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27 南華真經義海纂微--褚伯秀 (master)


[010-001a]
南華眞經義海纂微卷之十一名一
    武林道士褚伯秀學
   德充符第一
魯有兀者王駘從之遊者與仲尼相若常季
問於仲尼曰王駘兀者也從之遊者與夫子
中分魯立不教坐不議虚而往實而歸固有
不言之教無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
曰夫子聖人也丘也直後而未往耳丘將以
爲師而況不若丘者乎奚假魯國丘將引天
下而與從之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
[010-001b]
與庸亦遠矣若然者其用心也獨若之何仲
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雖天地覆
墜亦將不與之遺審乎無假而不與物遷命
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常季曰何謂也仲尼曰
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
萬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不知耳目之所宜而
遊心乎德之和物視其所一而不見其所喪
視喪其足猶遺土也常季曰彼爲己以其知
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爲最之哉仲
尼曰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唯止能止
[010-002a]
衆止受命於地唯松柏獨也在冬夏青青受
命於天唯舜獨也正幸能正生以正衆生夫
保始之徴不懼之實勇士一人雄入於九軍
將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猶若是而況官天地
府萬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
未嘗死者乎彼且擇日而登假人則從是也
彼且何肯以物爲事乎
 郭註虚往實歸各自得而足也王駘形毁
 心全忽然獨往而天下莫能離況一國乎
 死生人之大變彼與變俱故死生不得與
[010-002b]
 之變也夫恬苦性殊美惡情異各美其所
 美萬物一美也各是其所是天下一是也
 因其所異而異之而浩然大觀者知異之
 不足異故因其所同而同之又知同之不
 足同故因其所無而無之無美惡則耳目
 無不宜無不宜而不和者未之有也視死
 生如一則喪足猶遺土耳常季猶嫌王駘
 未能忘知而自存遺心而自得得其常心
 平往者也不能平往與物過常故使物就
 之仲尼喻以止水致鑑非駘引物從己也
[010-003a]
 夫下首唯有松柏上首唯有聖人故不正
 者皆來求正若物皆青全則無貴松柏人
 皆自正則無羡大聖而趨之也幸自能正
 非爲正以正之生與變化俱則無往而不
 㝠心與死生順則無時而非生擇日而登
 以不失會爲擇斯人無擇也任其天行而
 時動者也故假借之人由此而最之彼何
 肯以物爲事乎
 吕註學道者學其所不能學行其所不能
 行故寓言於王駘從仲尼遊者知從其所
[010-003b]
 能行而不知從其所不能行則雖全魯歸
 之與王駘猶中分也從其能行者則立有
 教坐有議其教不得無言其成不得無形
 也從其不能行者則立不教坐不議虚而
 往實而歸仲尼王駘相爲表裏而已不以
 其所能而當君師之任則無用之用與庸
 亦遠矣孰爲死生而與之變敦爲覆墜而
 與之遺乎審乎無假知其所得者眞不與
 物遷則死生覆墜而不變命物化而已不
 化守其宗本不離也人唯不能自其同者
[010-004a]
 視之則耳目不内通能自其同者視之則
 耳目不知其所宜故物視其所同不見其
 所喪也常季謂駘懷内聖之道則爲己而
 已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
 爲最之而推爲君師邪唯止能止衆止此
 人所以從之求鑑也夫木莫不受命於地
 唯松柏獨全人莫不受命於天唯舜也獨
 正則舜豈不以正生爲幸而正衆生哉今
 夫士之以勇自名者猶能雄入九軍而況
 官天地府萬物死生不得與之變者非求
[010-004b]
