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87 五禮通考-清-泰蕙田 (master)


[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五禮通考卷首第三
           刑部尚書秦蕙田撰
  禮制因革上
虞書舜典修五禮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禮僉曰
伯夷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
稽首譲於䕫龍帝曰俞往欽哉
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
[009-1b]
 通典自伏羲以來五禮始彰堯舜之時五禮咸備
禮記禮器三代之禮一也民共由之或素或青夏造殷

論語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
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
可知也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
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徴之矣
中庸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車同軌書
[009-2a]
同文行同倫雖有其位茍無其徳不敢作禮樂焉雖有
其徳茍無其位赤不敢作禮樂焉子曰吾説夏禮杞不
足徴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従周
書周官宗伯掌邦禮治神人和上下
周禮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
極乃立天官冢宰使帥其屬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國
立地官司徒使帥其屬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擾邦國立
春官宗伯使帥其屬而掌邦禮以佐王和邦國立夏官
[009-2b]
司馬使率其屬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國立秋官司寇
使率其屬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國立冬官司空使率/其屬而掌邦事以
佐王富邦國/ 吴澄補
天官大宰掌六典以佐王治邦國三曰禮典以和邦國
以統百官以諧萬民 以八則治都鄙一曰祭祀以馭
其神六曰禮俗以馭其民 小宰以六屬舉邦治三曰
春官其屬六十掌邦禮 以六職辨邦治三曰禮職以
和邦國以諧萬民以事鬼神
[009-3a]
地官大司徒施十有二教一曰以祀禮教敬則民不苟
二曰以陽禮教譲則民不争三曰以隂禮教親則民不
怨四曰以樂禮教和則民不乖五曰以義辨等則民不
越六曰以俗教安則民不偷 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
七曰眚禮 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三曰六藝禮
樂射御書數 以五禮防萬民之偽而教之中 保氏
教六藝一曰五禮
春官大宗伯之職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禮以佐
[009-3b]
王建保邦國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示以凶禮哀邦國
之憂以賓禮親邦國以軍禮同邦國以嘉禮親萬民
小宗伯之職掌五禮之禁令與其用等凡國之大禮佐
大宗伯凡小禮掌事如大宗伯之儀吉禮之别十有二/禋祀實柴槱燎血
祭貍沈疈辜肆獻裸饋食祠禴嘗烝凶禮之别五喪荒/弔禬恤賓禮之别八朝宗覲遇㑹同問視軍禮之别五
大師大均大田大役大封嘉禮之别/六飲食昏冠賓射享燕脤膰賀慶
天官内宰以隂禮教六宫九嬪
春官都宗人正都禮家宗人掌家禮
[009-4a]
秋官小行人掌邦國賓客之禮籍以待四方之使者令
諸侯春入貢秋獻功王親受之各以其國之籍禮之注/名
位尊卑之書臣疏邦之/禮籍諸侯及 皆在掌訝掌邦國之等籍以待賓客
注等九儀/之差等
春秋左傳隠公七年春同盟稱名繼好息民謂之禮經
注此言凡例乃周公所制禮經也十一年不告之例又/曰不書于䇿明禮經皆當書于䇿 疏此為禮之常法
丘明意言/周公謂之閔公元年仲孫曰魯猶秉周禮周禮所以本
也魯不棄周禮未可動也 僖公二十一年成風曰崇
