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87 五禮通考-清-泰蕙田 (master)


[089-1a]
欽定四庫全書
 五禮通考卷七十九
           刑部尚書秦蕙田撰
  吉禮七十九
   宗廟制度
三國蜀志先主傳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元立宗廟
祫祭髙皇帝以下
 注臣松之以為先主雖云出自孝景而世數悠逺昭
[089-1b]
 穆難明既紹漢祚不知以何帝為元祖以立親廟于
 時英賢作輔儒生在官宗廟制度必有憲章而記載
 闕略良可恨哉
通鑑綱目昭烈帝章武元年夏四月立宗廟祫祭髙皇
帝以下
 尹氏起莘曰昭烈始得蜀漢正位繼統又適當屬繫/人心之始綱目書此葢與光武即位二年書立宗廟
 社稷于洛/陽同意
    蕙田案宋書禮志云昭烈代紹而起未辨繼
[089-2a]
    何帝為禰亦無祖宗之號劉禪面縛降魏北
   地王諶哭于昭烈之廟則昭烈廟别立也愚謂
    諸葛亮云將軍帝室之胄是昭烈為漢帝後
    無疑祫祭髙皇帝以下則實有祖宗之號可
    稱非朱子綱目正名定分則大統何自而明
    哉一統志云昭烈帝廟/在成都府城南二里
    又案以上蜀漢
晉書禮志王制天子七廟諸侯以下各有等差禮文詳
[089-2b]
矣漢獻帝建安十八年五月以河北十二郡封魏武帝
為魏公是年七月始建宗廟于鄴自以諸侯禮立五廟
也後雖進爵為王無所改易延康元年文帝繼王位七
月追尊皇祖為太王夫人曰太王后黄初元年十一月
受禪又追尊太王曰太皇帝皇考武王曰武皇帝
 三國魏志文帝黄初四年註魏書曰辛酉有司奏造
 二廟立太皇帝廟大長秋特進侯與髙祖合祭親盡
 以次毁特立武皇帝廟四時享祀為魏太祖萬載不
[089-3a]
 毁也
三國魏志明帝本紀太和三年初洛陽宗廟未成神主
在鄴廟十一月廟始成使太常韓暨持節迎髙皇帝太
皇帝武帝文帝神主于鄴十二月己丑至奉安神主于

晉書禮志明帝太和三年追尊髙祖大長秋曰髙皇夫
人呉氏曰髙皇后並在鄴廟廟所祠則文帝之髙祖處
沛國譙/人曹萌曾祖髙皇萌之/子騰祖太皇帝共一廟考太祖武
[089-3b]
皇帝特一廟百代不毁然則所祠止於親廟四室也其
年十一月洛京廟成則以親盡遷處士主置園邑使行
太傳太常韓暨宗正曹恪持節迎髙祖以下神主共一
廟猶為四室而已
三國魏志明帝本紀景初元年夏六月有司奏武皇帝
撥亂反正為魏太祖樂用武始之舞文皇帝應天受命
為魏髙祖樂用咸熙之舞帝制作興治為魏烈祖樂用
章武之舞三祖之廟萬世不毁其餘四廟親盡迭毁如
[089-4a]
周后稷文武廟祧之制
晉書禮志景初元年六月羣公有司始更奏定七廟之
制曰大魏三聖相承以成帝業武皇帝肇建洪基撥亂
夷險為魏太祖文皇帝繼天革命應期受禪為魏髙祖
上集成大命清定華夏興制禮樂宜為魏烈祖于太祖
廟北為二祧其左為文帝廟號曰髙祖昭祧其右擬明
帝號曰烈祖穆祧三祖之廟萬世不毁其餘四廟親盡
迭遷一如周后稷文武廟祧之禮
[089-4b]
 三國魏志明帝紀注孫盛曰夫謚以表行廟以存容/皆于既汶然後著焉所以原始要終以示百世也未
 有當年而逆制祖宗未終而豫自尊顯昔華樂以厚/斂致譏周人以豫凶違禮魏之羣司于是乎失正
    蕙田案以上魏
三國呉志孫亮傳太平元年春注呉歴曰正月為權立
廟稱太祖廟
宋書禮志孫權不立七廟以父堅嘗為長沙太守長沙
臨湘縣立堅廟而已權既不親祠直是依後漢奉南頓
故事使太守祠也堅廟又見尊曰始祖廟而不在京師
[089-5a]
又以民人所發呉芮冡材為屋未之前聞也于建業立
兄長沙桓王䇿廟于朱雀橋南權卒子亮代立明年正
月于宫東立權廟曰太祖廟既不在宫南又無昭穆之

    蕙田案以上呉
          右三國廟制
晉書武帝本紀泰始二年春正月丁亥有司請建七廟
帝重其役不許秋七月辛巳營太廟致荆山之木采華
[089-5b]
山之石鑄銅柱十二塗以黄金鏤以百物綴以明珠冬
十一月己丑追尊景帝夫人夏侯氏為景懷皇后辛夘
遷祖禰神主於太廟
禮志泰始元年十二月丙寅受禪丁夘追尊皇祖宣王
為宣皇帝伯考景王為景皇帝考文王為文皇帝宣王
妃張氏為宣穆皇后二年正月有司奏置七廟帝重其
役詔宜權立一廟於是羣臣議奏上古清廟一宫尊逺
神祗逮至周室制為七廟以辨宗祧聖㫖深𢎞逺跡上
[089-6a]
世敦崇唐虞舍七廟之繁華遵一宫之逺㫖昔舜承堯
禪受終于文祖遂陟帝位葢三十載月正元日又格于
祖遂陟帝位此則虞氏不改唐廟因仍舊宫可依有虞
氏故事即用魏廟奏可於是追祭征西將軍豫章府君
潁川府君京兆府君與宣皇帝景皇帝文皇帝為三昭
三穆是時宣皇未升太祖虚位所以祠六世與景帝為
七廟其禮則據王肅説也七月又詔曰主者前奏就魏
舊廟誠亦有凖然於祗奉明主情猶未安宜更營造於
[089-6b]
是改創宗廟十一月追尊景帝夫人夏侯氏為景懷皇
后任茂議以為夏侯初嬪之時未有王業帝不從
    蕙田案唐虞禪讓舜宗堯廟承其統緒而别
    立親廟于虞國所以公天下也晉之纂魏豈
    可倫擬羣臣據以為比妄矣况虞氏不改唐
    廟宗堯也晉用魏廟乃自祭其祖亦不同矣
 通典晉武帝即位權立一廟後用魏廟追祭征西將
 軍章郡府君名鈞字升平鈞之子名景章郡太守字/公度章郡上一字為代宗廟諱除也
[089-7a]
 潁川府君景之子名儁潁/川太守字元異京兆府君儁之子名防京/兆尹字建公生
 宣/帝與宣帝景帝文帝為三昭三穆
 文獻通考廟制于中門外之左通為屋四阿殿制堂
 髙三尺隨見廟數為室代滿備遷毁神主尺二寸后
 主一尺與尺二寸中間木以栗
 通典太常博士孫毓議云考工記左祖右社孔子曰
 周人敬鬼神而逺之近人而忠焉禮諸侯三門立廟
 宜在中門外之左宗廟之制外為都宫内各有寢廟
[089-7b]
