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87 五禮通考-清-泰蕙田 (master)


[030-1a]
欽定四庫全書
 五禮通考卷二十
          刑部尚書秦蕙田撰
  吉禮二十
   圜丘祀天
明史恭閔帝本紀建文元年正月庚辰大祀天地于南
郊奉太祖配
 革朝志帝始郊見上帝如歲祀之禮歲前十二月躬
[030-1b]
 省牲于南郊是月戊寅御奉天殿誓戒百官是夕宿
 于文華殿齋宫己卯出舍皇邸尚膳進素食庚辰子
 夜合祀天地配以太祖罷仁祖配位
    蕙田案明史于二年無郊續文獻通考總數
    惠帝郊三有二年正月辛未不知何據
建文三年正月辛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成祖本紀建文四年七月壬午朔大祀天地于南郊
永樂元年正月辛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年正月乙
[030-2a]
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三年正月庚戌大祀天地于南
郊 四年正月丁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五年正月丁
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六年正月辛酉大祀天地于南
郊 七年正月乙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八年正月己
卯皇太子攝祀天地于南郊 九年正月甲戌大祀天
地于南郊 十年正月丁酉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一
年正月辛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五年正月丁酉大
祀天地于南郊 十八年十二月北京郊廟宫殿成
[030-2b]
禮志成祖遷都北京如洪武制
 王圻續通考建于正陽門南之左繚以周垣周九里
 三十步規制禮儀悉如南京惟増祀天壽山于北岳
 壇十九年正月甲子命皇太子詣壇奉安昊天上帝
 后土皇地祗神主
 春明夢餘録天壇在正陽門外永樂十八年建初遵
 洪武合祀天地之制稱為天地壇後既分祀乃始專
 稱天壇又京師大祀殿成規制如南京行禮如前儀
[030-3a]
王圻續通考成祖屢幸北平遇郊祀先期自行在遣官
賫書諭太子令代祭畧曰永樂某年正月某日大祀天
地于南郊命爾行禮其潔精致齋恪恭乃事禮畢太子
亦遣官復命率以為常至是建都北平始罷南京郊祀
國有大事則遣官告祭云
十九年正月甲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十年正月辛
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十一年正月乙未大祀天地
于南郊 二十二年正月戊子大祀天地于南郊
[030-3b]
仁宗本紀洪熈元年正月丙戌大祀天地于南郊以太
祖太宗配
 王圻續通考敕曰太祖受命上天肇興皇業太宗中
 興宗社再奠寰區聖德神功咸配天地易曰殷薦上
 帝以配祖考朕崇敬祖考永惟一心今年正月十五
 日大祀天地神祗奉皇祖皇考配神仍著典章垂範
 萬世
宣宗本紀宣德元年正月丁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
[030-4a]
年正月庚子大祀天地于南郊 三年正月甲午大祀
天地于南郊 四年正月己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五
年正月癸丑大祀天地于南郊 六年正月丁丑大祀
天地于南郊 七年正月癸酉大祀天地于南郊
 禮志宣德七年大祀南郊帝御齋宫命内官内使飲
 酒食葷入壇唾地者皆罪之司禮監縱容者同罪齋
 之日御史檢視各官于齋次仍行南京一體齋戒
八年正月丁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030-4b]
宣宗實録八年正月詣齋宫罷早朝故事先一日詣郊
壇皆朝百官後乃行帝諭禮官明旦早行不視朝既至
南郊躬詣神厨徧閲諸祭品至暮旗手衞請放煙火不
許謂侍臣曰朕早來不視朝之故葢一心對越無暇他
及今又暇觀煙火乎
 春明夢餘録舊制歲以十二月朔旦駕親臨閲牲以
 後每夕輪一大臣繼視自五府五部通政翰林堂上
 官不司刑者皆與焉凡兎房鹿檻羊棧牛枋猪圈周
[030-5a]
 行厯視出入皆騎卒火甲人等䕶衞每夕鐘定人靜
 乃出至中宵始回城門啟鑰以入次早復命用騎卒
 自宣德年始
明史宣宗本紀九年正月辛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英宗前紀正綂五年正月己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六
年正月庚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七年正月甲戌大祀
天地于南郊 八年正月丁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九
年正月辛酉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年正月丙戌大祀
[030-5b]
天地于南郊 十一年正月己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二年正月癸酉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三年正月丁
酉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四年正月甲子大祀天地于
南郊
景帝本紀景泰元年正月丙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
年正月庚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三年正月丙午大祀
天地于南郊 四年正月辛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五
年正月甲子大祀天地于南郊 六年正月戊午大祀
[030-6a]
天地于南郊 七年正月壬午大祀天地于南郊
英宗後紀大順二年正月甲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三
年正月乙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四年正月丁亥大祀
天地于南郊 五年正月庚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六
年正月丁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七年正月丙午大祀