[009-4b]
明祀保小寡周禮也 二十五年卜偃曰周禮未改今
之王古之帝也 文公十八年太史克曰周公制周禮
曰則以觀徳徳以處事事以度公公以食民 宣公十
六年王曰享有體薦宴有折俎公當享卿當宴王室之
禮也 成公二年晉獻齊捷王使委于三吏禮之如侯
伯克敵使大夫告慶之禮降于卿禮一等僖十一年王/以上卿之禮
享管仲管仲受下卿之禮而還男昭四年左師獻/公合諸侯之禮六子産獻伯子 㑹公之禮六昭公
二年韓宣子適魯見易象與魯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
[009-5a]
吾今知周公之徳與周之所以王也 哀公七年子服
景伯曰周之王也制禮上物不過十二今棄周禮而曰
必百牢子貢曰大伯端委以治周禮
國語公子如楚楚成王以周禮享之 晉侯使隨㑹聘
于周定王享之殽烝王曰惟是先王之宴禮欲以貽女
武子歸乃講聚三代之典禮修執秩以為晉法
禮記王制司徙修六禮以節民性
明堂位周公攝政六年制禮疏周官/儀禮也
[009-5b]
禮運天子適諸侯必舎其祖廟而不以禮籍入是謂壊
法亂紀注謂太史典禮/執簡記奉諱惡
中庸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徳追王太王王季上
祀先公以天子之禮斯禮也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
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為士子為大夫
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達乎天
子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 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
序爵所以辨貴賤也序事所以辨賢也旅酬下為上所
[009-6a]
以逮賤也燕毛所以序齒也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
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
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
論語孔子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従周
孟子諸侯惡其害已也而皆去其籍
 漢書禮樂志周監於二代禮文尤具事為之制曲為
 之防故稱禮經三百威儀三千於是教化浹洽民用
 和睦災害不生禍亂不作囹圄空虚四十餘年孔子
[009-6b]
 美之曰郁郁乎文哉吾従周及其衰也諸侯踰越法
 度惡禮制之害已去篇籍遭秦滅學遂以亂亡
 通典夏商二代散亡多闕洎周公攝政六年述文武
 之徳制周官及儀禮以為後王法禮序云禮也者體
 也履也統之于心曰體踐而行之曰履然則周禮為
 體儀禮為履矣周衰諸侯僭忒自孔子時已不能具
 秦平天下收其儀禮歸之咸陽但採其尊君抑臣以
 為時用
[009-7a]
 徐氏乾學曰周官儀禮皆漢儒所傳後人疑其未必/皆出周公手當孔子未作春秋以前魯史記韓宣子
 聘魯見魯之易象春秋歎曰周禮盡在魯矣吾今而/知周公之徳與周之所以王也齊仲孫湫曰魯秉周
 禮未可動也及夫子既作春秋其間朝聘㑹盟郊祭/廟祀婚嫁䘮葬賓軍諸禮與僭竊之非制行事之得
 失無不犁然具備故孟子曰春秋天子之事也左氏/傳春秋以禮為釋經之例某人某事曰禮也某人某
 事曰非禮也其他記禮特詳則是春秋即周禮也以/魯之春秋而尚歎為周禮況經大聖人之制作也乎
 謂春秋為周/禮奚不可
史記齊世家景公二十六年獵魯郊因入魯與晏嬰俱
問魯禮
[009-7b]
孔子世家孔子為兒嬉戯常陳俎豆設禮容 孟釐子
戒其嗣懿子曰孔丘年少好禮其達者歟吾即没若必
師之懿子與魯人南宫敬叔往學禮焉 南宫敬叔言
魯君曰請與孔子適周俱適周問禮葢見老子云 孔
子之時周室微而禮樂廢詩書缺追跡三代之禮序書
傳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穆編次其事曰夏禮吾能言
之殷禮吾能言之觀夏殷所損益曰後雖百世可知也
以一文一質周監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従周故書傳禮
[009-8a]
記自孔氏 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葢三千焉身通
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魯世世相傳以嵗時奉祀孔子
冢而諸儒亦講禮鄉飲大射於孔子冢 適魯觀仲尼
