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87 五禮通考-清-泰蕙田 (master)


[092-1a]
欽定四庫全書
 五禮通考卷八十二
           刑部尚書秦蕙田撰
  吉禮八十二
   宗廟制度
宋史髙宗本紀建炎元年九月壬寅遣徽猷閣待制孟
忠厚迎奉太廟神主赴揚州
禮志建炎二年奉太廟神主於揚州壽寧寺東京神御
[092-1b]
殿在宫中舊號欽先孝思殿建炎二年閏四月詔迎温
州神御赴闕先是神御于温州開元寺暫行奉安章聖
皇帝與后像皆以金鑄置外方弗便因愀然謂宰輔曰
朕播遷至此不能以時薦享祖宗神御越在海隅念之
坐不安席故有是命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郡國廟國朝唯祖宗所嘗幸則
 有之建炎初金人圍西京急留守孫昭逺遣其将王
 仔奉啟運宫神御間道走揚州後遷于福州而永安
[092-2a]
 軍會聖宫揚州章武殿之御容則遷于温州天慶觀
 紹興十三年復奉温州神御還臨安奉安于萬壽觀
 之後殿唯啟運留福州以守臣提舉成都府新繁縣
 御容殿者始在重光寺藥師院雍熈間僧道輝畫太
 祖皇帝御容于佛屋之後壁熈寧六年趙清獻為成
 都守請建殿奉安神宗不許但令設板屋欄楯以扄
 䕶之元豐七年走馬承受趙選者更具奏得㫖修建
 殿宇剏置門鑰宦官監守朝謁以時紹興元年終南
[092-2b]
 山上清太平宫道士訾全真等復持太宗真宗御容
 自岐下抵宣撫使張忠獻忠獻即遣使奉安于太祖
 之側四年宣撫副使吴玠更自武興送仁宗英宗神
 宗御容至殿奉安二十七年楊椿為兵部侍郎言於
 朝有㫖别加營繕始更為殿門外門二十九年乃成
 時王時亨知府事請賜宫額及殿名不報淳熈中胡
 長文入蜀始議即府之聖壽寺剏殿以奉御容殿宇
 甚華供奉之物亦浸備乃復乞宫額于朝
[092-3a]
髙宗本紀建炎三年正月己丑奉安西京會聖宫累朝
御容于夀寧寺二月癸丑游騎至瓜州太常少卿季陵
奉太廟神主行金兵追之失太祖神主四月己酉詔訪
求太祖神主六月請太后率宗室迎奉神主如江表十
一月癸未主管歩軍司閭勍自西京奉累朝御容至行
在詔奉安於天慶觀
禮志建炎三年二月上覽禁中神御薦享禮物謂宰臣
曰朕自省閱神御每位各用羊胃一須二十五羊祖宗
[092-3b]
仁厚豈欲多害物命謹以别味代之在天之靈亦必歆
享吕頥浩曰陛下寅奉宗廟罔不盡禮而又仁愛及物
天下幸甚
髙宗本紀四年二月乙亥奉安祖宗神御於福州
禮志建炎四年奉安神主於温州權用酒脯
文獻通考建炎四年自海道還神主留温州十月十四
日奉安
宋史禮志紹興五年吏部員外郎董棻言臣聞戎祀國
[092-4a]
之大事而宗廟之祭又祀之大者也大祀禘祫為重祫
大禘小則祫為莫大焉今戎事方殷祭祀之禮未暇徧
舉然事有違經戾古上不當天地神祇之意下未合億
兆黎庶之心特出於一時大臣好勝之臆說而行之六
十年未有知其非者顧雖治兵禦戎之際正厥違誤宜
不可緩仰惟太祖受天明命混一區宇即其功徳所起
宜祫享以正東向之尊逮至仁宗親行祫享嘗議太祖
東向用昭正統之緒當時在廷之臣僉謂自古必以受
[092-4b]
命之祖乃居東向之位本朝太祖乃受命之君若論七
廟之次有僖祖以降四廟在上當時大祫上列昭穆而
虚東向葢終不敢以非受命之祖而居之也暨熈寧之
初僖祖以世次當祧禮官韓維等據經有請適王安石
用事奮其臆說乃俾章衡建議尊僖祖為始祖肇居柬
向馮京奏謂士大夫以太祖不得東向為恨安石肆言
以折之已而又欲罷太祖郊配神宗以太祖開基受命
不許安石終不以為然元祐之初翼祖既祧正合典禮
[092-5a]
至於崇寧宣祖當祧適蔡京用事一遵安石之術乃建
言請立九廟自我作古其已祧翼祖宣祖並即依舊循
沿至今太祖尚居第四室遇大祫處昭穆之列今若正
太祖東向之尊委合禮經太常寺丞王普又言棻所奏
深得禮意而其言尚有未盡臣竊以古者廟制異宫則
太祖居中而羣廟列其左右後世廟制同堂則太祖居
右而諸室皆列其左右者祫享朝踐於堂則太祖南向
而昭穆位於東西饋食於室則太祖東向而昭穆位於
[092-5b]
南北後世祫享於一堂上而用室中之位故唯以東向
為太祖之尊焉若夫羣廟迭毁而太祖不遷則其禮尚
矣臣故知太祖即廟之始祖是為廟號非諡號也惟我
太宗嗣服之初太祖廟號已定雖更累朝世次猶近每
於祫享必虚東向之位以其非太祖必不可居也迨至
熈寧又尊僖祖為廟之始祖百世不遷祫享東向而太
祖嘗居穆位則名實舛矣儻以熈寧之禮為是僖祖當
稱太祖而太祖當改廟號然則太祖之名不正前日之
[092-6a]
失大矣今宜奉太祖神主居第一室永為廟之始祖每
嵗五享告朔薦新止於七廟三年一祫則太祖正東向
之位太宗仁宗神宗南向為昭真宗英宗哲宗北向為
穆五年一禘則迎宣祖神主享於太廟而以太祖配焉
如是則宗廟之事盡合禮經無復前日之失矣上曰太
祖皇帝開基創業始受天命祫享宜居東向之位宰相
趙鼎等奏曰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載在禮經無
可疑者又司封郎中林待聘言太廟神主宜在國都今
[092-6b]
新邑未奠當如古行師載主之義遷之行闕以彰聖孝
於是始建太廟於臨安奉迎安置
髙宗本紀紹興七年夏四月癸巳築太廟於建康以臨
安府太廟為啟祖殿十二月丁卯祔徽宗皇帝顯肅皇
后於太廟
十三年正月己亥親享太廟奉上冊寳二月乙酉建景
靈宫奉安累朝神御八月丙戌遣吏部侍郎江邈奉迎
累朝神御於温州十月乙未奉安累朝帝后神御於景
[092-7a]
靈宫
禮志紹興十三年二月臣僚言竊見元豐五年神宗始
廣景靈宫以奉祖宗衣冠之遊即漢之原廟也自艱難
以來庶事草創始建宗廟而原廟神遊猶寄永嘉乃者
權時之宜四孟薦獻旋即便朝設位以享未副廣孝之