天地于南郊
憲宗本紀成化元年正月己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
年正月乙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030-6b]
    蕙田案續文獻通考數此作戊申誤
三年正月己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四年正月甲戌大
祀天地于南郊 五年正月乙丑大祀天地于南郊
六年正月己丑大祀天地于南郊 七年正月丙戌大
祀天地于南郊 八年正月庚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九年正月丁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年正月丁酉大
祀天地于南郊 十一年正月癸亥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二年正月戊午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三年正月
[030-7a]
庚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四年正月甲戌大祀天地
于南郊 十五年正月丁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六
年正月甲午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七年正月丙戌大
祀天地于南郊 十八年正月壬午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九年正月丙午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十年正月
丁酉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十一年正月乙未大祀天
地于南郊 二十二年正月己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十三年正月庚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030-7b]
孝宗本紀𢎞治元年正月丙午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
年正月辛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三年正月甲子大祀
天地于南郊 四年正月己丑大祀天地于南郊停慶
成宴 五年正月壬午大祀天地于南郊 六年正月
己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七年正月丁酉大祀天地于
南郊 八年正月乙未大祀天地于南郊以太皇太后
不豫停慶成宴 九年正月壬辰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年正月庚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一年正月丁未
[030-8a]
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二年正月辛未大祀天地于南
郊 十三年正月乙丑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四年正
月己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五年正月丙戌大祀天
地于南郊 十六年二月戊申大祀天地于南郊
    蕙田案時帝有疾故改卜
十七年正月甲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八年正月乙
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武宗本紀正德元年正月己丑大祀天地于南郊 六
[030-8b]
月辛酉大風雨壊郊壇獸瓦 二年正月乙酉大祀天
地于南郊 三年正月丁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四年
正月丙午大祀天地于南郊 五年正月丁卯大祀天
地于南郊 六年正月甲子大祀天地于南郊 七年
正月己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八年正月壬午大祀天
地于南郊 九年正月丁丑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年
正月戊辰薄暮祀天地于南郊
 武宗實録是夜漏下二鼓帝始還宫
[030-9a]
十一年正月乙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二年正月己
丑大祀天地于南郊遂獵于南海子夜中還御奉天殿
受朝賀
 武宗實録十二年將郊先期降諭郊祀畢幸南海子
 觀獵諸臣咸上疏諌不聽至日祀禮甫畢遂幸南海
 子縱獵夜半始入御奉天殿行慶成禮
十三年正月丁未罷南郊致齋庚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遂獵于南海子辛亥還宫 十四年正月甲辰改卜郊
[030-9b]
二月丁丑大祀天地于南郊遂獵于南海子是日京師
地震
 王圻續通考先是太常寺奏定正月十二日郊祀帝
 幸太原未回請改卜日内批改次日既而又命改卜
 禮科給事中邢寰等疏言祖宗以來郊祀必于正月
 上旬所以重一歲之首務而昭莫大之敬也今改而
 又改日復一日疑且未定不惟墮祖宗相循之制且
 非祗畏天地之道伏望皇上如期回鑾以成大禮御
[030-10a]
 史牛天麟等亦以為言俱不報二月始祀天地于南
 郊祀畢幸海子大獵
十五年正月癸巳改卜郊十二月丁酉大祀天地于南
郊初獻疾作不克成禮
 王圻續通考十五年以征宸濠如南京十二月還京
 師始郊
十六年正月癸亥改卜郊
世宗本紀嘉靖元年正月己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
[030-10b]
年正月乙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毛玉傳二年冬帝以災異頻仍欲罷明年郊祀慶成
 宴裴紹宗言祭祀之禮莫重於郊丘君臣之情必通
 于宴享往以國戚廢大禮今且從吉宜即舉行豈可
 以災傷復免修撰唐臯亦言之竟得如禮
三年正月丁丑大祀天地于南郊 四年正月辛未大
祀天地于南郊 五年正月乙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六年正月己丑大祀天地于南郊
[030-11a]
 世宗實録六年正月大祀先期禮官以宴請帝曰郊
