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27 南華真經義海纂微--褚伯秀 (master)


[027-001a]
南華眞經義海纂微卷之二十八立七
    武林道士褚伯秀學
   胠篋第一
將爲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爲守備則必攝
緘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謂知也然而巨盜
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唯恐緘縢扃鐍之
不固也然則向之所謂和者不乃爲大盜積
者也嘗試論之世俗所謂知者有不爲大盜
積者乎所謂聖者有不爲大盜守者乎何以
知其然邪昔者齊國鄰邑相望雞狗之音相
[027-001b]
聞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餘里闔
四境之内以立宗廟社稷治邑屋州閭鄉曲
者曷嘗不法聖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殺齊
君而盜其國所盜者豈獨其國邪并與其聖
知之法而盜之故田成子有乎盜賊之名而
身處堯舜之安小國不敢非大國不敢誅十
二世有齊國則是不乃竊齊國并與其聖知
之法以守其盜賊之身乎
 郭註爲大盜積爲大盜守知之不足恃也
 如此法聖人者法其迹迹者已去之物非
[027-002a]
 應變之具奚足尚而執之哉執成迹以御
 乎無方無方至而迹滯矣所以守國而爲
 人守之爲大盜者不盜其聖法則無以敗
 其國言聖法唯人所用未足爲全當之具
 吕註攝緘縢固扃鐍以防胠篋發匱之盜
 世俗所謂知也及巨盜至則負之而趨唯
 恐其不固然則世俗所謂知有不爲大盜
 積者乎立宗廟社稷屋邑州閭以守四境
 者世俗所謂聖也田成子竊齊國并其聖
 知之法以守盜賊之身則世俗所謂聖有
[027-002b]
 不爲大盜守者乎世俗所謂聖知者如此
 眞聖知者固不然也
 疑獨註胠者潛開也攝緘縢固扃鐍此世
 俗之知禦小盜而已大盜至則負掲而趨
 向之緘鐍非唯不能禦盜適足以資盜也
 世俗所謂知非周萬物之知故不免爲大
 盜積世俗所謂聖非不可知之聖故不免
 爲大盜守此老莊所以欲絶棄之也田成
 竊國并與聖知之法以守盜賊之身則凡
 聖人之迹見於法度者皆不免於盜然以
[027-003a]
 田成之安比堯舜不亦過乎曰凡有身而
 爲天下之所寄託者皆粃糠緒餘何足校
 優劣若夫堯舜之不可寄託天下者豈田
 成子得以擬議邪
 碧虚註知謂造篋匱緘縢扃鐍者積謂裒
 斂寳貨而畜聚者聖謂掌符璽權衡斧鉞
 者守謂保宗廟社稷封彊者且齊國之創
 制立度何嘗不法聖人而田恒奪其聖知
 據有其國則聖知者乃大盜之資也
 鬳齋云世俗之知本爲鼠竊之備大盜至
[027-003b]
 則併挈而去矣田氏篡齊以私量貸公量
 入看左傳所言便見借聖人之法以濟其
 盜賊之謀戰國時大抵如此故莊子以此
 喻之
  備盜以緘縢扃鐍者世俗之知也穴室
  負匱探囊者超俗之知也人有超俗之
  知造化間幾何而一遇哉以之上盜天
  和以養形保神下盜地利以肥家富國
  何不可者而乃甘於妄意室中之藏以
  希不義之貨而不顧公論之不可逃遺
[027-004a]
  臭之不可掩何弗思之甚邪竊嘗考其
  所由亦有以致之者世無積而守之彼
  惡得而奪之然自胠篋之欲充之而至
  於竊國信乎履霜堅冰之不可不謹也
  夫竊國者非并其聖知之法而竊之雖
  得國無以自立則聖知者天下之利器
  在人用之如何耳其權或墮姦雄之彀
  中未有不反爲所制者後文云竊鉤者
  誅竊國者爲諸侯諸侯之門仁義存焉
  小盜有誅而大盜無禁是豈齊民之術
[027-004b]
  哉彼既竊國爲君而又禁民爲盜亦知
  仁義之不可廢也得非以聖知之法守
  其盜賊之身乎漆園慨立是論所以誅
  千古姦雄之心麟經眞筆之嚴可以並
  行於世矣
嘗試論之世俗之所謂至知者有不爲大盜
積者乎所謂至聖者有不爲大盜守者乎何
以知其然邪昔者龍逢斬比干剖萇弘肔子
胥靡四子之賢而身不免乎戮故跖之徒問
於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邪
[027-005a]
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
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
