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87 五禮通考-清-泰蕙田 (master)


[058-1a]
欽定四庫全書
 五禮通考卷四十八
           刑部尚書秦蕙田撰
  吉禮四十八
   四望山川
遼史太祖本紀太祖七年十一月祠木葉山
禮志太祖幸幽州大悲閣遷白衣觀音像建廟木葉山
尊爲家神于拜山儀過樹之後増詣菩薩堂儀一節然
[058-1b]
後拜神非和掄罕之故也
太祖本紀天贊三年八月登阿勒坦音徳爾山以麃鹿

王圻續通考太宗天顯四年三月望祀羣神
遼史太宗本紀天顯四年秋七月戊寅祠木葉山
王圻續通考㑹同二年十月晉遣使請親祀南嶽從之
遼史穆宗本紀應歴十二年六月甲午祀木葉山及潢

[058-2a]
應歴十四年七月以酒脯祀黒山
景宗本紀保寧元年十一月甲辰朔行柴冊禮祠木葉

聖宗本紀統和七年二月遣巫覡祭名山大川三月壬
午朔遣使祭木葉山
十三年八月詔修山澤祠宇以時祀之
興宗本紀重熙十四年冬十月甲子望祀木葉山
禮志興宗先有事于菩薩堂及木葉山遼河神然後行
[058-2b]
拜山儀冠服節文多所變更後因以爲常
          右遼祀山川
金史世宗本紀大定四年六月甲子以雨足命有司祭
謝嶽鎮海瀆于北郊定祭四嶽五瀆禮
禮志大定四年禮官言嶽鎮海瀆當以五郊迎氣日祭
之詔依典禮以四至土旺日就本廟致祭其在他界者
遥祀立春祭東嶽于泰安州東鎮于益都府東海于萊
州東瀆大淮于唐州立夏望祭南嶽衡山南鎮㑹稽山
[058-3a]
于河南府南海南瀆大江于萊州季夏土旺日祭中嶽
于河南府中鎮霍山于平陽府立秋祭西嶽華山于華
州西鎮吳山于隴州望祭西海西瀆于河中府立冬祭
北嶽恒山于定州北鎮醫無閭山于廣寕府望祭北海
北瀆大濟于孟州其封爵並仍唐宋之舊
王圻續通考七年或有言前代都長安及汴洛以太華
等山列爲五嶽令既都燕當别議五嶽名時太常寺官
或取嵩高䟽周都豐鎬以吳嶽爲西嶽范拱以爲非是
[058-3b]
議略曰軒轅居上谷在恒山之西舜居蒲阪在華山之
北以此言之未嘗據所都而改嶽祀也後遂不改
金史世宗本紀大定八年五月庚寅改旺國崖曰靜寧
山哈斯滸東川曰金蓮川
禮志鎮安公舊名旺國崖太祖伐遼嘗駐蹕于此大定
八年五月更名靜寧山後建廟
大定十二年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議
封爵建廟宇十二月禮部太常學士院奏奉勅㫖封興
[058-4a]
國靈應王即其北山地建廟宇
大定十五年三月奏定長白山封冊儀物冠九旒服九
章玊圭玊冊函香幣祝冊遣使副各一員詣㑹寧府行
禮官散齋二日致齋一日所司于廟中陳設如儀廟門
外設玊冊衮冕幄次牙仗旗鼔從物等視一品儀禮用
三獻祭如嶽鎮其冊文云皇帝若曰自兩儀剖判山嶽
神秀各鍾于其分野國將興者天實作之對越神休必
以祀事故肇基王迹有若岐陽望秩山川於稽虞典厥
[058-4b]
惟長白載我金德仰止其高實惟我舊邦之鎮混同流
光源所從出秩秩幽幽有相之道列聖蕃衍熾昌迄于
太祖神武徵應無敵于天下爰作神主肆予冲人紹休
聖緒四海之内名山大川靡不咸秩矧王業所因瞻彼
旱麓可儉其禮服章爵號非位于公侯之上不足以稱
焉今遣某官某持節偹物冊命兹山之神爲興國靈應
王仍勅有司歲時奉祀於戲廟食之享亘萬億年惟金
之禎與山無極豈不偉歟自是毎嵗降香命有司春秋
[058-5a]
二仲擇日致祭
昭應順濟聖后大定十七年都水監言陽武上埽黄河
神聖后廟宜依唐仲春祭五龍祠故事
大定十九年有司言盧溝河水勢泛決嚙民田乞官爲
封冊神號禮官以祀典所不載難之已而特封安平侯
建廟
二十一年冊封山陵地大房山神爲保陵公冕八旒服
七章圭冊香幣使副持節行禮並如冊長白山之儀其
[058-5b]
冊文云皇帝若曰古之建邦設都必有名山大川以爲
形勝我國既定鼎于燕西顧郊圻巍然大房秀㧞混厚
雲雨之所出萬物之所瞻祖宗陵寢于是焉依仰惟嶽
鎮古有秩序皆載祀典矧兹大房禮可闕歟其爵號服
章俾列于侯伯之上庶足以稱今遣某官某備物冊命
神爲保陵公申勅有司歲時奉祀其封域之内禁無得
樵採弋獵著爲令是後遣使山陵行禮畢山陵官以一
獻禮致奠
[058-6a]
混同江大定二十五年有司言昔太祖征遼䇿馬徑渡
江神助順靈應昭著宜修祠宇加賜封爵迺封神爲興
國應聖公致祭如長白山儀冊禮如保陵公故事其冊
文云昔我太祖武元皇帝受天明命掃遼季荒茀成師
以出至于大江浩浩洪流不舟而濟雖穆滿渡江而鼋
梁光武濟河而水冰自今觀之無足言矣執徐之歲四
月孟夏朕時邁舊邦臨江水嘆仰藝祖之開基佳江神
之效靈至止上都議所以尊崇之典葢古者五嶽視三
[058-6b]
公四瀆視諸侯至有唐以來遂享帝王之尊稱非直後
世彌文而崇徳報功理亦有當然者矧兹江源出于長
白經營帝鄉實相興運非錫以上公之號則無以昭答
神休今遣某官某持節備物冊命神爲興國應聖公申
命有司歲時奉祀於戲嚴廟貌正封爵禮亦至矣惟神
其衍靈長之徳用輔我國家彌億年神亦享廟食于無
窮豈不休哉
嘉蔭侯大定二十五年勅封上京䕶國林神爲䕶國嘉
[058-7a]
蔭侯毳冕七旒服五章圭同信圭遣使詣廟以三獻禮
祭告其祝文曰蔚彼長林實壯天邑廣袤百里惟神主
之廟貌有嚴侯封是享歆時蠲潔相厥滋榮是後遇月
七日上京幕官一員行香著為令
大定二十七年春正月尚書省言鄭州河隂縣聖后廟
前代河水爲患屢禱有應嘗加封號廟額今因禱祈河
遂安流乞加褒贈上從其請特加號曰昭應順濟聖后
廟曰靈徳善利之廟毎歲委本縣長官春秋致祭如令
[058-7b]
盧溝河神大定二十七年奉㫖毎歲委本縣長官春秋
致祭如令
章宗本紀明昌四年十二月甲寅冊長白山之神爲開
天𢎞道聖帝
禮志明昌四年十月備衮冕玉冊儀物上御大安殿用
黄麾立仗八百人行仗五百人復冊爲開天𢎞道聖帝
章宗本紀明昌六年九月甲申冊靜寧山神爲鎮安公
呼圗哩巴山神爲瑞聖公十二月乙亥詔加五鎮四瀆王
[058-8a]

禮志明昌六年八月以冕服玉冊冊靜寜山神爲鎮安
公冊文曰皇帝若曰古之名山咸在祀典軒皇之世神
靈所奉者七千虞氏之世望秩毎及于五載葢惟有益
于國是以必報其功逮乎後王申以徽冊至于嶽鎮之
外或亦封爵之加故太白有神應之稱而終南有廣惠
之號禮由義起事與時偕載籍所傳于今猶監朕修和
有夏咸秩無文眷兹静寧秀峙朔野緼澤布氣幽贊乎
[058-8b]
坤元導風出雲協符乎乾造一方之表萬物所瞻南直
都畿北維障徼連延廣厚寳藏攸興盤固髙明謻宫斯
奠昔有遼嘗恃以富國迄大定更爲之錫名洪惟世宗
功昭列聖亦越顯考徳利生民爰即歳時駕言臨幸兵
革不試逺人輯寧雨暘常調品彚蕃廡此上帝無疆之
貺亦英靈有相之符比即輿情載修故事顧先皇駐蹕
之地開累世承平之風迓續遺休式甄神祐肆象徳以
畀號仍班台而闡儀宇象一新采章具舉今遣使某副
[058-9a]
某持節備物冊命神爲鎮安公仍勅歲時奉祀於戲容
典焜燿精明感通惟永億年翊我昌運神其受職豈不
偉歟
瑞聖公即瑪達哈山也章宗生于此世宗愛此山勢衍
