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87 五禮通考-清-泰蕙田 (master)


[141-1a]
欽定四庫全書
 五禮通考卷一百三十一
           刑部尚書秦蕙田撰
  嘉禮四
   朝禮
    蕙田案古朝禮有二書日覲四岳羣牧又曰
    肆覲東后周禮大行人掌朝宗覲遇㑹同聘
    問之事乃賔禮也周禮宰夫掌治朝之法太
[141-1b]
    宰王眡治朝則贊聽治為天子日視朝之正
    乃嘉禮也秦漢以還有常朝有正至聖節朝
    賀與古不同惟常朝為周治朝之意餘皆起
    於後世今以朝宗覲遇等别為賔禮而屬之
    嘉禮者統名之曰朝禮先經後史各以類列
    庻古今之沿革瞭若指掌焉
周禮秋官小司寇掌外朝之政注外朝朝在雉門之外/者也賈疏外朝之職朝
士專掌但小司寇既為副貳長官亦與朝士同/掌之耳外朝在雉門之外則亦在庫門之外也
[141-2a]
    蕙田案天子五門則外朝在庫門外諸侯三
    門則外朝在雉門外
其位王南鄉三公及州長百姓北面羣臣西面羣吏東
注羣臣卿大夫也羣吏府吏也其孤/不見者孤從羣臣卿大夫在公後
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羣士在
其後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羣吏在其後面三槐三
公位焉州長衆庻在其後左嘉石平罷民焉右肺石達
窮民焉注鄭司農云外朝在路門外内朝在路門内元/謂王五門雉門為中門閽人幾出入者窮民葢
[141-2b]
不得入也然則外朝在庫門之外臯門之内與周天子/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内朝二内朝之在路門内者或
謂之/燕朝
    蕙田案康成駁先鄭説極是
    又案以上外朝
周禮天官宰夫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
羣吏之位掌其禁令注治朝在路門之外其位司士掌/焉宰夫察其不如儀 疏燕朝在
路寢庭外朝在庫門外其事希簡非常治政之所此云/治朝是常治事之朝故知是路門外宰夫與司士俱是
下大夫非贊治朝經云禁令/知直察其不如儀式者也
[141-3a]
夏官司士正朝儀之位辨其貴賤之等王南向三公北
面東上孤東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王族故士虎士
在路門之右南面東上太僕大右太僕從者在路門之
左南面西上注此王日視朝事於路門外之位彼疏此/王日視朝事於路門外之位者對 太僕
職路寢庭有燕朝朝士職/庫門外有外朝而言也
 王氏詳説曰天子有三朝外朝治朝燕朝是也庫門
 之外為外朝則路寢門外與路寢門内之朝皆為内
 朝矣但以日眡事則曰治朝退適路寢之庭聽政則
[141-3b]
 曰燕朝内外之朝本無定名以燕朝為内朝則治朝
 為外朝矣庫門之朝為外朝則治朝又為内朝矣玉
 藻曰朝服以日眡朝於内朝退適路寢云退適路寢
 者是内朝之内又有内朝也是燕朝也文王世子曰
 其朝於公内朝則東面北上以齒其在外朝則以官
 司士為之夫司士所掌之朝治朝也玉藻以路寢之
 外為内朝而文王世子又以司士所掌之朝為外朝
 治朝可以兼内外之名也
[141-4a]
大僕建路鼓於大寢之門外而掌其政注大寢路寢也/其門外則内朝
之中如今宫殿端門下矣門疏大寢路寢也者欲見在/路寢門外正朝之處云其 外則内朝之中者案玉藻
云視朝於内朝羣臣辨色始入彼諸侯禮天子亦然若/據文王世子亦得謂之外朝故文王世子云其朝於公
内朝臣有貴者以齒其在外朝則以官彼以路門外為/外朝者對路寢庭朝為外朝其實彼外朝亦内朝耳以
其天子諸侯皆内朝二外朝一既以三槐/九棘朝為外朝一明此二者皆内朝也
天官冢宰王眡治朝則贊聽治注治朝在路門外羣臣/治事之朝 疏王有三
朝必知此是路門外朝者但外朝是斷疑獄之朝路寢/庭朝圖宗人嘉事二者並於事簡非正朝故知治朝是
路門外司士/所掌者也
[141-4b]
 郝氏敬曰治朝/中朝在路門外
    蕙田案中朝於經無文
地官師氏居虎門之左司王朝注虎門路寢門也王日/視朝於路寢門外畵虎
焉以明勇猛於守宜也常疏虎門是路寢門者其路寢/庭朝及庫門外之朝非 朝之處司士所掌路門外是
常朝日所朝之所經云司王朝明/據此朝故鄭以路寢門外解之
 朱子曰正義謂路寢庭朝及庫門外之朝非常朝此
 是常朝故知在路門外葢路寢朝在路門之裏議政
 事則在此外朝在庫門之外國有大事詢衆庻則在
[141-5a]
 此非常朝也每日常朝王立於寢門外與羣臣相揖
 而已王又先揖羣臣就位王使入揖亦有髙下不同
 如天揖同姓是也胡明仲常云近世朝禮每日拜跪
 乃是秦法周制元不如此
地官槀人掌共外内朝冗食者之食注外朝司冦斷獄/弊訟之朝也今司
徒府中有百官朝㑹之殿云天子與丞相舊决大事焉/是外朝之存者與内朝路門外之朝也冗食者謂留治
文書若今尚書/之屬諸直上者
    蕙田案此以治朝為内朝對小司寇朝士所
[141-5b]
    掌外朝而言