意乞命有司擇爽塏之地倣景靈宫舊規隨宜建置俟
告成有日迎還晬容奉安新廟庶幾四孟躬行獻禮用
副罔極之恩從之初築三殿聖祖居前宣祖至祖宗諸
[092-7b]
帝居中殿元天大聖后與祖宗諸后居後掌宫内侍七
人道士十人吏卒二百七十六人上元結燈樓寒食設
鞦韆七夕設摩㬋羅簾幕嵗時一易嵗用酌獻二百四
十羊凡帝后忌辰用道釋作法事
    蕙田案七廟禮也景靈宫非制也南渡以後
    尚不悟其非而重建景靈宫何耶
文獻通考自渡江後行在靡有定所神御奉安它州朝
獻則遣官分詣至紹興十二年和議成駐蹕臨安始備
[092-8a]
太廟原廟之制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自休兵後太祖剏冊寳殿凡帝
 后寳冊洎郊廟金玉禮器皆藏焉始時令太常寺官
 一員季㸃然第省閱文歴而已乾道五年春因有盗
 竊禮器者中書門下始奏令每季取索赤歴點檢足
備用印封鎖具有無損失申省二月己/丑降㫖慶元五年夏太
常寺奏太廟遺失皇后金寳二命大理寺治之六月庚/寅降㫖
 既而廟之衛卒赴有司自首坐獄死蓋故事冊寳以
[092-8b]
 中人領其工作盗去鑿而售之中乃鐵胎也由是事
 敗自後朝廷益謹其事月以察官禮官中官各一員
 檢視謂之㸃寳禮器中瑶爵玉瓉二事絶佳人間所
 未見其他圭璧大抵多水漿色也冊寳中惟昭慈聖
 憲皇后諡冊以象牙餘皆珉玉又有徽宗皇帝諡寳
 玉色尤温粹
宋史禮志紹興十五年秋復營建神御殿於崇政殿之
東朔望節序帝后生辰皇帝皆親酌獻行香用家人禮
[092-9a]
其殿名徽宗曰承元欽宗曰端慶髙宗曰皇徳孝宗曰
系隆光宗曰美明寧宗曰垂光理宗曰章熈度宗曰昭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國朝宗廟之制太廟以奉神主
 一嵗五享朔祭而月薦新五享以宗室諸王朔祭以
 太常卿行事景靈宫以奉塑像嵗四孟享上親行之
 帝后大忌則宰相率百官行香僧道士作法事而后
 妃六宫皆亦繼徃天章閣以奉畫像時節朔望帝后
[092-9b]
 生辰日皆徧薦之内臣行事欽先孝思殿亦奉神御
 上日焚香而諸陵之上宫亦有御容時節酌獻如天
 章閣毎嵗寒食及十月朔宗室内人各徃朝拜春秋
 二仲太常行園陵季秋監察御史檢視太廟之祭以
 俎豆景靈宫用牙盤而天章閣等以常饌用家人禮
 云迄今不改
髙宗本紀紹興十六年三月乙未增建太廟五月癸未
初作太廟祏室
[092-10a]
文獻通考十六年太常寺言契勘在京廟制每室東設
户西設牖西牆作祏室藏祖宗帝后神主又有東西夾
室其夾室止設户見今行在太廟係隨宜修蓋未曾安
設祏室今既剏行修蓋即合體倣在京廟制同殿異室
修蓋及将殿東西作兩夾室其兩夾室止設户十一室
即依廟制設户牖其殿南北深七丈每室於西壁從北
以南一丈二尺作厚牆隨宜安設祏室其西夾室亦合
設祏室藏順祖室神主詔從之乃廣太廟
[092-10b]
 玉海中興太廟在瑞石山之左紹興四年剏始髙宗
 在維揚寓神主于壽寧寺建炎四年自海道還神主
 留温州紹興三年十月二十七日禮官江端友請建
 太廟正殿七楹分為十三室五年迎温州神主及福
 州啟運宫神御七年四月二日更築太廟于建康十
 二月十一日復奉神主還臨安十二年五月二十六
 日以奉徽宗主修建别廟殿室三間十三年秋增修
 宿齋所十六年新祭器将成而室隘不能陳列三月
[092-11a]
 乙未禮官巫伋請増建于是從西増六楹通舊十三
 楹每楹為一室東西二楹為夾室五月作祏室藏主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太廟自仁宗以來皆祀七世崇
 寧初蔡京秉政始取王肅說謂二祧在七世之外乃
 建九廟奉翼祖宣祖咸歸本室焉然王莽已營九廟
 唐明皇又用之非始於蔡京也紹興中徽宗祔廟以
 與哲宗同為一世故無所祧及升祔欽宗始祧翼祖
 髙宗與欽宗同為一世亦不祧由是淳熈末年太廟
[092-11b]
 祀九世十二室及阜陵復土趙子直為政遂祧僖宣
 二祖而祔孝宗時朱元晦在經筵獨以九廟為正子
 直不從元晦議遂格及光宗祔廟復不祧今又祀九
 世矣
髙宗本紀紹興三十二年正月丙子祧翼祖主於夾室
禮志禮部太常寺言欽宗祔廟翼祖當遷於正月九日
告遷翼祖皇帝神主奉藏於夾室
孝宗本紀淳熈十五年四月丙戌祔髙宗神主於太廟
[092-12a]
七月戊戌上髙宗廟樂曰大勲舞曰大徳
寧宗本紀紹熈五年時寧宗/已即位閏十月庚申以吏部尚書鄭
僑等奏請祧僖宣二祖正太祖東向之位尋立僖祖别
廟以藏順翼宣三祖之主十二月癸酉上孝宗廟樂曰
大倫之舞甲戌祔孝宗神主於太廟
禮志紹熈五年九月太常少卿曾三復亦言請祧宣祖
就正太祖東向之位其言甚切既而吏部尚書鄭僑等
亦乞因大行祔廟之際定宗廟萬世之禮慰太祖在天
[092-12b]
之靈破熈寧不經之論今太祖為始祖則太宗為昭真
宗為穆自是而下以至孝宗四昭四穆與太祖之廟而
九上參古禮而不廢崇寧九廟之制於義為允又言治
平四年僖祖祧遷藏在西夾室至熈寧五年王安石以
私意使章衡等議乃復祔僖祖以為始祖又将推以配
天欲罷太祖郊配韓維司馬光等力爭而安石主其說
愈堅孫固慮其罷太祖配天建議以僖祖權居東向之
位既曰權居則當釐正明矣詔從之閏十月權禮部侍
[092-13a]
郎許及之言僖順翼宣四祖為太祖之祖考所遷之主
恐不得藏於子孫之廟今順翼二祖藏於西夾室實居
太廟太祖之右遇祫享則於夾室之前設位以昭穆焉
於是詔有司集議吏部尚書兼侍讀鄭僑等言僖祖當
用唐興聖之制立為别廟順祖翼祖宣祖之主皆祔藏
焉如此則僖祖自居别廟之尊三祖不祔子孫之廟自
漢魏以來太祖而上毁廟之主皆不合食今遇祫則即
廟而享於禮尤稱諸儒如樓鑰陳傅良皆以為可詔從
