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87 五禮通考-清-泰蕙田 (master)


[127-1a]
欽定四庫全書
 五禮通考巻一百十七
            刑部尚書秦蕙田撰
  吉禮一百十七
   祭先聖先師
    蕙田案古者立學必祭先聖先師所以報本反
    始崇徳而勸學也其禮有三曰釋奠曰釋幣曰
    釋菜釋幣告祭用之禮不常行常行之禮釋奠
[127-1b]
    釋菜而已宋歐陽子曰釋奠釋菜祭之略者也
    釋奠有樂無尸釋菜無樂則其又略也此可見
    釋奠禮重而釋菜禮輕矣自釋菜之禮亡於唐
    宋間學官所舉惟略存釋奠之儀耳古者四時
    常祭止及先師惟始立學及釁器告祭等乃及
    先聖說者謂先師親而不尊不嫌於數先聖尊
    而不親不嫌於疏故也後世之祭則每以先師
    配先聖而祭則俱祭矣至先聖先師之稱攷之
[127-2a]
    經傳未嘗舉其人以實之其先聖則長樂劉氏
    謂虞庠以舜夏學以禹殷學以湯東膠以文王
    也其先師則康成所謂詩有毛公書有伏生禮
    有髙堂生樂有制氏也此恐亦臆度之詞而未
    必然也漢魏以還或以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
    師或以孔子為先聖顔回為先師誠如長孫無
    忌所云顔回夫子互作先師宣公周公迭為
    先聖者至貞觀時始欲定以孔子為先聖顔
[127-2b]
    回為先師雖一變於永徽而旋復於顯慶自
    此而後千年莫改而封爵之崇諡號之美籩
    豆之加登歌之盛冕旒之數代増世益至於
    用天子之禮樂而後稱其徳焉葢名曰釋奠
    而祭儀實與大祀埒矣至嘉靖間又於文華
    殿有聖師之祭此則於學校之外重出者也
    今取學宫之祭與周禮所云死為樂祖祭於
    瞽宗之義合者俱入此門而封諡器數之遞
[127-3a]
    加配食崇祀之増損各詳載始末以備參考
    若夫闕里之尊崇褒成之奉祠雖亦出於崇
    儒尊聖之盛心而無關於東序虞庠之秩節
    别為一卷以附其後云
周禮春官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
國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徳者使教焉死則以為樂祖
祭於瞽宗注道多才藝者徳能躬行者若舜命夔典樂/教胄子是也死則以為樂之祖神而祭之明
堂位曰瞽宗殷學也泮宮周學也以此觀之祭於學宮/中 疏祭樂祖必於瞽宗者案文王世子云春誦夏弦
[127-3b]
太師詔之瞽宗以其教樂在瞽宗故祭樂祖還在瞽宗/彼雖有學干戈在東序以誦弦為正文王世子云禮在
瞽宗書在上庠則學禮樂在瞽宗祭禮先師亦在瞽宗/若然則書在上庠書之先師亦祭於上庠其詩則春誦
夏弦在東序則/祭亦在東序也
 林氏之奇曰祭於瞽宗記所謂春/夏釋奠於先師秋冬亦如之是也
 呂氏祖謙曰設教受教當知無窮意思若死則配食/於樂祖祭於學校使天下常不忘所謂君子以教思
 無窮/者也
禮記祭義祀先贒於西學所以教諸侯之徳也注西學/周小學
也先贒有道徳王所使教國子者注疏以先賢有徳故/祀之令諸侯尊敬有徳此小學鄭 云周小學則周之
[127-4a]
小學在西郊王制云養庶老於/虞庠虞庠在國之西郊是也
    蕙田案先賢兼先聖先師在内
          右統論祀先聖先師
文王世子凡學春官釋奠於其先師秋冬亦如之注官/謂禮
樂詩書之官周禮曰凡有道者有徳者使教焉死則以/為樂祖祭於瞽宗此之謂先師之類也若漢禮有髙堂
生樂有制氏詩有毛公書有伏生億可以為之也不言/夏夏從春可知也釋奠者設薦饌酌奠而已無迎尸以
下之事弦疏官謂詩書禮樂之官者謂所教之官也若/春誦夏 則太師釋奠也教干戈則小樂正樂師等釋
奠也教禮者則執禮之官釋奠也皇氏云其教雖各有/時其釋奠則四時各有其學備而行之引周禮大司樂
[127-4b]
文證樂之先師也後世釋奠祭之然則禮及詩書之官/有道有徳者亦使教焉死則以為書禮之祖後世則亦
各祭於其學也以大司樂掌樂故特云樂祖其餘不見/者周禮文不具也億是發語之聲言此等之人亦可以
為先師也以其三時釋奠獨不言夏故言夏從春可知/也以其釋奠直奠置於物無食飲酬酢之事故云設薦
饌酌奠而已無迎尸以下之事釋奠所/以無尸者以其主於行禮非報功也
 魏氏了翁曰傳者謂各於所習之學祭先師夫周公/孔子非周魯之所得而專也而經各立師則周典安
 有是哉古者民以君為師仁鄙壽夭君實司之而臣/則輔相人君以師表萬民者也自孔子以前曰聖曰
 賢有道有徳則未有不生都顯位沒祭大烝者此非/諸生所得祀也自君師之職不修學校廢井牧壞民
 散而無所係於是始有師弟子羣居以相講授者所/謂各祭其先師疑秦漢以來始有之而詩書禮樂各
[127-5a]
 有師不能以相通則秦漢以來為士者斷不若是之/隘也此亦可見世變日降君師之職下移而先王之
 道分裂矣然而春秋戰國之亂猶有聖賢為之師秦/漢以來猶有專門為之師故所在郡國尚存先師之
 號奠祠於學故記人識於禮而/傳者又即其所見聞以明之也
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注謂天子命之教始/立學者也先聖周公
若孔于學蔬諸侯言始立學必釋奠於先聖先師則天/子始立 亦釋奠於先聖先師也天子云四時釋奠於
先師不及於先聖者則諸侯四時釋奠亦不及先聖也/始立學云必用幣則四時常奠不用幣也天子立虞夏
商周四代之學若諸侯止立時王一代之學有大學小/學耳云先聖周公若孔子者以周公孔子皆為先聖近
周公處祭周公近孔子處祭孔子故云若立學為重故/及先聖常奠為輕故惟祭先師此經始立學故奠先聖
[127-5b]
先/師
 陳氏祥道曰徳之小者親而不尊故其祭數故四時/釋奠止於先師德之大者尊而不親故始立學乃祭
 先/聖
 劉氏彛曰周有天下立四代之學虞庠則以舜為先/聖夏學則以禹為先聖殷學則以湯為先聖東膠則
 以文王為先聖各取當時左右四聖成其徳業/者為之先師以配享焉此天子立學之法也
欽定禮記義疏鄭於先師惟以漢人為比於先聖言周
 公若孔子於下有國故言若唐虞有䕫龍伯夷周有
 周公魯有孔子則所謂先聖先師大約係能教之人
[127-6a]
 未必是帝王且地異而時不同未必定某為先聖某
 為先師如劉氏説也記曰祀先賢於西學賢者師與
 聖之統名其祀之總在西學又未必五學各有一先
 聖數先師也唐初以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師後從
 房喬議改孔子為先聖顔子為先師至明嘉靖改孔
 子為至聖先師而先聖先師合為一矣至三皇五帝
 唐元宗嘗立廟京師元成宗立三皇廟於府州縣嘉
 靖間於文華殿奉皇師伏羲神農軒轅帝師堯舜王
[127-6b]
 師禹湯文王皆南向先聖周公先師孔子東西向則
 先聖先師之號又分然而孔子之祀自國學以及天
 下州縣皆行而聖師惟春秋開講親行釋奠禮用羮
 酒果脯束帛而已其輕重逈不侔也
及行事必以幣疏皇氏云行事必用幣謂禮樂器成及/出軍之事其告用幣而已按釁器用幣
下别具其文此行事必用幣繫於釋/奠之下皇氏乃離文析句其義非也
凡釋奠者必有合也有國故則否注國無先聖先師則/所釋奠者當與鄰國
合也若唐虞有䕫龍伯夷周有周公魯有孔子則各自/奠之不合也 疏此謂諸侯之國釋奠之時若己國無
[127-7a]
先聖先師則合祭鄰國先聖先師謂彼此二國共祭此/先聖先師故云合也非謂就他國而祭之當遥合祭耳
若己國有先聖先師則不須於/鄰國合也故云有國故則否
 陳氏祥道曰必有合合舞與聲有國故則否與國有
 大故去樂意同
 朱子曰以下文大合樂攷之有合當為合樂國故當
 為喪紀凶札之類
    蕙田案周禮大胥春合舞秋合聲故曰必有
    合當以朱子陳氏説為長
[127-7b]
凡大合樂必遂養老注大合樂謂春入學舍菜合舞秋/頒學合聲於是時也天子則視學
焉遂養老者謂用其明日也以疏凡者非一之詞其月/令季春大合樂則亦在其中 其文自明故鄭不引之
耳周禮大胥春合舞秋合聲雖無天子視學之文又月/令季春大合樂天子親往則明春合舞秋合聲之時天
子亦親/往也
 陳氏祥道曰視學養老皆同日也鄭氏謂用其明日
 誤矣
 葉氏夢得曰天子一入學而所教者三釋奠/以教重道合樂以教崇徳養老以教致孝
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警衆也注早昧爽擊鼔以召/衆也 疏大猶初也
[127-8a]
昕猶明也徵猶召也凡物以初為大以末為小必知早/昧爽者以云衆至然後天子至若其盛明始召學士則
晚/矣衆至然後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興秩節祭先師先
聖焉注興猶舉也秩常也節猶禮也使有司攝其事舉/常禮祭先師先聖不親祭之者視學觀禮耳非為
彼報也禮疏天子既至乃命遣有司行此釋奠之事有/司詩書 樂之教官也註云舉常禮者此謂因大合樂
之時在虞庠之中祭先師先聖也若四時常奠各於其/學之中又不祭先聖也云視學觀禮耳非為彼報也者
解天子不親釋奠之意所以視學者觀看有/司行禮耳非是為彼學學士報先聖先師也有司卒事
反命注告祭/畢也
王制天子將出征受命於祖受成於學註定兵/謀也出征執
[127-8b]
有罪反釋奠於學以訊馘告註釋菜奠幣禮先師也訊/馘所生獲斷耳者詩曰在
泮獻馘菜疏按大胥職云春入樂舍菜合舞文王世子/亦云釋 鄭註云釋菜禮輕也則釋菜則惟釋蘋藻而