 祀慶成次日設宴乃祖宗朝故典葢以上帝監歆君
 臣歡㑹其禮不可廢也今四方災異非常方欲上下
 同加修省恐多費勞民可暫免一年以見朕奉天恤
 民之意惟四夷使臣賜宴如故
七年正月丙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八年正月庚戌大
祀天地于南郊 九年正月丁酉大祀天地于南郊五
月己亥更建四郊
[030-11b]
禮志嘉靖九年世宗既定明倫大典益覃思制作之事
郊廟百神咸欲斟酌古法釐正舊章乃問大學士張璁
書稱燔柴祭天又曰類于上帝孝經曰郊祀后稷以配
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以形體主宰之異言也
朱子謂祭之于壇謂之天祭之屋下謂之帝今大祀有
殿是屋下之祭帝耳未見有祭天之禮也况上帝皇地
祗合祭一處亦非專祭上帝璁言國初遵古禮分祭天
地後又合祀説者謂大祀殿下壇上屋屋即明堂壇即
[030-12a]
圜丘列聖相承亦孔子從周之意帝復諭璁二至分祀
萬代不易之理今大祀殿擬周明堂或近矣以為即圜
丘實無謂也璁乃備述周禮及宋陳襄蘇軾劉安世程
頥所議分合異同以對且言祖制已定無敢輕議帝鋭
欲定郊制卜之奉先殿太祖前不吉乃問大學士翟鑾
鑾具述因革以對復問禮部尚書李時時請少需日月
博選儒臣議復古制帝復卜之太祖不吉議且寢㑹給
事中夏言請舉親蠶禮帝以古者天子親耕南郊皇后
[030-12b]
親蠶北郊適與所議郊祀相表裏因令璁諭言陳郊議
言乃上疏言國家合祀天地及太祖太宗之並配諸壇
之從祀舉行不于長至而于孟春俱不應古典宜令羣
臣博考詩書禮經所載郊祀之文及漢宋諸儒匡衡劉
安世朱熹等之定論以及太祖國初分祀之舊制陛下
稱制而裁定之此中興大業也禮科給事中王汝梅等
詆言非是帝切責之乃勅禮部令羣臣各陳所見且言
汝梅等舉召誥中郊用二牛謂明言合祭天地夫用二
[030-13a]
牛者一帝一配位非天地各一牛也又或謂天地合祀
乃人子事父母之道擬之夫婦同牢此等言論䙝慢已
甚又或謂郊為祀天社稷為祭地古無北郊夫社乃祭
五土之祗猶言五方帝耳非皇地祗也社之名不同自
天子以下皆得隨所在而祭之故禮有親地之説非謂
祭社即方澤祭地也璁因録上郊祀考議一冊時詹事
霍韜深非郊議且言分祀之説唯見周禮莽賊偽書不
足引據于是言復上疏言周禮一書于祭祀為詳大宗
[030-13b]
伯以祀天神則有禋祀實柴槱燎之禮以祀地祗則有
血祭薶沈疈辜之禮大司樂冬至日地上圜丘之制則
曰禮天神夏至日澤中方丘之制則曰禮地祗天地分
祀從來久矣故宋儒葉時之言曰郊丘分合之説當以
周禮為定今議者既以大社為祭地則南郊自不當祭
皇地祗何又以分祭為不可也合祭之説實自莽始漢
之前皆主分祭而漢之後亦間有之宋元豐一議元祐
再議紹興三議皆主合祭而卒不可移者以郊賚之費
[030-14a]
每傾府藏故省約安簡便耳亦未嘗以分祭為非禮也
今之議者往往以太祖之制為嫌為懼然知合祭乃太
祖之定制為不可改而不知分祭固太祖之初制為可
復知大祀文乃太祖之明訓為不可背而不知存心録
固太祖之著典為可遵且皆太祖之制也從其禮之是
者而已敬天法祖無二道也周禮一書朱子以為周公
輔導成王垂法後世用意最深切何可誣以莽之偽為
耶且合祭以后配地實自莽始莽既偽為是書何不削
[030-14b]
去圜丘方丘之制天地神祗之祭而自為一説耶于是
禮部集上羣臣所議郊禮奏曰主分祭者都御史汪鋐
等八十二人主分祭而以慎重成憲及時未可為言者
大學士張璁等八十四人主分祭而以山川壇為方丘
者尚書李瓚等二十六人主合祭而不以分祭為非者
尚書方獻夫等二百六人無可否者英國公張崙等一
百九十八人臣等祗奉勅諭折衷衆論分祀之義合于
古禮但壇壝一建工役浩繁禮屋祭曰帝夫既稱昊天
[030-15a]
上帝則當屋祭宜仍于大祀殿專祀上帝改山川壇為
地壇以專祀皇地祗既無創建之勞行禮亦便帝復諭
當遵皇祖舊制露祭于壇分南北郊以二至日行事言
乃奏曰南郊合祀循襲已久朱子所謂千五六百年無
人整理而陛下獨破千古之謬一旦舉行誠可謂建諸
天地而不悖者也已而命戸禮工三部偕言等詣南郊
相擇南天門外有自然之丘僉謂舊丘地位偏東不宜
襲用禮臣欲于具服殿少南為圜丘言復奏曰圜丘祀
[030-15b]
天宜即髙敞以展對越之敬大祀殿享帝宜即清閟以
盡昭事之誠二祭時義不同則壇殿相去亦宜有所區
别乞于具服殿稍南為大祀殿而圜丘更移于前體勢
峻極可與大祀殿等制曰可于是作圜丘是年十月工
成明年夏北郊及東西郊亦以次告成而分祀之制遂

嘉靖祀典禮臣言圜丘之制大明集禮壇上成濶五丈
存心録則第一層壇濶七丈集禮二成濶七丈存心録
[030-16a]
則第二層壇面周圍俱濶二丈五尺葢集禮之二成即
存心録之一層存心録之二層即集禮之一成矣臣等
無所適從惟皇上裁定奉㫖圜丘第一層徑濶五丈九
尺髙九尺二層徑十丈五尺三層徑二十二丈俱髙八
尺一寸地面四方漸墊起五尺
春明夢餘録嘉靖九年從給事中夏言之議遂于大祀
之南建圜丘為制三成祭時上帝南向太祖西向俱一
成上其從祀四壇東一壇大明西一壇夜明東二壇二
[030-16b]
十八宿西二壇風雲雷雨俱二成上壇制一成面徑五
丈九尺髙九尺二成面徑九丈髙八尺一寸三成面徑
十二丈髙八尺一寸各成面塼用一九七五陽數及周
圍欄板柱子皆青色琉璃四出陛陛各九級白石為之
内壝圓墻九十七丈七尺五寸髙八尺一寸厚二尺七
寸五分櫺星石門五寸正南三東西北各一外壝方墻
二百四丈八尺五寸髙七尺一寸厚二尺七寸櫺星門
如前又外圍方墻為門四南曰昭亨東曰泰元西曰廣
[030-17a]
利北曰成貞内櫺星門南門外左設具服臺東門外建
神庫神厨祭器庫宰牲亭北門外正北建泰神殿後改
為皇穹宇藏上帝太祖之神版翼以兩廡藏從祀之神
牌又西為鑾駕庫又西為犧牲所少北為神樂觀北曰
成貞門外為齋宫迤西為壇門
明史禮志給事中夏言疏言太祖太宗並配父子同列
稽之經㫖未能無疑臣謂周人郊祀后稷以配天太祖
足當之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太宗足當之禮臣
[030-17b]
集議以為二祖配享百有餘年不宜一旦輕改帝降勅
諭欲於二至日奉太祖配南北郊歲首奉太宗配上帝
於大祀殿大學士張璁翟鑾等言二祖分配於義未協
且録仁宗所撰勅諭並告廟文以進帝復命集議于東
閣皆以為太廟之祀列聖昭穆相向無嫌並列况太祖
太宗功德並隆圜丘大祀殿所祀均之為天則配天之
祖不宜闕一臣等竊議南北郊及大祀殿每祭皆宜二
祖並配帝終以並配非禮諭閣臣講求璁等言古者郊
[030-18a]
與明堂異地故可分配今圜丘大祀殿同兆南郊冬至
禮行于報而太宗不與孟春禮行于祈而太祖不與心
實有所不安帝復報曰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天惟一
天祖亦惟一祖故大報天之祀止當以髙皇帝配文皇
帝功德豈不可配天但開天立極本髙皇帝肇之耳如
周之王業武王實成之而配天止以后稷配上帝止以
文王當時未聞爭辨功德也因命寢其議已而夏言復
疏言虞夏殷周之郊惟配一祖後儒穿鑿分郊丘為二
[030-18b]
及誤解大易配考孝經嚴父之義以致唐宋變古乃有
二祖並侑三帝並配之事望斷自宸衷依前敕㫖帝報
曰禮臣前引太廟不嫌一堂夫配帝與享先不同此説
無當仍命申議
世宗實録大學士張璁乃言郊祀之議聖見已決獨臣
不忍無言皇上信以分配之説盡古禮乎大祀殿非明
堂之位孟春祈榖又非季秋大享之禮則未免有失于