冬官匠人外有九室九卿朝焉注外路門之表也九室/如今朝堂諸曹治事處
外疏九卿之九室在門/ 正朝之左右為之
    蕙田案賈疏所云正朝謂治朝也
儀禮聘禮管人布幕於寢門外注寢門外朝也路疏寢/門外朝也者謂 門外
即正朝/之處也
    蕙田案此以治朝為外朝對燕朝而言
宰入具告於君君朝服出門左南面注入告入路門而/告 疏朝在路門
[141-6a]
外故知入路門至路寢而告/君以其在路寢聴政處故也
官載其幣舍於朝
使者載旜帥以受命於朝注孤卿建旜至於朝門使者/北面東上 疏至於朝門者
凡諸侯三門臯應路路門外有常朝位下文君臣皆朝/列位乃使卿進使者使者乃入至朝則此朝門者臯門
外/矣
    蕙田案官載弊舎于朝及受命于朝皆治朝
    也諸侯當在雉門内疏以為皋門外似非
禮記月令賞公卿大夫於朝注朝大/寢門外
[141-6b]
玉藻諸侯朝服以日視朝於内朝注此内朝路寢門外/之正朝也天子諸侯
皆三朝燕疏天子諸侯皆三朝者太僕云掌燕朝之服/位注云 朝朝於路寢之庭是一也司士正朝儀之位
云此王日視朝事於路門外是二也朝士云掌外朝之/法注云外朝在庫門之外皋門之内是三也諸侯三朝
者文王世子云公族朝於内朝路寢朝是一也世子又/云其在外朝司士為之與此視朝於内朝皆謂路寢門
外每日視朝是二也此但云内朝對中門外朝謂為内/也文王世于云外朝者對路寢庭為外此據路寢門外
而稱内朝明知中門之外别更有朝也諸侯/三門是中門外大門内又有外朝是三朝也
    蕙田案此以治朝為内朝對外朝而言
文王世子庻子之正於公族者其在外朝則以官司士
[141-7a]
為之其在宗廟之中則如外朝之位注外朝路寢門之/外庭 疏案周禮
司士掌路寢門外之朝司士為之者謂司士之官主為/朝位之次外朝位既司士主之則内朝庻子主之也此
對路寢庭朝為外朝若對庫門外朝朝士所掌三槐九/棘之朝則此路門外朝亦為内朝也故玉藻云朝於内
朝其朝位天子之朝三公北面東上孤束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其士門西東面北上若諸侯之朝案大射
卿西面北上大夫北面東上士/門西東面北上與天于不同
    蕙田案此外朝指治朝對内朝而言下同
外朝以官體異姓也注體猶/連結也
國語天子及諸侯合民事於外朝合神事於内朝注神/事祭
[141-7b]
祀也内朝在/路門内也
    蕙田案韋昭注以内朝在路門内則外朝亦
    指治朝而言
    又案以上治朝
周禮夏官大僕王眡燕朝則正位掌擯相注燕朝朝於/路寢之庭王
圖宗人之嘉事則燕朝食疏以其路寢安燕之處則謂/之燕朝以其與賔客享 在廟燕在寢也但與賔客及
臣下燕時亦有朝必以王圖宗人嘉事為燕朝者以其/因燕而朝賔臣燕禮已有成文圖宗人嘉事者朝不見
故鄭特見之宗人冠昏/嘉禮之等皆曰嘉事
[141-8a]
 鄭氏鍔曰王有三朝而燕朝乃安燕之地親族所聚/正其位而且擯之相之則王之見之也以禮而宗人
 之見王也不敢/恃恩以犯分
禮記文王世子庻子之正於公族者其朝於公内朝則
東面北上臣有貴者以齒庻子治之注内朝/路寢庭
公族朝於内朝内親也雖有貴者以齒明父子也
周禮夏官射人掌國之三公孤卿大夫之位三公北面
孤東面卿大夫西面注位將射始入見君之位不言士/者此與諸侯之賔射士不與也燕
禮曰公升即位於席西鄉小臣納卿大夫卿大夫皆入/門右北面東上士立於西方東面北上大射亦云則凡
[141-8b]
朝燕及射臣見於君之禮同云疏引燕禮者欲見天子/諸侯朝燕射三者位同之義 凡朝燕及射臣見於君
之禮同者以儀禮内諸侯有燕朝有射朝不見正朝周/禮内諸侯有射朝與正朝不見燕朝諸侯射朝與燕朝
位同則天子燕朝亦與射朝位同則諸侯正/朝亦與射朝位同是天子諸侯三朝各自同
    蕙田案此賔射之位與燕朝之位同
春秋成公六年左氏傳韓獻子將新中軍且為僕大夫
注兼/太僕公揖而入獻子從公立於寢庭注路寢之庭日疏/禮玉藻云君 出
而視朝退適路寢聽政知寢庭路寢之庭也沈氏云太/僕職云王視燕朝則正位掌擯相鄭注云燕朝朝於路
寢之庭韓獻子既為僕大/大故知寢庭路寢之庭也
[141-9a]
    蕙田案此諸侯之燕朝
    又案以上燕朝
 陳氏禮書周官太僕掌燕朝之服位宰夫掌治朝之
 法司士掌朝儀之位朝士掌外朝之法文王世子公
 族朝於内朝庻子掌之其在外朝司士掌之玉藻朝
 服以日視朝於内朝退適路寢聽政然則文王世子
 與玉藻所謂朝者諸侯之朝也葢天子庫門之外外
 朝也朝士掌之路門之外治朝也宰夫司士掌之路
[141-9b]
 寢燕朝也太僕掌之諸侯亦有路寢有外朝則文王
 世子所謂内朝者玉藻所謂路寢也玉藻所謂内朝
 者文王世子所謂外朝也玉藻於路寢之外言内朝
 則又有外朝明矣諸侯内朝司士掌之其官與天子
 同燕朝庻子掌之其官與天子異魯語曰天子及諸
 侯合民事於外朝合神事於内朝自卿以下合官職
 於外朝合家事於内朝然則卿大夫亦二朝也王燕
 朝之位雖太僕掌之然其位之所辨不可以考文王
[141-10a]
 世子曰公族朝於内朝東面北上臣有貴者以齒則
 王之燕朝宜亦然也太僕掌路鼓於大寢之門外而
 掌其政以待達窮者與遽令鄭氏曰路寢門外則内
 朝之中葢窮者達其情於外朝之肺石朝士又達窮
 者之情於内朝之路鼓遽令傳遽之令也行夫掌邦
 國傳遽之小事則遽令非行夫之所掌者而已鄭康
