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27 南華真經義海纂微--褚伯秀 (master)


[072-001a]
南華眞經義海纂微卷之七十四正九
    武林道士褚伯秀學
   雜篇庚桑楚第五
蹍市人之足則辭以放驁兄則以嫗大親則
已矣故曰至禮有不人至義不物至知不謀
至仁無親至信辟金徹志之勃解心之謬去
德之累達道之塞貴富顯嚴名利六者勃志
也容動色理氣意六者謬心也惡慾喜怒哀
樂六者累德也去就取與知能六者塞道也
此四六者不盪胸中則正正則靜靜則明明
[072-001b]
則虚虚則無爲而無不爲也道者德之欽也
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質也性者動謂之
爲爲之僞謂之失知者接也知者謨也知者
之所不知猶睨也動以不得己之謂德動無
非我之謂治名相反而實相順也
 郭註蹍市人則稱已脫誤以謝兄則傴詡
 之大親則已矣明恕素足也不人者視人
 若己不相辭乃禮之至義者各得其宜則
 物皆我謀而後知非自然也譬之五常未
 嘗相親而仁已至金玉小信之質大信則
[072-002a]
 除此矣以性動故稱爲此乃眞爲非有爲
 也目非知視而能視心非知知而能知所
 以爲自然若得已而動則爲强動故失也
 動而效彼則亂有彼我之名故反各得其
 實則順也
 吕註他人關弓而射我則談笑而道之以
 其無恩於我不以恩望之則碾足不得不
 辭以放驁兄弟關弓而射我則涕泣而道
 之以其恩於我則以恩望之故雖蹍足不
 嫌於不愛以傴而已無所事辭大親則恩
[072-002b]
 之至勿傴可也由是言之禮義仁知之至
 者皆無所待於外知禮意而不爲俗禮以
 親衆人不人之禮也行之而宜不求宜物
 不物之義也事至而應無所預謀不謀之
 知也以百姓爲芻狗而使天下兼忘無親
 之仁也信矣而不期辟金之信也苟至於
 道則五者無不至矣志者心所之心者德
 之和德則道之在我者是以徹志而後解
 心去累而後達塞養志貴弱以富貴等爲
 志非弱也悖而已矣故不可不徹養心貴
[072-003a]
 虚以容動等爲心非虚也繆而已矣故不
 可不解德以同於初爲至則欲惡等爲德
 之累不可不去也道以通于一爲達則去
 與等爲道之塞不可不達也凡此諸累不
 蕩於胸中則道集矣不尊無以爲道故道
 者德之欽不生無以見德故生者德之光
 性者生之質性動而有爲爲偽而失矣生
 而無以知爲則知者接也非與生俱生者
 也謀而後用知則知者謨也知者之所不
 知則知之所自知猶睨者之所不睨乃其
[072-003b]
 所以睨也故動以不得已則性之爲非爲
 之偽是以謂之道也動無非我則物與我
 一何得以動亂之誠能如是則天下彼我
 是非雖名或相反而實未嘗不相順者以
 道無非我故也
 疑獨註以天屬之親不嫌於不敬在他人
 則有嫌矣故蹍市人則稱誤以謝兄則傴
 翊之父則無復有言由是知言辭之非實
 可見矣至禮猶天故不人至義忘己故不
 物至知同物故不謀至仁博愛故無親至
[072-004a]
 信不渝故辟金也悖則不通故徹之謬則
 不脫故解之累則不明故去之塞則不虚
 故達之此四六者不蕩於中則正于一一
 則靜而明虚而通也必矣可道之道爲德
 之欽能生之生爲德之光命之在我爲性
 曰生之質性動而爲莫非自然人爲則偽
 所以爲失以知而接物謀事皆不免於用
 知知者之有所不知猶睨者之有所不見
 若神則無不知無不見也性出乎靜不得
 已而應物是其動動不失正使物皆自得
[072-004b]
 安有不治者哉不得已而動若相反然使
 物皆自得則實相順也
 碧虚註凡有脫誤於人者情疏則不免辭
 謝情親則恕之而已至禮者忘己則治有
