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27 南華真經義海纂微--褚伯秀 (master)


[089-001a]
南華眞經義海纂微卷之九十一
    武林道士褚伯秀學
   寓言第一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寓
言十九藉外論之親父不爲其子媒親父舉
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與
己同則應不與己同則反同於己爲是之異
於己爲非之重言七十所以已言也是爲耆
艾年先矣而無經緯本末以期年耆者是非
先也人而無以先人無人道也人而無人道
[089-001b]
是之謂陳人巵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
所以窮年不言則齊齊與言不齊言與齊不
齊也故曰無言言無言終身言未嘗言終身
不言未嘗不言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
自有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惡乎然然於然
惡乎不然不然於不然惡乎可可於可惡乎
不可不可於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無物不然無物不可非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孰得其乆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禪始卒
若環莫得其倫是謂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089-002a]
 郭註寄之他人十言而九見信世之所重
 十言而七見信巵滿則傾空則仰非持故
 者也況之於言因物隨變日出猶日新日
 新則盡自然之分分盡則和也言出於己
 俗多不受故借外耳肩吾連叔之類是也
 父之譽子人多不信時有信者輒以常嫌
 見疑故借外論之己雖信而懷常疑者猶
 不受寄之他人則信之人之聽有斯累同
 應否反互相非也三異同處而二異訟必
 取是於不訟者俱異耳而獨信其所是非
[089-002b]
 借外而何重言以其耆艾故俗共重之使
 不借外十信其七年在物先而其餘本末
 無以待人則非所以先也直是陳乆之人
 便共信之此俗之所以安故習常也夫自
 然有分而是非無主故曼衍莫能定曠然
 無懷因而任之所以各終其天年也付之
 於物就用其言則彼此是非居然自齊若
 立言以齊之則我與物復不齊矣言彼所
 言而我竟不言故未嘗言亦未嘗不言彼
 我情偏有可不可而物各自然自可統而
[089-003a]
 言之無可無不可而至也唯言隨物制而
 任其天然之分者能無夭落雖變化相代
 其氣則一於今爲始於昨爲卒理自爾耳
 莫得其倫夫均齊者豈妄或皆天然之分
 也
 吕註寓言十九則非寓而言者十一重言
 十七則非重而言者十三而已巵言日出
 和以天倪則寓與不寓重與不重皆巵言
 也何謂寓言十九夫道近在吾心以吾心
 論之彼則疑而不信猶父不爲子媒必藉
[089-003b]
 外論之非吾不欲直言人不可與直言故
 也何謂重言十七同己則應而爲是異己
 則反而爲非吾所以言於人者欲其應不
 欲其反也故因其心之所重耆艾之人而
 言之以已所重猶已言也凡此書中稱引
 古昔者皆是以耆艾爲重者所聞先於我
 非以年也有經緯本末足以先人則人從
 之人而無以先人是謂陳乆之人曷足重
 哉言出未始有言則其日出猶巵而已巵
 之爲物酌於鐏罍而時出之中虚而無積
[089-004a]
 也天倪則無烏之至聖人所休和以是非
 休乎天均則出處語默無非天均因以曼
 衍即是理而推之所以窮年也唯無我而
 不言則齊有言則有我有物安得而齊故
 齊與言言與齊未始齊也不言雖齊猶與
 言不齊未足爲大齊唯言無言而後大齊
 巵言是也故終身言未嘗言終身不言未
 嘗不言所謂可與不可然與不然皆有自
 也固有所然所可則無不然無不可可知
 矣萬物之種其出未始不同知其同則知
[089-004b]
 始卒若環是謂天均天均者是非於此而
 和萬物所齊無爲之至故曰天倪也
 疑獨註寓言製名以言重言世俗所重巵
 言猶老子云善言無瑕讁也巵滿則傾空
 則仰喻言之善者因時而適變日出而不
 窮乃能和之以自然之分十言而九見信
 七見信皆局於陰陽之數不能無窮也言
 出於己俗多不信故父不爲子媒而藉外
 論之是謂寓言也重言如托以孔子顔回
 之類言雖出於己可推重則爲耆艾如無
[089-005a]
 經緯本末雖耆艾亦非重也學至於道斯
 能先人否則陳人而已聖人之言應物當
 理往而不留故曰日出唯能和以天倪所
 以曼衍窮年也巵言出於不言不言則萬
 理自齊言則不齊矣莊子巵言出於既齊
 之後而齊與言言與齊皆不齊也莫若無
 言雖無言而未嘗不言孔子欲無言亦何