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低囘留之不能
去云
    蕙田案春秋時博物閎覽好古洽聞之大夫
    無如子産叔向晏嬰韓起諸人曾未一見周
    官儀禮葢周公成文武之徳其追王郊禘六
[009-8b]
    官五禮諸大經大法皆藏于王朝掌于柱下
    史官固不得見也而諸侯之籍頒自王室者
    則又惡其害已而皆去之是以孔子志従先
    進夢見周公適周問禮于老耼歎周文之盛
    而後知所用者皆周禮也故曰吾従周司馬
    氏曰適魯登孔子廟堂觀其車服禮器諸生
    以時習禮其家陳涉之王也魯之儒持孔子
    禮器往歸之漢髙祖誅項籍引兵圍魯諸儒
[009-9a]
    猶稱習舊禮絃歌之音不絶此周禮之不絶
    如綫者豈非由大聖人遺化僅存于好學之
    國者乎周禮在魯漢儒稱孔子定禮樂信矣
禮書周衰禮廢樂壊大小相踰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國
禮儀采擇其善雖不合聖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濟濟依
古以來至于髙祖光有四海叔孫通頗有増益減損大
抵皆襲秦故自天子稱號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所
變改
[009-9b]
漢書禮樂志命叔孫通制禮儀以正君臣之位以通為
奉常遂定儀法未盡備而通終
 叔孫通傳漢王并天下諸侯共尊為皇帝通就其儀
 號髙帝悉去秦儀法為簡易羣臣飲争功醉或妄呼
 拔劍擊柱上患之通説上曰願徵魯諸生與臣弟子
 共起朝儀高帝曰得無難乎通曰五帝異樂三王不
 同禮禮者因時世人情為之節文者也故夏殷周禮
 所因損益可知者謂不相復也臣願頗采古禮與秦
[009-10a]
 儀雜就之上曰度吾所能行為之通使徵魯諸生三
 十餘人魯有兩生不肯行曰禮樂所由起百年積徳
 而後可興也通遂與所徵三十人西及上左右為學
 者與其弟子百餘人為緜蕞野外習之月餘通曰上
 可試觀上使行禮曰吾能為此乃令羣臣習肄㑹十
 月漢七年長樂宮成諸侯羣臣朝十月竟朝置酒無
 敢讙譁失禮者髙帝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拜通為奉常賜金五百斤孝惠定宗廟儀法又稍定
[009-10b]
 漢諸儀法皆通所論著也
文帝時賈誼以為漢承秦之敗俗廢禮義捐廉恥而大
臣特以簿書不報期㑹為大故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
心而向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夫立君臣等上下使
綱紀有序六親和睦此非天之所為人之所設也人之
所設不為不立不修則壊漢興至今二十餘年宜定制
度興禮樂然後諸侯軌道百姓素樸獄訟衰息乃草具
其儀天子説焉而大臣絳灌之屬害之故其議遂寝
[009-11a]
郊祀志文帝十六年四月使博士諸生刺六經中作王
制謀議巡狩封禪事
史記禮書孝文即位有司議欲定儀禮孝文好道家之
學以為繁禮飾貎無益于治 上武/帝即位招致儒術之
士令共定儀十餘年不就上制詔御史曰漢亦一家之
事典法不傳謂子孫何化隆者閎博治淺者褊狹可不
勉歟乃以太初之元改正朔易服色封泰山定宗廟百
官之儀以為典常垂之于後云
[009-11b]
漢書禮樂志武帝即位議立明堂制禮服以興太平㑹
竇太后好黄老言不説儒術其事又廢後董仲舒對䇿
言漢得天下以來常欲善治而至今不能勝殘去殺者
失之當更化而不能更化也是時上方征討四夷鋭志
武功不暇留意禮文之事 宣帝時琅邪王吉為諫大
夫又上疏言欲治之主不世出公卿幸得遭遇其時未
有建萬世之長䇿舉明主于三代之隆者也孔子曰安
上治民莫善于禮願與大臣延及儒生述舊禮明王制
[009-12a]
驅一世之民躋之仁夀之域上不納其言吉以病去至
成帝時犍為郡于水濱得古磬十六枚議者以為善祥
劉向因是説上宜興辟雍設庠序陳禮樂隆雅頌之聲
盛揖譲之容以風化天下或曰不能具禮禮以養人為
本如有過差是過而養人也刑罰之過或至死傷今之
刑非臯陶之法也而有司請定法削則削筆則筆救時
務也至于禮樂則曰不敢是敢于殺人不敢于養人也
為其爼豆筦弦之間小不備因是絶而不為是去小不
[009-12b]
備而就大不備大不備或莫甚焉夫承千載之衰周繼
暴秦之餘敝民漸漬惡俗貪饕險詖不閑義理不示以
大化而獨敺以刑罰終已不改故曰導之以禮樂而民
和睦初叔孫通將制定禮樂見非于齊魯之士然卒為
漢儒宗業垂後嗣斯成法也成帝以向言下公卿議㑹
向病卒丞相大司空奏請立辟雍案行長安城南營表
未作遭成帝崩羣臣引以定諡孟康注諡法安民立政/曰成帝欲立辟雍未就
羣臣議諡引以/為美謂之成
[009-13a]
班彪韋𤣥成傳賛漢承亡秦絶學之後祖宗之制因時
施宜自元成後學者蕃滋貢禹毁宗廟匡衡改郊兆何