 人則亂矣至義者守節自全在物則虧矣
 至知者不思而明多謀則惑矣至仁者芻
 狗萬物親疏大同矣至信者未嘗失約豈
 俟金璧以爲質哉貴富諸事不能悖亂者
 志通也容動諸事不能繆網者心空也慾
 惡等事不能縁累者德厚也去就諸事不
[072-005a]
 能閼塞者道明也諸事不慁於靈府則洞
 然明靈遐覽太漠世事有爲之患豈足以
 猒溺耶夫有迹者難侔於無形枯槁者詎
 比於華耀無性有有生於何由質正哉視
 聽食息皆性所爲所爲非眞爲道之失故
 不接不謨安用知爲知者於所常知則知
 之其所不知則瞢然矣猶睨者斜視而不
 能直見也迫而後動動則斯得眞以治身
 何所不治内外物我猶東西之相反而不
 可以相無也
[072-005b]
 鬳齋口義禮義知仁之至者皆不待於外
 物蹍足之喻義歸下文四六不盪於胸中
 此教人下手處欽者守持之恭生者德之
 發見性在我者質本然也性而有爲爲而
 流偽則爲失矣應接謀慮皆性中之知知
 者以其所不知而爲知猶嬰兒之睨而無
 所視凡所動用以不得已而爲之謂之德
 即忘我也於忘我之中又無非我此即形
 中之不形不形中之形也物不得以亂之
 曰治曰不得已曰無非我名若相反而實
[072-006a]
 未嘗不相順也此又是一般說話
  蹍足以親疏而分敬驁則世俗之所謂
  禮者相偽而已矣庸敬在兄斯須之敬
  在鄉人大親則不喻而愛敬常存脫誤
  蹍足無所復問故禮義知仁之至者皆
  不資於有物有爲而自造其極此出乎
  天理自然故不容擬議而行者合轍也
  至於徹志解心去累達塞則由乎人爲
  又下一等繼以四六者不盪於中以示
  入道之要由正而靜所以應天下之動
[072-006b]
  自明而虚所以容天下之實則與前所
  謂至禮至義者無間而同歸乎道矣德
  者物之欽道又德之欽則其尊可知生
  者德之光義當是德者生之光人而無
  德奚以生爲物得以生之謂德是也性
  者生之質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
  是也性之動謂之爲則知無烏者其性
  未嘗動爲之偽謂之失則知有爲者其
  爲未嘗眞世之任知者與接爲構相與
  爲謀唯恐接之不徧知之不博以自苦
[072-007a]
  其形神而弗悟知之所不知者乃其所
  以知猶睨者之所不睨乃其所以睨即
  本經云踐者恃其所不踐而後善博也
  故凡應物處事必不得已而動則出於
  性之自爲而無失矣此皆與世之名相
  反而實相順老子云正言若反此有道
  者所以異於俗而能處物不傷也
羿工乎中微而拙乎使人無己譽聖人工乎
天而拙乎人夫工乎天而俍乎人者唯全人
能之唯蟲能蟲唯蟲能天全人惡天惡人之
[072-007b]
天而況吾天乎人乎一雀適羿羿必得之威
也以天下爲之籠則雀無所逃是故湯以庖
人籠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籠百里奚是
故非以其所好籠之而可得者無有也介者
拸畫外非譽也胥靡登高而不懼遺死生也
夫復謂不餽而忘人忘人因以爲天人矣故
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唯同乎天和者爲
然出怒不怒則怒出於不怒矣出爲無爲則
爲出於無爲矣欲靜則平氣欲神則順心有
爲也欲當則縁於不得已不得已之類聖人
[072-008a]
之道
 郭註善中則善取譽理常俱也任其自然
 天也有心爲之人也工於天即俍於人矣
 全人即聖人也蟲能守蟲即是能天都不
 知而任之斯謂工乎天威以取物物必遯
 之天下之物各有所好所好各得逃將安
 在畫所以飾貌刖者貌已虧殘不復以好
 醜存懷故拸而棄之胥靡無賴於生故不