氣清故命章宗名之後更名呼圗哩巴山建廟明昌六年
八月以衮服玉冊封山神爲瑞聖公建廟命撫州有司
春秋二仲擇日致祭爲常其冊文曰皇帝若曰國家之
興命歴攸屬天地元化惟時合符山川百神無不受職
[058-9b]
粹精薦瑞明聖繼生著丕應于殊禎啟昌期于幽贊裒
對信猶之典咸修望秩之文嘉乃名山奠兹勝地下綿
乾分上直樞靜盤析木之津達中原之氣廓除氛祲函
毓太和仰惟光烈昭垂徽音如在即髙明而清暑克靜
壽以安仁周廬安寧厚澤浹洽朕祗循祖武順講時廵
感羙號以興懐佩聖謨而介福言念誕彌之初度抑由
翊衛之効靈然猶祀秩無章神居不屋非所以盡報功
崇徳之義副追始樂原之心爰飾名稱載新祠宇勒忱
[058-10a]
辭于貞琰涓良日于元龜彰服采以辨威潔庪縣而致
祭闡揚茂實敷繹多儀今遣使某副某持節備物冊命
神爲瑞聖公仍勅有司歲時奉祀於戲尚其聰明歆此
誠意孚休惟永亦莫不寧
王圻續通考料石岡祠 海陵嘗過此祠持杯筊禱曰
使吾有天命當得吉卜投之吉又禱曰果如所卜他日
當有報否則毁爾祠宇投之又吉及即位貞元元年十
月封料石岡神爲靈應侯
[058-10b]
章宗明昌六年十二月詔加五嶽四瀆王爵
金史禮志明昌間從沂山道士楊道全請封沂山爲東
安王吳山爲成徳王霍山爲應靈王㑹稽山爲永興王
醫無閭山爲廣寜王淮爲長源王江爲㑹源王河爲顯
聖靈源王濟爲清源王毎歲遣使奉御署祝版奩薌乗
驛詣所在率郡邑長貳官行事禮用三獻讀祝官一捧
祝官二盥洗官二爵洗官二奉爵官一司尊彛一禮直
官四以州府司吏充前三日應行事執事官散齋二日
[058-11a]
治事如故宿于正寢如常儀前二日有司設行事執事
官次於廟門外掌廟者掃除廟之内外前一日有司牽
牲詣祠所享官以下常服閲饌物視牲充腯享日丑前
五刻執事者設祝版于神位之右置于坫及以血豆陳
于饌所次設祭器皆藉以席掌饌者實之左十籩爲三
行以右爲上實以乾䕩乾棗形鹽魚鱐鹿脯榛實乾桃
菱芡栗右十豆爲三行以左爲上實以芹菹筍菹韭菹
菁菹葵菹魚醢兎醢豚拍鹿臡醓醢次設犧尊二象尊
[058-11b]
二在堂上東南隅北向西上犧尊在前實以法酒犧尊
初獻官酌象尊亞終獻酌又設太尊一山尊一在神位
前設而不酌有司設燭于神位前洗二在東階之下直
東霤北向罍在洗東加勺篚在洗西南肆實以巾執罍
篚者位于其後又設揖位于廟門外初獻在西東向亞
終及祝在東南向北上開瘞坎于廟内庭之壬地享日
丑前五刻執事官各就次掌饌者帥其屬實饌具畢凡
祭官各服其服與執事官行止皆贊者引㸃視陳設訖
[058-12a]
退就次引初獻以下詣廟南門外揖位立定贊禮者贊
揖次引祝升堂就位立次引初獻詣盥洗位北向立搢
笏盥手帨手執笏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以爵授
執事者執笏升堂詣酌罇所西向立執事者以爵授初
獻初獻搢笏執爵執罇者舉冪執事者酌酒初獻以爵
授執事者執笏詣神座前北向立搢笏跪執事者以爵
授初獻初獻執爵三祭酒奠爵訖執笏俛伏興少立次
引祝詣神位前東向立搢笏跪讀祝訖執笏興退復位
[058-12b]
初獻再拜贊禮者引初獻復位次引亞獻酌獻並如初
獻之儀次引終獻並如亞獻之儀贊者引初獻官詣神
位前北向立執事者以爵酌清酒進初獻之右初獻跪
祭酒啐酒奠爵執事者以爼進減神座前胙肉前腳第
二節共置一爼上以授初獻初獻以授執事者初獻取
爵遂飲卒爵執事者進受爵復于坫初獻興再拜贊者
引初獻復位贊者曰已飲福受胙者不拜亞獻官以下
皆再拜拜訖次引初獻以下就望瘞位以饌物進于坎
[058-13a]
東西廂各二人贊者曰可瘞寘土半坎又曰禮畢遂引
初獻官以下出祝與執尊罍篚冪者俱復位立定贊者
曰再拜再拜訖遂出祝版燔于齋所
宣宗本紀貞祐三年十一月壬申遣參知政事侯摯祭
河神于宜村
王圻續通考哀帝天興三年正月冊柴潭神爲䕶國靈
應王
          右金祀山川
[058-13b]
元史世宗本紀中統二年秋七月乙丑遣使持香幣祀
嶽瀆冬十月辛卯遣道士訾洞春代祀東海廣徳王廟
祭祀志嶽鎮海瀆代祀自中統二年始凡十有九處分
五道後乃以東嶽東海東鎮北鎮爲東道中嶽淮瀆濟
瀆北海南嶽南海南鎮爲南道北嶽西嶽后土河瀆中
鎮面海西鎮江瀆爲西道既而又以驛騎迂逺復爲五
道道遣使二人集賢院奏遣漢官翰林院奏遣蒙古官
出璽書給驛以行中統初遣道士或副以漢官
[058-14a]
世祖本紀至元三年秋七月丙午遣使祀五嶽四瀆
祭祀志至元三年夏四月定歲祀嶽鎮海瀆之制正月
東嶽鎮海瀆土旺日祀泰山于泰安州沂山于益都府
界立春日祀東海于萊州界大淮于唐州界三月南嶽
鎮海瀆立夏日遥祭衡山土旺日遥祭㑹稽山皆于河
南府界立夏日遥祭南海大江于萊州界六月中嶽鎮
土旺日祀嵩山于河南府界霍山于平陽府界七月西
嶽鎮海瀆土旺日祀華山于華州界吳山于隴縣界立
[058-14b]
秋日遥祭西海大河于河中府界十月北嶽鎮海瀆土
旺日祀恒山于曲陽縣界醫無閭于遼陽廣寧路界立
冬日遥祭北海于登州界濟瀆于濟源縣祀官以所任
守土官爲之既有江南乃罷遥祭
世祖本紀至元四年春正月癸丑勅封實圗美山爲武
定山其神曰武定公泉爲靈淵其神曰靈淵侯夏四月
辛未遣使祀嶽瀆
十二年二月甲辰立河瀆等廟于河中解州洪洞趙城
[058-15a]
庚午命吹丹察罕布哈侍儀副使闗思義真人李徳
和代祀嶽瀆
十三年五月乙未遣使代祀嶽瀆秋七月丙辰遣使持
香幣祀嶽瀆
十四年二月甲子遣使代祀嶽瀆五月乙卯命真人李
德和代祀濟瀆秋七月丁巳回水窩淵聖廣源王加封
善佑常山靈濟昭應王加封廣惠安丘雹泉靈霈侯追
封靈霈公
[058-15b]
十五年春正月賜湖州長興縣金沙泉名爲瑞應泉金
沙泉不常出唐時用此水造紫筍茶進貢有司具牲幣
祭之始得水事訖輙涸宋末屢加浚治泉迄不出至是
中書省遣官致祭一夕水溢可溉田千畆安撫司以事
聞故賜今名八月制封泉州神女號䕶國明著靈惠協
正善慶顯濟天妃
祭祀志凡名山大川忠臣義士在祀典者所在有司主
之惟南海女神靈惠夫人至元中以䕶海運有竒應加
[058-16a]
封天妃神號積至十字廟曰靈慈直沽平江周涇泉福
興化等處皆有廟
世祖本紀至元十六年五月丙子進封桑乾河神洪濟
公爲顯應洪濟公
十七年二月遣使代祀嶽瀆十二月修桐柏山淮瀆祠
二十一年五月辛巳加封衛輝路小清河神曰洪濟威
恵王
二十二年春正月甲申遣使代祀五嶽四瀆東海冬十
[058-16b]
月甲辰修南嶽廟
二十三年春正月壬午太陰犯軒轅太民遣使代祀嶽
瀆東海
二十六年春正月辛丑遣使代祀嶽瀆東南海
二十七年春正月丁巳遣使代祀嶽瀆海神九月辛亥
修東海廣徳王廟
二十八年饑二月己卯遣官持香詣中嶽南海淮瀆致
禱丁酉詔加嶽瀆四海封號各遣官詣祠致告
[058-17a]
王圻續通考至元二十八年正月帝謂中書省臣言曰
五嶽四瀆祠事朕宜親徃道逺不可大臣如卿等又有
國務宜遣重臣代朕祠之漢人選名儒及道士習祀事
者其禮物則毎處歲祀銀香盒一重二十五兩五嶽組
金幡二鈔五百貫四瀆織金幡二鈔二百五十貫四海
五鎮銷金幡二鈔二百五十貫至則守臣奉詔使行禮