 成以公食大夫拜賜於朝不言賔入聘禮以柩造朝
 不言䘮入則謂諸侯之朝在大門外然大門外則經
[141-10b]
 凃耳非朝位也
 呉氏紱曰大門外或/尚寛闊非即經凃
 葉氏時曰周有三朝一曰燕朝一曰治朝一曰外朝
 外朝之位左孤卿大夫羣士在其後右公侯伯子男
 羣吏在其後面三公州長衆庻在其後此朝士所掌
 之朝法也及致萬民而詢之則小司寇掌其政王位
 南向三公及州長百姓北面羣臣西面羣吏東面其
 位亦如朝士之儀其建朝也左嘉石以平罷民右肺
[141-11a]
 石以達窮民職聽國郊野都獄訟者必聽於此兩造
 束矢平劑鈞金者必入於此凡得獲貨賄人民六畜
 者必委於此雖有帥屬鞭呼趨辟之儀有慢朝錯立
 族談之禁其儀非不肅也而卿大夫以大詢之時帥
 六卿之衆庻而致於朝百姓衆庻得外與公卿侯伯
 羣士羣吏相先後於階戺之間則其政誠為平易近
 民矣治朝之位王南向三公北面孤東面卿大夫西
 面王族故士虎士在路門右太僕大右太僕從者在
[141-11b]
 路門左此司士所正之朝儀也及掌敘羣吏之治則
 宰夫掌其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羣吏之位而
 察其不如儀其眡朝也太僕則前正位師氏則司王
 朝冡宰則贊聽治雖有虎賁士族之衛有僕御右從
 之位其儀非不嚴也而太僕掌建路鼓於大寢門外
 以待達窮者與遽令聞鼓聲則速逆御僕與御庻子
 而受其事以聞又况宰夫掌庻民之逆得與賔客之
 治諸臣之復同徹於冕旒之前則其朝又未嘗以禁
[141-12a]
 嚴為限矣至於燕朝之法雖在太僕只曰王視燕朝
 則正位掌擯相而已然曰王眡朝則前正位而退入
 亦如之是正燕朝亦如正治也小臣正王之燕位御
 僕掌王之燕令此皆燕朝之臣其儀亦非不重也而
 諸侯之復逆則掌於太僕三公孤卿之復逆則掌於
 小臣羣吏之逆庻民之復則又掌於御復者下之報
 上逆者下之迎於上皆上書報奏之名庻民之復得
 與諸侯公卿羣吏之復逆又皆同達於燕處之時則
[141-12b]
 其地亦未嘗以邃深而為間隔矣觀外朝之政而及
 萬民之詢治朝之治而及萬民之逆燕朝之令而及
 庻民之復則知成周盛時户庭無壅其疏通洞達何
 如哉然而三朝分掌外朝雖掌於秋官之屬而三公
 孤卿皆在焉則是太宰與聞外朝之政矣治朝之法
 雖曰司士正之屬於夏官而宰夫掌其禁令王眡治
 朝冡宰贊之則是太宰與聞治朝之事矣燕朝之臣
 亦夏官之屬也然而所掌羣臣之復逆實與宰夫所
[141-13a]
 掌相闗焉而况太僕雖正燕朝之位而建鼓則在路
 門外治朝則在路門左王眡治朝則前正位王不眡
 朝則辭於三公及孤卿是燕朝之臣實與治朝相通
 則太宰亦與聞乎燕朝之政矣以此見周人之法宫
 中府中實為一體而無内外之分也
    蕙田案天子五門曰皋庫雉應路諸侯三門
    曰庫雉路皆三朝一曰外朝一曰治朝一曰
    燕朝外朝天子在庫門外諸侯在庫門内周
[141-13b]
    禮小司寇朝士所掌有三槐九棘嘉石肺石
    國有大事致萬民而詢則御之非常朝之處
    治朝在路門外周禮宰夫掌治朝之法司士
    正朝儀之位太宰贊聽治有路鼓有屏有宁
    乃每日常朝聽治處燕朝在路門内路寢之
    庭周禮太僕掌擯相文王世子庻子正公族
    公族朝於内朝鄭康成謂王圖宗人嘉事則
    燕朝亦非常朝處治朝又兼内外之名對外
[141-14a]
    朝而言亦曰内朝玉藻朝服以視朝於内朝
    鄭康成謂外朝一内朝二是也對燕朝而言
    亦曰外朝文王世子其在外朝則以官司士
    為之是也路門當道設屏禮緯天子外屏諸
    侯内屏爾雅邢疏天子外屏在路門之外諸
    侯内屏在路門之内爾雅門屏之間謂之宁
    當宁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孔疏天
    子受朝於路門外之朝於門外而宁立以待
[141-14b]
    諸侯之至故云當宁而立據此則天子諸侯
    雖有五門三門惟路門外有屏有宁非每門
    皆有之也至其朝儀周禮司士擯孤卿特揖
    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王還揖門左揖
    門右太僕前王入内朝皆退玉藻朝辨色始
    入君日出而視之退適路寢聽政使人視大
    夫大夫退然後適小寢周禮宰夫掌諸臣之
    復逆葢古者常朝惟在路寢門當宁而立三
[141-15a]
    揖而退其禮甚簡聽政則在路寢之堂諸臣
    不從入有奏事然後因宰夫以入升路寢之
    堂論語過位升堂即此過位過當宁之位升
    堂升路寢之堂無事則朝畢而退不用過位
    亦不用升堂朱子訓過位謂門屏之間人君
    宁立之處所謂宁也萬充宗謂禮器云天子
    諸侯臺門足知君門崇廣可即此朝見臣民
    又玉藻云閏月則闔門左扉立於其中益足
[141-15b]
    証君門可以蒞衆不必更有朝堂矣後世御
    門聽政即此意
 附辨通典天子四朝
 通典周制天子有四朝一曰外朝秋官朝士掌之二/曰中朝夏官司士正其位辨其貴賤之等三曰内朝
 亦謂路寢之朝四曰詢事之朝小司寇掌其政諸侯/三朝路寢為内朝中朝在路門外外朝在應門外諸
