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27 南華真經義海纂微--褚伯秀 (master)


[022-001a]
南華眞經義海纂微卷之二十三立三
    武林道士褚伯秀學
   外篇駢拇第一
駢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於德附贅縣疣出
乎形哉而侈於性多方乎仁義而用之者列
於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是故駢於足者
連無用之肉枝於手者樹無用之指多方駢
枝於五藏之情者淫僻於仁義之行而多方
於聰明之用也
 郭象註駢枝皆出於形性非假物也駢與
[022-001b]
 不駢其性各足而此獨駢枝則於性爲多
 故云侈耳或云非性欲割棄之是道有所
 不存德有所不載人有棄材物有棄用也
 豈至治之意哉物有小大能有少多所大
 即駢所多即贅駢贅之分物皆有之若莫
 之任是都棄萬物之性也夫與物㝠者無
 多也故多方於仁義者羅列於五藏然自
 一家之正耳未能與物無方各正性命也
 方之少多未嘗有限少多之差則有定分
 不可相跂各守其分無不自得或者聞多
[022-002a]
  之不足以正少因欲棄多而任少是舉天
  下而棄之不亦妄乎駢枝之於手足直自
  性命不得不然非有用而然猶五藏之情
  自多方耳而少者横復尚之以至淫僻而
  失至當於體中也聰明各有本分多方不
  爲有餘少方不爲不足然情欲之所蕩未
  嘗不賤少而貴多若忘其所貴保其素分
  則於性無多而異方俱全矣
  吕惠卿註駢拇枝指非不出乎性而德則
  所無也附贅縣疣非不出乎形而性則所
[022-002b]
  無也於所無而有之此所以爲侈其氣爲
  五行其德爲五常其事爲五事其形爲五
  藏則多方乎仁義而用之者非不列於五
  藏也而非道德之正則亦所無而已故駢
  於足枝於手皆爲無用而所謂道德之正
  者無爲以反一而已
  林疑獨註駢枝與形俱生出於性也疣贅
  因形而有出乎形也以性配德性在天而
  德在人以形對性性在内而形在外出乎
  天者人以烏侈出乎外者内以爲侈此自
[022-003a]
 然之理也夫仁義道德未嘗不相爲用而
 仁義之迹所以見惡於道德者猶疣贅見
 惡於形也駢枝喻仁義之本疣贅喻仁義
 之迹形性喻道德之正駢枝出於性而不
 可去猶仁義之本亦出於性也疣贅出於
 形而可去猶仁義之迹出於人爲故可去
 也若能忘仁義之迹則㝠於性命之理與
 道德爲一矣忘形骸之累則駢枝亦出於
 形性與四肢同矣贅疣乃形外之物仁義
 之迹亦性外之物去之所以全其形忘之
[022-003b]
 所以渾其道也
 陳詳道註性以德立形以性成駢拇枝指
 在德無是也故曰侈於性仁義之端具於
 始生之時則道之駢枝者也而其用見於
 已生之後則道之贅疣者也人知駢枝之
 無用贅疣之爲累而不知仁義之行亦然
 盖尚道德則仁義爲無用用仁義則道德
 爲有累也
 碧虚子陳景元註駢枝與生俱生故出乎
 性而爲生德之餘贅疣生後而有是出乎
[022-004a]
 形而爲性之外累故皆曰侈夫五行均則
 五常無偏乃道德之正今多於仁義是五
 藏之氣禀受必有少之者故非道德之正
 也且駢枝之於手足皆無用之指何足决
 齧哉若夫駢枝於五藏之情淫僻於仁義
 之行多方於聰明之用者乃駢枝於有用
 之處所以重增其弊也
 竹溪林希逸鬳齋口義云與生俱生曰性
 人所獨得曰德駢枝本於自然比人所同
 得者則爲侈矣贅疣之爲累亦然似此性
[022-004b]
 德二字與吾聖經稍異多方猶多端列於
 五藏哉言非出於内故曰非道德之正告
 子言義外莊子併以仁爲外矣以仁義爲