 别有門垣太祖在北左昭右穆次而南今宜為殿皆
 如古典
    蕙田案孫毓議是
晉書武帝本紀咸寧元年冬十二月丁亥追尊宣帝廟
曰髙祖景帝曰世宗文帝曰太祖
 禮志太康元年靈壽公主修麗祔於太廟周漢未有
 其凖魏明帝則别立平原主廟晉又異魏也
    蕙田案公主祔廟尤非禮矣
[089-8a]
武帝本紀太康八年春正月太廟殿陷九月改營太廟
禮志太康八年因廟陷當改修創羣臣又議奏曰古者
七廟所自宜如禮又曰古雖七廟自近代以来皆廟七
室於禮無廢於情為叙亦隨時之宜也其便仍舊
    蕙田案同廟異室之制定于此矣
晉初仍魏無所損益至太康九年始建宗廟
武帝本紀太康十年夏四月太廟成乙巳遷神主於新
廟帝迎於道左遂祫祭大赦文武增位一等作廟者二
[089-8b]

禮志太康十年改築於宣陽門内窮極壯麗然坎位之
制猶如初耳廟成帝用摯虞議率百官遷神主於新廟
自征西以下車服導從皆如帝者之儀
 賀循傳有司奏琅琊恭王宜稱皇考循議云禮子不
 敢以已爵加父帝納之
元帝本紀太興三年八月戊午尊敬王后虞氏為敬皇
后辛酉遷神主於太廟
[089-9a]
禮志武帝崩則遷征西及惠帝崩又遷豫章而惠帝世
愍懐太子二子哀太孫臧冲太孫尚並祔廟元帝世懐
帝殤太子又祔廟號為陰室四殤懐帝初又䇿謚武後
楊后曰武悼皇后改葬峻陽陵側别祠𢎞訓宫不列於
廟元帝既即尊位上繼武於元為禰如漢光武上繼元
帝故事也是時西京神主湮滅虜庭江左建廟皆更新
造尋以登懐帝之主又遷潁川位雖七室其實五世葢
從刁協以兄弟為世數故也於時百度草創舊禮未備
[089-9b]
毁主權居側室至太興三年正月乙卯詔曰吾雖上繼
世祖然於懐愍皇帝皆北面稱臣今祠太廟不親執觴
酌而令有司行事於情理不安可依禮更處太常恒言
今聖上繼武皇帝宜凖漢世祖故事不親執觴爵又曰
今上承繼武帝而廟之昭穆四世而已前太常賀循博
士傅純並以為惠懐及愍宜别立廟然臣愚謂廟室當
以容主為限無拘常數殷世有二祖三宗若拘七室則
當祭禰而已推此論之宜還復豫章潁川全拘七廟之
[089-10a]
禮驃騎長史溫嶠議凡言兄弟不相入廟既非禮文且
光武奮劍振起不䇿名於孝平務神其事以應九世之
讖又古不共廟故别立焉今上以䇿名而言殊於光武
之事躬奉烝嘗於繼既正於情又安矣太常恒欲還二
府君以全七世嶠為是宜驃騎將軍王導從嶠議嶠又
曰其非子者可直言皇帝敢告某皇帝又若以一帝為
一世則不祭禰反不及庶人帝從嶠議悉施用之於是
乃更定制還復豫章潁川於昭穆之位以同惠帝嗣武
[089-10b]
故事而惠懐愍三帝自從春秋尊卑之義在廟不替也
通典兄弟相繼藏主室議晉太常華恒被符宗廟宜時
有定處恒案前議以為七代制之正也若兄弟旁及禮
之變也則宜為神主立室不宜以室限神主今有七室
而神主有十宜當别立臣為聖朝已從漢制今聖上繼
武帝廟之昭穆四代而已前太常賀循等並以為惠懐
愍三帝别立寢廟臣以為廟當以容主為限亦無常數
據殷祭六廟而有三祖三宗不毁又漢之二祖寢廟各
[089-11a]
異明功德之君自當特立若繫之七室則殷之末代當
祭禰而已准之前議知以七為正不限之七室故雖有
兄弟旁及至禘祫不越昭穆則章郡潁川宜全七代之
禮案周官有先公先王之廟今宜為京兆以上别立三
室於太廟西廂宣皇帝得正始祖之位惠懐二帝不替
而昭穆不闕於禮為安驃騎長史溫嶠議惠懐愍于聖
上以春秋而言因定先後之禮夫臣子一例君父敬同
故可以准於祖禰然非繼體之數也案太常恒所上故
[089-11b]
還章郡潁川以全七代愚謂是宜又求京兆以上三代
在廟之西廂臣竊不安溫嶠為王導答薛太常書曰省
示并博士議今明尊尊不復得繫本親矣先帝平康北
面而臣愍帝及終而升上懼所以取議於春秋今所論
太廟坎室足容神主不耳而下愍帝於東序若案尊尊
之㫖愍帝猶子之列不可為父與兄弟之不可一耳案
閔公僖公之弟也而傳云子雖齊聖不先父食如此無
疑愍帝不宜先帝上也今唯慮廟窄更思安處宜令得
[089-12a]
並列正室又荀崧與王導書曰三年當大禘愍帝以居
子位復居父位且子雖齊聖不先父食此君即父也此
為愍帝是先帝之父懐帝是愍帝之父惠帝是懐帝之
父二代便重四代所以為疑處也答曰意謂君位永固
無復蹔還子位之理惠帝至先帝雖四君今亦不以一
君為一代何嫌二代之中重四君耶今廟尚居上祀何
得居下若蹔下則逆祀也孔衍議别廟有非正之嫌似
若降替不可行也博士傅純議云議者既欲據傳疑文
[089-12b]
又欲安之陰室據傳則所代為禰陰室非禰所處此矛
盾之説夫陰室以安殤主北向面隂非人君正位更衣
者帝王入廟便殿當歸盛位漢明以存所常居故崩以
安神而議者謂卑於陰室實所未喻惠懐愍宜更别立
廟元帝崩溫嶠答王導書云近詔以先帝前議所定唯
下太常安坎室數今坎室窄其意不過欲定先神主存
正室故下愍帝也廟窄之與本體各是一事何以廟窄
而廢本體也明帝崩祠部以廟過七室欲毁一廟又正
[089-13a]
室窄狹欲權下一帝溫嶠議今兄弟同代已有七帝若
以一帝為一代則當不得祭於禰乃不及庶人之祭也
夫兄弟同代於恩既順於義無否至於廟室已滿大行
皇帝神主當登正室又不宜下正室之主遷之祧位自
宜増廟權於廟上設幄坐以安大行之主若以今增廟
違簡約之㫖或可就見廟直增坎室乎此當問廟室之
寛窄其廟室寛窄亦所未詳
 晉書賀循傳循拜太常時宗廟始建舊儀多闕或以
[089-13b]
 惠懐二帝應各為世則潁川世數過七宜在迭毁事
 下太常循議以為禮兄弟不相為後不得以承代為
 世殷之盤庚不序陽甲漢之光武不繼成帝别立廟
 寢使臣下祭之此前代之明典而承繼之著義也惠
 帝無後懐帝承統弟不後兄則懐帝自上繼世祖不
 繼惠帝當同殷之陽甲漢之成帝議者以聖德冲逺
 未便改舊茲如此禮通所未論是以惠帝尚在太廟
 而懐帝復入數則盈八盈八之理由惠帝不出非上
[089-14a]
 祖宜遷也下世既升上世乃遷遷毁對代不得相通
 未有下升一世而上毁二世者也惠懐二帝俱繼世