[092-13b]
之時朱熹在講筵獨入議状條其不可者四大畧云凖
尚書吏部牒集議四祖祧主宜有所歸今詳羣議雖多
而皆有可疑若曰藏之夾室則是以祖宗之主下藏於
子孫之夾室至於祫祭設幄於夾室之前則亦不得謂
之祫欲别立一廟則䘮事即逺有毁無立欲藏之天興
殿則宗廟原廟不可相雜議者皆知其不安特以其心
欲尊奉太祖三年一祫時暫東向之故其實無益於太
祖之尊而徒使僖祖太祖兩朝威靈相與校強弱於㝠
[092-14a]
㝠之中今但以太祖當日追尊帝號之命而黙推之則
知今日太祖在天之靈必有所不忍而不敢當矣又况
僖祖祧主遷於治平不過數年神宗復奉以為始祖以
為得禮之正而合於人心所謂有其舉之莫敢廢者又
言當以僖祖為始祖如周之后稷太祖如周之文王太
宗如周之武王與仁宗之廟皆萬世不祧昭穆而次以
至髙宗之廟亦萬世不祧又言元祐大儒程頤以為王
安石言僖祖不當祧復立廟為得禮竊詳頥之議論與
[092-14b]
安石不同至論此事則深服之足以見義理人心之所
同固有不約而合者特以司馬光韓維之徒皆是大賢
人所敬信其議偶不出此而安石乃以變亂穿鑿得罪
於公議欲堅守二賢之說并安石所當取者而盡廢之
今以程頥之說考之則是非可判矣議既上召對令細
陳其說熹先以所論畫為圖本貼說詳盡至是出以奏
陳久之上再三稱善且曰僖祖自不當祧髙宗即位時
不曾祧夀皇即位太上即位亦不曾祧今日豈可容易
[092-15a]
可於榻前撰數語徑自批出熹方懲内批之弊因乞降
出劄子再令臣僚集議上亦然之熹既退即進擬詔意
以上意諭廟堂則聞已毁四祖廟而遷之矣時宰臣趙
汝愚既以安石之論為非異議者懼其軋已藉以求勝
事竟不行熹時以得罪遺汝愚書曰相公以宗子入輔
王室而無故輕納妄議拆祖宗之廟以快其私欲望神
靈降歆垂休錫美以永國祚於無窮其可得乎時太廟
殿已為十二室故孝宗升祔而東室尚虚熹以為非所
[092-15b]
以祝延夀康之意深不然之因自劾不堪言語侍從之
選乞追奪待制不許及光宗祔廟遂復為九世十二室
蓋自昌陵祔廟踰二百年而後正太祖之位
文獻通考紹熈五年閏十月時寧宗/已即位詔别建四祖殿于太
廟大殿之西奉祧主僖順翼宣四祖神主嵗令禮官薦
獻宋朝自太祖追王僖順翼宣四祖以來毎遇禘祫祖
宗以昭穆相對而虚東向之位王安石用事以為僖祖
以上世次不可知則僖祖之有廟疑與后稷無以異當
[092-16a]
時諸儒韓維輩辨之不從時程頥為布衣為人言亦以
安石之言為是熈寧八年夏禘於太廟以僖祖東向自
是無敢議者紹興後董棻王普尤袤俱請正太祖東向
之位未克行先是英宗祔廟已祧順祖至欽宗祔廟又
祧翼祖及髙宗升祔遂為九世十二室至是孝宗将升
祔趙汝愚當國欲并祧僖宣二祖事下侍從臺諫禮官
議于是吏部尚書鄭僑等請祧二祖而正太祖東向之
位諸儒如樓鑰陳傅良輩皆以為可詔從之僑等尋又
[092-16b]
請立僖祖别廟以順懿宣三祖祔藏自是年冬始而别
建一殿以奉祧主于大殿之西隅嵗命禮官薦獻焉今
謂四祖殿者是也
 馬氏曰案太祖東向之位或以為僖祖當居之或以
 為藝祖當居之自熈寧以來議者不一矣蓋自治平
 四年英宗已祔廟張安道等以為宜遵七世之制合
 祧僖祖詔從其說熈寧初王介甫當國每事務欲紛
 更遂主議以為僖祖宋之太祖不當祧而韓持國輩
[092-17a]
 争之以為太祖合屬之昌陵諸賢争之愈力而介甫
 持之愈固遂㡬至欲廢藝祖配天之祀以奉僖祖蓋
 其務排衆議好異遂非與行新法等固無怪也然愚
 嘗考之張安道建隨世祧遷之議韓持國執藝祖當
 居東向之說論則正矣而揆之當時則未可蓋古之
 所謂天子七廟者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三昭
 三穆則自父祖而上六世太祖則始封受命以有功
 徳而萬世不祧遷者本非第七世之祖也今神宗之
[092-17b]
世而獨祧僖祖則順翼宣太謂太祖太宗/共為一世真仁英猶七世
 也是将祧僖祖而以順祖為太祖乎不可也僖順俱
 無功徳非商契周稷之倫今當時之議其欲祧僖祖
 者特以其已在七世之外其不祧順祖者特欲以備
 天子七廟之數然不知親盡而祧者昭穆也萬世不
 祧者太祖也今以三昭三穆言則僖順皆已在祧遷
 之數以萬世不祧言則二祖俱未足以當之是姑以
 當祧之祖而權居太祖之位耳若不以順祖為太祖
[092-18a]
 則所謂七世者乃四昭三穆矣非所謂三昭三穆與
 太祖之廟而七也若必曰虚太祖之位而只祀三昭
 三穆則當併僖順二祖而祧之又否則姑如唐人九
 廟之制且未議祧遷雖于禮經不合而不害其近厚
 今獨祧僖祖則順祖隱然居太祖之位矣此其未可
 一也如藝祖之合居東向為萬世不祧之太祖其說
 固不可易然神宗之時上距藝祖纔四代五廟耳若
 遽以為太祖則僖順以下四帝皆合祧而天子之廟
[092-18b]
 下同於諸侯矣此其未可者二也諸賢之說大概只
 以為不可近捨剏業之藝祖而逺取追尊之僖祖介
 甫務欲異衆則必欲以其所以尊藝祖者尊僖祖而
 于當時事體皆未嘗審訂若以前二節者反復推之
 則尊僖祖者固失矣而遽尊藝祖者亦未為得也至
 寧宗之初年則不然矣自藝祖剏業以來已及八世
 十二廟則僖順翼宣之當祧無可疑者于此時奉藝
 祖正東向之位為萬世不祧之祖更無拘礙而董棻
[092-19a]
 王普等所言乃至當之論矣晦菴獨以伊川曾是介
 甫之說而猶欲力主僖祖之議則幾於膠柱鼓瑟而
 不適于時黨同伐異而不當于理愚固未敢以為然
 也
    蕙田案宋紹熈中從廷臣鄭僑樓鑰陳傅良
    等議祧僖順翼宣四祖正藝祖太祖東向之
    位此不易之經也儀禮䘮服傳曰諸侯之子
    稱公子公子不得禰先君公子之子稱公孫
[092-19b]
    公孫不得祖諸侯此自卑别于尊者也若公
    子之子孫有封為國君者則世世祖是人也