 名自要之比也彼且擇日而登假其去來
 容與如此人安得不從而最之
 疑獨註學者始未有得則虚而往終焉有
 悟則實而歸教者默然而喻學者亦默然
 而得列子云用無言爲言亦言用無知爲
 知亦知是也受制於陰陽而後有死生乗
 雲氣騎日月則死生不得與之變矣無假
 則盡性故不與物遷命物則至命故常守
 其宗也膽附於肝本同一體楚越相去盖
 數千里自其異而觀雖同體而有數千之
[010-005a]
 隔自其同而觀則與道玄合而萬物皆一
 也王駘自聞自見故不知耳目之所宜所
 一言其德所喪言其形盖不獨自忘其形
 而又使物忘己也常季謂王駘未能忘知
 以爲己忘心以得心得其常心未大過於
 人物何爲最之答以王駘獲最猶止水來
 鑑止者性之本然唯止於先者然後能止
 衆止莫非木也而松柏獨正淩霜雪以冠
 衆木莫非人也而舜獨正明庶物而察人
 倫幸能正生以正衆生正己而物正之謂
[010-005b]
 也夫勇士忘生雄入九軍求名自要而猶
 若是況體道者乎以無形司有形曰官天
 地以無物藏萬物曰府萬物寓六骸者寄
 而無畜象耳目者存而不用一知之所知
 則與造化爲一其心未嘗死故能擇日以
 登假去留自在也
 詳道註德之充者形雖兀而全德不全者
 形雖完而虧王駘德充於内形忘於外死
 生不變覆墜不遺則利害之小者可知矣
 審乎無假則不以内徇外命物之化則不
[010-006a]
 以末傷本萬物與我雖殊類我與萬物爲
 一體故物視其一而不見其所喪也德充
 之人視聽不以耳目故不知其所宜在我
 忘其形之喪而全其德所者在物視吾德
 所一而忘吾形之虧盖聽以耳而聞非耳
 視以目而見非目所以立不教而教以之
 有坐不議而議以之信也常心則一迷悟
 自殊水性本同流止斯異水以止而取鑑
 人以正而取最也松柏不以寒暑易其色
 故在木爲長舜不以窮達移其正故在人
[010-006b]
 爲聖駘之於舜雖隱顯不同其受天地正
 命則一所以皆能正生以正衆生然正生
 者聖人之本務正衆生者聖人之餘事故
 稱幸焉夫勇士内存不懼之實外驗保始
 之名猶不以死生經懷而雄入九軍此全
 於氣也況全於道者乎全於道者官天地
 以烏己役府萬物以爲己備寓六骸而不
 有象耳目而不用一知而不爲物所貳心
 存而不與形偕制命在内而不在外所以
 能擇日而登假也
[010-007a]
 碧虚註不治而不亂立不教也不言而自
 信坐不議也齋心問道則虚而往悟理而
 反則實而歸無形而心成介兀而德充也
 夫至人者天地不能易其德死生不能革
 其性即境皆㝠獨立不改天地密移而我
 常存府藏氣異則一體之中楚越也動植
 道同則天地之間不二也逐聲色則耳目
 異宜混物我則事無好惡是故心無係着
 所詣皆通彼此委和得喪自泯今見學者
 盈門而謂得其心睹淡泊自守而謂以其
[010-007b]
 心常心無迹物何爲最之哉觀容必鑑止
 水求道當訪賢師唯其自止故能止絶衆
 心也植物産乎地得地氣之正者松柏動
 物育乎天得天氣之正者聖人率己以正
 而行沖默之訓是以大丈夫以道戰死生
 而名勢不足稱焉覆載有官動植有聚身
 非我有故視聽不用所知不二心奚有死
 哉擇日而登去留有時也假人則從是眞
 人則任己也
 趙註王駘殘兀人皆賤之夫子乃欲率天
[010-008a]
 下而往從焉先生之見與常人遠矣遂問
 其用心若何仲尼言王駘之道萬物有死
 生而此無死生天地有覆墜而此無覆墜
 盖能審乎無假而守其宗也常季未達仲
 尼又以一身萬物之同異爲喻肝膽楚越
 同而異也物與我一異而同也如是則無
 視無聽適乎自然物我混融又安知其足
 之喪哉常季豁然而悟曰彼爲己之學以
 其知得其心言虚靈知覺之心自致知而
 得以其心得其常心言由虚靈知覺而入
[010-008b]
 於不死不生也王駘所得不過如是天下
 何爲最之哉仲尼又舉唯止能止衆止正
 生以正衆生以明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
 化又告以保始之證不懼之實始者先天
 地生人能保之則死生臨乎前而不懼彼
 勇士徇名而猶若是況未常死者乎此道
 範圍天地曲成萬物特寄之六骸形之耳
 目亘萬古而長存也登假猶昇天云
 鬳齋云無形無所見心成感之而化也直
 後猶尚遲奚假豈特也死生亦大矣一句
[010-009a]
 釋氏議論皆從此出天地覆墜猶大傳云
 乾坤毁遺亦墜落之義審乎無假盡見其
 實也命物之化言萬物受命於我宗者物
 之始也常人不知物同一初至肝膽亦分
 楚越苟知此則萬物與我爲一不特以耳
 聽目視也物視所一不見所喪言其觀於
 萬物無所欠剩讀夔蚿章便見此意爲己
