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87 五禮通考-清-泰蕙田 (master)


[233-1a]
欽定四庫全書
 五禮通考卷二百二十三
           刑部尚書秦蕙田撰
  賓禮四
   天子受諸侯蕃國朝覲
    蕙田案三代以前五服之内諸侯定為朝聘
    之期大行人云侯服歳一見甸服二歳一見
    男服三歳一見采服四歳一見衛服五歳一
[233-1b]
    見是也九州之外謂之蕃國則有世見之禮
    無朝覲之期自秦廢封建而朝禮遂亡漢魏
    晉唐元明封建子弟雖有分土而朝覲未合
    於古唐開元禮宋史禮志明集禮所載外蕃
    朝見之禮尤詳今俱采録以備賓禮云
書舜典既月乃日覲四岳羣牧 五載一廵守羣后四
朝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竹書紀年帝堯十六年渠搜氏來朝 二十九年僬
[233-2a]
 僥氏來朝貢沒羽
 帝舜九年西王母來朝沈約曰西王母之/來朝獻白環玉玦 二十五
 年息慎氏來朝貢弓矢 四十二年元都氏來朝貢
 寳玉
          右唐虞朝覲
春秋哀公七年左氏傳禹合諸侯于塗山執玉帛者萬
注諸侯執玉附庸執/帛塗山在夀春東北
國語魯語禹致羣神于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
[233-2b]
戮之注羣神謂主山川之君為羣神之主故謂之神/防風汪芒氏之君名也違命後至故禹殺之
春秋昭公四年左氏傳夏啓有鈞臺之享注啓禹子也/河南陽翟縣
有鈞臺陂蓋啓/享諸侯於此
 竹書紀年帝啓元年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饗諸侯
 於鈞臺諸侯從帝歸於冀都大饗諸侯于璿臺
 帝相七年于夷來賓
 帝少康元年諸侯來朝賓虞公 二年方夷來賓
 帝發元年諸夷賓于王門再保墉會于上池
[233-3a]
 帝癸六年岐踵戎來賓 十一年會諸侯于仍 二
 十二年商侯履來朝命囚履于夏臺 二十三年釋
 商侯履諸侯遂賓于商
          右夏朝覲
詩商頌長發受小球大球為下國綴旒何天之休不競
不絿不剛不柔敷政優優百禄是遒箋綴結也旒旌旗/之垂者也休美也
湯既為天所命則受小玉謂尺二寸圭也受大玉謂珽/也長三尺執圭搢珽以與諸侯會同結定其心如旌旗
之旒縿著焉擔負天/之美譽為衆所歸鄉
[233-3b]
 朱子集傳小球大球之義未詳或曰小國大國所贄
 之玉也
受小共大共為下國駿龎何天之龍敷奏其勇不震不
動不戁不竦百禄是總箋共執也小共大共猶所執搢/小球大球也駿之言俊也龍當
作寵榮/名之謂
 朱子集傳小共大共之義未詳或曰小國大國所共
 之貢也
 竹書紀年帝癸二十八年商會諸侯于景亳
[233-4a]
 成湯十九年氐𦍑來貢
書伊訓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
祗見厥祖侯甸羣后咸在
 竹書紀年大戊二十六年西戎來賓王使王孟聘西
 戎 六十一年東九夷來賓
 河亶甲五年侁人來賓
 盤庚七年應侯來朝
 武丁三十四年王師克鬼方氐𦍑來賓
[233-4b]
孟子武丁朝諸侯有天下猶運之掌也
詩商頌殷武維女荆楚居國南鄉昔有成湯自彼氐𦍑
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箋氐𦍑夷狄國在/西方者也享獻也
世見曰王維女楚國近在荆州之域居中國之南方而/背叛乎成湯之時乃氐𦍑逺夷之國來獻來見曰商王
是吾常君也此所用責楚/之義女乃逺夷之不如
天命多辟設都于禹之績歳事來辟勿予禍適稼穡匪
箋多衆也來辟猶來王也天命乃令天下衆君諸侯/立都于禹所治之功以歳時來朝覲于我殷王者勿
罪過與之禍適徒勅以勸民稼穡非可懈倦時楚不修/諸侯之職此所用告曉楚之義也禹平水土弼成五服
[233-5a]
而諸侯之國/定是以云然
 朱子集傳言天命諸侯各建都邑於禹所治之地而/皆以歳事來見於商以祈王之不譴曰我之稼穡不
 敢解也庶可以免咎矣言/荆楚既平而諸侯畏服也
    蕙田案此章鄭箋以為責楚之辭朱傳以為
    荆楚平而諸侯自相畏服之辭
 竹書紀年祖甲十三年西戎來賓
 武乙三十四年周公季厯來朝
 帝辛三十年春三月西伯率諸侯入貢
[233-5b]
          右殷朝覲
 書序巢伯來朝芮伯作旅巢命傳巢殷之諸侯伯爵/也南方逺國武王克
 商慕義/來朝
 竹書紀年周武王十三年巢伯來賓 十五年肅慎
 氏來朝 十六年箕子來朝
禮記明堂位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踐天子之位以治
天下六年朝諸侯于明堂
 陳氏澔曰六年五/服一朝蓋始于此
[233-6a]
 後漢書南蠻列傳交阯之南有越裳國周公居攝六
 年制禮作樂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譯而獻白雉
 曰道路悠逺山川阻深音使不通故重譯而朝成王
 以歸周公公曰徳不加焉則君子不享其質政不施
 焉則君子不臣其人吾何以獲此賜也其使請曰吾
 受命吾國之黄耉曰乆矣天之無烈風雷雨意者中
 國有聖人乎有則盍徃朝之周公乃歸之於王稱先
 王之神致以薦於宗廟
[233-6b]
    蕙田案此事亦見尚書大傳竹書紀年載在
    成王十年與此不同
 竹書紀年成王七年王如東都諸侯來朝 九年肅
 慎氏來朝王使榮伯錫肅慎氏命
 書序成王既伐東夷肅慎來賀王俾榮伯作賄肅慎
 之命傳海東諸夷駒麗扶餘馯貊之屬武王克商皆/通道焉成王即政而叛王伐而服之肅慎氏來
 賀榮國名同姓諸侯為卿大夫王使/之為命書以幣賄賜肅慎之來賀
 竹書紀年成王十年越裳氏來朝 二十四年於越
[233-7a]
 來賓 二十五年王大會諸侯于東都四夷來賓
 三十年離戎來賓
詩小雅蓼蕭蓼彼蕭斯零露湑矣既見君子我心寫兮
箋既見君子者逺國/之君朝見于天子也燕笑語兮是以有譽處兮箋天子/與之燕
而笑語則逺國之君各得其所是/以稱揚徳美使聲譽常處天子
蓼彼蕭斯零露瀼瀼既見君子為龍為光傳龍寵也光/箋為寵為
言天子恩澤光/耀被及已也其徳不爽夀考不忘
蓼彼蕭斯零露泥泥既見君子孔燕豈弟宜兄宜弟令
[233-7b]
徳夀豈
蓼彼蕭斯零露濃濃既見君子鞗革冲冲和鸞雝雝萬
福攸同傳鞗轡也革轡首也冲冲垂飾貌在軾曰和在/鏣曰鸞 箋此説天子之車飾者諸侯燕見天
子天子必乗車迎於門是以云然其疏燕見迎諸侯者/以王惟覲禮不下堂而見諸侯耳 朝宗當迎之故秋
官大行人説車迎之法賓主歩數從六服諸侯尚有車/迎則四夷之君車迎可知燕主歡心不可不接既然迎
接不得無車故燕禮云若四方之/賓公迎之于大門内是燕有迎法
采菽采菽采菽筐之筥之君子來朝何錫予之雖無予
之路車乗馬又何予之𤣥衮及黼傳與也菽所以芼太/牢而待君子也羊則
[233-8a]
苦豕則薇君子謂諸侯也𤣥衮卷龍也白與黒謂之黼/ 箋王饗寳客有生爼乃用鉶羮故使采之賜諸侯以
車馬言諸無予之尚以為薄𤣥衮𤣥衣而畫以卷龍也/黼黼黻謂絺衣也諸公之服自衮冕而下侯伯自鷩冕
而下子男自毳冕而下/王之賜維用有文章者
觱沸檻泉言采其芹君子來朝言觀其旂其旂渒渒鸞
聲嘒嘒載驂載駟君子所屆傳觱沸泉出貌檻泉正出/也渒渒動也嘒嘒中節也
王箋芹可以為菹亦所用待君子也届極也諸侯來朝/ 使人迎之因觀其衣服車乗之威儀所以為敬且省
禍福也諸侯將朝於王則驂乗乗四/馬而徃此之服飾君子法制之極也
 朱子集傳見其旗聞其鸞聲又/見其馬則知君子之至於是也
[233-8b]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彼交匪紓天子所予樂只君子天
子命之樂只君子福禄申之傳諸侯赤芾邪幅幅偪也/所以自偪束也紓緩也
箋芾太古蔽膝之象也冕服謂之芾其他服謂之韠以/韋為之其制上廣一尺下廣二尺長三尺其頸五寸肩
革帶博二寸脛本曰股邪幅如今行縢也偪束其脛自/足至滕故曰在下彼與人交接自偪束如此則非有解
怠紓緩之心天子以是故賜與之只之言是也古者天/子賜諸侯也以禮樂樂之乃後命予之也天子賜之神
則以福禄申重之/所謂人謀鬼謀也
