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87 五禮通考-清-泰蕙田 (master)


[088-1a]
欽定四庫全書
 五禮通考卷七十八
           刑部尚書秦蕙田撰
  吉禮七十八
   宗廟制度
史紀始皇本紀二世皇帝元年下詔増始皇寢廟犧牲
令羣臣議尊始皇廟羣臣皆頓首言曰古者天子七廟
諸侯五大夫三雖萬世世不軼毁今始皇為極廟四海
[088-1b]
之内皆獻貢職増犧牲禮咸備毋以加先王廟或在西
雍或在咸陽天子儀當獨奉酌祀始皇廟自襄公以下
軼毁所置凡七廟羣臣以禮進祠以尊始皇廟為帝者
祖廟
    蕙田案秦羣臣七廟之議與古禮合
          右秦廟制
史記蕭相國世家漢二年漢王與諸侯擊楚何守闗中
立宗廟社稷
[088-2a]
    蕙田案漢初未有追王立廟之事况是時天
    下未定耶相國何所立當是因秦之舊而存
    其規制耳
漢書髙祖本紀十年秋八月令諸侯王皆立太上皇廟
於國都
    蕙田案此郡國立廟之始由是西漢宗廟之
    禮紕謬相沿仍而難正矣
    又案史不言京師立廟事豈因蕭何所建而
[088-2b]
    奉主以祠耶郡國立廟乃是創見故特書之
    耳
史記髙祖本紀十二年四月羣臣皆曰髙祖起㣲細撥
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髙上尊號為髙
皇帝令郡國諸侯各立髙祖廟以嵗時祠
孝惠五年思髙祖之悲樂沛以沛宫為髙祖原廟髙祖
所教歌兒百二十人皆令為吹樂後有缺輒補之
漢書禮樂志初髙祖旣定天下過沛與故人父老相樂
[088-3a]
醉酒歡哀作風起之詩令沛中僮兒百二十人習而歌
之至孝惠時以沛宫為原廟皆令歌兒習吹以相和常
以百二十人為員
 叔孫通傳四年帝為東朝長樂宫孟康曰朝太/后於長樂宫及間
 徃師古曰非大朝/時中間小謁見數蹕煩民師古曰妨/其徃来也作復道方築
 武庫南如淳曰作復道方始築武庫/南也師古曰復音方目反叔孫通因請間
 曰陛下何自築復道髙帝寢衣冠月出游髙廟服䖍/曰持
 髙廟中衣月旦以游于衆廟已而復之應劭曰月旦/出髙帝衣冠傋法駕名曰游衣冠如淳曰髙祖之衣
[088-3b]
 冠藏在宫中之寢三月出游其道正值今之所作復/道下故言乗宗廟道上行也晉灼曰黄圖髙廟在長
 安城門街東寢在桂宫北服言衣藏于廟中如言宫/中皆非也師古曰諸家之說皆未允也謂從髙帝陵
 寢出衣冠游于髙廟每月一為之漢制則然而後之/學者不曉其意謂以月出之時而夜游衣冠失之逺
 矣/子孫奈何乗宗廟道上行哉惠帝懼曰急壞之通
 曰人主無過舉今已作百姓皆知之矣願陛下為原
 廟原重也先已有廟今/更立之故云重也渭北衣冠月出游之益廣宗
 廟大孝之本上乃詔有司立原廟
 胡氏寅曰天子七廟致其誠敬足矣而又作原廟云/益廣大孝之本則通之妄也其言曰人主無過舉有
[088-4a]
 七廟又作原廟非過舉乎且衣冠出游於禮何據中/庸記宗廟之禮陳其宗器設其裳衣非他所也謂廟
 中也非他時也謂祭祀之時也今以死者衣冠月出/遊之於禮䙝矣然則通所以諌帝者無一而當則不
 若帝以數蹕煩民而築復道之為是也使後世/有致隆於原廟而簡於太廟者則通說啓之矣
 楊氏復曰叔孫通既諌漢惠帝作複道又請以複道/為原廟益廣大孝之本以一時率爾之言立千萬世
 不易之制其言欲益廣大孝之本不知宗廟之輕自/此始也夫宗廟之禮貴乎嚴而不欲其䙝人主事宗
 廟之心欲其専不欲其分既有宗廟又有原廟則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之心有所分矣宗廟之體極
 乎嚴原廟之體幾乎䙝人情常憚於嚴而安於䙝則/親祀之禮反移於原廟故宗廟之禮雖重而反為虛
 文矣如李清臣所謂略於七廟之室而祠於佛老之/側窮工木之巧殫金碧之彩作于盛暑累月而後成
[088-4b]
 費以十鉅萬禮官不議而有司不言及其成也不為/木主而為之象不為禘祫烝嘗之禮而行一酌之奠
 之禮又楊時所謂舍二帝三王之正禮而從一繆妄/之叔孫通是也抑又有大不安於心者聖明相繼仁
 孝愛敬之至通乎神明而宗廟之禮未嘗親祀祗遣/大臣攝行時享夫豈仁聖之本心哉蓋既有宗廟又
 有原廟則心分而不専末既有/所重則本必有所輕其勢然也
    蕙田案原廟尤為不經啓後世凟神隳禮之
    弊者叔孫實始作俑胡氏馬氏論之審矣
 史記正義括地志云髙廟在長安縣西北十三里渭
 南
[088-5a]
 三輔黄圖髙祖廟在長安西北故城中闗輔記曰秦
 廟中鐘四枚皆在漢髙祖廟中三輔舊事云髙廟鐘
 重十二萬觔
 文獻通考漢舊儀髙廟葢地六頃三十畝四步堂上
 東西五十步南北三十步祠日立九旗堂下撞千石
 鐘十枚聲聞百里寢廟者象生有衣冠履帶几杖起
 居日四上食臥牀帷帳原宗廟者朝廷行大禮封拜
 諸侯王酎金原宗廟在北城外游衣冠嘗百果
[088-5b]
漢書文帝本紀文帝四年秋九月作顧成廟服䖍曰廟/在長安城
南文帝作還顧見城故名之應劭曰文帝自為廟制度/卑狹若顧望而成猶文王靈臺不日成之故曰顧成賈
誼曰使顧成之廟為天下太宗與漢無極如淳曰身存/而為廟若尚書之顧命也景帝廟號徳陽武帝廟號龍
淵昭帝廟號徘徊宣帝廟號樂游元帝廟號長壽成帝/廟號陽池師古曰以還顧見城因即為名於義無取又
書本不作城郭/字應說近之
景帝本紀元年冬十月詔曰葢聞古者祖有功而宗有
德制禮樂各有由歌者所以發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