    不祖公子此自尊别于卑者也鄭註謂後世
    為君者祖此受封之君不得祀别子公子若
    在髙祖以下則如其親服後世遷之乃毁其
    廟耳賈疏始封君得立五廟者太祖一廟與
    髙祖以下四廟今始封君後世乃不毁其廟
    為太祖于此始封君未有太祖廟惟有髙祖
[092-20a]
    以下四廟則公子為别子者得入四廟之限
    故云公子若在髙祖以下則如其親謂自禰
    以上至髙祖以次立四廟云後世遷之乃毁
    其廟者謂始封君死其子立即以父為禰廟
    前髙祖者為髙祖之父當遷之又至四世之
    後始封君為髙祖父當遷之時轉為太祖通
    四廟為五廟定制也據此則太祖之義明矣
    經所言者諸侯也推而上之自尊别于卑天
[092-20b]
    子亦當如是無二理也祖諸侯者不祖公子
    公子若在髙祖以下則如其親服此則僖順
    翼宣四親廟之禮也後世遷之乃毁其廟則
    四祖當祧之明證也四世之後始封君為髙
    祖父當遷轉為太祖此藝祖當正太祖之位
    之確據也考之徃古騐之方來無不當以是
    為凖乃宋之廷臣孫固韓維司馬公等建議
    于前鄭僑樓鑰陳傅良等主持於後大禮雖
[092-21a]
    卒定而遲久不决是皆不知以此經斷之之
    過也王荆公之偏僻無論矣乃程子從而是
    之朱子更堅主其說至於面折廷争而决以
    去就究其說亦終不行可見義理之正人心
    之安雖諸大儒非之而不可易特不觧朱子
    何以不察乎此致馬氏有膠柱鼓瑟黨同伐
    異之譏易曰精義入神以致用也蓋義之難
    精而經學之難講也久矣
[092-21b]
 又曰有天下者必推其祖以配天既立宗廟必推其
 祖為太祖禮也自孝經有郊祀配天明堂配帝之說
 祭法有禘郊祖宗之說鄭氏註以為禘郊即郊也鄭氏/以禘
為祀天于圜丘/然圜丘亦郊也祖宗即明堂也于是後之有天下者配天
 配帝必各以一祖推其剏業之祖以擬文王以為未
 足也而必求其祖之可以擬后稷者而推以配天焉
 夫文王受命作周者也漢之髙帝唐之神堯宋之藝
 祖庶乎其可擬矣曹孟徳司馬仲達以下諸人逞其
[092-22a]
 奸雄詐力取人之天下國家以遺其子孫上視文王
 奚啻瓦釜之與黄鍾然其為肇造區夏光啟王業事
 迹則同為子孫者雖以之擬文王可也獨擬后稷之
 祖則歴代多未有以處于是或取之遥遥華胄如曹
 魏之祖帝舜宇文周之祖神農周武氏之祖文王是
 也此三聖人者其功徳固可配天矣而非魏與二周
 之祖也是以當時議之後代哂之以為不類至于唐
 既以神堯擬文王矣而求其所以擬后稷者則屬之
[092-22b]
 景帝宋既以藝祖擬文王矣而求其所以擬后稷者
 則屬之僖祖夫景僖二帝雖唐宋之始祖然其在當
 時則無功業之庸夫也上視周室僅可比不窋之流
 而以后稷尊之過矣是以不特後世議其非而當時
 固譁然以為不可蓋無以厭服人心故也夫知其祖
 之未足以厭服人心而推崇尊大之意未慊也于是
 獻議者始為導諛附會之說以中之老𥅆亦人耳道
 家者流假託其名以行其教遂至推而尊之列坐上
[092-23a]
 帝之右而為其徒習其教者則曰此天帝也非復周
 之柱下史也而𥅆姓適同乎唐乃推𥅆以為始祖尊
 之曰𤣥元皇帝蓋雖祖𥅆而其意謂吾祖固天之貴
 神也於是崇建太清宫每禘祫並于𤣥元皇帝前設
 位序正是蓋以𤣥元為太祖擬周之后稷而其祖宗
 則俱為昭穆矣至宋大中祥符間天書封禪之事競
 興遂復效唐人之為推所為司命保生天尊大帝以
 為聖祖建立景靈宫聖祖殿居中而僖祖以下各立
[092-23b]
 一殿分置左右是蓋以聖祖為太祖擬周之后稷而
 祖宗則俱為昭穆矣晦菴嘗言景靈之建外為都宫
 而内各有寝廟門垣乃為近古蓋以其規制宏壯毎
 帝各居一殿不如太廟之共處一堂稍類古人立廟
 之制而足以稱天子所以嚴奉祖宗之意是則然矣
 然不知所謂聖祖者固有功徳之可稱如后稷譜系
 之可尋如稷之于文武成康乎祭法言虞夏商周禘
 郊祖宗之制鄭氏注謂有虞氏以上尚徳禘郊祖宗
[092-24a]
 配用有徳而已自夏以下稍用其姓氏之先後為次
 項平甫亦言此經作祭法者已於篇末自解其意先
 序帝嚳堯舜鯀禹之功次序黄帝顓頊契㝠湯文武
 之功以為此皆有功烈於民者故聖王祀之非此族
 也不在祀典則其意蓋謂郊禘祖宗皆擇有功烈者
 祀之耳而後之有天下者欲稽此以祀其祖先則固
 與其說大異矣愚嘗因是而究論之虞夏商之事逺
 矣周人郊祀后稷宗祀明堂此後世所取法也以詩
[092-24b]
 考之言后稷配郊者為生民思文言文王配明堂者
 為我将我将之詩其所稱頌者受命興周而已而生
 民思文二詩則皆言教民播種樹藝五榖之事然則
 文王有功於興周而后稷則有功于天下萬世者也
 傳曰烈山氏之子柱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棄亦為
 稷自商以來祀之夫社五土之神稷五榖之神皆地
 之異名也古之聖人能建天地所不及之功則其道
 可以擬天地故後世祀之推以配天地棄自商祀以
[092-25a]
 為稷則周為諸侯之時固已配食地祗矣周有天下
 棄開國之祖也文王受命禮合配天而實棄之子孫
 也周公制禮作樂既舉嚴父配天之禮以祀文王矣
 而棄之祀仍商之舊列于社稷是尊禰而卑祖也故
 復剏為明堂之禮而以是二聖人者各配一祀焉晦菴/亦言
古惟郊祀明堂之/祀周公以義起自秦以來文王配天之禮廢矣而稷之
 祀至今未嘗廢蓋稷之配食地祗周未興而已然周
 已亡而不替所謂有功烈于民者祀之萬世如一日
[092-25b]
 也後之有天下者豈復有此祖也哉而必欲效周之
 禮推其逺祖上擬后稷或本無譜系可考而強附會
 於古之帝王如曹魏二周之祖舜神農與文王是也