 朱子集傳言諸侯服此芾偪見於天子恭敬齊/遫不敢紓緩則為天子所與而申之以福禄也
維柞之枝其葉蓬蓬樂只君子殿天子之邦樂只君子
[233-9a]
萬福攸同平平左右亦是率從傳殿鎮也平/平辨治也
 朱子集傳左右諸侯之臣也又言/其左右之臣亦從之而至此也
汎汎楊舟紼纚維之樂只君子天子葵之樂只君子福
禄膍之優哉游哉亦是戾矣傳葵揆也膍/厚也戾至也
    蕙田案正小雅自由庚以下鄭氏詩譜以為
    皆成王周公時詩采菽之序云刺幽王也侮
    慢諸侯諸侯來朝不能錫命以禮數徵會之
    而無信義君子見微而思古焉朱子以為此
[233-9b]
    詩與楚茨諸篇意相類疑正雅之篇錯脱在
    此今讀其詩有美而無刺斷為正小雅之詩
    但未詳其世姑附於成周之末
    觀承案采菽詩是宣王美東諸侯來朝而次
    於魚藻下則魚藻正是東諸侯美宣王之詩
    耳今玩魚藻詩三歌王在在鎬恰對厲王在
    彘而言則魚藻采菽皆宣王時東畿之雅可
    信向來謂武王詩固謬或以為刺幽或以為
[233-10a]
    刺厲皆非也
 竹書紀年康王元年甲戌春正月王即位命冢宰召
 康公總百官諸侯朝於豐宫
 通鑑前編元子釗麻冕黼裳即位朝見諸侯于應門
 内諸侯聽命出王釋冕反䘮服元年癸亥徧告諸侯
 朝于豐宫
 竹書紀年穆王六年春徐子誕來朝錫命為伯 十
 五年春正月留昆氏來賓 十七年西王母來朝賓
[233-10b]
 于昭宫 十八年春正月王居祗宫諸侯來朝 三
 十七年荆人來貢 三十九年王會諸侯于塗山
 通鑑前編夷王元年天子始下堂見諸侯覲禮廢
 史記周本紀宣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遺風諸侯復
 宗周
詩小雅庭燎序庭燎美宣王也因以箴之箋諸侯將朝/宣王以夜未
央之時問夜早晚美者美其能自勤以政事因以箴者/王有雞人之官凡國事為期則告之以時王不正其官
而問夜/早晚
[233-11a]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傳央/旦也
庭燎大燭君子諸侯也將將鸞鐮聲辭箋此宣王以諸/侯將朝夜起曰夜如何其問早晚之 夜未央猶言夜
未渠央也而于庭設大燭使/諸侯早來朝聞鸞聲將將然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晰晰君子至止鸞聲噦噦傳艾/乆也
晰晰明也噦噦/徐行有節也
夜如何其夜鄉晨庭燎有煇君子至止言觀其旂傳煇/光也
我箋晨明也上二章聞鸞聲爾今夜鄉明/ 見其旂是朝之時也朝禮别色始入
    蕙田案蘇子由以為王將起視朝不安於寢
[233-11b]
    而問夜之早晚朱子集傳因之然國語稱諸
    侯賓至甸設庭燎周官閽人大祭祀䘮紀之
    事設門燎賓客亦如之則庭燎惟諸侯來朝
    乃設之若每日視朝辨色始入不用庭燎也
    當從傳箋為是
 竹書紀年宣王四年王命蹶父如韓韓侯來朝
大雅韓奕序韓奕尹吉甫美宣王也能錫命諸侯箋梁/山於
韓國之山最髙大為國之鎮所望祀焉故美大其貌奕/奕然謂之韓奕也梁山今在馮翊夏陽西北韓姬姓之
[233-12a]
國也後為/晉所滅
 朱子集傳韓侯初立來朝始受/王命而歸詩人作此以送之
奕奕梁山維禹甸之有倬其道韓侯受命王親命之纘
戎祖考無廢朕命夙夜匪解䖍共爾位朕命不易榦不
庭方以佐戎辟傳奕奕大也甸治也禹治梁山除水灾/宣王平大亂命諸侯有倬其道有倬然
之道者也受命受命為侯伯也成箋梁山之野堯時俱/遭洪水禹甸之者決除其灾使 平田定貢賦于天子
周有厲王之亂天下失職今有倬然著明復/禹之功者韓侯受王命為諸侯戎猶女也
 朱子集傳受命蓋即位除䘮以士服入見天子而聼/命也纉繼戎女也言王錫命之使繼世而為諸侯也
[233-12b]
 榦正也不庭方/不來庭之國也
四牡奕奕孔脩且張韓侯入覲以其介圭入覲于王王
錫韓侯淑旂綏章簟茀錯衡𤣥衮赤舄鉤膺鏤錫鞹鞃
淺幭鞗革金厄傳淑善也交龍為旂綏大綏也錯衡文/衡也鏤錫有金鏤其錫也鞹革也鞃軾
中也淺虎皮淺毛也幭覆式也厄烏蠋也以箋諸侯秋/見天子曰覲韓侯乗長大之四牡奕奕然 時覲于宣
王覲于宣王而奉享禮貢國所出之寳善其尊宣王以/常職來也書曰黒水西河其貢璆琳琅玕王為韓侯以
常職來朝享之故故多錫以厚之善旂旂之善色者也/綏所引以登車有采章也簟茀漆簟以為車蔽今之藩
也鉤膺樊纓也眉上曰錫刻金飾之今當盧也鞗革謂/轡也以金為小環徃徃纒搤之 疏毛于崧髙以介圭
[233-13a]
為所執之瑞則此介圭亦為瑞也以其介圭入覲于王/謂正行覲禮箋以韓侯入覲為行覲禮入覲于王為行
享禮行享而云介圭則圭是為享之物綏大綏者即王/制所謂天子殺下大綏者是也天官夏采注云徐州貢
夏翟之羽有虞氏以為綏後代或無染鳥羽象而用之/或以旄牛尾為之綴于幢上然則綏者即交龍旂竿所
建與旂共一竿為貴賤之表章故云綏章鞹靱者蓋以/去毛之皮施于軾之中央持車使牢固也幭字禮記作
幦周禮作榠字異而義同玉藻言羔幦鹿幦春官巾車/言犬幎豻榠皆以有毛之皮為幦此云淺幭則以淺毛
之皮為幭也獸之淺毛者惟虎耳少儀説御車之法云/負良綏申之面拖諸幦明在式上故知覆軾也厄烏蠋
釋蟲文郭璞曰大蟲如指如蠶毛以厄為厄蟲則金厄/者以金接轡之端如厄蟲也箋以此經所陳其事各别
若綏共旂一物淑旂可以兼之不應重出其文故易傳/以綏為所引登車者綏是升車之索當以采絲為之故
[233-13b]
云綏章鏤錫施鏤于錫之上釋器云金謂之鏤故知刻/金為飾當盧者當馬之額盧在眉眼之上案巾車玉路
錫樊纓金路鈎樊纓注云金路無錫有鈎計玉路非賜/臣之物此言鉤膺必金路矣而得有鏤錫者蓋特賜之
使得施於/金路也
 曹氏粹中曰既覲則王班圭/而復之乃以車馬旗服賜焉
    蕙田案此章述韓侯入覲儀節與覲禮互相
    發明四牡奕奕孔修且張韓侯入覲即覲禮
    之乗墨車乃朝也以其介圭入覲于王即覲
    禮侯氏入門右坐奠圭再拜稽首也王錫韓
[233-14a]
    侯以下即覲禮天子賜侯氏以車服也介圭
    即五等諸侯所受之瑞毛義蓋得之箋以為
    享禮之圭璧非也
韓侯出祖出宿于屠顯父餞之清酒百壺其殽維何炰
鼈鮮魚其蔌維何維筍及蒲其贈維何乗馬路車籩豆
有且侯氏燕胥傳屠地名顯父有顯徳者也蔌菜殽也/筍竹也蒲蒲蒻也 箋祖將去而祀軷
也既覲而反國必祖者尊其所徃去則如始行焉祖于/國外畢及出宿示行不留于是也顯父周之公卿也餞
送之故有酒贈送也王既使顯父餞之又使送以車馬/所以贈厚意也人君之車曰路車所駕之馬曰乗馬且
[233-14b]
多貌胥皆也諸侯在京師未去者于顯父餞之時皆來/相與燕其籩豆且然榮其多也 疏諸侯反國為王臣
所送送者惟卿士耳故知顯父周之卿士也車馬嫌是/顯父所贈卿大夫無乗馬路車之名則非顯父贈之明
是王贈之也言侯而不言韓侯且韓侯一人不足稱皆/故知諸侯在京師未去者于是之時皆來相與燕也
    蕙田案覲禮於饗禮乃歸之下無侯氏出祖
    釋軷及卿士出餞之文此詩所陳可補儀禮
    之未及至乗馬路車之贈又在錫車服之外
    出于一時特典未必為常制也
韓侯取妻汾王之孫蹶父之子韓侯迎止于蹶之里百
[233-15a]
兩彭彭八鸞鏘鏘不顯其光諸娣從之祁祁如雲韓侯
顧之爛其盈門傳蹶父卿士也諸侯一取九/女二國媵之諸娣衆妾也
 朱子集傳此言韓侯既/覲而還遂以親迎也
蹶父孔武靡國不到為韓姞相攸莫如韓樂孔樂韓土
川澤訏訏魴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羆有貓有虎慶
既令居韓姞燕譽傳姞蹶/父姓也
 唐氏汝諤曰雖敘韓姞歸韓/之樂亦以見韓封域之美也
溥彼韓城燕師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時百蠻王錫韓侯
[233-15b]
其追其貊奄受北國因以其伯實墉實壑實畝實籍獻
其貔皮赤豹黄羆傳師衆也韓侯先祖武王之子也因/時百蠻長是蠻服之百國也追貊戎
狄國也奄撫貔猛獸也追貊之國來貢而侯伯總領之/ 箋溥大也燕安也大矣彼韓國之城乃古平安時衆
民之所築完韓侯先祖有功徳者受先王之命封為韓/侯居韓城為侯伯其州界外接蠻服因見使時節百蠻
貢獻之徃來後君微弱用失其業今王以韓侯先祖之/事如是而韓侯賢故于入覲使復其先祖之舊職賜之