 修身也以其知言人有此識知則能修此
 身得其心以其心言有此知覺之心則能
 得其本然之心本然知覺非二物特如此
[010-009b]
 下語耳盖謂人皆有知有心苟能盡之則
 可以爲己可以得心得其常心而已物何
 爲最之流水止水皆以喻心能止其心所
 以賢於衆人衆人以欲止之心就其求止
 故曰唯止能止衆止此語大奇松柏堯舜
 得於天者獨異故能正其生以正衆生生
 與性字義同保守始初徵驗必有不懼之
 實謂荆軻聶政之徒尚能不變死生況有
 道者乎官天地府萬物各職其職而聚所
 聚也六骸特吾所寄目象目而不止於視
[010-010a]
 耳象耳而不止於聽故能一知之所知而
 無所不知也心無所見曰死彼豈擇日而
 登至於道言無時不在道也
  立不教之教而天下化之坐不議之議
  而天下信之非德充於内物符於外者
  不足以與此此王駘所止而有以來鑑
  之道也學者洗心求教故虚而往終則
  眞見内充故實而歸非虚則不能受教
  非實則不能悟理悟理之極明白洞達
  物來斯鑑亦虚而已是故爲道之要無
[010-010b]
  他善教者輔物之自然善學者求復其
  自然用不施而體自見非有以增飾之
  也太上云我無爲而民自化則不教之
  教教之至也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
  焉則不議之議議之至也先聖之所以
  教人者如此在受教者爲如何又彼爲
  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
  何爲最之哉郭氏從以其知以其心爲
  句得其常心遺而不論成林王氏並同
  郭說獨吕氏從得其心得其常心爲句
[010-011a]
  上下文義自明虚齋無隱皆宗吕義今
  從之又受命於地至唯舜獨也正文句
  不齊似有脫略陳碧虚照張君房校本
  作受命於地唯松柏獨也正在冬夏青
  青受命於天唯堯舜獨也正在萬物之
  首補亡七字文順義全考之郭註下首
  唯有松柏上首唯有聖人則元本經文
  應有在萬物之首字傳寫遺逸又彼且
  擇日而登假人則從是也郭氏從登絶
  句假如字屬下文碧虚因之吕氏以假
[010-011b]
  音遐絶句疑獨詳道王雱虚齋並宗吕
  說竊詳假人無義革從登遐文義顯明
  謂得此道者去留無礙而昇於玄遠之
  域也續考列子周穆王篇登假字並讀
  同遐可證鬳齋以假音格絶句盖本於
  後篇登假於道之語云
申徒嘉兀者也而與鄭子産同師於伯昏無
人子産謂申徒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
則我止其明日又與合堂同席而坐子産謂
申徒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今
[010-012a]
我將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見執政而
不違子齊執政乎申徒嘉曰先生之門固有
執政焉如此哉子而悅子之執政而後人者
也聞之曰鑑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明也久
與賢人處則無過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
而猶出言若是不亦過乎子産曰子既若是
矣猶與堯爭善計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申
徒嘉曰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衆不狀其過
以不當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
有德者能之遊於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
[010-012b]
然而不中者命也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
者衆矣我怫然而怒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
反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與夫子遊十