 或姑推其上世之逺祖而不問其人品功徳之何如
 如唐之景帝宋之僖祖是也又否則推而神之託之
 天帝之杳㝠如唐之𤣥元宋之聖祖是也而上視周
 家祀后稷之意則不類甚矣曷若只推其剏業之祖
 上擬文王郊祀明堂俱以配侑而上世之祖既未有
[092-26a]
 可以擬后稷者則不必一遵周人之制可也
    蕙田案馬氏二論可謂長于理而善于辭矣
    而猶有未盡者以愚推之三代以後始祖之
    位移易不定而議亦莫歸于一者一在附會
    不可知之華胄以失之誣一在姑取親廟之
    第一世為祖而失之昵二者自漢及宋迭為
    乖謬而卒以剏業開國之君當之則人心安
    而典禮正焉夫以剏業之君為太祖人知之
[092-26b]
    所祀之親廟功徳不可擬商周之稷契人亦
    知之然徃徃不足以堅其說而决其非者咎
    在持議之人無有以别子為祖之說斷之也
    傳曰别子為祖别子公子也大夫不得祖諸
    侯故以公子為始祖諸侯不得祖天子故以
    初封受國之君為始祖因生以賜姓胙之土
    而命之氏則以胙土受命之君為始祖故夏
    之世不祖顓頊而祖禹顓頊天子也不可祖
[092-27a]
    禹則始封于夏之君也殷周之世不祖帝嚳
    而祖契與稷帝嚳天子也不可祖稷與契始
    封于商于邰之君也此乃胙土受命不可易
    之制而非專為其盛徳之可百世祀而報之
    是之謂祖有功功者始封有國之謂也如專
    以徳則百世祀者不獨其子孫矣後世之君
    或奮起布衣或業由篡竊既無有國始封之
    祖即髙曽以上之世系尚茫昧不可尋而姑
[092-27b]
    以其所能記憶者立為親廟遂以親廟之最
    逺者為始祖夫親廟宜也是仁率親之義也
    以為不遷之祖不可也非祖有功之義也如
    唐之獻祖宋之僖祖皆始祀而卒遷假使當
    時議者不徒以稷契功徳之說較之而以稷
    契始封有國之說斷之則雄才大畧之主或
    不至任情以掩義何也功徳比擬迹渉貶抑
    而情之所篤孝子仁人必有歉於心而不肯
[092-28a]
    從者若以始封别子之說决之則親廟之數
    窮而祧遷之論定矣然當議時雖不及此即
    加崇奉而數世後卒歸于遷改而後定者義
    理得而人心安也故三代以後總當以剏業
    開國之君為太祖凡追尊之廟皆親盡而遞
    遷蓋祖之名一而太祖不同祖考之祖有逺
    近隆殺之分太祖之祖乃萬世不易之號明
    乎此而始祖太祖之號確有所歸無可疑矣
[092-28b]
    厥後明孝宗時憲宗升祔時九廟已備定議
    祧遷當時禮臣周洪謨倪岳等乃謂國家自
    徳祖以上莫推世次遂以徳祖視周后稷蓋
    沿王安石僖祖之謬說失職甚矣有一楊守
    陳争之而不從世宗時卒祧徳祖豈非與宋
    僖祖之議同一轍哉
宋史禮志慶元二年四月禮部太常寺言已於太廟之
西别建僖祖廟及告遷僖順翼宣帝后神主詣僖祖廟
[092-29a]
奉安
寧宗本紀慶元四年十二月癸卯祔光宗皇帝神主於
太廟
 續文獻通考寧宗嘉定四年三月臨安大火将及太
 廟詔遷神主於夀慈寺三日火息乃還太廟陳傅良
 上僖祖太祖廟議曰以經傳考之自商而上以受命
 之君為宗而祖其所始生之帝故虞夏以舜禹為宗
 而祖顓頊商人則以受命之君為宗而祖契周監二
[092-29b]
 代於是以受命之君為祖繼祖為宗而郊其所始封
 之君故周人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文王未稱王何
 以得為受命之君周公為之也其在詩受命作周言
 文王有明徳故天復命武王此周公推受命於文王
 祖文而宗武之事也其在詩思文后稷配天則稷之
 郊樂也清廟祀文王則文王廟樂也執競祀武王則
 武王廟樂也我将祀文王於明堂則又文王配帝之
 樂也文武每廟各有樂章而后稷廟無專樂則見周
[092-30a]
 祖文王而后稷不在七廟之列於是有先王先公之
 廟祧先王謂太王而下先公謂后稷而下其在詩天
 作祀先王先公則后稷以至太王王季之廟樂也文
 武每廟各樂章文王配帝又别有樂假如后稷為太
 祖則不應但有郊樂而無廟樂今天作一詩通用之
 先公先王則由王季而上其遷主皆藏於后稷而合
 享之明矣在書洛誥秬鬯二卣禋於文王武王烝祭
 歳文王辭牛一武王騂牛一不及后稷不應每事皆
[092-30b]
 遺太祖又明騐也由此言之后稷固先公之廟也天
 保之詩曰禴祠烝嘗于公先王時祀固同而周禮享
 先王禮甚備享先公但用鷩冕或亦有隆殺之等記
 曰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徳追王太王王季上
 祀先公以天子之禮當武王之末追尊三世周公金
 縢之卜但告三王則太王為祖而文王猶為穆考酒
 誥所謂穆考文王是也成王制禮作樂更定廟制於
 是推稷為始祖文王為太祖閔予小子之詩曰於乎
[092-31a]
 皇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降庭止則武王祔廟成
 王時也雝禘太祖謂文王也其詩曰既右烈考亦右
 文母則是以文王為祖武王為昭考矣武王為昭考
 故文王之子皆遞稱昭富辰所謂文之昭武之穆是
 也周禮天府掌祖廟之守藏註云祖廟為后稷始祖
 之廟詩禘太祖註云太祖為文王王肅亦曰文王自
 是祖廟孝經云宗祀文王宗字訓尊則以后稷為始
 祖文王為太祖王鄭同此說也䘮服傳曰諸侯及其
[092-31b]
 太祖天子及其始祖之所自出此始祖太祖明文也
 馬融云諸言祖逺言始祖近言太祖是也韋昭曰商
 家祖契周初亦祖后稷而宗文王至武王雖成文王