盜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觀之善人不得聖
人之道不立跖不得聖人之道不行天下之
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則聖人之利天下也少
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則齒寒魯酒薄而
邯鄲圍聖人生而大盜起掊擊聖人縱舍盜
賊而天下始治矣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淵
實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矣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雖重聖人而治天下則
[027-005b]
是重利盜跖也爲之斗斛以量之則並與斗
斛而竊之爲之權衡以稱之則并與權衡而
竊之爲之符璽以信之則并與符璽而竊之
爲之仁義以矯之則并與仁義而竊之何以
知其然邪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爲諸侯諸侯
之門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故逐
於大盜揭諸侯竊仁義并斗斛權衡符璽之
利者雖軒冕之賞弗能勸斧鉞之威弗能禁
此重利盜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聖人之過
也故曰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
[027-006a]
人彼聖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

 郭註暴主得據君人之威以戮賢臣而莫
 之敢抗者皆聖法之由也向無聖法則桀
 紂焉得放其毒而使天下側目哉聖勇義
 知仁五者所以禁盜而及爲盜資則聖人
 之利天下少害天下多斯言雖信而猶不
 可亡聖者天下之知未能都亡故須聖道
 以鎮之也羣知不亡而獨亡聖知則天下
 之害又多於有聖矣有聖之害雖多猶愈
[027-006b]
 於亡聖之無治也雖愈於亡聖未若都亡
 之無害也甚矣天下莫不求利而不能一
 亡其知何其迷而失致哉夫唇竭非以寒
 齒而齒寒魯酒薄非以圍邯鄲而邯鄲圍
 聖人生非以起大盜而大盜起此自然相
 生必至之數也且聖人不立尚於物而不
 能使物不尚人無貴賤事無眞偽苟尚聖
 法則天下吞聲闇服此乃桀跖所至賴以
 成其大盜者也若乃絶尚守朴棄其禁令
 而代以寡欲所以掊擊聖人而我樸自全
[027-007a]
 縱舍盜賊而彼姦自息矣竭川非以虚谷
 而谷虚夷丘非以實淵而淵實絶聖非以
 止盜而盜止盜止而華尚之迹都去矣將
 重聖人以治天下而桀跖之徒亦資其法
 所資者重所利不得輕則小盜之所因大
 盜之所利也軒冕斧鉞賞罰之重者所以
 禁盜也大盜又逐而竊之反爲彼用是以
 成其大盜而大盜必行以仁義平以權衡
 信以符璽勸以軒冕威以斧鉞盜此公器
 然後諸侯可得而揭也是故仁義賞罰適
[027-007b]
 足以誅竊鉤者耳夫跖之不可禁由所盜
 之利重利之所以重由聖人之不輕也魚
 失淵則爲人禽利器明則爲盜資故不可
 以示人也
 吕註世俗所謂知所謂聖者皆以法爲之
 所謂至知至聖亦不出乎聖勇義知仁之
 名而不知知之所以知聖之所以聖也故
 四子者不能全其身而跖之徒反資以爲
 盜則世俗之所謂聖知者不免爲大盜積
 守耳至知在於不知至聖在於無名而世
[027-008a]
 俗之聖知反所以資盜則利天下少害天
 下多非虚言也唇齒以況相因魯酒邯鄲
 以況非相因而相因然則欲治天下莫若
 掊摯聖人縱舍盜賊善惡兩忘而已夫心
 谷不虚而賊心得以起其間者以聖爲淵
 而壅之也竭聖川而涸之則谷虚而盜不
 生矣心淵不實而賊心得入於其間者以
 聖爲丘而傾之也夷聖丘而損之則淵實
 而盜不侵矣此聖人已死大盜不起天下
 所以無故也所謂死者不生其心是已賊
[027-008b]
 心生而大盜起雖重聖人以治天下是重
 利盜也詳見下文并竊之語故竊之鉤者
 誅竊國者爲諸侯而莫之能禁也諸侯之
 門仁義存焉則是并聖知仁義而竊之也
 況其尤大而揭諸侯者乎雖軒冕斧鉞有
 所不能禁勸凡此皆離眞爲聖之過而猶
 以聖法明天下是示人以利器故大盜得
 以奪之也
 疑獨註道有君子有小人得道之正則聖
 勇義知仁皆正就其不正者而充之則爲
[027-009a]
 大盜而已盜之所謂道者妄意所藏先入
 後出知可否分均也凡得其一者爲小盜
 跖得其全者也莊子嘗寓言於雜篇與吾