 淫僻而與聰明並言皆以爲非務内之學
 故但見其多事也
  褚氏管見云天命之謂性物得以生之
  謂德會德性而充之之謂形是皆禀乎
  自然所以尊生配道體天立極至誠而
  不息者也凡在德性之外皆爲駢枝贅
  疣所謂多方乎仁義聰明而非道德之
[022-005a]
  正故漆園立是論爲外篇之首而議者
  謂薄仁義爲太過且老莊之學非好爲
  高大而固薄仁義也盖尊道德則仁義
  在其中然當時所謂仁義皆多駢旁枝
  而非正者耳故不得不辭而闢之若仁
  義根心安行中理其去道德也何遠夫
  駢枝贅疣氣之暫聚初無痛痒之切身
  任之而勿嫌可也或者惡其累形而欲
  决齕之其爲害愈甚故眞人善巧設喻
  以祛其惑覬學者心㝠體會即偽明眞
[022-005b]
  則天命之至理可全得以生之良貴可
  復道物一致天人渾融回視駢枝贅疣
  何足爲吾形累而所謂聰明仁義者皆
  自吾德性中來是亦道之徼也但不徇
  其迹以求善於物思復其本而同乎大
  通則亦終歸乎道德之妙而已何淫僻
  之有哉多方於聰明之用一句今本皆
  然碧虚子陳景元云張君房校本此句
  無方字引後文多於聰者爲證其論頗
  長
[022-006a]
是故駢於明者亂五色淫文章青黄黼黻之
煌煌非乎而離朱是已多於聰者亂五聲淫
六律金石絲竹黄鍾大吕之聲非乎而師曠
是已枝於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聲使天下
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而曾史是已駢於
辯者纍瓦結繩竄句遊心於堅白同異之間
而敝跬譽無用之言非乎而楊墨是已故此
皆多駢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彼正正
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爲駢枝者不
爲跂長者不爲有餘短者不爲不足是故鳧
[022-006b]
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故性
長非所斷性短非所續無所去憂也
 郭象註夫有耳目者未嘗以慕聾盲自困
 所困常在於希離慕曠則離曠雖聰明乃
 亂耳目之主也曾史性長於仁而性短者
 横復慕之慕之而仁仁已偽矣天下未嘗
 慕桀跖而必慕曾史則曾史之簧鼓天下
 使失其眞性甚於桀跖騁其音辯致其危
 辭者未嘗容思於檮杌之口而必競辯於
 楊墨之間則楊墨乃亂羣言之主也此數
[022-007a]
 子皆師其天性直自多駢旁枝各是一家
 之正以一正萬則萬不正矣故至正者不
 以己正天下使天下各得其正而已自此
 以下觀之至正可見以枝正合及謂合爲
 駢以合正枝乃謂枝爲跂以短正長乃謂
 長爲有餘以長正短乃謂短爲不足各自
 有正不可以此正彼而損益之知其性分
 非可斷續而任之則無所去憂而憂自去
 矣
 吕惠卿註明者謂其自見今以所見爲明
[022-007b]
 是以自見與所見合而駢之也聰者謂其
 自聞而聲律絲竹皆在外者則是益而多
 之也故道之所自出率性之自通則天下
 皆足於己不爲有餘也擢德則助長塞性
 則厭其所生唯其爲之太過以牧名聲則
 天下相鼓和之以奉不及之法此曾史之
 所以枝於仁也道在不言則辯非道也瓦
 貴鱗比而累之繩貴條直而結之句所以
 通其讀而竄藏之心貴乎虚而遊於堅白
 同異之間敝行跬立以喻無用之言如累
[022-008a]
 瓦結繩然者此楊墨之所以駢於辯也凡
 此皆非天下之至正彼至正者不失其性
 命之情則無爲自然而無所加損矣
 林疑獨註駢於明者爲五色所亂不知道