 之業而有伐紂定天下之功其廟不可毁而後更祖
 文王宗武王此說近之矣孔子稱之曰孝莫大於嚴
 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
 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以為周公其
 人言非周公不足以及此明非夏商之舊也周變夏
[092-32a]
 商非特此也追王至於三代前此未有也繫姓至於
 百世前此未有也推其所自出至於帝嚳又前此未
 有也商人禘舜至周禘嚳世數益逺是謂仁之至義
 之盡也漢魏以來諸儒考經不詳或得或失王鄭二
 家互相詆毁要不足深信此其所以專經為斷以贊
 廟議之决洪惟本朝世次弗彰今當以太祖之所推
 尊為定以僖祖為始祖之廟與太祖之廟皆世世享
 祀推廣孝思崇長恩厚則羣臣之議不相抵牾而大
[092-32b]
 典可就矣
    蕙田案傅良尚主調停之說非實見太祖之
    當配天而不可易也
理宗本紀寶慶元年四月辛卯朔寧宗祔廟
王圻續通考御史臺言大行皇帝係是十世當行議祧
切謂商以契為始祖以湯太戊武丁為不毁之廟不在
三昭三穆之數魯公之廟文世室也武公之廟武世室
也公羊子曰世室世世不毁仰惟國朝太祖皇帝為帝
[092-33a]
者太祖之廟太宗皇帝祔於太祖為一世之廟真宗仁
宗神宗髙宗各有制書不祧此與商周不毁廟魯公武
公之世室名異實同世室之祧既不在三昭三穆之中
則固不在九廟之數自太祖以至光宗實為五廟今大
行皇帝始為六廟合増展一室以祔大行皇帝於禮為
合於義為安詔從之
宋史理宗本紀紹定四年九月丙戌夜臨安火延及太
廟十月戊午太常少卿度正國史院編修官李心傳各
[092-33b]
疏言宗廟之制未合於古兹緣災異宜舉行之詔兩省
侍從臺諫集議以聞
禮志紹定四年九月丙戌京師大火延及太廟太常少
卿度正言伏見近世大儒侍講朱熹詳考古禮尚論宗
廟之制畫而為圖其說甚備然其為制務傚於古而頗
更本朝之制故學士大夫皆有異論遂不能行今天降
災異火發民家延及宗廟舉而行之莫此時為宜臣於
向來備聞其說今備員禮寺適當此變若遂隠黙則為
[092-34a]
有負謹為二說以獻其一純用朱熹之說謂本朝廟制
未合於古因畫為圖謂僖祖如周后稷當為本朝始祖
夫尊僖以為始祖是乃順太祖皇帝之孝心也始祖之
廟居於中左昭右穆各為一廟門皆南向位皆東向祧
廟之主藏於始祖之廟夾室昭常為昭穆常為穆自不
相亂三年合食則併出祧廟之主合享於始祖之廟始
祖東向羣昭之主皆位北而南向羣穆之主皆位南而
北向昭穆既分尊卑以定其說合於古而宜於今盡美
[092-34b]
盡善舉而行之祖宗在天之靈必歆享於此而垂祐於
無窮也其一說則因本朝之制而參以朱熹之說蓋本
朝廟制神宗嘗命禮官陸佃討論欲復古制未及施行
渡江以來稽古禮文之事多所未暇今欲驟行更革恐
未足以成其事而徒為紛紛或且仍遵本朝之制自西
徂東並為一列惟於每堂之後量展一間以藏祧廟之
主毎室之前量展二間遇三年祫享則以帷幄幕之通
為一室盡出諸廟主及祧廟主並為一列合食其上前
[092-35a]
乎此廟為一室凡遇祫享合祭於其室名為祫享而實
未嘗合今量展此三間後有藏祧主之所前有祖宗合
食之地於本朝之制初無大段更革而頗已得三年大
祫之義今來朝廷若能舉行朱熹前議固無以加如其
不然姑從後說亦為允當不失禮意然宗廟之禮儻無
其故何敢妄議今因大火之後若加損益亦惟其時乞
賜詳議有㫖令從祀禮部太常集議後竟不行
    蕙田案度正兩議都無一是
[092-35b]
理宗本紀五年壬寅新作太廟成
 王圻續通考景定五年八月都省言知嘉定府洪濤
 迎奉新繁縣太祖以下六朝御容于本府天慶觀一
 時權宜于禮未備詔令守臣選差武臣一員擇日迎
 奉赴行在所奉安合行典禮令有司條具上于尚書
 省
          右宋廟制下
遼史聖宗本紀統和十三年九月丁卯奉安景宗及皇
[092-36a]
太后石像于延芳淀 十四年十一月乙酉奉安景宗
及皇太后石像於乾州
開泰元年十二月丙寅奉遷南京諸帝石像于中京觀
徳殿景宗及宣獻皇后於上京五鸞殿
八年正月壬戌建景宗廟於中京
九年十二月戊辰詔中京建太祖廟制度祭器皆從古

道宗本紀太康三年九月壬申修乾陵廟
[092-36b]
續文獻通考遼諸帝各有廟又有原廟如凝神殿之類
其儀制俱未詳大抵簡樸有太古之風
    蕙田案遼廟制雖不詳然史云中京建廟制
    度祭器皆從古制則亦斐然有文矣苐所謂
    古制者三代以來之古制歟抑本國之古制
    歟要皆不失禮意勝于宋多矣
          右遼廟制
金史禮志金初無宗廟天輔七年八月太祖葬上京宫
[092-37a]
室之西南建寧神殿于陵上以時薦享自是諸京皆立
廟惟在京師者則曰太廟
太宗天會二年立大聖皇帝廟于西京
太宗本紀天會三年八月癸卯斡魯以遼主至京師甲
辰告于太廟十月詔建太祖廟于西京
熈宗本紀天會十四年八月丙辰追尊九代以下曰皇
帝皇后定始祖景祖世祖太祖太宗廟皆不祧
    蕙田案是時熈宗立二年矣仍用太宗年號
[092-37b]
    故稱天會十四年
天眷二年九月丙申立太祖原廟于慶元宫
皇統三年五月甲申初立太廟 四年七月庚午建原
廟於東京
禮志皇統七年有司奏慶元宫門舊曰景暉殿曰辰居
似非廟中之名今宜改殿名曰世徳是嵗東京御容殿

熈宗本紀皇統八年閏八月丙寅太廟成
[092-38a]
禮志皇統三年初立太廟八年太廟成則上京之廟也
海陵本紀天徳四年十月壬戌朔使使奉遷太廟神主
禮志天徳四年有司言燕京興建太廟復立原廟三代
以前無原廟制至漢惠帝始置廟于長安渭北薦以時
果其後又置于豐沛不聞享薦之禮今兩都告享宜止
于燕京所建原廟行事于是名其宫曰衍慶殿曰聖武
門曰崇聖