皇帝登寳位遣官致祭降香幡盒如前禮惟各加銀五
十兩五嶽各中統鈔五百貫四瀆四海五鎮各中統鈔
[058-17b]
二百五十貫或他有禱禮亦如之
 是年春二月加上東嶽爲齊天大生仁聖帝南嶽司
 天大化昭聖帝西嶽金天大利順聖帝北嶽安天大
 貞元聖帝中嶽中天大寧崇聖帝加封江瀆爲廣源
 順濟王河瀆靈源𢎞濟王淮瀆長源博濟王濟瀆清
 源善濟王東海廣徳靈㑹王南海廣利靈孚王西海
 廣潤靈通王北海廣澤靈祐王
時東平布衣趙天麟上䇿日臣聞天子祭天地及天下
[058-18a]
之名山大川諸侯祭社稷及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大
夫祭五祀士祭宗廟庶人祭祖考於寢上得兼下下不
得僣上皆有制以節之今國家稱秩元祀咸秩無文既
有禮部及太常司侍儀司以備其節文又詔令所在官
司歲時致祭五嶽四瀆名山大川歴代聖帝明王忠臣
節士之載在祀典者皆其宜也竊見方令小民不安常
典妄事神明其類甚多不可枚舉夫東嶽者太平天子
告成之地東方藩侯當祀之山今乃有娼優戲謔之徒
[058-18b]
貨殖屠沽之子毎年春季四方雲聚有不逺千里而來
者有提挈全家而至者干越邦典渫凟神明停廢産業
耗損食貨亦已甚矣昔季氏魯國之上卿旅於泰山孔
子猶欲其宰救之况小民之賤乎大人之教不以名器
分之則將紊矣小民之心不以名器䋲之則將恣矣况
滛祀者事神之誠極寡希福之貪甚多且父慈子孝何
用焚香上安下順何須楮幣不然則雖竭天下之香繼
爐而焚之罄天下之楮爲幣而爇之臣知其斷無益矣
[058-19a]
然而聖人立祀禮者報其當然之本行吾當然之義也
伏望陛下申明前詔使天下郡縣官各祭名山大川聖
帝明王忠臣節士之在其地者凡下民當祭之神如祖
考及門庭戸竈等聽之凡非典所當祀而祀者禁之無
令妄凟凡祈神賽社漿酒藿肉飾立神像泥金鏤木者
禁之無令妄費如是則非但巫風寢消抑亦富民一助
    蕙田/案山川之祀其來自古天子諸侯之秩
    祀本無與于小民自後世加封晉號非時淫
[058-19b]
    祀一切皆邀福之心小民化之遂至如此趙
    天麟所奏切中時弊有益世教此風至今猶
    然不可禁止人心之惑非一朝一夕之故矣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十九年二月遣使代祀嶽瀆四

三十年正月丁亥遣使代祀嶽瀆東海
成宗本紀元貞二年二月遣使代祀嶽瀆
大徳元年六月甲午諸王伊爾根遣使乗驛祀五嶽四
[058-20a]
瀆命追其驛劵仍切責之
二年二月癸未詔諸王駙馬毋擅祀嶽鎮海瀆三月壬
子詔加封東鎮沂山爲元徳東安王南鎮㑹稽山爲昭
徳順應王西鎮吳山爲成德永靖王北鎮醫無閭山爲
貞德廣寧王中鎮霍山爲崇徳應靈王勅有司歲時與
嶽瀆同祀著爲令式
四年遣使祠東嶽
武宗本紀至大元年三月遣使祀五嶽四瀆名山大川
[058-20b]
仁宗本紀延祐四年冬十月遣御史大夫布呼參知政
事王桂祭陜西嶽鎮名山
祭祀志南海女神靈惠夫人皇慶以來歲遣使齎香編
祭金幡一合銀一鋌付平江官漕司及本府官用柔毛
酒醴便服行事祝文云維年月日皇帝特遣某官等致
祭于䕶國庇民廣著福惠明著天妃
英宗本紀至治元年五月辛卯海漕糧至直沽遣使祀
海神天妃 三年二月海漕糧至直沽遣使祀海神天
[058-21a]

泰定帝本紀泰定元年二月加封廣德路祠山神張真
君曰普濟寧國路廣惠王曰福祐
王圻續通考泰定元年遣使代祀嶽瀆又以鹽官州海
水溢遣使祀海神
二年遣使代祀龍虎武當二山又遣使代祀嶽瀆名山
大川
元史泰定帝本紀泰定三年三月乙巳朔帝以不雨遣
[058-21b]
使分祀五嶽四瀆名山大川及京城寺觀秋七月甲辰
遣使祀海神天妃八月辛丑作天妃宫于海津鎮鹽官
州大風海溢遣使祭海神十一月戊午加封盧陵江神
曰顯應
四年秋七月乙丑遣使祀海神天妃閏九月甲戌命致
祭五嶽四瀆名山大川冬十月甲辰改封建徳路烏龍
山神曰忠顯靈澤普祐孚惠王
致和元年春正月甲申遣使祀海神天妃加封幸淵龍
[058-22a]
神福應昭惠公三月甲申遣户部尚書李嘉努往鹽官
祀海神仍集議修海岸夏四月甲寅改封蒙山神曰嘉
惠昭應王鹽池神曰靈富公洞庭廟神曰忠惠順利靈
濟昭佑王
文宗本紀天歴元年九月壬戌遣使祭五嶽四瀆
二年冬十月己亥加封天妃爲䕶國庇民廣濟福惠明
著天妃賜廟額曰靈慈遣使致祭遣使代祀嶽瀆山川
十一月戊午遣使代祀天妃
[058-22b]
王圻續通考至順二年冬十月遣秘書太監王珪等代
祀嶽鎮海瀆
三年遣使分祀嶽鎮海瀆
五年加北嶽之神爲安天大貞元皇帝
順帝至元元年加封真定路滹沱河神爲昭佑靈源侯
元史順帝本紀至正二年春正月癸巳遣翰林學士三
寳等代祀五嶽四瀆
九年九月遣御史中丞李獻代祀河瀆
[058-23a]
王圻續通考十年詔加封河瀆神爲靈源神祐𢎞濟王
仍重建河瀆及西海神廟
元史順帝本紀十四年冬十月詔加海神爲輔國䕶聖
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
二十一年十一月戊辰黄河自平陸三門磧下至孟津
五百餘里皆清凡七日命秘書少監程徐祀之
          右元祀山川
明㑹典國初建山川壇于天地壇之西正殿七間祭太
[058-23b]
歲風雲雷雨五嶽五鎮四海四瀆鍾山之神東西廡各
十五間祭京畿山川春夏秋冬四季月將及都城隍之
神壇西南有先農壇東有旗纛廟南有籍田
明史禮志嶽鎮海瀆山川之祀洪武二年太祖以嶽瀆
諸神合祭城南未有專祀又享祀之所屋而不壇非尊
神之道禮官言宜以嶽鎮海瀆及天下山川城隍諸地
祗合爲一壇與天神埒春秋專祀遂定祭日以清明霜
降前期一日皇帝躬省牲至日服通天冠絳紗袍詣嶽
[058-24a]
鎮海瀆前行三獻禮山川城隍分獻官行禮是年命官
十八人祭天下嶽鎮海瀆之神帝皮弁御奉天殿躬署
御名以香祝授使者百官公服送至中書省使者奉以
行黄金合貯香黄綺幡二白金二十五兩市祭物
春明夢餘録洪武二年以嶽鎮海瀆山川之神享祀之
所未有壇壝非隆敬神祗之道命禮官考古制以聞禮
官奏嶽鎮海瀆之祀虞舜以四仲月廵狩而祭四嶽東
嶽泰山四嶽之宗也故文曰岱宗南嶽曰衡山西嶽曰
[058-24b]
華山北嶽曰恒山而未言五嶽王制曰天子祭天下名
山大川五嶽四瀆始有五嶽之稱葢以中嶽嵩山並列
又周官小宗伯兆四望于四郊鄭𤣥謂四望爲四嶽四
瀆四瀆者江河淮濟也四鎮者東曰沂山西曰吳山南
曰㑹稽北曰醫無閭詩又曰廵狩而祀四嶽河海則又
有四海之祭葢天子方望之祀無所不通而嶽鎮海瀆
在諸侯封内諸侯亦各以其方祀之秦罷封建嶽瀆皆
領于祠官及漢復建諸侯則侯國各祀其封内山川天
[058-25a]
子無預焉武帝時諸侯或分或廢五嶽皆在天子之邦
宣帝時嶽瀆始有使者持節祀之禮由魏及隋嶽鎮海
瀆皆即其地立祠命有司致祭唐宋之制有命本界刺
史縣令之祀有因郊祀而望祭之祀又有遣祭之祀元
遣使祭嶽鎮海瀆分東西南北中爲五道其天下山川
之祀虞書望于山川徧于羣神周頌曰懐柔百神周禮
小宗伯兆山川丘陵墳衍各因其方王制凡山川之小