古也皇上信以並配之説非今宜乎太祖百有餘年之
[030-19a]
神座豈忍言撤文皇百有餘年配天之報豈忍言廢則
又未免有失于今也竊以天地分祀宜從古禮彰我皇
上善繼善述之孝祖宗並配宜從今制彰我皇上不愆
不忘之心疏入帝乃責璁前後變志非忠愛之道於是
禮臣復上議南北郊雖曰祖制實今日新創請如聖諭
俱奉太祖獨配至大祀殿則太祖所創今乃不得侑享
於中竊恐太宗之心有所未安宜仍奉二祖並配則既
復古禮又存祖制禮意人情兩不為失疏入復諭璁曰
[030-19b]
二至祀典自今日始當奉太祖獨配孟春特名祈榖實
存祖制當如仁宗之舊可委曲依朕意行之璁對皇上
議郊祀大典本乎至當可行之道今議者以圜丘方澤
皆以太祖配以為皇上新制以大祀殿祀上帝以二祖
配以為祖宗舊制皆一時遷就之説非至當不易之論
夫冬至報天之禮重孟春祈榖之禮輕天與帝一也大
祀殿既可以二聖並配圜丘何獨不可新制舊制之説
臣之所不解也臣竊惟斯禮之議本因天地不可並祭
[030-20a]
嫌於龎雜若祖宗並配原無可議既有大祀殿又建圜
丘同兆南郊益非禮制夫禮時為大古今異宜非可一
律葢古圜丘因丘陵為之非積土而壇方澤因方澤為
之非掘地而坎今儀文大備屋而祀之掃地之儀安可
復用或謂屋祭為帝壇祭為天臣觀思文之詩祭后稷
配天而歌者也一詩之中天帝並稱我將之詩祭文王
配帝而歌者也一詩之中止稱天而不稱帝則天之與
帝原自無異臣惟今日郊祀之義有簡易可行之道足
[030-20b]
可繼承者因南郊大祀殿以祀昊天上帝配以二祖冬
至大報天可也孟春祈榖可也萬一雨雪屆期亦可備
而成禮北郊建壇以祀皇地祗亦以二祖配之明夏方
有事北郊工役可徐圖耳夫天地者古今之天地分而
祀之三代之彞典也不可龎雜故臣將順皇上為之祖
宗者一代之祖宗功德俱隆並配天地當代之定制也
孝子慈孫不可輕有議擬故臣不敢將順皇上為之葢
宜于古而古宜于今而今惟求心之安而已帝意終不
[030-21a]
可奪乃下禮部申議疏且責之曰祖宗並配在禮為黷
但朕所定祈榖原因曲全祖制與明堂舉事不同依擬
奉二祖並侑二至之祀奉皇祖獨配禮儀俱從儉詳擬
以聞
 明史張璁傳帝自排廷議定大禮遂以制作禮樂自
 任而夏言始用事乃議皇后親蠶議勾龍棄配社稷
 議分祭天地議罷太宗配祀議朝日夕月别建東西
 二郊議祀髙禖議文廟設主更從祀諸儒議祧德祖
[030-21b]
 正太祖南向議祈榖議大禘議帝社帝稷奏必下璁
 議顧帝取獨斷璁言亦不盡入其諌罷太宗配天三
 四往復卒弗能止也
 夏言傳當是時帝鋭意禮文事以天地合祀非禮欲
 分建二郊並日月而四大學士張孚敬不敢決帝卜
 之太祖亦不吉議且寢㑹言上疏請帝親耕南郊后
 親蠶北郊為天下倡帝以南北郊之説與分建二郊
 合令孚敬諭㫖言乃請分祀天地廷臣持不可孚敬
[030-22a]
 亦難之詹事霍韜詆尤力帝大怒下韜獄降璽書奬
 言賜四品服俸卒從其請又贊成二郊配饗議語詳
 禮志言自是大蒙帝眷
 王圻續通考修撰姚淶議畧云古之祭日于壇謂春/分也祭月于坎謂秋分也其陰陽先後之序義則得
 之從之可也若冬至夏至之祭臣于此竊有疑焉周/人以建子之月為歲首故冬至祭天夏至祭地陰陽
 之義先後之倫各有攸宜斯制禮之本意也今所用/者夏正也如以一歳之月序之則夏至前而冬至後
 苟夏至祭地冬至祭天是先地而後天雖曰陽先隂/後于義無嫌然實非一歲之事尊天之義豈其若此
 行周之禮不可以用今之時用今之時不/可以行周之禮是其大者已碍而不通矣
[030-22b]
 春明夢餘録國之大在祀而祀之大在郊自古禮殘/缺後儒穿鑿而五帝六天合祀之説迄無定論則以
 不深考于經折衷于聖以凖之也書曰肆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徧于羣神又曰柴望秩于山川
 又曰柴望大告武成曰類曰柴皆祀天之祀也然必/及于六宗山川羣神而不及后土則郊必兼社之謂
 也易曰先王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又曰/聖人亨以享上帝周禮以禋祀祀昊天上帝記曰郊
 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皆舉郊以見社也家語孔子/曰天子卜郊則受命于祖廟作龜于禰宫尊祖親考
 之義也郊之必卜而不及社兼社也此唐虞三代之/制也儒者但見周禮有冬至祭圜丘夏至祭方澤之
 文遂主分祀之説不知周禮一歲之間祭天凡幾正/月祈榖孟夏大雩季秋明堂至日圜丘此外有四時
 之祭則固合祭者矣惟是周朔建子冬至圜丘適當/獻歲不妨迎陽報天而後命及于地故其禮比合祭
[030-23a]
 稍加崇重此惟行周禮之時則可耳乃其合祀之禮/則未嘗廢散見諸經及孔子之言可據也使祭而必
 冬至也則何用卜之為故曰至敬不壇掃地而祭則/又不必于圜丘方澤也以是而知周之未嘗不合祭
 也由漢厯唐千餘年分祀者惟魏文帝之大和周武/帝之建德隋髙祖之開皇唐𤣥宗之開元四祭而已
 至宋郊祀皆合祭其不合祭者惟元豐六年一郊元/祐詔議北郊彼時羣臣方議合祭之非哲宗以問輔
 臣章惇曰北郊止可謂之社君子當不以人廢言夫/國之大祀莫過于郊明太祖以開天之聖改分祀為
 合祀此千古卓見故行之百五十餘年風雨調順民/物康阜至嘉靖一改而明遂衰建議者夏言也卒死
 于法抑太祖/之靈弗歆也
 呉鼎辨姚淶孫承澤天地社合一祭天地分合祭聚/訟久矣從未有建子宜分建寅宜合如姚氏孫氏者
[030-23b]
 也祭社祭地之異同聚訟久矣從未有既合地于天/又合社于地如孫氏者也周禮圜丘方澤分祭甚明
 朱子曰古聖王制為祭祀之禮必以象類故祀天于/南祭地于北而其壇壝樂舞器幣之屬亦各不同若
 曰合祭于圜丘則古者未嘗有此凟亂尤雜之禮朱/子之言洵禮家之折衷可以俟後聖而不惑矣自王
 莽詔事元后肇為合祭之禮後人樂便安憚勞費遂/因仍不易宋元豐元祐紹聖間凡三議禮明嘉靖間
 又議禮主分主合紛挐喧豗然主分者皆援据正經/主合者多苟且從欲如眉山所云官兵暴露人馬喘
 汗非夏至所能堪江陵所云冬至極寒而祼獻于星/露之下夏至盛暑而駿奔于炎歊之中其説槩可睹
 乃姚氏淶變為建子宜分建寅宜合之説後人疑其/有當是不可不辨夫冬至圜丘迎陽氣之始夏至方
 澤迎隂氣之先此天地隂陽之大分報本反始之精/義固不因建子而剏此禮亦不可因建寅而廢此禮
[030-24a]
 况周禮又用夏正之書也自古三正遞建周雖建子/逸周書云敬授民時巡狩祭享猶自夏焉周禮授時
 祭享之書故純用夏正圜丘方澤正用夏正之事于/建子何與耶姚氏之言曰以一歲之月序之則夏至
 前而冬至後苟夏至祭地是先地而後天尊天之義/豈其若此此尤説之不可通者也先王之制祭祀因
 時而舉初不以先後為尊卑宗廟時享春夏薄而秋/冬盛不聞以薄祭為尊盛祭為卑也宗廟殷祭禘祫
 尤大于時享而禘以夏祫以秋禴乃在春不聞以禴/祭為尊禘祫為卑也五祀之祭春祀户秋祀門不聞
 以户為尊以門為卑也且即以夏正一歲而論元日/祈榖有祭龍見大雩又祭又何嘗不先天後地特義
 之所起仍不在先後之序耳又其説曰行周之禮不/可以用今之時用今之時不可以行周之禮則是周
 禮與夏正斷斷背而馳孔子何以自云吾從周而又/告顔子以行夏之時不自相刺謬耶孫氏承澤申姚
[030-24b]
 氏之説曰周朔建子冬至圜丘適當獻歲不妨迎陽/報天而後命及于地故其禮比合祭稍加崇重此惟
 行周禮之時則可耳案孫氏之意止欲合天地而祭/之而其為説直欲舉圜丘一祭而廢之周朔建子不
 妨迎陽報天明夏朔建寅則有妨也周朔建子可行/圜丘崇重之禮明夏朔建寅則不可行圜丘崇重之