武定三公後皆數復故紛紛不定何者禮文缺微古今
異制各為一家未易可偏定也
禮樂志叔孫通所撰禮儀與律令同録藏于理官法家
又復不傳漢典寝而不著臣民莫有見者又通没之後
河間獻王采禮樂古事稍稍増輯至五百餘篇今學者
不能昭見但推士禮以及天子説義又頗謬異故君臣
[009-13b]
長㓜交接之道寖以不章
    蕙田案禮莫盛於成周漢興三百餘年西京
    未遑制作雖有賈誼董仲舒王吉劉向諸人
    班志所載僅存議論惜哉孟子曰見其禮而
    知其政三代之治所以不復見于後世也
通鑑光武建武五年上幸太學稽式古典修明禮樂
 後漢書伏湛傳光武知湛名儒拜尚書使典定舊制
 張純傳建武初舊章多缺張純在朝歴世明習故事
[009-14a]
 毎有疑議輒以訪純自郊廟婚冠喪紀禮儀多所正
 定帝甚重之
後漢書祭祀志建武三十二年二月上至奉髙刻石文
曰建明堂立辟雍起靈臺設庠序同律度量衡修五禮
五玉三帛二牲一死贄吏各修職復于舊典
 曹褒傳曹充持慶氏禮建武中為博士従巡狩岱宗
 定封禪禮還受詔議立七郊三雍大射養老禮儀顯
 宗即位充上言三王不相襲禮大漢宜自制禮以示
[009-14b]
 百世帝善之
 東平王𫝊時中興三十餘年東平王蒼以為天下化
 平宜興禮樂乃與公卿共議定南北郊冠冕車服制
 度
漢㑹要世祖受命中興撥亂反正改定京師于土中即
位三十年四裔賓服百姓家給政教清明乃營立明堂
辟廱明帝即位躬行其禮天子始冠通天衣日月備法
物之駕盛清道儀威儀甚美
[009-15a]
禮儀志永平二年上始帥羣臣躬養三老五更于辟廱
行大射之禮郡縣道行鄉飲酒于學校于是七郊禮樂
三廱之義備矣
 曹褒傳褒少篤志有大度結髮傳父業尤好禮事常
 感朝廷制度未備慕叔孫通漢禮儀晝夜研精沈唫
 専思召拜博士㑹肅宗欲制定禮樂元和二年褒知
 帝㫖欲有興作乃上疏言宜定文制著成漢禮丕顯
 祖宗盛徳之美章下大常巢堪以為一世大典非褒
[009-15b]
 所定不可許帝知羣僚拘攣難與圖始朝廷禮憲宜
 時刋立明年復下詔曰漢遭秦餘禮壊樂崩因循故
 事未可觀省有知其説者各盡所能褒省詔歎息謂
 諸生曰昔奚斯頌魯考甫咏殷夫人臣依義顯君竭
 忠彰主行之美也當仁不遜吾何辭哉遂復上疏具
 存禮樂之本制改之意拜褒侍中従駕南巡既還以
 事下三公未及奏詔召𤣥武司馬班固問改定禮制
 之宜固曰京師諸儒多能説禮宜廣招集共議得失
[009-16a]
 帝曰諺言作舎道邉三年不成㑹禮之家名為聚訟
 互相疑異筆不得下昔堯作大章一䕫足矣章和元
 年正月乃召褒詣嘉徳門令小黄門持班固所上叔
 孫通漢儀十二篇勅褒曰此制散畧多不合經今宜
 依禮條正使可施行于南宫東觀盡心集作褒乃次
 序禮事依凖舊典雜以五經讖記之文撰次天子至
 于庶人冠婚吉凶終始制度以為百五十篇寫以二
 尺四寸簡奏上帝以衆論難一故但納之不復令有
[009-16b]
 司平奏和帝即位褒乃為作章句帝遂以新禮二篇
 冠擢褒監羽林左騎
 張奮傳永元十三年拜太常上疏漢當改作禮樂圖
 書著明謹條禮樂異議三事願下有司以時考定先
 帝已詔曹褒今但奉而成之猶周公斟酌文武之道
 非自為制帝善之未行
    蕙田案班固志叔孫通所撰禮儀大半襲秦
    法則非先王舊矣河間獻王采禮樂古事増
[009-17a]
    輯至五百餘篇至固時已不能見肅宗鋭意
    制作排止羣議委任曹褒君臣相得誠一時
    之嘉㑹也惜乎所撰新禮不能依古損益多
    雜䜟緯有虚盛美可勝慨哉後太尉張鬴尚
    書張敏等奏其破亂聖術帝雖寝其奏而漢
    禮遂不行善乎劉歆之言曰綴學之士因陋
    就寡信口説而背傳記是末師而非往古至
    國家將有大事若立辟廱封禪巡狩之儀則
[009-17b]
    莫知其原葢禮學之不講自古為然矣
 張衡傳安帝永初中謁者僕射劉琛校書郎劉騊駼
 著作東觀撰集漢記因定漢家禮儀上言請衡參論
 其事㑹病卒衡常歎息欲終成之
 應劭傳獻帝建安二年時始遷都于許舊章湮沒書
 記罕存應劭慨然歎息乃綴集所聞著漢官禮儀故
 事凡朝廷制度百官典式多劭所立
 續漢書應劭著中漢輯叙漢官儀及禮儀故事凡十
[009-18a]
 一種百三十一卷漢制所以不亡者由劭記之
南齊志魏侍中王粲尚書衞覬集剏朝儀而魚豢王沈
陳夀孫盛雖綴時禮不足相變吴則丁孚拾遺漢事蜀
則孟光許慈草剏時制
 三國志許慈傳慈治三禮自交州入蜀時又有魏郡
 胡潛卓犖强識祖宗制度之儀喪紀五服之數皆指
 掌畫地舉手可采先主定蜀乃鳩合典籍慈潛並為
 博士與孟光來敏等典掌舊文
[009-18b]
 孟光傳光長于漢家舊典先主定益州拜為議郎與
 許慈等並掌制度
 衞覬傳受詔典著作又為魏官儀
 王肅傳所論駁朝廷典制郊祀宗廟喪紀輕重凡百
 餘篇
晉書禮志魏氏光宅憲章斯美王肅髙堂隆之徒博通
前載三千條之禮十七篇之學各以舊文増損當世及
晉國建文帝又命荀覬因魏代前事撰為新禮參考今
[009-19a]
古更其節文羊祜任愷庾峻應貞並共刋定成百六十
五篇奏之太康初朱整奏付尚書郎摯虞討論之虞表