已無牲牢無幣帛文王世子又云始立學者既釁器用/幣註云禮樂之器成則釁之又用幣告先聖先師以器
成此則徒用幣而無菜亦無牲牢也文王世子又云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及行事必以幣是釋奠
有牲牢又有幣帛無用菜之文熊氏以此為釋菜奠幣/者謂釋奠之禮以獻俘馘故云釋菜奠幣言釋奠之時
既有牲牢菜幣兩有今按註云釋菜解經中釋字奠幣/解經中奠字又云禮先師不云祭先師則似訊馘告之
時但有菜幣而已未必為釋奠有牲牢也於事有疑未/知孰是故備存焉然則釋菜奠幣皆告先聖先師此直
云先師文/不具耳
[127-9a]
詩魯頌泮水矯矯虎臣在泮獻馘疏王制云天子將出/征受成於學出征執
有罪反釋奠於學以訊馘告是將出則謀於學而後行/反則禮先師以告克故僖公既伐淮夷而又在泮宫獻
馘/也
 何氏楷曰魯有四代之學先代之學尊魯得立之示/存古法而已其行禮之飲酒養老兵事之受成告克
 當於周世之學在泮宫也司馬光云受成獻馘莫不/在學所以然者欲其先禮義而後勇力也陳祥道云
 諸侯視學之禮葢有同於天子魯侯戾止在泮飲酒/既飲㫖酒永錫難老此養老也在泮獻馘此以訊馘
 告/也
 陳氏禮書奠者陳而奠之也鄭氏曰釋奠者設薦饌
[127-9b]
 酌奠而已無迎尸以下事賈公彦曰奠之為/言停停饌具而已考之儀
 禮聘賔歸至於禰薦脯醢觴酒陳陳者所以奠之也
 則釋奠設薦饌酌奠而已可知也特牲饋食奠觶於
 尸未至之前則釋奠無迎尸可知也古者釋奠或施
 於山川或施於廟社或施於學周官大祝反行舍奠
 甸祝舍奠於祖廟此施於山川廟社者也文王世子
 凡學春官釋奠於先師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
 先師凡釋奠者必有合也天子視學命有司行事興
[127-10a]
 秩節祭先聖先師適東序釋奠於先老王制出征執
 有罪反釋奠於學此施於學者也山川廟社之祭不
 止於釋奠學之祭釋奠而已賈公彦曰非時而祭曰
 奠此為山川廟社而言之也學之釋奠則有常時者
 有非時者文王世子凡學春官釋奠於其先師秋冬
 亦如之鄭氏曰不言夏夏從春可知此常時之釋奠
 也凡始立學天子視學出征執有罪反以訊馘告必
 釋奠焉此非時之釋奠也釋奠之禮有牲幣有合樂
[127-10b]
 有獻酬大祝造於廟宜乎社過大山川則用事反則
 釋奠此告祭也曽子問曰凡告必用牲幣文王世子
 凡始立學釋奠行事必以幣此釋奠有牲幣之證也
 文王世子凡釋奠者必有合也此釋奠者合樂之證
 也聘禮觴酒陳席於阼薦脯醢三獻一人舉爵獻從
 者行酬乃出此釋奠有獻酬之證也然山川廟社之
 釋奠皆有牲幣學之釋奠非始立學則不必有幣也
 學之釋奠有合樂則山川廟社不必有合也聘賔釋
[127-11a]
 奠有三獻則天子諸侯之於山川廟社不止三獻也
 凡始立學與天子視學釋奠先聖先師四時則釋奠
 先師而已文王世子謂春釋奠於先師鄭氏釋王制
 亦謂釋奠禮先師其説是也然鄭氏以王制之釋奠
 為釋菜奠幣以文王世子之釋奠者必有合為與鄰
 國合孔頴逹以學記之釋菜為釋奠其説誤也
          右釋奠
禮記文王世子始立學者既興器用幣注興當為釁字/之誤也禮樂之
[127-11b]
器成則釁之又用幣/告先聖先師以器成然後釋菜註告先聖先師以/器成有時將用也不舞
不授器註釋菜禮輕也釋奠則舞舞則授器司馬/之屬司兵司戈司盾祭祀授舞者兵也乃退
儐於東序一獻無介語可也註言乃退謂得立三代之/學者釋菜於虞庠則儐賔
於東序魯之學有米廩東序瞽宗也故疏前用幣告其/器成後釋菜告其將用凡釋奠禮重 作樂時須舞乃
授舞者所執干戈之器今其釋菜之時雖作樂不為舞/也亦既不舞故不授舞者之器釋菜虞庠既畢乃從虞
庠而退儐禮其賔於東序之中其禮既殺惟行一獻無/介無語如此於禮可也前用幣直云告器成此釋菜云
告器成將用則兩告不同也熊氏云用幣則無菜用菜/則無幣皇氏云用幣釋菜祇是一告其義恐非也按四
時釋奠不及先聖知此用幣及釋菜及先聖者以上文/始立學釋奠先聖先師此文亦云始立學既釁器用幣
[127-12a]
釋菜亦及先聖也以其始立學及器新成事重於四時/常奠也凡釋奠有六始立學釋奠一也四時釋奠有四
通前五也王制師還釋奠於學六也釋菜有三春入學/釋菜合舞一也此釁器釋菜二也學記皮弁祭菜三也
秋頒學合聲無釋菜之文則不釋菜也釋幣惟一也從/釁器以來皆據諸侯之禮故云始立學諸侯惟立時王
之學何得云得立三代之學得有夏之東序謂諸侯有/功徳者得立三代之學若魯國之比東序於虞庠相對
東序在東虞庠在西既退儐/於東序明釋菜在於虞庠
欽定禮記義疏用幣或君親之或有司為之釋菜則學
 子之事考祭則有尸有牲有幣有樂釋奠則無尸釋
 幣併無牲釋菜併無幣然脯醢之屬未嘗無也然不
[127-12b]
 言脯祭而曰釋菜者或取其新且潔與
周禮春官大胥春入學舍采合舞註春始以學士入學/宮而學之合舞等其
進進使應節奏舍即釋也采讀為菜始入學必釋菜禮/先師也菜蘋蘩之屬 疏釋菜禮輕故不及先聖也其
先師者鄭註文王世子云若漢禮有高堂生樂有制氏/詩有毛公書有伏生知菜是蘋蘩之屬者詩有采蘋采
蘩皆菜名言之屬者周禮/又有芹茆之等亦菜名也秋頒學合聲註春使之學秋/頒其才藝所為
合聲亦等其曲折使應節奏/ 疏頒分也分其才藝髙下
 黄氏曰樂師教舞帗羽干旄皇人未/嘗合也大胥春始入學合而教之
 鄭氏鍔曰月令春入學合舞秋入學習吹學無二義/皆學宫也葢周家建五學其中謂之辟雍水南曰成
[127-13a]
 均水北曰上庠水東曰東序水西曰瞽宗春令學士/始入學所入者辟雍也總處於此以觀其能至秋則
 所觀者已久知其所宜矣於是分而處之宜學禮者/處之瞽宗宜學書者處之上庠宜學干戈者處之東
 序宜學語者處之成均非惟不分學/字以為二義又合周家立學之制
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命樂正入學習舞註為仲春/將釋菜仲春
之月上丁命樂正習舞釋菜注樂正樂官之長也命習/舞者萬物始出地鼔舞也
將舞必釋菜於先師以禮之夏小正曰丁亥萬舞入學/ 疏此仲春習舞則大胥春入學釋菜合舞一也據人
所學謂之習舞節奏齊同謂之合舞此亦謂之大合樂/故文王世子大合樂註春舍菜合舞秋頒樂合聲自是
春秋常所合樂也孟春習舞及仲春習舞及仲丁習舞/併季春合樂皆在太學仲春釋菜合舞季春大合樂皆
[127-13b]
天子親往餘則不也註云將舞必釋菜於先師者以經/文習舞釋菜文在於後恐習舞釋菜共是一事故云將
欲習舞必先釋菜必知然者以釋菜之時不為舞也故/文王世子云釋菜不舞不授器是知釋菜無舞也知必
先有釋菜者以大胥云舍菜合舞/舍即是釋故知釋菜在合舞之前天子乃帥三公九卿
諸侯大夫親往視之注順時/逹物也
 陳氏澔曰必用丁者以先庚三日後甲三日也習舞/釋菜謂將教習舞者則先以釋菜之禮告先師也
 髙氏誘曰初入學官必禮先師置采帛於前以贄神/也周禮春入學釋菜合舞秋頒學合聲此之謂也
欽定禮記義疏鄭注菜如字髙氏則菜為采髙氏葢依
 呂氏本也然儀禮只有釋幣而無釋菜之文髙以釋
[127-14a]
 采即釋幣是屈儀禮以從呂也惟是月令原本呂氏
 說故尚可存之若謂他經皆可作采亦並為釋幣之
 説則未可信也
學記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註皮弁天子之朝/服也祭菜禮先聖
先師菜謂芹藻之屬有疏熊氏曰始教謂始立學教皮/弁祭菜者謂天子使 司服皮弁祭先聖先師以蘋藻
之菜也崔氏云著皮弁祭菜蔬並是貭素示學者以謙/敬之道矣熊氏以註禮先聖先師之義解經謂始立學
也若學士春始入學惟得祭先師故文王世子云春/官釋奠於其先師皇氏謂春時學士始入學恐非
 陳氏澔曰始教學者入學之初也有司衣皮弁/之服祭先師以蘋藻之菜示之以尊敬道藝也
[127-14b]
 吳氏澄曰古者始入學必釋菜於先聖先師故大學/始初之教有司先服皮弁服行釋菜禮葢示學者以
 敬先聖先師之道也常服元冠今加服/皮弁芹藻之菜簡質而潔皆示敬也
 呂氏大臨曰釋菜之禮禮之至簡者也皆不在多品
 貴其誠也其用有三每歲春合舞則行之月令云仲
 春命樂正合舞舍菜也始立學則行之文王世子云
 既興器用幣然後舍菜是也始入學則行之學記云
 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陳氏禮書周禮大胥春入學舍菜合舞學記皮弁祭
[127-15a]
 菜示敬道也月令仲春上丁命樂正習舞釋菜文王
 世子始立學者既興器用幣然後釋菜不舞不授器
 乃退儐於東序一獻無介語可也然則釋菜之禮猶
 摯也婦見舅姑其摰也棗栗腵修若沒而廟見則釋
 菜弟子見師其摰也束脩若禮於先師則釋菜大胥
 釋菜合舞而文王世子釋菜不舞不授器者以釋奠
 既舞故也士喪禮君視歛釋菜入門喪大記大夫士
 既殯而君往焉釋菜於門内占夢季冬乃舍萌於四
[127-15b]
 方舍萌釋菜也則釋菜之禮豈特子弟之見先師婦
 之見廟而已哉婚禮有奠菜儀弟子之見先師其儀
 葢此類歟鄭氏謂婚禮奠菜葢用菫入學釋菜蘋藻
 之屬始立學釋菜芹藻之屬葢以泮宫有芹藻子事
 父母有菫荁故有是説也菜之為摰則菜而已采蘋
 教成之祭毛氏謂牲用魚芼之用蘋藻則詩所謂湘
 之者芼之也與釋菜異矣
          右釋菜
[127-16a]
後漢書禮儀志明帝永平二年三月郡縣行鄉飲酒禮
於學校皆祀聖師周公孔子牲以犬
         右漢
三國魏志齊王紀正始二年春二月帝初通論語使太
常以太牢祭孔子於辟雍以顔淵配 五年五月癸巳
講尚書經通使太常以太牢祠孔子於辟雍以顔淵配