 禮也惑亦甚矣又曰使祭而必冬至也何用卜之為/夫冬至之郊圜丘之郊也日不須卜用辛之郊祈榖
 之郊也日乃用卜圜丘之郊惟天子得行之祈榖之/郊魯亦得行之而郊牽連而舉則祈榖為次郊而圜
 丘為始郊故郊特牲既言郊用辛而又曰周之始郊/日以至義各有指孫氏混而一之以祈榖之郊碍圜
 丘之郊是祈祭可存正祭決不可存魯郊可從周郊/決不可從斯何義耶又曰至敬不壇掃地而祭則又
 不必于方澤也案圜丘即泰壇方澤即泰折一見于/周禮一見于祭法則禮器所謂不壇者非無壇也方
[030-25a]
 圜髙下因其自然之形而非人力所為故曰不壇今/悞以不壇為無壇而欲廢方澤之祭抑又惑矣又曰
 嘉靖一改而明遂衰建議者夏言也卒死于法夫嘉/靖以後之衰豈縁郊祀之更夏言之死于法豈由分
 祭之説孫氏牽合株連以証已堅僻之説不亦誣耶/至于祭地祭社尤確然不可合者王制言天子祭天
 地諸侯祭社稷祭地祭社截然不同胡五峯始為社/與方澤無兩祭之説朱子以為看來自有方澤之祭
 書傳彚纂曰社于新邑謂此所以祭地者非也若以/此社為祭地則王制所云祭天地社稷地與社豈重
 累而舉之乎斯可謂一言破的矣周世樟曰考之諸/書地與社鑿然不同地為大祀社為中祀祭地用騂
 犢祭社用太牢祭地七獻祭社三獻祭地服衮衣祭/社服希衣祭地以后稷配祭社以句龍配斯尤援引
 確據無復可疑夫言郊可以兼天地詩序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南郊北郊皆郊也言郊不得兼社召
[030-25b]
 誥用牲于郊牛二越翌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社又在/南北郊之外也而孫氏乃云郊必兼社又曰舉郊以
 見社斯何説耶至其所引肆類柴望之文則皆告祭/之郊而非正郊所引受命作龜之文則又祈穀之郊
 而非正郊俱不足為兼社之證所引中庸郊社之禮/郊社對舉猶之禘嘗對舉實皆錯舉成文亦不足為
 社即方澤之證總之孫氏之説既欲合地與天為一/祭將燔柴瘞埋血祭混一合和都無分别非朱子所
 訶凟亂龎雜之尤甚者耶我之朝折衷古制冬至祀/天圜丘夏至祭地方澤祈穀 後祭社稷壇有分祭
 而無合祭斯誠萬/世可行之典也夫
 顧我鈞嘉靖分祀論明世宗尊崇興獻狥私蔑禮固/天下萬世之所不韙也至于南北兩郊力主分祀則
 為天下萬世之所不可易古人云是亦多言矣豈必/不獲雖不可據此一事以為世宗之賢而就此一事
[030-26a]
 其言固不可以人廢矣即行之未久張居正進郊祀/圖冊復以合祭為言而終明之世亦卒不行若乃當
 時之有姚淶後代之有孫承澤顧深以分祀為非而/力詆之何歟或以世宗偏私豐昵人所不服故并其
 合禮者而疑之然議禮但論其是非固不當以他事/相牽涉况如學校從祀舉前代傳經之儒苛求而黜
 罷之此甚非祭于瞽宗之意後人㑹莫為改正而反/于分祀詆之不可解也或謂世宗既定分祀而親奉
 甚疎率以遣官行事是何足與言禮曰是則誠非矣/然而有初鮮終亦人所有但當咎其後之不終不得
 議其始之不善也總之明自嘉靖以下經學日衰士/人素不深求其義而又以太祖父母異處之言垂為
 大訓沉溺錮蔽牢不可開雖有聖君賢相百倍于世/宗與夏言張璁者亦不能破除流俗而使之共信也
 葢嘗論之古今主合祭者多矣然其由來不同不可/一槩論也夫王莽天下之奸雄也彼必合天地而祭
[030-26b]
 之然後可合祖妣而配之欺誑女主以為篡竊之計/是固明知其不然而强行之者也蘇子瞻天下之辯
 才也彼度宋之君臣必不足以行禮宋之財力必不/足以盡禮而身為儒臣又不肯自安簡陋而必獵取
 載籍以附會之是亦明知其不然而謬言之者也張/居正天下剛愎自用之人也彼以嚴寒盛暑駿奔壇
 折人主所憚而諸臣亦無利焉于是直揭其情而不/復為之掩葢是又明知其不然而故犯之者也此三
 人者固非真以為當合也若乃經典之不考義理之/不明上惑于太祖之臆言下怵于夏言之被禍遂以
 合祭之制果為至當隱微寤寐誠一不二者古今以/來未有如姚淶孫承澤者矣此則可謂妄庸也夫
    蕙田案國之大事在祀祀之至大者莫如兩
    郊分合之議自漢迄唐宋雖屢更而未定至
[030-27a]
    明世宗始斷然行之其言曰大祀有殿是屋
    下之祭帝未見有祭天之禮合祭一處亦非
    專祭上帝又曰二至分祀萬代不易之禮天
    地合祀擬之夫婦同牢䙝慢已甚又曰社乃
    祭五土之祗非皇地祗非祭社即方澤祭地
    斯言也所謂考之三王而不謬建之天地而
    不悖質之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
    惑者矣在昔主合祭者皆有私意如王莽之
[030-27b]
    媚元后蘇軾之憚勞費即後來張居正之溺
    宴安皆有所為從未有直以分祭為非者乃
    姚淶創為堅僻之新説承澤從而附和之意
    何所為豈真以合祭為是分祭為非耶其亦
    疎于學術矣吳氏顧氏辨之極詳並載于後
    考禮者幸無為所惑也
 顧我鈞嘉靖議郊配論人非聖賢不能無私然其本/心之明雖至私之人必有所發見而未嘗盡没者惟
 不能引伸而擴充之是以卒蔽于私而不當理也方/明世宗之追尊興獻也舉朝爭之呼天搶地而其心
[030-28a]
 悍然敢犯天下萬世之不韙而不顧此其不明極矣/然觀其議定郊祀則鰓鰓焉以太宗並配為非禮人
 以為此放飯流歠而問無齒決者也或曰此欲推太/宗而逺之以為興獻配明堂地也此二言者固皆近
 是然以余觀之是固其本心之明而不可遽謂之過/也夫明祖崛起與漢同符漢代郊堂俱配髙祖後儒
 亦有言其不合禮者此不知通變之論也太公執嘉/秦之黔首溯其先世誰當為后稷者雖使周公處漢
 亦必以髙祖兼配為正也當明祖立國之始羣臣請/以考配天太祖謙讓再三至于告廟而不配豈徒以
 宇内未平哉以匹夫徒步之人無一毫功德于天下/徒以子為天子忽躋之以配天死猶有知亦必有愧
 報跼蹐而不敢當者配天與宗廟事理固有不同是/謂是非之公天子所不能私其父也至太祖既崩則
 配天專屬太祖百世不可易也彼太宗殺父嫡孫竊/其神器是乃髙煦宸濠之倖成者耳而以為比隆太
[030-28b]
 祖乎此仁宗之私不足以協萬世之公世宗葢隱見/及此故不禁其執之堅言之屢也葢興獻之為分親
 親則私之者甚而其識昏其氣悍雖萬夫爭之而不/回太宗之為祖逺逺則私之者輕而其心平其見清
 一人靜思之而天下之公是公非悠然出矣使其能/引而伸之思天下事之不當乎理者雖子孫觀之而
 是非之不可昧如此然則已之有天下也孰與漢髙/與太祖而今之尊崇其父者乃欲過于漢髙與太祖
 之父後世子孫得毋有擬議其失者乎知此而大禮/之議宜有悔心之萌當私欲錮蔽之中猶有一隙之
 可望者轉闗全在乎此矣彼夏言張璁者不務導之/于公正而徒勸之以因仍于是太宗之配不祧而興
 獻配明堂之失愈無覺悟之路矣/璁不足道也言獨惡能無罪哉
明史世宗本紀十一月己酉祀昊天上帝于南郊禮成
[030-29a]
大赦
 王圻續通考將郊祀帝諭夏言欲親行奉安禮乃擬
 儀注以聞先期擇捧立執事官十一員分獻配殿大
 臣二員撰祝文備脯醢酒果制帛香燭前一日行告
 廟禮設神輿香案於奉天殿神案二於泰神殿神案
 二於東西配殿香案一於丹墀正中設大次于圜丘
 左門外是日質明帝常服詣奉天殿行一拜三叩頭
 禮執事官先後捧昊天上帝太祖髙皇帝及從祀神
[030-29b]
 主各奉安輿中至泰神殿門外帝乗輅至昭享門禮
 官導至泰和殿丹墀執事官就輿捧神主升石座奉
 安于龕中帝詣香案前行三獻禮如儀禮畢出至大
 次升座百官行一拜三叩頭禮畢還宫