 畏死復謵不餽而忘人不識人之所惜無
 人之情自然爲天人矣彼胥役形殘而猶
[072-008b]
 同乎天和況天和之自然乎出怒不怒出
 爲無爲此是無能生有有不能爲無之意
 平氣則靜理足順心則神功至縁於不得
 已則所爲皆當聖人以斯爲道豈求無爲
 於恍惚之外哉
 吕註經中有天人神人至人聖人此又有
 全人焉聖人者逃變化雖工乎天而拙乎
 人全人則又出其上故工乎天又俍乎人
 也彼跂行喙息群分類聚者蟲能蟲也不
 知其所以然而然蟲能天也全人之所惡
[072-009a]
 惡人之天也人之天則知其不知所以然
 天之天則忘其不知所以然夫不知其所
 以然猶且惡之況天乎人乎而擬議之耶
 雀適羿必得之威也彼不適者則非威所
 得以天下爲籠則萬物畢羅而無所逃況
 於雀乎唯深之又深而能通天下之志者
 斯能以天下爲籠是故有若伊尹百里奚
 者皆莫逃焉以其所好籠之也介者以外
 非譽猶能拸畫而弗循胥靡以遺死生猶
 能登高而不懼況夫能忘人宜其復謵而
[072-009b]
 不餽也玩習至於再三而不能忘人之所
 不能不愧忘人因以爲天人明所謂天人
 者不止於忘人忘人爲之因而已此則同
 乎天知者宜其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
 也夫怒常出於不怒爲常出於無爲不怒
 無爲則未始有物而物所自出也氣者虚
 而待物人不能平而暴之故不靜誠能平
 其氣未有不靜者心於人則神也人不能
 順而滑之故不神誠能順其心未有不神
 者有爲欲當誠已者也躊躇以興事豫若
[072-010a]
 冬涉川皆不得已之義
 疑獨註以威得人所獲者少以心得人所
 獲者衆以射取之者威也以好籠之者德
 也伊尹好調鼎負鼎以干湯湯以庖人籠
 之百里奚好服五色羊皮秦穆公以五色
 羊皮籠之故各得其心而爲之用也介者
 小人畫以飾外小人已忘形骸外非譽而
 不倦服習至於有成而不餽其師是忘人
 道也由忘人道因而自以爲入於天人不
 免一曲之蔽也未能忘已則有所擊累敬
[072-010b]
 之則喜侮之則怒唯同乎天和者喜怒不
 由敬侮而發而繫天下之治亂若武王一
 怒而安天下此怒出於不怒也出怒既不
 怒則出爲亦無爲故不暴其氣而性靜不
 逆其心而神全欲事無不當則縁於不得
 已此聖人應物之道也
 碧虚註工取中者拙乎藏譽妙自然者疏
 於人爲天人之迹俱泯斯爲全人也已禽
 蟲多自名曰能蟲飛走不相代曰能天全
 人惡天不以心縁道惡人之天不以人助
[072-011a]
 天又豈顧人之譽工而毁拙者禽誤入羿
 之彀士固入國之籠羿得禽則威羿威而
 禽斃國得士則昌國昌而士勞一得一失
 自然之理如伊尹百里奚皆未能無心忘
 好故爲成湯穆公所籠若心無所好豈可
 得而籠耶夫飾容者喜譽貪生者懼亡復
 習玩好而不餽遺者忘棄人事也縁習成
 性因以爲天然者亦猶介者外非譽役者
 遺死生矣方其戮辱之時何情及於喜怒
 哉性同乎天和者亦然有怒而不出則蓄
[072-011b]
 而愈怒出之則廓然不怒矣有爲而不爲
 則沮其欲爲爲之則曠然無爲矣由於本
 性無怒無爲故也平氣靜照則何所怒順
 心安神則何所爲其動也縁於不得已則
 當於事情此聖人之道也
 鬳齋口義羿不能使人無已譽猶聖人不
 能逃天下之名能盡天道又能晦迹人中
 此全德之人也禽蟲之飛走鳴躍各遂其
 性能蟲能天也全人則不以天自名惡天
 謂不樂有其名也人而有天人之分猶且
[072-012a]
 惡之況我自分别天人乎羿善射故雀畏
 之以天下爲籠則雀不待射伊尹百里奚
 亦因所好爲人所籠若無所好則超然物
 外誰得而籠之介兀者之拸去華飾盖其
 心於毁譽棄外之矣胥靡城旦舂之人不
 愛其身故登高不懼即心無愛則無所著