髙廟酌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惠廟酎奏文始五行
[088-6a]
之舞孝文皇帝臨天下通闗梁不異逺方除誹謗去肉
刑賞賜長老收恤孤獨以遂羣生减嗜慾不受獻罪人
不孥不誅亡罪不私其利也除宫刑出羙人重絶人之
世也朕既不敏弗能勝識此皆上世之所不及而孝文
皇帝親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澤施四海靡不獲福明象
乎日月而廟樂不稱朕甚懼焉其為孝文皇帝廟為昭
德之舞以明休德然後祖宗之功德施於萬世永永無
窮朕甚嘉之其與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禮官具禮儀奏
[088-6b]
丞相臣嘉等奏曰陛下永思孝道立昭德之舞以明孝
文皇帝之盛德皆臣嘉等愚所不及臣謹議世功莫大
於髙皇帝德莫盛於孝文皇帝髙皇帝廟宜為帝者太
祖之廟孝文皇帝廟宜為帝者太宗之廟天子宜世世
獻祖宗之廟郡國諸侯宜各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廟
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所獻祖宗之廟請宣布天
下制曰可
    蕙田案太祖太宗議是
[088-7a]
中四年春三月起德陽宫
 史記正義括地志德陽宫漢景帝廟在雍州咸陽縣
 東北二十九里自作之諱不言廟故言宫
武帝本紀建元六年春二月遼東髙廟災夏四月髙園
便殿火師古曰凡言便殿便坐者皆非正大之處所以/就便安也園者於陵上作之既有正寢以象平
生正殿又立便殿為休息閑宴之處耳說者不曉其意/乃解云便殿便室皆是正名斯大惑矣尋石建韋𤣥成
孔光等傳其義可/知便讀如本字上素服五日
 文獻通考董仲舒對曰春秋之道舉往以明来案春
[088-7b]
 秋魯定公哀公時季氏之惡已熟而孔子之聖方盛
 夫以盛聖而易熟惡季孫雖重魯君雖輕其勢可成
 也故定公二年兩觀災哀公三年桓宫釐宫災四年
 亳社災兩觀桓釐廟亳社四者皆不當立天皆燔其
 不當立者以示魯欲其去亂臣而用聖人也今髙廟
 不當居遼東髙園殿不當居陵旁於禮亦不當立與
 魯所災同天災若語陛下視親戚貴屬在諸侯逺正
 最甚者忍而誅之如吾燔遼東髙廟乃可視近臣在
[088-8a]
 國中處旁仄及貴而不正者忍而誅之如吾燔髙園
 殿乃可云爾在外而不正者雖貴如髙廟猶災燔之
 况諸侯乎在内而不正者雖貴如髙園殿猶災燔之
 况大臣乎此天意也
 真氏德秀曰仲舒對策言天人相與之際以為天心/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又謂人君所為美惡之極與
 天地流通而往来相應此皆藥石之至言也至火災/之對則傅會甚矣况又導人主以誅殺與前所謂尚
 德不尚刑者何其自相戾耶夫親戚之驕僣近臣之/專横夫豈無道以裁制之豈必誅殺而後快哉史稱
 仲舒居家推説其意草藁未上主父偃竊其書奏焉/上召視諸儒仲舒弟子呂步舒不知其師書以為大
[088-8b]
 愚于是下仲舒吏當死詔赦之仲舒遂不敢復言災/異其後淮南衡山反上思仲舒前言使吕步舒持斧
 鉞治淮南獄以春秋誼顓斷於外不請旣還事上皆/是之史又言淮南衡山江都謀反迹見公卿尋端治
 之竟其黨與坐死者數萬人夫謀反不過數人而坐/死者若是其衆豈非仲舒前言有以發帝之忍心與
 馬氏曰髙廟不當居遼東髙園殿不當居陵旁此正
 論也春秋桓宫僖宫災孔子在陳聞火曰其桓僖乎
 公羊傅亦曰毁廟不當復立故災若引是為對革正
 宗廟之重復䙝慢不如禮者以明尊無二上之義則
 不至流傳元成之時樂因循而憚改作以来衆議之
[088-9a]
 紛紛矣今捨所當言而他及其非所宜何哉
宣帝本紀本始二年夏五月詔曰朕以眇身奉承祖宗
夙夜惟念孝武皇帝躬履仁義選明將討不服匈奴逺
遁平氐羗昆明南越百蠻鄉風欵塞来享建太學脩郊
祀定正朔協音律封泰山塞宣房符瑞應寶鼎出白麟
獲功德茂盛不能盡宣而廟樂未稱其議奏有司奏請
宜加尊號六月庚午尊孝武廟為世宗廟奏盛德文始
五行之舞天子世世獻武帝巡狩所幸之郡國皆立廟
[088-9b]
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户牛酒
 文獻通考時詔列侯二千石博士議羣臣大議庭中
 皆曰宜如詔書長信少府夏侯勝獨曰武帝雖有攘
 四夷廣土斥境之功然多殺士衆竭民財力奢泰無
 度天下虛耗百姓流離物故者半蝗蟲大起赤地數
 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積至今未復亡德澤於民不宜
 為立廟樂公卿共難勝曰此詔書也勝曰詔書不可
 用也人臣之誼宜直言正論非苟阿意順㫖議已出
[088-10a]
 口雖死不悔於是丞相義御史大夫廣明劾奏勝非
 議詔書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長史黄霸阿縱勝不舉
 劾俱下獄有司遂請尊孝武廟為世宗廟奏盛德文
 始五行之舞天子世世獻納以明盛德武帝巡狩所
 幸郡國凡四十九皆立廟如髙祖太宗焉
元康元年夏五月立皇考廟
元帝本紀永光四年冬十月乙丑罷祖宗廟在郡國者
 韋𤣥成傳初髙祖時令諸侯王都皆立太上皇廟至
[088-10b]
 惠帝尊髙祖廟為太祖廟景帝尊孝文廟為太宗廟
 行所嘗幸郡國各立太祖太宗廟至宣帝本始二年
 復尊孝武廟為世宗廟行所巡狩亦立焉凡祖宗廟
 在郡國六十八合百六十七所而京師自髙祖下至