 凡祭祀先期三日及二日百官習儀于朝天宫嘉靖
 九年更定郊祀冬至習儀于前期之七日及六日
 嘉靖九年四郊工成帝諭太常寺曰大祀分獻官預
 定方可習儀乃用大學士張璁等于大明夜明星辰
[030-30a]
 風雲雷雨四壇舊制分獻用文武大臣及近侍官共
 二十四人今定四人法司官仍舊例不與
明㑹典圜丘大祀儀嘉靖九/年定 前期十日太常寺題請
視牲次請命大臣三員看牲四員分獻前期五日錦衣
衞備隨朝駕皇帝詣犧牲所視牲視牲前一日皇帝常
服告廟至日視牲畢命大臣輪視如常儀前期四日皇
帝御奉天殿太常寺奉祭祀進銅人如常儀博士捧告
請太祖祝版于文華殿候皇帝親填御名訖捧出前期
[030-30b]
三日皇帝具祭服以脯醢酒果詣太廟請太祖配神訖
易服御華葢殿太常寺卿同光禄寺卿面奏省牲訖皇
帝御奉天殿百官具朝服聽受誓戒傳制前期二日太
常卿同光禄卿奏省牲如常儀牛九牝羊三豕/三鹿一兎六是日錦
衣衞具神輿香亭太常官具玉帛匣及香盒各設于奉
天殿次日皇帝至奉天殿親填祝版版以青/禇硃書置玉帛于
匣太常卿捧安輿内皇帝三上香行一拜三叩頭禮畢
錦衣衞官校舁至天壇太常卿奉安于神庫前期一日
[030-31a]
免朝錦衣衞備法駕設版輿于奉天門下正中皇帝吉
服告于廟出乗輿詣南郊由西天門入至昭享門外降
輿禮部太常官導皇帝由左門入至内壝太常卿導皇
帝至圜丘恭視壇位次至神庫視籩豆至神厨視牲畢
仍由左門出升輿至齋宫分獻陪祀官叩頭如常儀壇
上陳設上帝南/向犢一蒼玉一郊祀制帛十二俱青/色登一
簠簋各二籩十二豆十二蒼玉爵三酒尊三青漆團龍
篚一祝案一配帝西/向犢一奉先制帛一白/色登一簠簋各
[030-31b]
二籩十二豆十二蒼玉爵三酒尊三雲龍篚一從祀四
俱在壇/之二成大明在東/西向犢一登一禮神制帛一赤/色簠簋各
二籩十豆十酒盞二十青瓷爵三酒尊三篚一夜明在/西
東/向陳設同禮神制帛一白/色星辰在東西向北上曰五星/曰二十八宿曰周天星
辰/犢一羊一豕一登一鉶一實以/和羮簠簋各二籩十豆十
酒盞三十帛十青色一赤色一黄色/一白色六黑色一青瓷爵三酒尊三
篚一雲雨風雷在西東/向北上陳設同帛四青色一白色一/黄色一黒色一
期一日太常寺設香案于皇穹宇丹墀正中將事之夕
[030-32a]
三更一㸃禮部太常寺堂上官恭詣香案前尚書上香
率各官行一拜三叩頭禮畢太常寺官九員分詣東西
配殿各請從位神牌出龕先雷師次風伯次雨師次雲
師次周天星辰次二十八宿次五星次夜明次大明捧
至丹墀東西向立太常寺官一員詣殿中請太祖主出
龕太常寺少卿一員恭捧西向立太常寺官二員請上
帝神版出龕太常寺卿恭捧南向立禮部侍郎二員導
引出殿先上帝次太祖次大明次夜明次五星次二十
[030-32b]
八宿次周天星辰次雲雨風雷由圜丘北門入轉至午
陛升壇先上帝次太祖次從位各依原序先後奉安于
神座候皇帝至大次尚書率各官致詞復命叩頭出祭
畢太常官如前捧請禮部侍郎導引入殿以次納于龕
中奉安訖各官仍行一拜三叩頭禮出正祭是日三鼓
皇帝自齋宫乗輿至外壝神路之西降輿導引官導皇
帝至神路東大次上香官同導引官捧神位官復命訖
退百官排班于神/路之東西以俟皇帝具祭服出導引官導皇帝由左
[030-33a]
櫺星門入内贊對引官導皇帝行至内壝典儀唱樂舞
生就位執事官各司其事皇帝至御拜位内贊奏就位
皇帝就位典儀唱燔柴唱迎帝神樂作内贊奏升壇導
皇帝至上帝金爐前奏跪奏搢圭司香官捧香跪進于
皇帝左内贊奏上香皇帝三上香訖奏出圭導至太祖
金爐前儀同奏復位皇帝復位樂止内贊奏四拜傳贊
百官同典儀唱奠玉帛樂作内贊奏詣神御前導皇帝
至神御前奏搢圭捧玉帛官以玉帛跪進于皇帝右皇
[030-33b]
帝受玉帛内贊奏獻玉帛皇帝奠訖奏出圭導至太祖
前奏搢圭奏獻帛奏出圭奏復位皇帝復位樂止典儀
唱進爼樂作齋郎舁爼安訖内贊奏詣神御前導皇帝
至神御前奏搢圭奏進爼奏出圭導至太祖前儀同奏
復位皇帝復位樂止典儀唱行初獻禮樂作内贊奏詣
神御前導皇帝至神御前奏搢圭捧爵官以爵跪進于
皇帝右皇帝受爵内贊奏獻爵皇帝獻訖奏出圭奏詣
讀祝位導皇帝至讀祝位奏跪傳贊衆官皆跪樂暫止
[030-34a]
内贊奏讀祝讀祝官跪讀祝畢樂復作奏俯伏興平身
傳贊百官同讀祝跪進祝版皇帝捧至御案篚内安訖
今讀祝/官自安内贊導至太祖前奏搢圭捧爵官以爵跪進于
皇帝右皇帝受爵奏獻爵皇帝獻訖奏出圭奏復位皇
帝復位樂止典儀唱行亞獻禮樂作儀同初獻惟不讀
祝奏復位樂止典儀唱行終獻禮樂作儀同亞獻奏復
位樂止太常卿進立于壇之二成東向唱賜福胙内贊
奏詣飲福位導皇帝至飲福位光禄卿捧福酒跪進于
[030-34b]
皇帝左内贊奏跪奏搢圭奏飲福酒皇帝飲訖光禄官
捧福胙跪進于皇帝左内贊奏受胙皇帝受訖奏出圭
俯伏興平身奏復位皇帝復位奏四拜傳贊百官同典
儀唱徹饌樂作執事官徹饌訖樂止典儀唱送帝位樂
作内贊奏四拜傳贊百官同樂止典儀唱讀祝官捧祝
進帛官捧帛掌祭官捧饌各恭詣泰壇皇帝退立于拜
位之東典儀唱望燎樂作内贊奏詣望燎位内贊對引
官導皇帝至望燎位燎半内贊奏禮畢樂止如遇風雪/有司設黄
[030-35a]
毡小次于圜丘下皇帝恭就小次對越行/禮其升降上香奠獻俱以太常執事官代内贊對引官
導皇帝至大次易服禮部太常官捧神位安于皇穹宇
皇帝還齋宫少憩駕還百官具朝服于承天門外橋南
立迎駕皇帝入詣廟參拜如視牲還之儀百官隨至奉
天殿行慶成禮 附分獻官儀皇帝行初獻禮讀祝訖
奏俯伏興平身贊引引分獻官由東西陛詣各神位香
案前贊搢笏上香獻帛獻爵出笏復位亞終獻儀同惟
不上香獻帛至典儀唱望燎各分獻官詣燎爐前燎半
[030-35b]
贊禮畢
明史樂志嘉靖九年復定分祀圜丘樂章
 迎神中和之曲 仰惟元造兮於皇昊穹時當肇陽
 兮大禮欽崇臣惟蒲柳兮螻蟻之衷伏承眷命兮職
 綂羣工深懐愚昧兮恐負洪德爰遵彞典兮勉竭微
 衷遥瞻天闕兮寶輦臨壇臣當稽首兮祗迓恩隆百
 辟陪列兮舞拜于前萬神翊衞兮而西以東臣俯伏
 迎兮敬瞻帝御願垂歆鑒兮拜德曷窮
[030-36a]
 奠玉帛蕭和之曲 龍輿既降兮奉禮先爰有束帛
 兮暨瑶瑄臣謹上獻進帝前仰祈聽納兮荷蒼乾
 進爼凝和之曲 殽羞珍饌兮薦上𤣥庖人列鼎兮
 致精䖍臣盍祗獻兮馨醴牷願垂歆享兮民福淵
 初獻壽和之曲 禮嚴初獻兮奉觴臣將上進兮聖
 皇聖皇垂享兮穆穆臣拜手兮何以忘
 亞獻豫和之曲 禮觴再舉兮薦玉漿帝顔歆悦兮
 民福昂民生有賴兮感上蒼臣惟鞠拜兮荷思長
[030-36b]
 終獻熈和之曲 三獻兮禮告成一念微衷兮露悃
 情景張樂舞兮聲鍠鋐仰瞻聖容兮俯錫恩泓
 徹饌雍和之曲 祀禮竣兮精意禋三獻備兮誠已
 申敬徹弗遲兮肅恭寅恐多弗備兮惟賴洪神
 送神清和之曲 禋事訖終兮百辟維張帝垂歆鑒
 兮沐澤汪洋龍車冉冉兮寶駕旋雲靈風鼓舞兮瑞
 露清瀼洪恩浩蕩兮無以為酬粗陳菲薦兮已感歆
 嘗香氣騰芳兮上徹帝座仰瞻聖造兮賜羣方臣同
[030-37a]
 率土兮載懽載感祗廻寶輦兮鳳嘯龍翔誠惶誠恐
 兮仰戀彌切願福生民兮永錫亨昌
 望燎時和之曲 龍駕寶輦兮昇帝鄉御羞菲帛兮
 奉燎方環珮鏗鏘兮羅壇壝炬熖特舉兮氣輝煌生
 民蒙福兮聖澤霑臣荷眷佑兮拜謝恩光
世宗本紀十年十一月甲寅祀天于南郊 十一年十
一月庚申祀天于南郊
禮志十一年冬至尚書言前此有事南郊風寒莫備乃
[030-37b]
采禮書天子祀天張大次小次之説請作黄氊御幄為
小次每大祭所司以隨值風雪則設于圜丘下帝就幄
中對越而陟降奠獻以太常執事官代之命著為令
世宗實録嘉靖十二年定圜丘遣官代祀儀 前期太
常寺具本請欽定遣官職名遣官受命報名謝恩齋宿
