指正四方
使四方之陣不差也急繕其怒者軍行既張四宿于四/方標招揺于中上象天之行故軍旅士卒起居舉動堅
勁奮勇如天帝之威怒也度謂伐與步數牧誓云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四伐五伐一擊一刺為一伐也
左右有局者局部分也軍之左右各有部分不相濫也/各司其局者軍行須監領故主帥部分各有所司部分
[249-6b]
也/
    蕙田案正義引昭二十一年左傳宋人與華
    亥戰云鄭翩願為鸛其御願為鵞又兵書云
    善用兵者似率然率然者常山蛇擊其首則
    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則
    朱鳥等皆是陣法崔靈恩謂軍行所置旌旗
    畫此四物其説淺陋非康成意也
    觀承案戴禮此條即古八陣法也握機經四
[249-7a]
    維方而主静正兵布陣用之四正員而主動
    竒兵制勝用之盖用後天八卦之位而其天
    前衝地後衡則先天之體亦存其中曲禮只
    主出行之時故専据龍虎鳥蛇為震兑離坎
    四卦員而主動者言之其四維四卦之方而
    主静者不言可知至招揺在上應指大将之
    旌麾而言所以行軍布陣指揮兵衆為三軍
    之司命者也故曰急繕其怒者所以作其氣
[249-7b]
    也若進退有度左右有局各司其局則坐作
    進退疾徐變化之法俱在其中矣古法無傳
    握機經是其遺制武侯之八陣亦即根源於
    此耳豈知熟讀曲禮都已包括而提其綱要
    也哉
          右營陣行列
周禮春官巾車掌王之五路革路龍勒條纓五就建太
白以即戎注革路輓之以革而漆之無他飾龍駹也以/白黒飾韋雜色為勒條讀為絛其樊及□以
[249-8a]
絛絲飾之而五成不言樊盖脱爾太白殷之旗猶周大/赤盖象正色也即戎謂兵事 疏趙商問巾車職云建
太白以即戎司馬職仲秋辨旗物以治兵王載大常下/注云凡頒旗物以出軍之旗則如秋不知巾車太白以
即戎為在何時答曰旗之正色者或㑹事或勞師不親/将故建先王之正色異于親自将又案司馬法云章夏
以日月上明殷以虎上威周以龍上文不用大常者周/雖以日月為常以龍為章故郊特牲云龍章而設日月
又案周本紀武王遂入至紂所王射之三發而後下車/以輕劍斬紂頭縣于太白之旗不用大常者時未有周
禮故武王雖親/将猶用太白也
典路凡軍旅以路從注王乗一路典路以其/餘路從行亦以華國
夏官戎僕掌馭戎車注戎車革路也師/出王乗以自将掌王倅車之政
[249-8b]
正其服注倅副也服謂衆乗/戎車者之衣服也掌凡戎車之儀注凡戎車/衆之兵車
也書序武王戎車三百兩兩疏凡/語廣故知衆兵車即三百 也
 鄭氏鍔曰武王戎車三百兩與紂戰于牧野王自将/則乗戎路戎僕為之馭正其所衣之服以戎事之服
 異乎乗車之服乗車之服主于文而戎事以武為主/則皆服皮弁國容不可以入軍容當一以戎衣從事
 不可以/不正也
 易氏祓曰上文言馭戎車則王之革路此言凡戎車/則衆之兵車也武王戎車三百兩其進退之節不愆
 于六步七步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則戎車之儀可知大司馬于蒐田之時亦有所謂坐
 作進退疾徐疏數之節戎/僕所以掌其儀者此也
[249-9a]
春官車僕掌戎路之萃廣車之萃闕車之萃苹車之萃
輕車之萃注萃猶副也此五者皆兵車所謂五戎也戎/路王在軍所乗也廣車横陣之車也闕車所
用補闕之車也苹猶屏也所用對敵自蔽隠之車也輕/車所用馳敵致師之車也春秋傳曰公䘮戎路又曰其
君之戎分為二廣則諸侯戎路廣車也又曰帥斿/闕四十乗孫子八陣有苹車之陣又曰馳車千乗
凡師共革車各以其萃注五戎者共其一以為王優尊/者所乗也而萃各從其元焉
 六轁車者軍之羽翼也所以/陷堅陣要强敵遮北走也
 王氏昭禹曰凡師共革車則師/之所用者其車皆以革鞔之
 鄭氏鍔曰革車亦各有/萃所以為不可敗之策
[249-9b]
禮記曲禮兵車不式注尚威武/不崇敬武車綏旌注武車亦革/路也取其建
武即云兵車取其威猛即云武/車旌謂車上旌也綏謂垂舒
 陳氏澔曰兵車革輅也尚勇猛無推讓故不式武車/亦革輅也取其建戈刃即云兵車取其威猛即云武
 車旌車上旌旛也尚威/武故舒散若垂緌然
 司馬法夏后氏曰鉤車先正也殷曰寅車先疾也周
 曰元戎先良也
          右車路
周禮春官司常凡軍事建旌旗及致民置旗弊之注始/置旗
[249-10a]
以致民民至仆/之誅後至者
 王氏曰置者植/之弊者仆之
 鄭氏鍔曰軍旅之事用旌旗以指麾則掌建之始焉/置之以致民使來終焉弊之以誅後至皆司常所掌
 也/
禮記曲禮前有水則載青旌前有塵埃則載鳴鳶前有
車騎則載飛鴻前有士師則載虎皮前有摰獸則載貔
注載謂舉旌于首以警衆也禮君行師從卿行旅從/前驅舉此則士衆知有所舉各以其類象之青青雀
水鳥也鳶鳴則天将風風生埃起鴻取飛有行列也士/師謂兵象也虎取其有威勇貔貅亦摯獸書曰如虎如
[249-10b]
貔/
 司馬法旂夏后氏𤣥人之執也殷白天之義也周黄
 地之道也章夏后氏以日月尚明也殷以虎尚威也
 周以龍尚文也
          右旌旗
周禮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與其等以待軍
注五盾干櫓之屬等謂功沽上下五兵者戈殳㦸酋/矛夷矛 疏言各辨其物與其等者五兵五盾各有
物色與其善惡/長短大小之等及授兵從司馬之法以頒之及其受兵
[249-11a]
輸亦如之注從司馬之法令師旅卒兩人數所用多少/也兵輸謂師還有司還兵也 疏受兵從司
馬之法者司馬主六軍是一官之長先受于/王命知多少乃始出軍故從司馬法以頒之
 鄭氏鍔曰物色也各辨其物色使以類相從等者所/制之長短小大司兵授之以兵則從司馬之法多乎
 其數則闕國之守備寡乎其數則乏軍之用器軍之/行也從其法而頒之及其還也受其所輸亦當如始
 者所頒之法苟有亡矢/遺鏃之事亦如之矣
軍事建車之五兵㑹同亦如之
 鄭氏鍔曰軍旅之車上必建五兵出先刃入/後刃也㑹同王乗車則亦建焉皆以示威也
司戈盾軍旅授貳車戈盾建乗車之戈盾授旅賁及虎
[249-11b]
士戈盾注乗車王所乗車也軍旅則革路車疏軍旅貳/車貳有車右故授之以戈盾云乗 之戈盾者
王所乗車有車右故建戈盾授旅/賁氏及虎士戈盾者衛王故也
及舎設藩盾行則斂之注舍止也藩盾盾可以藩衛者/如今之扶蘇歟 疏扶蘇舉漢
法况/之
 劉氏彛曰旅賁夾王車左右而虎士趨王車後先舍/則守王閑則殳與戈盾戒備之尤急者也非其有屏
 蔽之/用乎
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法凡弩夾庾利攻守唐大
利車戰野戰注攻城壘者與自守者相廹近弱弩/發疾也車戰野戰進退非强則不及
[249-12a]
凡矢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諸守城車戰殺矢鏃矢用諸
近射注枉矢絜矢二者皆可結火以射敵殺矢言/中則死鏃矢象焉二者皆可以射敵之近者
凡師役頒弓弩各以其物從授兵至之儀注物弓弩/矢箙之屬
 鄭氏鍔曰師役用兵之時㑹同行禮之時/事異禮異故各以其所當用之物而頒之
          右兵器
禮記曲禮介胄則有不可犯之色
 馬氏曰兵車者以威克愛也以威克愛則服必稱情/容必稱服故戎容暨暨介胄有不可犯之色者以此
 也/
[249-12b]
介者不拜為其拜而蓌拜
 朱子曰蓌猶言有所枝拄不利屈伸也
少儀乗兵車出先刃入後刃軍尚左卒尚右
 陳氏澔曰先刃刃向前也後刃不以刃向國也左陽/生道也右隂死道也左将軍為尊其行伍皆尊尚左
 方欲其無覆敗也士卒之行伍/尊尚右方示有必死之志也
軍旅思險隠情以虞
 陳氏澔曰軍行舍止經由之處必思為險阻/之防又當隠宻已情以虞度彼之情計也
玉藻戎容暨暨言容詻詻色容厲肅視容清明
[249-13a]
 司馬法古者軍容不入國國容不入軍軍容入國則
 民徳廢國容入軍則民徳弱故在國言文而語温在
 朝恭以遜脩己以待人不召不至不問不言難進易
 退在軍抗而立在行遂而果介者不拜兵車不式城
 上不趨危事不齒故禮與法表裏也文與武左右也
春秋僖公三十三年左氏傳春秦師過周北門左右免
胄而下超乗者三百乗王孫滿尚幼觀之言于王曰秦
師輕而無禮必敗輕則寡謀無禮則脱入險而脱又不
[249-13b]
能謀能無敗乎
          右軍容
書甘誓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
御非其馬之正汝不恭命
 朱氏升曰在車左不治主射之事在車右不治擊/刺之事御者居中不得馳驅之正皆不恭命也
牧誓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齊焉 不愆于
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 尚桓桓如虎如貔如
熊如羆于商郊弗迓克奔以役西土傳戰事就敵不過/六步七步乃止相
[249-14a]
齊言當旅進一心伐謂擊刺少則四五多則六七以為/例桓武貌貔執夷虎屬也四獸皆猛健欲使士衆法之
奮擊于牧野商衆能奔來降者不迎/擊之如此則所以役我西土之義
 司馬法逐奔不過百步縱綏不過三舎
 家語工尹商陽與陳棄疾追吳師及之陳棄疾謂工
 尹商陽曰王事也子手弓而可手弓子射諸射之斃
 一人韔弓又及謂之又斃二人毎斃一人揜其目止
 其御曰朝不坐燕不與殺三人亦足以反命矣孔子
 曰殺人之中又有禮焉子路怫然進曰人臣之節當
[249-14b]
 君大事唯力所及死而後已夫子何善此子曰然如