蠻服追貊之戎狄令撫柔其所受王畿北面之國因以/其先祖侯伯之事盡予之皆美其為人子孫能興復先
祖之/功
 朱子集傳燕召公之國也韓初封時召公為司空王/命以其衆為築此城如召伯營謝山甫城齊春秋諸
[233-16a]
 侯城邢城楚/邱之類也
 竹書紀年宣王八年魯武公來朝錫魯世子戲命
 九年王會諸侯于東都
 史記周本紀十二年魯武公來朝
春秋隠公六年左氏傳鄭伯如周始朝桓王也王不禮
焉周桓公言于王曰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善鄭以勸
來者猶懼不蔇况不禮焉鄭不來矣
 史記周本紀桓王三年鄭莊公朝桓王不禮
[233-16b]
隠公八年左氏傳八月丙戌鄭伯以齊人朝王禮也
桓公五年左氏傳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
僖公二十八年五月公朝于王所京王在踐土非/ 師故云王所 公
羊傳曷為不言公如京師天子在是也曷為不言天子
在是不與致天子也 榖梁傳朝不言所言所者非其
所也
冬公朝于王所
文公元年左氏傳晉侯朝王于温
[233-17a]
成公十三年三月公如京師注伐秦道過/京師因朝王 左氏傳公
如京師宣伯欲賜請先使王以行人之禮禮焉孟獻子
從王以為介而重賄之
夏五月公自京師遂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
邾人滕人伐秦 左氏傳公及諸侯朝王遂從劉康公
成肅公會晉侯伐秦 公羊傳其言自京師何公鑿行
也公鑿行奈何不敢過天子也注鑿猶更造之意時本/欲直伐秦塗過京師不
敢過天子而不朝復生事修朝禮而後行故起時善而/褒成其意使若故朝然後生事也間無事復書公者善
[233-17b]
公鑿/行 榖梁傳公如京師不月月非如也非如而曰如
不叛京師也注公行出竟有危則月朝聘京師理無危/懼故不月因其過朝故正其文若使本自
徃/
 胡氏安國曰諸侯每歳侵伐四出未有能修朝覲之/禮者今公欲㑹伐秦道自王都不可越天子而徃也
 故皆朝王而不能成朝禮書曰如京師見諸侯之慢/也因㑹伐而行矣又書公自京師以伐秦為遂事者
 此仲尼親筆明朝王為重存人臣之禮也古者諸侯/即位服䘮畢則朝小聘大聘終則朝廵守于方嶽則
 朝觀春秋所載天王遣使者屢矣十二公之述職蓋/闕如也獨此年書公如京師又不能成朝禮不敬莫
 大/焉
[233-18a]
 汪氏克寛曰經書朝王之禮者三僖公朝王所為㑹/晉而行成公如京師為伐秦而徃皆非有尊周之本
 心也然僖二十八年書公㑹諸侯盟于踐土公朝于/王所公㑹諸侯于温天王狩于河陽公朝于王所使
 若諸侯先㑹而後朝王去其實以全名也此年書公/如京師遂㑹伐秦使若請命而徃伐正其名以統實
 也然書乞師于前書至伐于後則見朝京師實因行/以見王而簡慢之罪視僖公不侔矣或曰一經之中
 魯君僅一如京師而貶之有如是者則朝者反得罪/而不朝者無譏與吁不朝之罪經不書而貶自著今
 也因過京師而朝王苟不示譏而予之以朝則天下/後世將謂尊君之禮可以簡慢而欺世盗名挾天子
 以令諸侯者又将借稟命伐秦之/例以為口實矣其關係豈淺淺哉
 吳越春秋夀夢元年朝周
[233-18b]
    蕙田案以史記年表考之蓋在周簡王元年
 通鑑前編敬王二年三月晉侯使士景伯朝于京師
 年表烈王六年齊威王朝周
 竹書紀年顯王十二年魯恭侯宋桓侯衛侯鄭釐侯
 來朝 十五年東周與鄭髙都鄭釐侯來朝中陽
 史記周本紀顯王二十五年秦㑹諸侯于周
 秦本紀孝公十九年天子致伯二十年諸侯畢賀秦
 使公子少官率師會諸侯逢澤朝天子
[233-19a]
 竹書紀年赧王三年秦王來見于蒲阪關
          右周
漢書髙帝本紀九年冬十月淮南王梁王趙王楚王朝
未央宫 十年冬十月淮南王燕王荆王梁王楚王齊
王長沙王來朝
恵帝本紀二年冬十月齊悼恵王來朝
文三王傳梁孝王武以孝文二年立孝王十四年入朝
十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留二十一年入朝二十四年
[233-19b]
入朝二十五年復入朝二十九年十月入朝三十五年
冬復入朝
代孝王參五年一朝凡三朝
梁懐王揖五年一朝凡再入朝
景十三王傳河間獻王徳武帝時來朝獻雅樂對三雍

武帝本紀元朔二年冬賜淮南王菑川王几杖毋朝
天漢四年春正月朝諸侯王于甘泉宫
[233-20a]
後元二年春正月朝諸侯王于甘泉宫
昭帝本紀元鳳五年春正月廣陵王來朝
哀帝本紀帝定陶恭王子也年三歳嗣立為王元延四
年入朝盡從傅相中尉時成帝少弟中山孝王亦來朝
獨從傅上怪之以問定陶王對曰令諸侯王朝得從其
國二千石傅相中尉皆國二千石故盡從之他日問中
山王獨從傅在何法令不能對
後漢書世祖本紀中元元年春正月東海王疆沛王輔
[233-20b]
楚王英濟南王康淮陽王延趙王旴皆來丁卯東廵守
二月幸太山北海王興齊王石朝于東嶽
明帝本紀永平二年秋九月沛王輔楚王英濟南王康
淮陽王延東海王政來朝 六年春正月沛王輔楚王
英東平王蒼淮陽王延琅邪王京東海王政趙王旴北
海王興齊王石來朝冬十月行幸魯十二月壬午車駕
還宫東平王蒼琅邪王京從駕來朝皇太后 十一年
春正月沛王輔楚王英濟南王康東平王蒼淮陽王延
[233-21a]
中山王焉瑯琊王京東海王政來朝
章帝本紀建初七年春正月沛王輔濟南王康東平王
蒼中山王焉東海王政瑯琊王京來朝
 東平王蒼傳建初六年冬蒼上疏求朝明年正月帝
 許之特賜裝錢千五百萬其餘諸王各千萬帝以蒼
 冒渉寒露遣謁者賜貂裘及大官食物珍果使大鴻
 臚竇固持節郊迎帝乃親自循行邸第豫設帷牀其
 錢帛器物無不充備下詔曰禮云伯父歸寧乃國詩
[233-21b]
 云叔父建爾元子敬之至也昔蕭相國加以不名優
 忠賢也况兼親尊者乎其沛濟南東平中山四王讚
 皆勿名蒼既至升殿乃拜天子親答之其後諸王入
 宫輒以輦迎至省閤乃下蒼以受恩過禮情不自寧
 上疏辭曰臣聞貴有常尊賤有等威卑髙列序上下
 以理陛下至徳廣施慈愛骨肉既使奉朝請咫尺天
 儀而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讌見輒興席改容中
 宫親拜事過典故臣惶怖戰慄誠不自安每會見踧
[233-22a]
 踖無所措置此非所以章示羣下安臣子也帝省奏
 嘆息愈褒貴焉三月大鴻臚奏遣諸王歸國帝特留
 蒼賜以祕書列僊圖道術祕方至八月飲酎畢有司
 復奏遣蒼乃許之手詔賜蒼曰骨肉天性誠不以逺
 近為親疎然數見顔色情重昔時念王乆勞思得還
 休欲署大鴻臚奏不忍下筆顧授小黄門中心戀戀
 惻然不能言于是車駕祖送流涕而訣復賜乗輿服
 御珍寳輿馬錢布以億萬計
[233-22b]
元和元年春正月中山王焉來朝
章和二年春正月濟南王康阜陵王延中山王焉來朝
安帝本紀建光三年二月辛卯幸泰山齊王無忌北海
王普樂安王延來朝
順帝本紀永建二年春正月戊申樂安王鴻來朝
    蕙田案以上諸侯王來朝
    又案自秦廢封建之後漢初立異姓諸侯王
    不過元功數人不乆夷滅於是尊王子弟大
[233-23a]
    啓藩封有非劉氏不王之誓文景以降稍示
    裁抑而終兩漢之世皇子無不裂土而王者
    其來朝也恒以家人禮待之至章帝於東平
    諸王親自答拜讚皆不名紀之史冊傳為美
    談雖朝覲之儀未合於古而敦睦之徳猶有
    可稱魏晉以後兹風逺矣其紀傳所載諸侯
    王來朝之文今皆從略
漢書西域傳龜兹王絳賔愛其夫人上書言得尚漢外
[233-23b]
孫為昆弟願與公主女俱入朝元康元年遂來朝賀王
及夫人皆賜印綬夫人號稱公主賜以車騎旗鼔歌吹
數十人綺繡雜繒琦珍凡數千萬留且一年厚贈送之
宣帝紀甘露二年冬十二月匈奴呼韓邪單于欵五原
塞願奉國珍朝三年正月師古曰欲于甘露/三年正月行朝禮詔有司議咸曰
聖王之制施徳行禮先京師而後諸夏先諸夏而後夷
狄詩云率禮不越遂視既發相土烈烈海外有截陛下
聖徳充塞天地光被四表匈奴單于鄉風慕義舉國同
[233-24a]
心奉珍朝賀自古未之有也單于非正朔所加王者所
客也禮儀宜如諸侯王稱臣昧死再拜位次諸侯王下
詔曰蓋聞五帝三王禮所不施不及以政今匃奴單于
稱北藩臣朝正月朕之不逮徳不能宏覆其以客禮待
之位在諸侯王上
三年春正月行幸甘泉匈奴呼韓邪單于稽侯㹪來朝
贊謁稱藩臣而不名賜以璽綬冠帶衣裳安車駟馬黄