賜太傅大將軍及侍講者各有差七年冬十二月講
禮記通使太常以太牢祀孔子於辟雍以顔淵配
[127-16b]
          右三國
晉書禮志禮始立學必先釋奠於先聖先師及行事必
用幣漢世雖立學斯禮無聞魏齊王正始二年二月帝
講論語通五年五月講尚書通七年十二月講禮記通
並使太常釋奠以太牢祠孔子於辟雍以顔回配
 邱氏濬曰按此以顔子配享之始亦漢以來釋奠之
 禮始見於此前此祠孔子者皆於闕里至是始行於
 太學
[127-17a]
武帝泰始三年詔太學及魯國四時備三牲以祀孔子
武帝本紀咸康元年二月甲子帝親釋奠
穆帝本紀升平元年三月帝講孝經壬申親釋奠於中

孝武帝本紀寧康三年九月帝講孝經冬十月癸巳帝
釋奠於中堂祠孔子以顔回配
禮志武帝泰始七年皇太子講孝經通咸寧三年講詩
通太康三年講禮記通惠帝元康三年皇太子講論語
[127-17b]
通元帝太興二年皇太子講論語通太子並親釋奠以
太牢祀孔子以顔回配成帝咸康元年帝講詩通穆帝
升平元年三月帝講孝經通孝武寧康三年七月帝講
孝經通並釋奠如故事穆帝孝武並權以中堂為太學
宋書禮志魏齊王正始中齊王每講經使太常釋奠於
先聖先師於辟雍弗躬親晉惠帝明帝之為太子及愍
懷太子講經竟並親釋奠於太學太子進爵於先師中
庶子進爵於顔回成穆孝武三帝亦皆親釋奠孝武時
[127-18a]
以學在水南懸逺有司議依升平元年於中堂權立行
太學於時無復國子生有司奏應須復二學生百二十
人太學生取見人六十國子生權銓大臣子孫六十人
事訖罷奏可釋奠禮畢㑹百官六品以上
          右晉
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四月皇太子講孝經通釋奠國
子學如晉故事
元嘉二十二年太子釋奠采晉故事官有其注祭畢太
[127-18b]
祖親臨學宴㑹太子以下悉預
南齊書世祖本紀永明三年冬十月壬戌詔曰皇太子
長懋講畢當釋奠王公以下可悉往觀禮
禮志武帝永明三年詔立學創立堂宇有司奏宋元嘉
舊事學生到先釋奠先聖先師又有釋菜未詳今當行
何禮用何樂及禮器尚書令王儉議周禮春入學釋菜
合舞記云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又云始入學必釋
奠先聖先師中朝以來釋菜禮廢今之所行釋奠而已
[127-19a]
金石爼豆皆無明文方之七廟則輕比之五祀則重陸
納車允謂宣尼廟宜依亭侯之爵范甯欲依周公之廟
用王者儀范宣謂當其為師則不臣之釋奠日宜備帝
王禮樂此則車陸失於過輕二范傷於太重喻希云若
王者自設禮樂則肆賞於致敬之所若欲嘉美先師則
須所况非備尋其此説守附情理皇朝屈尊𢎞教推以
師資引同上公即事惟允元嘉立學裴松之議應儛六
佾以郊樂未具故權奏登歌今金石已備宜設軒懸之
[127-19b]
樂六佾之儛牲牢器用悉依上公其冬皇太子講孝經
親臨釋奠車駕幸聽
 邱氏濬曰按釋奠用六佾軒懸之樂始此
隋書禮儀志梁天監八年皇太子釋奠周捨議以為釋
奠仍㑹既惟大禮請依東宫元㑹太子著絳紗襮樂用
軒懸預升殿坐者皆服朱衣帝從之又有司以為禮云
凡為人子升降不由阼階案今學堂凡有三階愚謂客
若降等則從主人之階今先師在堂義所尊敬太子宜
[127-20a]
登阼階以明從師之義若釋奠事訖宴㑹之時無復先
師之敬太子升堂則宜從西階以明不由阼義吏部郎
徐勉議鄭𤣥云由命士以上父子異宫宫室既異無不
由阼階之禮請釋奠及宴㑹太子升堂並宜由東階若
輿駕幸學自然中陛又檢東宫元㑹儀注太子升崇政
殿不欲東西階責東宫典儀列云太子元㑹升自西階
此則相承為謬請自今東宫大公事太子升崇政殿並
由阼階其預㑹賔客依舊西階
[127-20b]
 梁元帝釋奠祭孔子文粤若宗師猗歟乃聖惟岳降
 神惟天所命上善如水至人若鏡
 祭顔子文欽哉體一亞彼至人乍分介石時知落鱗
 不先稱寶席上為珍致虚守靜曲巷安貧欽風味道
 其徳有鄰
 陸倕釋奠祭孔子文於惟上徳是曰聖真克明克峻
 知化窮神研幾善誘藏用顯仁利同道濟成俗教民
 道尊功倍徳溥化光離經辨志濟濟洋洋
[127-21a]
 陳書杜之緯傳中大同七年梁皇太子釋奠於國學
 時樂府無孔子顔子登歌詞尚書參議令之緯製其
 文伶人傳習以為故事
陳書宣帝本紀大建三年秋八月辛丑皇太子親釋奠
於太學二傅祭酒以下賚帛各有差
後主本紀至徳三年十一月己未詔曰宣尼誕膺上哲
體資至聖祖述憲章之典並天地而合徳樂正雅頌之
奥與日月而偕明垂後昆之訓範開生民之耳目梁季
[127-21b]
湮㣲靈寢忘處鞠為茂草三十餘年敬仰如在永惟愾
息今雅道雍熈由庚得所斷琴故履零落不追閲笥開
書無因循復外可詳之禮典改築舊廟蕙房桂棟咸使
惟新芳蘩潔潦以時饗奠十二月辛卯皇太子出太學
講孝經戊戌講畢辛丑釋奠於先師禮畢設金石之樂
㑹宴王公卿士
         右宋齊梁陳
北魏書太祖本紀天興四年二月丁亥命樂師入學習
[127-22a]
舞釋菜於先聖先師
世宗本紀始光三年二月起太學於城東祀孔子以顔
淵配
肅宗本紀正光元年春正月乙酉詔曰建國緯民立教
為本尊師崇道兹典自昔來歲仲陽節和氣潤釋菜孔
顔乃其時也有司可豫繕國學圖飾聖賢置官簡牲擇
吉備禮
正光二年二月癸亥車駕幸國子學講孝經三月庚午
[127-22b]
帝幸國子學祀孔子以顔淵配
隋書禮儀志後齊將講於天子先定經於孔父廟置執
經一人侍講二人執讀二人擿句二人録義六人奉經
二人講之旦皇帝服通天冠元紗袍乗象輅至學坐廟
堂上講訖還便殿改服絳紗袍乘象輅還宫講畢以一
太牢釋奠孔父配以顔回列軒懸樂六佾舞行三獻禮
畢皇帝服通天冠絳紗𫀆升阼即坐宴畢還宫皇太子
每通一經亦釋奠乘石山安車三師乘車在前三少從
[127-23a]
後而至學焉
後齊制新立學必釋奠禮先聖先師每歲春秋二仲常
行其禮每月旦祭酒領博士以下及國子諸學生以上
太學四門博士升堂助教以下太學諸生階下拜孔揖
顔日出行事而不至者記之為一負雨霑服則止學生
每十日給假皆以景日放之郡學則於坊内立孔顔廟
愽士以下亦每月朝云
 文獻通考張憑議曰不拜顔子者按學堂舊有聖賢
[127-23b]
 之象既備禮盡敬奉尼父以為師而未詳顔子拜揖
 之儀臣以聖者君道也師者賢臣道也若乃堯舜禹
 於君位則稷契與我並為臣矣師𤣥風於洙泗則顔
 子吾同門也夫大賢恭已既揖讓於君徳回也如愚
 豈越分於人師哉是以王聖佐賢而君臣之義著拜
 孔揖顔而師資之分同矣
 邱氏濬曰按此後世朔日行禮之始今制有朔望行
 事之禮此其權輿歟
[127-24a]
周書武帝本紀天和元年秋七月壬午詔諸胄子入學
但束修於師不勞釋奠釋奠者學成之祭自今即為恒

宣帝本紀大象二年二月丁巳帝幸露門學行釋奠之

          右北魏北齊北周
隋書禮儀志隋制國子寺每歲以四仲月上丁釋奠於
先聖先師每年别一行鄉飲酒禮州郡學則以春秋仲
[127-24b]
月釋奠州郡縣亦每年於學一行鄉飲酒禮學生皆乙
日試書景日給假焉
 隋牛𢎞先聖先師歌經國立訓學重教先三墳肇冊
 五典留篇開鑿理著陶鑄功宣東膠西序春誦夏弦
 芳塵載仰祀典無愆
          右隋
舊唐書髙祖紀武徳二年六月戊寅令國子學立周公
孔子廟四時致祭
[127-25a]
闕里志武徳二年詔曰大徳必祀義存方冊逹人命世
流慶後昆爰始姬旦匡翊周邦創設禮經大明典憲啟
生民之耳目窮法度之本原粤若宣尼天姿睿哲四科
之數歴代不刋三千之徒風流無斁惟兹二聖道濟生
人尊禮不修孰明褒尚宜命有司立周公孔子廟各一
所四時致祭
唐書髙祖本紀武徳七年二月丁巳釋奠於國學
冊府元龜武徳七年二月詔曰釋奠之禮致敬先師鼓
[127-25b]
篋之義以明遜志比多闕略更宜詳備仲春釋奠朕將
親覽所司具為條式以時宣下是月丁巳帝幸國子監
親臨釋奠
唐書禮樂志武徳二年始詔國子學立周公孔子廟七
年髙祖釋奠焉以周公為先聖孔子配
    蕙田案前此之祭先聖先師皆以孔子為先
    聖顔回為先師其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師
    至此始有明文然則自三國以來其以周公
[127-26a]
    為先聖者或偶一為之故不恒見歟
舊唐書禮儀志武徳七年二月幸國子學親臨釋奠引
道士沙門有學業者與博士雜相駁難久之乃罷
    蕙田案孔子云道不同不相為謀又曰攻乎
    異端斯害也已孟子曰我亦欲正人心息邪
    説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又曰能言距
    楊墨者聖人之徒也是故楊墨之道不息孔
    子之道不著今也不惟不能距之闢之放之
[127-26b]
    反引佛老二氏與吾徒相辨論烏覩所謂崇
    儒尊聖者乎髙祖於是乎失禮矣
唐書禮樂志貞觀二年左僕射房元齡博士朱子奢建
言周公尼父俱聖人然釋奠於學以夫子也大業以前
皆孔丘為先聖顔回為先師乃罷周公升孔子為先聖
以顔回配
文獻通考太宗貞觀二年左僕射房元齡等建議武徳
中詔釋奠於太學以周公為先聖孔子配享臣以為周
[127-27a]
公尼父俱稱聖人庠序置奠本縁夫子故晉宋梁陳及
隋大業故事皆以孔子為先聖顔回為先師歴代所行
古今通允伏請停祭周公升孔子為先聖以顔回配詔
從之
 玉海貞觀二年停以周公為先聖始立孔子廟堂於
 國學式稽舊典以仲尼為先聖顔子為先師爼豆干
 戚之容始備魯哀公十七年立孔子廟於故宅閲千
 餘載未嘗出闕里漢儒所謂立學釋奠未知先聖先
[127-27b]
 師為誰自戴記之外無聞迨魏齊王晉武帝釋奠於
 學雖昉見簡冊而未有原廟也唐武徳二年廟周孔
 於胄監至貞觀定孔子為先聖而黜周公牲牢祭幣