 汝言也吾取其有不忍殺人之心而已
    蕙田案此事亦見檀弓
 荀子王者之軍制将死鼓御死轡百吏死職士大夫
 死行列聞鼔聲而進聞金聲而退順命為上有功次
 之令不進而進猶令不退而退也其罪唯均不殺老
 弱不獵禾稼服者不禽格者不舎犇命者不獲凡誅
 非誅其百姓也誅其亂百姓者也百姓有扞其賊則
[249-15a]
 是亦賊也以故順刃者生蘇刃者死犇命者貢
 王者有誅而無戰城守不攻兵革不擊上下相喜則
 慶之不屠城不潛軍不留衆師不越時故亂者樂其
 政不安其上欲其至也
          右坐作進退擊刺之節
周禮秋官鄉士大軍旅則各掌其鄉之禁令帥其屬夾
道而蹕
士師掌國之五禁之法以左右刑罰五曰軍禁注古之/禁書亡
[249-15b]
矣今軍有囂/讙夜行之禁
夏官小子凡師田斬牲以左右狥陳注示犯誓/必殺之
銜枚氏軍旅令銜枚禁&KR1127呼歎嗚于國中者
書費誓今惟淫舎牿牛馬杜乃擭敜乃穽無敢傷牿牿
之傷汝則有常刑 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祗
復之我商賚汝乃越逐不復汝則有常刑無敢寇攘踰
垣牆竊牛馬誘臣妾汝則有常刑 甲戌我惟征徐戎
峙乃糗糧無敢不逮汝則有大刑魯人三郊三遂峙乃
[249-16a]
楨幹甲戌我惟築無敢不供汝則有無餘刑非殺魯人
三郊三遂峙乃芻茭無敢不多汝則有大刑
 吕氏曰先治戎備次之以除道路又次之以嚴/部伍又次之以立期㑹先後之序皆不可紊
 司馬法冢宰與百官布令於軍曰入罪人之地無暴
 神祗無行田獵無毁土功無燔牆屋無伐林木無取
 六畜禾黍器械見其老幼奉歸勿傷雖遇壮者不校
 勿敵敵若傷之醫藥歸之
          右軍中禁令
[249-16b]
周禮夏官大司馬及戰巡陳眡事而賞罰
秋官大司寇大軍旅涖戮于社注社謂社主在軍者鄭/司農曰書曰用命賞于
祖不用命/戮于社
小司寇小師涖戮注小師王不/自出之師
 王氏昭禹曰大司寇大軍旅/涖戮故小司寇小師涖戮
鄉士大軍旅則各掌其鄉之禁令凡國有大事則戮其
犯命者疏大事謂征伐故/有犯命刑戮之事
士師大師帥其屬而禁逆軍旅者與犯師禁者而戮之
[249-17a]
注逆軍旅反将命也/犯師禁干行陣也
 鄭氏鍔曰王師所過而敢有沮遏或所須而有不從/令者軍中之禁而輙敢干犯則不循軍法之人也安
 可不戮耶晉魏絳将與狄人戰于太原荀吳之嬖人/不肯即卒則斬之雞澤之盟晉侯之弟揚干亂行于
 曲梁魏絳戮其/僕正謂是也
 易氏祓曰帥其屬而行其戮所以正軍旅之/法凡此皆以刑官之士師任其職重其事也
書甘誓用命賞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傳天子親征必載/遷廟之祖主行有
功則賞祖主前示不専又載社主謂之社事不用命奔/壮者則戮之于社主前社主隂隂主殺親祖嚴社之義
于疏曽子問云孔子曰天子廵狩以遷廟之主行載之/ 齋車言必有尊也廵狩尚然征伐必也定四年左傳
[249-17b]
又云君以軍行祓社釁鼓祝奉以從是天子親征又載/社主之事也郊特牲云惟為社事单出里故以社事言
之所以刑賞異處者社主隂隂主殺祖主陽陽主生禮/左宗廟右社稷是祖陽社隂就祖賞就社殺親祖嚴社
之義/也
 司馬法賞不踰時欲民速得為善之利也罰不遷列
 欲民速覩為不善之害也
 孔叢子問軍禮有司簡功行賞不稽于時其用命者
 則加爵受賜于祖奠之前其奔北犯令者則戮于社
 主之前信陵君問于子髙曰古者軍旅賞人必于祖
[249-18a]
 戮人必于社其義何也答曰賞功于祖告分之均示
 不敢専也戮罪于社告中于土示聽之當也
 子路問於孔子曰臧武仲率師與邾人戰于狐鮐遇
 敗焉師人多喪而无罰古之道然與孔子曰凡謀人
 之軍師敗則死之謀人之國邑危則亡之古之正也
 其君在焉者有詔則無討
          右軍中刑賞
禮記曽子問曽子問曰古者師行必以遷廟主行乎孔
[249-18b]
子曰天子巡狩以遷廟主行載于齊車言必有尊也今
也取七廟之主以行則失之矣當七廟五廟無虚主虚
主者唯天子崩諸侯薨與去其國與祫祭于祖為無主
耳曽子問曰古者師行無遷主則何主孔子曰主命問
曰何謂也孔子曰天子諸侯将出必以幣帛皮圭告于
祖禰遂奉以出載于齊車以行每舎奠焉而後就舍反
必告設奠卒斂幣玉藏諸兩階之間乃出盖貴命也
 陳氏澔曰既以幣玉告于祖廟則奉此幣玉猶奉祖/宗之命也故曰主命每舎必奠神之也反則設奠以
[249-19a]
 告而埋藏之/不敢䙝也
 真氏徳秀曰先儒謂廟無虚主有廟者不可以其主/行主命謂雖無木主但所受于神之命即是主也
 吳氏澂曰遷廟主謂祔禰時所遷昭穆最上之廟一/主也在昭廟穆廟之上最尊最親者也君将出行時
 徧告有廟之諸主又特告此/無廟之一主而載之以行也
周禮春官小宗伯若大師則帥有司而立軍社奉主車
 鄭氏鍔曰古者大師則先有事于杜與廟然後載社/主與遷廟之主以行不用命戮于社故載社主将以
 行戮用命賞于祖故載遷廟之主将以行賞小宗伯/掌社稷宗廟之禮宜載以行乃言立者盖杜本不在
 軍因用師始立之立者出于一時之故廟主為尊載/之以行不敢忽也故言奉奉以言其肅欽之至帥有
[249-19b]
 司者盖帥大祝也大祝職曰大師宜于社造于祖設/軍社國将有事于四望及軍歸獻于社則前祝故知
 此所謂有司/為大祝明矣
肆師凡師甸用牲于社宗則為位
 易氏祓曰用師者必載社之/石主祖之木主示有所受命
 鄭氏鍔曰夫甸獵之甸乃四時蒐苗獮狩之田師甸/則大用師以對敵之時何以明之以所祭之神知之
 用師則載社主與遷廟之主以行此用牲于社宗大/戰則類造于上帝封于大神祭兵于山川此有類造
 封祭之事豈四時之甸所宜有耶故知以師甸言社/者主也宗者遷廟之主不曰祖曰宗者宗繼祖者也
 載主而行不在國之常位而祭不可以無位無位則/鬼神無所依故為位然後祭小宗伯于軍旅甸後禱
[249-20a]
 祠為位則止為位于肄儀之時肆師于用牲以/祭時則為位者盖所掌者立祀用牲之禮故也
周禮春官大祝大師設軍社則前祝注鄭司農説設軍/社以春秋傳曰所
謂君以師行祓社釁鼔祝奉以從者也七疏軍将出祭/于社即将社主行不用命戮于社出必 廟俱祭取遷
廟之主行用命賞于祖皆載于/齊車社在軍中故云設軍社
 王氏安石曰詩云乃立冡土/戎醜攸行所謂設軍社也
 鄭氏鍔曰大師必載社主與遷廟之主以行及軍之/所在則必設軍中之社于其地此國外之禮小宗伯
 所謂帥有司而/立軍社是也
小祝大師掌釁祈號令
[249-20b]
 王氏昭禹曰盖軍行殺牲以血釁鼓以禦妖釁求/其所斷焉故謂之釁祈小祝則號致焉而後祝耳
 鄭氏鍔曰祓社釁鼔以除去不祥祈軍有功大/祝掌宜社造祖之事小祝掌其釁祈之祝號
 王氏曰大師掌釁祈號祝則左傳/所謂軍行祓社釁鼓祝奉以從
春秋定公四年左氏傳衛祝佗子魚曰君以軍行祓社
釁鼓祝奉以從
 真氏徳秀曰古禮天子親征必奉廟主社主從軍而/行有功則賞于廟主前不用命則戮于社主前示不
 専/也
 孔叢子問軍禮天子出征命有司以特牲告社告以
[249-21a]
 所征之事而受命焉以齋車載遷廟之主及社主行
 大司馬職奉之無遷廟主則以幣帛皮圭告于祖禰
 謂之主命亦載齋車凡行主皮圭幣帛皆每舍奠焉
 而後就館主車止于中門之外外門之内廟主居于
 道左社主居于道右
周禮春官小官伯若軍将有事則與祭有司将事于四
注軍将有事将與敵合戰也與祭有/司謂大祝之屬盖司馬之官實典焉
 王氏曰先王雖以至仁伐至不仁/然君子臨事而懼故有事于祭焉
[249-21b]
 鄭氏鍔曰軍将有事則與祭者主帥奉祭小宗伯以/職當立之奉之故當與也小宗伯已與祭于軍中則
 四望之祭必遣其所屬之有司往行事焉理之宜也/戰必禱于神欲氣勢之増倍四望又山川之尤大者
 國家所賴以為阻固是以将/戰則禱焉欲其為兵之捍蔽
 孔叢子問軍禮及至敵所将戰太史卜戰日卜右御
 先期三日有司明以敵人罪状告之史史定誓命戰
 日将帥陳列車甲卒伍于軍門之前有司讀誥誓使
 周定三令五申既畢遂禱戰祈克于上帝然後即敵
 将士戰全已克敵史擇吉日復禡于所征之地柴于
[249-22a]
 上帝祭社奠祖以告克者不頓兵傷士也戰不克則
 不告也
          右軍中之祭
周禮夏官環人掌致師注致師者致其必戰之志古者/将戰先使勇力之士犯敵焉
疏古者将戰先使勇力之士犯敵焉者案文十二年秦/伯伐晉秦人欲戰秦伯謂士㑹曰若何而戰對曰若使
輕者肆焉其可注云肆突言使輕鋭之兵往驅突晉軍/隠九年北戎侵鄭公子突曰使勇而無剛者嘗寇而速
去之注云勇則能/往無剛不耻退揚軍旅注為之威/武以觀敵
 鄭氏鍔曰戰必致師盖使環人犯敵以致吾/必戰之志使敵人怒而求戰其致之自吾也
[249-22b]
 王氏昭禹曰兵法曰善戰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夫/我按兵無動而致敵使來以逸待勞宜勝之矣
春秋宣公十二年左氏傳楚許伯御樂伯攝叔為右以
致晉師許伯曰吾聞致師者御靡旌摩壘而還樂伯曰
吾聞致師者左射以菆代御執轡御下兩馬掉鞅而還
攝叔曰吾聞致師者右入壘折馘執俘而還皆行其所
聞而復
          右致師
春秋隠公二年十有二月鄭人伐衛 四年春王二月
[249-23a]
莒人伐杞取牟婁夏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秋翬帥
師㑹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 五年秋九月邾人鄭
人伐宋冬十有二月宋人伐鄭圍長葛 七年秋公伐
邾冬戎伐凡伯于楚丘以歸 十年夏翬帥師㑹齊人
鄭人伐宋秋宋人蔡人衛人伐戴鄭伯伐取之
桓公五年秋蔡人衛人陳人從王伐鄭 十二年十有
二月及鄭師伐宋丁未戰于宋 十四年冬十有二月