金錦繡繒絮使有司道單于先行就邸長安宿長平上
[233-24b]
自甘泉宿池陽宫上登長平阪詔單于毋謁其左右當
户之羣皆列觀蠻夷君長王侯迎者數萬人夾道陳上
登渭橋咸稱萬歳單于就邸置酒建章宫饗賜單于觀
以珍寳二月單于罷歸
 匈奴傳單于正月朝天子於甘泉宫漢寵以殊禮位
 在諸侯王上贊謁稱臣而不名賜以冠帶衣裳黄金
 璽盭綬師古曰盭古戾字戾艸名也/以戾染綬亦諸侯王之制也玉具劍佩刀弓
 一張矢四發棨㦸十安車一乗鞌勒一具馬十五匹
[233-25a]
 黄金二十斤錢二十萬衣被七十七襲錦繡綺縠雜
 帛八千匹絮六千斤禮畢使使者道單于先行宿長
 平上自甘泉宿池陽宫上登長平詔單于母謁師古/曰不
 令拜/也其左右當户之羣臣皆得列觀及諸蠻夷君長
 王侯數萬咸迎于渭橋下夾道陳上登渭橋咸稱萬
 歳單于就邸留月餘遣歸國
黄龍元年春正月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禮賜如初二
月單于歸國
[233-25b]
 匃奴傳呼韓邪單于復入朝禮賜如初加衣百一十
 襲錦帛九千匹絮八千斤
元帝紀竟寧元年春正月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詔曰
虖韓邪單于不忘恩徳嚮慕禮義復脩朝賀之禮願保
塞傳之無窮邊垂長無兵革之事其改元為竟寧
 匈奴傳單于復入朝禮賜如初加衣服錦帛絮皆倍
 於黄龍時
成帝本紀河平四年春正月匈奴單于來朝二月單于
[233-26a]
罷歸國
 匈奴傳單于入朝加賜錦繡繒帛二萬疋絮二萬斤
 他如竟寧時
哀帝紀元夀二年春正月匈奴單于烏孫大昆彌來朝
 匈奴傳故事單于朝從名王以下及從者二百餘人
 單于又上書言䝉天子神靈人民壯盛願從五百人
 入朝以明天子盛徳上皆許之上以太歳厭勝所在
 舍之上林苑蒲陶宫告之以加敬於單于單于知之
[233-26b]
 加賜衣三百七十襲綿繡繒帛三萬疋絮三萬斤它
 如河平時
 西域傳元夀二年大昆彌伊秩靡與單于並入朝漢
 以為榮
後漢書世祖本紀建武二十五年春正月烏桓大人來
朝 三十年春正月鮮卑大人内屬朝賀
冊府元龜順帝永和元年夫餘國王來朝京師帝作黄
門鼓吹角抵戲以遣之
[233-27a]
後漢書獻帝本紀建安二十一年秋七月南匈奴單于
來朝
 南匈奴傳建安二十一年單于來朝曹操因留於鄴
 而遣去俾歸監其國焉
冊府元龜南單于呼厨泉將其名王來朝待以客禮遂
留内侍而匈奴折節過於漢舊是時曹公破三郡烏丸
還至易水代郡烏丸行單于普富盧上郡烏丸行單于
那樓將其名王來賀
[233-27b]
    蕙田案以上漢外藩入朝
          右兩漢
通典魏制藩王不得朝覲明帝時有朝者皆由特恩不
得為常
晉書禮志武帝太始中有司奏諸侯之國其王公以下
入朝者四方各為二番三歳而周周則更始臨時有故
則明年來朝明年朝後更滿三歳乃朝不得違本數朝
禮皆執璧如舊朝之制不朝之歳各遣卿奏聘詔可
[233-28a]
東晉王侯不之國其有受任居外則同方伯刺史二千
石之禮亦無朝聘之制
通典後周初梁主蕭詧來朝入畿大冢宰命有司致積
其餼五牢米九十筥醯醢各三十五甕酒十八壺米禾
各五十車薪芻各百車既至大司空設九儐以致館梁
主束帛乗馬設九介以待之禮成而出明日梁主朝受享
於廟既致享大冢宰又命公一人𤣥冕乗車陳九儐以
束帛乗馬致食于賓及賓之從各有差致食訖又命公
[233-28b]
一人弁服乗車贄設九儐以勞賓梁主設九介迎于門
外明日朝服乗車還贄于公公皮弁迎于大門授贄受
贄並于堂之中楹又明日梁主朝服設九介乗車備儀
以見于公事畢公致享明日三孤一人又執贄勞于梁
主明日梁主還贄又明日梁主見三孤如見三公明日
卿一人又執贄梁主見卿又如三孤于是三公三孤六
卿人各餼賓並屬官之長為使牢米帛同三公自秦平/天下朝
覲禮廢及後周立蕭詧為/梁主稱蕃國始有此儀
[233-29a]
隋書禮儀志開皇四年正月梁主蕭巋朝于京師次于
郊外詔廣平王楊雄吏部尚書韋世康持節以迎衛尉
設次於館驛雄等降就便幕巋服通天冠絳紗袍端珽
立于東階下西面文武陪侍如其國雄等立于門右東
面巋攝内史令柳顧言出門請事世康曰奉詔勞于梁
帝顧言入告巋出迎于館門外西面再拜持節者導雄
與巋俱入至于庭下巋北面再拜受詔訖雄等乃出立
于館門外道右東向巋送于門外西面再拜及奉見帝
[233-29b]
冠通天冠服絳紗袍御大興殿如朝儀巋服逺遊冠朝
服以入君臣並拜禮畢而出
 文獻通考馬氏曰自秦兼天下朝覲之禮遂廢及周
 封蕭詧為梁王訖於隋恒稱藩國始有朝見之儀
    蕙田案以上隋諸侯王來朝
煬帝本紀大業八年六月車駕次榆林郡突厥啓民可
汗來朝七月啓民可汗上表請變服襲冠帶詔啓民贊
拜不名位在諸侯王上
[233-30a]
大業五年六月髙昌王麴伯雅來朝
七年十二月西面突厥處羅多利可汗來朝上大悦接
以殊禮
    蕙田案以上隋外藩朝見
          右魏晉至隋
通典貞觀二十年有司言案史記正月諸侯朝賀凡四
人留長安不過二十日今請毎春二王入朝禮畢還蕃
從之
[233-30b]
    蕙田案唐初諸王皆出就國故有朝賀之禮
    中睿以後親藩徒擁虚號及其亡也皇子有
    不出閤者矣
    又案以上唐諸王朝見
唐開元禮
   蕃王來朝以束帛迎勞
前一日守宫設次於候館門之外道右南向其日使者
至掌次者引就次蕃主服其國服所司引立於東堂下
[233-31a]
西面凡蕃主進止皆主司先/引制使皆謁者前導使者朝服出次立於門西
東面從者執束帛立於使者之南蕃主有司出門東西
面曰敢請事使者曰奉制勞某主稱其/國名有司入告蕃主
迎於館門外之東西面再拜使者與蕃主俱入使者先
升立於西階上執束帛者從升立於使者之北俱東面
蕃主升立於東階上西面使者執幣稱有制蕃主將下
拜使者曰有後制無下拜蕃主旋北面再拜稽首使者
宣制訖蕃主進受幣采五疋為一束其蕃主答勞各以/土物其少多相准不得過勞幣勞
[233-31b]
於逺郊其禮同蕃主還贈於逺/郊亦如之勞蕃使即束帛也退復位以幣授左右又
再拜稽首使者降出立於館門之外西東面蕃主送於
館門之外西面止答使者蕃主揖使者俱入揖讓升蕃
主先升東階上西面使者升西階上東面蕃主以土物
儐使者再拜受蕃主再拜送物使者降出蕃主從出門
外皆如初蕃主再拜送使者還蕃主入鴻臚迎引詣朝
堂依方北面立所司奏聞舍人承勅出稱有勅蕃主再
拜宣勞訖又再拜所司引就館如常儀
[233-32a]
   遣使戒蕃主見日
前一日守宫設次于館門之外道右南向其日使者至
掌次者引就次蕃主服其國服降立于東階下西面蕃
國諸從官立于蕃主之後西面北上使者服朝服出次
立於門西東面蕃主有司出門東西面曰敢請事使者
曰奉制戒集某主見日有司入告蕃主迎于館門外之
東西面再拜使者與蕃主俱入使者升自東階西面使
者稱有制蕃主再拜宣制曰某日見蕃主又再拜稽首
[233-32b]
使者降出蕃主送於館門之外西面再拜使者還蕃主

   蕃主奉見奉辭/禮同
前一日尚舍奉御整設御幄於太極殿北壁南向守宫
設次太樂令展宫懸設舉麾位於上下鼓吹令設十二
案乗黄令陳車輅尚輦奉御陳輿輦尚舍奉御鋪蕃主
坐于御座西南東向並如常儀設蕃主版位於懸南又
設蕃國諸官之位于蕃主後依其班重行北面以西為
[233-33a]
上設典儀位於懸之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西面諸
衛各勒所部列黄麾仗屯門及陳于殿庭太樂令帥工
人入就位協律郎入就舉麾位所司迎引蕃主于承天
門外通事舍人引就次本司入奏鈒㦸近仗入陳如常
典儀帥贊者先入就位侍中版奉請中嚴諸侍衛之官
各服其器服符寳郎奉寳俱詣閤奉迎蕃主服其國服
出通事舍人引立於閤外西廂東面若更有諸蕃以/國大小為序
國諸官各服其服立於蕃主之後俱東面北上侍中版
[233-33b]
奏外辦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乗輿以出曲直華蓋警
蹕侍衛如常儀皇帝將出仗動太樂令令撞黄鐘之鐘
右五鐘皆應協律郎舉麾鼓柷奏太和之樂及姑洗之
音皇帝出自西房即御座南向坐符寳郎奉寳置于御
座侍衛如常儀偃麾戞敔樂止如常通事舍人引蕃主
入門舒和之樂作至位樂止典儀曰再拜贊者承傳蕃
主再拜稽首侍中承制降詣蕃主西北東面稱有制蕃
主再拜稽首宣制訖蕃主又再拜稽首侍中面奏又承
[233-34a]