 祖兄弟旁親同為一世而上毁二為一世今以惠帝
 之崩已毁豫章懐帝之入復毁潁川如此則一世再
 遷祖位横折求之古義未見此例惠帝宜出尚未輕
 論况可輕毁一祖而無義例乎潁川既無可毁之理
 則見神之數居然自八此葢有由而然非謂數之常
 也既有八神則不得不於七室之外權安一位也至
[089-14b]
 尊於惠懐俱是兄弟自上後世祖不繼二帝則二帝
 之神行應别出不為廟中恒有八室也又武帝初成
 太廟時正神止七而楊元后之神亦權立一室永熙
 元年告世祖謚於太廟八室此是苟有八神不拘於
 七之舊例也又議者以景帝俱已在廟則惠懐一例
 景帝盛德元功王基之本義著祖宗百世不毁故所
 以特在本廟且亦世代尚近數得相容安神而已無
 逼上祖如王氏昭穆既滿終應别廟也以今方之既
[089-15a]
 輕重義異又七廟七世之親昭穆父子位也若當兄
 弟旁滿輒毁上祖則祖位空懸世數不足何足於三
 昭三穆與太祖之廟然後成七哉今七廟之義出於
 王氏從禰以上至於髙祖親廟四世髙祖以上復有
 五世六世無服之祖故為三昭三穆并太祖而七也
 故世祖初定廟禮京兆潁川曽髙之親豫章五世征
 西六世以應此義今至尊繼統亦宜有五六世之祖
 豫章六世潁川五世俱不應毁今既云豫章先毁又
[089-15b]
 當重毁潁川此為廟中之親惟從髙祖已下無復髙
 祖以上二世之祖於王氏之義三昭三穆廢闕其二
 甚非宗廟之本所據承又違世祖祭征西豫章之意
 於一王定禮所闕不少時尚書僕射刁協與循異議
 循答義深備辭多不載竟從循議焉
通典天子兄弟不合繼位昭穆議東晉元帝建武中尚
書符云武帝崩遷征西府君惠帝崩遷章郡府君懐帝
入廟當遷潁川府君賀循議古者帝各異廟廟之有室
[089-16a]
以象常居未有二帝共處之義也如惠懐二主兄弟同
位於禘祫之禮㑹於太祖自應同列異坐而正昭穆至
於常居之室則不可共以尊卑之分義不可黷故也昔
魯夏父弗忌躋僖公於閔上春秋謂之逆祀僖公閔之
庶兄閔公先立嘗為君臣故也左氏傳曰子雖齊聖不
先父食懐帝之在惠帝世居藩積年君臣之分也正位
東宫父子之義也雖同歸昭穆尊卑之分與閔僖不異
共室䙝黷非殊尊卑之禮以古義論之愚謂未必如有
[089-16b]
司所列惠帝之崩當已遷章郡府君又以懐帝入廟當
遷潁川府君此是兩帝兄弟各遷一祖也又主之迭毁
以代為正下代既升則上代稍遷代序之義也若兄弟
相代則共是一代昭穆位同不得兼毁二廟禮之常例
也又殷之盤庚不序陽甲之廟而上繼先君以弟不繼
兄故也既非所繼則廟應别立由此言之是惠帝應别
立上祖宜兼遷也故漢之光武不入成帝之廟而上繼
元帝義取於此今惠懐二帝不得不上居太廟潁川未
[089-17a]
遷見位餘八非祀之常不得於七室之外假立一神位
 庾蔚之謂爾時愍帝尚在闗中元帝為晉王立廟猶/以愍帝為主故上至潁川為六代懐景二帝雖非昭
 穆之正数而廟不合/毁是以見位餘八也
循又議曰殷人六廟比有兄弟四人襲為君者便當上
毁四廟乎如此四代之親盡無復祖禰之神矣又案殷
紀成湯以下至於帝乙父子兄弟相繼為君合十二代
而正代唯六易乾鑿度曰殷帝乙六代王也以此言之
明不數兄弟為正代
[089-17b]
禮志元帝崩則豫章復遷然元帝神位猶在愍帝之下
故有坎室者十也明帝崩而潁川又遷猶十室也於時
續廣太廟故三遷主並還西儲名之曰祧以凖逺廟
 荀崧傳元帝崩羣臣議廟號王敦遣使謂曰豺狼當
 道梓宫未反祖宗之號宜别思詳崧議以為禮祖有
 功宗有德元皇帝天縱聖哲光啟中興德澤侔于太
 戊功惠邁于漢宣臣敢依前典上號曰中宗既而與
 敦書曰承以長蛇未剪别詳祖宗先帝應天受命以
[089-18a]
 隆中興中興之主寧可隨世數而遷毁敢率丹直詢
 之朝野上號中宗卜日有期不及重請專輒之愆所
 不敢辭
宋書禮志咸和三年蘇峻覆亂京都溫嶠等立行廟於
白石復行其典告先帝先后曰逆臣蘇峻傾覆社稷毁
棄三正汙辱海内臣亮等手刃戎首龔行天罰惟中宗
元皇帝肅祖明皇帝明穆皇后之靈降鑒有罪勦絶其
命翦此羣凶以安宗廟臣等雖殞首摧軀猶生之年
[089-18b]
穆帝永和二年七月有司奏十月殷祭京兆府君當遷
祧室昔征西豫章潁川三府君毁主中興之初權居天
府在廟門之西咸康中太常馮懐表續太廟奉還於西
儲夾室謂之為祧疑亦非禮今京兆遷入是為四世逺
祖長在太祖之上昔周室太祖世逺故遷有所歸今晉
廟宣皇為主而四祖居之是屈祖就孫也殷祫在上是
代太祖也領司徒蔡謨議四府君宜改築别室若未展
者當入就太廟之室人莫敢卑其祖文武不先不窋殷
[089-19a]
祭之日征西東面處宣皇之上其後遷廟之主藏於征
西之祧祭薦不絶䕶軍將軍馮懐議禮無廟者為壇以
祭可立别室藏之至殷禘則祭於壇也輔國將軍譙王
司馬無忌等議曰諸儒謂太王王季遷主藏於文武之
祧如此府君遷主宜在宣帝廟中然今無寢室宜變通
而改築又殷祫太廟征西東面尚書郎孫綽與無忌議
同曰太祖雖位始九五而道以從暢替人爵之尊篤天
倫之道所以成教本而光百代也尚書郎徐禪議禮去
[089-19b]
祧為壇去壇為墠嵗祫則祭之今四祖遷主可藏之石
室有禱則祭於壇墠又遣禪至會稽訪處士虞喜喜答
曰漢世韋𤣥成等以毁主瘞於園魏朝議者云應埋兩
階之間且神主本在太廟若今側室而祭則不如永藏
又四君無追號之禮益明應毁而無祭是時簡文為撫
軍與尚書郎劉邵等奏四祖同居西祧藏主石室禘祫
乃祭如先朝舊儀時陳留范宣兄子問此禮宣答曰舜
廟所以祭皆是庶人其後世逺而毁不居舜廟上不序
[089-20a]
昭穆今四君號猶依本非以功德致祀也若依虞主之
瘞則猶藏子孫之所若依夏主之埋則又非本廟之階
宜思其變則築一室親未盡則禘祫處宣帝之上親盡
則無縁下就子孫之列其後太常劉遐等同蔡謨議博
士或疑陳於太祖者皆其後之毁主憑案古義無别前
後之文也禹不先鯀則遷主居太祖之上亦何疑也於
是京兆遷入西儲同謂之祧如前三祖遷主之禮故正