 之喻復如易之反復道謵同習餽予人也
 言此道在已不是賣貨但知爲己則是忘
 人忘人則入乎天矣徐無鬼篇我必賣之
 彼故鬻之詳此可知不餽之意同乎天和
[072-012b]
 與造物爲一也怒自不怒而出有爲於世
 亦無所容心即是無爲而無不爲變换下
 語縁於不得已而後起言應物而無心
  羿不工乎射人安得而譽之聖人不工
  乎治百姓安得而歸之然而物歸則已
  累彼工則此拙此必至之理工天拙人
  猶之可也若工人而拙天則純乎人欲
  累將若之何此工天俍人所以爲全而
  免乎幽顯之患夫卵生濕化翾飛跂行
  蟲能蟲也烏慈鴒友蛛網𧏙丸蟲能天
[072-013a]
  也人之能人能天亦可類推矣全人惡
  天惡人之分别以爲天非惡自然之天
  也況肯自分天乎人乎必也藏人於天
  混而一之所以爲全德而免世間之累
  也一雀適羿羿以威得之威之得物未
  若無心得物之衆若以天下爲籠所得
  豈止乎雀唯有所好然後可籠淡然無
  欲彼惡得而籠哉介兀之不願飾胥徒
  之不懼死皆以刑戮之餘人所不齒而
  已亦無意乎生全無可奈何姑安之耳
[072-013b]
  至於復謵之乆中心無所愧懼能忘人
  所不忘因而入於自然此言處患之乆
  安而化也況本乎自然而能天能人者
  其脫塵獨悟詎可量哉區區外貌之敬
  侮何足以介浩然之懷同乎天和即人
  之能天者出怒不怒則所過者化出爲
  無爲則事成無迹聖人非絶無喜怒絶
  無作爲也物不因細故以發不爲已私
  而動一志養氣以乗事物之機怒所當
  怒爲所當爲一以百姓之心爲心有以
[072-014a]
  勸善懲惡亦猶不怒不爲也氣平而靜
  心順而神感而後應迫而後動其有不
  當者乎經文不餽難釋一本作不愧今
  從之
 庚桑之於老子具體而微然其未至者猶
 有所立卓爾居畏壘而民稱其德乃聖賢
 利物之常至於衆心欣感欲推而尊之則
 愛利之迹著物交而情生是以南榮所見
 亦猶畏壘也庚桑恐己德不足以化遂使
 往見其師將有以轉移其心而警發之是
[072-014b]
 爲换手接人使之的信無疑然後至言可
 入故其入門一勘棒喝不施問答俱喪是
 爲撒手懸崖命根蘄處幾何而一遇耶惜
 乎南榮不能直下承當而曼衍支離鋪陳
 長語老子揣其病源而痛鍼之乃退舍自
 愁灑濯復見亦可謂善受教而能自新矣
 故其再接也乗機直指盡去其津津之惡
 徐有以發藥之趎自揆受道器淺但願聞
 衛生之經即道之方充廣在人耳老子誨
 以抱一求己還嬰順物衛生之經槩見乎
[072-015a]
 此問詰至極又復歸結於能兒子乎言有
 宗事有君也次論泰宇發乎天光靈臺不
 知所持謂室虚而白生不必以有心有爲
 汲汲求也劵外券内之說志憯鏌鋣之喻
 又使學者知輕重而加决擇焉無有生死
 序先後而同一體寢廟偃厠勢貴賤而各
 有宜盖欲悟有生之本無破移是之妄見
 至叙貴富欲惡之勃志繆心則知志欲一
 而心欲虚凡涉物累而障虚明者不可不
 棄而遠之所以全吾天而復乎道也臘具
[072-015b]
 膍胲而可散不常羿工中微而拙乎藏譽
 此皆解執滯之凡見廓虚玄之化權混天
 人工拙而超乎物我是非忘毁譽敬侮而
 造乎不爲不怒靜則平氣養浩在不擾也
 神則順心好和而惡姦也如是則澹然獨
 與神明居定于一而應無方矣此庚桑所
 得老聃心傳之奥若顔子之於尼父有不
 可容聲者南華繼絶學於百年之後猶孟
 氏聞而知之操踐至極成功一也故舉以
 爲天下式
[072-016a]



南華眞經義海纂微卷之七十四







               
[072-01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