    蕙田案金天徳四年宋紹興二十二年也時
[092-38b]
    宋方廣建神御殿而金之有司奏稱三代以
    前無原廟制何其正也使宋臣而知此亦何
    至是哉
海陵本紀貞元三年十月戊寅權奉安太廟神主于延
聖寺十一月丁卯奉安神主于太廟
禮志貞元初海陵遷燕乃增廣舊廟奉遷祖宗神主于
新都三年十一月丁卯奉安于太廟
正隆中營建南京宫室復立宗廟南渡因之其廟制史
[092-39a]
不載傳志雜記或可概見今附之汴京之廟在宫南馳
道之東殿規一屋四間限其北為神室其前為通廊東
西二十六楹為間二十有五每間為一室廟端各虚一
間為夾室中二十三間為十一室從西三間為一室為
始祖廟祔徳帝安帝獻祖昭祖景祖祧主五餘皆兩間
為一室世祖室祔肅宗穆宗室祔康宗餘皆無祔每室
門一牖一門在左牖在右皆南向石室之龕于各室之
西壁東向其世祖之龕六南向者五東向者一其二其
[092-39b]
三俱二龕餘皆一室一龕總十六龕祭日出主于北墉
下南向禘祫則並出主始祖東向羣主依昭穆南北相
向東西序列室户外之通廊殿階二級列陛三前井亭
二外作重垣四繚南東西皆有門内垣之隅有樓南門
五闔餘皆三中垣之外東北冊寳殿也太常官一人季
視其封緘謂之㸃寳内垣之南曰大次東南為神庖廟
門翼兩廡各二十有五楹為齋郎執事之次西南垣外
則廟署也神門列㦸各二十有四植以木錡㦸下以板
[092-40a]
為掌形畫二青龍下垂五色帶長五尺享前一日則懸
㦸上祭畢藏之
世宗大定二年十二月詔以會寧府國家興王之地宜
就慶元宫址建正殿九間仍其舊號以時薦享 以睿
宗御容奉還衍慶宫
有司擬奏閔宗無嗣合别立廟有司以時祭享不稱宗
以武靈為廟號又奏唐立别廟不必專在太廟垣内今
武靈皇帝既不稱宗又不與祫享其廟擬于太廟東墉
[092-40b]
外隙地建立從之
王圻續通考大定四年廟成以武靈後諡孝成又謂之
孝成廟三月奉安武靈皇帝及悼皇后
金史禮志大定五年會寧府太祖廟成有司言宜以御
容安置先是衍慶宫藏太祖御容十有二法服一立容
一戎衣一佩弓矢一坐容二巾服一舊在會寧府安置
半身容二春衣容一巾而衣紅者二舊在中都御容殿
安置今皆在此詔以便服容一遣官奉安擇日啟行前
[092-41a]
一日夙興告廟用酒饌差奏告官一員以所差使充進
請御署祝版其日質明有司設龍車于衍慶宫門外少
西東向宰執率百官公服詣本宫殿下班立再拜班首
升殿跪上香奠酒教坊樂作少退再拜班首降階復位
陪位官皆再拜奉送使副率太祝捧御容匣出宰執以
下分左右前導出衍慶宫門外俟御容匣升車百官上
馬後從旗幟甲馬錦衣人等分左右導香輿扇等前行
至都門郊外俟御容車少駐導從官下馬車前立班再
[092-41b]
拜奉送使副側侍不拜班首詣香輿跪上香俛伏興還
班再拜辭訖退使副遂行毎程到館或廨舍内安駐其
道路儀衛紅羅傘一龍車一其制以青布為亭子狀安
車上駕以牛又用駞五旗鼓共五十舁香輿一十人導
從六十人執扇八人兵士百人䕶衛二十人以宗室明
安穆昆子孫充所過州縣官屬公服出郭香果奉迎再
拜班首上香奠酒又再拜送至郊外再拜乃退至會寧
府官屬備香輿奉迎如上儀乘馬從至廟門外下馬分
[092-42a]
左右導引使副率太祝四員捧御容入廟于中門外東
壁幄次内奉置定再拜訖退擇日奉安至日質明差去
官與本府官及建廟官等並公服詣幄次前排立先再
拜跪上香樂作奠酒訖又再拜太祝捧御容衆官前導
引至殿下排立御容升殿奉安訖再拜班首升殿跪上
香讀祝奠酒樂作少退再拜訖班首降階復位下闕三百/五十二字
于殿上又設親王宰執以下百官拜位于殿庭又設盥
洗位于東階下執罍篚者位于其後又于神位前各設
[092-42b]
北向拜褥位并各設香案香爐匙合香酒花果器皿物
等依前來例又於聖武殿上設香案爐匙合香等又于
殿下各設腰輿一舁士一十六人傘子各二人執扇各
十二人導從弩手各三十人前一日清齋親王于本府
百官于其第行禮官執事人等習儀就祠所清齋其日
質明禮官率太廟署官等詣崇聖閣奉世祖御容毎匣
用内侍二人太祝一員禮官署官前導置于聖武殿神
座禮直官引親王宰執百官公服于殿庭班立七品以
[092-43a]
下班于殿門之外贊者曰拜在位者皆再拜禮直官引
班首詣罍洗盥手訖升殿詣神座前跪上香訖少退再
拜禮直官引班首降殿復位贊者曰拜在位官皆再拜
訖禮官導世祖御容升腰輿儀衛依次序導從至廣徳
殿百官從後至庭下班位立禮官率太廟署官就腰輿
内捧御容于殿上正面奉安訖百官于階下六品以下
官于殿門外立班贊者曰再拜在位官皆再拜禮直官
引班首詣盥洗盥手訖升殿執事官等徒升詣御容前
[092-43b]
跪上香奠酒教坊樂作少退再拜訖樂止禮直官引班
首降殿復位贊者曰拜在位官皆再拜禮官率太廟署
官詣崇聖閣太祝内侍捧太宗御容禮官導太宗御容
于聖武殿行禮畢以次奉安于丕承殿行禮並如上儀
次睿宗御容奉安于天慶殿禮亦如之俟奉安禮畢百
官退
世宗本紀大定十年十一月辛巳制盗太廟物者與盗
宫中物論同
[092-44a]
禮志大定十二年議建閔宗别廟禮官援晉惠懐唐中
宗後唐荘宗升祔故事若依此典武靈皇帝無嗣亦合
升祔然中宗之祔始則為虚室終則増至九室恵懐之
祔乃遷豫章頴川二廟荘宗之祔乃祧懿祖一室今太
廟之制除祧廟外為七世十一室如當升祔武靈即須
别祧一廟荀子曰有天下者事七世若旁容兄弟上毁
祖考則天子有不得事七世者矣伏覩宗廟世次自睿
宗上至始祖凡七世别無可祧之廟晉史云廟以容主
[092-44b]
為限無拘常數東晉與唐皆用此制遂增至十一室康
帝承統以兄弟為一室故不遷逺廟而祔成帝唐以敬
文武三宗同為一代于太廟東間増置兩室定為九代
十一室今太廟已滿此數如用不拘常數之說増至十
二室可也然廟制已定復議増展其事甚重又與睿宗
皇帝祏室昭穆亦恐更改春秋之義不以親親害尊尊
漢志云父子不並坐而孫可從王父若武靈升祔太廟