室猶十一也穆帝崩而哀帝海西並為兄弟無所登除
[089-20b]
咸安之初簡文皇帝上繼元皇世秩登進於是潁川京
兆二主復還昭穆之位至簡文崩潁川又遷
 文獻通考馬氏曰漢光武既即帝位以昭穆當為元
 帝後遂祀昭宣元于太廟躬執祭禮而别祀成哀以
 下于長安使有司行事此禮之變也然其時漢已為
 王莽所簒光武起自匹夫誅王莽夷羣盜以取天下
 雖曰中興事同剏業又其祖長沙定王與武帝同出
 景帝則于元成服屬已為踈逺先儒胡致堂謂雖逺
[089-21a]
 祖髙帝而不紹元帝自帝其舂陵侯以下四親而祠
 之于義亦未為大失者此也則成哀而下行既非尊
 屬又已逺姑不廢其祀可矣至于晉元帝以琅琊王
 而事惠懐愍簡文以㑹稽王而事成帝以下諸君君
 臣之義非一日矣一旦入繼大統即以漢世祖為比
 遽欲自尊而於其所嘗事之君於行為姪者即擯之
 而不親祀此何禮耶况又取已祧之逺祖復入廟還
 昭穆之位則所以嚴事宗廟者不幾有同兒戲乎
[089-21b]
    蕙田案馬氏此説頗合情理
    觀承案禮以得中為貴光武之於大宗葢過
    於厚者然與其過於薄也無寧過於厚觀晉
    元帝簡文帝及明世宗興獻王事乃知前人
    恪守舊防必不肯破壞阡陌者葢非無謂
晉書禮志太元十二年五月壬戌詔曰昔建太廟每事
從儉太祖虚位稽古之制闕然便可詳議祠部郎中徐
邈議武皇帝建廟六世三昭三穆宣皇帝創基之主實
[089-22a]
惟太祖而親則王考四廟在上未及遷世故權虛東向
之位也兄弟相及義非二世故當今廟祀世數未足而
欲太祖正位則違事亡之義矣又禮曰庶子王亦禘祖
立廟葢謂支𦙍授立則親迎必復京兆府君於今六世
宜復立此室則宣皇未在六世之上須前世既遷乃太
祖位定耳京兆遷毁宜藏主石室雖禘祫猶弗及何者
傳稱毁主升合乎太祖升者自下之名不謂可降尊就
卑也太子太孫陰室四主儲嗣之重升祔皇祖所託之
[089-22b]
廟世逺應遷然後從食之孫與之俱毁
孝武帝本紀太元十六年春正月庚申改築太廟秋九
月癸未新廟成
禮志太元十六年始改作太廟殿正室十四間東西儲
各一間合十六間棟髙八丈四尺傋法駕遷神主於行
廟征西至京兆四主及太孫各用其位之儀服四主不
從帝者儀是與太康異也諸主既入廟設脯醢之奠及
新廟成神主還室又設脯醢之奠
[089-23a]
孝武崩京兆又遷如穆帝之世四祧故事義熙元年四
月將殷祠詔博士議遷毁之禮大司馬琅琊王德文議
泰始之初虚太祖之位而縁情流逺上及征西故世盡
則宜毁而宣帝正太祖之位又漢光武移十一帝主於
洛邑則毁主不設理可推矣宜築室以居四府君之主
永藏而弗祀也大司農徐廣議四府君堂處廟堂之首
歆率土之祭若埋之幽壤於情理未必咸盡謂可遷藏
西儲以為逺祧而禘饗永絶也太尉諮議參軍袁豹議
[089-23b]
仍舊無革殷祠猶及四府君情理為允時劉裕作輔意
與大司馬議同須後殷祠行事改制
宋書臧燾傳晉孝武帝時太廟鴟尾災燾謂著作郎徐
廣曰昔孔子在齊聞魯廟災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
四府君宜在毁落而别廟饗此其徴乎乃上議曰臣聞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將營宫室宗廟為首禮天子七廟
三昭三穆與太祖而七自考廟以至祖考五廟皆月祭
之逺廟為祧有二祧享嘗乃止去祧為壇去壇為墠有
[089-24a]
禱然後祭之此宗廟之次親踈之序也鄭𤣥以為祧者
文王武王之廟王肅以為五世六世之祖尋去祧之言
則祧非文武之廟矣周之祖宗何云去祧為壇乎明逺
廟為祧者無服之祖也又逺廟則有享嘗之禮去祧則
有壇墠之殊明世逺者其義彌踈也若祧是文武之廟
宜同月祭于太祖雖推后稷以配天由功德之所始非
尊崇之義每有差降也又禮有以多為貴者故傳稱德
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又云自上以下降殺以兩禮也
[089-24b]
此尊卑等級之典上下殊異之文而云天子諸侯祭五
廟何哉又王祭嫡殤下及來孫而上祀之禮不過髙祖
推隆恩于下流替誠敬于尊屬非聖人制禮之意也是
以泰始建廟從王氏議以禮父為士子為天子諸侯祭
以天子諸侯其尸服以士服故上及征西以傋六世之
數宣王雖為太祖尚在子孫之位至於殷祭之日未申
東向之禮所謂子雖齊聖不先父食者矣今京兆以上
既遷太祖始得居正議者以昭穆未足欲屈太祖于卑
[089-25a]
坐臣以謂非禮典之㫖所謂與太祖而七自是昭穆既
足太祖在六世之外非為須滿七廟乃得居太祖也議
者又以四府君神主宜永同于殷祫臣又以為不然傳
所謂毁廟之主陳乎太祖謂太祖以下先君之主也故
白虎通云禘祫祭遷廟者以其繼君之體持其統而不
絶也豈如四府君在太祖之前非繼統之主無靈命之
瑞非王業之基昔以世近而及今則情禮已逺而當長
饗殷祫永虚太祖之位求之禮籍未見其可昔永和之
[089-25b]
初大議斯禮于時虞喜范宣並以淵儒碩學咸謂四府
君神主無縁永存于百世或欲瘞之兩階或欲藏之石
室或欲為之改築雖所執小異而大歸是同若宣王既
居羣廟之上而四主禘祫不已則大晉殷祭長無太祖
之位矣夫禮貴有中不必過厚禮與世遷豈可順而不
斷故臣子之情雖篤而靈厲之謚彌彰追逺之懐雖切
而遷毁之禮為用豈不有心于加厚顧禮制不可踰耳
石室則藏于廟北改築則未知所處虞主所以依神神
[089-26a]
移則有瘞埋之禮四主若饗祀宜廢亦神之所不依也
凖傍事例宜同虞主之瘞埋然經典難詳羣言紛錯非
臣卑淺所能折中時學者多從燾議竟未施行
 晉書桓𤣥傳𤣥簒位既不追尊祖曽疑其禮儀問于
 羣臣散騎常侍徐廣據晉典宜追立七廟又敬其父
 則子悦位彌髙者情禮得申道愈廣者納敬必普也
 𤣥曰禮云三昭三穆與太祖為七然則太祖必居廟
 之主也昭穆皆自下之稱則非逆數可知也禮太祖
[089-26b]