 在内者可以返視也多於聰者爲五聲所
 亂不知無聲之和非聽所及也枝於仁者
 仁之散故擢其德蔽其性以收名聲使天
 下如吹笙鼓簧更相扇動以奉其法常若
 不及也駢於辯者其辭如累瓦之險其執
 若結繩之固邪說隱微曰竄句堅執白馬
[022-008b]
 異同之論分外用力於無用之言此皆多
 駢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天下之至正
 道德是也道德出於性命之理而已彼正
 正者正物而不正於物不失其性命之情
 而萬物之分明矣故合者不爲駢枝者不
 爲跂長者不爲有餘短者不爲不足各任
 自然之分則憂無所遣而自去矣
 陳詳道註擢德塞性以明曾參仁其親之
 過史鱒仁其君之過也累瓦結繩危辭敝
 敝然譽之也聖人無名而枝於仁者收名
[022-009a]
 聲仁者不憂而仁者反多憂則其去道也
 遠矣形無駢枝而駢枝生於形非形之常
 然也道無仁義而仁義出於道非道之常
 然也形安其常然則駢枝不足爲之累故
 合不爲駢枝不爲跂道安其常然則仁義
 不足爲之患故臧於其德善於其性而已
 矣今世之人已陷身於仁義之患且蒿目
 以憂之是决駢齕枝者也不仁之人復强
 仁義以饕富貴是决性命之情而爲駢枝
 者也
[022-009b]
 陳碧虚註駢拇者比五指之數則烏不足
 駢明者以兼倍之性謂之有餘聖人收視
 反聽以養内映世俗慕離曠之聰明縱耳
 目於外景以困弊其形骸則離曠爲亂耳
 目之帥矣枝於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聲
 奔馳四方失其眞性則曾史爲惑人心之
 宗矣辯之縱横如累瓦重疊學之慱喻如
 結繩屈樻論之眇微者其竄句隱語之謂
 乎遊之卓詭者其離合是非之謂乎譽之
 小道者其敝跬不進之謂乎大辯若訥多
[022-010a]
 言數窮故楊墨爲恢詭憰怪之首也夫形
 性之有餘不足皆非至正之道以所禀正
 性而能自正者謂之正正若役彼從己役
 己從彼皆失其性命之情矣合不爲駢枝
 不爲跂相忘形骸也鶴脛不斷鳧脛不續
 無所去憂而憂自去也
 鬳齋口義云五色文章古者以養目而莊
 子以爲亂淫即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之意
 離朱用明者也若以爲非乎而用明之人
 則以爲是矣多於聰者亦然德性本靜而
[022-010b]
 强於爲仁是擢德塞性使天下簧惑鼓動
 以奉難行之法也多言而無味者比之累
 瓦結繩竄改言句以爲辯故遊心於堅白
 同異之間也敝跬勞跂也其言無用而稱
 譽自喜徒自勞苦也以爲非乎則楊墨之
 徒以爲是矣多駢旁枝言皆餘賸之事非
 至正也正正猶云自然而然不失性命之
 實理故合不爲駢枝不爲跂長不爲有餘
 短不爲不足此數句即大秋毫小太山之
 義跂起也有所跂則不平貼自在矣鳧鶴
[022-011a]
 短長出於本然之性性之所安無憂可去
 也仁人何其多憂一句堯舜孔孟皆在其
 中
  此段發明前意謂人各有正性性各有
  良能能各有分量一毫不可强跂故慕
  離朱者喪其明希師曠者損其聰習曾
  史者過於仁學楊墨者僻於辯此皆以
  不足企有餘等而上之攀援無極非天
  下之至正也彼至正者盡性命之情而
  無所企羡人安其分物得其宜合不爲
[022-011b]
  駢枝不爲跂長短各適而無有餘不足
  之累世間憂患不待去而自去矣是謂
  盡己之性而後盡物之性然則全物之
  樂所以全己之樂也歟竊詳經文纍瓦
  當是累丸彼正正者宜照上文作至正
  不爲跂當作岐皆傳寫之誤





南華經義海纂微卷之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