者其祭秩視伯子男劉向謂山川能生物出雲雨施潤
[058-25b]
澤品類以百數故視伯子男其在諸侯封内者諸侯又
自祭之如楚祭睢漳晉祭惡池齊祭配林是也秦罷封
建則皆領于祠官焉由漢唐以及宋元嶽鎮海瀆之外
又有其餘山川之祀不獨嶽瀆也今國家開創之初嘗
以嶽鎮海瀆及天下山川與太歲風雲雷雨城隍皆祀
于城南享祀之所既非專祀又室而不壇非理所宜夫
海嶽之神其氣本流通暢達無有限隔今宜以嶽鎮海
瀆及天下山川與太歲風雲雷雨城隍合爲一壇春秋
[058-26a]
祀之詔可
明史禮志洪武二年建山川壇于正陽門外天地壇西
合祀諸神凡設壇十九太歲春夏秋冬四季月將爲第
一次風雲雷雨次五嶽次五鎮次四海次四瀆次京都
鍾山次江東次江西次湖廣次淮東淮西次浙東浙西
福建次廣東廣西海南海北次山東山西河南河北次
北平陜西次左江右江次安南高麗占城諸國山川次
京都城隍次六纛大神旗纛大將五方旗神戰舡金鼔
[058-26b]
銃礟弓弩飛鎗飛石陣前陣後諸神皆躬自行禮先祭
禮官奏祝文太歲以下至四海凡五壇稱臣者親署御
名其鍾山諸神稱余者請令禮官代署帝曰朋友書牘
尚親題姓名况神明乎遂加親署後又定驚蟄秋分後
三日遣官祭山川壇諸神七年令春秋仲月上旬擇日
以祭
明㑹典洪武三年正嶽鎮海瀆城隍諸神號合祀太歲
月將風雲雷雨嶽鎮海瀆山川城隍旗纛諸神又令毎
[058-27a]
歲用驚蟄秋分各後三日遣官祭山川壇諸神是日上
皮弁服御奉天殿降香中嚴坐殿上獻官復命解嚴還
宫 是年又合祭東嶽泰山于山川壇
明史禮志洪武三年詔定嶽鎮海瀆神號略曰爲治之
道必本于禮今依古定制並去前代所封名號五嶽稱
東嶽泰山之神南嶽衡山之神中嶽嵩山之神西嶽華
山之神北嶽恒山之神五鎮稱東鎮沂山之神南鎮㑹
稽山之神中鎮霍山之神西鎮吳山之神北鎮醫無閭
[058-27b]
山之神四海稱東海之神南海之神西海之神北海之
神四瀆稱東瀆大淮之神南瀆大江之神西瀆大河之
神北瀆大濟之神帝躬署名于祝文遣官以更定神號
告祭
日知録洪武三年六月癸亥詔曰五嶽五鎮四海四瀆
之封起自唐世崇名羙號歴代有加在朕思之則有不
然夫嶽鎮海瀆皆髙山廣水自天地開闢以至于今英
靈之氣萃而爲神必皆受命于上帝幽㣲莫測豈國家
[058-28a]
封號之所可加瀆禮不經莫此爲甚至如忠臣烈士雖
可加以封號亦惟當時爲宜夫禮所以明神人正名分
不可以僣差今宜依古定制凡嶽鎮海瀆並去其前代
所封名號止以山水本名稱其神郡縣城隍神號一體
改正歴代忠臣烈士亦依當時初封以爲實號後世溢
羙之稱皆與革去庶㡬神人之際名正言順于禮爲當
用稱朕以禮事神之意其東嶽祝文曰神有歴代之封
號予詳之再三畏不敢效可謂卓絶千古之見
[058-28b]
 丘氏濬曰我聖祖此詔可謂考諸三王而不謬質諸
 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一滌千古之謬
 臣知上帝在天之靈必有以簡在于㝠㝠之中而山
 川鬼神亦莫不各受其職矣
明史禮志其他山川之神洪武元年躬祀汴梁諸神仍
遣官祭境内山川二年以天下山川祔祭嶽瀆壇帝又
以安南高麗皆臣附其國内山川宜與中國同祭諭中
書及禮官考之安南之山二十一其江六其水六高麗
[058-29a]
之山三其水四命著祀典設位以祭三年遣使徃安南
髙麗占城祀其國山川帝齋戒親爲祝文仍遣官頒革
正山川神號詔于安南占城高麗六年琉球諸國已朝
貢祀其國山川八年禮部尚書牛諒言京都既罷祭天
下山川其外國山川亦非天子所當親祀中書及禮臣
請附祭各省從之廣西附祭安南占城真臈暹羅鎖里
廣東附祭三佛齊瓜哇福建附祭日本琉球渤泥遼東
附祭高麗陜西附祭甘肅朶甘烏斯藏京城不復祭又
[058-29b]
從禮官言各省山川居中南向外國山川東西向同壇
共祀
明集禮專祀嶽鎮海瀆天下山川
 國朝既於方丘以嶽鎮海瀆天下名山從祀復於春
 秋清明霜降日遣官專祀嶽鎮海瀆天下山川于國
 城之南至于外夷山川亦列祀典若國有祈禱則又
 遣使降香專祀于其本界之廟若夫山川之在王國
 則自以時致祭
[058-30a]
瘞坎 嶽鎮海瀆祭畢其祝幣牲饌嶽鎮則瘞之于坎
海瀆則沈之于水其國南羣祀壇則並置于瘞坎
祝版親祀祝文自署御名遣官代祀祝文稱嗣天子某
謹遣臣某官姓名敢昭告于東嶽泰山之神唯神磅礴
英靈參贊化育位于東方爲嶽之首及出膚寸之雲不
崇朝而雨天下有滋稼苗民賴以生功被于世歴代帝
王咸敦祀典或躬臨而奉祭或遣使以伸忱朕允膺天
命肇造丕基禮宜親臨致祀今國治未周新附未撫或
[058-30b]
居以圖治或出而視師是用命使以表朕衷惟神鑒焉
尚享西嶽曰惟神氣應金方靈鍾兑位奠於西極屹立
巍巍長物養民功被于世歴代云云同前/下並同南嶽曰惟神
祝融諸峯奠彼南服崇高峻極徳配離明長物養民功
被于世北嶽曰惟神鎮并臨代峙立朔方終始陰陽徳
著悠久養民阜物功被寰中中嶽曰惟神嵩髙攸宅表
此中區四嶽攸宗羣山環拱養民育物功被寰中東海
曰惟神百川朝宗涵育深廣靈鍾坎徳潤衍震宗滋物
[058-31a]
養民功被於世歴代云云同前/下並同西海曰惟神灝靈所鍾
道里遼邈坎德深廣衍潤兑方滋物養民功被于世南
海曰惟神環兹粤壤物巨靈鍾坎德深大離明斯配潤
物養民功被于世北海曰惟神𤣥㝠攸司遐逺莫即鍾
靈坎德奠位隂方潤物養民功被于世江瀆曰惟神岷
蜀發源浩𣺌萬里朝宗於海坎徳靈長潤物養民澤被
于世歴代云云同前/下並同河瀆曰惟神發源崐崘亘絡中土
配精天漢坎徳靈長潤物養民澤被于世淮瀆曰惟神
[058-31b]
源深桐柏演迤楚甸出雲致雨潤物養民坎徳靈長澤
被于世濟瀆曰惟神沈浸覃懐功配三瀆流澄蕩濁潤
物養民坎德靈長澤被于世東鎮曰惟神鎮彼瑯琊羣
山所仰宣澤布氣毓秀鍾靈生物養民功被于世歴代
云云同前/下鎮並同西鎮曰惟神作鎮汧陽羣山所仰宣澤布氣
育秀鍾靈生物養民功被于世南鎮曰惟神作鎮㑹稽
羣山所仰宣澤布氣育秀鍾靈阜物養民功被于世北
鎮曰惟神鎮彼平營羣山所仰宣澤布氣育秀鍾靈阜
[058-32a]
物養民功被于世中鎮曰惟神鎮彼霍邑三晉所瞻育
秀暢靈奠兹中土生殖庶物功被寰宇洪武三年正月
專遣使致祭于外夷山川其安南祝文曰惟神磅礴深
廣流峙西南靈秀所鍾福庇一方使其國君世保境土
當歴代中國帝王之興即能慕義歸化得免兵戈靖安
民庶神功爲大朕本布衣因四方雲擾廓清羣雄混一
天下以承正統皆賴天地神明而至于此自臨御以來
海嶽鎮瀆俱已致祭邇者安南奉表稱臣考之典禮天
[058-32b]
子于山川之祀無所不通故特遣使以牲幣之祭徃答
神靈尚享其髙麗祝文曰高麗爲國奠于海東山勢磅
礴水徳汪洋實皆靈氣所鍾故能使境土安寧國君世
享富貴尊慕中國以保生民神功爲大朕起自布衣今
混一天下以承正統比者高麗奉表稱臣朕嘉其誠已
封王爵考之古典天子于山川之祀無所不通是用遣
使敬將牲帛修其祀事以答神靈惟神鑒之尚享其占
城祝文曰惟神靈秀磅礴源流深廣以濟民物保安海
[058-33a]
邦使其國君世守境土尊附中國其功多矣朕起自布