 嘗無言言出於無言則雖終日言所以應
 物也何意於言哉雖終日不言無妨應世
 也何嘗不言哉此莊子巵言之意有自也
[089-005b]
 而可有可有自也有自也而不可無可無
 自也下文體此有自有然是非彼我之所
 起可不可然不然將以齊彼我一是非也
 而然於然可於可固有所然固有所可則
 使萬物各足於性命之内然可在物不在
 我也非巵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乆耶
 種者物生之始萬形萬變其化無窮相代
 始終如環無端莫得其倫理是之謂天均
 人力莫與焉天均言其平天倪言其始皆
 自然之諭
[089-006a]
 碧虚註寄寓之言十取其九德重之言十
 不信三此世俗之見也巵滿則傾空則仰
 中則正日出則斜過午則昊及中則明巵
 言取其正日出取其中君子言出中正而
 明和之以極分而巳藉外之言人多取信
 父之譽子難爲巧辭世人不察是非而以
 己同爲善重者取其耆艾若年先而無德
 非先也止是陳舊之人耳巵言日出中正
 而明和以極分之理因以不滯之辭所以
 盡其天年而無悔吝不言謂默默則寓重
[089-006b]
 巵言皆齊盖以不言齊之也不言之理自
 齊寓重巵言自不齊耳故曰齊與言不齊
 是言自屬言齊自屬齊此與一與言爲二
 之義略同言無言謂無情之言巵言中正
 豈有情哉無是非愛惡之情則無是非愛
 惡之言故終身言而未嘗言若乃謹默括
 囊而中正未嘗去心則是終日不言未嘗
 不言也有自而可與不可有自而然與不
 然言其皆有由然乎然可乎可由於道故
 也其不然不可不由於道故也固有所然
[089-007a]
 所可則無不然不可矣故再舉巵言可乆
 總結前文萬物異種理自相代有形化無
 形無形生有形有情交無情無情變有情
 始不見首卒不見後循環莫測故曰天均
 自然均平取其極分而已矣
 劉槩註水之在巵猶言之在德不滿則不
 發也自外來者益之而不可增由中出者
 雖多而未嘗虧故曰巵言日出物之有際
 必有端倪自然之倪始卒若環故曰和以
 天倪如草曼水衍以譬自然之緒道全而
[089-007b]
 物不傷故可以盡年也終身言未嘗言終
 身不言未嘗不言則六經不爲支離老子
 不爲簡約矣若以寓言以祈人之合重言
 以祈人之信皆有爲而言言之末也則巵
 言者其爲言之本歟
 鬳齋口義巵以貯酒飲之有味日出者件
 件之中有此言以天理而調和衆心也父
 爲子媒人必不信故藉外論之已言所以
 止其爭變也借重於耆艾則聞者不敢非
 古先帝王皆耆艾也經緯本末言知常變
[089-008a]
 始終期年期頤之年年先而學無所見不
 足以先人所謂陳乆無用之人耳曼衍自
 得窮年以此送日月也以無言爲言則歸
 于一理若以一而形諸言或以言而論此
 一皆爲容心不齊一矣唯無言則齊無心
 之言是也故終身言而未嘗言不言之中
 使人悟理則非不言也凡人所謂可與不
 可然與不然皆各有所是我何從而然可
 之唯隨其然者可者而然之可之固有所
 然所可則無不然不可矣齊物篇論此甚
[089-008b]
 詳非以自然之言調和衆口豈能千古不
 磨萬物之種同出於造化往來終始相代
 於天地之間其倫理之妙莫得而窮之天
 均者天理之同然也
  寓重之義諸解已明十居九七之論爲
  優則出胸臆而言者無幾盖謂世俗之
  人中無所主輕重隨人故從權立言乗
  機化導俾從信而入陶成善心其憂世
  愛民亦切矣巵言解者不一夫巵之貯
  水喻言之載道道固非言所能盡水亦
[089-009a]
  非巵所能量遽謂道不屬言水不屬巵
  不可也故其言日出而不窮人亦聽之
  而不厭非若寓言重言之有所去取也
  盖能和以自然之分則可以合天下之
  心而我無心何同異是非之辨哉父不
  爲子媒一語足以盡寓言之㫖我所以
  藉外論之者爲彼難信故也其同異在
  言而應反見諸迹不若無言之混成而
  人莫我異無言之混成又不若無心之
  言能化物而無迕也重言亦出於已言
[089-009b]
  經緯論其才本末明所學此又有警勵
  學者之意巵言無窮而能和以自然之
  分優游曼衍以終天年何世累之能及
  至此亦可矣後又隨掃其迹云凡天下
  事物之理不言則齊與道爲一齊與言
  猶無與有粗妙異理惡得而齊唯超有
  無而㝠粗妙者斯大齊也故曰無言曰
  當是言字下文可照此又明夫未嘗言
  未嘗不言之妙神而化之不滯有言無
  言之迹而天下風靡影從也夫言之有
[089-010a]
  可有然出於固然固可則無不然無不
  可矣此巵言所以併包寓重而無遣故
  言滿天下無口過也本經末篇自叙有
  云以巵言爲曼衍以重言爲眞以寓言
  爲廣則知是經所言浩瀚宏深千變萬
  化不越此三條而已然而絶迹易無行
  地難不言易言無瑕讁難南華立此三
  言所以免乎瑕讁也夫以言免瑕讁猶
  夫若忘言而無瑕讁忘謂有而無之非
  不言之偏執也忘言極議夫子之欲無
[089-010b]
  言近之世間萬物同出乎機而禀形有
  異相代無窮猶言之同出乎心而立論
  有異辨諍無極聖人因而不自唱應彼
  而言非我言也故若環無端莫究其極
  我則和以是非而休乎自然之分而已