 日增月益
 邱氏濬曰案至是始定以孔子為先聖顔子為先師
    蕙田案邱氏之説似矣而猶未核也觀長孫
    無忌等奏云庠序置奠本縁夫子故晉宋梁
    陳及隋大業故事皆以孔子為先聖顔回為
[127-28a]
    先師歴代所行古今通允則知六朝以還皆
    以孔子為先聖矣特一改其制於武徳而旋
    復於貞觀再改其制於永徽而再復於顯慶
    耳夫云定者一成而不變之詞也乃貞觀之
    制行之未久至髙宗永徽間而復以周公為
    先聖孔子為先師矣何定之有迨至顯慶一
    復其規夫而後孔子之為先聖歴千餘年而
    不變耳故謂定制於髙宗顯慶之時則可謂
[127-28b]
    定制於太宗貞觀之初則不可
唐書禮樂志貞觀四年詔州縣學皆作孔子廟
    蕙田案此州縣立孔廟之始
太宗本紀貞觀十四年二月丁丑觀釋奠於國學
舊唐書禮儀志貞觀十四年二月丁丑太宗幸國子學
親觀釋奠祭酒孔頴逹講孝經
 唐書儒林傳貞觀十四年召天下惇師老徳以為學
 官又數臨幸國子學觀釋菜廣博舍二千百區益生
[127-29a]
 員至三千二百自屯營飛騎皆給博士受經能通經
 者聽入貢限四方秀艾坌集京師於是新羅髙昌百
 濟吐蕃髙麗等並遣子弟入學鼓笥踵堂者凡八千
 餘人雖三代之盛所未聞也
太宗本紀貞觀二十一年二月丁丑皇太子釋菜於太

禮樂志皇太子釋奠自為初獻以祭酒張後允亞獻光
州刺史攝司業趙𢎞智終獻
[127-29b]
舊唐書禮儀志貞觀二十一年詔曰左丘明卜子夏公
羊髙穀梁赤伏勝髙堂生戴聖毛萇孔安國劉向鄭衆
杜子春馬融盧植鄭元服䖍何休王肅王弼杜預范甯
賈逵總二十二座春秋二仲行釋奠之禮初以儒官自
為祭主直云愽士姓名昭告於先聖又州縣釋奠亦以
博士為主敬宗等又奏曰按禮記文王世子凡學春官
釋奠於其先師鄭注云官謂詩書禮樂之官也彼謂四
時之學將習其道故儒官釋奠各於其師既非國家行
[127-30a]
禮所以不及先聖至於春秋二時合樂之日則天子視
學命有司興秩即總祭先聖先師焉秦漢釋奠無文可
檢至於魏武則使太常行事自晉宋以降時有親行而
學官主祭全無典實且名稱國學樂用軒懸樽爼威儀
葢皆官備在於臣下理不合專况凡在小祀猶皆遣使
行禮釋奠既凖中祀據理必須禀命今請國學釋奠令
國子祭酒為初獻祝辭稱皇帝謹遣仍令司業為亞獻
國子博士為終獻其州學刺史為初獻上佐為亞獻博
[127-30b]
士為終獻縣學令為初獻丞為亞獻博士既無品秩請
主簿及尉通為終獻若有闕並以次差攝州縣釋奠既
請各刺史縣令親獻主祭望准祭社同給明衣修附禮
令以為永則
 邱氏濬曰按此後世國學遣官釋奠之始前此葢學
 官自祭也而州縣以守令主祭亦始於此
音樂志皇太子親釋奠樂章五首
 迎神用承和亦曰/宣和 聖道日用神機不測金石以陳
[127-31a]
 絃歌載陟爰釋其菜匪馨於稷來顧來享是宗是極
 太子行用承和 萬國以貞光上嗣三善茂徳表重
 輪視膳寢門遵要道髙闢崇賢引正人
 登歌奠幣用肅和 粤惟上聖有縱自天旁周萬物
 俯應千年舊章允著嘉䞇孔䖍王化兹首儒風是宣
 迎爼用雍和 堂獻瑶篚庭敷璆縣禮備其容樂和
 其變肅肅親享雍雍執奠明徳惟馨蘋蘩可薦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集集龜開昭聖列龍
[127-31b]
 蹲鳯跱肅神儀尊儒敬業宏圖闡緯武經文盛德施
  武舞用凱安祠同冬/至圜丘送神用承和詞同/迎神
又享孔廟樂章二首太樂舊有此/詞不詳所起
 迎神 通吳表聖問老探貞三千弟子五百賢人億
 齡規法萬載祠禋潔誠以祭奏樂迎神
 送神 醴溢犧象羞陳爼豆魯壁類聞泗州如覯里
 校覃福胄筵承佑雅樂清音送神其奏
唐書禮樂志永徽中復以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師顔
[127-32a]
回左丘明以降皆從祀
舊唐書禮儀志髙宗顯慶二年七月禮部尚書許敬宗
等議依今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師又禮記云始立學
釋奠於先聖鄭元注云若周公孔子也且周公踐極功
比帝王請配成王以孔子為先聖
文獻通考顯慶二年太尉長孫無忌等議曰案新禮孔
子為先聖顔回為先師又准貞觀二十一年以孔子為
先聖更以左丘明等二十一人與顔回俱配尼父於太
[127-32b]
學今據永徽令文改用周公為先聖遂黜孔子為先師
顔回丘明並為從祀謹按禮記云凡學春官釋奠於其
先師鄭𤣥注曰官謂詩書禮樂之官也先師者若漢禮
有髙堂生樂有制氏詩有毛公書有伏生可以為師者
又禮記曰始立學釋奠於先聖鄭𤣥注曰若周公孔子
也據禮為定昭然自别聖則非周即孔師則偏善一經
漢魏以來取捨各異顔回夫子互作先師宣父周公迭
為先聖求其節文遞有得失所以貞觀之末親降綸言
[127-33a]
依禮記之明文配康成之奥説正夫子為先聖加衆儒
為先師永垂制於後昆革往代之紕繆而今新令不詳
制㫖輒事刋改遂違明詔但成王幼年周公踐極制禮
作樂功比帝王所以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為六君子又
説明王孝道乃述周公嚴配此即姬旦鴻業合同王者
祀之儒官就享實貶其功仲尼生衰周之末拯文䘮之
弊祖述堯舜憲章文武𢎞聖教於六經闡儒風於千世
故孟軻稱生民以來一人而已自漢已降奕葉封侯崇
[127-33b]
奉其聖迄於今日胡可降兹上哲俯入先師且丘明之
徒見行其學貶為從祀亦無故事今請改令從詔於義
為允其周公仍依别禮配享武王詔從之
唐書髙宗本紀總章元年二月丁巳皇太子釋奠於國
學四月乙卯贈顔回為太子少師曾參太子少保
冊府元龜總章元年三月詔曰皇太子𢎞近因釋菜齒
胄上庠祇事先師馳心近侍仰崇山而景行眷曩哲以
勤懷顯顔曽之特髙揚仁義之雙美請申褒贈載甄芳
[127-34a]
烈朕嘉其進徳冀以思齊訓誘之方莫斯為尚顔回可
贈太子少師曽參可贈太子少保
 邱氏濬曰此後世追贈孔門弟子之始而以曽參配
 享亦始於此
    蕙田案曾子配享乃在睿宗太極元年非髙
    宗時也
唐書禮樂志咸亨元年詔州縣皆營孔子廟
唐書睿宗本紀景雲二年八月丁巳皇太子釋奠於國
[127-34b]

 劉子元傳元宗在東宫將親釋奠於國學有司草儀
 注令從臣皆乘馬著衣冠子元進議曰古者自大夫
 已上皆乘車而以馬為騑服魏晉已降迄乎隋代朝
 士又駕牛車歴代經史具有其事不可一二言也至
 如李廣北征解鞍憇息馬援南伐據鞍顧盻斯則鞍
 馬之設行於軍旅戎服所乘貴於便習者也案江左
 官至尚書郎而輒輕乘馬則為御史所彈又顔延之
[127-35a]
 罷官後好騎馬出入閭里當代稱其放誕此則專車
 憑軾可擐朝衣單馬御鞍宜從䙝服求之近古灼然
 之明驗也自皇家撫運㳂革隨時至如陵廟廵謁王
 公冊命則盛服冠履乘彼輅車其士庶有衣冠親迎
 者亦時以服箱充馭在於他事無復乘車貴賤所行
 通用鞍馬而已臣伏見此者鑾輿出幸法駕首途左
 右侍臣皆以朝服乘馬夫冠履而出只可配車而行
 今乘車既停而冠履不易可謂唯知其一而未知其
[127-35b]
 二也何者褒衣博帶革履髙冠本非馬上所施自是
 車中之服必也韈而升鐙跣以乘鞍非唯不師古道
 亦自取驚今俗求諸折中進退無可且長裾廣袖襜
 如翼如鳴珮行組鏘鏘奕奕馳驟於風塵之内出入
 於旌棨之間儻馬有驚逸人從顛墜遂使屬車之右
 遺履不收清道之傍絓驂相續固以受嗤行路有損
 威儀今議者皆云秘閣有梁武帝南郊圖多有危冠
 乘馬者此則近代故事不得謂無其文臣案此圖是
[127-36a]
 後人所為非當時所撰且觀代間有古今圖畫者多
 矣如張僧繇畫羣公祖二疏而兵士有著芒屩者閻
 立本畫明君入匈奴而歸人有著帷帽者夫芒屩出
 於水鄉非京華所有帷帽創於隋代非漢官所作議
 者豈可徵此二畫以為故實者乎由斯而言則梁氏
 南郊之圖義同於此又傳稱因俗禮貴縁情殷輅周
 冕規模不一秦冠漢佩用捨無常况我國家道軼百
 王功髙萬古事有不便理資變通其乘馬衣冠竊謂
[127-36b]
 宜從省廢臣懷此異議其來自久日不暇給未及㩁
 揚今屬殿下親從齒胄將臨國學凡有衣冠乘馬皆
 憚此行所以輒進狂言用申鄙見皇太子手令付外
 宣行仍編入令以為常式
唐書睿宗紀太極元年至是年八月元宗即/位追改為先天元年二月丁巳
皇太子釋奠於國學
禮樂志睿宗太極元年加贈顔回太子太師曽參太子
太保皆配享
[127-37a]
元宗本紀開元七年十一月乙亥皇太子入學齒胄賜
陪位官及學生帛
禮樂志開元七年皇太子齒胄於學謁先聖詔宋璟亞
獻蘇頲終獻臨享天子思齒胄義乃詔三獻皆用胄子
祀先聖如釋奠右散騎常侍禇無量講孝經禮記文王
世子篇
 文獻通考八年國子司業李元瓘奏言京國子監廟
 堂先聖孔宣父配坐先師顔子今其像見立侍准禮
[127-37b]
 授坐不立授立不跪况顔子道亞生知才光入室既
 當配享其儀見立請據禮文合從坐侍又四科弟子
 閔子騫等並伏膺儒術親承聖教雖復列像廟堂不
 參享祀謹按祠令何休等二十二賢猶霑從祀豈有
 升堂入室之子獨不霑配享之餘望請春秋釋奠列
 享在二十二賢之上七十子者則文翁之壁尚不闕
 如豈有國庠遂無圖繪請命有司圖形於壁兼為立
 贊庶敦勸儒風光崇聖烈曽參孝道可崇獨受經於
[127-38a]
 夫子望准二十二賢從享詔曰顔子等十哲宜為坐
 像悉令從祀曽參大孝徳冠同列特為塑像坐於十
 哲之次因圖七十弟子及二十二賢於廟壁上以顔
 子亞聖親為製贊書於右仍令當朝文士分為之贊
 題其壁焉
    蕙田案新唐書睿宗時曽子已配享矣觀通
    考載開元八年之奏新唐書似誤