九年矣未嘗知吾兀者也今子與我遊於形
骸之内而索我於形骸之外不亦過乎子産
蹴然改容更貌曰子無乃稱
 郭註我出子止羞與刖者並行以執政自
 多明其不遜申徒謂此論德之處非計位
 也子産答以子既殘形而輕蔑在位欲與
 有德者並計子之德不足以補殘形之過
[010-013a]
 申徒謂自陳其過以爲不當亡者衆默然
 知過自以應死者少夫利害相攻天下皆
 羿也不遺身忘知與物同波者皆遊羿之
 彀中雖張毅之出單豹之處猶未免於中
 中與不中唯任命耳人以全足笑吾不全
 是不知命而我怒之又不知命也見至人
 知命遺形故廢其怒而復常不知先生洗
 我以善道故邪我能自反邪形外也德内
 也今子與我德遊耳而索我外好不亦過
 乎子産曰子無乃稱已悟則厭其多言也
[010-013b]
 吕註申徒能外形骸以忘人之勢子産悅
 執政而不能忘己之勢凡爲道者所以洗
 心去垢而歸之明猶鑑而已今猶出言若
 是則是不明而塵垢所以止也我則非自
 狀其過以不當亡者故知其不可奈何而
 安之遊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則行至於
 無憾而可以免焉之譬不中者命也則不
 幸而不免焉之譬人笑吾不全不免怫然
 而怒適先生之所則化於道而忘之不知
 洗我以善邪吾之自悟邪十九年則極陰
[010-014a]
 陽之數遊於形骸之内未嘗知吾兀也而
 今索我於形骸之外不亦過乎
 林註不違猶不避齊與之肩也子産自多
 執政而後人申徒所以引鑑爲喻而責之
 子産以申徒形殘若是而與我爭猶與堯
 爭善也申徒謂世人自分解其過以爲己
 當存者衆不分解其過以爲已當亡者寡
 言子産未能忘物遺形自重執政而輕兀
 者之德又謂與堯爭善此自狀其過而不
 知亡者也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知命者
[010-014b]
 也弓力所及爲彀中喻己無取兀之道而
 兀者命也形骸之内謂道德性命之理形
 骸之外謂手足狀貌之間也
 詳道註德充之人視富貴如浮雲以形骸
 爲逆旅子産挾貴以驕賤恃全以薄兀則
 不足以言德又何足以言命故曰遊羿之
 彀中不中者命也忿怒者性之塵垢既悟
 則垢去而鑑明此始迷而終悟者也
 碧虚註子産師伯昏之道而未能忘我申
 徒同出師門而未能忘德況其下者乎以
[010-015a]
 不當亡者衆飾非者多也以不當存者寡
 罪己者鮮也遊羿彀中喻欲全而不免皆
 天命也人笑吾不全則怫然而怒風火猶
 存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反鑑于止水也
 與遊十九年而未嘗知兀忘德忘形者也
 趙註世人多自文其過以爲吾不當亡足
 鮮以爲吾實有罪者盖有幸不幸焉如羿
 善射鵠之中央乃必中之地萬有一免焉
 命也曾不自幸顧乃笑人我爲所笑未免
 不平是亦不知命也至伯昏之前則釋然
[010-015b]
 矣吾與伯昏遊未嘗知吾兀今子與我遊
 於形骸之内言寓六骸象耳目則子即我
 也而索我於形骸之外言爾爲爾我爲我
 而不相知也子産謝曰子無重陳我知過
 矣
 鬳齋云與堯爭善四字亦奇言子既兀矣
 縱能爲善得如堯乎不自反猶不自量自
 迷其過以爲足不當亡者衆不述其過以
 爲足不當存者寡唯有德者知其有命豈
 人所能奈何此三句說三等人遊羿彀中
[010-016a]
 數語尤奇絶言人處世動是危機彀中者
 張弓而箭端所直之地喻世之危如此章
 而不中者命也形骸内外之語皆前賢所
 未發
  申徒安命而忘兀德充於内者無戚於
  外也子産矜位而鄙兀心徇乎外者不
  明乎内也同學於伯昏之門固有執政
  焉如此哉言雖侍明師而猶以勢位爲
  尚未能相忘而化其道是心鑑不明塵
  垢得以止之也不當亡者衆不當存者
[010-016b]
  寡此盖申徒論足存亡言人之處兀知
  已過而安之者少然有幸不幸一歸之
  於命耳則知申徒之兀出於非罪者也
  或以此二句爲指子産未能忘形取義
  差遠遊羿彀中莫非中地設有不中幸
  免耳人處世間莫非憂患苟得免患亦
  幸耳而人因以其幸笑吾之不幸我猶
  有怒未忘己也廢然而反己亦忘矣不
  知先生洗我以善邪吾之自悟邪則彼
  己俱忘物我交化何喜怒之可動何形
[010-017a]


  骸之可索哉




南華眞經義海纂微卷之十一





[010-01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