衣仰荷天地眷祐混一疆宇以承正統邇者占城奉表
稱臣考之典禮天子于天下山川之祀無所不通故特
遣使以牲幣之祭往答神靈惟神鑒之尚享五月降詔
嶽鎮海瀆復遣使代祀其祝文曰惟洪武三年歲次庚
戌六月戊午朔越二十二日己卯某官臣某今蒙中書
省㸃差欽賫祝文致祭于東嶽泰山之神皇帝制曰磅
礴東海之西中國之東參穹靈秀生同天地形勢巍然
[058-33b]
古昔帝王登之觀滄海察地利以安生民故祀曰泰山
于敬則誠于禮則宜自唐始加神之封號歴代相因至
今曩者元君失馭海内鼎沸生民塗炭余起布衣承上
天后土之命百神陰佑削平暴亂正位稱尊職當奉天
地享鬼神以依時統一人民法當式古今寰宇既清特
修祀儀因神有歴代之封號予起寒㣲詳之再三畏不
敢效葢神與穹壤同始靈鎮東方其來不知歲月幾何
神之所以靈人莫能測其職必受命于上天后土爲人
[058-34a]
君者何敢預焉予懼不敢加號特以東嶽泰山名其名
依時祀神唯神鑒知尚享南嶽中嶽西嶽北嶽祝文並
同其東鎮祝文曰屹立沂州作鎮東方生同天地形勢
巍然古先帝王察地利以安民生故祀之曰沂山于敬
則誠于禮則宜自唐始加神之封號歴代相因至今曩
者元君失馭海内鼎沸生民塗炭予起布衣承上天后
土之命百神陰佑削平暴亂正位稱尊職當奉天地享
鬼神以依時統一人民法當式古今寰宇既清特修祀
[058-34b]
儀因神有歴代之封號予起寒㣲詳之再三畏不敢效
葢神與穹壤同始靈鎮東方其來不知歲月幾何神之
所以靈人莫能測其職必受命于上天后土爲人君者
何敢預焉予懼不敢加號特以東鎮沂山名其名依時
祀神惟神鑒知尚享其起句南鎮則曰屹立㑹稽作鎮
南方中鎮則曰屹立霍州作鎮中央西鎮則曰屹立隴
州作鎮西方北鎮則曰屹立營州作鎮北方餘並同/東鎮
東海祝文曰生同天地浩瀚之勢既雄深淺之處莫測
[058-35a]
古昔人君名之曰海神而祀之于敬則誠于禮則宜自
唐以及近代皆加以封號予因元君失馭四方鼎沸起
自布衣承上天后土之佑百神之助削平暴亂以主中
國職當奉天地享鬼神以依時式古法以昭民今寰宇
既清特修祀儀因神有歴代之封號予起寒㣲詳之再
三畏不敢效葢觀神之所以生與穹壌同立於世其來
不知歲月幾何凡施爲造化人莫可知其職必受命于
上天后土爲人君者何敢預焉予懼不敢加號特以東
[058-35b]
海名其名依時祭祀神其鑒知尚享南海西海北/海文並同其東
瀆大淮祝文曰源始桐柏潔而東逝納諸川以歸海古
者人君尊曰淮瀆之神未嘗加號于敬則誠于禮則宜
自唐始加神之封號歴代相因至今曩者元君失馭海
内鼎沸予起布衣承上天后土之命百神陰佑削平暴
亂正位稱尊職當奉天地享鬼神以依時統一人民法
宜式古今寰宇既清特修祀儀因神有歴代之封號予
起寒㣲詳之再三畏不敢效葢神與穹壌同始其來不
[058-36a]
知歲月㡬何神之所以靈人莫能知其造化必受命于
上天后土爲人君者何敢預焉予懼不敢加號特以東
瀆大淮名其名依時祀神惟神鑒知尚享其南瀆則曰
源于岷山生同天地廣納諸川東逝于海古者人君尊
曰江瀆之神餘文並/同東鎮其西瀆則曰源于崐崘其行也屈
曲其激也有聲于山不徙于平壌則流蕩洶湧莫測自
有天地則有之古之人君尊曰河瀆之神餘文並/同東鎮其北
瀆則曰源始王屋伏流而出潔異衆水古者人君尊曰
[058-36b]
曰濟瀆之神餘文並/同東鎮
代祀嶽鎮海瀆碑文 洪武二年春正月四日羣臣來
朝皇帝若曰朕自起義臨濠率服渡江宅於金陵毎獲
城池必祭其境内山川于今十有五年㒺敢或怠邇者
命將出師中原底定嶽鎮海瀆悉在封域朕托天地祖
宗之靈武功之成雖藉人力然山川之神嘿實相予自
古帝王之有天下莫不禮秩尊崇朕曷敢違于是親選
敦朴廉潔之臣賜以衣冠俾齊沐端竦以俟遂以十月
[058-37a]
五日授祝幣而遣焉臣某承詔將事惟謹某月某日祭
于祠下威靈歆格祀事孔明礱石鐫文用垂悠久惟神
收藏萬類奠于東方西南北随/方改用典禮既崇綱維斯在尚
期隂陽以和風雨以時物不疵癘民庶乂安是我聖天
子之所望于神明者而亦神明助我邦家之靈騐也
代祀外夷山川碑文 洪武三年春正月三日癸巳皇
帝御奉天殿受羣臣朝乃言曰朕賴天地祖宗眷祐位
于臣民之上郊廟社稷以及嶽鎮海瀆之祭不敢不恭
[058-37b]
邇者占城安南髙/麗並同遣使奉表稱臣朕已封其王爲占城
國王安南髙/麗同則其國之境内山川既歸職方考諸古典
天子望祭雖無不通然未聞行實禮達其境者今當具
牲幣遣朝天宫道士某人前徃用答神靈禮部尚書崔
亮欽承上㫖惟謹乃諭臣某致其誠潔以俟于是上齋
戒七日親爲祝文至十日庚子上臨朝以香授臣某將
命而行臣某以某月某日至其國設壇城南某月某日
敬行祀事于某國某山及諸山之神某水及諸水之神
[058-38a]
禮用告成臣某聞帝王之勤民者必致敬于神欽惟皇
上受天明命丕承正統四海内外悉皆臣屬思與普天
之下共享昇平之治故遣臣某致祭于神神既歆格必
能庇其國王世保境土使風雨以時年榖豐登民庶得
以靖安庶昭聖天子一視同仁之意是用刻文于石以
垂示永久臣某謹記某國王臣某陪臣某官某
祭器 合祭嶽鎮海瀆天下山川及遣使分祀毎壇各
尊三籩八豆八簠二簋二登二州縣祀本境山川則尊
[058-38b]
二籩二豆二簠一簋一
玉幣 望祀用幣不用玉諸王同遣使奉祠嶽鎮海瀆
各降真香一炷沉香一合金香合一共一觔黄紵絲旛
一對幣帛一段長丈有八尺銀三十五兩其外夷山川
則高麗旛用青安南占城旛用紅餘並同嶽鎮海瀆
牲 合祭嶽鎮海瀆山川各用犢一羊一豕一遣使代
祀各廟並同州縣祭本境山川用羊一豕一
酒齊 合祭嶽鎮海瀆天下山川及遣使代祀犠尊實
[058-39a]
醴齊象尊實沈齊山罍實事酒州縣祭本境山川則象
尊實緹齊壺尊實事酒
粢盛 合祭嶽鎮海瀆天下山川及遣使分祀並如宋
制其州縣祭本境山川簠實以稷簋實以粱
籩豆之實 合祭嶽鎮海瀆於國城之南及毎歲遣使
分祀各廟並籩實以石鹽魚鱐棗栗榛菱芡脯豆實以
韭葅醯醢菁葅鹿醢芹葅兎醢筍葅魚醢州縣祭本境
山川則籩實以栗脯豆實以葵葅鹿醢
[058-39b]
樂 望祀用雅樂諸王祭本國山川則用大樂遣使代
祀不用樂
祭服 遣官攝祀並用公服
專祀地示壇諸神樂章
 迎神保和之曲 吉日良辰祀典式陳惟地之示百
 靈繽紛嶽鎮海瀆山川城隍内而中國外及四方濯
 濯厥靈昭鑒我心以俟以迎來格來歆
 奠幣安和之曲 靈旗涖止有赫其威一念潛通幽
[058-40a]
 明弗違有幣在篚物薄而㣲神兮安留尚其饗之
 初獻中和之曲 神兮我留有薦必受享祀之初奠
 兹醴酒晨光初升祥徵應候何以侑觴樂陳雅奏
 亞獻肅和之曲 我祀維何奉兹犧牲爰酌醴齊貳
 觴載升洋洋如在式燕以寧庶表㣲衷交于神明
 終獻凝和之曲 執事有嚴品物斯祭黍稷非馨式
 將其意薦兹酒醴成我常祀神其顧歆永言樂只
 徹豆壽和之曲 春祈秋報率爲我民我民之生賴
[058-40b]
 于爾神維神佑之康寧是臻祭祀云畢神其樂歆
 送神豫和之曲 三獻禮終九成樂作神人以和既
 燕且樂雲車風馭靈光昭灼瞻望以思邈彼寥廓
 望瘞熙和之曲 爼豆既徹禮樂已終神之云還倐
 將焉從以望以瘞庶幾感通時和歲豐維神之功