宋人以齊人蔡人衛人陳人伐鄭 十五年冬十有一
[249-23b]
月公會宋公衛侯陳侯于袲伐鄭 十六年夏四月公
㑹宋公衛侯陳侯蔡侯伐鄭
荘公二年夏公子慶公帥師伐於餘丘 三年春王正
月溺㑹齊師伐衛 五年冬公㑹齊人宋人陳人蔡人
伐衛 九年夏公伐齊納子糾 十四年春齊人陳人
曹人伐宋夏單伯㑹伐宋 十五年秋宋人齊人邾人
伐郳 十六年夏宋人齊人衛人伐鄭秋荆伐鄭 十
九年冬齊人宋人陳人伐我西鄙 二十年冬齊人伐
[249-24a]
戎 二十六年春公伐戎秋公㑹宋人齊人伐徐 二
十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齊人伐衛秋荆伐鄭 三十年
冬齊人伐山戎 三十二年冬狄伐邢
僖公元年秋七月楚人伐鄭 三年冬楚人伐鄭 四
年春王正月遂伐楚次于陘秋及江人黄人伐陳 六
年夏公㑹齊侯宋公陳侯衛侯曹伯伐鄭圍新城 七
年春齊人伐鄭 八年夏狄伐晉 十年夏齊侯許男
伐北戎 十一年冬楚人伐黄 十五年秋七月齊師
[249-24b]
曹師伐厲冬宋人伐曹 十七年春齊人徐人伐英氏
 十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衛人邾人伐齊冬邢人
狄人伐衛 十九年秋衛人伐邢 二十年冬楚人伐
隨 二十一年秋宋公楚子陳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
㑹于盂執宋公以伐宋冬公伐邾 二十二年春公伐
邾取須句夏宋公衛侯許男滕子伐鄭 二十三年春
齊侯伐宋圍緡秋楚人伐陳 二十四年夏狄伐鄭
二十六年夏齊人伐我北鄙衛人伐齊冬楚人伐宋圍
[249-25a]
緡公以楚師伐齊取穀 二十八年春晉侯伐衛 三
十三年夏公伐邾取雩婁秋公子遂帥師伐邾冬晉人
陳人鄭人伐許
文公元年夏晉侯伐衛衛人伐晉 二年冬晉人宋人
陳人鄭人伐秦 三年春王正月叔孫得臣㑹晉人宋
人陳人衛人鄭人伐沈沈潰夏秦人伐晉冬晉陽處父
帥師伐楚以救江 四年秋晉侯伐秦 七年春公伐
邾冬徐伐莒 九年三月楚人伐鄭 十年夏秦伐晉
[249-25b]
十一年春楚子伐麇 十四年春邾人伐我南鄙叔彭
生帥師伐邾 十五年六月晉郤缺帥師伐蔡戊申入
蔡十有二月齊侯遂伐曹入其郛 十七年春晉人衛
人陳人鄭人伐宋夏齊侯伐我西鄙
宣公元年秋宋公陳侯衛侯曹伯㑹晉師于棐林伐鄭
冬晉人宋人伐鄭 二年春秦師伐晉 三年春楚子
伐陸渾之戎 四年春王正月公伐莒取向冬楚子伐
鄭 五年冬楚人伐鄭 七年夏公㑹齊侯伐萊 八
[249-26a]
年夏晉師白狄伐秦冬楚師伐陳 九年夏齊侯伐萊
秋九月晉荀林父帥師伐陳冬楚子伐鄭 十年六月
宋師伐滕晉人宋人衛人曹人伐鄭秋公孫歸父帥師
伐邾取繹冬楚子伐鄭 十一年夏公孫歸父㑹齊人
伐莒 十二年冬宋師伐陳 十三年春齊師伐莒夏
楚子伐宋 十四年夏晉侯伐鄭 十五年夏秦人伐
晉 十八年春晉侯衛世子臧伐齊公伐杞
成公二年春齊侯伐我北鄙 三年春王正月公㑹晉
[249-26b]
侯宋公衛侯曹伯伐鄭夏鄭公子去疾帥師伐許秋晉
郤克衛孫良夫伐廧咎如冬鄭伐許 四年冬鄭伯伐
許秋楚公子嬰齊帥師伐鄭 七年春吳伐郯秋楚公
子嬰齊帥師伐鄭 八年冬叔孫僑如㑹晉士燮齊人
邾人伐郯 九年秋晉欒書帥師伐鄭冬十有一月楚
公子嬰齊帥師伐莒庚申莒潰秦人白狄伐晉 十年
五月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伐鄭 十三年夏
五月公自京師遂㑹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邾
[249-27a]
人滕人伐秦 十四年秋鄭公子喜帥師伐許 十五
年夏楚子伐鄭 十六年秋公㑹尹子晉侯齊國佐邾
人伐鄭 十七年夏公㑹尹子單子晉侯齊侯宋公衛
侯曹伯邾人伐鄭冬公㑹單子晉侯宋公衛侯曹伯齊
人邾人伐鄭 十八年夏楚子鄭伯伐宋
襄公元年夏晉韓厥帥師伐鄭 二年春鄭師伐宋
三年春楚公子嬰齊帥師伐吳冬晉荀罃帥師伐許
五年冬楚公子貞帥師伐陳 八年秋莒人伐我東鄙
[249-27b]
冬楚公子貞帥師伐鄭 九年冬公㑹晉侯宋公衛侯
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伐鄭
 十年夏楚公子貞鄭公孫輒帥師伐宋晉師伐秦秋
莒人伐我東鄙公㑹晉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齊
世子光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 十一年夏公㑹
晉侯宋公衛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
伯小邾子伐鄭秋楚子鄭伯伐宋公㑹晉侯宋公衛侯
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
[249-28a]
冬秦人伐晉 十二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我東鄙圍台
 十四年夏四月叔孫豹㑹晉荀偃齊人宋人衛北宫
括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伐
秦秋楚公子貞帥師伐吳 十五年夏齊侯伐我北鄙
圍成秋邾人伐我南鄙 十六年春齊侯伐我北鄙夏
五月叔老㑹鄭伯晉荀偃衛甯殖宋人伐許秋齊侯伐
我北鄙圍郕 十七年春宋人伐陳夏衛石買帥師伐
曹秋齊侯伐我北鄙圍桃髙厚帥師伐我北鄙圍防冬
[249-28b]
邾人伐我南鄙 十八年秋齊師伐我北鄙冬楚公子
午帥師伐鄭 十九年夏衛孫林父帥師伐齊 二十
年秋仲孫速帥師伐邾 二十三年秋齊侯伐衛遂伐
晉 二十四年夏楚子伐吳秋七月齊崔杼帥師伐莒
冬楚子蔡侯陳侯許男伐鄭 二十五年春齊崔杼帥
師伐我北鄙冬鄭公孫夏帥師伐陳十有二月吳子遏
伐楚門于巢卒 二十六年冬楚子蔡侯陳侯伐鄭
昭公四年秋七月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胡子沈子
[249-29a]
淮夷伐吳 五年冬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沈子徐
人越人伐吳 六年秋楚薳罷帥師伐吳冬齊侯伐北
燕 十年秋七月季孫意如叔弓仲孫貜帥師伐莒
十二年冬楚子伐徐晉伐鮮虞 十五年秋晉荀吳帥
師伐鮮虞 十六年春晉侯伐徐 十九年春宋公伐
邾秋齊髙發帥師伐莒 二十二年春齊侯伐莒 三
十二年夏吳伐越
定公四年秋晉士鞅衛孔圉帥師伐鮮虞 七年秋齊
[249-29b]
國夏帥師伐我西鄙 八年夏齊國夏帥師伐我西鄙
 十二年夏衛公孟彄帥師伐曹 十三年夏衛公孟
彄帥師伐曹 十五年夏鄭罕逹帥師伐宋
哀公元年秋齊侯衛侯伐宋冬仲孫何忌帥師伐邾
三年夏宋樂髠帥師伐曹 五年夏齊侯伐宋晉趙鞅
帥師伐衛 六年春晉趙鞅帥師伐鮮虞吳伐陳冬仲
孫何忌帥師伐邾宋向巢帥師伐曹 七年秋公伐邾
 八年春吳伐我 九年夏楚人伐陳秋宋公伐鄭
[249-30a]
十年春公㑹吳伐齊夏宋人伐鄭冬楚公子結帥師伐
陳 十二年秋宋向巢帥師伐鄭 十三年夏楚公子
申帥師伐陳
    蕙田案以上伐聲罪致討曰伐左氏傳曰有
    鐘鼓曰伐
荘公十年二月公侵宋 十五年秋鄭人侵宋 二十
四年冬戎侵曹 二十九年夏鄭人侵宋
僖公二年冬十月楚人侵鄭 四年春王正月公㑹齊
[249-30b]
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冬十有二
月公孫兹帥師㑹齊人宋人衛人鄭人許人曹人侵陳
 十三年春狄侵衛 十四年秋狄侵鄭 二十一年
春狄侵衛 二十六年春齊人侵我西鄙 二十八年
春晉侯侵曹 三十年夏狄侵齊秋介人侵蕭 三十
二年夏衛人侵狄 三十三年夏狄侵齊
文公四年夏狄侵齊 七年夏狄侵我西鄙 九年夏
狄侵齊 十年冬狄侵宋 十一年秋狄侵齊 十三
[249-31a]
年冬狄侵衛 十五年夏齊人侵我西鄙十二月齊侯
侵我西鄙
宣公元年秋楚子鄭人侵陳遂侵宋冬晉趙穿帥師侵
崇 二年夏晉人宋人衛人陳人侵鄭 三年夏楚人
侵鄭秋赤狄侵齊 四年夏赤狄侵齊 六年春晉趙
盾衛孫免侵陳
成公二年冬楚子鄭師侵衛 六年春衛孫良夫帥師
侵宋秋仲孫蔑叔孫僑如帥師侵宋 八年春晉欒書
[249-31b]
帥師侵蔡 十年春衛侯之弟黒背帥師侵鄭 十六
年夏四月鄭公子喜帥師侵宋 十七年春衛北宫括
帥師侵鄭 十八年冬楚人鄭人侵宋
襄公元年秋楚公子壬夫帥師侵宋 二年夏晉師宋
師衛甯殖侵鄭 八年夏鄭人侵蔡獲蔡公子燮 十
一年夏鄭公孫舎之帥師侵宋 十二年冬楚公子貞
帥師侵宋 十四年夏莒人侵我東鄙 十九年秋七
月晉士匄帥師侵齊聞齊侯卒乃還 二十四年春仲
[249-32a]
孫羯帥師侵齊
定公四年三月公㑹劉子晉侯宋公蔡侯衛侯陳子鄭
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
子齊國夏于召陵侵楚 六年二月公侵鄭 七年秋
齊人執衛行人北宫結以侵衛 八年春王正月公侵
齊二月公侵齊秋七月晉士鞅帥師侵鄭遂侵衛九月
季孫斯仲孫何忌帥師侵衛
哀公七年春宋皇瑗帥師侵鄭晉魏曼多帥師侵衛
[249-32b]
十年夏晉趙鞅帥師侵齊 十三年秋魏曼多帥師侵

    蕙田案以上侵潛師掠境曰侵左氏傳曰無
    鐘鼔曰侵胡傳曰先儒謂無名行師曰侵然
    考諸五經皆稱侵伐在易謙之六五曰利用
