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27 南華真經義海纂微--褚伯秀 (master)


[033-001a]
南華眞經義海纂微卷之三十四形三
    武林道士褚伯秀學
   天地第一
天地雖大其化均也萬物雖多其治一也人
卒雖衆其主君也君原於德而成於天故曰
玄古之君天下無爲也天德而已矣以道觀
言而天下之君正以道觀分而君臣之義明
以道觀能而天下之官治以道汎觀而萬物
之應備故通於天地者德也行於萬物者道
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藝者技也技兼於
[033-001b]
事事兼於義義兼於德德兼於道道兼於天
故曰古之畜天下者無欲而天下足無爲而
萬物化淵靜而百姓定記曰通於一而萬事
畢無心得而鬼神服
 郭象註天地均於不爲而自化萬物一以
 自得而爲治天下異心無心者爲之主也
 以德爲原無物不得得而不謝所以成天
 無爲則任自然之運動自然而爲君非邪
 也各當其分則無爲位上有爲位下官得
 其能而治矣上無爲則天下各以無爲應
[033-002a]
 之萬物莫不皆得則天地通道不塞萬物
 自得其行人人自得其事而技者物之所
 不用也夫本末相兼猶手臂之相包一身
 和則百節皆通天道順則本末俱暢一人
 垂拱玄默百姓比屋可封故一無爲群理
 都舉矣
 吕惠卿註天地之大萬化而未始有極雖
 化而非其所以化均則無小大美惡長短
 之辨乃其所以化也道生一而至於萬何
 從而治哉一則各復其根而不知乃其所
[033-002b]
 以治也人卒雖衆其主者君原於德則其
 化通於天地之均成於天則其治反乎萬
 物之一此二者同謂之玄古之君天下者
 無爲也天德而已則是以眞君君天下物
 其有不化者乎以道觀言則未嘗有言言
 而無言天下之君其有不正者乎以道觀
 分則無爲爲君有爲爲臣君臣之義其有
 不明者乎以道觀能則無能無不能天下
 之官其有不治者乎以道汎觀則物無非
 道萬物之應其有不備者乎天地之所以
[033-003a]
 爲天地者得是而已人而得是則德與天
 地通而萬物莫非我道之爲物如此其大
 在上者用之以治人則事而已能有所藝
 則技而已技兼於事事兼於義義兼於德
 德兼於道道兼於天宜矣誠知其莫不兼
 於天則所以畜天下者豈有於技能事爲
 之間哉故其天下足天下化百姓定者在
 我而已凡以通於一而所得者無心故也
 萬事莫不出於一鬼神之所以靈則出於
 吾心而已
[033-003b]
 林疑獨註萬物生於天地人卒靈於萬物
 天地未離乎有形人物又形之至繁而不
 可勝數者然其所宗道而已矣其化均者
 若易曰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遺其治一者
 若天下之動正夫一其主君者寡者衆之
 所宗是也君主人物以德爲本而終成於
 天玄者數之所起楊雄以一玄生三方玄
 古之君謂三皇以上無爲乃所以合天德
 也在上無烏唯出命以正乎下在下有烏
 唯盡瘁以事乎上以道觀其出命之言則
[033-004a]
 天下之君正辨而制之謂之分以善爲尚
 謂之義以寡君御衆民其貴賤勞逸莫不
 有辨制之分以道觀之其義明矣以道觀
 能而天下之官治孟子曰能者在職是也
 以道汎觀而萬物之應備殊塗同歸百慮
 一致是也夫道有本末本所以立體末所
 以明用莊子遊方之外者非其言之過高
 蓋立體然也及四觀而入於遊方之内非
 其言之太卑盖明用然也通貫天地謂之
 德周行萬物謂之道上順理而治人者變
[033-004b]
 通之事能有所藝者技而已矣技者事之
 末故兼於事事者義之末故兼於義至於
 德兼於道道兼於天皆本末相因故古之
 養天下者下達於技上達於天天下百姓
