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87 五禮通考-清-泰蕙田 (master)


[261-1a]
欽定四庫全書
 五禮通考卷二百五十一
           刑部尚書秦蕙田撰
  凶禮六
   札禮
    蕙田案大宗伯以荒禮哀凶札葢以疫癘之
    生多在災傷之後故以荒禮包之至如大司
    徒膳夫司服則以大札與大荒對言大司樂
[261-1b]
    以大札與大凶對言朝士小行人凡以神仕
    者以札喪與凶荒對言是二禮未可合而為
    一今别為札禮繼荒禮之後
周禮地官大司徒大札則令邦國移民通財舍禁弛力
薄征緩刑注大札大/疫病也
秋官朝士若邦札喪則令邦國都家縣鄙慮刑貶
小行人若國札喪則令賻補之疏此札喪在喪禮中宗/伯荒札荒禮中者欲見
札而復荒則與荒禮同科/若札而不荒自從喪禮也
[261-2a]
天官膳夫大札則不舉
春官司服大札素服
大司樂大札令弛縣
凡以神仕者以禬民之札喪
漢書成帝本紀河平四年三月癸丑遣光禄大夫博士
嘉等十一人行舉瀕河之郡水所毁傷困乏不能自存
者財振貸其為水所流壓死不能自𦵏令郡國給槥櫝
葬埋已葬者與錢人二千
[261-2b]
哀帝本紀綏和二年秋詔曰迺者河南潁川郡水出流
殺人民敗壊廬舍已遣光禄大夫循行舉籍賜死者棺
錢人三千
平帝本紀元始二年四月郡國大旱蝗民疾疫者舍空
邸第為置醫藥賜死者一家六户以上葬錢五千四户
以上三千二户以上二千
後漢書安帝本紀建光元年十一月郡國三十五地震
或坼裂遣光禄大夫案行賜死者錢人二千
[261-3a]
延光元年京師及郡國二十七雨水大風殺人詔賜壓
溺死者年七嵗以上錢人二千其敗壊廬舍失亡穀食
粟人三斛又田被淹傷者一切勿收田租若一家皆被
災害而弱小存者郡縣為收斂之
桓帝本紀建和三年十一月詔曰朕攝政失中災𤯝連
仍今京師厮舍死者相枕郡縣阡陌處處有之甚違周
文掩胔之義其有家屬而貧無以葬者給直人三千喪
主布三匹若無親屬可于官壖地葬之表識姓名為設
[261-3b]
祠祭又徒在作部疾病致醫藥死亡厚埋蔵民有不能
自振及流移者禀穀如科
    蕙田案漏澤園之設葢昉于此
永夀元年六月南陽大水詔被水死流失屍骸者令郡
縣鈎求收葬及所唐突壓溺物故七嵗以上賜錢人二
千壊敗廬舍亡失穀食尤貧者禀人二斛
永康元年秋八月六州大水勃海海溢詔州郡溺死者
七嵗以上錢人二千一家皆被害者悉為收斂其亡失
[261-4a]
穀食禀人三斛
晉書武帝本紀泰始七年六月大雨霖伊洛河溢流居
人四千餘家殺三百餘人有詔振貸給棺
唐書代宗本紀寳應元年四月即皇帝位十月詔浙江
水旱百姓重困民疫死不能𦵏者為瘞之
文宗本紀太和六年五月給民疫死者棺十嵗以下不
能自存者二月糧
册府元龜太和六年五月詔諸道應災荒處疾疫之家
[261-4b]
有一門盡殁者官給凶具其餘據其人口遭疫多少與
減税錢疫疾未定處官給醫藥
宋史仁宗本紀天聖七年河北水瘞溺死者給其家緡

明道二年二月詔江淮民饑死者官為之葬祭
皇祐元年二月以河北疫遣使頒藥
至和元年春正月詔京師大寒民多凍餒死者有司其
瘞埋之壬申碎通天犀和藥以療民疫二月詔民有疫
[261-5a]
死者蠲户税一年無户税者給其家錢三千
英宗本紀治平二年八月賜被水諸軍米遣官視軍民
水死者千五百八十人賜其家緡錢葬祭其無主者
曽鞏越州趙公救菑記熈寧八年呉越大旱明年春大
疫為病坊處疾病之無歸者募僧二人屬以視醫藥飲
食令無失所凡死者使在處隨收瘞之
宋史徽宗本紀崇寧三年二月丁未置漏澤園
 食貨志初神宗詔開封府界僧寺旅寄棺柩貧不能
[261-5b]
 塟令㡬縣各度官不毛地三五頃聴人安厝命僧主
 之葬及三千人以上度僧一人三年與紫衣有紫衣
 與師號更使領事三年願復領者聴之至是蔡京推
 廣為園置籍瘞人並深三尺母令暴露監司巡歴檢
 察安濟坊亦募僧主之三年醫愈千人賜紫衣祠部
 牒各一道醫者人給手歴以書所治瘞人嵗終考其
 數為殿最諸城砦鎮市户及千以上有知監者依各
 縣増置漏澤園
[261-6a]
    蕙田案詩稱凡民有喪匍匐救之禮稱無服
    之喪以畜萬邦先王之於民有死喪而無告
    者必思所以瘞埋之故孟春有掩骼埋胔之
    令不獨大札為然也漏澤園之設其亦猶行
    古之道乎顧寧人曰漏澤園起于蔡京不可
    以其人而廢其法
宣和二年詔參考元豐舊法漏澤園除葬埋依見行條
法外應資給若齋醮等事悉罷
[261-6b]
髙宗本紀紹興十四年十二月復置漏澤園
食貨志髙宗南渡民之從者如歸市既為之衣食以振
其饑寒又為之醫藥以救其疾病其有隕于戈甲斃于
道路者則給度牒瘞埋之若丐者育之於居養院其病
也療之於安濟坊其死也葬之於漏澤園嵗以為常
寧宗本紀嘉定二年三月庚申命浙西及沿江諸州給
流民病者藥壬戌出内庫錢十萬緡為臨安貧民棺槥

[261-7a]
明㑹典永樂六年令福建瘟疫死絶人户遺下老幼婦
女兒男有司驗口給米税鹽糧米各項暫且停徴待成
丁之日自行立户當差
          右札禮
   烖禮
    蕙田案凶禮之目自喪荒而外即云以弔禮
    哀禍烖論烖之一字所包本廣日月薄蝕天
    烖也山川崩竭地烖也水旱疾疫人烖也鄭
[261-7b]
    注禍烖惟以水火當之以邦交相弔之禮惟
    遭水火則有之其餘不聞有弔也至於祈禳
    殺禮則凡遇烖變皆當行之今輯經傳所載
    為烖禮而救日月伐鼓之儀亦附見焉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弔禮哀禍烖注禍烖謂邅水火宋/大水魯莊公使人弔
焉廐焚孔子拜鄉人為火來者/拜之士一大夫再亦相弔之道
 易氏祓曰神所祟謂/之禍天所毁謂之烖
天官膳夫天地有烖則不舉注天烖日月晦/食地烖崩動也
[261-8a]
春官司服大烖素服注大烖水火為害君臣素服/縞冠若晉伯宗哭梁山之崩