    侵伐征不服也書泰誓曰我武惟揚侵于之
    疆詩皇矣曰依其在京侵自阮疆周官大司
    馬九伐之法曰賊賢害民則伐之負固不服
[249-33a]
    則侵之而以為無名行師可乎盖聲罪者鳴
    鐘擊鼔整衆而行兵法所謂正也潛師者銜
    枚臥鼓出人不意兵法所謂竒也
桓公十年冬十有二月丙午齊侯衛侯鄭伯來戰于郎
 十二年十有二月丁未戰于宋 十三年春二月公
㑹紀侯鄭伯己巳及齊侯宋公衛侯燕人戰齊師宋師
衛師燕師敗績 十七年夏五月丙午及齊師戰于奚
荘公九年八月庚申及齊師戰于乾時我師敗績 二
[249-33b]
十八年春王正月衛人及齊人戰衛人敗績
僖公十五年十有一月壬戌晉侯及秦伯戰于韓獲晉
侯 十八年五月戊寅宋師及齊師戰于甗齊師敗績
 二十二年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戰于升陘冬十有一
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于泓宋師敗績 二十八年
夏四月己巳晉侯齊師宋師秦師及楚人戰于城濮楚
師敗績
文公二年春王二月甲子晉侯及秦師戰于彭衙秦師
[249-34a]
敗績 七年夏四月戊子晉人及秦人戰于令狐 十
二年冬十有二月戊午晉人秦人戰于河曲
宣公二年春王二月壬子宋華元帥師及鄭公子歸生
帥師戰于大棘宋師敗績獲宋華元 十二年夏六月
乙卯晉荀林父帥師及楚子戰于泌晉師敗績
成公二年夏四月丙戌衛孫良夫帥師及齊師戰于新
築衛師敗績六月癸酉季孫行父臧孫許叔孫僑如公
孫嬰齊帥師㑹晉郤克衛孫良夫曹公子首及齊侯戰
[249-34b]
于鞌齊師敗績 十六年夏六月甲午晦晉侯及楚子
鄭伯戰于鄢陵楚子鄭師敗績
昭公十七年冬楚人及吳戰于長岸
定公四年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吳子及楚人戰于
栢舉楚師敗績
哀公二年秋八月甲戌晉趙鞅帥師及鄭罕逹帥師戰
于鐵鄭師敗績
    蕙田案以上戰左氏傳曰皆陳曰戰大崩曰
[249-35a]
    敗績
隠公十年六月壬戌公敗宋師于菅
荘公十年春王正月公敗齊師于長勺夏六月公敗宋
師于乗丘秋九月荆敗蔡師于莘以蔡侯獻舞歸 十
一年夏五月戊寅公敗宋師于鄑
僖公元年九月公敗邾師于偃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帥
師敗莒師于酈獲莒拏 十五年冬楚人敗徐于婁林
 三十三年夏四月辛巳晉人及姜戎敗秦師于殽秋
[249-35b]
晉人敗狄于箕
文公十一年冬十月甲午叔孫得臣敗狄于鹹
成公十二年秋晉人敗狄于交剛
昭公元年六月晉荀吳帥師敗狄于大鹵 四年秋七
月戊辰叔弓帥師敗莒師于蚡泉 二十三年七月戊
辰吳敗頓胡沈蔡陳許之師于雞父胡子髠沈子逞滅
獲陳夏齧
定公十四年五月於越敗吳于檇李
[249-36a]
    蕙田案以上敗左氏傳曰凡師敵未陳曰敗
    某師
哀公九年春宋皇瑗帥師取鄭師于雍丘 十三年春
鄭罕逹帥師取宋師于嵒
    蕙田案以上取左氏傳曰覆而敗之曰取某
    師
襄公二十三年冬齊侯襲莒
    蕙田案以上襲左氏傳曰輕曰襲杜氏謂掩
[249-36b]
    其不備也
莊公三年冬公次于滑 八年春王正月師次于郎以
俟陳人蔡人 十年夏六月齊師宋師次于郎 十五
年三月遂次于匡
文公十年冬楚子蔡侯次于厥貉
襄公元年夏仲孫蔑㑹齊杼曹人邾人杞人次于鄫
定公九年秋齊侯衛侯次于五氏 十三年春齊侯衛
侯次于垂葭 十五年夏齊侯衛侯次于渠蒢
[249-37a]
    蕙田案以上次左氏傳曰凡師一宿為舍再
    宿為信過信為次
荘公十年冬十月齊師滅譚譚子奔莒 十三年夏六
月齊人滅遂
僖公二年夏虞師晉師滅下陽 五年秋八月楚人滅
弦弦子奔黄 十年春狄滅温温子奔衛 十二年夏
楚人滅黄 十七年夏滅項 二十五年春王正月丙
午衛侯燬滅邢 二十六年秋楚人滅䕫以䕫子歸
[249-37b]
文公四年秋楚人滅江 五年秋楚人滅六 十六年
秋楚人秦人巴人滅庸
宣公八年夏楚人滅舒蓼 十二年冬十有二月戊寅
楚子滅蕭 十五年六月癸卯晉師滅赤狄潞氏以潞
子嬰兒歸 十六年春王正月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留

成公十七年冬楚人滅舒庸
襄公六年秋莒人滅鄫冬十有二月齊侯滅萊 十年
[249-38a]
夏五月甲午遂滅偪陽 二十五年秋楚屈建帥師滅
舒鳩
昭公四年秋七月遂滅賴 八年冬十月壬午楚師滅
陳 十一年冬十有一月丁酉楚師滅蔡執蔡世子有
以歸用之 十三年冬吳滅州來 十七年八月晉荀
吳帥師滅陸渾之戎 二十四年冬吳滅巢 三十年
冬十有二月吳滅徐徐子章禹奔楚
定公四年四月庚辰蔡公孫姓帥師滅沈以沈子嘉歸
[249-38b]
殺之 六年春王正月癸亥鄭游速帥師滅許以許男
斯歸 十四年二月辛巳楚公子結陳公孫佗人帥師
滅頓以頓子牂歸 十五年二月辛丑楚子滅胡以胡
子豹歸
    蕙田案以上滅夷其社稷曰滅大邑用大師
    取之亦曰滅
隠公二年夏五月莒人入向無駭帥師入極 五年秋
衛師入郕 十年秋宋人衛人入鄭冬十月齊人鄭人
[249-39a]
入郕 十一年秋七月壬午公及齊侯鄭伯入許
桓公元年九月入杞
荘公十四年秋七月荆入蔡
閔公二年十有二月狄入衛
僖公二十年夏鄭人入滑 二十七年秋八月乙巳公
子遂帥師入杞 二十八年三月丙午晉侯入曹執曹
伯畀宋人 三十三年春王二月秦人入滑
文公五年夏秦人入鄀
[249-39b]
宣公十一年冬十月丁亥楚子入陳
成公七年秋吳入州來 九年冬楚人入鄆
襄公二十五年六月壬子鄭公孫舎之帥師入陳
昭公十八年六月邾人入鄅
定公四年十有一月庚辰吳入郢 五年夏於越入吳
哀公七年八月己酉入邾以邾子益來 八年春王正
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陽歸 十三年夏於越入吳
    蕙田案以上入左氏傳曰弗地曰入謂破其
[249-40a]
    地而不能有也
荘公八年夏師及齊師圍郕郕降于齊師
僖公六年秋楚人圍許 十九年秋宋人圍曹 二十
五年秋楚人圍陳 二十七年冬楚人陳侯蔡侯鄭伯
許男圍宋 二十八年冬諸侯遂圍許曹伯襄復歸于
曹遂㑹諸侯圍許 三十年秋晉人秦人圍鄭 三十
一年冬狄圍衛
文公三年秋楚人圍江 十二年夏楚人圍巢
[249-40b]
宣公三年秋宋師圍曹 九年冬宋人圍滕 十二年
春楚子圍鄭 十四年秋九月楚子圍宋
成公三年秋叔孫僑如帥師圍棘 九年冬鄭人圍許
襄公元年春仲孫蔑㑹晉欒黶宋華元衛甯殖曹人莒
人邾人滕人薛人圍宋彭城 四年冬陳人圍頓 七
年冬十月楚公子貞帥師圍陳 十八年冬十月公㑹
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
邾子同圍齊
[249-41a]
昭公十一年夏四月楚公子棄疾帥師圍蔡 十三年
春叔弓帥師圍費 二十三年春晉人圍郊 二十六
年夏公圍成
定公四年秋楚人圍蔡 五年冬晉士鞅帥師圍鮮虞
 六年冬季孫斯仲孫忌帥師圍鄆 十年夏晉趙鞅
帥師圍衛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圍郈秋叔孫州仇
仲孫何忌帥師圍郈 十二年十有二月公圍成
哀公元年春王正月楚子陳侯隨侯許男圍蔡 三年
[249-41b]
春齊國夏衛石曼姑帥師圍戚冬叔孫州仇仲孫何忌
帥師圍邾 七年秋宋人圍曹
    蕙田案以上圍環而攻之曰圍
荘公六年春王正月王人子突救衛 二十八年秋公
㑹齊人宋人救鄭
閔公元年春王正月齊人救邢
僖公元年春王正月齊師宋師曹伯次于聶北救邢
六年秋諸侯遂救許 十五年三月公孫敖帥師及諸
[249-42a]
侯之大夫救徐 十八年夏師救齊
文公九年三月公子遂㑹晉人宋人衛人許人救鄭
宣公元年秋晉趙盾帥師救陳 九年冬晉郤缺帥師
救鄭 十二年冬衛人救陳
成公六年冬晉欒書帥師救鄭 七年秋公㑹晉侯齊
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鄭
襄公五年冬公㑹晉侯宋公衛侯鄭伯齊世子光救陳
 十年冬楚公子貞帥師救鄭 十二年春王二月季
[249-42b]
孫宿帥師救台遂入鄆 十五年夏公救成至遇 二
十三年八月叔孫豹帥師救晉次于雍榆
哀公七年冬鄭駟宏帥師救鄭 十年冬吳救陳
    蕙田案以上救赴難曰救左氏傳曰凡書救
    善之也
荘公十有八年夏公追戎于濟西
僖公二十六年春公追齊師至酅弗及
    蕙田案以上追敵已去而躡之曰追
[249-43a]
僖公二十八年春公子買戍衛不卒戍刺之
襄公五年冬戍陳 十年冬戍鄭虎牢
    蕙田案以上戍以兵守之曰戍
    又案春秋書戰事為例十有三雖未盡合周
    禮然猶近古與後世専以殺人為功者有間
僖公二十六年公子遂如楚乞師
成公十三年春晉侯使郤錡來乞師 十六年夏晉侯
使欒黶來乞師 十七年秋九月晉侯使苟罃來乞師
[249-43b]
 十八年冬晉侯使士魴來乞師
    蕙田案以上乞師
          右用師名目
書武成丁未祀于周廟邦甸侯衛駿奔走執豆籩越三
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
 真氏徳秀曰此武功成告祖及天之禮先祖後郊者/鄭氏謂其自近始蔡氏以為由親而尊竊以謂武王
 伐商受命于文考及其成功也先告焉因告文考遂/及七世之廟故又三日然後以所以成文考之志者