所宜増損曰臣典校故太尉顗所撰五禮臣以為此禮
當頒于天下不宜繁多顗為百六十五篇篇為一卷合
十五餘萬言臣又謂巻多文煩類皆重出案尚書堯典
祀山川之禮唯于東嶽備稱牲幣之數陳所用之儀其
餘則但曰如初周禮祀天地五帝享先王其事同者皆
曰亦如之文約而義舉今禮儀事同而名異者輒别為
[009-19b]
篇卷煩而不典皆宜省文通事隨類合之事有不同乃
列其異如此所減三分之一虞討論新禮訖以元康元
年上之所陳唯明五帝二社六宗及吉凶王公制度凡
十五篇有詔可其議後虞與傅咸讃續其事竟未成功
中原覆沒虞之決疑注是其遺事也江左刁協荀崧補
緝舊文蔡謨又踵修其事云
 唐志晉尚書儀曹新定儀注四十一卷晉儀注三十
 九卷傅瑗晉新定儀注四十卷晉尚書儀曹吉禮儀
[009-20a]
 注三卷晉尚書儀曹事九卷晉雜儀注二十一卷
 晉書荀顗傳咸熈中顗遷司空及蜀平興復五等命
 顗定禮儀顗上請羊祜任顗庾峻應貞孔顥共刪改
 舊文撰定晉禮
 應貞傳貞以儒學與太尉荀顗撰定新禮未施行
 裴秀傳魏咸熈初荀顗定禮儀賈充正法律而秀改
 官制焉
 鄭沖傳常道鄉公即位拜太保時文帝輔政平蜀之
[009-20b]
 後命賈充羊祜等分定禮儀皆先諮于沖然後施行
 張華傳晉史及儀禮憲章並屬于華多所損益
 摯虞傳荀顗撰新禮使虞討論得失而後施行
 戴邈傳元帝草剏學校未立邈上疏曰帝王至務莫
 重于禮學宜以三時之隙漸就修建于是始修禮學
 荀崧傳元帝踐祚拜尚書僕射使崧與刁協共定中
 興禮儀
 刁恊傳晉中興建拜尚書左僕射于時朝廷草創憲
[009-21a]
 章未立朝臣無習舊儀者恊久在中朝諳練舊事凡
 所制度皆稟于恊焉
宋書禮志漢文以人情季薄國喪革三年之紀光武以
中興崇儉七廟有共堂之制魏祖以侈惑宜矯終歛去
襲稱之數晉武以丘郊不異二至并南北之祀互相即
襲以訖于今自漢末剥亂舊章乖弛魏初則王粲衛覬
典定衆儀蜀朝則孟光許慈剏理制度晉始則荀顗鄭
沖詳定晉禮江左則荀崧刁恊緝理乖紊
[009-21b]
 傅隆𫝊文帝元嘉十四年帝以新撰禮論付太常傅
 隆隆上表曰漢興徵召故老搜集殘文其體例紕繆
 首尾脱落難可詳論幸高堂生頗識舊義諸儒各為章
 句之説既明不獨達所見不同或師資相傳共枝别
 幹故聞人二戴俱事后蒼俄已分異盧植鄭𤣥偕學
 焉融人各名家又後之學者未逮曩昔而問難星繁
 充斥兼兩挾文列錦煥爛可觀然而五服之本或差
 哀敬之制舛雜國典未一于四海家法參駁于搢紳
[009-22a]
 誠宜考詳逺慮以定皇代之盛禮者也謹率管穴所
 見五十二事上陳
南齊書禮志永明二年詔尚書令王儉制定新禮立治
禮樂學士及職局置舊學四人新學六人正書令史各
一人幹一人祕書省差能書弟子二人因集前代撰治
五禮吉凶軍賓嘉也
梁書武帝本紀天監初何佟之等述制㫖并撰五禮一
千餘卷帝稱制㫁疑
[009-22b]
 徐勉傳普通六年尚書徐勉上修五禮表曰夫禮所
 以安上治人𢎞風訓俗經國家利後嗣者也在乎有
 周憲章尤備因殷革夏損益可知其大歸有五即宗
 伯所掌典禮吉為上凶次之賓次之軍次之嘉為下
 也洎周室大壊王道既衰官守斯文日失其序是以
 韓宣適魯知周公之徳叔侯在晉辨郊勞之儀戰國
 縦横政教愈泯暴秦滅學掃地無餘漢氏鬱興日不
 暇給猶命叔孫于外野方知帝王之為貴末葉紛綸
[009-23a]
 遞有興毁及東京曹褒南宫制述集其散畧百有餘
 篇雖寫以尺簡而終闕平奏至乎晉初爰定新禮荀
 顗制之于前摰虞刪之于末既而中原喪亂罕有所
 遺江左草剏因循而已伏惟陛下睿明啟運先天改
 物作樂在乎功成制禮𢎞于業定是以命彼羣才修
 甘泉之法延兹碩學闡曲臺之儀化穆三雍人従五
 典秩宗之教勃焉以興復尋所定五禮起齊永眀三
 年太子步兵校尉伏曼容表求制一代禮樂于時參
[009-23b]
 議置新舊學士十人止修五禮詔稟衞將軍丹陽尹
 王儉學士亦分住郡中製作歴年猶未克就後又以
 事付國子祭酒何允經涉九載猶復未畢建武四年
 允還山東齊明帝勅委尚書令徐孝嗣舊事本末隨
 在南第永元中孝嗣于此遇禍又多零落鳩歛所餘
 權付尚書左丞蔡仲熊驍騎將軍何佟之共掌其事
 時修禮局住在國子學中門外東昏之代頻有軍火
 其所散失又踰大半天監元年佟之啟審省置之宜
[009-24a]
 詔宜以時修定以為永准此既經國所先外可議其
 人人定便即撰次于是尚書僕射沈約等參議請五
 禮各置舊學士一人人各自舉學士二人相助抄撰
 其中有疑者依前漢石渠後漢白虎隨源以聞請㫖
 㫁決乃以舊學士右軍記室參軍明山賓掌吉禮中
 軍騎兵參軍嚴植之掌凶禮中軍田曹行參軍兼太
 常丞賀瑒掌賓禮記室參軍陸璉掌軍禮右軍參軍
 司馬褧掌嘉禮尚書左丞何佟之總參其事佟之後
[009-24b]
 以鎮北諮議參軍伏暅代之後又以暅代嚴植之掌
 凶禮暅尋遷官以五經博士繆昭掌凶禮復以禮儀
 深廣記載殘缺宜須博論共盡其致更使鎮軍將軍
 丹陽尹沈約太常卿張充及臣三人同參厥務臣又
 奉别勅總知其事末又使中書侍郎周捨庾於陵二
 人復豫參知若有疑議所掌學士當職先立議通諮
 五禮舊學士及參知各言同異條牒啟聞決之制㫖