大司樂凡日月食四鎮五嶽崩大傀異烖令去樂注傀/猶怪
也去樂/蔵之也
大烖令弛縣注弛釋下之之疏上文去樂據廟中時縣/之樂去而蔵 此文據路寝常縣之樂弛
其縣而不作互/文以見義也
秋官掌客凡禮賔客禍烖殺禮
    蕙田案此四條因烖貶損之禮
春官小宗伯大烖及執事禱祠于上下神示注執事大/祝及男巫
[261-8b]
女巫也求福曰禱得求曰/祠讄曰禱爾于上下神祗
凡王之㑹同軍旅甸役之禱祠肄儀為位國有禍烖則
亦如之注謂有/所禱祈
凡天地之大烖𩔖社稷宗廟則為位注禱祈禮輕𩔖者/依其正禮而為之
司巫國有大烖則帥巫而造巫恒注杜子春云司巫帥/巫官之屬㑹聚常處
以待命也元謂恒久也巫久者先/巫之故事造之當按視所施為
女巫凡邦之大烖則歌哭而請注有歌者有哭者冀/以悲哀動神靈也
    蕙田案此三條因烖祈禳之禮
[261-9a]
春秋莊公二十年夏齊大災杜注來告以大/故書天火曰災 公羊傳
大災者何大瘠也注瘠病也齊人語也/以加大知非火災也大瘠者何㾐也
注㾐者民/疾疫也何以書記災也 榖梁傳其志以甚也
    蕙田案公羊以災為瘠恐非理葢春秋之例
    天火曰災其云大災者從告而書猶云宋大
    水也
成公三年二月甲子新宫災三日哭 公羊傳新宫者
何宣公之宫也宣公則曷為謂之新宫不忍言也其言
[261-9b]
三日哭何廟災三日哭禮也注善得禮痛傷鬼神無所/依歸故君臣素縞哭之
新宫災何以書記災也 榖梁傳新宫者禰宫也三日
哭哀也其哀禮也注宫廟親之神靈所憑居/而遇災故以哀哭為禮迫近不敢
稱謚恭也其辭恭且哀以成公為無譏矣
襄公九年左氏傳宋災樂喜為司城以為政注樂喜/子罕也使
伯氏司里注伯氏宋大/夫司里里宰火所未至徹小屋塗大屋注大/屋難
撤就/塗之陳畚挶具綆缶注畚簣龍挶土舉/綆汲索缶汲器備水器注盆&KR2546/之屬
量輕重注計人/力所任蓄水潦積土塗巡丈城繕守備注巡行/也丈度
[261-10a]
也繕治也行度守備/之處恐因災作亂表火道注火起則從其/所趣標表之使華臣具
正徒注華臣為司徒/正徒役徒也令隧正納郊保奔火所注隧正官/名也納聚
郊野保守之民使/隨火所起往救之使華閱討右官官庀其司注為右師/討治也庀
具也使具/其官屬向戌討左亦如之注向戌/左師使樂遄庀刑器亦
如之注樂遄司冦/刑器刑書使皇鄖命校正出馬工正出車備甲
兵庀武守注校正主馬工正主車使各/備其官 疏皇鄖是司馬使西鉏吾庀府
注鉏吾大宰也/府六官之典令司宫巷伯儆宫注司宫奄臣巷伯/寺人皆掌宫内之
事/二師令四鄉正敬享注二師左右師也鄉/正鄉大夫享祀也祝宗用馬
[261-10b]
于四墉祀盤庚于西門之外注祝大祝宗宗人墉城也/用馬祭于四城以禳火盤
庚殷王宋之逺祖城積隂之氣故祀之/凡天災有幣無牲用馬祀盤庚皆非禮
昭公十七年左氏傳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漢鄭禆竈
言於子産曰宋衞陳鄭將同日火若我用瓘斚玉瓉鄭
必不火注瓘圭也斚玉爵也/瓉勺也欲以禳火子産弗與注以為天災流/行非禳所息故
也/
十八年左氏傳夏五月火始昏見注火/心星丙子風梓慎曰
是謂融風火之始也七日其火作乎戊寅風甚壬午大
[261-11a]
甚宋衞陳鄭皆火梓慎登大庭氏之庫以望之曰宋衞
陳鄭也數日皆來告火禆竈曰不用吾言鄭又將火鄭
人請用之子産不可子太叔曰寳以保民也若有火國
㡬亡可以救亡子何愛焉子産曰天道逺人道邇非所
及也何以知之竈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豈不或信注/多
言者或/時有中遂不與亦不復火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産曰
將有大祥民震動國㡬亡吾身冺焉弗良及也國遷其
可乎子産曰雖可吾不足以定遷矣注子産知天災不/可逃非遷所免故
[261-11b]
託以知/不足及火里析死矣未葬子産使輿三十人遷其柩
火作子産辭晉公子公孫于東門注晉人新來未入/故辭不使前也使
司冦出新客注新來/聘者禁舊客勿出於宫注為其知國/情不欲令去使
子寛子上巡羣屏攝至於大宫注巡行宗廟不/得使火及之使公孫
登徙大龜使祝史徙主祏于周廟告于先君注周廟厲/王廟也有
火災故合羣主/于祖廟易救䕶使府人庫人各儆其事注儆備/火也商成公
儆司宫出舊宫人寘諸火所不及注舊宫人/先公宫女司馬司寇
列居火道注備非/常也行火所焮城下之人伍列登城明日
[261-12a]
使野司寇各保其徴郊人助祝史除於國北注為祭處/于國北者
就大隂/禳火禳火于𤣥冥回禄注𤣥冥水神/回禄火神祈于四鄘注鄘/城也
城積土隂氣所聚故祈/祭之以禳火之餘災書焚室而寛其征與之財注征/賦税
也/三日哭國不市使行人告于諸侯宋衞皆如是陳不
救火許不弔災君子是以知陳許之先亡也七月鄭子
産為火故大為社祓禳于四方振除火災禮也疏祭社/有常而
云大為社者此非常祭之月而為火特祭葢君臣肅共/禮物備異大于常祭故稱大也祓禳皆除凶之祭徧于
四方之神如尚書咸秩無文苟可祭者悉皆祭之/所以振訊除去火災禮也嫌多祭非禮故禮之
[261-12b]
    蕙田案宋災祝宗用馬於四鄘鄭災祈于四
    鄘後世祀城隍之神其原出于此
哀公三年左氏傳夏五月辛卯司鐸火注司鐸/官名火踰公
宫桓僖災注桓公/僖公廟救火者皆曰顧府南宫敬叔至命周
人出御書俟于宫曰庀女而不在死子服景伯至命宰
人出禮書以待命命不共有常刑校人乗馬巾車脂轄
百官官備府庫慎守宫人肅給濟濡帷幕鬱攸従之蒙
葺公室自太廟始外内以悛助所不給有不用命則有
[261-13a]
常刑無赦公父文伯至命校人駕乗車季桓子至御公
立于象魏之外命救火者傷人則止財可為也命蔵象
注周禮正月縣教令之法于象魏/使萬民觀之故謂其書為象魏曰舊章不可亡也
富父槐至曰無備而官辦者猶拾瀋也於是乎去表之
槀道還公宫孔子在陳聞火曰其桓僖乎