制降勞敕命升坐蕃主再拜稽首舍人引蕃主樂作蕃
主上階樂止舍人接引至坐後蕃主就坐俛伏侍中承
制勞問蕃主俛伏避席將下拜侍中承制曰無下拜蕃
主復位對拜如常侍中囬奏又承制勞還館舍人引蕃
主降自西階典謁者承引樂作復懸南位樂止蕃主再
拜稽首訖舍人引蕃主樂作蕃主出門樂止初蕃主升
坐舍人引蕃主諸官以次入就位立定典儀曰再拜贊
者承傳蕃國諸官俱再拜稽首舍人承敕降詣西階畔
[233-34b]
蕃國諸官西北東面稱勅㫖蕃國諸臣俱再拜稽首宣
勅訖蕃國諸官俱再拜稽首對訖又再拜稽首舍人囬
奏又承勅降勞還館蕃國諸官俱再拜稽首於階蕃主
出舍人引蕃國諸官以次出訖侍中前跪奏侍中臣某
言禮畢俛伏興還侍位皇帝興太樂令令撞蕤賓之鐘
左五鐘皆應鼔柷奏太和之樂皇帝降座乗輿入自東
房侍衛警蹕如常儀侍臣從至閤樂止
   皇帝宴蕃國主
[233-35a]
前一日尚舍奉御整設御幄於御殿之北壁南向尚食
奉御太官令命各具饌守宫設次太樂令設登歌於殿
上展宫懸於殿庭舉麾位于上下鼓吹令設十二案乗
黄令陳車輅尚輦奉御陳輿輦並如常儀其日尚舍奉
御鋪蕃主牀坐于御座西南蕃國諸官應升殿者坐于
蕃主之後設不升殿者坐席于西廊下俱東面北上尚
食奉御設御酒罇太官令設蕃主以下酒罇並如常儀
設蕃主版位于懸南又設蕃國諸官之位於蕃主之後
[233-35b]
俱重行北面南上設典儀位於懸之東北如常儀諸衛
各勒所部列黄麾仗屯門及陳於殿庭太樂令帥工人
二舞入就位協律郎入就舉麾位所司迎引蕃主至承
天門外通事舍人引入次凡蕃客出入升/降皆掌客監引所司入奏鈒
㦸近仗入陳如常典儀帥贊者先入就位侍中版奏請
中嚴諸侍衛之官各服其器服符寳郎奉寳俱諸閤奉
迎蕃主服其國服出次通事舍人引立于閤外西廂東
面蕃國諸官各服其國服立於蕃主之後俱東面北上
[233-36a]
侍中版奏外辨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乗輿以出曲直
華蓋警蹕侍衛並如常儀皇帝將出仗動太樂令令撞
黄鐘如上儀一人升立于東階上贊者二人立于階下
俱西面通事舍人引蕃主入蕃國諸官從入蕃主入門
舒和之樂作蕃主至位樂止其有獻物則從之入陳于
蕃主之前以西為上立定典儀曰再拜贊者承傳蕃主
及蕃國諸官皆再拜侍中承㫖降勅蕃主升坐蕃主再
拜蕃主奉贄奠贄隨其國所有/一以輕者為之曰某國蕃臣某敢獻壤
[233-36b]
奠侍中升奏又侍中承㫖曰朕其受之侍中降於蕃主
東北西面稱有制蕃主再拜宣制訖蕃主又再拜訖以
贄授侍中侍中以贄授所司又所司受其餘幣俱以東
舍人承㫖降勅蕃國諸官等坐蕃國諸官俱再拜通事
舍人引蕃主又通事舍人引蕃國諸官應升殿者詣西
階蕃主初行樂作至階樂止通事舍人各引升立于坐
後初蕃國諸官詣西階其不升殿者通事舍人分引于
廊下席後立定殿上典儀唱就坐階下贊者承傳蕃主
[233-37a]
以下皆就坐俛伏太樂令引歌者及瑟琴至階脱履于
下引就坐位笙管者就階間北面立尚食奉御進酒至
階殿上典儀唱酒至興階下贊者承傳蕃主以下皆俛
伏興立坐後殿中監到階省酒尚食奉御奉酒進皇帝
舉酒良醖令又行酒殿上典儀唱再拜階下贊者承傳
蕃主以下皆再拜訖搢笏受觶殿上典儀唱就坐階下
贊者承傳蕃主以下皆就坐俛伏坐飲皇帝初舉酒登
歌作昭和三終尚食奉御進受虚觶奠于坫登歌訖降
[233-37b]
復位觴行三周尚食奉御進食食升階殿上典儀唱食
至興階下贊者承傳蕃主以下皆執笏俛伏興立坐後
殿中監到階省桉尚食奉御品甞食訖以次進置御前
太官令又行蕃主以下食案設訖殿上典儀唱就坐階
下贊者承傳蕃主以下皆就坐俛伏坐皇帝乃飯休和
之樂作蕃主以下皆飯御食畢樂止蕃主以下食訖尚
食太官俱徹案又行酒遂設庶羞二舞以次入作若賜
酒舍人前承㫖詣受賜者前蒙賜者執笏俛伏起立坐
[233-38a]
後舍人稱賜酒蒙賜者再拜酒至䝉賜者搢笏受觶就
席俛伏坐飲卒觶俛伏起立授虚觶又再拜就席俛伏
坐會畢通事舍人贊蕃主興蕃主以下皆俛伏興立坐
後通事舍人引降樂作復懸南位立定典儀曰再拜贊
者承傳蕃主以下皆再拜若有筐篚舍人前承㫖降宣
勅蕃主以下皆再拜太府帥其屬以衣物以次授之訖
蕃主以下又再拜通事舍人引出樂作至門樂止侍中
前跪奏稱侍中臣某言禮畢俛伏興還侍位皇帝興太
[233-38b]
樂令令撞蕤賓之鐘如常儀
    蕙田案以上亦見新唐書禮志而其文較略
    今不重載
唐六典凡蕃國主朝見皆設宫縣之樂及黄麾仗若蕃
國使則減黄麾之半 鴻臚卿之職凡四方夷狄君長
朝見者辨其等位以賓待之
    蕙田案以上唐外藩朝見
          右唐
[233-39a]
宋史禮志凡外國君長來朝皆宴於内殿近臣及刺史
正郎都虞候以上皆預太祖乾徳三年五月十六日宴
近臣及孟昶于大明殿太平興國二年三月二十五日
吳越錢俶來朝宴於長春殿親王宰相節度使劉鋹李
煜皆預其君長來朝先遣使迎勞於候館使者朝服稱
制曰奉制勞某主國主迎於門外與使者俱入升階使
者執束帛稱有制國主北面再拜稽首受幣又再拜稽
首以土物儐使者再拜受國主送使者出鴻臚引詣朝
[233-39b]
堂所司奏聞通事舍人承勅宣勞再拜就館翌日遣使
戒見日如儀又次日奉見於乾元殿設黄麾仗及宫懸
大樂典儀設國主位於縣南道西北向又設其國諸官
之位於其後所司迎引國主服其國服至明徳門外通
事舍人引就位侍中奏中嚴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出
自西房即御位典儀贊拜國主再拜稽首侍中承制降
勞皆再拜稽首勅升坐又再拜稽首至坐俛伏避席侍
中承制曰無下拜國主復位次引其國諸官以次入就
[233-40a]
位再拜並如上儀侍中又承制勞還館通事舍人引國
主降復位再拜稽首出其國諸官皆再拜以次出侍中
奏禮畢皇帝降坐其賜宴與受諸國使表及幣皆有儀
具載開寳通禮
          右宋
元史禮樂志太祖元年大會諸侯王於鄂諾河即皇帝
位始建九斿白旗
明集禮元太祖五年輝和爾國王伊克呼圗來朝世祖至
[233-40b]
元元年勅髙麗國王植令修世見之禮六月植來朝於
上都其後蕃國來朝俟正旦聖節大朝會之日而行禮

    蕙田案元時宗室諸王分封西北邊外極逺
    之地及魯趙昌鄆髙昌髙麗諸國世世尚主
    比于宗王俱得專制一方自任其陪臣有古
    封建之遺意其來朝則有金銀鈔幣之賜史
    不絶書至受朝之儀史志未之詳焉
[233-41a]
          右元
明會典諸王朝見儀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各王大朝行
八拜禮常朝一拜叩頭禮伯叔兄見天子在朝行君臣
禮於便殿内行家人禮伯叔兄坐東面西坐受天子四
拜伯叔兄就于受禮位坐天子居正中南面坐以尚親
親之義存君臣之禮
續文獻通考洪武初令親王毎歳朝覲不得一同至一
王還國無虞信報别王方聽來朝不拘歳月自長至幼
[233-41b]
以嫡先至嫡者朝畢方及庶者亦分長幼而至周而復
始毋失其序其諸王居邊者無警則依期來朝有警從
便不拘常期
 傅維鱗明書天子伯叔五十不朝兄弟孫姪六十不
 朝俱令世子代之
明會典穆宗隆慶元年令親王朝覲禮乆不行今後不
必具奏禮部通行各王府知會
    蕙田案以上明諸王朝見
[233-42a]
明集禮國朝蕃王來朝先遣應天府官迎勞既至館復
遣省部設宴然後習儀朝見于奉天殿及見皇太子於
東宫朝見畢錫宴以享之省府臺皆設席宴享及還遣
官勞送出境今具其儀
   迎勞儀注
蕃王至龍江驛驛令具某國蕃王姓名及蕃國從官名
數報應天府應天府官稟知中書省及禮部禮部奏聞
遣侍儀通贊舍人二人接伴遣應天知府至龍江驛禮
[233-42b]
待前期館人於正㕔陳設蕃王座於㕔之西北東向設
應天知府座于㕔之東南西向中設酒案及食案又設
蕃國從官及應天府從官座位於㕔之耳房賓西主東
中設酒案及食案應天知府至館館人入告接伴舍人
引蕃王出迎蕃國從官後從既見接伴舍人引蕃王應
天知府分賓主而入蕃王升自西階應天府官升自東
階至㕔蕃王東向立應天知府西向立接伴舍人唱鞠
躬拜興拜興平身蕃王及應天知府皆鞠躬拜興拜興
[233-43a]
平身應天府官進詣蕃王前致禮待之意畢接伴舍人
引蕃王及應天知府各就座所引應天府從官詣蕃王
前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應天府從官皆鞠躬拜興拜