 萬物至繁且廣而使之自足自定自化者
 本於天道無爲而已故明足以畢萬事幽
 足以服鬼神也
 陳詳道註天地至大其化均於無爲萬物
 至衆其治均於自得則人君之所以治人
 卒者豈外是哉君原於中而不可不高之
[033-005a]
 德成於神而不可不爲之天則其爲實未
 嘗爲也故古之以道莅天下者任其自然
 而已君之用天下也以言臣之爲天下用
 也以能君臣之合有義萬物之交有應然
 言非道不正能非道不治分非道不明應
 非道不備則凡見於云爲之間者無非道
 也藝則有所極技則有所工技兼於事而
 義存焉以事兼於義故也義兼於德而道
 存焉以德兼於道故也明夫本末精粗之
 相兼則稊稗瓦礫無非道人與萬物無非
[033-005b]
 天居天下者豈它求哉推此以畜之而已
 夫情之無欲也行之無爲也性之淵靜也
 無心者能之是以一之中未嘗不該萬萬
 之多未嘗不歸一傳曰能知一則無一之
 不知不知一則無一之能知此聖人抱一
 所以爲天下式侯王得一所以爲天下正
 無心得而鬼神服也宜矣
 陳碧虚註天地無心所以均化物物自治
 所以齊一衆各異業唯君無爲原於不德
 成於自然也天德者自治而有妙用存焉
[033-006a]
 以自然之道觀世之言教清靜無爲者其
 君必正職分不越者君臣義明方能稱任
 者其官必治周覽萬物咸得應用者庶可
 備具矣道者虚通昇乎上德者柔順降乎
 下義者流行通乎物事者應治役乎人技
 者隨能應乎藝故技兼於事則治事兼於
 義則適義兼於德則順德兼於道則通道
 兼於天則合乎自然矣無欲而天下足三
 句即道德經無欲而民自朴無爲而民自
 化好靜而民自正混兹三者通乎一眞則
[033-006b]
 事無不畢神無不服矣
 林氏鬳齋口義云其化均者皆是元氣萬
 物雖多主之者一造化而已人卒雖衆主
 之者君而已天之與我者爲德人力無加
 焉人君體此則無爲自然天德玄遠玄古
 猶云邃古也名之爲君則天下之分定矣
 有此分則有君臣之義便是卑高已陳貴
 賤位矣天下事非一人所能隨能而盡其
 職所以能者亦天與之耳萬物未嘗無對
 上下前後各各相應皆出乎自然天能覆
[033-007a]
 能生地能載能成通同此德也故萬物各
 具自然之理上之所以治者禮樂刑政皆
 治之事也事事之中各有藝業隨其所能
 者人之技也道德精者事藝粗者精粗皆
 出於自然則技即事事即藝藝即德德即
 道道即天兼者合二爲一之意義合作藝
 音同而字訛
  褚氏管見云天地至大人物至衆其化
  其治不知其幾而主之者君則夫君之
  應世豈偶然哉原於德故物不能離成
[033-007b]
  於天而人自歸往其道微妙强名曰玄
  是以古之君天下者無爲而德合自然
  所以可乆可大其出言作命莫不聽從
  以道觀言而言合乎道則君無不正以
  道觀分而分合乎道則義無不明以道
  觀能而能合乎道則官無不治以道汎
  觀而物合乎道則應無不備由是知天
  下事物苟離乎道未有能自立者通於
  天地者德與天地合德也行於萬物者
  道以道通乎物也凡以治人爲上縱意
[033-008a]
  乎刑政賞罰皆事而已況以藝能而入
  於技其去道德益遠矣古之善畜天下
  者無它無欲而天下自足無爲而萬物
  自化心如淵水之靜撓之而不濁也民
  惡得而不定哉又舉記曰者古書有云
  通于一萬事畢此老君西昇告尹喜之
  言無心得而鬼神服即易所謂天且弗
  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夫子曰夫道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
子不可以不刳心焉無爲爲之之謂天無爲
[033-008b]
言之之謂德愛人利物之謂仁不同同之之
謂大行不崖異之謂寬有萬不同之謂富故
執德之謂紀德成之謂立循於道之謂備不