 侯社稷與中朝正相當故傳/云間於兩社為公室輔者也
    蕙田案天子三朝一曰外朝一曰治朝一曰
    燕朝其外朝周官小司冦及朝士共掌之賈
[141-16a]
    疏謂外朝之職朝士專掌但小司寇既為副
    貳長官亦與朝士同掌之今案致萬民而詢
    其事大故掌於小司寇九棘三槐聽獄之位
    其事小故掌於朝士其實一朝也杜君卿通
    典悞分朝士小司寇所掌為兩朝於三朝之
    外又添一詢事之朝遂有四朝之説文獻通
    考亦仍其誤其實止有三朝無所謂四朝也
    杜又謂詢事之朝非常朝之限及以治朝為
[141-16b]
    中朝以燕朝為羣公常日於此朝見君位皆
    與註疏不合今不録
          右天子諸侯三朝
禮記玉藻揖私朝煇如也注私朝自大夫家之朝也/疏私朝大夫自家之朝也
春秋襄公三十年左氏傳鄭伯有為窟室而夜飲酒撃
鐘朝至未巳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皆自
朝布路而罷
論語冉子退朝
[141-17a]
 朱子註朝季氏之私朝也
國語魯語公父文伯之母如季氏康子在其朝與之言
弗應從之及寢門弗應而入康子辭於朝而入見曰肥
也不得聞命無乃臯乎曰子不聞乎天子及諸侯合民
事於外朝合神事於内朝自卿以下合官職於外朝合
家事於内朝寢門之内婦人治其業焉上下同之夫外
朝子將業君之官職焉内朝子將庀季氏之政焉皆非
吾所敢言也
[141-17b]
 陳氏祥道曰據此則卿以下有二朝矣/韋昭謂外朝君之公朝内朝家朝非是
 萬氏斯大與應撝謙書向奉書辨大夫士正寢之外/無私朝玉藻所謂私朝即正寢答教不以為然更援
 魯語外朝内朝証鄙言之失某以為先王之制荒逺/難稽不得不憑諸傳記苐傳記多後人所述有就古
 初之正禮以為言者有就衰時之變禮以為言者讀/者要當擇善而從不可不慎也又禮文參錯一事之
 本末往往互見於他書苟非㑹通以考其詳則一隅/之見或不無病於偏執此又言禮者所當知也魯語
 云自卿以下合官職於外朝合家事於内朝先生據/以為别有私朝之証必謂敬姜賢婦素稱知禮其語
 可信也亦知康子之時何時乎魯自季武子專政以/來禄去公室君若贅旒公廟立矣昭公出矣中軍作
 舍矣禮樂征伐惟其所出何有於私朝至康子時僣/踰既久子孫臣庻視為固然莫有覺其非度因遂有
[141-18a]
 非禮之禮以相傳如敬姜之語康子者使先王之制/卿大夫果得有外朝以業君之官職則冉有之謀政
 於私朝乃其常分孔子曷為以其事抑之是以知敬/姜之語從僣後為言而非先王之制也先王之職合
 官職於公朝合家事於私室觀玉藻云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視之退適路寢聽政使人視大夫大夫退
 然後適小寢釋服據此則知聽政路寢之時卿大夫/各治官職於外考工記云外有九室九卿朝焉曲禮
 云在官言官玉藻云君命召在官不俟屨據此則知/公門外旁皆有卿大夫治事之所迨其後諸侯微大
 夫僣政莫在公而私家遂有内朝外朝之號然其内/朝當即正寢其外朝當亦於門葢君有臺門旅樹以
 為治朝而郊特牲云臺門而旅樹大夫之僣禮知衰/世大夫之門皆儼然公門以為外朝不獨季氏為然
 矣惟晏子近市之宅湫隘囂塵不可以居若是者知/其必不僣為私朝也夫然玉藻所謂私朝疑亦就僣
[141-18b]
 禮為文何以言之玉藻言朝服以縞自季康子始康/子卒子哀公二十七年死而後謚則記玉藻者在康
 子死後其時之有私朝也久矣天子諸侯路寢之外/别無朝堂安得據敬姜之言謂大夫士正寢之外别
 有私朝/也哉
    蕙田案玉藻揖私朝煇如也鄭注私朝大夫
    家之朝論語冉子退朝朱註朝季氏之私朝
    葢卿大夫有家臣則必有朝家臣處有家事
    則必有合家事處其有私朝宜也大夫二門
    則私朝當在大門之内寢門之外魯語敬姜
[141-19a]
    曰自卿以下合官事於外朝合家事於内朝
    夫外朝子將業君之官職焉内朝子將庀季
    氏之政焉陳用之謂據此則卿以下有二朝
    而萬充宗則謂此衰時之變禮敬姜之語從
    僣後為言而非先王之制案萬説最當敬姜
    並舉天子諸侯及自卿以下有二朝上下同
    之且謂寢門之内婦人治其業則是寢門之
    外有内外二朝矣有二朝則又有二門通寢
[141-19b]
    門為三門是以大夫而上擬諸侯之制其為
    僭無疑也韋昭謂外朝為君之公朝内朝家
    朝葢亦知其非禮而强為之説非敬姜語本
    義敬姜但明婦人之不可干外而不知私家
    之不可干公故其説如是至萬氏謂大夫士
    正寢之外無私朝并謂玉藻所謂私朝亦就
    僭禮為文則非是私朝卿大夫自有之但不
    得兼内外兩朝如敬姜所云耳
[141-20a]
    觀承案禮天子諸侯三朝無卿大夫二朝之
    文萬氏説最當陳氏據魯語疑大夫有二朝
    非也葢朝者以下事上之通稱内則子事父
    母亦曰昧爽而朝惟天子諸侯得備其制故
    其朝也有地有時有器有官而朝之典綦重
    下此則聽其自相朝而不為之制卿大夫士
    貴賤有等矣士冠禮鄭注云大夫士服元端
    深衣而聽私朝則大夫士同一聽朝之法其