増作十二室依春秋尊尊之典武靈當在十一室禘祫
[092-45a]
合食依孫從王父之典當在太宗之下而居昭位又當
稱宗然前升祔睿宗已在第十一室累遇祫享睿宗在
穆位與太宗昭位相對若更改祏室及昭穆序非有司
所敢輕議宜取聖裁
世宗本紀大定十三年四月辛巳更定盗宗廟祭物法
禮志大定十六年四月十九日奉安世祖御容行朝謁
之禮皇帝前一日齋于内殿皇太子齋于本宫親王齋
于本府百官齋于其第太廟令率其屬于衍慶宫内外
[092-45b]
掃除設親王百官拜位於殿庭又設皇太子拜褥于親
王百官位前宣徽院率其屬于聖武門外之東設西向
御幄靈星門東設皇太子幄次其日有司列仗衛于應
天門俟奉安御容訖有司于殿上并神御前設北向拜
褥位安置香爐香案并香酒器物等皇太子比至車駕
進發已前公服乗馬本官屬導從至衍慶宫門西下馬
歩入幄次親王百官于衍慶宫門外西向立班俟車駕
将至典贊儀引皇太子出幄次于親王百官班前奉迎
[092-46a]
導駕官五品六品七品職官内差四十員于應天門外
道南立班以俟皇帝服靴袍乗輦從官繖扇侍衛如常
儀勅㫖用大安輦儀仗一千人出應天門閤門通喝導
駕官再拜訖閤門傳勅導駕官上馬分左右前導至廟
門外西偏下馬車駕至衍慶宫門外稍西降輦左右宣
徽使前導皇帝歩入御幄簾降閤門先引親王宰執四
品以上執事官由東西偏門入至殿庭分東西班相向
立典贊儀引皇太子入立于褥位之西東向進香進酒
[092-46b]
等執事官并升階于殿上分東西向以次立宣徽使跪
奏請皇帝行朝謁之禮簾捲皇帝出幄宣徽使前導至
殿上褥位北向立典贊儀引皇太子就褥位閤門引親
王宰執四品已上執事官回班並北向立令中間歇空
不礙奏樂五品以下聖武門外八品以下宫門外陪拜
宣徽使跪奏請皇帝再拜教坊樂作皇太子以下羣官
皆再拜請皇帝詣神御前褥位北向立又請皇帝再拜
皇太子以下羣官皆再拜請皇帝跪三上香三奠酒俛
[092-47a]
伏興又請皇帝再拜皇太子以下羣官皆再拜訖皇帝
復位又請皇帝再拜皇太子以下羣官皆再拜宣徽使
奏禮畢以上擬八拜宣徽院奏過依舊例十二拜典贊
儀引皇太子復立于褥位之西東向閤門引親王宰執
以下羣官東西相向立先引五品以下官出宣徽使前
導皇帝還御幄簾降典贊儀引皇太子閤門分引殿庭
百官以次出宣徽使跪奏請皇帝還宫簾捲歩出廟門
外升輦還宫如來儀
[092-47b]
世宗本紀大定十七年正月戊申詔以衍慶宫聖武殿
西建世祖神御殿東建太宗睿宗神御殿
禮志大定十九年四月禘祔閔宗遂増展太廟為十二

世宗本紀大定二十一年四月庚戌奉安昭祖以下三
祖三宗御容于衍慶宫行親祀禮
禮志大定二十一年閏三月奉㫖昭祖景祖奉安燕昌
閣上肅宗穆宗康宗奉安閣下明肅皇帝奉安崇聖閣
[092-48a]
下毎位設黄羅幕一黄羅明金柱衣二紫羅地褥一龍
牀一踏牀二衣全前期奏吉四月一日奉安五日親祀
是年五月遷聖安寺睿宗皇帝御容于衍慶宫皇太子
親王宰執奉迎安置
世宗本紀大定二十九年正月癸巳上崩三月辛卯朔
上尊諡廟號世宗
禮志大定二十九年世宗将祔廟有司言太廟十二室
自始祖至熈宗雖係八世然世祖與熈宗為兄弟不相
[092-48b]
為後用晉成帝故事止係七世若特升世宗顯宗即係
九世於是五月遂祧獻祖昭祖升祔世宗明徳皇后顯
宗于廟
宣宗本紀貞祐三年七月丁丑肅宗神主至自中都奉
安于明俊殿己卯明徳皇后神主至自中都八月太祖
御容至自西京奉安于啟慶宫九月癸酉朝謁世祖太
祖御容于啟慶宫行獻享禮始用樂甲戌朝謁太宗熈
宗睿宗御容行獻享禮
[092-49a]
四年二月甲辰命參知政事李革為修奉太廟使權祔
肅宗神主于世祖室奉世祖以下神主于隨室祭器以
瓦代銅獻官以公服行事供帳等物並從儉約三月乙
卯以将修太廟遣李革奏告祖宗神主于明俊殿五月
癸丑朔禮官言太廟既成行都禮雖簡約惟以親行祔
享為敬請權不用鹵簿儀仗及宫懸樂舞從之八月甲
寅太子少保兼禮部尚書張行信定祔享親祀之儀以
進上嘉納之十月己未親王百官奉迎祖宗神主于太
[092-49b]
廟辛酉上親行祔享禮甲子祔享禮成
禮志貞祐二年宣宗南遷廟社諸祀並委中都自穆延
盡忠棄城南奔時謁之禮盡廢四年禮官言廟社國之
大事今主上駐蹕陪京列聖神主已遷於此宜重修太
廟社稷以奉嵗時之祭案中都廟制自始祖至章宗凡
十二室而今廟室止十一若増建恐難卒成况時方多
故禮宜從變今擬權祔肅宗主世祖室始祖以下諸神
主于隨室奉安主用栗依唐制皇統九年所定也祏室
[092-50a]
旁及上下皆石門東向以木為闔髹以朱室中有褥奠
主訖帝主居左覆以黄羅帕后主居右覆以紅羅帕黼
扆以紙木為筐兩足如立屏狀覆以紅羅三幅繡金斧
五十四裹以紅絹覆於屏上其半無文者垂于其後置
北墉下南向前設几筵以坐神主五席各長五尺五寸
闊二尺五寸莞筵粉純以藺為席緣以紅羅以白繡蕙
文及雲氣之状復以紅絹裹之毎位二繅席畫純以五
色絨織青蒲為之緣以紅羅畫藻文及雲氣状亦以紅
[092-50b]
絹裹之毎位二在筦上次席黻純以輕筠為之亦曰桃
枝席緣以紅綃繡鐵色斧裹以紅絹毎位二在繅席上
虎席二大者長同惟闊増一尺以虎皮為褥有緼以紅
羅繡金色斧緣之又有小虎皮褥制同三席時暄則用
桃枝次席時寒則去桃枝加虎皮褥夏秋享則用桃枝
次席二冬則去桃枝加小虎皮褥于繅席上臘冬則又
添大虎皮褥二于繅上遷小虎皮褥二在大褥之上曲
几三足直几二足各長尺五寸以丹漆之帝主前設曲
[092-51a]
几后設直几
哀宗本紀正大元年三月戊申奉安宣宗御容于孝嚴
寺四月癸酉宣宗祔廟
    蕙田案金太廟原廟神御殿畧如宋制然簡
    約多矣
          右金廟制
 
 
[092-51b]
 
 
 
 
 
 
 
 五禮通考卷八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