禮記檀弓有焚其先人之室則三日哭注謂人燒其宗/廟哭者哀精神
之有/虧傷故曰新宫火亦三日哭注火人火也新宫/火在魯成三年
 孔氏穎達春秋疏傳例曰天火曰災人火曰火三家
[261-13b]
 經傳火字皆為災鄭元以為人火雖非其義要天火
 人火其哭皆當三日也
春秋莊公二十五年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門 左氏
傳非常也凡天災有幣無牲注天災日月食大水也/祈請而已不用牲也
日月之𤯝不鼓注𤯝猶災也月侵日為𤯝隂陽/逆順之事賢聖所重故特鼓之 公羊
傳其言于社于門何于社禮也于門非禮也 穀梁傳
髙下有水災曰大水既戒鼓而駭衆用牲可以已矣救
日以鼓兵救水以鼓衆
[261-14a]
昭公十九年左氏傳鄭大水龍鬭于時門之外洧淵國人
請為禜焉子産弗許曰我鬭龍不我覿也龍鬭我獨何覿
焉禳之則彼其室也吾無求于龍龍亦無求于我乃止也
    蕙田案水火為災而祈禳之周禮所載凡以
    為民也子産治國為政有經行已事上使民
    養民無一之勿盡焉其恭敬恵愛也至矣至
    于禳火則却禆竈之言禜龍則止國人之請
    而烖不為害焉君子是以貴盡其在已也
[261-14b]
成公五年梁山崩 左氏傳梁山崩晉侯以傳召伯宗
伯宗辟重曰辟傳重人曰待我不如捷之速也問其所
曰絳人也問絳事焉曰梁山崩將召伯宗謀之問將若
之何曰山有朽壤而崩可若何國主山川注謂所/主祭故山
崩川竭君為之不舉注去/盛饌降服注損/盛服乗縵注車/無文徹樂注/息
八/音出次注舍/於郊祝幣注陳/玉幣史辭注自/罪責以禮焉注禮/山川其如此
而已雖伯宗若之何伯宗請見之注見之/於晉君不可注不/肯見
以告而從之 榖梁傳不日何也髙者有崩道也有崩
[261-15a]
道則何以書也曰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晉君召伯
尊而問焉伯尊來遇輦者輦者不辟使車右下而鞭之
輦者曰所以鞭我者其取道逺矣伯尊下車而問焉曰
子有聞乎對曰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伯尊曰君為
此召我也為之奈何輦者曰天有山天崩之天有河天
壅之雖召伯尊如之何伯尊由忠問焉輦者曰君親素
縞帥羣臣而哭之既而祠焉斯流矣注素衣縞冠凶服/也所以凶服者山
川國之鎮也山/崩川塞示哀窮伯尊至君問之曰梁山崩壅遏河三日
[261-15b]
不流為之奈何伯尊曰君親素縞帥羣臣而哭之既而
祠焉斯流矣孔子聞之曰伯尊其無績乎攘善也
    蕙田案伯宗榖梁作伯尊聲之轉也
          右經傳烖禮
周禮秋官小行人若國有禍烖則令哀弔之
春秋莊公十一年左氏傳宋大水公使人弔焉曰天作
淫雨害于粢盛若之何不弔對曰孤實不敬天降之災
又以為君憂拜命之辱臧文仲曰宋其興乎禹湯罪已
[261-16a]
其興也浡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且列國有凶稱孤
禮也言懼而名禮其庶乎既而聞之曰公子御説之辭
也□孫達曰是宜為君有恤民之心
襄公三十年左氏傳為宋災故諸侯之大夫㑹以謀歸
宋財冬十月叔孫豹㑹晉趙武齊公孫蠆宋向戌衞北
宫佗鄭罕虎及小邾之大夫㑹于澶淵既而無歸于宋
禮記雜記廐焚孔子拜鄉人為火來者拜之士一大夫
再亦相弔之道也
[261-16b]
          右經傳弔烖禮
書𦙍征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傳辰日月所㑹房所/舍之次集㑹也不㑹
則曰蝕/可知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傳凡日蝕天子伐鼓于/社責上公瞽樂官樂官
進鼓則伐之嗇夫主幣之官馳取幣/禮天神庶人走供救日蝕之百役也
    蕙田案季秋月朔非正陽之月而用奏鼓用
    幣之禮與左傳不合孔穎達疏引顧氏説謂
    夏禮與周禮異賈公彦周禮疏亦如此説
    觀承案疏家分夏禮周禮之説往往附㑹難
[261-17a]
    信此之為夏禮則本是允征自然可信故賈
    孔之説同
周禮地官鼓人救日月則詔王鼓注救日月食王必親/擊鼓者聲大異春秋
傳曰非日月之𤯝不鼓案疏謂日月食時鼓人詔告于/王擊鼓聲大異以救之 太僕職云軍旅田役賛王鼓
鄭注云佐擊其餘面又云救日月食亦如之太僕亦佐/擊其餘面鄭既云佐擊其餘面則非止兩面之鼓按上
解祭日月與天神同用雷鼓則此救日月亦宜用雷鼓/八面故太僕與戎右俱云賛王鼓得佐擊餘而也救日
月食王必親擊鼓者聲大異者但日月/食始見其徴兆未有灾驗故云異也
夏官太僕凡軍旅田役賛王鼓救日月亦如之注王通/鼓佐擊
[261-17b]
其餘面救日月謂日月食時春秋傳曰非日月之𤯝不/鼓 疏云亦如之者太僕亦賛王鼓佐擊其餘面但日
食隂侵陽當與鼓神祀同雷鼓也若然月食當用靈鼓/但春秋記日食不記月者以日食隂侵陽象臣侵君非
常故記之月食陽侵隂象君侵臣故不記此云救日月/月食時亦擊鼓救之可知云春秋者左氏莊二十五年
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彼傳鼓與牲並譏之以彼傳云/惟正月之朔慝未作日有食之於是乎用幣于社伐鼓
于朝若然惟四月正陽之月乃擊鼓彼四月不合擊鼓/之月天災有幣無牲故亦譏之也彼傳又云秋大水鼓
用牲于門亦非常傳曰非日月之𤯝不鼓若然此言為/秋大水而擊鼓而故引之者欲見日月食時皆合擊鼓
與此文/同也
    蕙田案鼓人疏救日月同用雷鼓此疏云救
[261-18a]
    日用雷鼓救月用靈鼓兩説自相牴牾榖梁
    傳天子陳五兵五鼓諸家以為青赤白黒黄
    五色之數非鼓人六鼓之等其説又異葢經
    無明文注家各以意揣之闕疑可也