[141-20b]
    與内則昧爽之朝何異不獨此也門與寢内
    外朝之所也天子五門諸侯三門卿大夫士
    二門天子諸侯之寢四注卿大夫之室夏屋
    兩下皆天子諸侯一制卿大夫士一制大夫
    而有内外朝也士亦有内外朝乎士之不得
    有内外朝則凡禮之兼大夫士者皆可例觀
    何獨疑於大夫大率大夫士隨其時與地與
    其下相見即謂之朝非當宁之比義疏曰大
[141-21a]
    夫士無宁兩塾之間非宁也此可見矣即魯
    語而論使康子而僭為當宁之制必將有夙
    戒之期何文伯之母硜硜守不言之義獨不
    知其朝而避之康子又不自重從而與之語
    不應又辭其衆而即之則所謂朝者正兩塾
    之間偶與衆接故文伯之母不知避而康子
    可得辭也其言合官職於外朝卿以下之官
    職即天子諸侯之民事韋昭謂外朝君之公
[141-21b]
    朝甚合且曰自公卿以下亦括士在内則魯
    語原自分明何以為二朝之據乎惟大夫之
    朝與内則之朝無異則有其名而不干其制
    故冉子退朝夫子不以為非玉藻著大夫登
    車之美而先言其揖私朝之煇如不然設服
    離衛當時即有美矣君哉之刺况朝之大者
    乎然則季氏雖僭實未亢然而有二朝萬氏
    概以僭當之亦求其説不得而為之辭
[141-22a]
          右卿大夫私朝附/
春秋成公十六年左氏傳齊侯使士華免以戈殺國佐
於内宫之朝注内宫夫人宫宫疏於夫人之宫有朝羣/妾之處故云内 之朝葢齊侯召入與語
而殺/之
 陳氏禮書王后夫人朝左氏曰齊侯使華免殺國佐
 於内宫之朝則后夫人治家事於内猶天子諸侯治
 邦事於外故内宫亦有朝
    觀承案周禮内宰以隂禮教六宫鄭注后象
[141-22b]
    王立六宫而居之亦正寢一燕寢五葢王六
    寢小寢五正寢一正寢即燕朝之所也然則
    王后夫人之朝其在六宫之正寢乎諸侯之
    寢三正寢一小寢二君夫人亦如之則所謂
    内宫之朝者其即後宫之正寢乎
          右后夫人内宫之朝附/
詩大雅綿廼立臯門臯門有伉𫝊王之郭門曰臯門臯/箋諸侯之宫外門曰
門朝門曰應門内有路門天子之宫加以庫雉之疏明/堂位云庫門天子臯門雉門天子應門是則名 曰庫
[141-23a]
雉制之如臯應魯以周公之故成王特褒之使之制二/兼四則其餘諸侯不然矣㐮十七年傳宋人稱臯門之
晳諸侯有臯門也諸侯法有臯應太王自為諸侯之制/非作天子之門矣明堂位云天子臯門天子應門顧命
云二伯率諸侯入應門是天子亦有臯應故為天子之/宫加之以庫雉也家語衛亦有庫門者家語言多不經
未可據信或以康叔/賢亦蒙褒賞故也
    蕙田案春秋傳澤門之晳杜注澤門宋東城
    南門也然則澤門乃國門非朝門孟子所云
    垤澤之門即此陸德明釋文云澤門本或作
    臯門者誤也孔氏援以證諸侯有臯門是不
[141-23b]
    然矣
 陳氏祥道曰左傳曰魯人之臯杜氏曰臯緩也臯鼔/臯舞皆以臯為緩則門之逺者謂之臯宜矣毛氏以
 臯門為郭/門非也
 朱子曰書天子有應門春秋書魯有雉門禮記云魯
 有庫門家語云衛有庫門皆無云諸侯有臯應者則
 臯應為天子之門明矣意者太王之時未有制度特
 作二門其名如此及周有天下遂尊以為天子之門
 而諸侯不得立也
[141-24a]
禮記明堂位庫門天子臯門注天子五門臯庫雉應路/魯有庫雉路則諸侯三門
與臯之言髙也子疏言魯/之庫門制似天 臯門
    蕙田案以上臯門
禮記檀弓上君復於庫門四郊
 徐氏師曽曰天子曰臯門諸侯曰庫門
檀弓下既卒哭宰夫執木鐸以命於宫曰舎故而諱新
自寢門至於庫門注百官所在庫門宫門外百疏寢門/路門庫門是魯之外門也 官及宗
廟所在之次至庫門咸使知之也魯三門/故至庫門耳若天子五門則至臯門也
[141-24b]
軍有憂則素服哭於庫門之外
魯莊公之䘮既葬而絰不入庫門疏庫門周之臯門也/魯有三門庫雉路庫
門最在外以從外來故至庫門去/絰絰既不入衰亦不入可知矣
郊特牲孔子曰繹之於庫門失之矣疏繹祭之禮當於/廟門外之西堂今
乃於庫門内/故言失之矣
獻命庫門之内戒百官也注庫門在雉門之外入/庫門則至廟門之外矣
家語公西赤問衛莊公之反國改舊制變宗廟髙子臯
問於孔子曰周禮繹祭於祊祊在宗廟之西今衛君更
[141-25a]
之如何孔子曰繹之於庫門内祊之於東方失之矣
 陳氏祥道曰曲禮曰在府言府在庫言庫天文東璧/為文府西奎為武庫漢書于府言財物之府于庫言
 武庫則庫門/兵庫在焉
    蕙田案以上庫門
春秋定公二年夏五月雉門及兩觀灾冬十月新作雉
門及兩觀注雉門公宫之南門兩觀闕也門疏明堂位/云庫門天子臯門雉門天子應 是魯之雉
門公宫南門/之中門也
 陳氏祥道曰春秋書新作雉門及兩觀公羊傳曰五/板為堵五堵為雉葢城雉之制在是也何休曰天子
[141-25b]
 外闕兩觀諸侯内闕一觀/然天子外闕於經無見
周禮天官閽人掌守王宫中門之禁注中門於外内為/中鄭司農云王有
五門外曰臯門二曰雉門三曰庫門四曰應門五曰路/門路門一曰畢門𤣥謂雉門三門也春秋傳曰雉門灾
及兩觀謂疏雉門外有臯庫内有應路故云於外内為/中也𤣥 雉門為三門者破先鄭雉門為二門必知雉