 馬氏端臨曰自禮記釋奠於先聖先師之説鄭康成
[127-38b]
 釋先師以為如樂有制氏詩有毛公禮有髙堂生書
 有伏生之類自是後儒言釋奠者本禮記言先師者
 本鄭氏注唐貞觀時遂以左丘明以下至賈逵二十
 二人為先師配食孔聖夫聖作之者也師述之者也
 述夫子之道以親炙言之則莫如十哲七十二賢以
 傳授言之則莫如子思孟子必是而後可以言先師
 可以繼先聖今捨是不録而皆取之於釋經之諸儒
 姑以二十二子言之獨子夏無以議焉左丘明公羊
[127-39a]
 髙穀梁赤猶曰受經於聖人而得其大義至於髙堂
 生以下則謂之經師可矣非人師也如毛鄭之釋經
 於名物固為該洽而義理間有差舛至王輔嗣之宗
 㫖老莊賈景伯之附㑹䜟緯則其所學已非聖人之
 學矣又况戴聖馬融之貪鄙則其素履固當見擯於
 洙泗今乃俱在侑食之列而髙弟子除顔淵之外反
 不得預李元瓘雖懇言之而僅能升十哲曽子儕於
 二十二子之列而七十二賢俱不霑享祀葢拘於康
[127-39b]
 成之注而以專門訓詁為盡得聖道之傳也
    蕙田案馬氏此論已為嘉靖間人張本要之
    是二十二人者雖不盡純然保殘守缺使先
    聖㣲言得以不絶之數子之功未始不鉅君
    子之於人取其大而略其細可也
    宗元案經以載道傳經即以傳道原不容分
    然自顔曽思孟而下已多不能兼之直至宋
    五子而始合耳二十二人又何能及此然抱
[127-40a]
    殘守缺使遺經不至於遂亡則二十二人不
    為無功録功則當棄過從祀焉可也配食焉
    則過矣
 邱氏濬曰案塑像之設中國無之至佛教入中國始
 有也三代以前祀神皆以主無有所謂像設也彼異
 教用之無足怪者不知祀吾聖人者何時而始為像
 云觀李元瓘言顔子立侍則像在唐前已有矣嗚呼
 姚燧有言北史敢有造泥人銅人者門誅則泥人固
[127-40b]
 非中土為主以祀聖人法也後世莫覺其非亦化其
 道而為之郡異縣殊不一其狀長短豐瘠老少美惡
 惟其工之巧拙是隨就使盡善亦豈其生時盛徳之
 容甚非神而明之無聲無臭之道也國初洪武十四
 年首建太學聖祖毅然的見千古之非自夫子以下
 像不土繪祀以神主嗚呼盛哉夫國學廟貌非但以
 為師生瞻仰之所而天子視學實於是乎致禮焉夫
 以冕旒之尊而臨夫爼豆之地聖人百世之師坐而
[127-41a]
 不起猶之可也若夫從祀諸儒皆前代之縉紳或當
 代之臣子君拜於下而臣坐於上可乎臣知非獨名
 分之乖舛而觀瞻之不雅竊觀聖賢在天之靈亦有
 所不安也或者若謂既以摶土為之事之以為聖賢
 一旦毁之以為泥滓似乎不恭竊觀聖祖詔毁郡邑
 城隍塑像用其土泥壁以繪雲山載在令甲可考也
 矧所塑者特具人形耳豈真聖賢之遺貌哉程頥論
 人家祖宗影有一毛不類則非其人彼親見其人而
[127-41b]
 貌之有毫髪不肖似尚非其人况工人隨意信手而
 為之者哉臣惟文廟之在南京者固已行聖祖之制
 今京師國學乃因元人之舊正統中重修廟學惜無
 以此上聞者儻有以聞未必不從今天下郡邑恐其
 勞民無俟改革惟國學乃天子臨視之所乞遵聖祖
 之制如儒臣宋訥所云者誠千萬世儒道之幸仰惟
 我聖祖有大功於世教十數此其一也發揚祖宗之
 功烈亦聖子神孫繼述之大者
[127-42a]
舊唐書禮儀志開元十一年春秋二時釋奠諸州宜依
舊用牲牢其屬縣用酒脯而已十九年正月春秋二時
社及釋奠天下州縣等停牲牢惟用酒脯永為常式
開元禮皇太子釋奠於孔宣父
 齋戒
皇太子散齋三日於别殿致齋二日於正殿前致齋一
日典設郎設皇太子幄座於正殿東序及室内俱西向
又張帷於前楹下殿若無室/張帷為之致齋之日質明諸衛率各
[127-42b]
勒所部屯門列仗如常晝漏上水一刻左庶子版奏請
中嚴近仗就陳於閤外通事舍人引宮臣文武七品以
上袴褶陪位如式諸侍衛之官各服其器服諸侍臣並
結珮俱詣閣奉迎左庶子版奏外辦上水三刻皇太子
服通天冠絳紗袍結珮以出侍衛如常皇太子即座西
向坐侍臣夾侍如常一刻頃左庶子前跪奏稱左庶子
臣某言請降就齋室俯伏興還侍位皇太子降座入室
文武侍臣各還本司直衛者如常典謁引陪位者以次
[127-43a]
出凡應享之官散齋三日致齋二日散齋皆於正寢致/齋一日於本司一
日於享所其無本/司者皆於享所近侍之官應從升者及從享羣官監
官學官學生等各於本司及學館俱清齋一宿並如别
國學及齊太公廟將享舘司先申享日本司諸下其/禮所司隨職供辦凡應享之官散齊三日致齋二日
如别儀無皇太/子散齋以下儀
 陳設
前享三日典設郎設皇太子便次於廟東西向又設便
次於學堂之後隨地之宜守宫設文武侍臣次各於便
[127-43b]
次之後文左武右設諸次享官於齋坊之内從享之官
於廟東門之外隨地之宜國學設獻官以下次於/齋坊太公儀同國學前享
二日太樂令設軒懸之樂於廟庭東方西方磬簴起北
鐘簴次之北方磬簴起西鐘簴次之設三鎛鐘於編懸
之間各依辰位樹路鼓於北懸之間道之左右植建鼓
於三隅置柷敔於懸内柷在左敔在右設歌鐘歌磬於
廟堂之上前楹間北向磬簴在西鐘簴在東其匏竹者
立於堂下階間重行北向相對為首凡懸皆展/而懸之諸工人
[127-44a]
各位於懸後右校掃除内外又為瘞塪於院内堂之壬
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自設軒懸以下國/學太公儀並同前享一日
奉禮設皇太子位於東陛東南西向國學設三獻位於/東門之内道北執
事則近南西向北/上太公儀同國學又設望瘞位於廟堂東北當埋塪西
望瘞與國學同/太公儀並同設亞獻終獻位於皇太子東南執事
者各位於後俱重行西向北上國學無亞獻以/下儀太公並同設御史
位於廟堂之下西南東向令史陪其後設奏禮位於樂
懸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靣又設奉禮贊者位
[127-44b]
於埋塪東北南靣東上設協律郎位於廟堂上前楹之
間近西東向設太樂位於北懸之間北向自御史位以/下與國學同
太公儀/同國學設從享官七品以上位國學則舘官位太/公儀設廟官位於樂
懸之東當執事西南向監官學官位於樂懸之西當宫
官東向國學則設學官位於懸西當舘/官東向太公廟設廟官位同設學生位於宮
官監官學官之後俱重行北上國學學生位於學官舘/官後有觀者於南門内
道左右相對為/首太公無學生設門外位為亞獻終獻位於東門之外
道南執事位於後每等異位俱北向西上國學設三獻/門外位如常
[127-45a]
儀太公儀/與國學同監官學官位於獻官之東南國學則舘官學/官位太公儀廟
官/位從享宮官位於學官之東俱重行北靣以西為上設
酒樽之位於廟堂之上先聖犧樽二象樽二山罍二在
前楹間北向先師犧樽二象樽二山罍二在先聖酒樽
之東俱西上樽皆加勺羃有坫以置爵其先師/爵同置於一坫太公及留侯同上洗設於
東階東南亞獻之洗又於東南俱北向罍水在洗東篚
在洗西南肆篚實以/巾爵執樽罍篚羃者各位於樽罍篚羃
之後設幣篚二各於樽坫之所典設郎設皇太子座於
[127-45b]
學堂之上東壁下西向監司設講榻於北壁下南向又
設執讀者位於前楹間當講榻北向守宮設太傅少傅
座於皇太子西北南靣東上若有令詹事以下坐則設/坐於皇太子西南北向東
上/侍講者座於執讀西北執如意者一人/立於侍講之西三館學官非
侍講者座於侍講者之西皆北靣東上若有上臺三品
以上觀講者設座於侍講之北南靣東上設論議座於
講榻之前近南北靣設脱履席於西階之南東向掌儀
設版位宮官七品以上東階東南西向北上執經侍講
[127-46a]
等於西階西南監官及學官非侍講者於侍講者之後
有上臺三品以上觀講者位於執經之北少退重行皆
東靣北上學生分位於宮官學官之後皆重行北上又
設掌儀位於宮官西北贊者二人在南皆西向國學無/設皇太
子座下/至此儀晡後郊社令帥齋郎以樽坫罍洗篚羃入設於
升堂者/自東階謁者引祭酒司業詣厨視濯溉凡導引者每/一曲一逡廵
太公儀引三/獻視濯溉贊引引御史詣厨省饌具司業以下每事/訖各還齋所
享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帥宰人以鸞刀割牲祝史以
[127-46b]
豆取毛血置於饌所遂烹牲其牲用太牢二正座及先/師首爼皆升右胖十一體
左丘明以下折分餘體/升之國學太公並同未明五刻郊社令帥其屬及廟
司各服其服升設先聖神座於堂上西楹間東向國學/設神
座於廟室内西楹間/東向太公儀拂神幄設先師神座於先聖神座東北南
向西上若前堂不容則又於堂外/之東至陳而北東向南上席皆以莞設神位各
於座首國學儀其七十二弟子名以其歴代祀/先儒篇太公儀無先聖神座以下至此
 出宮
前出宮二日本司宣攝内外各供其職守宮設從享宮
[127-47a]
官次於東宫朝堂如常其日未明所司依鹵簿陳設於
重明門外奉禮設從享宮官位於東宮朝堂如常文武
宮臣七品以上依時刻俱集於次各服公服諸衛率各
勒所部陳設如式左庶子版奏請中嚴典謁引宮臣各
就位諸侍衛官各服其器服左庶子負/璽如式俱詣閤奉迎僕
進輅車於西閤外南向若須乘輦則/聽臨時進止内率一人執刀立
於車前北向中允一人在侍臣之前贊者二人在中允
之前左庶子版奏外辦僕奮衣而出正立執轡皇太子
[127-47b]
著具服遠遊冠乘輿以出左右侍衛如常儀内率前執
轡皇太子升車僕立授綏左庶子以下夾侍如常儀中
允進當車前跪奏稱請發引俛伏興退復位凡中允奏/請皆當車
前跪奏稱具官臣/某言訖俛伏興車動中允與贊者夾引以出内率夾
車而趨出重明門至侍臣上馬所中允奏稱請車權停
令侍臣上馬贊者承傳文武侍臣皆上馬庶子以下夾
侍於車前贊者在供奉官人内侍臣上馬畢中允奏稱
請令車右升左庶子前承令退稱令曰諾中允退復位
[127-48a]