以物挫志之謂完君子明於此十者則韜乎
其事心之大也沛乎其爲萬物逝也若然者
藏金於山藏珠於淵不利貨財不近貴富不
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不拘一世之利
以爲己私分不以王天下爲己處顯顯則明
萬物一府死生同狀
 郭註有心則累其自然故當刳而去之不
[033-009a]
 爲此爲而此爲自爲乃天道不爲此言而
 此言自言乃眞德愛利之者任其性命之
 情萬物萬形各止其分不引彼以同我乃
 成大耳玄同彼我則萬物自容我無不同
 故能獨有斯萬德者人之綱要非德而成
 不可謂立道非偏物故内自得心大則事
 無不容沛乎任萬物之自往也不貴難得
 之物乃能忘我況貨財乎富貴來寄心常
 遠之壽夭兼忘所謂懸解況窮通之間哉
 不私世利委之萬物忽然不覺榮之在身
[033-009b]
 不顯則默而止蛻然無所在也
 吕註夫道如此其大心不刳不足以體之
 體道而無爲則人貌而夭矣以是而愛利
 之謂之仁以是而得所一謂之大行不殊
 俗寬之至也有萬不同富之至也執德之
 人通一畢萬若紀之在綱也德成則無待
 而自立道在我則無應而不備萬物莫足
 以傾之則完矣君子所以刳心在此十者
 而已反求諸已以明其心之大事無不容
 則已刳之效沛乎爲萬物逝周行而不殆
[033-010a]
 也若然則藏金珠於山淵不知貨利之可
 欲窮夭之可醜不私一世之利藏之天下
 而巳不以王天下爲己處顯物之所利非
 己也顯則明明以德而非以位處上則帝
 王天子之德處下則玄聖素王之道也萬
 物備於我則一府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則
 同狀而巳矣
 疑獨註刳心去其欲而使之虚也爲者人
 也無爲者天也日月星辰運於上飛走動
 植交於下其化也不知所以化其功也不
[033-010b]
 知所以功此無爲而爲也言者聖人不得
 巳此無爲而言也天則言其自然德者自
 得而已愛利所以爲仁能同所以爲大寬
 者能容不可畜之物富則所同者廣也執
 德不回則能立紀一而能大則能立德循
 道而行乃能事事謂之備不以物挫志則
 無所喪矣明此十者則心無所不包沛然
 與物往所樂在内貨財富貴何足以動之
 夀夭窮通亦餘事耳故不以世利爲有不
 以天下爲泰若以爲顯則明矣不顯則闇
[033-011a]
 然而日彰也萬物一府死生則狀則與造
 化玄合非體道者不能與於此
 詳道註萬物皆備於我能有之而勿失則
 富矣紀散則衆目亂德失則衆行乖故循
 於道之謂備不以物挫志之謂完也韜乎
 其事心之大則執大象之謂沛乎其爲萬
 物逝則天下往之謂也古之以道莅天下
 者示之不以迹詔之不以言使人自得之
 上之化下也無樂餌之可悅下之樂上也
 非慕羶而來求藏金珠於山淵不以物累
[033-011b]
 身也不計夀夭窮通不以身捐道也一世
 之利厚矣而不以爲己私天下之權重矣
 而不以爲己顯終至於萬物不得與之殊
 死生不得與之變非無心者能然乎
 碧虚註首稱夫子曰者莊子受長桑公微
 言也夫道汪洋流注充塞太空唯靈府虚
 者方能容納焉自治而爲合乎天然守中
 而言遠離沮喪度生接物心不退轉人之
 所惡我無嫌猜和光同塵不立圭角萬類
 滋茂共豐區宇持至德而爲紀循至理而
[033-012a]
 善建順眞常而不偏離外景以全内明此
 以鍊心則事無不藴理無不容恩無不沛
 物無不遂者矣金珠貨財患本也壽夭窮
 通内疚也私分處顯情病也一有係乎心
 則患不完矣
 鬳齋云刳心去其知覺之心也爲以自然
 謂之天得於己者謂之德無爲言之謂無
 所容言異者亦同曰不同同之崖異有迹
 也物物不同而我皆有之之謂富所執之
 德各有條理之謂紀卓乎如有所立德之
[033-012b]
 成也循道而行無所不備外物不足以動