 告天焉盖武王成文考之志而文考又/所以成天之志也豈以逺近為先後哉
[249-44a]
周禮春官大司樂王師大獻則令奏愷樂注大獻獻捷/于祖愷樂獻
功之樂鄭司農説以春秋晉文公敗楚于城濮傳曰振/旅愷以入于晉 疏鄭志趙商問大司馬云師有功則
愷樂獻于社春官大司樂云王師大獻則令奏愷樂注/云大獻獻捷于祖不逹異意答曰司馬云師大獻則獻
社以軍之功故獻于社大司樂宗伯之/屬宗伯主于宗廟之禮故獻于祖也
樂師凡軍大獻教愷歌遂倡之注鄭司農云樂師主倡/也 疏大獻者謂師克
勝獻捷于祖廟也云教愷歌者愷謂愷詩師還未至之/時預教瞽矇入祖廟遂使樂師倡道為之故云遂倡之
 鄭氏鍔曰王師大獻令奏愷樂則王親征之師故大/司樂合之軍大獻教愷歌遣将出軍而歸故樂師教
 之又倡之/異尊卑
[249-44b]
 李氏嘉㑹曰愷歌歌于堂上愷樂作于/堂下二者相應愷歌在前樂師倡之
鎛師軍大獻則鼔其愷樂疏軍大獻謂/獻捷于祖
詩周頌酌序酌告成大武也
於鑠王師遵養時晦時純熙矣是用大介我龍受之蹻
蹻王之造載用有嗣實維爾公允師
 孔叢子問軍禮然後鳴金振旅有司徧告捷于時所
 有事之山川既至舎于國外三日齊以特牛親格于
 祖禰然後入設奠以反主若主命則卒奠斂玉埋之
[249-45a]
 於廟兩階間
唐開元禮凱旋告廟陳俘馘于南門外北面西上軍實
陳于後其告奠之禮皆與告禮同解嚴未解嚴前一日
本司各隨職供辦尚舎奉御座于太極殿中楹間南向
如常守宫設文武百官次于東西朝堂奉禮于東西朝
堂設文武官版位如初典儀設位于殿廷文東武西皆
重行北向相對為首設典儀位于東階革輅旌旗之属
于殿廷其日平明諸衛各勒所部屯門列仗百官服袴
[249-45b]
褶戎服皆集朝堂晝漏上水五刻侍中版奏請中嚴鈒
㦸以次列于殿廷上水七刻典謁引羣官以次入就位
上水十刻應奉迎之官詣閤奏迎侍中版奏外辦皇帝
服通天冠絳紗袍御輿以出曲直華盖警蹕如常皇帝
出自西房即御座侍臣夾侍如常典儀稱再拜贊者承
傳羣官皆再拜通事舎人以次引羣官出侍中跪奏稱
禮畢俛伏興還侍位皇帝降座御輿入自東房侍臣從
至閤如常
[249-46a]
通典武徳元年十一月秦王平薛仁杲凱旋獻于太廟
四年七月秦王平東都被黄金甲陳鐵馬一萬甲士三
萬以王世充竇建徳及隋文物輦路獻捷于太廟
貞觀四年三月李靖俘頡利可汗獻捷于太廟
遼史禮志下城克敵班師以所獲牡馬羊各一祭天地
明會典軍凱還皇帝率諸将以凱樂俘馘陳于廟社門
外告畢以俘馘付刑部協律郎導樂以退其告祭用三
獻禮儀與出師同
[249-46b]
    蕙田案漢唐以下凱還儀節歴代不同未便
    細分如此段告廟而兼之告社是也今一以
    經為主此段入告廟即不復入告社餘倣此
    又案此凱旋告天地宗廟
周禮夏官大司馬若師有功則左執律右秉鉞以先愷
樂獻于社注功勝也律所以聽軍聲鉞所以為将威也/先猶道也兵書曰愷獻于社獻功于社也司
馬法曰得意則愷/樂愷歌示喜也
 鄭氏鍔曰軍行必聽同律而鉞者大将所執也有功/則執律者示師出以律而取勝也陽六為律左陽也
[249-47a]
故左執之鉞所以主殺隂/也右亦隂也故右秉之
春官大祝大師軍歸獻于社則前祝反行舎奠注舎奠/之禮所
以告/至
 鄭氏鍔曰軍有功歸而/獻于社大祝處前告神
 孔叢子問軍禮反社主如初迎之禮
    蕙田案此凱旋告社稷
禮記王制天子出征執有罪反釋奠于學以訊馘告注/釋
菜奠幣禮先師也訊馘所生獲斷耳者詩曰執訊獲醜/又曰在頖獻馘 疏出師征伐執此有罪之人還反而
[249-47b]
歸釋菜奠幣于學以可言問之/訊截左耳之馘告先聖先師也
 禮經補逸汪氏克寛曰訊者問其首惡馘者截其左/耳夫執訊獲醜而反舎奠于先聖先師以是告之者
 盖始出征受成于學今師還以武功告成于文徳之/地明不専恃乎威戮而必任之以徳禮也昔僖公在
 頖獻馘而國人以文/武頌之者亦以此歟
詩魯頌泮水矯矯虎臣在泮獻馘淑問如臯陶在泮獻

 詩緝嚴氏粲曰古者受成于學故出征執有罪反釋/奠于學以訊馘告詩人因其泮宫可以為獻功之地
 而頌禱/之耳
[249-48a]
 孔叢子問軍禮舎奠于帝學以訊馘告大享于羣吏
 用備樂
    蕙田案此凱旋釋奠于學
詩小雅出車序出車勞還率也
我出我車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矣召彼僕夫謂
之載矣王事多難維其棘矣 我出我車于彼郊矣設
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斾斾憂心悄悄僕夫
况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車彭彭旂旐央央天子
[249-48b]
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稷
方華今我來思雨雪載塗王事多難不遑起居豈不懷
歸畏此簡書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
忡既見君子我心則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遲
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執訊獲醜薄言還歸
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蕙田案此凱旋勞還率
周禮春官眡瞭賔射奏其鐘鼔鼜愷獻亦如之注凱獻/獻功愷
[249-49a]
樂也杜子春讀鼜為憂戚之戚謂戒守鼔也擊鼔聲疾/數故曰戚 疏鼜謂夜戒守之鼔愷獻謂戰勝獻俘之
時作愷樂二者皆/眡瞭奏其鐘鼓
春秋僖公二十八年左氏傳晉侯獻楚俘于王駟介百
乗徒兵千鄭伯傅王用平禮也己酉王享醴命晉侯宥
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為侯伯賜
之大輅之服戎輅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秬鬯
一卣虎賁三百人曰王謂叔父敬服王命以綏四國糾
逖王慝晉侯三辭從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揚天子
[249-49b]
之丕顯休命
 真氏徳秀曰此古人獻俘/䇿命之禮見于春秋者
秋七月丙申振旅愷以入于晉獻俘授馘飲至大賞徵
㑹討貳殺舟之僑以狥于國民於是大服
 真氏徳秀曰此雖春秋時事而/亦可見三代桭旅凱旅之遺制
昭公十年左氏傳季平子伐莒取郠獻俘
十七年左氏傳晉荀吳滅陸渾獻俘于文宫
隋書髙祖本紀開皇九年春正月陳國平四月乙巳三
[249-50a]
軍凱入獻俘于太廟
唐書髙祖本紀武徳元年十一月癸亥秦王世民俘薛
仁杲以獻 四年五月壬戌秦王世民敗竇建徳于虎
牢執之七月甲子秦王世民俘王世充以獻
唐會要武徳四年秦王世民平東都被黄金甲乗戎輅
李世勣等二十五将從其後陳鐵騎一萬甲士三萬前
後部鼓吹俘王世充竇建徳及隋器物輦輅獻于太廟
    蕙田案唐秦王破宋金剛李勣平髙麗皆凱
[249-50b]
    歌入京師其樂歌則有破陣樂應聖朝等篇
    其奏樂則有鐃歌鼓吹二部笛篳篥簫笳鐃
    鼓等器至廟社但陳列于門外不奏歌曲俟
    告獻禮畢復奏曲如儀以廟社尊嚴之地鐃
    吹諠譁恐乖肅敬故不奏曲
唐書太宗本紀貞觀四年三月李靖俘突厥頡利可汗
以獻 十四年十二月丁酉侯君集俘髙昌王以獻
髙宗本紀永徽元年九月髙偘俘突厥車鼻可汗以獻
[249-51a]
 王綝傳綝字方慶神功初清邊道大總管武攸宜破
 契丹凱還且獻俘内史王及善以孝明帝忌月請鼓
 吹備而不作方慶曰晉穆帝納后當康帝忌月時以
 為疑荀訥謂禮有忌日無忌月世用其言臣謂軍方
 大凱作樂無嫌詔可
𤣥宗本紀開元二十年正月信安郡王褘為河東河北
道行軍副元帥以伐奚契丹五月戊申忠王浚俘奚契
丹以獻
[249-51b]
宋史太祖本紀建隆元年六月辛未拔澤州筠赴火死
丁亥筠子守節以城降九月甲子歸太原俘
禮志宋制親征納降獻俘皆遣官奏告天地宗廟社稷
諸陵嶽瀆山川宫觀在京十里内神祠其儀用犧尊籩
豆各一實以酒脯醢宫寺以素饌時果代用祝幣行一
獻禮建隆元年太祖平澤潞仍祭祅廟泰山城隍用此

太祖本紀乾徳三年春正月乙酉蜀王孟昶降
[249-52a]
禮志受降獻俘太祖平蜀孟昶降詔有司約前代儀制
為受降禮昶至前一日設御座仗衛于崇元殿如元㑹
儀至日大陳馬步諸軍于天街左右設昶及其官屬素
案席褥于明徳門外表案于横街北通事舎人引昶及
其官屬素服紗帽北向序立昶跪奉表授閤門使復位
待命表至御前侍臣讀訖閤門使承㫖出昶等俯伏通
事舎人掖昶起官屬亦起宣制釋罪昶等再拜呼萬嵗
衣庫使導所賜襲衣冠帶陳于前昶等又再拜跪受改
[249-52b]
服乗馬至昇龍門下馬官屬至啟運門下馬就次帝常
服升坐百官先入起居班立閤門使引昶等入舞蹈拜
謝召昶升殿閤門使引自東階升宣撫使承㫖安撫之
昶至御座前躬承問訖還位與官屬舞蹈出中書率百
官稱賀遂宴近臣及昶于大明殿
太祖本紀開寳四年春正月己丑潘美克廣州俘劉鋹
廣南平五月乙未朔御明徳門受劉鋹俘釋之
禮志嶺南平劉鋹就擒詔有司撰獻俘禮鋹至上御明
[249-53a]
徳門列仗衛諸軍百官常服班樓前别設獻俘位於東
西街之南北向其将校位于獻俘位前北上西向有司
率武士係鋹等白練露布前引至太廟西南門鋹等並
下馬入南神門北向西上立監将校官次南立俟告禮
畢于西南門出乗馬押至大社如上儀乃押至樓南御
路之西下馬立俟獻俘将校戎服帶刀攝侍中版奏中
嚴百官班定版奏外辦帝常服御座百官舞蹈起居畢