門為中門者凡平諸侯三門有臯應路詩云乃立臯門/臯門有伉乃立應門應門將將者是也若魯三門則有
庫雉路故明堂位説魯制三兼四云庫門天子臯門則/庫門向外兼臯門矣又云雉門天子應門則雉門向内
兼應門矣既云庫門向外兼臯門雉門向内兼應門則/天子五門庫門在雉門外明矣又引春秋傳者證魯有
三門雉門有兩觀為中門則知天/子五門雉門亦為中門有兩觀矣
[141-26a]
    蕙田案鄭仲師以雉門為二庫門為三康成
    以庫門為二雉門為三今以明堂位庫門天
    子臯門雉門天子應門觀之則庫門在外雉
    門在内康成之説不可易矣疏謂平諸侯有
    臯應路非是諸侯有庫雉路無臯應
    又案以上雉門
詩大雅綿乃立應門應門將將傳王之正/門曰應門
書康王之誥王出在應門之内太保率西方諸侯入應
[141-26b]
門左畢公率東方諸侯入應門右傳出畢門立應門/内之中庭南面
 蔡傳外朝在路門外則應/門之内葢内朝所在也
 蔡氏德晉曰外朝在庫門外臯門内内朝在路門外
 應門内蔡傳云外朝在路門外葢因鄭仲師之悞然
 路門外即應門内既云外朝在此又云内朝亦在豈
 内外朝並在一處者乎
禮記明堂位九采之國應門之外北面東上注正門謂/之應門
疏正門謂之應門者以明堂更無重門非路門外之應/門以爾雅釋宫云正門謂之應門李廵云宫中南向大
[141-27a]
門應門也以當朝正門故謂之應門但天子宫内有路/寢故應門之内有路門明堂位既無路寢故無路門及
以外諸門但/有應門耳
雉門天子應門疏言魯之雉門/制似天子應門
周禮考工記應門二徹三个注二徹之内八尺/三个二丈四尺
爾雅正門謂之應門注朝門一疏李廵云路門之外受/朝正門 名應門以正朝在應門
内故謂應門/為朝門也
 陳氏祥道曰應門發政以應物也明堂位南門之外
 亦曰應門葢明堂之南門猶路門故南門之外門亦
[141-27b]
 謂之應門
    蕙田案以上應門
周禮春官小宗伯縣衰冠之式於路門之外
夏官司士正朝儀之位王族故士虎士在路門之右太
僕太右太僕從者在路門之左注此王日視朝事/於路門外之位
大僕建路皷於大寢門外注大寢路寢也其門外則内/朝之中如今宫殿端門下矣
冬官考工記路門不容乗車之五个注路門者大寢之/門乗車廣六尺六
寸五个三丈三尺言不容者是兩門乃容/之兩門乃容之則此門半之丈六尺五寸
[141-28a]
地官師氏居虎門之左注虎門路寢門也王日視朝於/路寢門外畫虎焉以明勇猛於
守宜/也
 李氏叔寶曰虎門畫虎以示威武之象至於中門為
 雉門亦畫雉以象文明文明著於外威武潛乎内則
 王之威亦德威而已
春秋昭公十三年左氏傳子良伐虎門晏平仲端委立
於虎門之外疏鄭元以虎門為路寢門此亦當然/或以虎門非路寢門當是宫之外門
書顧命二人雀弁執惠立於畢門之内傳寢門一名畢/門 疏天子五
[141-28b]
門臯庫雉應路也下云王出在應門之内出畢門始/至應門之内知畢門即是路寢之門一名畢門也
 陳氏祥道曰路大也王之路車路馬路寢路皷皆曰
 路則大寢之門謂之路門宜矣路門書謂之畢門師
 氏謂之虎門春秋之時齊晏子端委於虎門鄭子良
 伐虎門葢末世諸侯之門亦放其名耳
    蕙田案諸侯三門曰庫雉路無虎名陳氏謂
    末世諸侯放之極是至伐虎門者齊髙彊字
    子良非鄭子良也誤
[141-29a]
    又案以上路門
禮記月令田獵罝罘羅網畢翳餧獸之藥毋出九門注/天
子九門者路門也應門也雉門也庫門也臯/門也城門也近郊門也逺郊門也闗門也
九門磔攘以畢春氣
 陳氏禮書月令曰毋出九門先儒謂天子外門四闗
 門逺近郊門國門也内門五臯庫雉應路也諸侯外
 門四與天子同内門三則庫雉路而與天子異詩以
 天子之禮追太王之事明堂位以魯之門取天子之
[141-29b]
 制皆稱臯門應門又書康王之誥周禮考工記爾雅
 互稱應門路門郊特牲王聽誓命庫門之内戒百官
 也則天子之門謂之臯庫應路著矣特雉門之設不
 見於經然周禮掌中門之禁則中門豈雉門歟雉門
 謂之中門猶應門書謂之南門爾雅謂之正門路門
 書謂之畢門師氏謂之虎門葢中於五門謂之中門
 前於路門謂之南門發政以應物謂之應門門畢於
 此謂之畢門畫虎於此謂之虎門則門之名豈一端
[141-30a]
 而已哉臯門之内外朝也朝士建其法小司寇掌其
 政列三槐與九棘設嘉石與肺石而朝諸侯聽訟詢
 大事在焉應門之内治朝也司士正其位宰夫掌其
 法太僕正王之位而王日視朝在焉路門之内燕朝
 也太僕正其位掌擯相而族人朝焉玉藻曰朝服以
 視朝退適路寢聽政然則王日視於治朝而退聽政
 於燕朝矣雉門之外縣治象所以待萬民應門之外
 設宗廟社稷所以嚴神位路門之外則九室九卿朝
[141-30b]
 焉路寢之内亦九室九嬪居焉明堂位曰庫門天子
 臯門故魯莊公既葬而絰不入庫門衛莊公繹於庫
 門之内檀弓曰君復於庫門四郊又曰卒哭而諱宰
 夫執木鐸以命於宫自寢門至於庫門又曰軍有憂
 哭於庫門之外則諸侯之公門庫門也魯公周公之
 故猶不可以稱臯門應門特為臯應之制而已况非
 魯乎閽人掌王宫之中門之禁䘮服凶器不入宮潛
 服賊器不入宫司寇凡民之有獄訟入束矢鈞金於
[141-31a]
 朝朝士凡得獲貨財人民六畜者委於朝是禁施於
 雉門之内而不於雉門之外故庻民得以造外朝而
 奇服怪民得以入臯門庫門若然縣法於中門宜矣