 宣帝與太上皇悼皇考各自居陵旁立廟并為百七
 十六又園中各有寢便殿而昭靈后武哀王昭哀后
 孝文太后孝昭太后衞思后戾太子戾后各有寢園
 與諸帝合凡三十所至元帝時貢禹奏言古者天子
[088-11a]
 七廟今孝惠孝景廟皆親盡宜毁及郡國廟不應古
 禮宜正定天子是其議未及施行而禹卒永光四年
 迺下詔先議罷郡國廟曰朕聞明王之御世也遭時
 為法因事制宜徃者天下初定逺方未賔因嘗所親
 以立宗廟葢建威銷萌一民之至權也今賴天地之
 靈宗廟之福四方同軌蠻夷貢職久遵而不定令疏
 逺卑賤共承尊祀殆非皇天祖宗之意朕甚懼焉傳
 不云乎吾不與祭如不祭其與將軍列侯中二千石
[088-11b]
 二千石諸大夫博士議郎議丞相𤣥成御史大夫鄭
 𢎞太子太傅嚴彭祖少府歐陽地餘諫大夫尹更始
 等七十人皆曰臣聞祭非自外至者也由中出生於
 心也故惟聖人為能饗帝孝子為能饗親立廟京師
 之居躬親承事四海之内各以其職来助祭尊親之
 大義五帝三王所共不易之道也詩云有来雍雍至
 止肅肅相維辟公天子穆穆春秋之義父不祭於支
 庶之宅君不祭於臣僕之家王不祭於下士諸侯臣
[088-12a]
 等愚以為宗廟在郡國宜無脩臣請勿復脩奏可因
 罷昭靈后武哀王昭哀后衛思后戾太子戾后園皆
 不奉祠裁置吏卒守焉
 文獻通考永光四年御史大夫貢禹奏罷祖宗皇后
 位坐獨祭皇帝而已
    蕙田案罷郡國廟是
永光五年冬十二月乙酉毁太上皇孝惠皇帝寢廟園
建昭元年冬罷孝文太后孝昭太后寢園
[088-12b]
 韋𤣥成傳罷郡國廟後月餘復下詔曰葢聞明王制
 禮立親廟四祖宗之廟萬世不毁所以明尊祖敬宗
 著親親也朕獲承祖宗之重惟大禮未傋戰栗恐懼
 不敢自顓其與將軍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諸大夫
 博士議𤣥成等四十四人奏議曰禮王者始受命諸
 侯始封之君皆為太祖以下五廟而迭毁毁廟之主
 藏乎太祖五年而再殷祭言一禘一祫也祫祭者毁
 廟與未毁廟之主皆合食於太祖父為昭子為穆孫
[088-13a]
 復為昭古之正禮也祭義曰王者禘其祖所自出以
 其祖配之而立四廟言始受命而王祭天以其祖配
 而不為立廟親盡也立親廟四親親也親盡而迭毁
 親踈之殺示有終也周之所以七廟者以后稷始封
 文王武王受命而王是以三廟不毁與親廟四而七
 非有后稷始封文武受命之功者皆當親盡而毁成
 王成二世之業制禮作樂功德茂盛廟猶不世以行
 為謚而已禮廟在大門之内不敢逺親也臣愚以為
[088-13b]
 髙帝受命定天下宜為帝者太祖之廟世世不毁承
 後屬盡者宜毁今宗廟異處昭穆不序宜入就太祖
 廟而序昭穆如禮太上皇孝惠孝文孝景廟皆親盡
 宜毁皇考廟親未盡如故大司馬車騎將軍許嘉等
 二十九人以為孝文皇帝除誹謗去肉刑躬節儉不
 受獻罪人不孥不私其利出美人重絶人類賔賜長
 老收恤孤獨德厚侔天地利澤施四海宜為帝者太
 宗之廟廷尉忠以為孝武皇帝改正朔易服色攘四
[088-14a]
 夷宜為世宗之廟諫大夫尹更始等十八人以為皇
 考廟上序于昭穆非正禮宜毁於是上重其事依違
 者一年乃下詔曰葢聞王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尊尊
 之大義也存親廟四親親之至恩也髙皇帝為天下
 誅暴除亂受命而帝功莫大焉孝文皇帝國為代王
 諸吕作亂海内摇動然羣臣黎庶莫不一意北面而
 歸心猶謙讓固辭而後即位削亂秦之迹興三代之
 風是以百姓晏然咸獲嘉福德莫盛焉髙皇帝為漢
[088-14b]
 太祖孝文皇帝為太宗世世承祀傳之無窮朕甚樂
 之孝宣皇帝為孝昭皇帝後於義一體孝景皇帝廟
 及皇考廟皆親盡宜正禮儀𤣥成等奏曰祖宗之廟
 世世不毁繼祖以下五廟而迭毁今髙皇帝為太祖
 孝文皇帝為太宗孝景皇帝為昭孝武皇帝為穆孝
 昭皇帝與孝宣皇帝俱為昭皇考廟親未盡太上孝
 惠廟皆親盡宜毁太上廟主宜瘞園孝惠皇帝為穆
 主遷於太祖廟寢園皆無復脩奏可議者又以為清
[088-15a]
 廟之詩言交神之禮無不清靜今衣冠出游有車騎
 之衆風雨之氣非所謂清靜也祭不欲數數則凟凟
 則不敬宜復古禮四時祭於廟諸寢園日月間祀皆
 可勿復脩上亦不改也明年𤣥成復言古者制禮别
 尊卑貴賤國君之母非適不得配食則薦於寢身沒
 而已陛下躬至孝承天心建祖宗定迭毁序昭穆大
 禮既定孝文太后孝昭太后寢祠園宜如禮勿復脩
 奏可
[088-15b]
    蕙田案𤣥成奏罷寢園是謂天子五廟非
五年夏六月庚申復戾園秋七月庚子復太上皇寢廟
園原廟昭靈后武哀王昭哀后衛思后園
郊祀志元帝好儒貢禹韋𤣥成匡衡等相繼為公卿禹
建言漢家宗廟祭祀多不應古禮上是其言後韋𤣥成
為丞相議罷郡國廟自太上皇孝惠帝諸園寢廟皆罷
後元帝寢疾夢神靈譴罷諸廟祠上遂復焉
 韋𤣥成傳𤣥成薨匡衡為丞相上寢疾夢祖宗譴罷
[088-16a]
 郡國廟上少弟楚孝王亦夢焉上詔問衡議欲復之
 衡深言不可上疾久不平衡惶恐禱髙祖孝文孝武
 廟曰嗣曾孫皇帝恭承洪業夙夜不敢康寜思育休
 烈以章祖宗之盛功故動作接神必因古聖之經徃
 者有司以為前因所幸而立廟將以繫海内之心非
 為尊祖嚴親也今賴祖宗之靈六合之内莫不附親
 廟宜一居京師天子親奉郡國廟可止毋修皇帝祗
 肅舊禮尊重神明即告於祖宗而不敢失今皇帝有
[088-16b]
 疾不豫乃夢祖宗見戒以廟楚王夢亦有其序皇帝
 悼懼即詔臣衡復修立謹案上世帝王承祖禰之大
 義皆不敢不自親郡國吏卑賤不可使獨承又祭祀
 之義以民為本間者嵗數不登百姓困乏郡國廟無
 以修立禮凶年則嵗事不舉以祖禰之意為不樂是