通事舎人引鋹就獻俘位将校等詣樓前舞蹈訖次引
[249-53b]
露布案詣樓前北向宣付中書門下如宣制儀通事舎
人跪受露布轉授中書門下轉授攝兵部尚書次攝刑
部尚書詣樓前跪奏以所獻俘付有司上召鋹詰責鋹
伏地待罪詔誅其臣襲澄樞等特釋鋹縛與其弟保興
等罪仍賜襲衣冠帶鞾笏器幣鞍馬各服其服列謝樓
下百官稱賀畢放仗如儀
太祖本紀開寳八年十一月乙未曹彬克昇州俘其國
主煜江南平九年春正月辛未御明徳門見李煜于樓
[249-54a]
下不用獻俘儀
禮志南唐平帝御明徳門露布引李煜及其子弟官屬
素服待罪初有司請如獻劉鋹帝以煜奉正朔非若鋹
拒命寝露布弗宣遣閤門使承制釋之
太宗本紀太平興國四年五月甲申劉繼元降北漢平
禮志太宗征太原劉繼元降帝幸城北陳兵衛張樂宴
從臣於城臺繼元率官屬素服臺下遣閤門使宣制釋
罪召繼元親勞之從臣詣行宫稱賀時以在軍中故不
[249-54b]
備禮繼元至京師詔告獻太廟前一日所司陳設如常
告廟儀告日黎明博士引太尉就位通事舎人引繼元
西階下東向立其官屬重行立贊者贊太尉再拜訖博
士引就盥爵如常儀詣東階解劍脱舄升第一室進奠
再拜太祝跪讀祝文訖又再拜通事舎人引繼元及官
屬詣室前西階下北向立舎人贊云皇帝親征収復河
東偽主劉繼元及偽命官見贊者曰再拜訖退位次至
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室皆如第一室博士引太尉降階
[249-55a]
佩劍納履位贊者曰再拜太尉與繼元等皆再拜退焚
祝版於齋坊繼元既命以官故不稱俘焉
寧宗本紀開禧三年春正月甲午吳曦僭位于興州二
月四川宣撫副使司隨軍轉運安丙及興州中軍正将
李好義監四川總領所興州合江倉楊巨源等共誅吳
曦傳首詣行在獻于廟社
禮志開禧三年三月四川宣撫副使安丙函逆臣吳曦
首并違制剏造法物所受金國加封蜀王詔及金印來
[249-55b]
獻四月三日禮部太常寺條具獻馘典故俟逆曦首函
至日臨安府差人防守殿前司差甲士二百人同大理
寺官監引赴都堂審騐奏獻太廟别廟差近上宗室南
班奏獻太社太稷差侍從官各前一日赴祠所致齋至
日行奏獻之禮大理寺殿前司計㑹行禮時刻監引首
函設置以俟奏獻禮畢梟于市三日付大理寺藏于庫
宋政和五禮新儀師旋奏凱某日大将勒所部兵衛執
俘陳於都門外鼓吹令丞押凱樂分前後二部並其次
[249-56a]
第陳列將入都門鼔吹振作迭奏樂歌其詞隨時/事撰述行至
太廟及太社門工人下馬陳列于門外奏歌曲俟告獻
禮畢復導引奏曲至宣徳門樓前兵仗外二十步樂工
皆下馬徐行前進兵部尚書於中路前導至樓下次協
律郎二人公服執麾分導鼓吹令引樂工等至獻俘位
之南面重行立定大司樂于樂工之前俛伏跪奏具官
臣某言請奏凱樂協律郎舉麾鼓吹大作徧奏樂曲協
律郎偃麾樂止大司樂跪奏臣某言奏凱樂畢兵部尚
[249-56b]
書大司樂退協律郎導鼔吹令引樂工等並于兵仗外
序立次引復入獻如别儀獻俘前期殿中監帥其屬尚
舍設御座于宣徳門樓上前楹當中南向又設御幄于
御座之右北儀鸞司分設文武百僚及獻俘将校次于
樓下之左右隨地之宜其日未明尚書兵部率其屬陳
列黄麾大仗于樓前東上閤門御史臺太常寺設文武
百僚等班位並如受降之儀又設獻俘位于樓前少南
又設獻俘将校位于獻俘位之北刑部尚書奏請獻俘
[249-57a]
位又於其北並北向門下侍郎受露布于樓下之東兵
部尚書位於其南並西向文武百僚諸方客使各赴樓
前就位次皇帝常服出内東門先知客省事以下六尚
局應奉官祗應武功大夫至保義郎知内侍省事以下
帶御器械官闘班立定屏門開先禁衛諸班親從等迎
駕自贊常起居次知客省事以下知内侍省事以下常
起居次樓上侍立知樞宻院官翰林學士承㫖宣名常
起居貯廊南管軍臣竂宣名常起居訖管軍臣僚導從/駕至僚門導赴
[249-57b]
門下/侍立皇帝乗輿升宣徳門樓降輿歸御幄禮直官舍人
分引文武百僚就位立定樓東上閤門進班齊牌以紅
絛袋引升樓上東上閤門附内侍進訖内侍承㫖索扇
扇合皇帝即御座簾捲内侍又贊扇扇開侍衛如常儀
諸班親從并裏圍人等迎駕自贊常起居次舍人贊執
儀将士常起居次禮直官舎人分别文武百僚横行北
向贊曰拜在位官皆再拜搢笏舞蹈三呼萬嵗又再拜
班首奏聖躬萬福又再拜訖禮直官舎人分引各就東
[249-58a]
西序立次樓上侍臣承㫖進詣樓前宣引獻俘宣訖将
校執俘就北面位立定東上閤門官引露布案于樓前
北向稱宣附訖附門下省東上閤門官案西東向立引
門下侍郎于案南北向搢笏跪提㸃承受闕耶仁/首承受于案
上捧露布躬授門下侍郎俛伏興置案于近北東上閤
門官隨案退門下侍郎以露布傳授通事舎人折方南
方文武班南宣宣訖通事舎人捧露布跪授門下侍郎
轉授兵部尚書次禮直官引刑部尚書進當樓前俛伏
[249-58b]
跪進奏具官臣某言某使某官某以某處所俘執獻請
付所司奏訖復位以俟㫖合就刑者立于西廂東向禮
直官引大理卿受之詣法塲准式若上命釋罪者通事
舎人詣樓前南向宣有勅釋縛釋縛訖俟命又東上閤
門官宣制釋放其詞學士院/隨事撰述宣訖通事舎人贊謝恩拜
再拜隨拜三稱萬嵗訖於東廂西向序立如有賜物即/臨時承㫖宣
賜贊謝恩如/受降之儀贊樓上侍郎立官稱賀再拜禮直官舎人
分引文武百僚横行北向立定贊者曰拜在位官皆再
[249-59a]
拜班首少前俛伏跪稱賀訖其詞中書省/隨事撰述俛伏興退復
位贊者曰拜在位官皆再拜搢笏舞蹈三稱萬嵗又再
拜東上閤門官進詣樓前承㫖就班首宣曰有制贊者
曰拜在位官皆再拜宣答訖其詞學士院/隨事撰述贊者曰拜在
位官皆再拜搢笏舞蹈三稱萬嵗又再拜分班樓上樞
宻院少進前俛伏跪奏稱具官臣某言禮畢俛伏興退
復位内侍承㫖索扇扇合皇帝降座簾降内侍省贊扇
開所司承㫖放仗樓下鳴鞭贊文武百僚再拜訖退皇
[249-59b]
帝乗輿還内如常儀
明典禮志洪武四年秋七月乙丑指揮萬徳送明昇並
降表至京師初上聞大軍下蜀命中書集六部太常翰
林院定議受降等禮省部請如宋太祖乾徳三年受蜀
主孟昶降禮上御奉天門昇等于午門外跪進待罪表
侍儀使捧表入宣表官宣讀訖承制官出傳制官出傳
制賜衣服冠帶昇等皆俯伏于地侍儀舍人掖昇起其
屬官皆起跪聽宣制釋罪昇等五拜三呼萬嵗承制官
[249-60a]
傳制賜衣服冠帶侍儀舎人引昇入丹墀中四拜侍儀
使傳㫖昇跪聽宣諭俯伏四拜三呼萬嵗又四拜出丞
相率文武百官行賀禮上曰明昇與孟昶不同昶専治
國政所為奢縱昇年幼事由臣下宜免其叩頭伏地上
表請罪之禮是日昇及其官属朝見百官稱賀制授昇
為歸義侯賜冠帶衣服及居第于京師
明會典永樂四年定獻俘前期兵部官以露布奏聞禮
部告示文武百官具朝服并坊廂里老人等行慶賀禮
[249-60b]
先一日内官設御座于午門樓前楹正中是日錦衣衛
設儀仗于午門前御道之東西教坊司陳大樂于御道
南東西北向鴻臚寺設贊禮二人于午門前東西相向
承制官一員位于午門前東立西向設宣制位于午門
東稍南西向設文武官及諸蕃使客人等侍立位于樓
前御道南文東武西相向設露布案于午門前御道東
設宣露布官一員展露布官二員及刑部獻俘官位于
午門前御道東稍南西向設獻俘将校位于午門前御
[249-61a]
道西稍南北向設進露布官位于御道南稍東引禮引
文武官東西序立引進露布官捧露布置于案退就位
獻俘将校引俘列于午門前西邊武班之後以俟上常
服御奉天門鐘聲止鴻臚寺跪奏請上乗輿樂作至午
門樓上陞座樂止鳴鞭訖贊禮贊進露布官四拜樂作
平身樂止贊進露布樂作執事者舉案置于中道樂止
贊宣露布官跪宣露布官與展露布官詣案前取露布
跪宣訖仍置於案退贊俯伏興樂作四拜平身樂止執
[249-61b]
事者舉案復置于御道東引禮引進露布官退贊獻俘
獻俘将校引俘至獻俘位北向立定俘跪于前刑部官
詣樓前中道跪奏云具官臣某奏云某官以某處所俘
獻請付所司伺㫖有合受刑者立于西廂東向以付刑
官若上釋罪承制官詣御道跪請制由東街南行至宣
制位西向立稱有制所獲俘囚咸赦其罪宣㫖曰有敕
釋縛所釋之俘叩頭訖将校引俘起引禮贊文武百官
入班北向立唱排班班齊致詞官詣中道跪致詞云云
[249-62a]
賀訖贊鞠躬樂作五拜三叩頭興平身樂止鴻臚寺跪
奏禮畢樂作駕興樂止百官以次退次日行開讀禮如
常儀第三日文武百官上表行慶賀禮如常儀
凡各處奏捷鴻臚寺于早朝将差來人役引至御前宣
讀捷音隆慶六年令擇吉宣捷至日不奏事次日行慶
賀禮
王圻續通考獻俘儀注穆宗隆慶四年十二月禮部奏
是日文武百官具朝服詣午門前行慶賀禮先一日内
[249-62b]
官設御座于午門樓前楹正中是日早錦衣衛設儀仗
于午門前御道之東西向教坊司陳大樂于御道南東
西相向鴻臚寺設贊禮二人于午門前東西相向設文
武官侍立位于樓前御道南文東武西相向及刑部獻
俘官位于午門前御道東稍南西向設獻俘将校位于
午門前御道西稍南北向引禮引文武官東西序立獻
俘将校引俘列于午門前西邊文武班之後伺候上常
服御皇極門鐘聲止鴻臚寺跪奏請上乗輿樂作至午
[249-63a]
門樓上陞座樂止鳴鞭訖鴻臚寺官宣奏畢贊獻俘将
校引俘至獻俘位北向立定俘跪于将校之前刑部官
詣樓前中道跪奏云具官臣某奏云某官以某處所俘
獻請付所司候㫖傳下刑部官承㫖訖即同将校押出
施行文武百官入班北向立唱排班班齊致詞官詣中
道跪致詞稱賀訖贊鞠躬樂作五拜三叩頭興平身樂
止鴻臚寺官跪奏禮畢樂作駕興樂止百官以次退
 湧幢小品上御午樓獻俘奏事畢上曰拿去廷臣尚
[249-63b]
 未聞聲左右勲戚接者二遞為四乃有聲又為八為
 十六漸震為三十二最下則大漢将軍三百六十人
 齊聲如轟雷矣
    蕙田案以上獻俘
通典後魏每攻戰克捷欲天下聞知乃書帛建于漆竿
上名為露布彭城王勰曰露布者布于四海露之耳目
盖謂獻捷之書不封而以告諭于天下也
隋文帝開皇中詔太常卿牛𢎞太子庶子裴政撰宣露
[249-64a]
布禮及九年平陳元帥晉王以驛上露布兵部奏請依