 其心則在我者全矣明於此十者包括萬
 事皆歸我心則此心之大無外故沛乎其
 爲萬物逝也藏金珠於山淵藏富於天下
 也不以壽夭窮通爲榮辱不以一世之利
 爲己私人亡弓人得之之義雖王天下不
 自以爲尊顯黃屋非心也胸中之明照乎
 天地以此爲顯故不以王天下爲顯也聚
 萬物而歸一故曰一府死生無變於己故
 曰同狀也
[033-013a]
  天地非能覆載所以覆載者道也聖人
  非能爲能言所以爲言者道也洋洋乎
  大哉謂道無不在然非刳心使虚則無
  以容道室虚而後生白也天道無爲自
  然人能以無爲而爲則合乎天道以無
  爲而言則爲己之得施之於外則愛利
  之謂仁物不同而視者一則所有者大
  行不異物非寬而何萬物事齊吾悉有
  之可謂富矣執德猶有所持德成則不
  待乎持由有紀而後能立也順於道而
[033-013b]
  大備物敦能挫其志哉信明斯理則此
  心足以韜藏萬事與物偕往事物無極
  吾與之無極是謂與化爲人斯能化人
  矣至使金珠無用藏於山淵貨財富貴
  皆爲外物則壽夭窮通又敦得而患之
  不以世利爲己私忘利也不以王天下
  爲己顯忘名也然所顯者在明乎萬物
  一府死生同狀耳萬物一府則無彼我
  之分死生同狀則無去來之累此爲刳
  心之極致歟○郭氏從顯則明爲句後
[033-014a]
  來諸解多因之似與下文不貫無隱范
  先生連下文爲句義長今從之



南華眞經義海纂微卷之三十四






[033-014b]










[033-015a]
南華眞經義海纂微卷之三十五形四
    武林道士褚伯秀學
   天地第二
夫子曰夫道淵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金石
不得無以鳴故金石有聲不考不鳴萬物孰
能定之夫王德之人素逝而恥通於事立之
本原而知通於神故其德廣其心之出有物
採之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形窮生
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蕩蕩乎忽然出勃然
動而萬物從之乎此謂王德之人視乎㝠㝠
[033-015b]
聽乎無聲㝠㝠之中獨見曉焉無聲之中獨
聞和焉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
精焉故其與萬物接也至無而供其求時騁
而要其宿大小長短脩遠
 郭註聲由寂彰以喻體道者物感而後應
 任素而往非好通於事也本立而知不逆
 然後其德彌廣心由物採而出非先物而
 唱也忽勃皆無心而應之貌故能存形窮
 生立德明道而成王德也若夫神聽而不
 寄之於寂則闇昩而不和故窮其源而後
[033-016a]
 能物物極至順而後能盡妙我確斯而都
 任彼則彼求自供恣而任之會其所極而
 已矣
 吕註淵乎其居言湛而不動漻乎其清言
 通而不濁夫道若是而已矣以爲無邪金
 石不得無以鳴以爲有邪金石不考則不
 鳴萬物敦能定之素則無所與雜逝則無
 乎不在通於事則物徹疏明知通於神則
 周萬物而不遺奚以通於事爲哉本原者
 道事其末也立之本原則韜乎其事而事
[033-016b]
 自通心非物採寂然而已不將不迎應而
 不藏也夫耳聞目見口言心思無非道也
 則形非道不生日用不知非得之在我不
 能明也則生非德不明惟能存形窮生立
 德明道則在我得之而執古御今矣忽然
 出動而萬物從之則藏不虞以生心而未
 嘗强謀也夫道之爲物雖不可見乃見之
 所自見雖不可聞乃聞之所自聞深而能
 物其中有物是也神而能精其中有精是
 也至無而供其求則天府之富無窮時騁
[033-017a]
 而要其宿大小長短脩遠則其分未嘗不