 以不敢復如誠非禮義之中違祖宗之心咎盡在臣
 衡當受其殃大被其疾隊在溝瀆之中皇帝至孝肅
 慎宜蒙祐福惟髙皇帝孝文皇帝孝武皇帝省察右
[088-17a]
 饗皇帝之孝開賜皇帝眉壽無疆令所疾日瘳平復
 反常永保宗廟天下幸甚又告謝毁廟曰徃者大臣
 以為在昔帝王承祖宗之休典取象於天地天序五
 行人親五屬天子奉天故率其意而尊其制是以禘
 嘗之制靡有過五受命之君躬接於天萬世不堕繼
 立以下五廟而遷上陳太祖間嵗而祫其道應天故
 福禄永終太上皇非受命而屬盡義則當遷又以為
 孝莫大於嚴父故父之所尊子不敢不承父之所異
[088-17b]
 子不敢同禮公子不得為母信為後則於子祭於孫
 止尊祖嚴父之義也寢日四上食園廟間祠皆可亡
脩皇帝思慕悼懼未敢盡從惟念高皇帝聖德茂盛受
 命溥將欽若稽古承順天心子孫本支陳錫亡疆誠
 以為遷廟合祭長久之䇿髙皇帝之意乃敢不聽即
 以今日遷太上孝惠廟孝文太后孝昭太后寢將以
 昭祖宗之德順天人之序定無窮之業今皇帝未受
 兹福乃有不能供職之疾皇帝願復脩立承祀臣衡
[088-18a]
 等咸以為禮不得如不合髙皇帝孝惠皇帝孝文皇
 帝孝武皇帝孝昭皇帝孝宣皇帝太上皇孝文太后
 孝昭太后之意罪盡在臣衡等當受其咎今皇帝尚
 未平詔中朝臣具復毁廟之文臣衡中朝臣咸復以
 為天子之祀義有所斷禮有所承違統背制不可以
 奉先祖皇天不佑鬼神不饗六藝所載皆言不當無
 所依縁以作其文事如失指罪乃在臣衡當深受其
 殃皇帝宜厚蒙祉福嘉氣日興疾病平復永保宗廟
[088-18b]
 與天無極羣生百神有所歸息諸廟皆同文久之上
 疾連年遂盡復諸所罷寢廟園皆脩祀如故初上定
 迭毁禮獨尊孝文廟為太宗而孝武廟親未盡故未
 毁上於是復申明之曰孝宣皇帝尊孝武廟曰世宗
 損益之禮不敢有與焉他皆如舊制唯郡國廟遂廢
 云
 容齋隨筆匡衡平生佞諛專附石顯以取大位而此/一節獨据經守禮其禱廟之文殆與金縢之祝冊相
 似而不為後世所稱述漢史又/不書于本傳憎而知其善可也
[088-19a]
元帝本紀竟寧元年春三月癸未復孝惠皇帝寢廟園
孝文太后孝昭太后寢園五月毁太上皇孝惠孝景皇
帝廟罷孝文孝昭太后昭靈后武哀王昭哀后寢園
 韋𤣥成傳匡衡奏言前以上體不平故復諸所罷祠
 卒不蒙福案衛思后戾太子戾后園親未盡孝惠孝
 景廟親盡宜毁及太上皇孝文孝昭太后昭靈后昭
 哀后武哀王祠請悉罷勿奉奏可
成帝本紀河平元年秋九月復太上皇寢廟園
[088-19b]
 韋𤣥成傳初髙后時患臣下妄非議先帝宗廟寢園
 官故定著令敢有擅議者棄市至元帝改制蠲除此
 令成帝時以無繼嗣河平元年復太上皇寢廟園世
 世奉祠昭靈后武哀王昭哀后并食於太上寢廟如
 故又復擅議宗廟之命
 平當傳平當為給事中自元帝時韋𤣥成為丞相奏
 罷太上皇寢廟園當上書言臣聞孔子言如有王者
 必世而後仁三十年之間道德和洽制禮興樂災害
[088-20a]
 不生禍亂不作今聖漢受命而王繼體承業二百餘
 年孜孜不怠政令清矣然風俗未和陰陽未調災害
 數見意者大本有不立與何德化休徴不應之久也
 禍福不虚必有因而至者焉宜深迹其道而務脩其
 本昔者帝堯南面而治先克明峻德以親九族而化
 及萬國孝經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
 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夫
 孝子善述人之志周公既成文武之業而制作禮樂
[088-20b]
 脩嚴父配天之事知文王不欲以子臨父故推而序
 之上及於后稷而以配天此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
 也髙皇帝聖德受命有天下尊太上皇猶周文武之
 追王太王王季也此漢之世祖後嗣所宜尊奉以廣
 盛德孝之至也書云正稽古建功立事可以永年傳
 於無窮上納其言下詔復太上皇寢廟園
 文獻通考馬氏曰太上皇親盡也以髙帝之父而不
 毁悼皇考私親也以宣帝之父而不毁雖非禮之正
[088-21a]
 猶云可也至武哀王則髙帝之兄昭哀后則髙帝之
 姊自當各有後裔奉其墳墓祭祀今乃立寢園與諸
 帝同而使天子世世祠之不經尤甚矣髙帝之姊而
 稱后於義尤不通
圖書集成哀帝建平元年定迭毁之禮仍以孝武為世
宗廟
 韋𤣥成傳哀帝即位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言永
 光五年制書髙皇帝為漢太祖孝文皇帝為太宗建
[088-21b]
 昭五年制書孝武皇帝為世宗損益之禮不敢有與
 臣愚以為迭毁之次當以時定非令所為擅議宗廟
 之意也臣請與羣臣雜議奏可於是光禄勲彭宣詹
 事滿昌博士左咸等五十三人皆以為繼祖宗以下
 五廟而迭毁後雖有賢君猶不得與祖宗並列子孫
 雖欲襃大顯揚而立之鬼神不饗也孝武皇帝雖有
 功烈親盡宜毁太僕王舜中壘校尉劉歆議曰臣聞
 周室既衰四夷並侵獫狁最强於今匃奴是也至宣
[088-22a]
 王而伐之詩人美而頌之曰薄伐獫狁至於太原又
 曰嘽嘽推推如霆如雷顯允方叔征伐獫狁蠻荆來
 威故稱中興及至幽王犬戎來伐殺幽王取宗器自
 是之後南夷與北夷交侵中國不絶如綫春秋紀齊
 桓南伐楚北伐山戎孔子曰㣲管仲吾其被髮左衽
 矣是故棄桓之過而録其功以為伯首及漢興冒頓
 始强破東胡禽月氏并其土地地廣兵强為中國害
 南越尉佗總百粤自稱帝故中國雖平猶有四夷之
[088-22b]
 患且無寧嵗一方有急三面救之是天下皆動而被