興平身舍人又引蕃王從官詣應天知府前唱鞠躬拜
興拜興蕃國從官皆鞠躬拜興拜興平身應天知府答
鞠躬拜興拜興平身應天從官與蕃國從官俱詣耳房
各再拜訖分賓主東西相向坐執事者舉食案進供於
蕃王及應天知府之前耳房執事者各舉食案進供於
[233-43b]
各官之前㕔上執事者斟酒凡酒五行湯五品耳房亦
酒五行湯五品宴畢舍人引應天知府降自東階蕃王
降自西階送至館門外王入應天府官還從官皆以次
出次日清晨應天府從官復伴送蕃王入至會同館禮
部尚書奉㫖即徃館宴勞前期館人陳設蕃王及禮部
尚書座次于正㕔賓西主東中設酒案及食案及設蕃
國從官及禮部從官座位於㕔之耳房賓西主東中設
酒案食案禮部尚書至館館人入告接伴舍人引蕃王
[233-44a]
服其國服出迎蕃國從官以次後從既見接伴舍人引
蕃王禮部尚書及蕃國從官禮部從官分賓主而入蕃
王升自西階禮部尚書升自東階至㕔蕃王東向立禮
部尚書西向立蕃王從官立於蕃王之南稍後東向禮
部從官立於尚書之南稍後西向接伴舍人唱鞠躬拜
興拜興平身禮部尚書與蕃王皆鞠躬拜興拜興平身
禮部尚書進詣蕃王前致禮待之意畢接伴舍人引蕃
王禮部尚書詣座所引禮部從官詣蕃王前唱鞠躬拜
[233-44b]
興拜興平身禮部從官皆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蕃王答
拜舍人又引蕃國從官詣尚書前唱鞠躬拜興拜興平
身蕃國從官皆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尚書答拜禮部從
官與蕃國從官俱詣耳房舍人引分賓主唱鞠躬拜興
拜興平身蕃國從官及禮部從官皆鞠躬拜興拜興平
身舍人引就東西相向坐執事者舉食案進供於蕃王
及禮部尚書之前耳房執事者各舉食案進供於蕃國
從官禮部從官之前㕔上執事者斟酒凡酒五行湯五
[233-45a]
品上湯擊鼓行酒作細樂耳房酒五行湯三品不設樂
宴畢舍人引禮部尚書降自東階蕃主降自西階出館
門外蕃王乗馬行于道右禮部尚書亦乗馬行于道左
蕃王從官及禮部從官各乗馬於後同至會同館門外
下馬舍人引蕃王禮部尚書同入蕃王升自西階禮部
尚書升自東階至館次禮部尚書及從官出蕃王及蕃
國從官送至館門外對舉手揖蕃王入尚書及從官還
明日都堂又奏知命省臣一員詣會同館宴勞其陳設
[233-45b]
座次酒數食品樂器皆如禮部尚書宴勞之儀
   朝見儀注
前期禮部告示侍儀司諸執事引蕃王及蕃國從官具
服於天界寺習儀三日擇日朝見前一日内使監陳御
座香案於奉天殿如常儀尚寳司設寳案於御座前侍
儀司設蕃王次及從官次于午門外設蕃王拜位于丹
墀中道稍西及御座之南俱北向設蕃國從官拜位于
蕃王後中道之東西依序重行北向設方物案位于丹
[233-46a]
墀之北中道之東西設方物案于御前及丹墀之中設
受方物官位于方物案之東西設文官侍立位于文樓
之北西向北上武官侍立位於武樓之北東向北上殿
前班指揮司官三員位於丹陛上東向光禄司官三員
位於丹陛上西向侍從班起居注殿中侍御史尚寳卿
位于殿上西向指揮司懸刀武官位于殿上東向拱衛
司官位于奉天殿門之左右東西相向典牧所官位于
仗馬之前東西相向宿衛鎮撫位于丹陛階下東西相
[233-46b]
向宿衛百户二十四員于宿衛鎮撫之南稍後東西相
向䕶衛千户八員于殿東西門左右東西相向知班二
人位于蕃王拜位之北東西相向贊禮二人位于知班
之北東西相向典儀二人位于丹陛上之南東西相向
内贊二人位于殿上東西相向引蕃王舍人位于蕃王
之北東西相向引蕃王從官舍人位于從官之北東西
相向引文武班舍人位于文武班之北稍後東西相向
舉方物執事位于方物案之東西鳴鞭四人位于丹陛
[233-47a]
上之南北向天武將軍四人位于丹陛上之四隅東西
相向將軍二人位于殿上簾前東西相向將軍六人位
于奉天殿門之左右東西相向將軍六人位奉天門之
左右東西相向是日金吾衛陳設甲士於午門外之東
西列旗仗于奉天門外之東西拱衛司陳儀仗于丹陛
上及丹墀之東西陳五輅于丹墀之南典牧所陳仗馬
于文武樓之南東西相向陳虎豹于奉天門外和聲郎
陳樂於丹墀蕃王拜位之南擊鼔初嚴禮部以方物案
[233-47b]
陳於午門外舉案者就案催班舍人催文武官各朝服
擊鼔次嚴引班引文武百官依品從齊班于午門外以
北為上東西相向殿前班指揮光禄卿通班贊禮典儀
内贊宿衛鎮撫䕶衛鳴鞭殿内外將軍各執事人俱入
就位接伴舍人及引班引蕃王及蕃國從官立于午門
方物案之前諸侍衛官各服其器服及尚寳卿侍從官
入詣謹身殿奉迎擊鼔三嚴引班引文武官入就侍立
位引班舍人引執事舉方物案前行引蕃王及從官由
[233-48a]
午門西入金水西橋奉天西掖門至丹墀之西俟立侍
儀版奏外辦御用監官跪奏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御
輿以出尚寳卿捧寳及侍儀侍衛導從警蹕如常儀皇
帝將出仗動大樂鼓吹振作陞御座樂止將軍捲簾尚
寳以寳置於案鳴鞭司辰郎報時雞唱訖引禮引蕃王
就位執事者舉案及蕃王從官各就位立定舉案執事
者退就位贊禮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蕃王及從官鞠
躬樂作拜興拜興平身樂止引禮導蕃王升殿行禮宣
[233-48b]
方物狀官取方物狀與展方物狀官從行俱西陛陞樂
作從西門入引禮立伺於門外内贊接引蕃王至御座
前行禮位樂止宣方物狀官以方物狀置于案與展方
物狀官退立于殿西内贊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蕃王
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内贊唱跪蕃王跪蕃王稱兹遇欽
詣皇帝陛下訖宣方物狀官詣案取狀跪于御座前之
西展方物狀官同跪展宣訖俛伏興于西承制官前跪
承制興詣蕃王前宣制云云訖内贊唱俯伏興拜興拜
[233-49a]
興平身蕃王俛伏興拜興拜興平身内贊引蕃王及宣
方物狀官展方物狀官由西門出樂作降自西陛引禮
引復位樂止贊禮唱鞠躬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蕃
王及從官皆鞠躬樂作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樂止
贊禮唱禮畢侍儀奏禮畢鳴鞭皇帝興樂作警蹕侍從
導引至謹身殿樂止引禮導蕃王及從官出受方物官
受方物舉案執事各舉案出引班引文武百官以次出
   見東宮儀注
[233-49b]
前一日禮部官以蕃王所獻東宫方物啓知前期内使
監於東宫陳設皇太子位於正殿侍儀司設蕃王幄次
及從官次于東門之外設蕃王拜位于殿門外及殿中
北向設蕃國從官拜位于殿下中道之東西北向設文
官侍從班位于殿庭之東武官侍從班位于殿庭之西
俱相向贊禮二人位于殿門外東西相向内贊二人位
於殿内承傳二人位于殿下俱東西相向引蕃王舍人
二人位于蕃王拜位之北東西相向引蕃國從官舍人
[233-50a]
二人位于從官拜位之北東西相向引文武侍從班舍
人四人位于文武班之北稍後東西相向是日宿衛陳
甲士兵仗於東宫門外陳旗幟於中門外將軍六人於
殿門外之東西拱衞司陳設儀仗於殿下之東西及殿
前殿門之東西内使擎執于殿上之左右和聲郎陳樂
於殿庭之南質明執事者各就位蕃王服本國服朝賀
皇帝訖常服至東宫門外引班引文武官公服入就侍
從位内使監令啓知皇太子皮弁服引進導引出宮樂
[233-50b]
作陞座樂止引班引蕃王入樂作就位樂止引班引蕃
國從官立候於殿下之西東向引進啓皇太子興立於
座前贊禮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蕃王鞠躬樂作拜興
拜興平身樂止皇太子立受引禮引蕃王至殿西門内
贊接引至皇太子座前内贊唱跪蕃王跪稱兹遇詣皇
太子殿下訖内贊唱俛伏興平身蕃王俛伏興平身内
贊引蕃王出殿門引禮引蕃王復位贊禮唱鞠躬拜興
拜興平身蕃王鞠躬樂作拜興拜興平身内贊唱鞠躬
[233-51a]
拜興拜興平身皇太子答拜鞠躬拜興拜興平身樂止
引禮引蕃王出引進啓皇太子就座引禮引蕃國從官
就位贊禮唱鞠躬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蕃國從官