秋官庭氏掌射夭鳥若不見其鳥獸則以救日之弓與
救月之矢射之若神也則以大隂之弓與枉矢射之注/鄭
司農云救日之弓救月之矢謂日月食所作弓矢元謂/日月之食隂陽相勝之變也於日食則射太隂月食則
射太陽與太隂之弓救月之弓枉矢救日之矢與不言/救月之弓與救日之矢者互言之救日曰用枉矢則救
[261-18b]
月以恒矢/可知也
 王氏曰司弓矢職云枉矢利火射薛氏曰枉/矢状如流星飛行有光取以陽勝隂之義
    觀承案日月可射亦何異於射天之不道哉
    然經文但云救日救月耳初無射日射月之
    文也且庭氏所謂射者亦但以射夭鳥與神
    而已未嘗云射日射月也司農注謂日月食
    所作弓矢則亦不必日食射月月食射日矣
    康成此注實為不經然尚用與字以疑之究
[261-19a]
    未敢質言之也或泥是而反疑經文之不可
    信係後人所纂入者則亦未見其然矣
春秋莊公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
杜注鼓伐鼓也用牲以祭社傳例曰非常也月疏傳/稱正月之朔正月謂周六月也此經雖書六 杜以
長歴校之此是七月七月用鼓非常月也鼓當于朝而/此于社非其處也社應用幣而于社用牲非所用也一
舉而三失/故譏之 左氏傳夏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
于社非常也注非常鼓之月長歴推之辛未實七月朔/置閏失所故致月錯 疏經雖書六月實
非六月故云非常鼓之月長歴推此辛未為七月/之朔由不應置閏而置閏誤使七月為六月也唯正
[261-19b]
月之朔慝未作日有食之於是乎用幣于社伐鼓于朝
注正月夏之四月周之六月謂正陽之月今書六月而/傳云唯者明此月非正陽月也慝隂氣日食歴之常也
然食于正陽之月則諸侯用幣于社請救于上公伐鼓/于朝退而自責以明隂不宜侵陽臣不宜掩君以示大
義謂疏詩云正月繁霜鄭云夏之四月建巳純陽用事/是 正月為正陽之月日食者數之常也古之聖王因
事設戒故立求/神請救之禮
公羊傳日食則曷為鼓用牲于社求乎隂之道也以朱
絲營社或曰脅之或曰為闇恐人犯之故營之注或曰/脅之社
者土地之主也月者土地之精也上繫于天而犯日故/鳴鼓而攻之脅其本也朱絲營之助陽抑隂也或曰為
[261-20a]
闇者社者土地之主尊也為日光盡天闇冥恐人犯歴/之故營之然此説非也記或傳者示不欲絶異説爾先
言鼓後言用牲者明先以尊命責/之後以臣子接之所以為順也穀梁傳鼓禮也用
牲非禮也天子救日置五麾陳五兵五鼓注麾旌幡也/五兵矛㦸鉞
楯弓/矢諸侯置三麾陳三鼓三兵大夫擊門士擊柝言充
其陽也注凡有聲皆陽事以壓隂氣柝兩木相擊充實/也 疏五麾者麋信云各以方色之旌置之五
處也五兵者徐邈云矛在東㦸在南鉞在西楯在北弓/矢在中央也五鼓者糜信徐邈並云東方青鼓南方赤
鼓西方白鼓北方黒鼓中央黄鼓案五兵兵有五種未/審五鼓是一鼓有五色為當五種之鼓也何者周禮有
六鼓雷鼓靈鼓路鼓鼖鼓鼛鼓晉鼓之等若以為五種之/鼓則不知六鼓之内竟去何鼓若以為一種之鼓則不
[261-20b]
知六鼓内竟取何鼓又周禮云雷鼓鼓神祀則似救日/之鼓用雷鼓但此用之于社周禮又云以靈鼓鼓社稷
祭則又似救日食之鼓用靈鼓進退有疑不敢是正故/直述之而已檢麋徐兩家之説則以五鼓者非六鼓之
類别用方色鼓而已諸侯三者則/云去黒黄二色是非六鼓之類也
文公十五年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左
氏傳非禮也日有食之天子不舉伐鼓于社諸侯用幣
于社伐鼓于朝以昭事神訓民事君示有等威古之道
注得常鼓之月而于社用牲為非禮諸侯用幣于社/社尊于諸侯故請救而不敢責之 疏此與莊二十
五年經文正同彼傳云非常此傳云非禮者彼失常鼓/之月言鼓之為非常此得常鼓之月而用牲為非禮故
[261-21a]
釋例曰文十五年與莊二十五年經文皆同而更復發/傳曰非禮者明前傳欲以審正陽之月後傳發例欲以
明諸侯之禮而/用牲為非禮也
昭公十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左氏傳夏六
月甲戌朔日有食之祝史請所用幣注禮正陽之月日/食當用幣于社故
請/之昭子曰日有食之天子不舉注不舉/盛饌伐鼓于社注責/羣隂
諸侯用幣于社注請/上公伐鼓于朝注退/自責禮也平子禦之曰
止也惟正月朔慝未作日有食之於是乎有伐鼓用幣
禮也其餘則否太史曰在此月也注正月謂建巳正陽/之月也于周為六月
[261-21b]
于夏為四月慝隂氣也四月純陽用事隂氣未動而侵/陽災重故有伐鼓用幣之禮也平子以為六月非正月
故太史答言/在此月也日過分而未至三辰有災於是乎百官降
物君不舉辟移時樂奏鼓祝用幣史用辭注過分未至/過春分而未
夏至三辰日月星也日月相侵又犯是宿故三辰皆為/災降物素服辟移時辟正寝過日食時奏鼓伐鼓用辭
以自責百疏降物謂減其物采也昏義曰日食則天子/素服知 官降物亦素服也古之素服禮無明文葢象
朝服而用素為之如今之單衣也近世儀注日食則擊/鼓于大社天子單衣介幘碎正殿坐東西堂百官白服
坐本司太常率官屬/繞太廟過時乃罷故夏書曰辰不集于房瞽奏鼓嗇
夫馳庶人走此月朔之謂也當夏四月是謂孟夏注言/此六
[261-22a]
月當夏家/之四月平子弗從昭子曰夫子將有異志不君君矣
禮記曽子問曽子問曰諸侯旅見天子入門不得終禮
廢者㡬孔子曰四太廟火日食后之喪雨霑服失容則
廢如諸侯皆在而日食則從天子救日各以其方色與
其兵注示奉事時有所討也方色者東方衣青/南方衣赤西方衣白北方衣黒兵未聞
曽子問曰當祭而日食太廟火其祭也如之何孔子曰
接祭而已矣如牲至未殺則廢注接祭/不迎尸
曽子問曰諸侯相見揖讓入門不得終禮廢者㡬孔子
[261-22b]
曰六天子崩太廟火日蝕后夫人之喪雨霑服失容則

通典漢制天子救日食素服避正殿陳五鼓五兵以朱