 其害也孝文皇帝厚以貨賂與結和親猶侵暴無已
 甚者興師十餘萬衆進屯京師及四邊嵗發屯備虜
 其為患久矣非一世之漸也諸侯郡守連匈奴及百
 粤以為逆者非一人也匈奴所殺郡守都尉略取人
 民不可勝數孝武皇帝愍中國罷勞無安寧之時迺
 遣大將軍驃騎伏波樓船之屬南滅百粤起七郡北
 攘匈奴降昆邪十萬之衆置五屬國起朔方以奪其
[088-23a]
 肥饒之地東伐朝鮮起𤣥菟樂浪以斷匃奴之左臂
 西伐大宛并三十六國結烏孫起燉煌酒泉張掖以
 鬲婼羗裂匃奴之右肩單于孤特逺遁於幕北四垂
 無事斥地逺境起十餘郡功業既定乃封丞相為富
 民侯以大安天下富實百姓其規橅可見又招集天
 下賢俊與協心同謀興制度改正朔易服色立天地
 之祠建封禪殊官號存周後定諸侯之制永無逆爭
 之心至今累世賴之單于守藩百蠻服從萬世之基
[088-23b]
 也中興之功未有髙焉者也髙帝建大業為太祖孝
 文皇帝德至厚也為文太宗孝武皇帝功至著也為
 武世宗此孝宣帝所以發德音也禮記王制及春秋
 榖梁傳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二天子七日而
 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此喪事尊卑
 之序也與廟數相應其文曰天子三昭三穆與太祖
 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故
 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春秋左氏傳曰名位不同
[088-24a]
 禮亦異數自上以下降殺以兩禮也七者其正法數
 可常數者也宗不在此數中宗變也苟有功德則宗
 之不可預為設數故於殷太甲為太宗太戊曰中宗
 武丁曰髙宗周公為無逸之戒舉殷三宗以勸成王
 由是言之宗無數也然則所以勸帝者之功德博矣
 以七廟言之孝武皇帝未宜毁以所宗言之則不可
 謂無功徳禮記祀典曰夫聖王之制祀也功施於民
 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救大災則祀之竊觀孝
[088-24b]
 武皇帝功德兼而有焉凡在於異姓猶將特祀之况
 於先祖或說天子五廟無見文又説中宗髙宗者宗
 其道而毁其廟名與實異非尊德貴功之意也詩云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思其人猶愛其樹况
 宗其道而毁其廟乎迭毁之禮自有常法無殊功異
 德固以親踈相推及至祖宗之序多少之數經傳無
 明文至尊至重難以疑文虛說定也孝宣皇帝舉公
 卿之議用衆儒之謀既以為世宗之廟建之萬世宣
[088-25a]
 布天下臣愚以為孝武皇帝功烈如彼孝宣皇帝崇
 立之如此不宜毁上覽其議而從之制曰太僕舜中
 壘校尉劉歆議可歆又以為禮去事有殺故春秋外
 傳曰日祭月祀時享嵗貢終王祖禰則日祭曾髙則
 月祀二祧則時享壇墠則嵗貢大禘則終王德盛而
 游廣親親之殺也彌逺則彌尊故禘為重矣孫居王
 父之處正昭穆則孫常與祖相代此遷廟之殺也聖
 人於其祖出於情矣禮無所不順故無毁廟自貢禹
[088-25b]
 建迭毁之議惠景及太上寢園廢而為虛失禮意矣
 貢禹傳禹奏欲罷郡國廟定漢宗廟迭毁之禮皆未
 施行為御史大夫數月卒禹卒後上追思其議竟下
 詔罷郡國廟定迭毁之禮
漢書平帝本紀元始四年夏尊孝宣廟為中宗孝元廟
為髙宗世世獻祭
    蕙田案漢承秦敝七廟之典不修昭穆之禮
    不備其尤不經者原廟也寢園也郡國廟也
[088-26a]
    凟亂繁雜三代之禮於焉盡矣元帝鋭意復
    古貢禹始有毁廟及罷郡國廟之議而韋𤣥
    成等卒成之至劉歆建宗不在七廟數中之
    説而後三昭三穆之序乃定漢廷經術之效
    於斯鉅矣乃或可而不行或廢而再復終使
    宗廟大禮竟漢代莫之能正惜哉
    觀承案秦漢之際古今一大變也唐虞三代
    之禮制幾掃盪無餘然秦有天下不過十有
[088-26b]
    餘年而漢遂承之其時去古尚近若能考尋
    遺迹以復三代之制亦不難原廟寢園郡國
    廟固不應經典然宗廟之制尚存但去其不
    合立者而廟制自可復也匡貢韋劉之徒議
    論鑿鑿已漸有復古之兆惜乎東京明章二
    帝正當經學大盛之時而新主升祔不别立
    廟相沿為同廟異室之制而七廟自此而未
    能復矣
[088-27a]
          右漢廟制
 文獻通考時王莽為安漢公欲謟太皇太后以斬郅
 支功奉尊元帝廟為髙宗太后晏駕後當以禮配食
 云及莽改號太后為新至文母絶之於漢不令得體
 元帝堕壞孝元廟更為文母太后起廟獨置孝元廟
 故殿以為文母篹食堂既成名曰長壽宫以太后在
 故未謂之廟莽置酒長壽宫請太后既至見孝元廟
 廢撤塗地太后驚泣曰此漢家宗廟皆有神靈與何
[088-27b]
 治而壞之且使鬼神無知又何用廟為如令有知我
 乃人之妃妾豈宜辱帝之堂以陳饋食哉飲酒不樂
 而罷
 漢兵起莽惡髙廟神靈遣虎賁武士入髙廟㧞劍四
 面提擊斧壞户牖桃湯赭鞭鞭灑屋壁令輕車校尉
 居其中
 王莽傳莽地皇元年望氣為數者多言有土功象莽
 又見四方盜賊多欲視為自安能建萬世之基者乃
[088-28a]
 下書曰子受命遭陽九之戹百六之㑹府帑空虛百
 姓匱乏宗廟未脩且祫祭於明堂太廟夙夜永念非
 敢寧息深惟吉昌莫良於今年子乃卜波水之北郎
 池之南惟玉食予又卜金水之南明堂之西亦惟玉
 食予將親築焉於是遂營長安城南提封百頃九月