 嘉禮儀注以天監六年五月七日上尚書合十有二
[009-25a]
 帙百一十六卷五百四十六條賓禮儀注以天監六
 年五月二十日上尚書合十有七帙一百三十三卷五
 百四十五條軍禮儀注以天監九年十月二十九日上尚
 書合十有八帙一百八十九卷二百四十條吉禮儀注
 以天監十一年十一月十日上尚書合二十有六帙
 二百二十四卷一千五條凶禮儀注以天監十一年
 十一月十七日上尚書合四十有七帙五百一十四
 卷五千六百九十三條大凡一百二十帙一千一百
[009-25b]
 七十六卷八千一十九條又列副秘閣及五經典書
 各一通繕寫校定以普通五年二月始獲寫畢不任
 下情輒具載撰修始末并職掌人所成卷帙條目之
 數謹拜表以聞
    蕙田案五禮之書莫備于梁天監時經二代
    撰分數賢彚古今而為一本宸㫁以決疑卷
    帙踰百條目八千洋洋乎禮志之盛也世逺
    文湮逸亡無考惜哉
[009-26a]
 隋書經籍志梁吉禮儀注十卷明山賓撰賓禮儀注
 九卷賀瑒撰案山賓撰吉儀注二百六卷録六卷嚴
 植之撰凶儀注四百七十九卷録四十五卷陸璉撰
 軍儀注一百九十卷録二卷司馬褧撰嘉儀注一百
 十二卷録三卷並亡存者唯十九卷
 唐書藝文志嚴植之南齊儀注二十八卷沈約梁儀
 注十卷又梁祭地祗隂陽儀注二卷明山賓等梁吉
 禮十八卷梁吉禮儀注四卷又十卷梁尚書儀曹儀
[009-26b]
 注十八卷賀瑒等梁賓禮一卷儀注十三卷陸璉梁
 軍禮四卷司馬褧梁嘉禮三十五卷又嘉禮儀注四
 十五卷
隋書禮儀志陳武帝克平建業多凖梁舊仍詔尚書左
丞江徳藻散騎常侍沈洙博士沈文阿中書舎人劉師
知等或因行事隨時取舎
 陳書張崖傳天嘉元年為儀曹郎廣沈文阿儀注撰
 五禮
[009-27a]
 唐書藝文志陳吉禮儀注五十卷張彦陳賓禮儀注
 六卷
北魏書太祖本紀天興元年詔儀曹郎董謐撰朝覲享
宴郊廟社稷之儀 二年又詔有司制冠服隨品秩各
有差時事未暇多失古禮世祖經營四方未能留意仍
世以武力為事取于便習而已至髙祖始考舊典以制
冠服百僚六宫各有差次肅宗時又詔崔光王廷明及
在朝名學更議之條章初備焉
[009-27b]
禮志髙祖稽古率由舊則斟酌前王擇其令典朝章國
範煥乎復振世宗優游在上致意𤣥門儒業文風顧有
未洽墜禮淪聲因之而往肅宗已降魏道衰羸太和之
風仍世凋落
 隋書經籍志王逡之禮儀制度十三卷
 唐書藝文志常褧後魏儀注五十卷
隋書禮儀志後齊則左僕射陽休之尚書元修伯鴻臚
卿王晞國子博士熊安生並習于儀禮者也平章國典
[009-28a]
以為時用
 北齊書王晞傳乾明元年八月昭帝踐阼九月除晞
 散騎常侍因奏事罷帝従容曰比日何為自同外客
 但有所懐隨宜作一牒即徑進也因勅尚書陽休之
 鴻臚卿崔劭等三人毎日本職務罷並入東廊並舉
 録歴代廢禮墜樂職司廢置朝饗異同輿服増損婚
 葬儀軌貴賤齊衰有不便于時而古今行用不已者
 或自古利用而當今毁棄者悉令詳思以漸條奏
[009-28b]
 崔昻傳齊受禪昻與太子少師邢卲議定國初禮
 邢卲傳卲為太常卿中書監攝國子祭酒卲博覽墳
 籍無不通曉吉凶禮儀公私諮稟質疑去惑為世指
 南
 魏收傳收除儀同三司帝召收及陽休之參議吉凶
 之禮并掌詔誥武定後國家大事文詞皆收所作邢
 卲温子昇所不逮其參議典禮與邢相埓
 李鉉傳鉉年十六從章武劉子猛受禮記常山房蚪
[009-29a]
 受周官儀禮撰定三禮義疏及三傳異同天保初詔
 鉉與殿中尚書邢卲中書令魏收等參議紀律
隋書禮儀志在周則蘇綽盧辨宇文㢸並習于儀禮
 周書熊安生傳髙祖入鄴勅令于大乗佛寺參議五
 禮
 隋書宇文㢸傳仕周為禮部上士奉詔修五禮書成
 奏之
隋書禮儀志開皇初髙祖思定典禮太常卿牛𢎞奏曰
[009-29b]
聖教陵替國章殘缺漢晉為法隨俗因時未足經國庇
人宏風施化且制禮作樂事歸元首江南王儉偏隅一
臣私撰儀注多違古法就廬非東階之位凶門豈設重
之禮兩蕭累代舉國遵行後魏及齊風牛本隔殊不尋
究遥相師祖故山東之人浸以成俗西魏以降師旅弗
遑賓嘉之禮盡未詳定今請據前經革兹俗弊詔曰可
𢎞因奏徵學者撰禮儀百卷悉用東齊儀注以為准亦
微採王儉禮修畢上之詔遂班天下咸使遵用焉
[009-30a]
高祖本紀仁壽二年詔楊素蘓威牛𢎞薛道衡許善心
虞世基王卲並修定五禮
 隋書辛彦之傳彦之博涉經史周太祖見而器之引
 為中外府禮曹修定儀注及周閔帝受禪彦之與少
 宗伯盧辯専掌儀制髙祖受禪拜禮部尚書與祕書
 監牛𢎞撰新禮有禮要一部新禮一部並行于世
 劉炫傳炫初事蜀王及蜀王廢與諸儒修定五禮
 牛𢎞傳宏與楊素蘇威薛道衡許善心虞世基崔子
[009-30b]
 發等并召諸儒論新禮隆殺輕重宏所立議衆咸推
 服之
 經籍志隋朝儀禮一百卷牛𢎞撰悉用東齊儀注以
 為凖亦微采王儉禮五年正月戊辰行新禮
 唐書藝文志牛𢎞潘徽隋江都集禮一百二十卷
唐書禮樂志自梁以來始以其當時所行傅于周官五
禮之名各立一家之學唐初用隋之禮至太宗時詔中
書令房𤣥齡秘書監魏徵與禮官學士因隋之禮増為
[009-31a]
吉禮六十一篇賓禮四篇軍禮二十篇嘉禮四十二篇