内率升訖中允奏稱請發引退復位皇太子車動太傅
乘車訓導少傅乘車訓從出延喜門不鳴鼓吹從享宮
臣乘馬陪從如常儀
 饋享
享日未明三刻諸享官各服祭服諸陪祭之官皆公服
學生青衿服郊社令良醖令各帥其屬入實樽罍及幣
犠樽實以醴齊象樽實以盎齊山罍實以清酒齊加明/水酒加元酒各實於上樽其幣以白各長一丈八尺
太官令帥其屬實諸籩豆簋簠爼等未明二刻奉禮帥
[127-48b]
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太祝及令史祝史與執樽
罍篚羃者入自東門當階間重行北向西上立定奉禮
曰再拜贊者承傳凡奉禮有辭/贊者皆承傳御史以下皆再拜訖執
樽罍篚羃者各就位贊引引御史太祝詣東階升堂行
掃除於上令史祝史行掃除於下訖引降還齋所國學/掃除
於下訖引就位謁者引享官以下俱就門外位/學生就門内位太公儀無學生位餘同國學皇太子
將至謁者贊引各引享官及從享學官等俱就門外位
學生皆入就門内位皇太子至廟門外廻車南向内率
[127-49a]
降立於車右左庶子進當車前跪奏稱左庶子臣某言
請降車俛伏興還侍位皇太子降車乘輿之便次侍衛
如常郊社令以祝版進皇太子署訖近臣奉出郊社令
受各奠於坫國學無皇太子將至以/下至此儀太公並同未明一刻謁者贊
引引享官宮官就門外位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
引御史以下就入位國學無謁者以/下儀太公同太常令帥工人二
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陳於懸内武舞立於懸南道西其/升
堂坐者皆脱履/於下降納如常謁者引祭酒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
[127-49b]
祭酒再拜訖謁者引祭酒詣東階升堂行掃除於上降行
樂懸於下訖引還本位初祭酒行樂懸謁者贊引各引祭
官及陪祭之官次入就位國學則謁者引司/業太公儀引亞獻皇太子停便
次半刻頃率更令於便次門外東向左庶子版奏外辦皇
太子出便次侍衛如常儀率更令引皇太子至廟東門
中允進笏皇太子執笏近侍者從入如常儀皇太子至
版位西向立每位定率更/令退立於左率更令前啟再拜退復位皇
太子再拜奉禮曰衆官再拜衆官在位者及學生皆再
[127-50a]
其先拜/者不拜率更令前啟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國學/初司
業行掃除訖謁者贊引各引享官以下學官以上次入/就位立定奉禮曰衆官再拜衆官及學生皆再拜其先
拜者不拜謁者進祭酒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無停便次以下儀太公儀亞獻掃除就位至入拜訖
謁者白/初獻協律郎跪俛伏舉麾凡取物者皆跪俛伏而取/以興奠物則奠訖俛伏興
鼔柷奏永和之樂以姑洗之均自後堂上接神/之樂皆奏姑洗作文舞
之舞樂舞三成偃麾戞敔樂止凡樂皆協律郎舉麾工/鼔柷而後作偃麾戞敔
而後/止率更令前啟再拜退復位皇太子再拜國學無率/更下至再
拜太公/儀並同奉禮曰衆官再拜在位者及學生皆再拜太柷
[127-50b]
各跪取幣於篚立於樽所率更令引皇太子永和之樂
皇太子每行皆作永和之樂國學引祭酒升/東階無樂下倣此太公廟謁者引初獻官皇太子
自東階升左庶子以下及左右侍衛量人從升以下皆/如之
皇太子升堂進先聖神座前西向立樂止太祝以幣授
左庶子左庶子奉幣北向進皇太子搢笏受幣每受物/搢笏奠
訖執笏/俛伏興登歌作肅和之樂以南呂之均率更令引皇太
子進西靣跪奠於先聖神座前俛伏興率更令引皇太
子少退西向再拜訖率更令引皇太子進先師首座前
[127-51a]
向北立又太祝以幣授左庶子左庶子奉幣西向進皇
太子受幣率更令引皇太子進北向跪奠於先師首座
俛伏興率更令引皇太子少退北向再拜登歌止率更
令引皇太子樂作皇太子降自東階還版位西向立樂
止初羣官拜訖各奉毛血之豆立東門外於登歌止祝
史奉毛血升自東階太祝迎取於階上進奠於先聖及
先師首座前太祝與祝史退立於樽所初皇太子既奠
幣太官令出帥進饌者奉饌陳於東門之外初皇太子
[127-51b]
既至位樂止太官令引饌入爼初入門奏雍和之樂自/後
酌獻皆奏/雍和之樂饌至階樂止祝史各進跪徹毛血之豆降自
東階以出饌升太祝迎引於階上各設於神座前籩豆/葢羃
先徹乃升簋簠既/奠却其葢於下設訖太官令以下降復位太祝還樽
所率更令引皇太子詣罍洗樂作皇太子至罍洗樂止
左庶子跪取匜盥沃水又左庶子跪取盤盥承水皇太
子盥手中允跪取巾於篚興進皇太子帨手訖中允受
巾跪奠於篚遂取爵於篚興進皇太子受爵左庶子酌
[127-52a]
罍水又左庶子奉盤皇太子洗爵中允又授巾皆如初
皇太子拭爵訖左庶子奠盤匜中允受巾奠於篚皆如
常率更令引皇太子樂作皇太子升自東階樂止詣先
聖酒樽所執樽者舉羃左庶子贊酌醴齊訖樂作率更
令引皇太子進先聖神座前西向跪奠爵俛伏興率更
令引皇太子少退西向立樂止太祝持板進於神座之
右北靣跪讀祝文曰維某年歲次月朔日子皇太子某
國學則云開元神武皇帝謹遣祭酒某/封姓名下同太公儀云謹遣某官某封敢昭告於先聖
[127-52b]
孔宣父惟夫子固天攸縱誕降生知經緯禮樂闡揚文
教餘烈遺風千載是仰俾兹末學依仁游藝謹以制幣
犧齊粢盛庶品祇奉舊章式陳明薦以先師顔子等配
座尚饗訖興太公祝云爰定六韜載成七徳功業昭著/生靈攸仰俾兹末學克奉舊章謹以張留
侯等/配皇太子再拜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跪奠版於神
座興還樽所皇太子拜訖樂止率更令引皇太子詣先
師酒樽所執樽者舉羃左庶子取爵於坫進太子受爵
左庶子贊酌醴齊樂作率更令引皇太子進先師首座
[127-53a]
前北向跪奠爵俛伏興率更令引皇太子少退北向立
樂止皇太子既奠首座爵餘座皆齋郎助奠引/相次而畢其亞獻終獻齋郎助奠亦如之太祝持
板進於先師神座之左西靣跪讀祝文曰某年歲次月
朔日子皇太子某敢昭告於先師顔子等七十二賢爰
以仲春仲/秋率遵故實敬修釋奠於先聖孔宣父惟子等
或服膺聖教徳冠四科或光闡儒風貽範千載謹以制
幣犧齊粢盛庶品式陳明薦從祀配神尚饗訖興齊大/公配
座張留侯等祝云惟子等宣揚武教/光贊韜鈐大濟生靈貽範千載云云皇太子再拜初讀
[127-53b]
祝文訖樂作太祝進跪奠板於神座興還樽所皇太子
拜訖樂止率更令引皇太子詣東序西向樂作太祝各
以爵酌上樽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授左庶子左
庶子舉爵北向進皇太子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
興太祝各帥齋郎進爼太祝跪減先聖及先師首座前
三牲胙肉皆取前脚/第一骨加於爼又以籩豆取稷黍飯興以
胙肉各共置一爼上又以飯共置一籩太祝以飯籩授
左庶子左庶子奉飯北向進皇太子受以授左右太祝
[127-54a]
又以爼授左庶子左庶子以次奉進皇太子毎受以授
左右訖皇太子跪取爵遂飲卒爵左庶子進受爵以授
太祝太祝受爵復於坫皇太子俛伏興再拜樂止率更
令引皇太子樂作皇太子降自東階還板位西向立樂
止文舞出鼔柷作舒和之樂出訖戞敔樂止武舞入鼓
柷作舒和之樂立定戞敔樂止初皇太子將復位謁者
引國子祭酒國學謁者引司業下/倣此太公儀引亞獻詣罍洗盥手洗爵訖
謁者引祭酒升自東階詣先聖酒樽所執爵者舉羃祭
[127-54b]
酒酌盎齊訖武舞作謁者引祭酒進先聖神座前西向
跪奠爵興謁者引祭酒少退西向再拜謁者引祭酒詣
先師酒樽所取爵於坫執樽者舉羃祭酒酌盎齊謁者
引祭酒進先師首座前北向跪奠爵興謁者引祭酒少
退北向再拜訖謁者引祭酒詣東序西向立太祝各以
爵酌罍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進祭酒之左北向
立祭酒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飲卒爵太祝進受爵復於
坫祭酒興再拜謁者引祭酒降復位初祭酒獻將畢謁
[127-55a]
者引司業國學謁者引博士下/倣此太公儀引終獻罍洗洗訖升酌盎齊終
獻如亞獻之儀訖謁者引司業降復位武舞止太祝等
各進跪徹豆興還樽所徹者籩豆各一/少移於故處奉禮曰賜胙贊
者唱衆官再拜在位者及學生皆再拜已飲福/者不拜永和之
樂作率更令前啟再拜退復位皇太子再拜國學無率/更令至再
拜太公儀/同國學奉禮曰衆官再拜在位者及學生皆再拜樂
一成止率更令前啟請就望瘞位率更令引皇太子就
望瘞位西向立國學謁者引祭酒/太公儀引初獻奉禮帥贊者轉就瘞
[127-55b]
塪東北向初在位者將拜大祝各執篚進神座前跪以
篚取幣降自西階詣瘞塪以幣置於塪訖奉禮曰可瘞
塪東西廂各四人寘土半塪率更令前啟禮畢國學太/公儀進
初獻之/左白云率更令引皇太子出門還便次樂作國學謁者/遂引祭酒
出無率更令下至/樂作太公儀同皇太子出門樂止中允進受笏侍衛
如常儀國學無皇太子出/門等儀太公儀同謁者贊引各引亞獻以下以
次出初白禮畢奉禮帥贊者還本位贊引引御史太祝
以下俱復執事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御史以下皆再拜
[127-56a]
訖贊引引出學生以次出其祝版燔於齋坊
 諸州釋奠於孔宣父縣釋奠附/
前享三日刺史縣則縣令/下倣此散齋於别寢二日致齋於㕔