降香遣官祀嶽鎮海瀆天下山川儀注 時日春以清
明日秋以霜降日行事 齋戒皇帝散齋二日致齋一
日獻官以省臺/官充及各執事官俱散齋二日致齋一日
[058-41a]
降香前祀一日清晨有司立仗百官具公服侍班皇帝
服皮弁升奉天殿捧香授獻官獻官捧由中陛降中道
出至午門外寘龍亭内儀仗鼔吹導引至祭所 陳設
前祀一日有司陳設如圖儀 省牲前祀一日獻官公
服詣壇東省牲贊禮引至省牲位執事者牽牲省訖詣
神厨視鼎鑊視滌濯畢遂烹牲 正祭祭日清晨執事
者入實尊罍簠簋籩豆牲爼并陳毛血豆于神位前列
篚幣于酒尊所贊引引獻官及應祀官各入就位 迎
[058-41b]
神贊禮唱迎神協律郎舉麾奏保和之曲執事者以毛
血瘞于坎樂/止贊引唱有司已具請行禮唱鞠躬拜興
拜興平身獻官及在位者皆鞠躬拜興拜興平身樂/止
位 奠幣贊禮唱奠幣贊引引獻官詣盥洗位搢笏盥
手帨手出笏詣五嶽神位前協律郎奏安和之曲贊禮
唱跪獻官北向跪搢笏三上香執事者捧幣東向跪授
獻官獻官受幣贊禮唱奠幣獻官興奠幣于神位前贊
禮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次詣五鎮神位前奠幣如/上儀訖
[058-42a]
詣四海四瀆鍾山江東兩淮兩浙江西湖廣山東山西
河南陜西北平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海北左右兩江山
川之神并京都外夷山川之神皆以次自左而右逐位
上香奠幣皆如五嶽神位前之儀奠訖樂/止復位 進爼
贊禮唱進爼執事者舉爼升階協律郎跪俛伏舉麾奏
熙和之曲贊禮引獻官至五嶽神位前搢笏以爼奠于
神位前訖出笏以下二十一/位進爼皆同初獻贊禮唱行初獻禮贊
引引獻官詣爵洗位搢笏滌爵拭爵以爵授執事者以/下
[058-42b]
二十一位爵其/滌拭授皆同詣酒尊所司尊者舉冪執爵者以爵進
酌醴齊以爵授執事者以下二十一位進爵/酌醴授執事皆同出笏贊禮
唱引詣五嶽神位前協律郎舉麾奏中和之曲武功之
舞贊禮引至神位前跪搢笏三上香三祭酒奠爵出笏
俛伏興平身少退鞠躬拜興拜興平身次詣五鎮以下
二十一位其上香祭酒退拜皆如上儀拜畢樂舞/止贊禮
唱讀祝獻官跪讀祝官取祝版于神右跪讀畢樂舞/作
禮唱俛伏興平身稍後鞠躬拜興拜興平身樂舞/止 亞
[058-43a]
獻終獻並如初獻儀惟不/讀祝 飲福受胙贊禮唱飲福受
胙贊引引獻官詣飲福位鞠躬拜興拜興平身稍前跪
搢笏進爵祭酒飲福酒以爵復于坫奉爼者進爼獻官
受爼以爼授執事者出笏俛伏興平身鞠躬拜興拜興
平身復位 徹豆贊禮唱徹豆掌祭官徹豆贊禮唱賜
胙傳贊唱已飲福受胙者不拜在位官皆再拜鞠躬拜
興拜興平身 送神贊禮唱送神協律郎舉麾奏豫和
之曲贊禮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獻官以下皆再拜祝
[058-43b]
人取祝幣人取幣詣望瘞位 望瘞贊禮唱望瘞贊引
引獻官詣望瘞位執事者以祝版幣饌置于坎贊禮唱
可燎執事者舉炬火燔至半東西靣各二人以土寘于
坎贊禮唱禮畢獻官以下各以次退 諸侯王祭封内
山川 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故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
其地者如魯人祭泰山晉人祭河楚人祭江漢睢漳是
也苟不在其封内者則不敢以祭漢文帝時名山大川
在諸侯封内者其國各自奉祠隋唐宋元郡不封建故
[058-44a]
缺其禮國朝封建諸皇子為王始得各祭其國内山
川一遵周漢故事云 祝文洪武三年某月皇帝制曰
朕以一身渡江始立太平郡次駐金陵于今十有六年
枝葉茂盛子孫十有一人已命長子爲皇太子其餘幼
者于今年四月初七日皆封以王爵第二子某建國于
秦國内山川之祀王實主之因其年幼未能徃祭欲令
作詞以奉神其詞必非已出然久不告神朕心甚慊今
朕以詞實告遣使賫香幣陳牲醴特伸祭告唯神鑒知
[058-44b]
尚享其晉燕趙吴楚潭齊/魯靖江九國制文同秦國則西嶽華山之神及諸
山之神西瀆大河之神及諸水之神晉國則中鎮霍山
之神及諸山之神汾水之神及諸水之神燕國則北鎮
醫無閭山之神及諸山之神易水之神及諸水之神趙
國則北嶽恒山之神及諸山之神滹沱河之神及諸水
之神吳國則南鎮㑹稽山之神及諸山之神浙江之神
及諸水之神楚國則大别山之神及諸山之神江漢水
之神及諸水之神潭國則南嶽衡山之神及諸山之神
[058-45a]
洞庭水之神及諸水之神齊國則東嶽泰山之神及諸
山之神東海之神及諸水之神魯國則嶧山之神及諸
山之神沂水之神及諸水之神靖江則舜山之神及諸
山之神灕江之神及諸水之神
王國祭山川壇儀 齋戒前期王散齋二日于别殿王
相府官于正寢王致齊一日于正殿王相府官于公廨
 省牲先祭二日執事設王次于廟壇南門外道之東
南向先祭一日典儀典祠導王至次執事者各執事典
[058-45b]
儀典祠導王至省牲位執事者自東牽牲西行過王前
省訖執事牽牲詣神厨典儀典祠導王詣神厨視鼎鑊
視滌濯訖典儀典祠導王還次 陳設先祭一日典祠
依圗陳設 正祭祭日清晨典祠率執事者各實尊罍
簠簋籩豆登鉶寘篚幣于案祝版于諸神位之右大樂
入就位諸執事及陪祭官入就位典祀啟王服逺遊冠
絳紗袍典祠典儀導王至位北向立典祠典儀分左右
立于王之前 迎神司禮唱迎神大樂/作司禮唱請行禮
[058-46a]
典祠啟有司謹具請行事啟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司禮
唱在位官再拜司贊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王與在位
官皆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大樂/止 奠幣初獻司禮唱奠
幣行初獻禮典祠啟詣盥洗位大樂/作典儀典祠導王至
盥洗位大樂/止典祠啟搢圭王搢圭典祠啟盥手司盥洗
者酌水王盥手訖司巾者以巾進典祠啟帨手王帨手
訖典祠啟出圭王出圭典祠啟詣爵洗位典祠典儀導
王至爵洗位典祠啟搢圭王搢圭執爵官以爵進典祠
[058-46b]
啟受爵王受爵典祠啟滌爵司爵洗者酌水王滌爵訖
典祠啟拭爵司巾者以巾進王拭爵典祠啟以爵授執
事者王以爵授執爵官典祠啟出圭王出圭啟詣山川
神位前大樂/作典祠典儀導王至神位前樂/止奉爵奉幣者
前行典祠啟跪王跪掌祭詣案取香跪進于王之左典
祠啟搢圭王搢圭啟上香上香三上香王三上香訖奉
幣者捧幣跪進于王之右王受幣奠于神位前奉爵者
捧爵跪進于王之右王受爵典祠啟祭酒祭酒三祭酒
[058-47a]
奠爵王三祭酒奠爵訖典祠啟出圭王出圭讀祝官取
祝跪讀于神位之右讀畢復以祝寘于案典祠啟俛伏
興拜興拜興平身王俛伏興大樂/作拜興拜興平身樂/止
祠啟復位典祠典儀導王復位 亞獻司禮唱行亞獻