新禮集百官四方客使等並赴廣陽門外朝服朝衣各
依其列内史令稱有詔在位者皆拜宣訖蹈舞者三又
拜而罷
唐開元禮宣露布其日守官量設羣官次露布至兵部
侍郎奉以奏聞仍承制集文武羣官客使於東朝堂羣
官客使至俱就次各服其服奉禮設羣官版位于東朝
堂之前近南文東武西重行北向相對為首又設客使
[249-64b]
各如常儀設中書令于羣官之北南面量時刻吏部兵
部贊羣官客使出次謁者贊引就位立定中書令受露
布置于案令史二人絳公服對舉之典謁者引中書令
舉案者從之出就南面位持案者立于中書令西南東
面立定持案者進中書令取露布持案者退復位中書
令稱有制羣官客使皆拜再拜中書令宣露布訖羣官
客使又再拜皆舞蹈訖又再拜謁者引兵部尚書進中
書令前受露布退復位兵部侍郎前受之典謁引中書
[249-65a]
令入謁者引羣官客使各還次
郭正域典禮志永樂四年定前期兵部官以露布奏聞
文武百官具朝服先一日内官設御座于午門樓前楹
正中是日早錦衣衛設儀仗于午門前御道之東西教
坊司樂陳大樂于御道西南東西相向鴻臚寺設贊禮
二人于午門前東西相向承制官一人位于午門前西
向設宣制位于午門東稍南西向設文武官及諸蕃使
客人等侍立位于樓前御道南東西向設露布案于午
[249-65b]
門前御道東設宣露布官一展宣露布官二及刑部獻
俘官位于午門前御道東西向設獻俘将校位于午門
前御道西北向設進露布官位于御道南稍東引禮導
文武官東西序立引進露布官捧露布置于案退就位
獻俘将校引俘列于午門前武班之後上常服御奉天
門鐘聲止鴻臚寺跪奏請上乗輿樂作至午門樓上陞
座樂止鳴鞭訖贊禮贊進露布官四拜樂作平身樂止
贊進露布樂作執事者舉案置于中道樂止宣露布贊
[249-66a]
獻俘獻俘将校引俘至北向立俘跪于前刑部官諸樓
前中道跪奏曰某官臣某奏曰某官以某處所獻俘請
付所司伺㫖有合受刑者立于西廂東向以付刑官若
上釋罪承制官詣御道跪請制由東街南行至東制位
西向立稱㫖曰所獲俘囚咸赦其罪宣㫖曰有勅釋縛
所釋之俘将校引俘起文武百官入班北向立致詞官
跪致詞賀訖樂作五拜三叩首興樂止樂作駕興百官
以次退次日行開讀禮如常儀第三日文武百官上表
[249-66b]
行慶賀禮如常儀
 潘昻霄金石例露布之名始于漢案光武紀注漢制
 度曰制詔三公皆璽封尚書令印重封露布州郡祭
 祀志注引東觀書有司奏孝順號露布奏可又鮑昱
 詣尚書封胡降檄曰故事通官文書不著姓又當司
 徒露布李雲露布上書注謂不封也魏改元景初詔
 曰司徒露布咸使聞知蜀漢建興五年春伐魏詔曰
 丞相某露布天下此皆非将帥獻捷所用後魏王肅
[249-67a]
 獲賊二三皆為露布韓顯宗有髙曳長縑虚張功捷
 之譏孝文稱傳脩期下馬作露布齊神武破芒山軍
 為露布杜弼即書絹不起草唐制下之通上其制有
 六三曰露布兵部侍郎奉以奏聞集羣官東朝堂中
 書令宣布張九齡為崑丘道記室平龜兹露布為士
 所稱于公異為昭討府掌書記朱泚平露布曰臣既
 肅清宫禁祗奉寝園鐘簴不移廟貌如故徳宗咨歎
 焉東晉未有露布隆興初以晉破苻堅命題似有可
[249-67b]
 疑然文章縁起曰漢賈洪為馬超伐曹操作而魏志
 注謂虞松從司馬宣王征遼東及破賊作露布隋志
 有魏武帝露布文九卷世説云桓温北征令袁宏倚
 馬前作露布手不輟筆俄成七紙則魏晉已有之嘗
 考宋朝王元之擬李靖平突厥露布此擬題之始歟
    蕙田案以上宣露布
    又案獻俘與宣露布二事相連分而實合但
    獻俘見于經宣露布起于後世故以獻俘居
[249-68a]
    前次宣露布附焉
          右凱旋告祭獻俘宣露布附/
春秋成公二年左氏傳晉侯使鞏朔獻齊捷于周王弗
見使單襄公辭焉曰蠻夷戎狄不式王命淫湎毁常王
命伐之則有獻捷王親受而勞之所以懲不敬勸有功
也兄弟甥舅侵敗王略王命伐之告事而已不獻其功
所以敬親暱禁淫慝也今叔父克遂有功于齊而奸先
王之禮余雖欲于鞏伯其敢廢舊典以忝叔父夫齊甥
[249-68b]
舅之國也而太師之後也寧不亦淫從其欲以怒叔父
抑豈不可諫誨士荘伯不能對王使委于三吏禮之如
侯伯克敵使大夫告慶之禮
二年左氏傳鄭皇戍如楚獻捷
襄公二十五年左氏傳鄭伐陳入之子産獻捷于晉戎
服将事晉人問陳之罪對曰昔虞閼父為周陶正以服
事我先王我先王賴其利器用也與其神明之後也庸
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諸陳以備三恪則我周之自
[249-69a]
出至于今是賴桓公之亂蔡人欲立其出我先君荘公
奉五父而立之蔡人殺之我又與蔡人奉戴厲公至于
荘宣皆我之自立夏氏之亂成公播蕩又我之自入君
所知也今陳忘周之大徳蔑我大惠棄我姻親介恃楚
衆以憑陵我敝邑不可億逞我是以有往年之告未獲
成命則有我東門之役當陳隧者井堙木刋敝邑大懼
不競而恥大姬天誘其衷啟敝邑心陳知其罪授手于
我用敢獻功晉人曰何故戎服對曰我先君武荘為平
[249-69b]
桓卿士城濮之役文公布命曰各服舊職命我文公戎
服輔王以授楚捷不敢廢王命故也士荘伯不能詰乃
受之
王圻續通考奏捷儀注凡各處奏捷鴻臚寺於早期将
差來人役引至御前宣讀捷音
隆慶六年令擇吉宣捷至日不奏事次日行慶賀禮
神宗八年定凡大捷於常朝期宣奏捷音是日百官各
具吉服候宣捷之後鴻臚寺官致詞行五拜三叩頭禮
[249-70a]
本日早即遣官薦告郊廟行翰林院撰文太常寺辦祭
品中捷以下立宣捷不行祭告慶賀禮
          右獻捷
宋史哲宗本紀元符二年秋七月丙寅洮西安撫使王
贍復邈川城西蕃首領勤巴阿勝以城降
禮志元符二年西蕃玉隆贊邈川首領轄沁等降詔具
儀注以受降日御宣徳門設諸班直上四軍仗衛諸軍
素服陳列降者各服蕃服以見審問訖有㫖放罪各等
[249-70b]
第賜首服袍帶百官稱賀訖再御紫宸殿賜宴㑹哲宗
崩樞宻院留隆贊等西京聽㫖詔罷御樓立仗但引見
于後殿隆贊一班契丹公主一班夏國囬鶻公次之回
鶻一班䇿巴克嘉勒并族屬次之應族屬首領各從其長
以次起居僧尼公主皆蕃服蕃拜並賜冠服謝訖賜酒
饌横門外
政和初議禮局上受降儀皇帝乗輿升宣徳門樓降輿
坐御幄百官與降王蕃官各班樓下如大禮肆赦儀東
[249-71a]
上閤門以紅絛袋班齊牌引升樓樓上東上閤門官附
内侍承㫖索扇扇合帝即御坐簾捲内侍又贊扇開侍
衛如常儀諸班親從并裏圍降王人等迎駕自贊常起
居次舍人贊執儀将士常起居次管幹降王使臣并隨
行舊蕃官常起居次禮直官舎人引百官横行北向贊
者曰拜在位官皆再拜舞蹈三稱萬嵗又再拜班首奏
聖躬萬福又再拜退百官各就東西位舎人引降王服
本國衣冠詣樓前北向女婦少西立僧又少西尼立于
[249-71b]
後入内省官詣御坐前承㫖傳樓上東上閤門官承㫖
録訖以紅絛袋降制樓下東上閤門官承㫖退降王以
下俯伏東上閤門官至令通事舍人掖之起首領以下
皆起鞠躬閤門宣有勅降王以下再拜僧尼止躬呼萬
嵗閤門録勅㫖付管幹官降王等躬聽詰問如有復奏
閤門録訖仍以紅絛袋引升樓如無復奏入内省官詣
御坐承㫖傳樓上閤門官稱有勅放罪訖舍人贊謝恩
降王以下再拜稱萬嵗復序立入内省官詣御坐承㫖
[249-72a]
傳樓上閤門官稱有勅各賜首服袍帶樓下閤門官承
㫖引所賜檐牀陳于西舍人宣曰有勅降王以下再拜
鞠躬舍人稱各賜某物賜物畢又再拜稱萬嵗若賜官
即贊謝再拜並歸次易所賜服舍人先引降王以下至
授遥郡以上當樓前北向東上立贊再拜稱萬嵗又再
拜次贊服冠帔婦女再拜僧尼别謝引還次贊樓上侍
立官稱賀再拜禮直官舎人分别百官横行北向立贊
拜訖班首少前俛伏跪稱賀其詞中書隨事撰述賀訖
[249-72b]
復位在位者又再拜舞蹈三稱萬嵗又再拜東上閤門
官進詣樓前承㫖就班首宣曰有制贊者曰拜在位官
皆再拜宣答其詞學士院隨事撰述又贊再拜三稱萬
嵗又再拜樓上樞宻院前跪奏稱某官臣其言禮畢内
侍索扇扇合簾垂帝降坐内侍贊扇開所司承㫖放仗
樓下鞭鳴百官再拜退
    蕙田案受降秦漢以下有之儀制自宋史始
    故首宋
[249-73a]
          右受降
詩小雅六月吉甫燕喜既多受祉來歸自鎬我行永久
飲御諸友炰鼈膾鯉侯誰在矣張仲孝友箋吉甫既伐/玁狁而歸天
子以燕禮樂之則歡喜矣又多受賞賜也御侍也王以/吉甫逺從鎬地來又日月長久今飲之酒使其諸友恩
舊者侍之又加其珍/美之饌所以極勸也
春秋隠公五年左氏傳臧僖伯曰三年而治兵入而振
旅歸而飲至以數軍實注飲于廟以數軍/徒器械及所獲也昭文章明貴
賤辨等列順少長習威儀也
[249-73b]
桓公十六年秋七月公至自伐鄭左氏傳夏伐鄭秋七
月公至自伐鄭以飲至之禮也
 孔叢子問軍禮饗有功于祖廟舍爵策勲焉謂之飲
 至此天子親征之禮也
陳書宣帝本紀大建八年夏四月甲寅詔曰元戎凱旋
羣師振旅旌功策賞宜有享宴今月十七日可幸樂遊
苑設絲竹之樂大㑹文武
舊唐書太宗本紀貞觀十四年十二月丁酉交河道旋
[249-74a]
師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執髙昌王麴智盛獻捷于
觀徳殿行飲至之禮
王圻續通考成祖永樂十二年二月詔親征衛拉特三月
車駕發北京六月壬寅朔寇達勒巴瑪哈穆特太平巴圗
博囉等率衆逆我師上麾柳升等發神機銃砲親率鐵
騎擊之達哩大敗上還帳中皇太孫入見上曰此賊尚
未還遲明追撲之必盡殱乃已皇太孫對曰陛下督戰
勤勞天威所加虜衆破膽矣今既敗走假息無所寧敢
[249-74b]
返顧乎請不須窮追宜及時班師上然之庚戌班師戊
午駐蹕三峰山之西南和寧王阿嚕台遣所部都督多
爾濟藏布等來朝命中官王安齎勅往勞之己巳車駕
次黒山峪勅皇太孫以班師告天地宗廟社稷遂頒詔
天下八月辛丑朔車駕至北京上御奉天殿受賀大宴
文武羣臣及從征将校命禮部㑹議将士功賞
宣徳三年八月上召公侯伯五軍都督府諭曰北寇擾