凶禮六篇國恤五篇為百卷是為貞觀禮
 玉海吉禮之别有大祀中祀小祀而天子親祠者二
 十有四大祀天地宗廟五帝中祀日星社稷嶽瀆小
 祀風雨靈星山川焉賓禮則以待四夷之君長與其
 使者蕃國來朝遣使迎勞授館將幣擯享之節焉軍
 禮之分曰親征曰遣將曰宣露布曰講武曰狩田曰
 大射而其節則有旗鼓刀矟弓矢跪起偃伏之節焉
[009-31b]
 嘉禮之重者曰加元服曰皇太子冠曰册后曰太子
 納妃曰元㑹曰臨軒冊太子曰讀時令曰養老更曰
 鄉飲酒正齒位焉凶禮天子禮缺
 藝文志大唐儀禮一百卷長孫無忌房𤣥齡魏徴李
 百藥顔師古令狐徳棻孔穎達于志寜等撰
 魏徴傳始喪亂後典章湮散徴奏引諸儒校集祕書
 國家圖籍燦然完整
 竇威傳髙祖入闗禮典湮缺威多識朝廷故事乃裁
[009-32a]
 定制度帝語裴寂曰威今之叔孫通也
 顔師古傳太宗即位封師古琅邪縣男譔五禮成進
 爵為子
唐㑹要髙宗初以貞觀禮節文未盡詔太尉無忌等重
加修撰勒成一百三十卷至顯慶三年奏上髙宗自為
之序是為顯慶禮時許敬宗李義府用事其取舎多依
違希㫖用博士蕭楚材言禮不豫凶事國大喪非臣子
所忍言遂焚貞觀禮國恤篇他誣諛類是事既施行議
[009-32b]
者以為非上元三年下詔命依貞觀為定儀鳯二年詔
並依周禮行事自是禮司益無慿凖毎有大事輒别制
一儀援古附今臨時専定貞觀顯慶二禮亦皆施行
 唐書藝文志永徽五禮一百三十卷長孫無忌等八
 人撰二百九十九篇顯慶三年上
 通典武后時以禮官不甚詳明特詔國子司業韋叔
 夏率更令祝欽明毎加刋定叔夏卒後給事中唐紹
 専知禮儀紹博學詳練舊事議者以為稱職
[009-33a]
 韋叔夏傳叔夏擢春官員外郎武后拜洛享明堂凡
 所沿改皆叔夏祝欽明郭山惲等所裁討毎立一議
 衆咨服之后又詔五禮儀物司禮博士有所修革須
 叔夏欽明等評處然後以聞
唐書禮樂志開元十年以國子司業韋縚為禮儀使掌
五禮十四年通事舎人王嵒上疏請刪去禮記舊文而
益以今事詔集賢院議學士張説奏曰禮記不刋之書
去聖久逺不可改易而貞觀顯慶禮儀注前後不同宜
[009-33b]
加折衷以為唐禮于是令徐堅李鋭施敬本撰述歴年
未就蕭嵩代鋭為學士奏起居舍人王仲丘撰定為百
五十卷是為大唐開元禮由是唐世五禮之文大備而
後代用之雖時小有損益不能過也
 唐六典禮部凡五禮之儀一百五十有二一曰吉禮
 其儀五十有五一曰冬至祀圜丘二曰祈榖于圜丘/三曰雩祀于圜丘四曰大享于明堂
 五曰祀青帝于東郊六曰祀赤帝于南郊七曰祀黄/帝于南郊八曰祀白帝于西郊九曰祀黒帝于北郊
 十曰䄍祭百神于南郊十一曰朝日于東郊十二曰/夕月于西郊十三曰祀風伯雨師靈星司中司命司
[009-34a]
 人司禄十四曰夏至祭方丘十五曰祭神州于北郊/十六曰祭大社十七曰祭五岳四鎮十八曰祭四海
 四瀆十九曰時享于太廟二十曰祫享于太廟二十/一曰禘享于太廟二十二曰拜五陵二十三曰巡五
 陵二十四曰祭先農二十五曰享先蠶二十六曰享/先代帝王二十七曰薦新于太廟二十八曰祭司寒
 二十九曰祭五龍壇三十曰視學三十一曰皇太子/釋奠三十二曰國學釋奠三十三曰釋奠于齊太公
 三十四曰巡狩告圜丘三十五曰巡狩告社稷三十/六曰巡狩告宗廟三十七曰巡狩三十八曰封禪三
 十九曰祈于太廟四十曰祈于太社四十一曰祈于/北郊四十二曰祈于岳瀆四十三曰諸州祭社稷四
 十四曰諸州釋奠四十五曰諸州祈禜四十六曰諸/縣祭社稷四十七曰諸縣釋奠四十八曰諸縣祈禜
 四十九曰諸太子廟時享五十曰王公已下時享其/廟五十一曰王公已下祫祭其廟五十二曰王公已
[009-34b]
 下神享其廟五十三曰四品已下時享其廟五十/四曰六品已下時祭五十五曰王公已下拜掃
 曰賓禮其儀有六一曰蕃國王來見二曰戎蕃王見/三曰蕃王奉見四曰受蕃使表及
 幣五曰燕蕃國王/六曰燕蕃國使三曰軍禮其儀二十有三一曰親/征類于
 上帝二曰宜于太社三曰造于太廟四曰禡于所征/之地五曰軷于國門六曰告所過山川七曰露布八
 曰勞軍将九曰講武十曰田狩十一曰射于射宫十/二曰觀社于射宫十三曰遣将岀征宜于太社十四
 曰遣将告于太公廟十五曰遣将告于太廟十六曰/祀馬祖十七曰享先牧十八曰祭馬社十九曰祭馬
 步二十曰合朔伐鼓二十一曰合朔諸州/伐鼓二十二曰大儺二十三曰諸州縣儺四曰嘉禮
 其儀有五十一曰皇帝加元服二曰納后三曰正至/受皇太子朝賀五月正至受皇太子妃
[009-35a]
 朝賀六曰皇后正至受太子妃朝賀七曰正至受羣/臣朝賀八曰皇后正至受羣臣朝賀九曰千秋節受
 羣臣朝賀十曰皇后受外命婦朝賀十一曰皇帝于/明堂讀春令十二曰讀夏令十三曰讀秋令十四曰
 讀冬令十五曰養老于太學十六曰臨軒册皇后十/七曰臨朝冊皇太子十八曰内冊皇太子十九曰臨
 軒冊王公二十曰朝堂燕諸臣二十一曰冊内命婦/二十二曰遣使冊授官爵二十三曰朔日受朝二十
 四曰朝集使辭見二十五曰皇太子加元服二十六/曰納妃二十七曰正至受羣臣賀二十八曰受宫臣
 賀二十九曰與師傳保相見三十曰受朝集使參辭/三十一曰諸王冠三十二曰納妃三十三曰公主降
 嫁三十四曰三品以上冠三十五曰四品以下冠三/十六曰六品以下冠三十七曰三品以上婚三十八