 東向左昭右穆如晉室之廟則宣帝在昭穆之列不
 得在太祖之位昭穆既錯太祖無寄失之逺矣𤣥曽
 祖以上名位不顯故不欲序列且以王莽九廟見譏
 于前史遂以一廟矯之郊廟齊二日而已祕書監卞
 承之曰祭不及祖知楚德之不長也又毁晉小廟以
 廣臺榭其庶母烝嘗靡有定所忌日見賓客遊晏唯
 至亡時一哭而已朞服之内不廢音樂
    蕙田案晉享國一百五十餘年宗廟昭穆祧
[089-27a]
    遷之禮屢議而未得其當者其失有三一在
    建國之初未定太祖之位而于一廟之中備
    三昭三穆之數夫有太祖而後有昭穆今晉
    未立太祖之廟並祭文帝以上至征西是但
    有親廟而無祖廟其失一也景帝與文帝兄
    弟也宜為一世乃分文景為二世以充七廟
    之數其失二也武帝崩而遷征西懐帝登而
    遷潁川室則七而世維五皆由不知兄弟同
[089-27b]
    昭穆之義其失三也惟賀循建議廟室以容
    主為限無拘常數並祭惠懐愍而復豫章潁
    川于昭穆之位坎室有十葢古人異廟晉則
    同廟而異室世不可缺不得不加坎室穆帝
    時祧四府君于西儲夾室而正室猶存十一
    祫則四祖居太祖之上臧燾謂昭穆既足太
    祖在六世之外四祖長享殷祫則永虚太祖
    之位斯言雖正而未施行是晉始終太祖之
[089-28a]
    祭未正而昭穆祧遷之數未定也能不為當
    時議禮諸臣惜哉
          右晉廟制
宋書武帝本紀永初元年夏六月即皇帝位追尊皇考
為孝穆皇帝皇妣為穆皇后秋七月戊申遷神主於太
廟車駕親奉
禮志武帝初受晉命為宋王建宗廟於彭城依魏晉故
事立一廟初祀髙祖開封府君曽祖武原府君皇祖東
[089-28b]
安府君皇考處士府君武敬臧后從諸侯五廟之禮也
既即尊位乃增祀七世右北平府君六世相國掾府君
為七廟永初初追尊皇考處士為孝穆皇帝妣趙氏為
穆皇后
隋書禮儀志晉江左以後乃至宋齊相承始受命之主
皆立六廟虚太祖之位宋武初為宋王立廟於彭城但
祭髙祖已下四世
宋書禮志髙祖崩神主升廟猶從昭穆之序如魏晉之
[089-29a]
制虚太祖之位也廟殿亦不改構又如晉初之因魏也
元嘉十年十二月癸酉太祝令徐閏刺署典宗廟祠祀
薦五牲牛羊豕雞並用雄其一種市買由來送雌竊聞
周景王時賔起見雄雞自斷其尾曰雞憚犧不詳今何
以用雌求下禮官詳正勅太學依禮詳據博士徐道娯
等議稱案禮孟春之月是月也犧牲無用牝如此是春
月不用雌爾秋冬無禁雄雞斷尾自可是春月太常丞
司馬操議尋月令孟春命祀山林川澤犧牲無用牝若
[089-29b]
如學議春祀三牲以下便應一時俱改以從月令何以
偏在一雞重更勅太學議答博士徐道娯等又議稱凡
宗祀牲牝不一前惟月令不用牝者葢明在春必雄秋
冬可雌非以山林同宗廟也四牲不改在雞偏異相承
來久義或有由誠非末學所能詳究求詳議告報如所
稱令參詳閏所稱粗有證據宜如所上自今改用雄雞
    蕙田案據月令是古人犧牲牝牡並用特春
    月不用者恐妨其孕字傷生氣耳當時議者
[089-30a]
    何以不及此意
    又案以上宋
南齊書髙帝本紀髙帝建元元年六月庚辰七廟主備
法駕即於太廟
禮志太祖為齊王依舊立五廟即位立七廟廣陵府君
大中府君淮陰府君即丘府君太常府君宣皇帝昭皇
后為七廟
文獻通考髙帝追尊父為宣皇帝右軍將/軍承之母為昭皇后
[089-30b]
七廟
 蕭子顯曰晉用王肅之議以文景為共代上至征西
 其實六也尋此意非以兄弟為後當以立主之義可
 容于七室及楊元后崩征西之廟不毁則知不以元
 后為代數廟有七室數盈八主晉太常賀循立議以
 後弟不繼兄故代必限七主無定數宋臺初立五廟
 以臧后為代室就禮而求亦親廟四矣若據伊尹之
 言必及七代則子昭孫穆不列媍人若依鄭𤣥之説
[089-31a]
 廟有親稱妻者言齊豈或濫享且閟宮之德用七非
 數開元之祀晉八無傷今謂之七廟而止唯六祀使
 受命之君流光之典不足若謂太祖齊登則昭穆之
 數何繼斯故禮官所宜詳也
南齊書禮志永明六年太常丞何諲之議今祭有生魚
一頭干魚五頭少牢饋食禮云司士升魚腊膚魚用鮒
十有五上既云腊下必是鮮其數宜同稱膚足知鱗革
無毁記云槀魚曰商祭鮮曰脡祭鄭注商量脡直也尋
[089-31b]
商㫖裁截脡義在全賀循祭義猶用魚十五頭今鮮頓
刪約槀皆全用謂宜鮮槀各二頭槀㣲斷首尾示存古
義國子助教桑惠度議記稱尚𤣥酒而爼腥魚𤣥酒不
容多鮮魚理宜約干魚五頭者以其既加人功可法於
五味以象酒之五齊也今欲鮮槀各雙義無所法諲之
議不行
    蕙田案以上齊
梁書武帝本紀天監元年夏四月即皇帝位追尊皇考
[089-32a]
為文皇帝廟曰太祖十一月己未立小廟
隋書禮儀志中興二年梁武初為梁公曹文思議天子
受命之日便祭七廟諸侯始封即祭五廟祠部郎謝廣
等並駁之遂不施用乃建臺於東城立四親廟并妃郄
氏而為五廟告祠之禮並用太牢其年四月即皇帝位
謝廣又議以為初祭是四時常祭首月既不可移易宜
依前剋日於東廟致齋帝從之遂於東城時祭訖遷神
主於太廟始自皇祖太中府君皇祖淮陰府君皇髙祖
[089-32b]
濟陰府君皇曾祖中從事史府君皇祖特進府君并皇
考以為三昭三穆凡六廟追尊皇考為文皇帝皇妣為
德皇后廟號太祖皇祖特進以上皆不追尊擬祖遷於
上而太祖之廟不毁與六親廟為七皆同一堂共庭而
别室又有小廟太祖太夫人廟也非嫡故别立廟皇帝
每祭太廟訖乃詣小廟亦以一太牢如太廟禮
天監七年舎人周捨以為禮玉輅以祀金輅以賔則祭
日應乗玉輅詔下其議左丞孔休源議玉輅既有明文
[089-33a]
而儀注金輅當由宋齊乖謬宜依捨議帝從之
天監九年詔簠簋之實以籍田黑黍
梁書武帝本紀天監十二年夏四月京邑大水六月癸
巳新作太廟増基九尺
隋書禮儀志天監十二年詔曰祭祀用洗匜中水盥仍
又滌爵爵以禮神宜窮精潔而一器之内雜用洗手外