皆鞠躬樂作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樂止贊禮唱禮
畢引禮引蕃國從官出引進啓禮畢皇太子興樂作出
殿門樂止引禮引文武官以次出
   見諸王儀注
前期王府官設蕃王及從官次于府門外設王座于正
[233-51b]
殿東稍北西向設蕃王座于正殿西稍南東向設蕃王
拜位于殿上稍南東向設王答拜位于殿上稍北西向
設蕃國從官拜位于殿門外北向設内贊二人位于殿
上之東西承傳二人位于殿門外之東西設接伴舍人
位于内贊之南東西相向設引從官二人位于從官拜
位之北東西相向設王府官侍立位于殿上之左右東
西相向是日所司陳設儀仗于殿門外之東西接伴舍
人引蕃王及從官至王府門外執事者先入就位王府
[233-52a]
官啓王服皮弁服出升殿就座接伴舍人引蕃王入至
殿下由西階升王府王興降座出迎于殿門外既見王
府官引王由中門入接伴舍人引蕃王由西門入各就
拜位内贊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蕃王鞠躬拜興拜興
平身王答拜鞠躬拜興拜興平身王府官啓王就座接
伴舍人亦引蕃王就座引班引蕃國從官至殿門外拜
位北向立承傳唱鞠躬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蕃王
從官皆鞠躬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承傳唱禮畢接
[233-52b]
引舍人引蕃王興詣王座前王府官啟王降座立舉手
揖畢王還府接伴舍人引蕃王出王府官送至門外蕃
國從官後從至館
   見宰輔以下儀注
蕃王見諸王訖接伴舍人引蕃王詣中書省見丞相前
期禮部官於中書省後堂設蕃王座於省堂之西東向
設省官座於省堂之東西向接伴舍人引蕃王至省門
外先遣入報省官出迎于省門之外接伴舍人贊禮引
[233-53a]
蕃王及丞相俱入蕃王升自西階省官升自東階至正
堂蕃王東向立省官西向立贊禮唱鞠躬拜興拜興平
身蕃王及省官皆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蕃王詣省官前
致謁見之意畢引蕃王省官入後堂就座贊引引蕃國
從官至省堂前楹北向立贊禮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
蕃國從官皆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贊禮引蕃國從官立
於蕃王之後禮部官供茶飲畢接伴舍人及贊禮引蕃
王出蕃王降自西階省官降自東階送至省門外各舉
[233-53b]
手揖蕃王上馬省官還其見三公大都督御史大夫其
儀皆與上同凡京官五品以上與蕃王相見皆蕃王在
西京官在東行再拜禮六品以下蕃王在北京官在南
行再拜禮蕃王皆答拜其蕃國從官與京官相見之儀
具蕃使來貢篇
   宴會儀注
擇日錫宴蕃王於謹身殿拱衛司於殿庭左右設黄麾
仗内使擎執如奉天殿受朝之儀内使監陳設御座于殿
[233-54a]
中設皇太子座于御座東偏西向稍南設諸王座以次
而南皆西向又于御座西偏設諸王座與東偏諸王相
對以次而南皆東向設蕃王座于殿中之西第一行東
向次設文武一品階宴座于第二行東西相向二品陪
宴于第三行東西相向于西廡設蕃國從官座及文武
官三品陪宴官依序坐以北為上俱東向和聲郎于殿
之南楹陳大樂細樂及歌舞隊光禄寺設御酒尊于殿
中之南設皇太子諸王蕃王文武一品二品官酒尊于
[233-54b]
殿左右門之東西御位司壺二人尚酒尚食二人東偏
皇太子諸王司壺一人奉酒奉食二人西偏諸王司壺
一人奉酒奉食二人蕃王司壺一人奉酒食一人文武
官第一行各司壺四人兼供酒食文武官左右第二行
各司壺四人兼供酒食光禄寺直長西廡各置酒尊及
設司壺供酒食之人光禄寺卿陳御食案及皇太子諸
王食案及寺丞設蕃王食案于殿中直長設殿上左右
文武官食案各置於座前西廡蕃國從官文武官食案
[233-55a]
亦各設于座前諸執事各供事舍人引文武百官常服
侍立於殿門之左右舍人引蕃王服其國服侍立于百
官之北引進引皇太子諸王常服侍立于殿内之左右
侍儀導引皇帝常服陞御座大樂鼓吹振作鳴鞭樂止
皇太子諸王各就座位禮部官取㫖導蕃王入就座位
丞相率禮部尚書光禄卿舉御食案進於御前禮部侍
郎光禄少卿舉食案各進于皇太子諸王之前禮部郎
中光禄寺丞舉食案進于蕃國王前殿上文武官及西
[233-55b]
廡蕃國從官文武以次官各就座位内使監令于御前
斟酒司壺于皇太子諸王蕃王及文武官前各斟酒細
樂作奏太清之曲和聲郎北面立舉手唱上酒皇帝舉
第一爵飲皇太子及蕃王以下皆飲畢樂止内使監令
又于御前斟酒司壺于皇太子諸王蕃王文武官前各
斟酒細樂作奏感皇恩之曲和聲郎唱上酒皇帝舉第
二爵飲皇太子及蕃王以下皆飲畢樂止内使監令于
御前進食供食者於皇太子諸王蕃王文武官前各供
[233-56a]
食大樂作和聲郎唱上食皇帝進食皇太子及蕃王以
下食畢樂止内使監于御前斟酒司壺各斟酒細樂作
奏賀聖朝之曲和聲郎唱上酒皇帝舉第三爵飲皇太
子及蕃王以下皆飲畢樂止進食奏大樂如前内使監
于御前斟酒司壺各斟酒細樂作奏普天樂之曲和聲
郎唱上酒皇帝舉第四爵飲皇太子及蕃王以下皆飲
畢樂止進食奏大樂如前内使監令于御前斟酒司壺
各斟酒細樂作舞諸國來朝之舞和聲郎唱上酒皇帝
[233-56b]
舉第五爵飲皇太子及蕃王以下皆飲畢樂止進食奏
大樂如前内使監令復斟酒司壺各斟酒細樂作奏朝
天子之曲和聲郎唱上酒皇帝舉第六爵飲皇太子及
蕃王以下皆飲畢樂止内使監令又斟酒司壺各斟酒
細樂作奏醉太平之曲舞長生隊之舞和聲郎唱上酒
皇帝舉第七爵飲皇太子及蕃王以下皆飲畢樂舞止
進食奏大樂如前其西廡斟酒進食其次如殿上但不
作樂宴畢皇帝興樂作皇太子諸王侍從還宫樂止引
[233-57a]
禮引蕃王出引禮引文武百官以次出蕃王還館
   東宫賜宴儀注
皇帝賜蕃王宴畢東宫擇日宴蕃王是日宿衛陳甲士
兵仗于東宫門外陳旗幟于中門外將軍六人於殿門
外之東西拱衛司陳設儀仗于殿下之東西及殿前殿
門之東西内使監設皇太子座于殿上正中設諸王座
于皇太子座東偏以次而南皆西向又設諸王座于皇
太子座西偏與東偏諸王相對皆東向又設蕃王座于
[233-57b]
西偏諸王之下東向次設三師賓客諭徳位于殿上第
二行東西相向於西廡下設蕃國從官及宫官以序座
北上東向和聲郎于殿之南楹陳大樂細樂及舞隊光
禄寺官設皇太子酒尊於殿中之南設諸王蕃王三師
等官酒尊于殿門之左右皇太子司壺二人尚酒食二
人東偏諸王司壺一人奉酒食二人西偏諸王司壺一
人奉酒食二人蕃王司壺一人奉酒食一人三師等官
左右司壺各四人兼供酒供食光禄直長於西廡置酒
[233-58a]
尊食案及司壺供酒食之人光禄寺官於殿上陳皇太
子食案及諸王蕃王食案直長于殿上三師座前預設
酒案西廡蕃國從官及宫官食案亦各設于座前諸執
事各供事舍人引三師等官服常服侍立于殿門之左
右舍人引蕃王服其國服立於三師之北引進引諸王
常服侍立于殿内之左右引進導引皇太子常服出樂
作陞座樂止諸王各就位坐禮部侍郎啓知引蕃王入
就座禮部侍郎光禄少卿舉食案進于皇太子之前禮
[233-58b]
部郎中光禄寺丞舉食案各進於諸王及蕃王之前三
師等官各就座蕃國從官及宫官各就西廡坐内使監
官于皇太子前斟酒司壺于諸王蕃王及三師等官前
各斟酒大樂作樂工北面舉手唱上酒皇太子舉第一
盞諸王蕃王及三師等官皆上酒飲畢樂止内使監又
於皇太子前斟酒司壺於諸王蕃王及三師等官前斟
酒細樂作樂工唱上酒皇太子舉第二盞諸王蕃王及
三師等官皆上酒飲畢樂止内使監于皇太子前進食
[233-59a]
供食者于諸王蕃王及三師等官前各供食大樂作樂
工唱上食皇太子進食諸王蕃王及三師等官各進食
食畢樂止内使監及執事者各斟第三盞至第七盞酒
及供食樂作樂止並如上儀唯酒第五行第七行雜行
諸隊舞凡酒七行食五品西廡蕃國從官及宫官皆酒
七行食五品惟不作樂宴畢引進啓禮畢皇太子興樂
作諸王從還宫樂止引禮引蕃王及從官出三師宫官
以次出蕃王還館
[233-59b]
   省府臺宴會儀注
東宫宴蕃王畢中書省取㫖宴勞前期有司於中書省
後堂陳蕃王及省官座次賓西主東設酒案于省堂正
中食案列于酒案之前又設諸蕃官及左右司官座次