 甲申莽立載行視親舉築三下司徒王尋大司空王
 邑持節及侍中常侍執法杜林等數十人將作崔發
 張邯説莽曰德盛者文縟宜崇其制度宣視海内且
[088-28b]
 令萬世之後無以復加也莽乃博徴天下工匠諸圖
 畫以望法度算及吏民以義入錢榖助作者絡繹道
 路壞徹城西苑中建章承光包陽大臺儲元宫及平
 樂當路陽禄館凡十餘所取其材瓦以起九廟是月
 大雨六十餘日令民入米六百斛為郎其郎吏増秩
 賜爵至附城九廟一曰黄帝太初祖廟二曰帝虞始
 祖昭廟三曰陳胡王統祖穆廟四曰齊敬王世祖昭
 廟五曰濟北愍王王祖穆廟凡五廟不堕云六曰濟
[088-29a]
 南伯王尊禰昭廟七曰元城孺王尊禰穆廟八曰平
 陽頃王戚禰昭廟九曰新都顯王戚禰穆廟殿皆重
 屋太初祖廟東西南北各四十大髙十七丈餘廟半
 之為銅薄櫨飾以金銀琱文窮極百工之巧帶髙増
 下功費數百鉅萬卒徒死者萬數 地皇三年正月
 九廟葢構成納神主莽謁見大駕乗六馬以五采毛
 為龍文衣著角長三尺華葢車元戎十乗在前因賜
 治廟者司徒大司空錢各千萬侍中中常侍以下皆
[088-29b]
 封封都匠仇延為邯淡里附城
          右漢廟附
後漢書世祖本紀建武二年正月壬子起髙廟於洛陽
是月赤眉焚西京宫室發掘園陵大司徒鄧禹入長安
遣府掾奉十一帝神主納於髙廟
祭祀志建武二年正月立髙廟於雒陽
 鄧禹傳禹南至長安軍昆明池大饗士卒率諸將齊
 戒擇吉日脩禮謁祠髙廟收十一帝神主遣使奉詣
[088-30a]
 洛陽因循行園陵為置吏士奉守焉
 三輔故事光武至長安宫闕燒盡徙都洛陽取十二
 陵合為髙廟作十二室太常卿一人别治長安主知
 祭事謂之髙廟
中元元年以吉日刻玉牒書函藏金匱璽印封之乙酉
使太尉行事以特告至髙廟太尉奉匱以告髙廟藏於
廟室西壁石室髙主室之下
明帝本紀中元二年有司奏上光武皇帝尊號曰世祖
[088-30b]
祭祀志明帝即位以光武帝撥亂中興更為起廟尊號
曰世祖廟以元帝於光武為穆故雖非宗不毁也後遂
為常
 文獻通考東漢制髙廟令一人六百石守廟掌案行
 掃除無丞世祖廟令一人六百石如髙廟
 漢儀帝之主九寸前方後圓圍一尺后主七寸圍九
 寸木用栗
明帝本紀永平十八年八月遺詔無起寢廟藏主於光
[088-31a]
烈皇后更衣别室過百日惟四時設奠置吏卒數人供
給灑掃弗開脩道敢有所興作者以擅議宗廟法從事
章帝本紀永平十八年八月即皇帝位十二月癸巳有
司奏言孝明皇帝聖德淳茂劬勞日昃身御浣衣食無
兼珍澤臻四表逺人慕化僬僥儋耳欵塞自至克伐鬼
方開道西域威靈廣被無思不服以烝庶為憂不以天
下為樂備三雍之教躬養老之禮作登歌正雅樂博貫
六藝不舍晝夜聰明淵塞著在圖讖至德所感通於神
[088-31b]
明功烈光於四海仁風行於千載而深執謙讓自稱不
德無起寢廟掃地而祭除日祀之法省送終之禮遂藏
主於光烈皇后更衣别室天下聞之莫不悽愴陛下至
孝蒸蒸奉順聖德臣愚以為更衣在中門之外處所殊
别宜尊廟曰顯宗其四時禘祫於光武之堂間祀悉還
更衣共進武德之舞如孝文皇帝祫祭髙廟故事制曰

祭祀志明帝臨終遺詔遵儉無起寢廟藏主於世祖廟
[088-32a]
更衣孝章即位不敢違以更衣有小别上尊號曰顯宗
廟間祠於更衣四時合祭於世祖廟語在章紀
 東觀書章帝初即位賜東平憲王蒼書曰朕夙夜伏
 思念先帝躬履九德對於八政勞謙克己終始之度
 比放三宗誠有其美今迫遺詔誡不起寢廟臣子悲
 結僉以為雖於更衣猶宜有所宗之號以克配功德
 宗廟至重朕幼無知寤寐憂懼先帝每有著述典義
 之事未嘗不延王以定厥中願王悉明處乃敢安之
[088-32b]
 公卿議駁今皆并送及有可以扶危持顛宜勿隱思
 有所承公無困哉太尉熹等奏禮祖有功宗有德孝
 明皇帝功德茂盛宜上尊號曰顯宗四時祫食於世
 祖廟如孝文皇帝在髙廟之禮奏武德文始五行之
 舞蒼上言昔者孝文廟樂曰昭德之舞孝武廟樂曰
 盛德之舞今皆合食於髙祖昭德盛德之舞不進與
 髙廟同樂今孝明皇帝主在世祖廟當同樂盛德之
 樂無所施如自立廟當作舞樂者不當與世祖廟盛
[088-33a]
 德之舞同名即不改作舞樂當進武德之舞上復報
 曰有司奏上尊號曰顯宗藏主更衣不敢違詔祫食
 世祖廟樂皆如王議以正月十八日始祠仰見榱桷
 俯視几筵眇眇小子哀懼戰慄無所奉承愛而勞之
 所望於王也
章帝本紀章和二年春正月壬辰遺詔無起寢廟一如
先帝法制
和帝本紀章和二年二月壬辰即皇帝位三月辛酉有
[088-33b]
司上奏孝章皇帝崇𢎞鴻業德化普洽垂意黎民留念
稼穡文加殊俗武暢方表戒惟人面無思不服巍巍蕩
蕩莫與比隆周頌曰於穆清廟肅雝顯相請上尊廟曰
肅宗共進武德之舞制曰可四月丙子謁髙廟丁丑謁
世祖廟
祭祀志章帝遺詔無起寢廟廟如先帝故事和帝即位
不敢違上尊號曰肅宗後帝承尊皆藏主於世祖廟
 朱子曰漢承秦弊不能深考古制諸帝之廟各在一
[088-34a]
 處不容合為都宫以序昭穆貢禹韋𤣥成匡衡之徒
 雖欲正之而終不能盡合古制旋亦廢罷後漢明帝
 又欲遵儉自抑遺詔無起寢廟但藏其主於光武廟
 中更衣别室章帝復如之後世遂不敢加而公私廟
 皆為同堂異室之制自是以來更歴魏晉隋唐其間
 非無奉先思孝之君據經守禮之臣而皆不能有所
 裁正至使太祖之位下同孫子而更僻處於一隅既
 無以見其為七廟之尊羣廟之神則又上厭祖考而
[088-34b]
 不得自為一廟之主以人情論之則生居九重窮極
 壯麗而沒祭一室不過尋丈之間甚或無地以容鼎
 爼而陰損其數孝子順孫之心宜亦有所不安矣
 丘氏濬曰古者天子七廟各自為室自漢明帝以後
 始為同堂異室之制行之千百餘年一旦革之以復
 古制葢亦難矣必欲酌古今之制果何如而可適今