可詳議於是御及三公應盥及洗爵各用一匜
    蕙田案以上梁
[089-33b]
陳書髙祖本紀永定元年十月乙亥即皇帝位辛已追
尊皇考曰景皇帝廟號太祖皇妣董太夫人曰安皇后
戊子遷景皇帝神主祔于太廟
隋書禮儀志陳制立七廟初文帝入嗣而皇考始興昭
烈王廟在始興國謂之東廟天嘉四年徙東廟神主祔
於梁之小廟改曰國廟祭用天子儀
    蕙田案以上陳
          右宋齊梁陳廟制
[089-34a]
北魏書太祖本紀道武帝天興二年冬十月太廟成遷
神元平文昭成獻明皇帝神主於太廟
禮志魏先之居幽都也鑿石為祖宗之廟於烏洛侯國
西北自後南遷其地隔逺真君中烏洛侯國遣使朝獻
云石廟如故民常祈請有神騐焉其嵗遣中書侍郎李
敞詣石室告祭天地以皇祖先妣配祝曰天子燾謹遣
敞等用駿足一元大武敢昭告於皇天之靈自啟闢之
初祐我皇祖於彼土田歴載億年聿來南遷惟祖惟父
[089-34b]
光宅中原克翦凶醜拓定四邊冲人纂業徳聲弗彰豈
謂幽遐稽首來王具知舊廟弗毁弗亡悠悠之懷希仰
餘光王業之興起自皇祖綿綿𤓰瓞時惟多祐敢以丕
功配饗於天子子孫孫福禄永延敞等既祭斬樺木立
之以置牲體而還後所立樺木生長成林其民益神奉
之咸謂魏國感靈祗之應也石室南距代京四千餘里
永興四年立太祖廟於白登山嵗一祭具太牢帝親之
無常月是嵗詔郡國於太祖巡幸行宫之所各立壇祭
[089-35a]
以太牢嵗一祭皆牧守侍祀又立太祖别廟於宫中嵗
四祭用牛馬羊各一
    蕙田案此與漢郡國廟同意
太宗本紀永興五年秋七月己巳還幸薄山帝登觀太
祖遊幸刻石頌德之處乃於其旁起石壇而薦饗焉賜
從者大酺於山下
神瑞二年二月甲辰立太祖廟於白登之西
禮志神瑞二年於白登西太祖舊遊之處立昭成獻明
[089-35b]
太祖廟常以九月十月之交帝親祭牲用馬牛羊及親
行貙劉之禮又於雲中盛樂金陵三所各立太廟四時
祀官侍祀
髙宗本紀太安元年春正月辛酉奉世祖恭宗神主於
太廟三月己亥詔曰今始奉世祖恭宗神主於太廟又
於西苑遍秩羣神朕以大慶饗賜百寮而犯罪之人獨
即刑戮非所以子育羣生矜及衆庶夫聖人之教自近
及逺是以周文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家邦化苟從
[089-36a]
近恩亦宜然其曲赦京師死囚已下
髙祖本紀太和十五年夏四月己夘改太廟秋七月己
夘詔議祖宗道武為太祖十月太廟成十有一月丁夘
遷七廟神主於新廟
禮志太和十五年夏四月改營太廟詔曰祖有功宗有
德自非功德厚者不得擅祖宗之名居二祧之廟仰惟
先朝舊事舛駁不同難以取凖今將述遵先志具詳禮
典宜制祖宗之號定將来之法烈祖有剏基之功世祖
[089-36b]
有開拓之德宜為祖宗百世不遷而逺祖平文功未多
於昭成然廟號為太祖道武建業之勲髙於平文廟號
為烈祖比功校德以為未允朕今奉尊道武為太祖與
顯祖為二祧餘者以次而遷平文既遷廟唯有六始今
七廟一則無主唯當朕躬此事亦臣子所難言夫生必
有終人之常理朕以不德沗承洪緒若宗廟之靈獲全
首領以沒於地為昭穆之次心願畢矣必不可預設可
垂之文示後必令遷之司空公長樂王穆亮等奏言升
[089-37a]
平之㑹事在於今推功考德實如明㫖但七廟之祀備
行日久無宜闕一虚有所待臣等愚謂依先尊祀可垂
文示後理衷如此不敢不言詔曰理或如此比有間隙
當為文相示丁夘遷廟陳列冕服帝躬省之既而帝衮
冕辭太和廟之太廟百官陪從奉神主於齋車至新廟
有司升神主於太廟
 孫惠蔚傳先是七廟以平文為太祖髙祖議定祖宗
 以道武為太祖祖宗雖定然昭穆未改及髙祖崩祔
[089-37b]
 神主於廟時侍中崔光兼太常卿以太祖既改昭穆
 以次而易兼御史中尉黄門侍郎邢巒以為太祖雖
 改昭穆仍不應易乃立彈草欲案奏光光謂惠蔚曰
 此乃禮也而執法欲見彈劾思獲助于碩學惠蔚曰
 此深得禮變尋為書以與光讚明其事光以惠蔚書
 呈宰輔乃召惠蔚與巒庭議得失尚書令王肅又助
 巒而巒理終屈彈事遂寢
肅宗本紀熙平二年七月己巳車駕有事於太廟
[089-38a]
禮志熙平二年七月戊辰侍中領軍將軍江陽王繼表
言臣功緦之内太祖道武皇帝之後於臣始是曽孫然
道武皇帝傳業無窮四祖三宗功德最重配天郊祀百
世不遷而曽𤣥之孫烝嘗之薦不預拜於廟庭霜露之
感闕陪奠於階席今七廟之後非直隔歸胙之靈五服
之孫亦霑出身之叙校之墳史則不然騐之人情則未
允何者禮云祖遷於上宗易於下臣曽祖是帝世數未
遷便踈同庶族而孫不預祭斯之為屈今古罕有昔堯
[089-38b]
敦九族周隆本枝故能磐石維城禦侮於外今臣之所
親生見隔棄豈所以楨幹根本隆建公族者也伏見髙
祖孝文皇帝著令銓衡取曽祖之服以為資蔭至今行
之相傳不絶而况曾祖為帝而不見録伏願天鑒有以
昭臨令皇恩洽穆宗人咸敘請付外博議永為定凖靈
太后令曰付八座集禮官議定以聞四門小學博士王
僧奇等議案孝經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
堂以配上帝然則太祖不遷者尊王業之初基二祧不
[089-39a]
毁者旌不朽之洪烈其旁枝逺胄豈得同四廟之親哉
故禮記婚義曰古者婦人先嫁三月祖廟未毁教於公
宫祖廟既毁教於宗室又文王世子曰五廟之孫祖廟
未毁雖庶人冠娶必告死必赴不忘親也親未絶而列
於庶人賤無能也鄭注云赴告於君也實四廟言五者
容顯考為始封君子故也鄭君别其四廟理協二祭而
四廟者在當世服屬之内可以與於子孫之位若廟毁
服盡豈得同於此例乎敢竭愚昧請以四廟為斷國子
[089-39b]
博士李琰之議案祭統曰有事太廟羣昭羣穆咸在鄭
氏注昭穆咸在謂同宗父子皆来古禮之制如是其廣
而當今儀注唯限親廟四愚竊疑矣何以明之設使世
祖之子男於今存者既身是戚蕃號為重子可得賔於
門外不預碑鼎之事哉又因宜變法禮有其説記言五