 足易所謂各正性命保合太和者是也
 疑獨註淵乎其居言天下之至深漻乎其
 清言天下之至精此託淵水以明道金石
 不得無以鳴亦在考之而已盖鳴由寂彰
 聲由考應至幽而不可測故萬物敦能定
 之素逝則抱朴而往故不從事於務也事
 者道之末神者道之本去末立本故其德
 廣有物採之言應而不唱形不自生所以
 生者道生不自明所以明者德存形以明
[033-017b]
 道所以踐形也窮生以立德所以盡性也
 故其出動也萬物莫不從之此謂王德之
 人見曉於㝠㝠聞和於無聲道之極致也
 故深而能物神而能精其接物也至無而
 供其求時騁而要其宿此道之所以無窮
 也
 詳道註道以清靜而有神非感則不應金
 石以清靜而有聲非考則不鳴其應也萬
 化相推而無方其鳴也五音相變而無窮
 敦能定之哉通物則失己辭事則失物聖
[033-018a]
 人因於物而不樂通接於事而不敢辭故
 能定能應也譬夫木有火不鑽則不發土
 有水不鑿則不達而水火之用常周于天
 下者以其能應而已老子曰知其雄守其
 雌其心之出有物採之也世人不明乎此
 弊弊然以物爲事名尸謀府事任知主莫
 不攬而有之其弊至於亂天經逆物情而
 不知己可不悲乎夫存形窮生非忘形生
 也而忘形生者始於存與窮立德明道非
 忘道德也而忘道德者在乎立與明如是
[033-018b]
 則可不出動以同民吉凶之患故忽然勃
 然而萬物從之㝠㝠見曉視不以目而以
 神也無聲聞和聽不以耳而以氣也深之
 又深入而與物辨矣而能物焉不以物忘
 已也與易精義入神以致用同神之又神
 出而與物通矣而能精焉不以物累己也
 與易利用安身以崇德同深而能物故至
 無而供其求神而能精故時騁而要其宿
 也
 碧虚註水之幾於道者其居也淵乎其渟
[033-019a]
 其動也漻乎其清猶金石不考不鳴物有
 其性因而求之乃可得也質素獨往恥通
 於事立之本原歸根復命也知通於神知
 常曰明也德無不被故動涉眞趣爲物取
 採也道體生物德用昭明善存形者必能
 究生之理善建德者必能獲道之微是故
 德業蕩蕩其出無形其動無迹㝠㝠之中
 見曉聞和寳玉乆藏夜闇有煇焕之景精
 神内楗靜默有靈光之祥能物能精謂恍
 惚妙物窈㝠眞精也至無而供其求無爲
[033-019b]
 無不爲也時騁而要其宿動極歸乎靜也
 大小長短脩遠一貫之以道而已矣
 鬳齋云金石能鳴自然之天人之考擊亦
 天機也庸詎知所謂天之非人乎人之非
 天乎素逝素朴而往恥通於事能之而不
 爲本原即物之初心出謂應物採之猶感
 也凡有形生皆同此道然非自得於己則
 此道不明言不知存我之形以究始生之
 理立我之德以明自然之道非聖人不能
 也忽然而首出庶物勃然不得已而動萬
[033-020a]
 物從之猶云萬物睹也見曉聞和亦自見
 自聞而已深之又深而能應乎物言其能
 精能粗存於我者虚應物也無己是以至
 無而供萬物之求時出而用之要其歸宿
 不可以一言定也或大或小或長或短或
 近或遠便是時中之意脩遠合作近遠其
 意方足
  道之淵乎漻乎天也金石有聲亦天也
  感之而動人也考之而鳴亦人也天人
  相因寓物而見以喻王德之人素朴而
[033-020b]
  往恥通於事非不能也待扣而應耳立
  之本原猶金石之爲器知通於神猶聲
  之在考擊也然有聲聲者存乎其中其
  德豈不廣大哉心因物採而出即感而
  遂通之義盖能存守此形斯能盡其生
  之理能立己德斯能明道之自然善充
  養其在我者則其出動也物安得不從
  之乎至於㝠㝠見曉無聲聞和則其視
  聽有非常人所及者故深而能物則物
  不遠道神而能精則精不離神至無而
[033-021a]
  供其求虚而不屈動而愈出也時騁而
  要其宿逝曰遠遠曰反之義結以大小
  長短脩速六字乃作文奇筆言舉不逃
  乎此也修遠當是近遠鬳齋之論得之