如常儀先一日遣官及分獻陪祀官各致齋于祭所是
日先期太常寺陳設如圖儀設遣官拜位于壇下内壝
正中設遣官讀祝位于壇上避御拜位近北陛設典儀
[030-38a]
贊引官位于遣官拜位之南贊引引遣官分獻陪祀官
各服法服候于壇壝外南向立典儀唱樂舞生就位執
事官各司其事贊引引遣官由内壝右靈星門入内贊
贊就位位在壇下正中分獻官稍前遣官就位典儀唱
燔柴唱迎神奏樂内贊贊升壇遣官由西陛升至神御
香案前贊跪搢笏遣官跪搢笏司香官捧香跪進于遣
官左贊上香遣官三上香訖贊出笏至配帝前儀同贊
復位樂止内贊贊四拜遣官四拜平身傳贊百官同典
[030-38b]
儀唱奠玉帛奏樂内贊贊詣神御前遣官升至神御前
贊搢笏捧玉帛官以玉帛跪進遣官受玉帛奠訖贊出
笏導至配帝前儀同贊復位樂止典儀唱進爼奏樂齋
郎舁饌至内贊贊詣神御前遣官升至神御前贊搢笏
進爼出笏導至配帝前儀同贊復位樂止典儀唱行初
獻禮奏樂内贊贊詣神御前遣官升至神御前司尊者
舉冪酌酒捧爵官以爵受酒内贊贊搢笏捧爵官以爵
跪進于遣官右遣官受爵贊獻爵遣官獻訖贊出笏贊
[030-39a]
詣讀祝位位擬除一成中贊跪遣官降至讀祝位跪傳
贊百官皆跪樂暫止内贊贊讀祝讀祝官跪讀訖樂復
作内贊贊俯伏興平身傳贊百官同導至配帝前贊搢
笏捧爵官以爵跪進于遣官右遣官受爵贊獻爵遣官
獻訖贊出笏贊復位樂止典儀唱行亞獻禮奏樂儀同
初獻惟不讀祝樂止典儀唱行終獻禮奏樂儀同亞獻
樂止贊復位遣官復壇下拜位内贊贊四拜遣官四拜
平身傳贊百官同典儀唱徹饌奏樂執事官徹饌訖樂
[030-39b]
止典儀唱送神奏樂内贊贊四拜遣官四拜平身傳贊
百官同樂止典儀唱讀祝官捧祝進帛官捧帛掌祭官
捧饌各詣燎位遣官退立拜位之東典儀唱望燎奏樂
内贊贊詣望燎位近御位西北向立燎半内贊贊禮畢
樂止 十三年二月詔更圜丘為天壇方澤為地壇禮
部尚書夏言言圜丘方澤本法象定名未可遽易苐稱
圜丘壇省牲則于名義未協今後冬至大報啟蟄祈榖
祀天夏至祭地祝文宜仍稱圜丘方澤其省牲及諸公
[030-40a]
事有事壇所稱天壇地壇從之
明史世宗本紀十三年十一月庚午祀天于南郊 十
四年十一月乙亥祀天于南郊 十五年十一月辛巳
祀天于南郊
明會典十五年定進大報等祀日冊儀舊制每歲十一
月上旬欽天監具明年諸祭祀日于奏上門奏進嘉靖
九年令以九月奏諸祀日自大報始是年帝親定進祀
日冊儀每歲九月朔禮部尚書以大報及諸祀日告于
[030-40b]
皇帝前期宿于公署鴻臚卿請御殿設案于奉天殿中
至日百官公服侍班皇帝服皮弁禮部尚書具朝服捧
祀日冊自午門中道入立置于案皇帝就先立定禮部
尚書跪奏嘉靖幾年分大報等祀日冊請敬之皇帝搢
圭取而恭視訖序班舉案置于華葢殿中皇帝升座百
官叩頭如常禮
明史世宗本紀十七年十一月辛卯祀天于南郊詔赦
天下
[030-41a]
禮志十七年撤大祀殿又改泰神殿曰皇穹宇
 明會典嘉靖十七年冬十一月更上昊天上帝泰號
 曰皇天上帝改泰神殿曰皇穹宇
明史禮志十七年罷脱舄禮
 春明夢餘録郊壇門外每祀設大次駕臨壇入幕次
 脱舄升壇其升壇執事導駕贊禮讀祝並分獻陪祭
 官皆脱舄於外以次升壇供事協律郎樂舞生依前
 跣韈就位祭畢降壇納舄嘉靖中享廟皇后助祭遂
[030-41b]
 罷脱舄禮後不復行
世宗本紀十八年十一月丙申祀天于南郊
 王圻續通考明初最嚴郊祀太祖以後無不親郊者/成祖北巡間令太子攝祀其以疾改卜郊止太祖洪
 武六年孝宗𢎞治十六年兩郊而已百餘年中肅奉/明禋對越罔懈事天之誠唐宋諸君莫之逮也惟武
 宗末年屢以遊豫改卜郊然亦未敢輙廢世宗嗣服/鋭意制作改合祀為分祀罷二祖並配毅然排衆議
 而為之以蘄合于三代之禮用意可謂勤矣十三年/南郊親製大報歌亦有慎始圖終之語乃分祀未幾
 遂至遣代大享殿徒事改作而祈榖仍于内殿行事/且皇天泰號徒奉虛稱睿宗配天貽譏豐昵雖日禮
 元極寶殿乃溺于方士幻妄之説非實有昭事上帝/之誠也葢帝議禮之後喜事紛更始有博復古之虛
[030-42a]
 名而誠意有所不至繼乃崇尚𤣥修惑溺日深凡所/改作皆廢置不復再舉而祖宗以來嚴恭寅畏之心
 蕩然無存再傳而至神宗怠棄益甚郊廟之祀數十/年不一躬親不可謂非帝啟之也記曰惟聖人為能
 享帝孝子為能享/親理固不可易矣
禮志二十四年又即故大祀殿之址建大享殿
穆宗本紀隆慶元年十一月癸亥祀天于圜丘
明會典隆慶元年禮部會議圜丘方澤朝日夕月歲舉
四郊仍如世宗所更定而罷祈榖及明堂大享禮
 王圻續通考穆宗隆慶元年禮部㑹議郊祀之禮國
[030-42b]
 初建圜丘于鍾山之陽用冬至祀天以日月星辰太
 歲從祀建方丘于鍾山之陰用夏至祀地以岳鎮海
 瀆從祀俱奉仁祖淳皇帝配又築朝日壇于城東夕
 月壇于城西用春秋分行事夕月亦以星辰從祀俱
 不奉配洪武十年始定合祀之制每歲正月擇日行
 于大祀殿三十二年更奉太祖髙皇帝配永樂十八
 年北京大祀殿成行禮如前儀洪熈元年増奉成祖
 文皇帝並配嘉靖九年始建圜丘于南郊冬至祀天
[030-43a]
 以日月星辰風雲雷雨從祀建方澤于北郊夏至祀
 地以岳鎮海瀆陵寢諸山從祀俱奉太祖髙皇帝配
 又建朝日壇于東郊以春分祭日無從位建夕月壇
 于西郊以秋分祭月亦以星辰從祀俱不奉配今分
 祀已久似難紛更宜照例南北二郊于冬夏至日恭
 請聖駕親詣致祭仍奉太祖髙皇帝配 時禮部言
 郊廟社稷諸祭太常寺先期具奏行禮止奏日不奏
 時以故陪祀諸臣失期者衆請以後並奏日時從之
[030-43b]
 明史髙儀傳穆宗即位世宗遺命郊社諸禮悉稽祖
 制更定儀乃會廷臣議天地分祀不必改既而中官
 李芳復請天地合祀如洪武制
 舒化傳冬至郊天聞帝咳聲推論陰陽姤復之漸請
 法天養微陽詞甚切直
明史穆宗本紀二年十一月戊寅祀天于圜丘 三年
十一月甲戌祀天于圜丘 四年十一月己卯祀天于
圜丘
[030-44a]
王圻續通考丙子以大祀圜丘上御皇極殿誓戒文武
羣臣致齋三日命成國公朱希忠告太廟請太祖髙皇
帝配禮畢上還宫尚食監設御筵案于御座之傍光禄
寺設酒亭于御座下之西膳亭于御座下之東百味于
酒亭膳亭之東西設羣臣位桌于皇極殿内及中左右
門丹墀内之東西教坊司設九奏樂歌于殿内設大樂
于殿外立三舞雜隊于殿下文武百官行慶賀禮畢退
執事官及與宴官各具吉服執事官先趨入殿内伺候
[030-44b]
與宴官序立于丹陛餘俱序于丹墀東西迎駕伺駕過
殿内與宴官隨即趨入分班序立上常服乗板輿由歸
極門出入皇極門樂作至殿上降輿升座樂止鳴鞭鴻
臚官贊衆官入班外贊贊排班内外各贊鞠躬樂作四
拜興平身樂止内官進䕶衣舉案進花畢教坊司跪奏
上萬壽之曲樂作内官斟酒捧爵至御座前内外各贊
跪衆官皆跪教坊司奏進酒上飲畢内外各贊俯伏興
平身樂止各就位衆官到席立定上諭官人每坐鴻臚
[030-45a]
寺官承㫖傳贊官傳訖衆官方各就位簪花教坊司跪
奏平定天下之舞舞畢上諭官人每斟酒鴻臚寺官承
㫖傳贊官傳訖教坊司跪奏二奏仰天休之曲樂作内
官斟酒捧爵至御案前教坊司跪奏進酒候上舉酒各
官以次舉飲訖樂止殿外導湯樂作至殿内迎湯樂作
各官起立内官捧湯至御座前各官復位樂止教坊司
跪奏進湯樂作候上舉筯各官以次舉訖鴻臚寺官贊
饌成内官徹湯樂作教坊司跪奏黄童白叟鼓腹謳歌
[030-45b]
承應舞舞畢復跪奏三奏感大德之曲樂作進酒如前
儀樂止教坊司跪奏撫安四夷之舞舞畢上諭官人每
斟滿著鴻臚寺官承㫖傳贊官傳訖教坊司跪奏四奏
慶洪禧之曲樂作奉酒湯如前儀樂止教坊司跪奏車
書混同之舞舞畢復跪奏五奏荷皇恩之曲樂作進酒
如前儀樂止教坊司跪奏呈祥瑞之舞舞畢上諭官人