廟之孫祖廟未毁為庶人冠娶必告死必赴注曰實四
廟而言五者容顯考始封之君子今因太祖之廟在仍
通其曽𤣥侍祠與彼古記甚相符㑹且國家議親之律
[089-40a]
指取天子之𤣥孫乃不旁凖於時后至於助祭必謂與
世主相論將難均一壽有短長世有延促終當何時可
得齊同謂宜入廟之制率從議親之條祖祧之裔各聽
盡其𤣥孫使得駿奔堂壇肅承禘礿則情理差通不宜
復各為例令事事舛駮侍中司空公領尚書令任城王
澄侍中尚書左僕射元暉奏臣等參量琰之等議雖為
始封君子又祭統曰有事於太廟羣昭羣穆咸在而不
失其倫鄭注云昭穆謂同宗父子皆來也言未毁及同
[089-40b]
宗則其共四廟之辭云未絶於父子明崇五屬之稱天
子諸侯繼立無殊吉凶之赴同止四廟祖祧雖存親級
彌逺告赴拜薦典記無文斯由祖遷於上見仁親之義
踈宗易於下著五服之恩斷江陽之於今帝也計親而
枝宗三易數世則廟應四遷吉凶尚不告聞拜薦寧容
輒預髙祖孝文皇帝聖德𤣥覽師古立政陪拜止於四
廟哀恤斷自緦宗即之人情㝠然符一推之禮典事在
難違此所謂明王相沿今古不革者也太常少卿元端
[089-41a]
議禮記祭法云王立七廟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
曰顯考廟曰祖考廟逺廟為祧有二祧而祖考以功重
不遷二祧以盛德不毁迭遷之義其在四廟也祭統云
祭有十倫之義六曰見親踈之殺焉夫祭有昭穆者所
以别父子逺近長幼親踈之序而無亂也是故有倫注
云昭穆咸在同宗父子皆来指謂當廟父子為羣不繫
於昭穆也若一公十子便為羣公子豈待數公而立稱
乎文王世子云五廟之孫祖廟未毁雖為有所援引然
[089-41b]
與朝議不同如依其議匪直太祖曾𤣥諸廟子孫悉應
預列既無正據竊謂太廣臣等愚見請同僧奇等議靈
太后令曰議親律注云非唯當世之屬籍歴謂先帝之
五世此乃明親親之義篤骨肉之恩重尚書以逺及諸
孫太廣致疑百僚助祭何得言狹也祖廟未毁曾𤣥不
預壇堂之敬便是宗人之昵反外於附庸王族之近更
踈於羣辟先朝舊儀草剏未定刋制律憲垂之不朽琰
之援據甚允情理可依所執
[089-42a]
    蕙田案三議以琰之為得情理與宗廟叙昭
    穆之禮合靈太后從之是也
孝莊帝本紀永安二年二月甲午尊皇考為文穆皇帝
廟號肅祖皇妣為文穆皇后四月癸未遷肅祖文穆皇
帝及文穆皇后神主於太廟
 臨淮王譚傳昌子彧字文若少有才學莊帝踐祚累
 除位尚書令大司馬兼録尚書莊帝追崇武宣王為
 文穆皇帝廟號肅祖母李妃為文穆皇后將遷神主
[089-42b]
 於太廟以髙祖為伯考或表諫曰漢祖創業香街有
 太上之廟光武中興南頓立舂陵之寢元帝之于光
 武疏為絶服猶尚身奉子道入繼大宗髙祖之于聖
 躬親實猶子陛下既纂洪緒豈宜加伯考之名且漢
 宣之繼孝昭斯乃上後叔祖豈忘宗承考妣葢以大
 義斯奪及金德將興宣王受寄自兹而降世秉威權
 景王意存毁冕文王心規裂冠雖祭則魏王而權歸
 晉室昆之與季實傾曹氏且子元宣王冢嗣文王成
[089-43a]
 其大業故晉武繼文祖宣景王有伯考之稱以今類
 古恐或非儔又臣子一例義彰舊典禘祫失序著譏
 前經髙祖德溢寰中道超無外肅祖雖勲格宇宙猶
 曽奉贄稱臣穆皇后禀德坤元復將配享乾位此乃
 君臣並筵嫂叔同室歴觀墳籍未有其事時莊帝意
 鋭朝臣無敢言者唯彧與吏部尚書李坤儁並有表
 聞詔報曰文穆皇帝勲格四表道邁百王是用考循
 舊規恭上尊號王表云漢太上於香街南頓於舂陵
[089-43b]
漢髙不因瓜瓞之緒光武又無世及之德皆身受符命
 不由父祖别廟異寢於理何差文穆皇帝天睠人宅
 歴數有歸朕沗承下武遂主神器既帝業有統漢氏
 非倫若以昔况今不當移寢則魏太祖晉景帝雖王
 跡已顯皆以人臣而終豈得與餘帝别廟有闕餘序
 漢郡國立廟者欲尊髙祖之德使饗徧天下非闗太
 廟神主獨在外祠薦漢宣之父亦非勲德所出雖不
 追尊不亦可乎伯考之名自是尊卑之稱何必准古
[089-44a]
 而言非類也復云君臣同列嫂叔共室當以文穆皇
 帝昔遂臣道以此為疑禮天子元子猶士禘祫豈不
 得同室乎且晉文景共為一代議者云世限七主無
 定數昭穆既同明有共室之理禮既有祔嫂叔何嫌
 禮士祖禰一廟豈無婦舅共室也若專以共室為疑
 容可更議遷毁莊帝既逼諸妹之請此辭意黄門侍
 郎常景中書侍郎邢子才所贊成也又追尊兄彭城
 王為孝宣皇帝彧又面諫曰陛下中興意欲憲章前
[089-44b]
 古作而不法後世何觀歴尋書籍未有其事願割友
 于之情使名器無爽帝不從及神主入廟復勅百官
 悉陪從一依乗輿之式彧上表以為爰自中古迄於
 下葉崇尚君親褒明功懿乃有皇號終無帝名今若
 去帝直留皇名求之古義少有依凖又不納
    蕙田案彧之言甚正惜莊帝不納也
    又案以上北魏
北齊書文宣帝本紀天保元年詔追尊皇祖文穆王為
[089-45a]
文穆皇帝妣為文穆皇后皇考獻武王為獻武皇帝兄
文襄王為文襄皇帝祖宗之稱付外速議以聞甲戌遷
神主於太廟
隋書禮儀志後齊文襄嗣位猶為魏臣置王髙祖泰州
使君王曾祖太尉武貞公王祖太師文穆公王考相國
獻武王凡四廟文宣帝受禪置六廟曰皇祖司空公廟
皇祖吏部尚書廟皇祖泰州使君廟皇祖文穆皇帝廟
太祖獻武皇帝廟世宗文襄皇帝廟為六廟獻武已下
[089-45b]
不毁已上則遞毁並同廟而别室既而遷神主於太廟
北齊書文宣帝本紀天保二年冬十月丁夘文襄皇帝
神主入於廟
隋書禮儀志文襄文宣並太祖之子文宣初疑其昭穆
之次欲别立廟衆議不同至二年秋始祔太廟
北齊書孝昭帝本紀皇建元年九月壬申詔議定三祖
樂冬十一月癸丑有司奏太祖獻武皇帝廟宜奏武德
之樂舞昭烈之舞世宗文襄皇帝廟宜奏文德之樂舞
[089-46a]
宣政之舞顯祖文宣皇帝廟宜奏文正之樂舞光大之
舞詔曰可
    蕙田案以上北齊
北周書孝閔帝本紀元年正月辛丑即天王位追尊皇