 夫子爲對以明大盜與大聖其知一也所
 用不同耳善人則資五者以立己惡人則
 資五者以爲盜善惡皆本於人心而天下
 爲善者常少爲惡者常多莊子所以深矯
 之魯酒薄邯鄲圍聖人生大盜起此自然
 相生必至之理且聖人制法豈有意於起
 人之偽人自襲其迹以爲偽所謂掊擊聖
[027-009b]
 人者深惡聖人之迹也若襌家所謂我當
 時若見釋迦瞿曇出世一棒打殺意同縱
 舍盜賊亦欲息詐偽耳川谷之水相通丘
 淵之上相資喻聖人之迹大盜所資聖人
 已死絶聖棄知之意大盜不起爭尚之迹
 都去矣苟不絶聖知以止盜反重聖法以
 治天下跖之徒將乗之以爲盜是重利之
 也夫斗斛權衡符璽仁義皆聖人治天下
 之具莊子意謂凡涉形器法度者皆大盜
 所資爲盜而至於竊國則斗斛權衡符璽
[027-010a]
 皆爲所有而刑賞自己出矣且堯舜三代
 之所賴以爲治者其形器法度與後世同
 而治亂之迹異者彼所賴雖在此及其成
 功則此雖存而可以無用也後世諰諰然
 唯此之爲賴其權一墮姦人之彀則所賴
 以安者往往以致危田成子之事是也聖
 人退處幽密而操至權以斡萬化故力旋
 天地而世莫睹其機威服海内而人不名
 以武此所以行萬物於術内而天下莫能
 禦又豈以利器示人哉
[027-010b]
 詳道註以知治人莫如齊國以知治身莫
 如四子以暴亂人莫如盜跖皆曰嘗法聖
 人矣然齊國不免田氏之篡四子不逃時
 君之戮而盜跖竟以壽終是法聖人而爲
 治者無益竊聖迹而爲惡者無害則聖人
 之於天下也不足以止盜適足以起盜也
 莊子非不知聖人應物適時而已後世禍
 亂隨之而起者盖唇亡則齒寒魯酒薄而
 邯鄲圍其可以齒寒而責唇邯鄲圍而咎
 魯耶率歸過於聖人者遣其有迹之累也
[027-011a]
 碧虚註知之出也或利或害聖之顯也或
 生或死利害不能惑者至知也生死不能
 動者至聖也若四子者皆矜知誇聖而自
 取滅亡又惡知至知至聖哉聖知大盜相
 因者也聖知生則大盜起大盜止則聖知
 亡掊摯聖人絶棄之也縱舍盜賊不貴貨
 也聖知泯絶民性淳厚天下平而無事矣
 夫竊仁義聖知者欲其貴也盜金寳珠玉
 者欲其富也然天與之則公人取之則私
 若公公而私私豈軒冕所能勸斧鉞所能
[027-011b]
 禁哉
 鬳齋云四子雖賢而身皆得罪盜跖反以
 自免此言賢者不足恃而竊聖知者或以
 自利也爲盜之道是莊子撰出以譏世其
 言雖怪而實有理說到不善人多善人少
 利天下少害天下多處亦是精絶唇齒川
 谷之喻明聖人不爲盜設反爲大盜之資
 聖人不生大盜不起言無聖人亦無盜賊
 而天下自治也重聖人而治言聖人復出
 而制法姦人得之益以欺世戰國諸侯篡
[027-012a]
 奪而得皆大盜也竊鉤者誅竊國者爲諸
 侯既爲侯立國則亦以愛民利物爲事是
 并竊仁義聖知也名爲大盜者人皆欲逐
 之今諸侯竊國立於人上故曰揭而世未
  有用刑以禁止之者皆憤世而烏此言
  世之所謂至知至聖者例不免爲大盜
  積反不若不以聖知稱者無所積而盜
  莫能窺也故引四賢以證聖知之不足
  恃夫天生忠賢匡君輔國節義所在有
  死無貳而上或不之察惡其逆耳拂情
[027-012b]
  始則疏遠之甚則譴斥之而彼忠不能
  自泯終於戮之而後已吁忠賢之戮姦
  臣之幸也咎證若此國其能乆乎夫爲
  臣姦大盜豈無其術所謂術者亦不越
  乎聖知之法以所資者重故所取不容
  輕然其厲階非一日之積必酌其君上
  之可罔有司之可欺因時乗勢以遂其
  悖道之舉然猶不免資聖知仁義以爲
  治如前立國者所云一廢而一興川谷
  丘淵之消長也聖生而盜起魯酒邯鄲
[027-013a]
  之相因也雖重以聖知而爲治重利盜
  跖也宜矣且竊鉤者受制於聖知之法
  而竊國者奪聖知之法以制人是以善
  人少而不善人多雖軒冕斧鉞不足以
  爲勸懲也信知聖知者天下之利器不
  可以示人彼竊窺其機將爲所奪猶魚
  之脫淵螻蟻得以困之矣語云民可使
  由之不可使知之然則聖人之治天下
  必有神而化之之術歟此一節自曷嘗
  不法聖人至聖人者天下之利器凡十
[027-013b]
  一處聖人字今本皆然唯陳碧虚照張
  君房校本並作聖知考之前文世俗所
  謂知世俗所謂聖之語則說亦可通據
  當篇本意正論立法之多弊則從元本
  可也竊意張氏當時被㫖校定及碧虚
  述解進呈之時恐其間論聖人處語或
  有嫌權易以聖知因而傳襲耳然有當
  用聖人處若曷嘗不法聖人不得聖人
  之道不立不得聖人之道不行聖人已
  死聖人不死此不可易者餘易爲聖知
[027-014a]
  亦自有理至若聖人者天下之利器則
  是聖知無疑



南華眞經義海纂微卷之二十八






[027-01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