 曰四品以下婚三十九曰六品以下婚四十曰朝集/使禮見及辭四十一曰任官初上四十二曰鄉飲酒
[009-35b]
 四十三曰正齒位四十四曰宣赦書四十五曰羣臣/詣闕上表四十六曰羣臣起居四十七曰遣使慰勞
 諸蕃四十八曰遣使宣撫諸州四十九曰/遣使諸州宣制五十曰遣使諸州宣赦書五曰凶禮
 其儀一十有八一曰凶年振撫二曰勞問疾患三曰/中官勞問四曰皇太子勞問五曰五
 服制度六曰皇帝為小功以上舉哀七曰勅賜弔祭/八曰㑹喪九曰冊贈十曰㑹葬十一曰致奠十二曰
 皇后舉哀弔祭十三曰皇太子舉哀弔祭十四曰皇/太子妃舉哀弔祭十五曰三品已上喪十六曰四品
 已下喪十七曰六品已下/喪十八曰王公已下䘮
唐㑹要開元二十六年渤海求寫唐禮許之貞元二年
六月勅通開元禮者舉一人同一經例九年正月勅問
[009-36a]
大義百條試䇿三道大中五年十一月太常禮院奏私
廟並凖開元禮及曲臺為定制
 唐書藝文志開元禮一百五十卷張說請修貞觀永
 徽五禮命賈登張烜施敬本李銳王仲丘陸善經洪
 孝昌撰輯蕭嵩總之人名與禮志/詳畧不同蕭蒿開元禮儀鏡
 一百巻書目止第一至第五/巻又有儀鏡畧十巻開元禮京兆義羅十卷
 類釋二十巻國史志類/釋二十巻百問二巻書目凡百篇/分上下二巻韋渠
 牟貞元新集開元後禮二十巻貞元十七年七月上
[009-36b]
  通典本百五十巻纂例成三十五卷冀尋閲易周
 集賢注記開元禮序例三巻吉禮七十五巻賔禮二
 卷嘉禮四十巻軍禮十巻凶禮二十巻
禮樂志貞元中太常禮院修撰王涇考次歴代郊廟沿
革之制及其工歌祝號而圖其壇屋豆籩上下陟降之
序為郊祀録十巻
元和十一年秘書郎韋公肅録開元以後禮文損益為
禮閣新儀三十巻
[009-37a]
 曽鞏序畧禮閣新儀三十篇韋公肅撰記開元以後至
 元和之變禮集賢院書二十篇以目録考次序則篇次
 亦亂因定著從目録而三十篇復完此書所紀雖其事
 已淺然凡世之記禮者皆有所本而一時之得失具焉
 中興書目公肅取開元以後至元和十年沿革損益
 為十五門毎門又别其條目為三十巻一巻為目録
 止二十九巻今巻存而書不全
元和十三年太常博士王彦威集開元以後至元和十
[009-37b]
三年五禮裁制勅格為曲臺新禮三十巻上之又採元
和以來至長慶典禮不同者王公士民昏祭喪葬之禮
為續曲臺禮三十巻
 王彦威傳彦威為檢討官采獲隋以來下訖唐凡禮
 沿革皆條次彚分號元和新禮上之詔拜博士
 唐㑹要王彦威疏曰自開元二十一年已後迄聖朝
 垂九十餘年法通沿革禮有廢興毎有禮儀大事命
 禮官博士約舊損益修撰儀注以合時變臣今所集
[009-38a]
 録開元以後至元和十三年奏定儀制不唯與古禮
 有異與開元儀禮已自不同矣禮科者名教之總與
 儀注相扶而行闕一不可今備禮科之單複欲使開
 巻盡在案文易徵其他五禮儀式或舊儀不載而與
 新剏不同者次第編録曲臺實禮之藏故名曰元和
 曲臺新禮并目録成三十巻
唐書禮樂志方開元撰修時大臣仍辟國恤章不録而山
陵之禮遂世無所執國大喪皆摭拾殘缺附比倫類以茍
[009-38b]
幸襄事事已輒斥去崇豐二陵不間歲仍搆禮儀使杜黃
裳起太常為相于是命太常丞裴瑾博士辛秘詳考以行
内之攢塗秘器象物之宜外之斥土復土因山之制上之
顧命典冊文物以示萬國下之服制節文皆羅絡旁午于
百代之異同于是瑾取所奏復于上辨列于下刋定者為
崇豐二陵集禮藏之太常君子以為愛禮而近古焉
 鄭餘慶傳憲宗患典制不倫謂餘慶淹該前載詔為
 詳定使俾參裁訂正餘慶引韓愈李程為副崔郾陳
[009-39a]
 佩楊嗣復庾敬休為判官増損儀矩號稱詳衷
 唐書藝文志餘慶書儀二卷裴度書儀二卷
 杜佑傳先是劉秩摭百家侔周六官法為政典三十
 五篇房琯稱其才過劉向佑以為未盡因廣其闕參
 益新禮為二百篇自號通典奏之優詔嘉美儒者服
 其書約而詳
 歸崇敬傳崇敬字正禮治禮家學多識容典肅宗時
 召參掌儀典
[009-39b]
 楊瑒傳瑒常歎士大夫不能用古禮因其家冠昏喪
 祭乃据舊典為之節文揖譲威儀哭踊衰殺無有違
 者
 五代史劉岳傳劉岳為太常卿初鄭餘慶常採唐士
 庶吉凶書儀之式雜以當時家人之禮為書儀二卷
 明宗見其有起復㝠婚之制歎曰儒者所以隆孝弟
 而端風俗且無金革之事起復可乎婚吉禮也用于
 死者可乎乃詔岳選文學通知古今之士共刪定之
[009-40a]
 岳與博士叚顒田敏増損其書而事出鄙俚其婚禮
 有女坐婿鞍合髻之説尤為不經公卿之家頗遵用
 之
周書世宗本紀顯徳五年勅竇儼集通禮儼上言禮者
太一之紀品物之宗自五帝之後三代以來損益因革
咸有憲章越在唐室程軌量昭物采則有開元禮在紀
先後明得失則有通典在録一代之事包五禮之儀比
類相従討尋不紊則有㑹要在三者經國之大典也梁
[009-40b]
朝之後戒祀朝㑹多于市㕓草定儀注前代矛盾率多
粃粺請依唐㑹要門類上自五帝迄于聖朝悉命編次
開元禮通典之書包綜于内名曰大周通禮俾禮院掌

 
 
 
 五禮通考卷首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