黄帝遊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丘而南望
還歸遺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
之而不得使喫詬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
象罔得之黄帝曰異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郭註此寄明得眞之所由言用知不足以
 得眞也聰明喫詬失眞愈遠得眞者非用
[033-021b]
 必象罔然即眞也
 吕註赤水之北喻玄之極處崑崙之丘形
 中最高也南望則向明而觀之珠之爲物
 不可以知知識識言求故皆索之而不得
 象則非無罔則非有非有非無不皦不昧
 此玄珠之所以得也
 疑獨註南望旋歸則自明以求復其根遂
 至遣其眞性使知索之眞性愈遠以聰明
 言辯索之皆不得也唯離形去知黜聰明
 忘言說謂之象罔乃可以得眞性也
[033-022a]
 碧虚註動心則眞水失照慕高則至理有
 乖急欲反本妙道已喪矣彼無不聰故知
 不能符彼無不明故視不能偶彼無不辯
 故說不能契象罔恍惚也人無心而合道
 道無心而合人亦强云得之耳黄帝歎曰
 乃可以得之乎言實無所得也
 鬳齋口義云此言求道不在於聰明言語
 即佛經云以有思惟心求大圓覺如以螢
 火燒須彌山玄珠喻道象罔無心也
  世之求道者往往以知識聰明言辯爲
[033-022b]
  務而喪失其本眞弗悟有所謂無知之
  知無見之見不言之言乃所以無不知
  無不見無不言也珠喻心之圓明玄謂
  心之妙用唯當養之以晦然後用之無
  窮今乃向明而求此所以遣之也使三
  者索之不得皆以有心故若夫象罔則
  形亦無矣心何有哉乃可以得玄珠而
  起黄帝之歎是珠也人皆有之耀古騰
  今輝天爍地靜則凝聚動則散離心淵
  塵汩而障其光明性海濤飜而失其位
[033-023a]
  置一身不能自照何暇燭物哉黄帝始
  以聰明知識爲足以得珠而不知其爲
  賊珠也及使象罔而後得之盖欲人屏
  除聰明知識復還性海之淵澄則玄珠
  不求而自見矣篤信之士當從此入
堯之師曰許由許由之師曰齧缺齧缺之師
曰王倪王倪之師曰被衣堯問於許由曰齧
缺可以配天乎吾藉王倪以要之許由曰殆
哉圾乎天下齧缺之爲人也聰明睿知給數
以敏其性過人而又乃以人受天彼審乎禁
[033-023b]
過而不知過之所由生與之配天乎彼且乗
人而無天方且本身而異形方且尊知而火
馳方且爲緒使方且爲物絯方且四顧而物
應方且應衆宜方且與物化而未始有恒夫
何足以配天乎雖然有族有祖可以爲衆父
而不可以爲衆父父治亂之率也北面之禍
也南面之賊也
 郭註配天謂爲天子聰明過人則使人跂
 之而又用知以求復其自然過彌甚矣故
 無過在去知不在於强禁若與之天下且
[033-024a]
 使後世任知而失眞矣夫以萬物爲本則
 群變可一異形可同斯迹也遂使後世由
 己以制物則與物乖矣賢者當位於前則
 知見尊於後奔競而火馳將興事役之端
 使拘牽而制物指麾動物令應上務不能
 忘善而利人以應宜與物逐而不自得於
 内今日受其德明日承其弊未始有常何
 足以配天乎有族有祖言其事類可得而
 祖效衆父迹也衆父父所以迹也若與之
 天下非但治主乃爲亂率夫桀紂非能殺
[033-024b]
 賢臣乃賴聖知之迹而禍之由恒非能篡
 齊國乃資仁義以賊之故曰北面之禍南
 面之賊也
 吕註齧缺之其性過人則非黜聰棄知而
 動於不得已者以人受天則非全於天也
 禁過而不知過之所由乃在禁之之處以
 是爲合於無爲而與之配天其能不以人
 廢天乎本身而異形則不能無我尊知而
 火馳則不能去知是以爲天下所役物有