邊朕将親歴諸關警飭兵備丁未發京師九月命諸将
[249-75a]
搜山谷約畢至則班師戊午召文武大臣諭曰諸将至
者今已六七孟冬廟享之期不逺應早旋師甲子詔班
師車駕發鐵将軍店乙丑駐蹕偏嶺丙寅車駕入喜峰
關内庚午駐蹕三河縣在京文武衙門各遣官進平胡
表壬申駐蹕齊化門癸酉車駕至京師謁告太廟皇太
后置酒上夀
    蕙田案以上二事俱有讌樂故采入飲至之
    末
[249-75b]
          右飲至
易師卦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何氏楷曰上處卦末乃師之終功之成論/功行賞之時也有命即開國承家之命
 李氏九我曰開國承家者所以優功臣而廣封建見/聖人待天下之公小人勿用者所以御才将而絶禍
 端見聖人慮/天下之逺
周禮夏官司勲戰功曰多注剋敵出竒若韓信陳平司/馬法曰上多前虜 疏知多
是克敵出竒者以其言多是于衆之中比較多少之事/故知是克敵出竒此彼為多者也云司馬法曰上功多
虜者彼亦是戰以功多為/上居于陳前虜獲俘囚也凡有功者銘書於王之太常
[249-76a]
祭于大烝司勲詔之注銘之言名也生則書于王旌以/識其人與其功也死于烝先王祭
之詔盖告其/神以辭也
詩大雅江漢釐爾圭瓚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錫山土田
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萬年傳釐賜也秬/黒黍也鬯香
草也築煮合而鬱之曰鬯卣器也九命錫圭瓚秬鬯文/人文徳之人也諸侯有大功徳則賜之名山土田附庸
以箋秬鬯黒黍酒也謂之鬯者芬香條鬯也王賜召虎/ 鬯酒一罇使以祭其宗廟告其先祖諸有徳美見記
者周岐周也自用也宣王欲尊顯召虎故如岐周使虎/受山川土田之賜命用其祖召康公受封之禮岐周周
之所起為其先祖之靈故就之拜稽首者受王命策/書也臣受恩無可以報謝者稱言使君夀考而已
[249-76b]
通典漢髙祖有天下論功定封誓曰黄河如帶泰山如
礪國以永存爰及苗裔於是定十八侯之位次以蕭何
為第一
光武中興定封功臣詔曰諸将業逺功大誠欲傳于無
窮其顯效未酬名籍未立者大鴻臚趣上朕将差而録
之於是封髙宻侯鄧禹等二十八人
晉太元十年論淮淝之功封謝安廬郡公謝石南康公
謝𤣥康樂公謝琰望蔡公桓伊永脩公自餘封拜有差
[249-77a]
唐髙祖武徳元年論太原建義功以秦王世民為首長
孫順徳劉宏基等次之太宗即位定功臣封户自裴寂
以下差功大小第之總四十三人
文獻通考宋定天下賞功臣石守信等有差乾道中以
中興十三處戰功列于銓法
明集禮論功行賞儀注前期内使監陳御座香案于奉
天殿如常儀尚寳司設寳案于殿上正中侍儀司設詔
書案于寳案之前設誥命案于丹陛正中之北設皇太
[249-77b]
子諸王侍立位于殿上之東北設承制官承制位于殿
上之東及宣制位于丹墀誥命案之北吏部尚書户部
尚書禮部尚書位于殿上之東南設大都督府兵部尚
書位于殿上之西南應受賞官拜位于丹墀之中異位
重行序立位于丹墀之西南受賞位于誥命案之南受
賞執事位于受賞官序立位之西每受賞官用捧誥命/捧禮物者各一人
知班二人位于受賞官拜位之北東西相向贊禮二人
位于知班之北東西相向典儀二人位于丹墀上之南
[249-78a]
東西相向文武官侍立位于丹墀之北東西相向侍從
班起居注給事中殿中侍御史尚寳卿侍儀司官位于
殿上之東懸刀武官位于殿上之西殿前班指揮司三
人位于丹陛之西東向光禄寺三人位于丹陛上之東
西向拱衛司二人位于殿中門之左右典牧所官二人
位于仗馬之前宿衛鎮撫二人位于丹陛下東西相向
䕶衛千户二十八人位于宿衛鎮撫之南稍後東西相
向䕶衛千户八人位于奉天殿東西門之左右将軍二
[249-78b]
人位于殿上簾前之東西将軍六人位于奉天殿門之
左右将軍四人位于丹陛上之四隅将軍六人位于奉
天門之左右俱東西相向鳴鞭四人位于丹陛之南北
向是日擊皷初嚴金吾衛列旗幟器仗拱衛司設儀仗
車輅典牧司陳仗馬虎豹内使監擎執樂工陳樂皆如
正㑹之儀禮部陳設詔書吏部陳設誥命户部陳設禮
物陳設執事各立于案之左右殿前班糾儀典儀知班
贊禮宿衛鎮撫䕶衛将軍各入就位舎人催受賞官及
[249-79a]
侍立文武官各具朝服擊鼓次嚴侍從班文武官入迎
車駕舎人引受賞官齊班于午門外之南東西相向引
文武官齊班于午門之北東西相向擊鼓三嚴侍儀版
奏中嚴御用監官奏請皇帝于謹身殿服衮冕皇太子
諸王于奉天殿門東耳房具冕服舎人引文武官入就
丹墀侍立位引受賞官入就丹墀序立位侍儀版奏外
辦皇帝御輿以出仗動樂作侍衛導從如常儀陞御座
捲簾鳴鞭樂止司辰報時雞唱訖引進引皇太子諸王
[249-79b]
自奉天門東門入樂作由東陛陞殿東門入至侍立位
樂止舎人引受賞官入就拜位知班唱班齊贊禮唱鞠
躬樂作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樂止承制官前跪承
制由殿中門出中陛降至宣制位吏部尚書户部尚書
禮部尚書由西門出西陛降立于誥命禮物案之東承
制官南向稱有制贊禮唱跪受賞官皆跪承制官宣制
曰朕嘉某等為國建功宜加爵賞今授某以某職賜以
其物其共承朕命受賜員數不拘/多少載在其中宣畢贊禮唱俛伏興
[249-80a]
樂作拜興拜興平身樂止贊禮唱行賞舎人引受賞官
第一人詣案前贊禮唱跪搢笏吏部官捧誥命禮部官
捧禮物各授受賞官受賞官受誥命禮物以授左右左
右跪受于受賞官之左興退復位贊禮唱出笏俯伏興
復位舎人引受賞官復位引以次受賞官詣案前皆如
常儀承制官吏部尚書户部尚書禮部尚書由西陛陞
西門入跪上位之西云承制訖興各復位贊禮唱鞠躬
樂作拜興拜興樂止贊禮唱搢笏鞠躬三舞蹈跪山呼
[249-80b]
萬嵗山呼萬嵗再山呼萬萬嵗樂工齊/聲應之出笏俯伏興樂
作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樂止贊禮唱禮畢侍儀跪
奏禮畢鳴鞭皇帝興樂作警蹕侍從導引至謹身殿樂
止引進引皇太子諸王還宫舎人引受賞官及文武官
以次出至午門外以誥命禮物置于龍亭用儀仗鼓樂
各送還本第
          右論功行賞
周禮夏官大司馬若師不功則厭而奉主車云鄭司農/ 厭謂厭
[249-81a]
冠䘮服也軍敗則以喪禮故秦伯之敗于殽也春秋傳/曰秦伯素服郊次郷師而哭𤣥謂厭伏冠也奉猶送也
送主歸于廟與社緦疏厭伏冠者案下曲禮云厭冠不/入公門彼差次當 小功之冠以義言之五服之冠皆
厭以其喪冠反吉冠于武上向内縫之䘮冠于武下向/上縫之以伏冠在武故得厭伏之名案檀弓注厭冠䘮
服其服/亦未聞
 鄭氏諤曰奉主車以歸肆師助牽/之故肆師云師不功則助牽主車
王弔勞士庶子則相注師敗王親弔士庶子之死者勞/其傷者則相王之禮庶子卿大夫
之子從軍者/或謂之庶士
 鄭氏諤曰士庶子宿衛王宫者也王親征則從王在/軍而屬司馬有死者王親弔之司馬相其弔勞之禮
[249-81b]
 以其在/軍故也
春官肆師凡師不功則助牽主車
 鄭氏鍔曰戰所以全宗社不功而失乎主車是失宗/社肆師掌為位以祭宗社為職大司馬于師不功則
 厭而奉主車肆師為/大司馬之助而已
 李嘉㑹曰牽主車/亦所以安神靈也
禮記檀弓軍有憂則素服哭于庫門之外赴車不載櫜

 陳氏澔曰櫜甲衣韔弓衣甲/不入櫜弓不入韔示再用也
[249-82a]
          右師不功
詩小雅采薇序采薇遣戍役也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嵗亦莫止靡室靡家玁
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
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飢載渇我戍未定靡使
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嵗亦陽止王事
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
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
[249-82b]
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
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
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渇載飢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杕杜序杕杜勞還役也
有杕之杜有睆其實王事靡盬繼嗣我日日月陽止女
心傷止征夫遑止 有杕之杜其葉萋萋王事靡盬我
心傷悲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歸止 陟彼北山言
[249-83a]
采其杞王事靡盬憂我父母檀車幝幝四牡痯痯征夫
不逺 匪載匪來憂心孔疚期逝不至而多為恤卜筮
偕止㑹言近止征夫邇止
 范氏曰出車勞率故美其功杕杜勞衆故極其情先
 王以己之心為人之心故能曲盡其情民忘其死以
 忠于上也
          右遣戍
 
[249-83b]
 
 
 
 
 
 
 
 五禮通考卷二百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