 禮運曰仲尼與蜡賔事畢出遊於觀之上榖梁曰女
 嫁父送之不下堂母不出祭門諸母不出闕門諸侯
 之廟在闕門内則天子可知鄭氏釋閽人謂廟在中
 門之外其説無據
    蕙田案古者建國必先立為門制天子五門
[141-31b]
    曰臯庫雉應路禮記明堂位天子有臯門郊
    特牲王立於澤親聽誓命獻命庫門之内是
    天子有庫門周禮天官閽人掌守王宫中門
    之禁賈疏謂外有臯庫内有應路雉門為中
    門是天子有雉門書康王之誥王出在應門
    之内考工記應門二徹三个爾雅正門謂之
    應門是天子有應門路門一名寢門一名虎
    門一名畢門春官小宗伯縣衰冠之式於路
[141-32a]
    門之外夏官司士王族故士在路門之右太
    僕太右在路門之左太僕建路皷於大寢門
    外而掌其政鄭注大寢路寢也地官師氏居
    虎門之左司王朝鄭注虎門路寢門也顧命
    二人雀弁執惠立於畢門之内孔傳路寢一
    名畢門是天子有路門此五門之制也臯者
    髙也逺也門最髙而在外故曰臯庫者藏也
    府庫在焉故曰庫雉取其文明也畫雉于門
[141-32b]
    故曰雉門居五門之中故又曰中門應居此
    以應治也應治出政故又曰正門路大也王
    之路車路馬路皷皆曰路故寢門謂之路門
    寢正寢也畫虎於門以示勇猛於守故又曰
    虎門門於此終矣故又曰畢門此五門之義
    也諸侯三門曰庫雉路檀弓魯莊公之䘮既
    葬而絰不入庫門春秋定二年雉門及兩觀
    灾魯頌閟宫路寢孔碩家語衛有庫門左傳
[141-33a]
    昭十年晏平仲端委立於虎門之外列國無
    有稱臯應者况明堂位云庫門天子臯門雉
    門天子應門則臯應為天子之門明矣大雅
    綿之篇曰廼立臯門臯門有伉廼立應門應
    門將將朱子謂太王時未有制度特作二門
    其名如此及周有天下遂尊以為天子之門
    而諸侯不得立焉其説是也是庫雉路諸侯
    之門也儀禮士冠禮賔如主人服贊者元端
[141-33b]
    從之立於外門之外鄭注外門大門外士昏
    禮陳三鼎於寢門外東方是大門寢門大夫
    士之門也曲禮孔疏云天子五門諸侯三門
    大夫士二門其言信矣
          右天子五門諸侯三門
禮記禮器天子諸侯臺門
家不臺門注闍者謂之臺有疏兩邊築闍為基基上起/屋曰臺門諸侯 保捍之重故為臺門而大
夫輕故不得也闍者/謂之臺爾雅釋宫文
[141-34a]
 徐氏師曽曰臺門門之兩旁築土為臺而起屋於其
 上諸侯之禮也
郊特牲臺門大夫之僣禮也
 方氏慤曰門之有臺所以壯國體故家不臺門而以
 為大夫之僣也
春秋定三年左傳邾子在門臺臨廷注門上/有臺
 萬氏斯大曰天子五門諸侯三門門皆直入無堂室
 相間路門内為路寢即内朝治朝外朝就門而立左
[141-34b]
 傳邾子在門臺臨廷即視朝時也然則天子諸侯路
 寢之外别無朝堂
    蕙田案韓詩外傳云吾君有治事之臺即臺
    門也君日視朝於此門之外則廷故古人稱
    朝廷不稱朝堂也
          右臺門
禮記郊特牲旅樹大夫之僭禮也注旅道也屏謂之樹/樹所以蔽行道管氏
樹塞門塞猶蔽也禮天子外屏諸侯内屏大夫以簾士/以帷 疏樹立也人君當門道立屏蔽内外為敬也旅
[141-35a]
道也所行處故以為道也引管氏塞門者據經旅樹之/義云禮天子外屏諸侯内屏大夫以簾士以帷禮緯文
或云大夫以簾/士以帷誤也
雜記管仲旅樹而反坫注旅樹/門屏也
論語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解鄭曰人君别内/外於門樹屏蔽之
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内解鄭曰蕭之言肅也墻謂屏/也君臣相見之禮至屏而加
肅敬焉是以/謂之蕭墻
爾雅釋宮屏謂之樹注小墻當門中自疏屏蔽也樹立/也立墻當門以 蔽也李廵曰垣
當門自蔽名曰樹諸侯内屏在路門之内/天子外屏在路門之外而近應門者矣
[141-35b]
 荀子大畧篇天子外屏不欲見外也諸侯内屏不欲
 見内也
 陳氏禮書古者門皆有屏天子設之於外諸侯設之
 於内禮臺門而旅樹旅道也當道而設屏此外門之
 屏也治朝在路門之外天子當宁而立宁在門屏之
 間此路門之屏也國語吳王背屏而立夫人向屏此
 寢門内之屏也魯廟疏屏天子之廟飾此廟門之屏
 也月令天子田獵整設於屏外此田防之屏也疏屏
[141-36a]
 疏通之也爾雅云屏謂之樹語曰吾恐季孫之憂在
 蕭墻之内則屏謂之樹又謂之蕭墻漢之時東關罘
 思灾鄭康成釋明堂位曰屏若今浮思釋匠人曰城
 隅角浮思孔頴達謂浮思小樓也城隅及闕皆有之
 而屏亦然則屏又謂之浮思孔子以管仲樹塞門為
 不知禮禮記以旅樹為大夫之僭而禮緯謂大夫以
 簾士以帷於理或然天文屏四星在端門之内近右
 執法然則先王設屏非苟然也
[141-36b]
          右門屏
禮記曲禮下天子當宁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
疏天子當宁而立者此為春夏受朝時也宁者爾雅中/門屏之間謂之宁謂天子受朝於路門外之朝於門外