絲縈社内外嚴警大史登靈臺候日月有變便伐鼓太
僕賛祝史陳辭以責之聞鼓音侍臣皆著赤幘帶劍入
侍三臺令史以上皆持劔立其户前衞尉驅馳繞縈察
守備日復常皆罷此儀按晉摯虞决疑注云約魯昭/公時叔孫昭子説天子救日之法
後漢書禮儀志朔前後各二日牽羊酒至社下以祭日
[261-23a]
日有變割羊以祠社用救日日變執事者冠長冠衣皂
單衣絳領袖縁中衣絳袴&KR1611以行禮如故事
宋書禮志漢建安中將正㑹而太史上言正旦當日蝕
朝臣疑㑹不共詣尚書令荀文若諮之時廣平計吏劉
邵在坐曰梓慎禆竈古之良史猶占水火錯失天時禮
諸侯見天子入門不得終禮者四日蝕在一然則聖人
垂制不為變異豫廢朝禮者或災消異伏或推術謬誤
也文若及衆入咸喜而從之遂朝㑹如舊日亦不蝕邵
[261-23b]
由此顯名
通典魏髙貴鄉公正元二年太史奏三月一日寅時合
朔去交二度恐相附近主者奏宣勅有司為救日蝕備
既時過而不蝕大將軍曹爽推史官不驗之負空設合
朔之期以疑上下光禄大夫領大史令邕言典歴者按
歴術推交㑹之期候者伺遲疾之度當朔事無有違錯
耳重問典歴周晃等對曰歴候所掌推步遲速可以知
加時早晚度交緩急可以知薄蝕深淺合朔之時或以
[261-24a]
月掩日則蔽障日體使光景有虧故謂之日蝕或日掩
月則日從月上過謂之隂不侵陽雖交無變至于日月
相掩必蝕之理無術以推是以古者諸侯旅見天子日
蝕則廢禮當禘郊社日蝕則接祭是以前代史官不能
審日蝕之數故有不得終禮自漢故事以為日蝕必當
于交每至其時申警百官以備日變甲寅詔書有備蝕
之制無考負之法侍中鄭小同議官不務審察晷度謹
綜疎宻謬准交㑹以為其兆至乃虛設疑日大警外内
[261-24b]
其有不効則委於差晷度禁縱自由皆非其儀案春秋
昭公三十一年十二月辛亥日蝕晉史墨以庚午之日
日始有謫自庚午至辛亥四十二日日蝕之兆固形于
前矣此為古有其法而今不察是守官惰職考察無効
此有司之罪又荅古來黄帝顓頊夏殷周魯六歴皆無
推日蝕法但有考課疎宻而已負坐之條由本無術可
課非司事之罪乃止
宋書禮志晉武帝咸寧三年四年並以正朝合朔却元
[261-25a]
㑹元帝大興元年四月合朔中書侍郎孔愉奏曰春秋
日有蝕之天子伐鼓于社攻諸隂也諸侯伐鼓于朝臣
自攻也案尚書符若日有變便伐鼓于諸門有違舊典
詔曰所陳有正義輒敕外改之至康帝建元元年太史
上元日合朔朝士復疑應却㑹與不庾冰輔政冩劉召
議以示八座蔡謨著議非之曰劭論災消異伏又以竈
慎猶有錯失太史上言亦必不審其理誠然也而云聖
人垂制不為變異豫廢朝禮此則謬矣災祥之法所以
[261-25b]
譴告人君王者所重誡故素服廢樂退避正寢百官降
服用幣伐鼓躬親救之夫警戒之事與其疑而廢之寧
慎而行之故孔子老耼助葬于巷黨以喪不星行故日
蝕而止柩曰安知不見星今史官言當蝕亦安知其不
蝕乎夫子老耼豫行見星之防而劭廢之是棄聖賢之
成規也魯桓公壬申有災而以乙亥嘗祭春秋譏之災
事既過追懼未巳故廢宗廟之祭况聞天𤯝將至而行
慶樂之㑹於事乖矣禮記所云諸侯入門不得終禮者
[261-26a]
謂曰官不豫言諸侯既入見蝕乃知耳非先聞當蝕而
朝㑹不廢也引此可謂失其義㫖劉劭所執者禮記也
夫子老耼巷黨之事亦禮記所言復違而反之進退無
據然荀令所善漢朝所從遂令此言至今見稱莫知其
謬後來君子將擬以為式故正之云爾於是冰従衆議
遂以却㑹至永和中殷浩輔政又欲從劉劭議不却㑹
王彪之據咸寧建元故事又曰禮云諸侯旅見天子不
得終禮而廢者四自謂卒暴有之非謂先存其事而僥
[261-26b]
倖史官推術繆錯故不豫廢朝禮也于是又従彪之相
承至今
南齊書禮志永明元年十二月有司奏今月三日臘祠
大社稷一日合朔日蝕既在致齋内未審于社祠無疑
不曽檢未有前準尚書令王儉議禮記曽子問天子嘗
禘郊社五祀之祭簠簋既陳唯大喪乃廢至于當祭之
日火及日蝕則停尋伐鼓用牲由來尚矣而簠簋初陳
問所不及據此而言致齋初日乃但薄蝕則不應廢祭
[261-27a]
又漢初平四年士孫瑞議以日蝕廢冠而不廢郊朝議
從之王者父天母地郊社不殊此則前準謂不宜廢詔

隋書禮儀志後齊制日蝕則太極殿西廂東向東堂東
廂西向各設御座羣官公服晝漏上水一刻内外戒嚴
三門者閉中門單門者掩之蝕前三刻皇帝服通天冠
即御座直衞如常不省事有變聞鼓音則避正殿就東
堂服白祫單衣侍臣皆赤幘帶劔升殿侍諸司各於其
[261-27b]
所赤幘持劔出户向日立有司各率官屬並行宫内諸
門掖門屯衞大社鄴令以官屬圍社守四門以朱絲繩
繞繫社壇三匝太祝令陳辭責社太史令二人走馬露
板上尚書門司疾上之又告清都尹鳴鼓如嚴鼓法日
光復乃止奏解嚴
唐開元禮合朔伐鼓其日合朔前三刻郊社令及門僕
各服赤幘絳衣守四門令巡門監察鼓吹令平巾幘袴
褶帥工人以方色執麾旒分置四門屋下龍蛇鼓隨設
[261-28a]
于左東門者立于北塾南面南門者立于東塾西面西
門者立于南塾北面北門者立于西塾東面門側堂曰/塾麾制各
長一丈旒以方/色各長八尺隊正一人著平巾幘袴褶執刀帥衞士
五人執五兵于鼓外矛處東㦸在南斧鉞在西矟在北
郊社令立攅于社壇四隅以朱絲繩縈之太史官一人
著赤幘赤衣立于社壇北向日觀變黄麾次之龍鼓一
面次之在此弓一張矢四隻次之諸工鼓静立候日有
變史官曰祥有變工人齊舉麾龍鼓齊發聲如雷史官
[261-28b]
稱止工人罷鼓其日廢務百官守本司日有變皇帝素
服避正殿百官以下皆素服各於㕔事前重行每等異
位向日立明復而止諸州伐鼓其日見日有變則廢務/所司置鼓于刺史㕔事前刺史及
州官九品以上俱素服立于鼓後重行毎等/異位向日刺史先擊鼓執事伐之明復俱止
宋政和五禮新儀合朔伐鼓 齋戒前一日質明行事
執事官赴祠所請齋集告官齋所肄儀大祝習讀祝文
眡禮饌香玉幣訖退 陳設前二日儀鸞司設行事執
事官次于祠所告日前三刻禮直官賛者諸司職掌各
[261-29a]
服其服太常設神位席太史設神位版于壇上南方北
向太常陳幣篚于神位之左禮神之玉奠于神前瘞玉