每飲乾著鴻臚寺承㫖傳贊官傳訖教坊司跪奏六奏
民樂生之曲樂作進酒進湯如前儀樂止教坊司跪奏
[030-46a]
讚聖喜之舞舞畢復跪奏七奏景祚隆之曲樂作進酒
進湯如前儀樂止教坊司跪奏來四夷之舞舞畢復跪
奏八奏永皇圖之曲樂作進酒進湯如前儀樂止教坊
司跪奏表萬方之舞復跪奏九奏賀太平之曲樂作進
酒進湯如前儀樂止内官徹御前爵殿外導湯膳樂作
至殿内迎湯膳樂作各官起立内官捧湯膳至御案前
各官復位樂止教坊司跪奏進膳樂作鴻臚寺官傳贊
膳成内官徹湯膳樂止教坊司跪奏天命有德之舞舞
[030-46b]
畢奏纓鞭得勝蠻夷隊舞承應奏致語畢鴻臚寺官贊
徹案尚膳監徹御案訖贊宴成衆官出席俱列班鴻臚
寺官贊入班外贊贊排班内外贊鞠躬樂作贊行四拜
禮樂止鴻臚寺官贊禮畢鳴鞭駕興還宫百官退内外
坐宴官凡遇傳制時俱各起立拱聽傳畢復就坐其殿
内與宴朝鮮國陪臣及外夷都督俱各用通事序班一
員引領行禮
萬厯三年十一月内閣臣張居正進郊禮圖冊曰國初
[030-47a]
建圜丘于鍾山之陽以冬至祀天建方丘于鍾山之隂
以夏至祀地洪武二年始奉仁祖淳皇帝西向配享十
年春始定合祀之制時以天地壇大祀殿未成暫于奉
天殿行禮至十二年正月乃合祀于大祀殿仍奉仁祖
配享命官分獻日月星辰岳鎮海瀆山川諸神凡一十
四壇三十二年更奉太祖髙皇帝配享永樂十八年北
京天地壇成每歲仍合祀如儀南京壇有事則遣官祭
告洪熈元年奉太祖髙皇帝太宗文皇帝同配享嘉靖
[030-47b]
九年初建圜丘于大祀殿之南每歲冬至祀天以大明
夜明星辰雲雨風雷從祀建方澤于安定門外每夏至
祭地以五岳五鎮四海四瀆陵寢諸山從祀俱止奉太
祖一位配享而罷太宗之配其大祀殿則以孟春上辛
日行祈榖祭奉太祖太宗同配享十年又改以啟蟄日
行祈榖禮于圜丘仍止奉太祖一位配享十七年秋九
月詔舉明堂大享禮于大内之元極寶殿奉睿宗獻皇
帝配享元極殿即/舊欽安殿是冬十一月上具冊寶圜丘上昊天
[030-48a]
上帝為皇天上帝尊號十八年春行祈榖禮于元極寶
殿不奉配二十四年拆大祀殿改建大享殿命禮部歲
用季秋奏請卜吉行大享禮隨又命仍暫行于元極寶
殿隆慶元年詔罷祈榖大享二祭復元極寶殿仍名欽
安殿而天地則分祀如世宗所更定云謹案天地分祀
至洪武十年聖祖乃定為合祀之制每歲正月上辛日
行禮于南郊大祀殿列聖遵行百六十餘年至世宗皇
帝始案周禮古文復分建南北郊俱壇而不屋南郊以
[030-48b]
冬至北郊以夏至行禮而二至之外復有盂春祈榖季
秋大享歲凡四焉隆慶改元詔廷臣議郊祀之禮時議
者並請罷祈榖大享復合祀天地于南郊先帝深維三
年無改之義獨以祈榖大享在大内行禮不便從禮官
議罷之而分祀姑仍其舊葢亦有待云爾夫禮因時宜
本乎人情者也髙皇帝初制郊禮分祀十年矣而竟定
于合享者良以古今異宜適時為順故舉以歲首人之
始也卜以春初時之和也歲惟一出事之節也為屋而
[030-49a]
祭行之便也百六十餘年列聖相承莫之或易者豈非
以其至當允協經文而可守乎今以冬至極寒而祼獻
于星露之下夏至盛暑而駿奔于炎歊之中一歲之間
六飛再駕以時以義斯為戾矣且成祖文皇帝再造宇
宙功同開創配享百餘年一朝而罷之于人情亦大有
不安者故世宗雖分建圜方之制而中世以後竟不親
行雖肇舉大享之禮而歲時禋祀止于内殿是斯禮之
在當時已窒礙而難行矣况後世乎臣等愚昧竊以為
[030-49b]
宜遵髙皇之定制率循列聖之攸行歲惟一舉合祀之
禮而奉二祖並配斯于時義允協于人情為順顧郊禋
禮重今且未敢輕議謹稽新舊規制禮儀而畧述其槩
以俟聖明從容裁斷焉上從之
    蕙田案舊禮者太祖所定新禮者世宗所定
    也據居正稱極寒而祼獻于星露之下盛暑
    而駿奔于炎歊之中是冬至圜丘夏至方澤
    之禮果不可行也為大臣者不以敬天勤民
[030-50a]
    相儆朂而苐以宴安逸豫導之其謂之何
    又案璁萼獻夫以議興獻禮寵擢于前夏言
    以議分祀專配柄用于後葢主眷之所厚即
    為權勢之所歸而其所以得膺主眷者則常
    以議論之投契致之神宗惰窳之習江陵葢
    有以窺之矣故陽為議禮以翻嘉靖之案隂
    為順導以悦神宗之心所以嘗之而擅其權
    者作用在此徒以失禮議之不足以盡其情
[030-50b]
    也
明史神宗本紀萬厯三年十一月乙巳祀天于南郊
明會典萬厯三年親祀圜丘儀正祭前六日早上常服
以親詣南郊視牲預告于太廟前五日錦衣衞備隨朝
駕如常儀質明上常服御皇極殿太常寺官奏請聖駕
視牲百官具吉服朝㕘鳴鞭訖先趨出午門外東西序
立候送上由大明門正陽門西天門舊路至犧牲所南
門迤西上降輦禮部尚書侍郎太常卿少卿導上至所
[030-51a]
内幄次禮部官跪奏請視牲仍同太常寺官導上至各
牲房前太常卿跪奏視大祀牲逐一視畢仍導上至幄
次内上少憩出禮部太常寺官仍導上陞輦駕還百官
俱於承天門外序立候迎上仍詣太廟㕘謁前四日上
御皇極殿太常寺奏祭祀前三日質明上常服乗輿詣
太廟門西降輿至幄次内具祭服告請太祖配神行一
獻禮畢出幄次内易皮弁服回御中極殿太常寺光禄
寺官奏省牲畢御皇極殿傳制誓戒百官前二日早上
[030-51b]
常服以親詣南郊大祀預告于太廟是日午後太常寺
官捧蒼玉帛匣香盒同神輿亭進于皇極殿内司禮監
官捧帛同案設于御案之北前一日質明上從文華殿
出由皇極殿左門入至御案前立太常卿捧祝版由中
門進于御案上上填御名訖太常卿捧安輿中司禮監
官進帛于上裝匣内并蒼玉安訖太常卿捧安輿中太
常卿隨捧香盒於香亭右跪上三上香行一拜三叩頭
禮畢轉於東西向立錦衣衞官校入擡輿亭由中門出
[030-52a]
太常卿隨詣天壇神庫奉安上由殿中門出乗輿詣南
郊至昭享門西禮部尚書侍郎太常少卿等官行叩頭
禮畢分兩傍候上降輿尚書等官導上由昭享左門入
至内壝左門太常卿跪迎同導上至午陛尚書等官俱
止太常卿導上至圜丘恭視壇位尚書等官俱先詣東
陛前伺候上視壇位畢太常卿導上由東陛下尚書等
官同導上至神庫視籩豆至神厨視牲俱太常卿導入
逐一奏畢禮部太常寺官導上仍由昭享左門出陞輿
[030-52b]
至齋宫分獻陪視官朝㕘傳㫖賜早飯各官叩頭謝恩
至午各官候㫖朝㕘仍傳㫖賜午飯謝恩如前儀是日
午後太常寺陳設如常儀至一更時分禮部尚書等官
詣皇穹宇尚書上香請神侍郎二員導引太常寺官以
次捧正位配位神版從位神牌詣壇奉安訖候報時上
常服乗輿出至外壝神路之西降輿導駕官導上至神
路東大次禮部同太常官復命畢上具祭服出由内壝
左櫺星門入行大祀禮如常儀畢上至大次易常服至
[030-53a]
齋宫少憩駕還仍詣太廟㕘謁畢具衮冕服御皇極殿
行慶成禮
明史神宗本紀萬厯六年十一月辛酉祀天于南郊
十四年十一月癸卯祀天于南郊 三十三年四月庚
子雷擊圜丘望燈髙杆
熹宗本紀天啟三年十一月丁巳朔祀天于南郊
莊烈帝紀崇禎元年十一月癸未祀天于南郊 八年
十一月庚申祀天于南郊 十二年十一月辛巳祀天
[030-53b]
于南郊 十三年十一月丁亥祀天于南郊 十六年
十一月壬寅祀天于南郊
    蕙田案張居正以神宗三年進新舊禮圖欲
    改合祀然四年七年五月俱嘗祀地北郊固
    未嘗改為合祀故神宗熹宗烈帝三紀始終
    皆書祀天特祭地之禮不行耳孰謂後人果
    以合祭為是乎
          右明郊禮
[030-54a]
 
 
 
 
 
 
 
 
[030-54b]
 
 
 
 
 
 
 
 五禮通考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