  是亦遣言之意云
莊子謂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
而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
十九非也惠子曰孔子勤志服知也莊子曰
孔子謝之矣而其未之嘗言孔子云夫受才
[089-011a]
乎大本復靈以生鳴而當律言而當法利義
陳乎前而好惡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
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已乎
 已乎吾且不得及彼乎
 郭註隨年隨化與時俱也時變則俗情亦
 變乗物以逰心者豈異於俗哉變者不停
 是不可常謂孔子勤志服膺而後知非能
 任其自化此明惠子不及聖人之韻遠矣
 孔子謝變化之自爾非知力之所爲故隨
 時任物而不造言若役其材知而不復本
[089-011b]
 靈則生亡矣鳴者律之所生言者法之所
 出法律皆衆人所爲聖人就用之故無不
 當而未之嘗言未之嘗爲也我無言也好
 惡是非義利之陳直用人之口耳口所以
 宣心既用衆人之口則衆人之心用矣我
 順衆心誰敢逆立哉因天下之自定而定
 之又何爲乎因而乗之故無不及也
 吕註傳稱孔子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
 從心則横心所念更無是非横口所言更
 無利害是也道未至於從心則不免於化
[089-012a]
 化則必始是而卒非六十之所謂是安知
 非五十九非也惠子不知此乃孔子之與
 人同者至其與天同者則自古及今未始
 有化而眞以爲勤志而行服知而知也謝
 謂絶去之物得以生之謂德所謂受才乎
 大本復靈以生也未生則無氣無形安有
 所謂靈生而有氣有形而復其靈也鳴而
 當律無事於聲音之調言而當法無事於
 義理之釋及夫義利陳乎前我則從而好
 惡是非之此直服人之口而已以其所待
[089-012b]
 未定非無爲而自化者若夫使人心服而
 不敢蘁立然後定天下之定是乃使之自
 化非直服人之口而已吾且不得及彼者
 是其謝之而未之嘗言也
 疑獨註孔子六十而耳順則無是非矣惠
 子未知以爲勤志服知而得也謝如陰陽
 代謝未嘗有言大本造化人才皆受於造
 化能反本復靈生理得矣若役於外物本
 失靈喪何生之能存律者迷陰陽之氣法
 者順天地之德聖人與陰陽合氣故鳴而
[089-013a]
 當律與天地合德故言而當法今則義利
 交陳於前以起好惡是非而出於己之私
 見直服人之口不服人之心欲人心服者
 順而任之不敢逆立因天下之定而定之
 所以爲順也已乎已乎欲無爲之意我無
 爲則彼自定故曰吾且不得及彼乎
 碧虚註年運既長德性愈明此與籧伯玉
 章辭同而義别蘧瑗悟始是卒非未能自
 忘仲尼則行化不滯使人忘己難也始而
 所是隨事應變卒而非之終歸正道也前
[089-013b]
 既未是今亦必非此愈損而愈益也勤志
 則少變服知則多矜孔子乆辭世紛未嘗
 載其言也受才質於大道者聖迹不足恃
 復靈性以出生者隨變而任化故其聲合
 中和語成文教義利陳諸方册豈直服人
 之口而已以至奔馳師仰使人心服遵古
 循理孰敢逆立持此委順世間可以定天
 下之定也吾不及彼孔子謙辭
 鬳齋口義勤心服事於知見謂博學也孔
 子謝去博學之事而進於道但未嘗與人
[089-014a]
 言耳才猶性本始也謂造物禀靈者知覺
 之性反歸本來知覺之性而後可以盡人
 生之道鳴即言律即法義利在前而有所
 是非好惡則人與我對可以服其口未能
 服其心必舍義利是非乃可使人心服無
 敢對立爲忤者而後可以定天下之定理
 矣莊子既稱夫子之心乃對惠子而歎曰
 已乎已乎我安得及彼乎敬夫子之至也
  人生隨年而化賢愚所不免者内而知
  慮日增外而形貌日改得失利害之相
[089-014b]
  攻是非成毁之變易凡幻塵泡影倐起
  焂滅於前者皆化也夫子行年六十而
  六十化則生道日新不滯陳迹其居化
  與人同而受化與人異黄帝書云宇宙
  在乎手萬化生乎身信哉夫六十歲爲
  天地枝榦之一周人生上壽之中半更
  事既乆是非可定矣然猶未知今之所
  是之非五十九非也靖原其由患在於
  有我苟未至無我猶未必六十歲之後
  爲眞是故璩夫子亦有五十九非之歎
[089-015a]
  勤志謂積學服知謂任能夫子謝去所
  學所能乆矣默進此道而人不知耳人
  皆受才性於造物必能復其己靈生道
  乃可長乆以至充之以學問美之以德
  業鳴當律言當法猶云聲爲律身爲度
  此皆由靈而出人道可謂大備矣及其
  義利陳乎前而以己之好惡爲是非直
  服人之口而已世之學者往往皆然今
  夫子乃使人以心服而不敢噩從無隱/范先生
  點/句立定天下之定言其化之速也已乎
[089-015b]
  至彼乎乃莊子歎服夫子之辭




南華眞經義海纂微卷之九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