加于輦玉以兩圭有/邸幣以黒設祝于神位之右置于坫香爐并
合置于案上以御/封香次設祭器藉以席光禄實之每位各
左一籩實以/鹿脯右一豆實以/鹿臡犧尊一置于坫加勺冪在壇
上西北隅南向實以供/内法酒太常設燭于神位前洗二于卯
階之東北向罍在洗東加勺篚在洗西南肆實以巾若/爵
洗之篚則又/實以爵加坫執罍篚者位于其後開瘞坎于子階之西
[261-29b]
北設望瘞位于瘞坎之南告官在南北向監察御史在
東西向奉禮郎太祝太官令在東西向南上設告官席
位于北墉下光禄卿位于壇之北監察御史位于告官
之西奉禮郎太祝太官令位于其後俱南向東上又設
監察御史位于壇上之東西向奉禮郎太祝位在東西
向南上太官令于尊所南向社之四門并壇下近北各
置鼓一並植以麾旒四門各依方色壇下以黄麾杠長/一大旒
長八/尺 祭告其日時前太官令帥其屬實饌具畢賛者
[261-30a]
引光禄卿入詣壇下位南向凡告官行事禮直/官引餘官賛者引賛者曰
再拜光禄卿再拜升自卯階凡行事執事/官升降準此㸃眡禮饌畢
退餘官各服祭服次引監察御史奉禮郎太祝太官令
先入就位次引告官入就位禮直官稍前賛有司謹具
請行事賛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次引監察御史奉
禮郎太祝太官令升就位太官令就/酌尊所立定次引告官詣
盥洗位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執笏升詣太社神位前
搢笏跪三上香次引奉禮郎搢笏西向跪執事者以玉
[261-30b]
幣授奉禮郎奉禮郎以玉幣授告官訖執笏興復位告
官受玉幣奠訖執笏俛伏興再拜降復位少頃引告官
再詣盥洗位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詣爵洗位南向立
搢笏洗爵拭爵以爵授執事者執笏升詣酒尊所東向
立執事者以爵授告官告官搢笏執爵執事者舉冪太
官令酌酒告官以爵授執事者執笏詣太社神位前搢
笏跪執事者以爵授告官告官執爵三祭酒奠爵執笏
俛伏興少立引太祝詣神位前西向搢笏跪讀祝文訖
[261-31a]
執笏興復位告官再拜降復位次引告官詣望瘞位有
司詣神位前取玉幣祝版置于瘞坎次引監察御史奉
禮郎太祝詣望瘞位立定禮直官曰可瘞寘土半坎禮
直官賛禮畢引告官以下退 伐鼓其日時前太史局
官一員立于壇下眡日鼓吹令帥工人二十人依色服
分置于皷之左右以俟日有變太史曰祥有變工人齊
伐鼓明復太史稱止工人即罷其日廢物百司守職
明史禮志救日伐鼓洪武六年二月定救日食禮其日
[261-31b]
皇帝常服不御正殿中書省設香案百官朝服行禮鼓
人伐鼓復圓乃止月食大都督府設香案百官常服行
禮不伐鼓雨雪雲翳則免二十六年三月更定禮部設
香案于露臺向日設金鼓于儀門内設樂于露臺下各
官拜位于露臺上至期百官朝服入班樂作四拜興樂
止跪執事者捧鼓班首擊鼓三聲衆鼓齊鳴候復圓復
行四拜禮月食則百官便服于都督府救䕶如儀在外
諸司日食則于布政使司府州縣月食則于都指揮使
[261-32a]
司衞所如儀隆慶六年大喪方成服遇日食百官先哭
臨後赴禮部青素衣黒角帶向日西拜不用鼓樂
    蕙田案合朔伐鼓之禮唐開元禮通典俱入
    之軍禮史家相承用之攷周禮大司樂職云
    日月食四鎮五嶽崩大傀異烖令去樂又膳
    夫職云天地有烖則不舉鄭注天烖為日月
    晦食則日月食亦烖禮之一入之軍禮者非
    也郝仲輿疑救月之儀可廢按詩彼月而食
[261-32b]
    則惟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此自因事寓
    刺抑揚其辭明乎日食之變較月食而尤重
    云爾周官左傳每以救日月並言詎容舉此
    廢彼耶
          右救日月伐鼓
   禬禮
    蕙田案大宗伯於禍烖則云弔於圍敗則云
    禬於冦亂則云恤各舉其一而言其實則弔
[261-33a]
    禬恤之禮凡遇禍烖圍敗冦亂皆通行之如
    大行人云致禬以補諸侯之烖春秋傳澶淵
    之㑹諸侯謀歸宋財是禍烖之禬禮也昭公
    六年叔弓如楚弔敗哀公十五年楚伐呉陳
    侯使公孫貞子弔焉是圍敗之弔禮也衞獻
    公奔齊公使厚成叔弔是冦亂之弔禮也小
    行人國札喪則令賻補凶荒則令賙委師役
    則令槁禬禍烖則令哀弔賈疏云凶禮有五
[261-33b]
    惟不見恤禮當於師役中兼之然則圍敗冦
    亂二者禬禮恤禮皆有之可知矣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禬禮哀圍敗注同盟者㑹合財貨/以更其所喪春秋襄
三十年冬㑹于澶/淵宋災故是其類
 易氏祓曰國之見圍謂之圍師之敗績謂之敗以禬/禮哀之于是合財以補其乏若澶淵之㑹諸侯謀歸
 宋財/是也
秋官大行人致禬以補諸侯之烖注致禬凶禮之弔禮/禬禮也補諸侯烖者
若澶淵之㑹諸侯謀歸宋財合疏宗伯云以禬禮哀/圍敗此災亦云禬者同是㑹 財貨故災亦稱禬也
[261-34a]
小行人若國師役則令槁禬之注故書槁為槀鄭司農/云槀當為槁謂槁師也
元謂師役者國有兵冦以匱病者也使鄰國㑹合財貨/以與之春秋定五年夏歸粟于蔡是也宗伯職曰以禬
禮哀/圍敗
春秋閔公二年左氏傳狄入衞立戴公以廬于曹齊桓
公使公子無虧帥車三百乗甲士三千人以戍曹歸公
乗馬祭服五稱牛羊豕雞狗皆三百與門材歸夫人魚
軒重錦三十兩
    蕙田案是時齊桓為伯主故以禬禮哀之
[261-34b]
定公五年夏歸粟于蔡杜注蔡為楚所圍/饑乏故魯歸之粟 左氏傳以
周亟矜無資
    蕙田案此二條禬禮之正
昭公六年左氏傳叔弓如楚聘且弔敗也注弔為/呉所敗
哀公十五年左氏傳楚子西子期伐呉陳侯使公孫貞
子弔焉注弔為/楚所伐呉子使太宰嚭勞