而宁立以待諸侯之/至故云當宁而立也
詩齊風俟我于著乎而傳門屏之間曰著朝疏孫炎曰/門内屏外人君視 所宁立處
也著與宁/音義同
爾雅釋宮門屏之間謂之宁注人君視朝所宁立之處/ 疏謂路門之外屏樹之
内人君視朝宁立/之處因名曰宁
[141-37a]
論語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解包曰/過君之
空位處疏君之空位謂門屏之間人君宁/立之 君雖不在此位人臣過之宜敬也
 朱子集註位謂君之虚位謂門屏之間人君宁立之
 處所謂宁也君雖不在過之必敬不敢以虚位而慢
 之也禮將升堂兩手摳衣使去地尺恐躡之而傾跌
 失容也
 語類位君之虚位謂門屏之間如今人廳門之内屏
 門之外似周禮所謂外朝也 問過位色勃如也位
[141-37b]
 謂門屏之間人君宁立之處曰古今之制不同今之
 朝儀用秦制也古者朝㑹君臣皆立故史記謂秦王
 一旦捐賔客而不立朝君立於門屏之間屏者乃門
 間蕭墻也今殿門亦設之設位於庭中故謂之三槐
 九棘者廷中有樹處公卿位當其下
 附辨論語過位諸説不同
 饒氏魯曰門屏之間謂治朝也但天子外屏其屏在/路門外諸侯内屏其屏在路門内諸侯當在屏外門
 内此為/不同爾
[141-38a]
    蕙田案天子諸侯雖有外屏内屏之别而宁
    立之處皆在路門之外門屋之内當扉之中
    不得泥門屏之間四字而謂諸侯宁立之處
    在路門内也
 林氏希元曰此是外朝人君聼治之所故又為/治朝入則為内朝矣下文攝齊升堂則内朝也
    蕙田案林説是
 汪氏份曰諸侯三朝庫門内之外朝非君所常御路/寢即燕朝羣臣不從君入葢羣臣日所常朝之地乃
 在治朝此章記夫子在朝之容則所謂攝齊升堂者/必當在此存疑悞以過位為治朝而以升堂為路寢
[141-38b]
 之内朝案朱註位君之虚位若以此為治朝則羣臣/方日視朝於此何縁人君乃有虚位何縁不行朝禮
 而反過之况朱子語類引周禮所謂外朝不引文王/世子所謂外朝且言三公九卿以下有三槐九棘云
 云此非最外之外朝而何既知此為最外之外朝則/過此所升之堂雖先儒無明文可以知為治朝無疑
 也/
    蕙田案論語過位過治朝門屏間君所宁立
    之位也升堂升路寢之堂也復其位復治朝
    中庭左右臣所立之位也或疑治朝為君日
    視朝之所何以有虚位夫子何以不行朝禮
[141-39a]
    而過之不知過位升堂皆既朝以後事入雉
    門遂行朝禮君當宁而立諸大夫立於中庭
    左右君三揖禮畢退適路寢聽政諸大夫不
    得從入有宰夫小臣掌諸臣復逆諸大夫有
    所啟奏乃得因之以入於是有過位升堂之
    事葢君既退入路寢門屏間宁立之地已為
    虚位也或以過位之位為朝士所掌外朝之
    位升堂之堂為治朝之堂不知治朝君立於
[141-39b]
    門屏間無堂可升外朝非常朝之所無當宁
    之位爾雅門屏之間謂之宁疏云天子外屏
    在路門外諸侯内屏在路門内朝士所掌外
    朝在庫門内雉門外無屏亦無宁也或以復
    其位之位即在堂下不知路寢之庭惟宗族
    朝於此異姓之臣惟燕得列位於此尋常朝
    位皆在路門外有所啟奏乃入奏畢即出堂
    下固無位也或又以復其位之位在外朝不
[141-40a]
    知尋常朝位俱在治朝夫子不應舎治朝之
    正位而逺至外朝饒氏及林氏俱以過位為
    治朝之位升堂為路寢之堂汪氏非之反多
    謬解矣
 附辨釋宮門之内兩塾之間謂之宁
 朱子釋宮聘禮賔問卿大夫迎於外門外及廟門大/夫揖入擯者請命賔入三揖並行鄭注大夫揖入者
 省内事也既而俟於宁也凡至門内霤為三揖之始/上言揖入下言三揖並行則俟於霤南門内兩塾間
 可知矣李廵曰宁正門内兩塾間義與鄭同謂之/宁者以人君門外有正朝視朝則於此宁立故耳
[141-40b]
欽定儀禮義疏大夫士本無所謂宁者注家强以門内
 兩塾當之非其實也即天子諸侯宁立之處亦不在
 此周官司士正朝儀之位天子之治朝也聘禮夕幣
 及受命于朝諸侯之治朝也皆立於路門之外未有
 在門内者若在門内兩塾之間則何以徧揖羣臣乎
 天子外屏屏在路門之外天子負之而立屏近而門
 稍逺諸侯内屏屏在路門之内諸侯在門外遥負之
 以立門近而屏稍逺曰門屏之間謂之宁者猶言門
[141-41a]
 屏相近之處未可執二者之中間以求之也若泥於
 二者之間内屏者宁在門之内則不便於揖羣臣外
 屏者宁在屏之外則直幾於面墻矣而可乎曲禮疏
 謂天子外屏屏在路門之外而近應門亦慮面墻之
 不可而又泥間字耳若近應門則仍是内屏不必舎
 近求逺取節於路門而曰外屏矣覲禮侯氏肉袒告
 聽事出自屏南適門西則屏在門外而距門不逺可
 見也廟門如此路門可推
[141-41b]
    蕙田案曲禮云天子當依而立又云天子當
    宁而立依在室户牖間當之即負之也則宁
    亦即在門屏間天子負之而立可知兩當字
    自屬一例註家訓為兩塾之間者殊未確也
    義疏分辨極明
          右宁
 
 五禮通考卷一百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