 之宜而不失古人之意乎臣竊以謂宜如周人宗廟
 都宫之制七廟各為一室太祖之廟居中分為三昭
[088-35a]
 三穆其中有功德者别出之以為世室如劉歆之説
 兄弟相繼者合為一世而各自為室每嵗四祭如周
 禮所謂祠禴嘗烝者春祠則犆祭夏秋冬則祫祭如
 王制之説春祠每嵗孟春自初一齋戒為始四日祭
 太祖廟間一日祭一廟前一日省視祭畢即繹歴十
 有四日徧七室每室各祭則羣廟之主各得自伸其
 尊而不厭於太祖矣至於夏之禴秋之嘗冬之烝則
 先期各於其廟告以時祫之意至日各迎其主合食
[088-35b]
 於太祖之廟而已祧者不與焉則主祭者不勞而行
 之不難矣所謂大祫大禘者説者謂五年一禘三年
 一祫非古制大儒程頤有言立春祭先祖冬至祭始
 祖朱熹謂先祖之祭似祫始祖之祭似禘二儒之言
 雖為人臣而發然揆之於義而合推而上之似亦可
 行請於每嵗立春之日行大祫之禮凡毁廟未毁廟
 之主皆合食於太祖之廟大禘之禮則於冬至之日
 行之於始祖之廟而又推始祖所自出之帝而以始
[088-36a]
 祖配之焉後世人主多是崛起未必皆如三代世系
 有所據依功業有所積累所謂始祖者創業之君也
 始祖所自出之帝據其所可知者也請以宋朝為比
 而即光宗之世論之所謂始祖者太祖也太祖者宋
 創業之君也太宗仁宗二帝有功德不祧以為兩世
 室神宗哲宗徽宗欽宗髙宗孝宗六室為親廟前此
 順翼宣三祖真英二宗皆在三昭三穆之外親盡而
 祧所謂僖祖者太祖之髙祖開國之初即追封以為
[088-36b]
 親廟其所知者止此自此以上更不可考是為太祖
 所自出之帝宜别為一廟以藏其主而以順翼宣三
 祖祔其中遇行禘禮則請僖主出就太祖之廟祀之
 而以太祖配焉大祫則太祖正東向之位而凡毁廟
 未毁廟之主皆合食於太祖如常儀如此則太祖名
 號既與廟相稱而亦不失其所以追王崇祀僖祖之
 心矣若夫祭天享帝則惟以太祖配焉夫然則尊尊
 親親各得其宜而古禮庶幾可行之今乎是雖不盡
[088-37a]
 合古人之制而古人之意或亦略得其彷彿矣傳曰
 非天子不議禮顧臣何人輒敢妄議葢述所聞以比
 擬前代之制非敢以為今日可行也臣昧死謹言
    蕙田案東漢明章廟制古今一大更易也五
    帝不相沿樂三王不相襲禮時移事異實有
    不能盡合古人之勢由後觀之殆如封建井
    田之難復矣朱子據經以立論乃尊祖敬宗
    之大義丘氏權宜以定規亦凖今酌古之深
[088-37b]
    心也
    宗元案禮時為大但要根本不失制度即稍
    稍從時亦不妨朱子亦謂後有聖賢出必别
    有規模不用前人硬本子也然廟制不比封
    建井田封建井田必合天下以定規則古今
    異勢一時誠有所難挽若廟制只就一方營
    搆雖不免勞民動衆而所費尚非不訾後世
    如景靈玉清宫之類不惜金錢千百萬只移
[088-38a]
    一宫之費以建七廟而有餘矣
殤帝本紀延平元年三月甲申尊孝和皇帝廟曰穆宗
安帝本紀延平元年八月即皇帝位九月庚子謁髙廟
辛丑謁光武廟
祭祀志殤帝生三百餘日鄧太后攝政以尚嬰孫故祀
不立於廟就陵寢祭之而已
安帝本紀延光四年四月己酉葬孝安皇帝於恭陵廟
曰恭宗
[088-38b]
祭祀志安帝以讒害大臣廢太子及崩無上宗之奏後
以自建武以來無毁者故遂常祭因以其陵號稱恭宗
順帝本紀建康元年八月遺詔無起寢廟
祭祀志上順帝尊號曰敬宗
 東觀書曰有司奏言孝順皇帝𢎞秉聖哲隆興統業
 稽乾則古欽奉鴻烈寛祫晏晏宣恩以極躬自菲薄
 以崇元黙遺詔貽約顧念萬國衣無製新玩好不飾
 塋陵損狹不起寢廟遵履前制敬勅慎終有始有卒
[088-39a]
 孝經曰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詩云敬慎
 威儀維民之則臣請上尊號曰敬宗廟天子世世獻
 奉藏主祫祭進武德之舞如祖宗故事露布奏可
質帝本紀永嘉元年正月迎帝入南宫即皇帝位甲申
謁髙廟乙酉謁光武廟五月丙辰詔曰孝殤皇帝即位
踰年君臣禮成孝安皇帝承襲統業而前世遂令恭陵
在康陵之上先後相踰失其次序非所以奉宗廟之重
垂無窮之制昔定公追正順祀春秋善之其令恭陵次
[088-39b]
康陵憲陵次恭陵以序親秩為萬世法
 周舉傳舉徴為大鴻臚及梁太后臨朝詔以殤帝廟
 次宜在順帝下太常馬訪奏宜如詔書諫議大夫呂
 勃以為應依昭穆之序先殤帝後順帝詔下公卿舉
 議曰春秋魯閔公無子庶兄僖公代立其子文公遂
 躋僖於閔上孔子譏之書曰有事於太廟躋僖公傳
 曰逆祀也及定公正其序經曰從祀先公為萬世法
 也今殤帝在先於秩為父順帝在後於親為子先後
[088-40a]
 之義不可改昭穆之序不可亂吕勃議是也太后下
 詔從之
桓帝本紀本初元年迎帝入南宫即皇帝位秋七月辛
巳謁髙廟光武廟
祭祀志冲質帝皆小梁太后攝政以殤帝故事就陵寢
祭凡祠廟訖三公分祭之
靈帝本紀建寧元年二月辛酉上孝桓帝廟曰威宗庚
午謁髙廟辛未謁世宗廟
[088-40b]
祭祀志桓帝無嗣靈帝以河間孝王曽孫解瀆侯即位
靈帝時京都四時所祭髙廟五主世祖廟七主少帝三
陵追尊后三陵凡牲用十八太牢皆有副倅故髙廟三
主親毁之後亦但殷祭之嵗奉祠
 決疑要注毁廟主藏廟外户之外西牖之中有石函
 名曰宗祏函中有笥以盛主親盡則廟毁毁廟之主
 藏於世祖之廟一世為祧祧猶四時祭之二世為壇
 三世為墠四世為鬼祫乃祭之有禱亦祭之祫於世
[088-41a]
 祖之廟禱則迎主出陳於壇墠而祭之事訖還藏故
 室迎送皆蹕禮也
    蕙田案壇墠之禮仍祭法之訛也
獻帝本紀初平元年冬十一月有司奏和安順桓四帝
無功德不宜稱宗又恭懷敬隱恭愍三皇后並非正嫡