禮典祠啟行亞獻禮掌祭官于神位前爵内斟酒典祠
啟鞠躬拜興拜興平身王鞠躬大樂/作拜興拜興平身樂/止
 終獻如亞獻之儀 飲福受胙司禮唱飲福受胙執
事轝香案寘于王拜位前執事酌福酒舉胙肉典祠啟
[058-47b]
飲福受胙大樂/作典祠典儀導王至香案前位典祠啟鞠
躬拜興拜興平身王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典祠啟跪搢
圭王跪搢圭執事捧爵東向跪進于王受爵訖啟飲福
酒王祭酒少許飲福酒以爵寘于坫執事官東向跪進
胙于王王受胙以胙受左右左右西向跪受興典祠啟
出圭王出圭啟俛伏興拜興拜興平身王俛伏興大樂/作
拜興拜興平身樂/止典祠啟復位典祠典儀𨗳王復位
徹豆司禮唱徹豆掌祭官徹豆司禮唱賜胙典祠啟王
[058-48a]
飲福受胙者免拜司禮唱陪祭官皆再拜司贊唱鞠躬
拜興拜興平身陪祭官皆鞠躬大樂/作拜興拜興平身樂/止
 送神司禮唱送神典祠啟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司禮
唱在位官皆再拜司贊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王與陪
祭官皆鞠躬大樂/作拜興拜興平身樂/止 望燎司禮唱望
燎讀祝官取祝捧幣者取幣掌祭官取饌詣燎所典祠
啟詣望燎位大樂/作典祠典儀導王至望燎位樂/止司禮唱
可燎候燎半典祠啟禮畢導引王還次引禮引陪祭官
[058-48b]

各府州縣祭山川 於王國既已祭其封内山川而郡
縣亦得于本境築壇致祭凡各府州縣山川壇皆築于
城西南髙三尺四出陛三級方二丈五尺祭則設主于
其上以春秋清明霜降日行事牲用羊一豕一籩二實
以栗黄牛脯豆二實以葵葅鹿醢簠一實以黍飯簋一
實以稷飯象尊一實以緹齊壺尊一實以事酒
各府州縣祭山川壇儀 時日春用清明日秋用霜降
[058-49a]
日行事齋戒前三日三獻官守令為初獻僚屬/以次為亞終獻散齋二
日于别寢致齋一日于祭所散齋理事如舊惟不弔䘮
問疾不作樂不判署刑殺文書不行刑罰不預穢惡事
致齋惟祭事得行其餘悉斷執事人員齊各一日於祭
所 陳設前祭二日有司掃除壇内外設三獻官執事
官次于壇壝門外爲瘞坎于門外之西北方深取足容
物前一日執事設省牲位于南門之外設山川神位于
壇上之北正中南向毎位設籩四于神位之左豆四于
[058-49b]
神位之右簠簋各一于籩豆之間毛血豆于簠簋之前
爼二又于毛血之前香燭案于爼前爵坫沙池于香案
之前祝版于神位之右設酒尊位于壇上東南隅犧尊
一山罍一次之設幣篚位附于酒尊所設爵洗位于壇
下之東盥洗位于爵洗之東初獻官位于壇下之正中
北向亞獻官位於初獻位之左終獻官位于初獻位之
右掌祭官二人位于神位之左右司尊司爵司洗捧幣
位各于其所設望瘞于壇之西南 省牲前祭一日執
[058-50a]
事者引三獻官至省牲位北向立執事者自門東牽牲
西行過獻官前省訖執事者牽詣神厨遂烹牲執事以
豆取毛血寘饌所 正祭奠幣祭日丑前五刻行事執
事者入實尊罍籩豆簠簋登鉶陳毛血豆祝版執事者
各服垂角唐巾盤領衫各就位引贊引獻官各服公服
入就位贊引唱有司已具請行事贊禮唱鞠躬拜興拜
興平身在位皆再拜贊者唱奠幣引贊引初獻官詣盥
洗位引贊唱搢笏初獻官搢笏唱盥手司盥洗者酌水
[058-50b]
盥訖唱帨手司巾者以巾進帨訖唱出笏初獻官出笏
引詣山川神位前北向立唱跪搢笏初獻官跪搢笏執
事者以幣跪進于初獻之右初獻官受幣奠于神位前
訖稍後贊引唱俛伏興拜興拜興平身初獻官俛伏興
拜興拜興平身引復位 初獻贊禮唱行初獻禮引贊
引初獻詣爵洗位引贊唱搢笏初獻官搢笏執爵者以
爵進初獻受爵司爵洗者酌水初獻滌爵拭爵以爵授
執事者引贊唱出笏初獻出笏引詣酒尊所引贊唱搢
[058-51a]
笏初獻官搢笏訖執事者以爵授初獻初獻執爵司尊
者舉冪酌犧尊之緹齊以爵授執事者引贊唱出笏初
獻官出笏引詣山川神位前北向立引贊唱搢笏跪初
獻搢笏跪掌祭官捧香跪進于初獻之左引贊唱上香
上香三上香初獻三上香訖執事者以爵跪進于初獻
之右初獻受爵引贊唱祭酒三祭酒奠爵初獻三祭酒
奠爵訖贊引唱出笏讀祝官取祝跪于神位之右讀訖
引贊唱俛伏興拜興拜興平身初獻再拜訖引復位
[058-51b]
亞獻終獻並如初獻之儀惟酌山罍之事酒與/不讀祝與初獻不同 飲福
贊禮唱飲福贊禮引初獻官詣飲福位西向立掌祭者
以爵酌福酒持詣獻官之左引贊唱鞠躬拜興拜興平
身初獻官再拜訖引贊唱跪搢笏初獻跪搢笏掌祭舉
福酒爵進于初獻之左初獻受爵祭酒少許飲福酒奠
爵掌祭者減神位前胙肉跪進于初獻之左初獻受胙
以胙授執事者引贊者唱出笏俛伏興拜興拜興平身
初獻再拜訖引復位贊禮唱賜胙初獻官飲福受胙免
[058-52a]
拜在位者皆再拜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亞獻官以下
皆鞠躬拜興拜興平身 望瘞贊禮唱詣望瘞位引贊
引初獻官以下詣望瘞位北向立祝人取祝幣人取幣
掌祭取饌寘于坎贊引唱可瘞寘土半坎贊引唱禮畢
引初獻官以下及諸從祭官以次而出
圖書集成洪武七年令禮部頒祭嶽鎮海瀆儀于所在
有司
明㑹典嶽鎮海瀆東嶽泰山山東泰安州祭西嶽華山
[058-52b]
陜西華陰縣祭中嶽嵩山河南河南府祭南嶽衡山湖
廣衡州府祭北嶽恒山直𨽻真定府祭東鎮沂山山東
青州府祭西鎮吳山陜西隴州祭中鎮霍山山西平陽
府祭南鎮㑹稽山浙江紹興府祭北鎮醫無閭山遼東
祭東海山東萊州府祭西海山西蒲州祭南海廣東廣
州府祭北海河南懐慶府祭江瀆四川成都府祭河瀆
山西蒲州祭淮瀆河南南陽府祭濟瀆河南懐慶府祭
王圻續通考七年令祭山川諸神於春秋仲月上旬擇
[058-53a]
日後又以孟春郊祀時諸神既預祭壇内乃定以仲秋
祭社稷後擇日祭之
明史禮志洪武九年復定山川壇制凡十三壇正殿太
歲風雲雷雨五嶽五鎮四海四瀆鍾山七壇東西廡各
三壇東京畿山川夏冬二季月將西春秋二季月將京
都城隍十年定正殿七壇帝親行禮東西廡遣功臣分

王圻續通考十年太祖親祀山川壇諸神于殿中功臣
[058-53b]
分祀兩廡命官十八人分祀嶽鎮海瀆賜之制
明㑹典十四年令在外山川等神以文職長官一員行
禮武官不預如軍民指揮使司則從本司行之
二十一年各設壇于大祀殿以孟春從祀山川壇惟仲
秋一祭
明史禮志洪武二十一年増修大祀殿諸神壇壝乃敕
十三壇諸神並停春祭毎歲八月中旬擇日祭之命禮
部更定祭山川壇儀與社稷同
[058-54a]
大政紀永樂五年三月甲子督木工部尚書宋禮奏有
大木數株不藉人力一夕出大谷達于江葢川之靈相
之賜其山名神木山遣禮部郎中王羽致祭建祠立碑
命侍讀胡廣撰碑文
明㑹典永樂六年駕幸北京東宫監國凡山川之神預
期勅皇太子攝祭
大政紀永樂八年二月己酉車駕次龍虎臺遣行在太
常寺少卿朱焯祭居庸山
[058-54b]
明㑹典永樂中建山川壇位置陳設悉如南京舊制唯
正殿鍾山之右増祀天夀山神帛用黒色加爵篚各一