考文公為文王皇妣為文后壬寅詔曰始祖獻侯啟土
遼海肇有國基配南北郊文考德符五運受天明命祀
於明堂以配上帝廟為太祖
隋書禮儀志後周之制思復古之道乃左宗廟而右社
[089-46b]
稷置太祖之廟并髙祖已下二昭二穆凡五親盡則遷
其有德者謂之祧廟亦不毁閔帝受禪追尊皇祖為徳
皇帝文王為文皇帝廟號太祖擬已上三祖遞遷至太
祖不毁其下相承置二昭二穆為五焉
    蕙田案以上北周
          右北魏北齊北周廟制
隋書髙祖本紀開皇元年二月甲子即皇帝位乙丑追
尊皇考為武元皇帝廟號太祖皇妣為元明皇后丙寅
[089-47a]
修廟社
禮儀志髙帝既受命遣兼太保宇文善兼太尉李詢奉
䇿詣同州告皇考桓王廟兼用女巫同家人之禮上皇
考桓王尊號為武元皇帝皇妣尊號為元明皇后奉迎
神主歸於京師犧牲尚赤祭用日出是時帝崇建社廟
改周制左宗廟而右社稷宗廟未言始祖又無受命之
祧自髙祖以下置四親廟同殿異室而已一曰皇髙祖
太原府君廟二曰皇曾祖康王廟三曰皇祖獻王廟四
[089-47b]
曰皇考太祖武元皇帝廟擬祖遷於上而太祖之廟不

大業元年煬帝欲遵周法營立七廟詔有司詳定其禮
禮部侍郎攝太常少卿許善心與博士禇亮等議曰謹
案禮記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鄭𤣥注
曰此周制也七者太祖及文王武王之祧與親廟四也
殷則六廟契及湯與二昭二穆也夏則五廟無太祖禹
與二昭二穆而已𤣥又據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而立
[089-48a]
四廟案鄭𤣥義天子唯立四親廟並始祖而為五周以
文武為受命之祖特立二祧是為七廟王肅注禮記尊
者尊統上卑者尊統下故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其有殊
功異德非太祖而不毁不在七廟之數案王肅以為天
子七廟是通百代之言又據王制之文天子七廟諸侯
五廟大夫三廟降二為差是則天子立四親廟又立髙
祖之父髙祖之祖並太祖而為七周有文武姜嫄合為
十廟漢諸帝之廟各立無迭毁之義至元帝時貢禹匡
[089-48b]
衡之徒始建其禮以髙帝為太祖而立四親廟是為五
廟唯劉歆以為天子七廟諸侯五廟降殺以兩之義七
者其正法可常數也宗不在數内有功德則宗之不可
預為設數也是以班固稱考論諸儒之議劉歆博而篤
矣光武即位建髙廟於雒陽乃立南頓君以上四廟就
祖宗而為七至魏初髙堂隆為鄭學議立親廟四太祖
武帝猶在四親之内乃虚置太祖及二祧以待後代至
景初間乃依王肅更立五世六世祖就四親而為六廟
[089-49a]
晉武受禪博議宗祀自文帝以上六世祖征西府君而
宣帝亦序於昭穆未升太祖故祭止六也江左中興賀
循知禮至於寢廟之儀皆依魏晉舊事宋武帝初受晉
命為王依諸侯立親廟四即位之後增祠五世祖相國
掾府君六世祖右北平府君止於六廟逮身沒主升從
昭穆猶太祖之位也降及齊梁守而弗革加崇迭毁禮
無違舊臣等又案姬周自太祖以下皆别立廟至於禘
祫俱合食於太祖是以炎漢之初諸廟各立嵗時嘗享
[089-49b]
亦隨處而祭所用廟樂皆象功德而歌舞焉至光武乃
總立一堂而羣主異室斯則新承冦亂欲從約省自此
以来因循不變伏惟髙祖文皇帝睿哲元覽神武應期
受命開基垂統聖嗣當文明之運定祖宗之禮且損益
不同沿襲異趣時王所制可以垂法自歴代以来雜用
王鄭二義若尋其指歸校以優劣康成止論周代非謂
經通子雍總貫皇王事兼長逺今諸依據古典崇建七
廟受命之祖宜别立廟祧百代之後為不毁之法至於
[089-50a]
鑾駕親奉申孝享於髙廟有司行事竭誠敬於羣主俾
夫䂓模可則嚴祀易遵表有功而彰明德大復古而貴
能變臣又案周人立廟亦無處置之文據冡人處職而
言之先王居中以昭穆為左右阮忱撰禮圖亦從此議
漢京諸廟既逺又不序禘祫今若依周制理有未安雜
用漢儀事難全採謹詳立别圖附之議末其圖太祖髙
祖各一殿准周文武二祧與始祖而三餘並分室而祭
始祖及二祧之外從迭毁之法詔可未及創制既營建
[089-50b]
洛邑帝無心京師乃於東都固本里北起天經宫以遊
髙祖衣冠四時致祭於三年有司奏請准前議於東京
建立宗廟帝謂祕書監栁䛒曰今始祖及二祧已具今
後子孫處朕何所又下詔唯議别立髙祖之廟屬有行
役遂復停寢
    蕙田案自漢以後唯此議為合禮
唐書禇亮傳亮入隋為東宫學士遷太常博士煬帝議
改宗廟之制亮請依古七廟而太祖髙祖各一殿法周
[089-51a]
文武二祧與世祖而三餘則分室而祭始祖二祧不從
迭毁
隋書煬帝本紀大業三年六月丁亥詔曰聿追孝享德
莫至焉崇建寢廟禮之大者然而質文異代損益殊時
學滅坑焚經典散逸憲章湮墜廟堂制度師説不同所
以世數多少莫能是正連室異宫亦無凖定朕獲奉祖
宗欽承景業永惟嚴配思隆大典於是詢謀在位博訪
儒術咸以為髙祖文皇帝受天明命奄有區夏拯羣飛
[089-51b]
於四海革凋敝於百王恤獄緩刑生靈皆遂其性輕徭
薄賦比屋各安其業恢夷宇宙混一車書東漸西被無
思不服南征北怨俱荷来蘇駕毳乗風歴代所弗至辮
髪左袵聲教所罕及莫不厥角闗塞頓顙闕庭譯靡絶
時書無虚月韜戈偃武天下晏如嘉瑞休徵表裏禔福
猗歟偉歟無得而名者也朕又聞之德厚者流光治辨
者禮縟是以周之文武漢之髙光其典章特立謚號斯
重豈非緣情稱述即崇顯之義乎髙祖文皇帝宜别建
[089-52a]
廟宇以彰巍巍之德仍遵月祭用表烝嘗之懐有司以
時創造務合典制又名位既殊禮亦異等天子七廟事
著前經諸侯二昭義有差降故其以多為貴王者之禮
今可依用貽厥後昆
          右隋廟制
 
 
 
[089-52b]
 
 
 
 
 
 
 
 五禮通考卷七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