事一日亞獻以下應享之官散齋二日各於正寢致齋
一日於享所上佐為亞獻博士為終獻若刺史上佐有/故並以次差攝博士有故取參軍以上攝
縣丞為亞獻及簿尉通為終獻縣令有故並/以次差充當縣闕則差比縣及州官替充其日助教
及諸學生皆清齋於學館一宿前享二日本司掃除内
外又為瘞塪於院内堂之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階
[127-56b]
本司設刺史以下次於門外隨地之宜前享一日晡後
本司帥其屬守門本司設三獻位於東階東南毎等異
位俱西靣設掌事位於三獻東南西靣北上設望瘞位
於堂上之東北當瘞塪西向設助教位縣學官位/下倣此於西
階西南掌事學生位於助教之後俱東靣北上設贊唱
者位於三獻西南西靣北上又設贊唱位於瘞塪東北
南向東上設三獻門外位於道東每等異位俱西靣掌
事位於終獻之後北上祭器之數與祭社同掌事者以
[127-57a]
罇坫升設於堂上前楹間北向先聖之罇在西先師之
罇在東俱西上皆加勺羃先聖爵一配座爵四各置於
坫設幣篚於罇所設洗直東榮南北以堂深罍水在洗
東加勺羃篚在洗西南肆實爵三巾二於篚加羃執罇
罍洗篚者各位於罇罍洗之後享日未明烹牲於厨夙
興掌饌者實祭器其實與/祭社同本司帥掌事者設先聖神座
於堂上西楹間東向設先師神座於先聖神座東北南
向席皆以莞質明諸享官各服祭服助教儒服學生青
[127-57b]
衿服本司帥掌事者入實罇罍及幣每座罇二一實𤣥/酒為上一實醴齊
次之禮神之幣用/帛各長丈八尺祝版各置於坫贊唱者先入就位祝
二人與執罇罍篚者入立於庭重行北靣西上立定贊
唱者再拜祝以下皆再拜執罇罍篚者各就位祝升自
東階行掃除訖降自東階各還齋所刺史將至贊禮者
引享官以下俱就門外位助教學生並入就門内位刺
史至參軍事引之次縣令贊禮者/引下倣此贊唱者先入就位祝
入升自東階各立於罇後刺史停於次少頃服祭服出
[127-58a]
次參軍事引刺史入就位西向立參軍事退位立於左贊
禮者引享官以下次入就位凡導引者每/曲一逡廵立定贊唱者曰
再拜刺史以下皆再拜參軍事少進刺史之左北靣白請
行事退復位祝俱跪取幣於篚興各立於罇所凡取物者/皆跪伏取
以興奠則奠訖/俛伏而後興本司帥執饌者奉饌陳於門外參軍事引
刺史升自東階進先聖神座前西向立祝以幣北向授刺
史受幣參軍事引刺史進西向跪奠於先聖神座前興少
退西向再拜訖參軍事引刺史當先師神座前北向立又
[127-58b]
祝以幣西向授刺史受幣參軍事引刺史進北向跪奠於
先師神座前興少退北向再拜參軍引刺史降復位本司
引饌入升自東階祝迎引於階上各設於神座前籩豆葢/羃先徹
乃升簠簋既奠却其葢於下籩居右豆居左簠/簋居其間羊豕二俎横而重於右腊特陳於右設訖本司
與執饌者降出祝還罇所參軍事引刺史詣罍洗執罍者酌
水執洗者跪取盤興承水刺史盥手執篚者跪取巾於篚興
進刺史帨手訖執篚者受巾跪奠於篚遂取爵興以進刺史
受爵執罍者酌水刺史洗爵執篚者又跪取巾於篚興進刺
[127-59a]
史拭爵訖受巾跪奠於篚奉槃者跪奠盤興參軍事引
刺史升自東階詣先聖酒罇所執罇者舉羃刺史酌醴
齊參軍事引刺史詣先聖神座前西向跪奠爵興少退
西向立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右北靣跪讀祝文曰維某
年歲次月朔日子刺史縣令下/倣此具官姓名敢昭告于先
聖孔宣父惟夫子固天攸縱誕降生知經緯禮樂闡揚
文教餘烈遺風千載是仰俾兹來學依仁游藝謹以制
幣牲齊粢盛庶品祗奉舊章式陳明薦以先師顔子配
[127-59b]
尚饗祝興刺史再拜祝進跪奠版於神座興還罇所刺
史拜訖參軍事引刺史詣先師酒罇所取爵於坫執罇
者舉羃刺史酌醴齊參軍事引刺史詣先師神座前北
向跪奠爵興少退北向立持祝版進於神座之左西向
跪讀祝文曰敢昭告于先師顔子爰以仲春仲/秋率遵故
實敬修釋奠於先師顔子惟子庶幾具體徳冠四科服
道聖門實臻壼奥謹以制幣牲齊粢盛庶品式陳明薦
從祀配神尚饗祝興刺史再拜訖參軍事引祝進跪奠
[127-60a]
版於神座興還罇所刺史拜訖參軍事引刺史詣東序
西向立祝各以爵酌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一爵進
刺史之左北靣立刺史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俛
伏興祝各帥執饌者進爼跪減先師神座前胙肉各取/前脚
第二/骨共置一爼上又以籩取稷黍飯共置一籩祝興先
以飯進刺史受以授執饌者刺史跪取爵遂飲卒爵祝
進受爵復於坫刺史興再拜參軍事引刺史降復位初
刺史獻將畢贊禮者引亞獻詣罍洗盥手洗爵升獻飲
[127-60b]
福如刺史之儀唯不讀祝文/亦不受胙訖降復位亞獻畢贊禮者
引終獻詣罍洗盥洗升獻如亞獻之儀訖復位自此下/至燔祝
版如祭社儀唯祝/取幣降西階為異
舊唐書禮儀志二十六年正月勅諸州鄉貢見訖令引
就國子監謁先師學官為之開講質問疑義有司設食
𢎞文崇文兩舘學生及監内得舉人亦聽預焉其日祀
先聖已下如釋奠之禮青宮五品以下及朝集使就監
觀禮遂為常式
[127-61a]
二十七年制曰𢎞我王化在乎儒術孰能發揮此道啟
廸含靈則生人以來未有如夫子者也所謂自天攸縱
將聖多能徳配乾坤身揭日月故能立天下之大本成
天下之大經美政教移風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到
於今受其賜不其猗歟於戲楚王莫封魯公不用俾夫
大聖纔列陪臣棲遲旅人國可知矣年祀寖逺光靈益
彰雖代有褒稱而未為崇峻不副於實人其謂何朕以
薄徳祗應寶命思闡文明光被華夏時則異於今古情
[127-61b]
每重於師資既行其教合旌厥徳爰申盛禮載表徽猷
夫子既稱先聖可追諡為文宣王宜令三公持節冊命
應縁冊及祭所司速擇日併撰儀注進其文宣陵併舊
宅立廟量加人灑掃用展誠敬其後嗣可為文宣公至
如辨方正位著自禮經茍非得所何以示則昔縁周公
南靣夫子西坐今位既有殊坐豈宜依舊宜補其墜典
永作成式自今已後兩京國子監夫子皆南靣坐十哲
等東西列侍天下諸州亦准此且門人三千皆稱十哲
[127-62a]
包夫衆美實越等夷暢元聖之風規發人倫之耳目並
宜褒贈以寵賢明顔子既云亞聖須優其秩可贈兖公
閔子騫可贈費侯冉伯牛可贈鄆侯冉仲弓可贈薛侯
冉子有可贈徐侯仲子路可贈衛侯宰子我可贈齊侯
端木子貢可贈黎侯言子游可贈吳侯卜子夏可贈魏
侯又孔子格言參也稱魯雖居七十之數不載四科之
目頃雖異於十哲終或殊於等倫久稽先㫖俾循舊位
庶乎禮得其序人焉式瞻宗洙泗之丕烈重膠庠之雅
[127-62b]
範又贈曾參顓孫師等六十七人皆為伯於是正宣父
坐於南靣内出王者衮冕之服以衣之遣尚書左丞相
裴耀卿就國子廟冊贈文宣王冊畢所司奠祭亦如釋
奠之儀公卿以下預觀禮又遣太子少保崔琳就東都
廟以行冊禮自是始用宮懸之樂春秋二仲上丁令三
公攝行事
唐書禮樂志開元二十七年詔夫子既稱先聖可諡曰
文宣王遣三公持節冊命以其嗣為文宣公任州長史
[127-63a]
代代勿絶先時孔廟以周公南靣而夫子坐西墉下貞
觀中廢周公祭而夫子位未改至是二京國子監天下
州縣夫子始皆南向以顔淵配贈諸弟子爵公侯子淵
兖公子騫費侯伯牛鄆侯仲弓薛侯子有徐侯子路衛
侯子我齊侯子貢黎侯子游吳侯子夏魏侯又贈曾參
以降六十七人參成伯顓孫師陳伯澹臺滅明江伯宓
子賤單伯原憲原伯公冶長莒伯南宮适郯伯公晳哀
郳伯曾㸃宿伯顔路杞伯商瞿蒙伯高柴共伯漆雕開
[127-63b]
滕伯公伯寮任伯司馬牛向伯樊遲樊伯有若卞伯公
西赤邵伯巫馬期鄫伯梁鱣梁伯顔辛蕭伯冉儒郜伯
曹䘏豐伯伯䖍鄒伯公孫龍黄伯冉季産東平伯秦子
南少梁伯漆雕歛武城伯顔子驕瑯琊伯漆雕徒父須
句伯壤駟赤北徵伯商澤睢陽伯石作蜀郈邑伯任不
齊任城伯公夏首亢父伯公良孺東牟伯后處營丘伯
秦開彭衙伯奚容蒧下邳伯公肩定新田伯顔襄臨沂
伯鄡單銅鞮伯句井疆淇伯罕父黑乘丘伯秦商上洛
[127-64a]
伯申黨召陵伯公祖子之期思伯榮子旗雩婁伯縣城
鉅野伯左人郢臨淄伯燕伋漁陽伯鄭子徒滎陽伯秦
非汧陽伯施常乘氏伯顔噲朱虛伯歩叔乘淳于伯顔
之僕東武伯原亢籍萊蕪伯樂欬昌平伯亷潔莒父伯
顔何開陽伯叔仲㑹瑕丘伯狄黑臨濟伯邽巽平陸伯
孔忠汶陽伯公西與如重丘伯公西蒧祝阿伯於是二
京之祭牲太牢樂宮懸舞六佾矣州縣之牲以少牢而
無樂
[127-64b]
 文獻通考又勅兩京及兖州舊宅廟像宜改服衮冕
 其諸州及縣廟宇既小但移南靣不須改衣服
 馬氏端臨曰孔子弟子姓名之可考者史記家語所
 載併十哲共七十七人内公伯寮秦商鄡單家語不
 載而别有琴牢陳亢縣亶三人唐贈典見禮樂志及
 唐會要所載並七十七人獨杜氏通典所載則除十
 哲外自計七十三人係增入蘧瑗林放陳亢申棖琴
 牢琴張六人若以為七十二賢在十哲之外則史記
[127-65a]
 家語所載少五人通典所載多一人然太史公作仲
 尼弟子傳序言孔子之所嚴事於周則老子於衛蘧
 伯玉於齊晏平仲於楚老萊子於鄭子産於魯孟公
 綽數稱臧文仲柳下惠銅鞮伯華介山子然孔子皆
 後之不並世又史稱孔子適衛主蘧伯玉及反魯伯
 玉使人至孔子禮其使而稱以夫子則尊之者如此
 然則瑗雖賢葢非門弟子之列也
 姚氏燧曰杜預春秋傳敘曰子路欲使門人為臣孔
[127-65b]
 子以為欺天而云仲尼素王丘明素臣又非通論也
 斯言為獲聖人之心而後世王之堯舜二帝也宰我
 以夫子逺賢於堯舜何王之不可居然後世天子之
 子有功之臣皆曰王以孔子之聖卒下比爵於其臣
 子誠不知其可也
 邱氏濬曰此孔子封王弟子封公侯之始夫自漢平
 帝追諡孔子為宣尼公後世因謂孔子為宣父又謂