春明夢餘録山川壇在正陽門南之右永樂十八年建
繚以垣墻周圍六里
明㑹典孝宗𢎞治元年令湖廣太嶽太和山祀神油燭
香炷布政司照例毎三年一次于夏税内酌量派收陸
續送山應支
 王圻續通考世宗嘉靖初科臣陳棐題請正嶽祀略
[058-55a]
 曰真定府曲陽縣有北嶽恒山廟爲朝廷秩祀之所
 及查其實恒山在迤北渾源州南北相去甚逺俗傳
 曾有飛石一方自恒山坎中飛來墜于曲陽故立廟
 祀今其廟扁有飛石殿臣竊疑之臣考舜典十有一
 月廵狩至于北嶽周禮載恒山爲并州之鎮水經謂
 北嶽爲元嶽天文志大梁析木以負北海其神主恒
 山三代而下歴漢隋唐俱于此致祭石晉失燕雲十
 六州之地宋未能混一北爲契丹所據無縁至幽薊
[058-55b]
 之域而睹所謂北嶽者所以止得祭之于曲陽詭言
 飛石之謬以粉飾其削弱之迹耳然宋都汴而真定
 在汴京之北以爲北門不得已權宜祭之猶之可也
 我太祖髙皇帝統一華夏奄有萬方首定嶽鎮海瀆
 之號但時都金陵真定迥在京師之北所以因循未
 曾釐正我成祖文皇帝建都北平而真定已在京師
 之南使當時有禮官建明顧有南靣而登踵宋人削
 弱之迹哉臣因此而論及五嶽焉臣觀祀典載嵩山
[058-56a]
 中嶽在河南登封縣泰山東嶽在山東泰安州衡山
 南嶽在湖廣衡山縣華山西嶽在陜西華陰縣祠祀
 皆近在本山之麓而恒山北嶽則即此大同府東南
 渾源州者是也今不惟北嶽之祀缺謬而東嶽行祠
 徧天下尤爲惑妄乞將渾源州北嶽恒山定爲秩祀
 之所其廟制量加修拓以後凡遣告祈請皆詣此致
 祭其曲陽祠廟但令有司致祭飛石殿扁并令改撤
 于凡東嶽行祠除京師及齊魯之境外其餘量改書
[058-56b]
 院社學仍不許加修剏建以昭皇上釐正典禮之盛
 則治道幸甚
明㑹典嘉靖八年令凡親祀山川等神皆用皮弁服行
禮以别于郊廟先是改山川爲中祀嘉靖中凡山川皆
天子親祀國有大事則遣官祭告
十年建天地神祗壇于先農壇之南天神在左南向地
祗在右北向附祖陵基運山皇陵翊聖山顯陵純徳山
神于地祗壇并號鍾山曰神烈山
[058-57a]
神祗壇國初建山川壇于天地壇之西永樂中北京山
川壇成嘉靖十一年即其地爲天神地祗壇神壇方廣
五丈高四尺五寸五分四出陛各九級壝墻方二十四
丈髙五尺五寸厚二尺五寸櫺星門六正南三東西北
各一内設雲形青白石龕四于壇北各髙九尺二寸五
分祗壇靣闊十丈進深六丈高四尺四出陛各六級壝
墻方二十四丈高五尺五寸厚二尺四寸櫺星門亦如
神壇内設青白石龕山形三水形二于壇北光擬設于
[058-57b]
壇南北向後改各高八尺二寸左從位山水形各一于
壇東右從位山水形各一于壇西各高七尺六寸又令
神祗壇三年一親祭
嘉靖十一年改山川壇名爲天地神祗壇改序雲師雨
師風伯雷師天神壇在左南向雲雨風雷凡四壇地祗
壇在右北向五嶽五鎮基運翊聖神烈天夀純徳五陵
山四海四瀆凡五壇從祀京畿山川西向天下山川東
向以辰戌丑未年仲秋皇帝親祭餘年遣大臣攝祭其
[058-58a]
太歲月將旗纛城隍别祀之十七年加上皇天上帝尊
稱預告于神祗遂設壇于圜丘外壝東南親定神祗壇
位陳設儀式禮部言皇上親獻大明壇則四壇分獻諸
臣不敢並列請先上香畢命官代獻帝裁定上香奠帛
獻爵復位後分獻官方行禮亞終二獻執事官代餘壇
俱獻官三行
明㑹典嘉靖十八年南廵經過處所真定望祭北嶽恒
山之神用牛犢羊豕上具常服行禮如常儀五府九卿
[058-58b]
廵撫大臣吉服陪拜衛輝遣官祭濟瀆之神用太牢鈞
州望祭中嶽嵩山之神用牲犢俱翰林院撰祭文禮如
北嶽南陽遣官祭五當山之神用牲犢俱翰林院撰祭

明史隆慶元年禮臣言天神地祗已從祀南北郊其仲
秋神祗之祭不宜復舉令罷之
王圻續通考隆慶二年六月以陜西地震命撫臣張祉
告祭西嶽華山西鎮吳山之神
[058-59a]
三年三月遣太常寺官祭東嶽泰山之神以洪水爲患
命總督河道都御史翁大立祭大河大濟之神廵撫鳯
陽䓁處侍郎趙孔昭祭大江大淮之神廵撫山東都御
史姜廷頤祭東嶽泰山東鎮沂山之神廵撫都御史谷
中虚祭東海南鎮㑹稽之神廵撫保定都御史朱大器
祭北嶽恒山之神
明史萬歴十四年廵撫胡來貢請改祀北嶽于渾源州
禮臣言大明集禮載漢唐宋北嶽之祭皆在定州曲陽
[058-59b]
縣與史俱合渾源之稱北嶽止見州誌碑文經傳無可
考仍祀曲陽是
 春明夢餘録北嶽在今真定府定州曲陽縣漢爲常
 山郡上曲陽縣史記封禪書常山王有罪遷天子封
 其弟於真定以續先王祀而以常山爲郡然後五嶽
 皆在天子之邦漢書郊祀志祠北嶽常山于上曲陽
 後漢書章帝紀元和三年幸中山遣使者祠北嶽于
 上曲陽魏書和平元年如中山過恒嶽禮其神而返
[058-60a]
 二年如中山遣使者禮恒嶽隋書大業四年帝廵河
 北親祀恒嶽唐書地理志定州曲陽縣元和十五年
 更恒嶽曰鎮嶽有嶽祠張嘉徵傳爲州刺史至州于
 恒嶽廟中立頌自爲文書于石其碑用白石爲之素
 質黒文甚爲竒麗光是嶽祠爲逺近祈賽有錢數百
 萬嘉徴自以爲頌文之功納其數萬自漢及唐北嶽
 之祭皆在曲陽一統志乃謂恒山在渾源州南二十
 里山西志又謂宋時因山北諸州䧟于契丹乃即曲
[058-60b]
 陽致祭此謬説也
 大學衍義補丘氏濬曰中國之地在三代不出九州
 之外惟揚徐青冀四州濵海而已四海惟東北濵中
 國而南海北海則越在荒服之外自漢以後南越始
 入中國而有南海然西海竟不知所在故今祀東海
 于登州祀南海于廣州二祀皆臨海而祭西海則望
 祀于蒲州北海則望祀于懐慶夫宋都汴梁而懐慶
 在其北是時失幽燕而以白溝河爲界無縁至遼薊
[058-61a]
 之域出國門而北望以祭之可也國初都金陵因之
 以祭亦不爲過若今日建都於燕徃南而祭北海豈
 天子宅中以臨四海之義哉且古謂青州爲北海郡
 青去登不逺猶以是名今京師東北乃古碣石淪海
 之處于此立祠就海而祭于勢爲順于理爲宜况今
 北鎮醫巫閭山在于遼海山既可以爲北鎮川獨不
 可以爲北海乎若夫中國之正西在于秦隴西南則
 蜀稍南則滇也滇之極西百夷之外聞有大海通西
[058-61b]
 南島夷此地在前代未入中國今既爲羈縻之地則
 王化之所及也宜于雲南望祀之如此則四海之祀
 皆在吾域中矣議禮之事非臣下所敢專者謹録愚
 見以俟採擇焉
 又曰臣案所謂四望者葢以五嶽四鎮四瀆乃天下
 山川之大者天子兼有天下之大不能親臨其地故
 遥望而祭之也若夫所謂山川者随所在而有則各
 隨其地而祭之焉本朝郊壇之外既各爲壇以分祭
[058-62a]
 五嶽四鎮四瀆四海又于郊壇之右以專祀之初春
 大祀則從享于天地仲秋報祀天子乃躬獻于其壇
 焉是則所謂四望之祭也又列南京鍾山之神北京
 天壽山之神與之同壇而祭所謂山川之祭也又于
 凡天下藩府郡縣既立山川壇總祭其一方之山川
 又表其山林川澤之有名者以專祀之使有司躬涖
 其所在祀焉
          右明祀山川
[058-62b]
 
 
 
 
 
 
 
 五禮通考卷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