二十年左氏傳越圍呉趙孟降于喪食注襄子時有/父簡子之喪
隆曰三年之喪親暱之極也主又降之無乃有故乎趙
[261-35a]
孟曰黄池之役先主與呉王有質曰好惡同之今越圍
呉嗣子不廢舊業而敵之非晉之所能及也吾是以為
降楚隆曰若使呉王知之若何乃往告于呉王曰寡君
之老無恤使陪臣隆敢展謝其不共黄池之役君之先
臣志父得承齊盟曰好惡同之今君在難無恤不敢憚
勞非晉國之所能及也使陪臣敢展布之王拜稽首曰
寡人不佞不能事越以為大夫憂拜命之辱與之一簞
珠使問趙孟曰句踐將生憂寡人寡人死之不得矣王
[261-35b]
曰溺人必笑吾將有問也史黯何以得為君子對曰黯
也進不見惡退無謗言王曰宜哉
    蕙田案此三條圍敗相弔之禮
文公四年左氏傳楚人滅江秦伯為之降服出次不舉
過數注降服素服也出次辟正寝不舉去/盛饌鄰國之禮有數今秦伯過之大夫諫公曰
同盟滅雖不能救敢不矜乎吾自懼也
    蕙田案此條聞鄰國滅之禮
禮記檀弓國亡大縣邑公卿大夫士皆厭冠哭于太廟
[261-36a]
三日君不舉注軍敗失禮以喪歸也/厭冠今喪冠其服未聞或曰君舉而哭于
后土注后土社也舉疏舉謂舉樂也臣入廟三日哭故/君亦三日不 樂又有或者言亦舉樂而自於社
中哭/之
    蕙田案此條國亡縣邑之禮俱屬圍敗之類
    故附見於此
         右禬禮
   恤禮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恤禮哀冦亂注恤憂也鄰國相憂/兵作于外為冦作于
[261-36b]
内為亂往疏既不損財物/當遣使 諮問安不而已
 鄭氏鍔曰左傳言救邢之事曰簡書同恤禮有相救/之道𨼆公亦云君命寡人同恤社稷之難則恤禮者
 問之勞之見天/子憂恤之意
 王氏昭禹曰恤以救之若衞/有狄人之難而齊威救之
春秋閔公元年左氏傳狄人伐邢管敬仲言于齊侯曰
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宴安酖毒不
可懐也詩云豈不懐歸畏此簡書簡書同惡相恤之謂
注同恤/所惡請救邢以從簡書齊人救邢
[261-37a]
襄公十四年左氏傳衞獻公出奔齊公使厚成叔弔于
衞曰寡君使瘠聞君不撫社稷而越在他境若之何不
弔以同盟之故使瘠敢私于執事曰有君不弔有臣不
敏君不赦宥臣亦不帥職増淫發洩其若之何衞人使
大叔儀對曰羣臣不佞得罪于寡君寡君不以即刑而
悼棄之以為君憂君不忘先君之好辱弔羣臣又重恤
之敢拜君命之辱重拜大貺
昭公二十二年左氏傳楚薳越使告于宋曰寡君聞君
[261-37b]
有不令之臣為君憂無寧以為宗羞寡君請受而戮之
對曰孤不佞不能媚其父兄以為君憂拜命之辱
          右恤禮
   唁禮
    蕙田案凶禮有五無唁禮之名説文云唁弔
    生也春秋榖梁傳詩毛傳並云弔失國曰唁
    失國之事比之圍敗冦亂為大而唁則恤禮
    之類也攷春秋經傳凡書唁者皆邦交之事
[261-38a]
    襄十一年齊侯使夙沙衞唁臧堅則君於他
    國之臣亦有唁禮矣
詩鄘風載馳載馳載驅歸唁衞侯傳弔失國曰唁榖疏/昭公二十五年 梁
傳云弔失國曰唁若對/弔死曰弔則弔生曰唁
春秋昭公二十五年榖梁傳弔失國曰唁
 何氏休公羊傳注弔亡國曰唁弔失國曰弔
襄公十四年左氏傳衞侯在郲臧紇如齊唁衞侯衞侯
與之言虐退而告其人曰衞侯其不得入矣其言糞土
[261-38b]
也亡而不變何以復國子展子鮮聞之見臧紇與之言
道□孫説謂其人曰衞君必入夫二子者或輓之或推
之欲無入得乎
昭公二十五年公孫于齊次于陽州齊侯唁公于野井
 左氏傳齊侯將唁公于平隂公先至于野井齊侯曰
寡人之罪也使有司待于平隂為近故也書曰公孫于
齊次于陽州齊侯唁公于野井禮也將求于人則先下
之禮之善物也 公羊傳齊侯唁公于野井曰奈何君
[261-39a]
去魯國之社稷昭公曰喪人不佞失守魯國之社稷執
事以羞再拜顙慶子家駒曰慶子免君于大難矣子家
駒曰臣不佞陷君于大難君不忍加之以鈇鑕賜之以
死再拜顙髙子執簞食與四脡脯國子執壺漿曰吾寡
君聞君在外餕饔未就敢致糗于従者昭公曰君不忘
我先君延及喪人錫之以大禮再拜稽首以祍受髙子
曰有夫不祥君無所辱大禮昭公葢祭而不嘗景公曰
寡人有不腆先君之服未之敢服有不腆先君之器未
[261-39b]
之敢用敢以請昭公曰喪人不佞失守魯國之社稷執
事以羞敢辱大禮敢辭景公曰寡人有不腆先君之服
未之敢服有不腆先君之器未之敢用敢固以請昭公
曰以吾宗廟之在魯也有先君之服未之能以服有先
君之器未之能以出敢固辭景公曰寡人有不腆先君
之服未之敢服有不腆先君之器未之敢用請以饗乎
従者昭公曰喪人其何稱景公曰孰君而無稱昭公于
是噭然而哭諸大夫皆哭既哭以人為菑以幦為席以
[261-40a]
鞍為几以遇禮相見孔子曰其禮與其辭足觀矣
二十九年春公至自乾侯居于鄆齊侯使髙張來唁公
 左氏傳齊侯使髙張來唁公稱主君注比公/于大夫子家子
曰齊卑君矣君祗辱焉
三十年左氏傳呉子滅徐徐子章禹㫁其髪攜其夫人
以逆呉子呉子唁而送之
三十一年夏晉侯使荀躒唁公于乾侯 左氏傳荀躒
以晉侯之命唁公
[261-40b]
    蕙田案以上唁鄰國之君
襄公十一年左氏傳齊人𫉬臧堅齊侯使夙沙衞唁之
且曰無死堅稽首曰拜命之辱抑君賜不終姑又使其
刑臣禮于士以杙抉其傷而死
    蕙田案此唁鄰國之臣
          右唁禮
   問疾禮
論語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注包曰夫子疾處南/牖之下東首加其朝
[261-41a]
服拖紳紳大帶不敢不衣朝服見君北疏此明孔子有/疾君來視之時也拖加也病者常居 牖下為君來視
則暫時遷鄉南牖下東首令君得以南面而視之以病/卧不能衣朝服及大帶又不敢不衣朝服見君故但加
朝服于身又加大/帶于上是禮也
禮記禮運諸侯非問疾弔喪而入諸臣之家是謂君臣