于左司賓西主東設酒案于左司正中食案列于酒案
之前教坊司陳樂于省堂及左司之南楹都堂遣官詣
會同館請蕃王赴宴至省門下馬省官出迎于省門之
外執事者引蕃王及省官俱入左右司等官與蕃國從
[233-60a]
官各從其後蕃王升自西階省官升自東階至席前省
官主宴者詣蕃王前致禮待之意畢各就座左右司官
與蕃國從官至左司左司郎中詣從官前致禮待之意
畢各就座禮部官二人舉食案進供于蕃王及省官之
前執事者斟酒細樂作飲畢樂止執事者再斟酒樂作
樂止如初飲畢執事者進食大樂作食畢樂止酒七行
食五品行酒奏細樂進食奏大樂惟第五第七行雜陳
諸戲左司酒七行食五品行酒作細樂進食作大樂不
[233-60b]
陳雜戲宴畢執事者引蕃王降自西階省官降自東階
送蕃王至省門外蕃國從官從其後遣官一員送蕃王
至會同館都督府禮待儀同前但各衛官屬戎服盛陳
兵仗于門内外之東西蕃國從官受宴于經歴司御史
臺禮待儀亦同前但不陳兵衛蕃國從官亦受宴于經
厯司
   陛辭儀注
蕃王將還國禮部官奏知戒蕃王某日陛辭仍於天界
[233-61a]
寺習儀訖前期内使監設御座香案於奉天殿如常儀
尚寳司設寳案于御座前侍儀司設蕃王拜位于丹墀
中道稍西及殿上御座前俱北向設蕃國從官拜位于
蕃王後中道之東西依序重行北向設承制官位于殿
上之東西向設文官侍立位於文樓之北西向北上武
官侍立位於武樓之北東向北上殿前班指揮司官三
員位于丹陛上東向光禄司官三員位于丹陛上西向
侍從班起居注殿中侍御史尚寳卿位于殿上西向指
[233-61b]
揮司懸刀武官位于殿上東向拱衛司官位于奉天殿
門之左右東西相向典牧所官位于仗馬之前東西相
向宿衛鎮撫位于丹陛東西階下東西相向䕶衛百户
二十四員於宿衛鎮撫之南稍後東西相向䕶衛千户
八員位于殿東西門之左右東西相向知班二人位于
蕃王拜位之北東西相向贊禮二人位于知班位之北
東西相向典儀二人位于丹陛上之南東西相向内贊
二人位于殿上東西相向引蕃王舍人位于蕃王之北
[233-62a]
東西相向引蕃王從官舍人位于從官之北東西相向
引文武班舍人位于文武班之北稍後東西相向鳴鞭
四人位于丹陛上之南北向天武將軍四人位于丹陛
上之西隅東西相向將軍二人于殿上簾前東西相向
將軍六人于奉天殿門之左右東西相向將軍六人于
奉天門之左右東西相向是日金吾衛陳設甲士於午
門外之東西列旗仗於奉天門外之東西拱衛司陳儀
仗于丹陛上及丹墀之東西陳五輅于丹陛之南典牧
[233-62b]
所陳仗馬於文武樓之南東西相向陳虎豹于奉天門
外和聲郎陳樂于丹墀蕃王拜位之南擊鼓初嚴催班
舍人催文武官各具朝服擊鼔次嚴引班引文武百官
依品從齊班于午門外以北為上東西相向殿前班指
揮光禄卿通班贊禮典儀内贊宿衛鎮撫䕶衛鳴鞭殿
内外將軍各執事人俱入就位接伴舍人及引班引蕃
王及蕃國從官立于午門外諸侍衛官各服其器服及
尚寳卿侍從官入詣謹身殿奉迎擊鼓三嚴引班引文
[233-63a]
武官入就侍立位引班舍人引蕃王及從官由午門西
入金水西橋奉天西掖門至丹墀之西俟立侍儀版奏
外辦御用監官跪奏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御輿以出
尚寳卿捧寳及侍儀侍衛導從如常儀皇帝將出仗動
大樂鼓吹振作陞御座樂止將軍捲簾尚寳以寳置于
案鳴鞭報時雞唱訖引班引蕃王及從官各就拜位贊
禮唱鞠躬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蕃王及從官鞠躬
樂作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樂止引班引蕃王由西
[233-63b]
陛陞樂作西門入引班立侍於門外内贊接引蕃王至
御座前立定樂止内贊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蕃王鞠
躬樂作拜興拜興平身樂止内贊唱跪蕃王跪承制官
前跪承制詣蕃王前宣制云云/或有賜/物就宣内贊唱俛伏
興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蕃王鞠躬樂作拜興拜興平身
内贊引蕃王自西門出樂作引班引復位樂止贊禮唱
鞠躬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蕃王蕃國從官皆鞠躬
樂作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樂止贊禮唱禮畢侍儀
[233-64a]
奏禮畢皇帝興樂作警蹕侍從導引至謹身殿樂止引
班引蕃王及蕃國從官出引文武官以次出
   辭東宫儀注
蕃王詣闕陛辭訖次辭東宫前期内使監設皇太子位
于東宫正殿侍儀司設蕃王拜位于殿門外設蕃國從
官拜位于殿下中道之東西北向文武侍從班于殿庭
之東西俱相向贊禮二人位于蕃王拜位之北東西相
向承傳二人位於殿下東西相向引蕃王舍人二人位
[233-64b]
于蕃王拜位之北東西相向引蕃國從官二人位于從
官拜位之北東西相向引文武侍從班四人位于文武
班之北稍後東西相向是日宿衛陳甲士兵仗于東宫
門外陳旗幟于中門外將軍六人于殿門外之東西拱
衛司陳設儀仗于殿下之東西及殿前殿門之東西樂
工設樂于殿庭之南執事者各入就位引班引文武官
常服侍從于殿下之東西引班引蕃王服國服至東宫
門外立位内使監令啓知皇太子常服出宫仗動樂作
[233-65a]
陞座樂止引禮二人引蕃王及從官就位初行樂作就
位樂止引進啓皇太子立于座前贊禮唱鞠躬拜興拜
興拜興拜興平身蕃王鞠躬樂作拜興拜興拜興拜興
平身樂止皇太子受前二拜答後二拜皇太子答拜時
内贊唱如儀引禮引蕃王出就次引進啓皇太子就座
引禮引蕃國從官入就位贊禮唱鞠躬拜興拜興拜興
拜興平身從官鞠躬樂作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樂
止贊禮唱禮畢引禮引蕃國從官出引進啓禮畢皇太
[233-65b]
子興樂作侍從導引還宫樂止引禮引文武侍從官以
次出
   勞送出境
蕃王辭東宫畢中書省官率禮部官送出國門外至龍
江驛省臣還禮部官設宴如初至之儀宴畢禮部官還
應天府官送起行
    蕙田案此洪武二年所定制也明史禮志會
    典續文獻通考所載互有詳略而明集禮較
[233-66a]
    詳故采録之
明史禮志洪武二十七年四月以舊儀煩命更定凡蕃
國來朝先遣禮部官勞於會同館明日各具其國服如
嘗賜朝服者則服朝服於奉天殿朝見行八拜禮畢即
詣文華殿朝皇太子行四拜禮見親王亦如之王立受
答後二拜從官隨蕃王後行禮凡遇宴會蕃王居侯伯
之下
續文獻通考是時四夷朝貢東有朝鮮日本南有暹羅
[233-66b]
琉球占城真臈安南𤓰哇西洋瑣里三佛齊渤泥百花
覽邦彭亨淡巴須文達那凡十七國其西南夷𨽻四川
者軍民府凡六烏䝉烏撒芒部印部普安東川安撫司
一曰金筑宣撫司一曰酉陽宣慰司三曰貴州播州石
柱招討司三曰天會六番長沙土酋長官司凡三十盧
山慕役西堡大華寧谷塞頂營十二營平茶程番康佐
木瓜方番昔亦簇占藏先結簇□匝簇北定簇祁門簇
阿昔洞簇勒都簇班班簇者多簇麥匝簇泥溪雷坡沐
[233-67a]
川平夷蠻夷岳希篷隴木頭静川府四徳昌馬湖建昌
會川州十九永順龍永寧鎮寧建安禮伯興黎里闊武
安永昌隆姜黎溪會里威龍昌普濟衛一曰建昌縣三
中碧舍麻龍其𨽻廣西者府三田州思明鎮安州二十
五龍英江龍養利上下凍思陵萬承安平太平都結思
城結倫鎮逺左茗盈南丹結安思同東蘭那地全茗利
泗城奉義縣四陀陵羅陽崇善永康𨽻雲南者軍民府
一曰姚安府八元江麗江景東楚雄鶴慶尋甸大理臨
[233-67b]
安宣慰使司三平緬車里八百州二姚鄧土官三海東
賓居小雲南縣二廣通習峩𨽻湖廣者宣慰使司四思
南施南永順安靖安撫司一忠建長官司三臻部六洞
黄坡等處軍民府一曲靖西域之部七西天泥巴喇國
朶甘沙州烏斯藏薩里薩喇輝和爾賽瑪爾堪帝以舊
儀頗煩故復命更定
    蕙田案以上明外藩朝見
          右明
[233-68a]
 
 
 
 
 
 
 
 
[233-68b]
 
 
 
 
 
 
 
 五禮通考卷二百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