不合稱后皆請除尊號制曰可注和帝號穆宗安帝號/恭宗順帝號敬宗桓帝
號威宗和帝尊母梁貴人曰恭懷皇后安帝尊祖母/宋貴人曰敬隱皇后順帝尊母李氏曰恭愍皇后
祭祀志靈帝崩獻帝即位初平中相國董卓左中郎將
[088-41b]
蔡邕等以和帝以下功德無殊而有過差不應為宗及
餘非宗者追尊三后皆奏毁之四時所祭髙廟一祖二
宗及近帝四凡七廟注袁山松書載邕議曰漢承亡秦/滅學之後宗廟之制不用周禮每
帝即世輙立一廟不止於七不列昭穆不定迭毁元皇/帝時丞相匡衡御史大夫貢禹始建大義請依典禮孝
文孝武孝宣皆以功德茂盛為宗不毁孝宣追崇孝武/歴稱世宗中正大臣夏侯勝等猶執異議不應為宗至
孝成皇帝議猶不定太僕王舜中壘校尉劉歆據經傳/義謂不可毁上從其議古人考據慎重不敢私其君父
若此其至也後遭王莽之亂光武皇帝受命中興廟稱/世祖孝明皇帝聖德聰明政參文宣廟稱顯宗孝章皇
帝至孝烝烝仁恩博大廟稱肅宗比方前世得禮之宜/自比以下政事多釁權移臣下嗣帝殷勤各欲裦崇至
[088-42a]
親而已臣下懦弱莫能執夏侯之直今聖朝尊古復禮/以求厥中誠合禮議元帝世在第八光武世在第九故
以元帝為考廟尊而奉之孝明尊述亦不敢毁孝和以/下穆宗威宗之號皆省去五年而再殷祫食於太祖以
遵先典議/遂施行
 文獻通考馬氏曰西都郊祀之制因秦五畤未嘗有
 祭天之禮東都宗廟之制代代稱宗未嘗有祧遷之
 法此二失者因循既久不能革正然郊天之禮至王
 莽而後定七廟之法至董卓而後定葢權姦擅國意
 所欲行不復依違顧忌故反能矯累代之失然禮雖
[088-42b]
 稍正而國且亡矣可勝慨哉又曰蔡邕所定髙祖廟
 一祖二宗及近帝四為七廟其説似矣但以和安順
 桓四帝功德無殊而有過差奏毁之則所謂近帝四
 者乃光武明帝章帝靈帝也案古之所謂天子七廟
 者自太祖及祖功宗德之後其下四世則當代人主
 之髙曽祖父也此四代者不以有功而存不以有過
 而廢今以獻帝言之靈其父也桓其祖也安其曽祖
 也和其髙祖也今捨其髙曾祖三世而以其父繼五
[088-43a]
 世之祖於義何所當乎當時此議雖一出董卓帝無
 所預然東漢自和帝而後皇統屢絶安帝以清河王
 之子入繼和帝順桓二帝以河間王之孫入繼安帝
 靈帝以河間王之曾孫入繼桓帝至靈帝方有親子
 為獻帝是則獻帝之所謂父者親父所謂髙祖曾祖
 及祖者乃所繼之大宗也自安順以来既入嗣大位
 即以非禮崇其私親之父母而昧兩統二父之義徃
 徃於大宗私親隂有厚薄伯喈豈亦習聞時指隂有
[088-43b]
 謟附耶不然何所祧毁者皆所嗣之大宗而竟以靈
 帝上繼章帝初不問其世次之懸隔是豈得為知禮
 者乎
 蔡邕獨斷宗廟之制古學以為人君之居前有廟後
 有寢終則前制廟以象朝後制寢以象寢廟以藏主
 列昭穆有衣冠几杖象生之具總謂之宫月令曰先
 薦寢廟詩云公侯之宫頌曰寢廟奕奕言相連也是
 皆其文也古不墓祭至秦始皇出寢起居於墓側漢
[088-44a]
 因而不改故今陵上稱寢殿有起居衣冠象生之備
 皆古寢之意也居西都時髙帝以下毎帝各别立廟
 月備法駕遊衣冠又未定迭毁之禮元帝時丞相匡
 衡御史大夫貢禹乃以經義處正罷遊衣冠毁先帝
 親盡之廟髙帝為太祖孝文為太宗孝武為世宗孝
 宣為中宗祖宗廟皆世世奉祀其餘惠景以下皆毁
 五年而稱殷祭猶古之禘祫也殷祭則及諸毁廟非
 殷祭則祖宗而已光武中興都洛陽乃合髙祖以下
[088-44b]
 至平帝為一廟藏十一帝主於其中元帝於光武為
 禰故雖非宗而不毁也後嗣遵承遂常奉祀光武舉
 天下以再受命復漢祚更起廟稱世祖孝明遺詔遵
 儉毋起寢廟藏主於世祖廟孝章不敢違是後遵承
 藏主於世祖廟皆如孝明之禮而園陵皆自起寢廟
 孝明曰顯宗孝章曰肅宗自後踵前孝和曰穆宗孝
 安曰恭宗孝順曰敬宗孝桓曰威宗惟殤冲質三少
 帝皆以未踰年不列於宗廟四時就陵上祭寢而已
[088-45a]
 今洛陽諸陵皆以晦望二十四氣伏社臘及四時四
 上飯太官送用園令食監典省其親陵所宫人隨鼓
 漏理被枕具盥水陳嚴具天子以正月五日畢供後
 上原陵以次周徧公卿百官皆從四姓小侯諸侯家
 婦凡與先帝先后有𤓰葛者及諸侯王大夫郡國計
 吏匈奴朝者西國侍子皆會尚書官屬陛西除下先
 帝神座後大夫計吏皆當軒下占其郡榖價四方災
 異欲皆使先帝魂神具聞之遂於親陵各賜計吏而
[088-45b]
 遣之正月上丁祠南郊禮畢次北郊明堂髙祖廟世
 祖廟謂之五供五供畢以次上陵也四時宗廟用牲
 十八太牢皆有副倅西廟五主髙帝文帝武帝宣帝
 元帝也髙帝為髙祖文帝為太宗武帝為世宗宣帝
 為中宗其廟皆不毁孝元功薄當毁光武復天下屬
 第於元帝為子以元帝為禰廟列於祖宗後嗣因承
 遂不毁也東廟七主光武明帝章帝和帝安帝順帝
 桓帝也光武為世祖明帝為顯宗章帝為肅宗和帝
[088-46a]
 為穆宗安帝為恭宗順帝為敬宗桓帝為威宗廟皆
 不毁少帝未踰年而崩皆不入廟以陵寢為廟者三
 殤帝康陵冲帝懷陵質帝靜陵是也追號為后者三
 章帝宋貴人曰敬隱后葬北陵安帝祖母也清河孝
 德皇后安帝母也章帝梁貴人曰恭懷后葬西陵和
 帝母也安帝張貴人曰恭愍后葬北陵順帝母也兩
 廟十二主三少帝三后故用十八太牢也漢家不言
 禘祫五年而再殷祭則西廟惠帝景昭皆别祠成哀
[088-46b]
 平三帝以非光武所後藏主長安故髙廟四時祠於
 東廟京兆尹侍祠衣冠車服太常祠行陵廟之禮順
 帝母故云姓李或姓張
    蕙田案伯喈獨斷序兩漢帝后廟寢最悉附
    存以備考
          右東漢廟制
 
 五禮通考卷七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