為謔
    蕙田案以上君問臣疾之禮
論語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注包曰牛有惡疾/不欲見人故孔子
從牖執/其手也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
[261-41b]
有斯疾也
 朱子曰牖南牖也禮病者居北牖下君視之則遷于/南牖下使君得以南面視已時伯牛家以此禮尊孔
 子孔子不敢當故不入其室而/自牖執其手葢與之永訣也
曽子有疾孟敬子問之疏問之者/來問疾也
禮記曲禮問疾弗能遺不問其所欲
 王氏曰辭口恵/而實不至也
    蕙田案以上交游問疾之禮
唐開元禮勞問諸王疾苦問外祖父后父大官都督刺/史及蕃國主附中宫問外祖
[261-42a]
父及諸王附東宫問外祖父諸王附其問/師傅保宗戚上臺貴臣同勞問諸王之禮
皇帝中宫云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東宫云皇太子遣使勞問諸王疾苦外祖/大臣
等各隨/言之本司散下其禮所司隨職供辦中宫則内給/事一人為使
司先於受勞問者第大門外之右設使者便次南向於
庭中近北設使者位南面皇太子/儀東向又於使者位之南皇/太
子儀位/之東三丈所設主人位北向皇太子/儀西向其府國寮屬並
陪列于庭中之左右國官在東府寮在西俱以北為上
中宫及皇太子儀/無府國官以下儀使者至受勞問者第大門外掌次者
[261-42b]
延入次使者及受勞問者皆公服賛禮者中宫則内典/引下皆倣此
引使者出次立於門西東向史二人中宫則内/給使二人奉制書
中宫及皇太子/云令案下准此立於使者之南差退賛禮者引受勞
問者立於門東西向受勞問者再拜賛禮者引受勞問
者先入立於門内之右西面賛禮者引使者入就庭中
位立持案者立於其右賛禮者引受勞問者進就庭中
位北面立持案者以案進使者前使者取制書持案者
退復位使者稱有制中宫稱太皇/太后等有令受勞問者再拜賛禮
[261-43a]
者引受勞問者進詣使者前受制書退復位再拜訖賛
禮者引使者以下出又賛禮者引受勞問者隨出各即
門外位受勞問者再拜訖賛禮者引使者以下退就次
又賛禮者引受勞問者入若受勞問者疾未間不堪受
制則子弟代受如上導引之官以所勞問州府有司充/之其使於京師者則謁者導引
勞問外祖母疾苦中宫問外祖母附其問妃主宗戚婦/女同東宫問外祖母附其問妃主母
疾苦/同
皇帝中宫云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東宫即云皇太子遣使勞問外祖母疾苦
[261-43b]
本司散下其禮所司隨職供辦内給事一人皇太子則/閹宫一人
為使所司先於受勞問者第大門外之右設使者便次
南向又於内寢庭少北皇太子儀/兩階前設使者位南向皇太/子儀
東/向又於使者位之南皇太子/位東三丈所設受勞問者位北
皇太子/西向使者至受勞問者大門外掌次者延入次使
者服公服攝迎者亦公服使者出次立於門西東面給
使二人奉制書案皇太子令書案/中宫同餘倣此立於使者之南差退
賛禮者引攝迎者出立於門東西向攝迎者再拜訖賛
[261-44a]
禮者引攝迎者先入立於門内之右西面内典引引使
者入就内寢庭位立皇太子儀使/者東向立持案者立於使者之
皇太子儀給使奉令書案隨/入立位于使者之南差退受勞問者服朝服女侍
者引就庭中位立持案者以案進使者前使者取制書
持案者退復位使者稱有制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即稱有令受勞問
者再拜女侍者進詣使者前受制書退授受勞問者受
勞問者又再拜内典引引使者以下出女侍者引受勞
問者退賛禮者引攝迎者隨出各就門外位攝迎者再
[261-44b]
拜内典引引使者退即便次賛禮者引攝迎者入若受
勞問者疾未間不堪受制則攝迎者於外堂之庭拜受
制書如上禮其異者受制書詣閤授女侍者女侍者受
奉入授受勞問者 凡有勞問無正篇者皆臨時約准
上禮而為之凡内侍之屬充使則内侍内常侍以下准
所慰勞者尊卑臨時准約 皇太子於諸王妃主以下
疾苦其存問家人親屬之禮率爾遣近侍勞問則主人
受勞問之家待之亦従家人親屬之式不拜迎拜送及
[261-45a]
不為授受之禮
宋政和五禮新儀遣使問諸王以下疾前期有司於受
勞問者之第大門外設使者位於受勞問者之左使者
至賛者引入次使者及受勞問者皆公服賛者引使者
立於門西東向引受勞問者立於門東西向史二人以
案奉詔書立於使者之南賛者曰拜受勞問者再拜賛
者引受勞問者入就望闕位立史捧詔書案前行使者
從之入就庭中位賛者賛使者搢笏取詔書執笏加詔
[261-45b]
書于笏上史以案退使者稱有詔受勞問者再拜使者
宣詔書訖受勞問者又再拜賛者引使者及受勞問者
少前相向各俛伏跪搢笏使者以詔書授受勞問者訖
各執笏受勞問者加詔書于笏上各俛伏興復位賛者
曰拜受勞問者再拜賛者引使者歸次受勞問者乃入
若受勞問者疾未間不能親受則子弟代受如上儀
遣使問帝姬以下疾以内給事一人為使者前期有司
于受勞問者之第大門外設使者次又于寢庭望闕設
[261-46a]
受勞問者位使者位於其前少北南向使者至内侍引
入次使者服公服女侍引受勞問者朝服出詣望闕位
立内侍引使者出次給使二人以案奉詔書前行使者
從之入就庭中位内侍賛使者搢笏取詔書執笏加詔
書于笏上給使捧案退使者稱有詔内侍曰拜受勞問
者再拜宣訖又再拜女侍進詣使者前受詔書退授受
勞問者訖内侍曰拜受勞問者再拜内使引使者歸次
受勞問者乃入若受勞問者疾未間不能親受則以女
[261-46b]
侍逆攝受詔書如上儀以所受詔書詣寢閣授之
          右問疾禮
 
 
 
 
 
 五禮通考卷二百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