 結之而不能自解也四顧而物應非尸居
[033-025a]
 而使民不知所如往方且應衆宜非立之
 本原而知通於神者故與物化而未始有
 常夫何足以配天乎雖然無爲之所出未
 嘗不始於損之而已則有族有祖可以爲
 衆父而損之者非衆父所由出故不可爲
 衆父父也盖謂不能無知則堯桀之所以
 分而治亂之率也是知以知治國者乃北
 面之禍南面之賊也
 疑獨註齧缺之聰明睿知徒知大道之迹
 又以人爲而受天自然之性失之遠矣夫
[033-025b]
 過生於聰明又爲知以禁之其過愈生而
 不可禁也本身異形則未能忘形尊知火
 馳則勞神奔逐緒使興事役之端物絯任
 知以礙物也四顧而物應使物歸己也方
 且應衆宜應物之宜也未能與造化㝠與
 萬物相逐而化若然者皆不出於自然知
 有時而盡力有時而窮本荷其德復承其
 弊而未始有常也雖且應衆宜與物化而
 未知大道之本故曰有族有祖可爲衆父
 而不可爲衆父父衆父父者有祖之謂也
[033-026a]
 得道之眞則無治無亂任己無爲則非禍
 非賊若徇於有迹資於聖知不免爲禍賊
 也
 詳道註其政察察其民缺缺齧缺齧物而
 缺之也自聰明睿知至未始有常者齧也
 自治亂之率至南面之賊者缺也族其所
 歸祖其所始也古之臨民者未嘗不以聰
 明睿知而其妙至於神武而不殺然後爲
 至今齧缺聰明睿知而已所以可爲衆父
 而不可爲衆父父也乾爲萬物之父衆父
[033-026b]
 也太始爲乾之父衆父父也衆父治天下
 者也衆父父在宥天下者也在宥則無治
 無亂治之則亂生焉故曰治亂之率也明
 此以北面則非臣故曰北面之禍明此以
 南面則非君故曰南面之賊也
 碧虚註恃聰明則福鮮性越羣則害多以
 機械之心望純白之應則遠矣其可與之
 配天乎彼且恃君人之勢而慢天理自尊
 貴其形而運知速作法束物周覽衆務以
 一應萬逐物不息何足以合自然然術有
[033-027a]
 始末政教嚴峻未能忘迹可以戡難定禍
 而難爲臣下所謂以知治國者是也
 鬳齋云配天謂王天下聰明睿知給數敏
 捷此其過人處修人事以應天故曰受禁
 過猶持心而未化知過之所由生則不待
 禁止矣乗人而無天知有爲而不知無爲
 也以我對物曰本身而異形尊其知而急
 用之有若火馳也爲末事所役而不知其
 本曰緒使物絯爲事物所拘礙也物來必
 應各度其宜爲物所汩而失其自然之常
[033-027b]
 非能定而應也雖然未可以配天亦有可
 尊處一族之聚必尊其祖衆父者出於衆
 而可爲父衆父之父又高一等矣率謂將
 帥言此人之用於世可以致治亦可以致
 亂以此以爲君爲臣皆有患害也
  由謂齧缺聰明睿知其性過人是論其
  才而不言其道以人受天謂尚有爲而
  求合於無爲是審乎禁過而不知過之
  所由生也若與之天下彼且乗有爲之
  迹以臨民使天下失其自然之性矣本
[033-028a]
  身而異形肝膽楚越也尊知而火馳機
  謀急速也爲緒使則役於事爲物絯則
  礙於物四顧而物應物未能忘我也方
  且應衆宜我未能忘物也與物化則逐
  物而遷未始有常則失其本然之我夫
  何足以配天乎雖然有族有祖謂齧缺
  之學亦有宗有君槩嘗聞道者也可爲
  衆父特不可爲衆父父耳衆父父則玄
  之又玄之謂唯其不可爲衆父父故以
  有爲治天下適所以亂之爲君爲臣俱
[033-028b]
  不免乎禍賊而已此言用知之不足以
  治天下也若此夫齧缺爲許由之師而
  由不許其配天何邪盖配天乃外王之
  學而四子所傳者内聖之道出則爲帝
  王師入則爲衆父父彼何以天下爲哉
  故由不頌齧缺之所長而示其短使不
  爲蟻慕而得以全其高是爲尊師之至
  衛道之切也學者當以心求之


南華眞經義海纂微卷之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