 為宣尼至是又加文與宣為諡然文之為言諡法有
[127-66a]
 所謂經緯天地者也孔子亦曰文王既沒文不在兹
 乎以是謚之固亦幾矣若夫宣之為宣諡法之美者
 不過聖善周聞而已豈足以盡吾聖人之大徳哉况
 唐未加聖人是諡之前而北齊高洋李元忠南齊蕭
 子良隋長孫賢之數人者固先有此謚矣天生聖人
 為萬世道徳之宗主稱天以誄之猶恐未足以稱其
 徳彼區區荒誕之稱汙下之見何足以為吾聖人之
 輕重哉
[127-66b]
中春中秋釋奠於文宣王武成王皆以上丁上戊國學
以祭酒司業博士三獻樂以軒縣前享一日奉禮郎設
三獻位於東門之内道北執事位於道南皆西向北上
學官舘官位於懸東當執事西南西向學生位於舘官
之後皆重行北上觀者位於南門之内道之左右重行
北靣相對為首設三獻門外位於東門之外道南執事
位於其後每等異位北向西上舘官學官位於三獻東
南北向西上設先聖神座於廟室内西楹間東向先師
[127-67a]
於先聖東北南向其餘弟子及二十一賢以次東陳南
向西上其餘皆如常祀
開元二十八年詔春秋二仲上丁以三公攝事若會大
祀則用仲丁州縣之祭上丁
 唐李觀天寶十年祭文於皇夫子之道之徳與天地
 周旋與日月合明乃聖乃神炳乎典謨惟王者得之
 以事神使民庶人得之以不失其死生諸侯得之以
 事天子卿大夫得之以保禄位怨笑不及其身四時
[127-67b]
 得之而序行天下得之而大同然則天地神人之事
 昭乎夫子之道之徳也至矣何小子之所竊歎焉斯
 歎也其惟來學乎其惟乞靈乎曰某不敢然也且夫
 禮樂浹於明夫子之善道也斯可謂以學矣鬼神瞰
 於幽夫子之明靈也斯可謂以敬矣孰敢捨道而來
 學黷敬而乞靈者乎於是再拜而起徊翔而觀章施
 足徵像設無喧我廟爼豆我王衣冠夫子得之亦無
 愧焉七十之徒亦公亦侯外如君臣内實討論烝烝
[127-68a]
 小子思得其門夫子聖人天錫元精其未生也若超
 然神遊與兩氣俱存其既生也遇三季之㑹飄颻湮
 淪絃歌之音拊而不和仁義之圖巻而靡陳及相魯
 而有喜色去宋而曰桓魋其如予何聖人之窮乃有
 如是耶噫俾夫子生於堯之代堯必後舜而先夫子
 生於舜之代舜必先夫子而後禹聖人得時化可知
 也如舜禹生於夫子之年則不過守於田畝安有夫
 子之教垂於無窮若今日之澶漫者乎惟夫子生實
[127-68b]
 陪臣沒乃王爵有聖徳也惟紂生實殷辟死曰獨夫
 有逆徳也惟爵諡在徳惟徳有聖有逆惟聖逆在人
 不在於尊嗚呼夫子聖人之極歟鳳鳥不至無其時
 也秦人焚書文之衰也帝唐爵王徳之興也惟夫子
 之徳洎唐之徳永而能安古而更新降康下民敻有
 烈光訖無間然小子冲冲慄慄拜奠而出匪作匪述
上元元年肅宗以歲旱罷中小祠而文宣之祭至仲秋
猶祀之於太學
[127-69a]
舊唐書代宗本紀永泰二年二月丁酉釋奠於國學賜
宰臣百官飱錢 八月丁亥國子監釋奠復用牲牢上
元二年詔詣祠獻熟至是魚朝恩請復舊制
禮儀志永泰二年二月上丁釋奠蕭昕奏諸宰相元載
杜鴻漸李抱玉及常參官六軍軍將就國子學就講論
賜錢五百貫令京兆尹黎幹造食集諸儒道僧質問竟
日此禮久廢一朝能舉八月國子學成四日釋奠宰相
常參官軍將盡㑹於講堂京兆府置食講論軍容使魚
[127-69b]
朝恩説易又於講論堂畫周易鏡圖
自至徳二年收兩京惟元正含元殿受朝賀設宮懸之
樂雖郊廟大祭祗有登歌樂亦無文武二舞其時軍容
使魚朝恩知監事廟廷乃具宫懸之學於講堂前又有
教坊樂府雜伎竟日而罷
冊府元龜大歴三年八月丁未釋奠於文宣王廟禮畢
内侍魚朝恩及宰臣文武百官咸詣國子監觀講論有
司陳饌詔遣中使賜酒及三勸奬四月丁未釋奠於文
[127-70a]
宣王許百僚詣國學觀講論
貞元二年二月丁卯有司釋奠於文宣王廟自宰臣以
下畢集於國學學官升講座陳五經大㫖先聖之道
唐書禮樂志貞元九年季冬貢舉人謁先師日與親享
廟同有司言上丁釋奠與大祠同即用仲丁乃更用日
謁於學
 歸崇敬𫝊崇敬議每年春秋二時釋奠文宣王祝版
 御署訖北靣揖臣以為禮太重謹按大戴禮師尚父
[127-70b]
 授周武王丹書武王東靣而立今署祝版伏請凖武
 王東靣之禮輕重庶得其中
 文獻通考憲宗時䕫州刺史劉禹錫常歎天下學校
 廢乃奏記宰相曰言者謂天下少士而不知養材之
 道鬰湮不揚非天不生材也是不耕而歎廪庾之無
 餘可乎貞觀時學舍千二百區生徒三千餘外夷遣
 子弟入附者五國今室廬圮廢生徒衰少非學官不
 振病無貲以給之也凡學官春秋釋奠於先師斯止
[127-71a]
 辟雍頖宮非及天下今州縣咸以春秋上丁有事孔
 子廟其禮不應古甚非孔子意漢初羣臣起屠販故
 孝惠高后間署原廟於郡國逮元帝時韋𤣥成遂議
 罷之夫子孫尚不敢違禮饗其祖况後學師先聖道
 而欲違之傳曰祭不欲數又曰祭神如神在與其煩
 於薦饗孰若行其教令教令頺靡而以非禮之祀媚
 之儒者所宜疾竊觀歴代無有是事武徳初詔國學
 立周公孔子廟四時祭貞觀中詔修孔子廟兖州後
[127-71b]
 許敬宗等奏天下州縣置三獻官其佗如立社𤣥宗
 與儒臣議罷釋奠牲牢薦酒脯時王孫林甫為宰
 相不涉學使御史中丞王敬從以明衣牲牢著為令
 遂無有非之者今䕫四縣歲釋奠費十六萬舉天下
 州縣歲費凡四千萬適資三獻官飾衣裳飴妻子於
 學無補也請下禮官博士議罷天下州縣牲牢衣幣
 春秋祭如開元時籍其資半畀所𨽻州使增學校舉
 半歸太學猶不下萬計可以營學室具器用豐饌食
[127-72a]
 增掌故以備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州縣進士皆立程
 督則貞觀之風粲然可復當時不用其言
 韓愈處州孔子廟碑自天子至郡邑守長通得祀而
 徧天下者唯社稷與孔子為然而社祭土稷祭穀句
 龍與棄乃其佐享非其專主又其位所不屋而壇豈
 如孔子用王者事巍然當座以門人為配自天子而
 下北靣跪祭進退誠敬禮如親弟子者句龍棄以功
 孔子以徳固自有次第哉自古多有以功徳得其位
[127-72b]
 者不得常祀句龍棄孔子皆不得位而得常祀然其
 祀事皆不如孔子之盛所謂生人以來未有如孔子
 者其賢過於堯舜逺矣此其效歟郡邑皆有孔子廟
 或不能修事雖設博士弟子或役於有司名存實亡
 失其所業獨處州刺史鄴侯李繁至官能以為先既
 新作孔子廟又令工改為顔子至子夏十人像其餘
 六十子及後大儒公羊髙左丘明孟軻荀况伏生毛
 公韓生董生髙堂生揚雄鄭元等數十人皆圖之壁
[127-73a]
 選博士弟子必皆其人又為置講堂教之行禮肄習
 其中置本錢廪米令可繼處以守廟成躬率吏及博
 士弟子入學行釋菜禮耆老歎嗟其子弟皆興於學
 鄴侯尚文其於古記無不貫逹故其為政知所先後
 可歌也已
 唐書曹華傳華惡沂地褊請治兖許之自李正已盗
 齊魯俗益汙驁華下令曰鄒魯禮義鄉不可忘本乃
 身見儒士春秋祀孔子祠立學官講誦斥家貲佐贍
[127-73b]
 給民乃知教
 皮日休請韓文公配饗太學書嗚呼聖人之道不過
 乎求用用於生前則一時可知也用於死後則萬世
 可知也故孔子之封賞自漢至隋其爵不過乎公侯
 至於吾唐乃冊王號七十子之爵命自漢至隋或卿
 大夫至於吾唐乃封公侯曽參之孝道動天地感鬼
 神自漢至隋不過乎諸子至於吾唐乃旌入十哲噫
 天地久否忽泰則平日月久昏忽開則明雷霆久息
[127-74a]
 忽震則驚雲霧久鬰忽廓則清仲尼之道否於周秦
 而昏於漢魏息於晉宋而鬰於陳隋至乎吾唐萬世
 之憤一朝而釋倘死者可作其至可知也今有人身
 行聖人之道口吐聖人之言行如顔閔文若游夏死
 不得配食於夫子之側吾又不知尊先聖之道也夫
 孟子荀卿翼傳孔道以至於文中子之末降及貞觀
 開元其傳者漓其繼者淺或引刑名以為文或援縱
 横以為理或作詞賦以為雅文中子之道曠百祀而
[127-74b]
 得室授者唯昌黎文公之文蹴揚墨於不毛之地蹂
 釋老於無人之境故得孔道巍然而自正夫今之文
 人千百士之作釋其巻觀其詞無不裨造化補時政
 繄公之力也公之文曰如僕自度若世無孔子僕不
 當在弟子之列以日休度之設使公生於孔子之世
 公未必不在四科焉然國家以二十一賢者代用其
 書垂於國胄並配饗於孔聖廟堂者其為典禮大矣
 美矣茍以大用其書不能以釋聖人之辭箋聖人之
[127-75a]
 義哉况有身行其道口傳其文吾唐以來一人而已
 反不得在二十一賢之列者則典禮未為傋也伏請
 命有司定其配饗之位則自兹以後天下以文化者
 未必不由夫是也
          右唐
五代會要後唐長興元年尚書比部員外郎知制誥崔
税奏臣伏見開元五年勅每年貢舉人見訖宜引就國
子監謁先聖先師學者謂之開講質疑義所司設食其
[127-75b]
監内得舉人亦准此例其日清晨官五品已上併朝集
使並往觀禮永為常式自經多故其禮久廢請再舉行
從之
文獻通考長興三年國子博士蔡同文奏伏見每年春
秋二仲月上丁釋奠於文宣王以兖公顔子配座以閔
子騫等為上哲排祭奠其有七十二賢圖形於四壁靣
前皆無酒脯自今後乞准本朝舊規文宣王四壁諸英
賢畫像前靣請各設一豆一爵祠饗中書帖太常禮院
[127-76a]
檢討禮例分析申者今禮院檢郊祀録釋奠文宣王並
中祠例祭以少牢具配坐十哲見今行釋奠之禮伏自
䘮亂以來廢祭四壁英賢今准帖為國子博士蔡同文
所奏文宣王四壁諸英賢各設一豆一爵祀享當司詳
郊祀録文宣王從祀諸座各籩二實以栗黄牛脯豆二
實以葵葅鹿醢簠簋各一實以黍稷飯酒爵一禮文所
設祭器無一豆一爵之儀者奉敕其文宣王廟四壁英
賢自此每釋奠宜准郊祀録各陳脯醢等物以祭
[127-76b]
          右五代
 
 
 
 
 
 
 五禮通考巻一百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