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27 南華真經義海纂微--褚伯秀 (master)


[062-001a]
南華眞經義海纂微卷之六十四表十
    武林道士褚伯秀學
   田子方第二
孔子見老聃老聃新沐方將被髮而乾慹然
似非人孔子便而待之少焉見曰丘也眩與
其信然與向者先生形體掘若槁木似遺物
離人而立於獨也老聃曰吾遊心於物之初
孔子曰何謂邪曰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
而不能言嘗爲汝議乎其將至陰肅肅至陽
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兩者交通成
[062-001b]
和而物生焉或爲之紀而莫見其形消息滿
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爲而莫見其
功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歸始終相反乎無
端而莫知其所窮非是也且孰爲之宗孔子
曰請問遊是老聃曰夫得是至美至樂也得
至美而遊乎至樂謂之至人孔子曰願聞其
方曰草食之獸不疾易藪水生之蟲不疾易
水行小變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樂不入
於胸次夫天下者萬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
而同焉則四肢百體將爲塵垢而死生終始
[062-002a]
將爲晝夜而莫之能滑而況得喪禍福之所
介乎棄隸者若棄泥塗知身貴於隸也貴在
於我而不失於變且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夫
孰足以患心已爲道者解乎此孔子曰夫子
德配天地而猶假至言以脩心古之君子孰
能脫焉老聃曰不然夫水之於汋也無爲而
才自然矣至人之於德也不脩而物不能離
焉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
脩焉孔子出以告顏回曰丘之於道也其猶
醯雞與微夫子之發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
[062-002b]
大全也
 郭註慹然似非人寂泊之至無其身心而
 後外物去初者未有而倏有遊於物初然
 後明物之不爲而自有也心困口辟欲令
 仲尼求之於言意之表試議陰陽以擬之
 出天發地言其交也莫見爲紀之形而未
 嘗守故明其自爾故無功也生萌於未聚
 死歸於散所謂迎不見首隨不見後至美
 無美至樂無樂也死生亦小變知小變而
 不失大常故喜怒哀樂不入於胸次知身
[062-003a]
 貴於隸故棄若遺土苟知死生皆我則所
 貴者我而我與變俱故無失也已爲道者
 解乎此所謂懸解也老聃謂天地日月皆
 不脩爲而自得孔子謂比吾全於老聃猶
 甕中之與天地也
 吕註未始有物則起居語默孰非遊於物
 之初心困焉則非知所能知口辟焉則非
 言所能言議乎其將非其至也夫陰陽交
 通成和而物生焉遠之爲歲近之爲日外
 而萬物内而一身莫不有是也或爲之紀
[062-003b]
 莫見其形消息改化以是而已生萌死歸
 始終無端亦以是而已則向所謂物之初
 者殆是也天下之所美所樂非美樂之至
 得此而後爲至美至樂也獸之易藪魚之
 易水此其小變而不失藪水之大常得是
 而遊之者天下莫不一而同焉則死生莫
 之能滑況得喪禍福之所介乎知身貴於
 隸則貴在我雖有小變豈以所賤而失吾
 所貴哉萬化無極亦奚足以累吾心已爲
 道者解乎此故也
[062-004a]
 疑獨註物之初謂未有氣質之前試議其
 將難以盡言也肅肅北方之氣赫赫南方
 之氣大吕陰聲生於巳是出乎陽也黄
 鍾陽聲生於亥是出乎陰也陰陽之中各
 有沖氣以爲和而物生焉物得以生不知
 其紀而莫見陰陽之形消息盈虚至日有
 所爲總言陰陽變化之理生出於不生此
 其所萌也死入於不死此其所歸也非是
 陰陽也孰爲之主哉天下之至美無美至
 樂無樂故所得日新所玩無故得在己之
[062-004b]
 至美而遊乎物之至樂可謂至人矣死生
 小變道大常也獸易藪魚易水猶人處大
 道之中隨變任化未始非我也以死生烏
 小變則喜怒哀樂何足介懷天下者萬物
 所同得其所同則死生莫能滑況得喪禍
 福乎聖人以道爲貴其次貴身則有患矣
 人皆知身貴於隸而不知身爲大患知道
 貴於身則貴常在我而死生不得與之變
 天地之間萬化無極何足以累乎心唯有
 道者能解乎此孔子既聞至言復問老子
[062-005a]
 德配天地猶未能忘言何也老子告以水
 之於汋至人之於德天高地厚日月之明
 皆本於自然又何脩焉謂吾雖有言猶無
 言也
 碧虚註槁木遣物謂其藏精藴神離人立
 獨謂其喪耦入寥遊於物初未始出其宗
 也擬知而心已困欲言而口又辟離心忘
 言斯近之矣夫肅陰之氣降乎下赫陽之
 氣昇乎上二儀通和萬物妙化謂其有綱
 紀也而不睹其形兆消息有數晦明有常
[062-005b]
 謂其有造爲也而不睹其功用生則萌於
 恍惚死則歸於窅㝠無端則莫知其始無
 窮則莫知其終若非此道何物爲之宗主
 邪孔子又問遊學於忘言之道夫學道詎
 有所得得其性之至美至樂而已其於死
 生也猶獸之易藪魚之易水暫爾小變又
 何患焉夫天下者旁礴萬物而爲一自其
 同者視之則己之百體猶臭腐也此之死
 生猶寤寐也況其它乎故視執御與軒冕
 猶易水易藪耳所謂外化而内不化者也
[062-006a]
 貴在於我未始非吾其樂無涯詎復有患
 譬水之汋挹而善利豈有所造爲至人之
 德業廣被豈有所脩治猶天高地厚日月
 之明何假脩焉是以夫子自喻以瓿蠓去
 覆而識天地之大全也
 鬳齋云立於獨言超乎世表物之初無物
 也陰陽發乎天地四句只是一陰一陽之
 謂道交通成和即獨陰不生獨陽不成似
 有物爲之紀而莫見其形消息晦明日有
 所爲而莫見其功始終無端皆言造物也
[062-006b]
 至美至樂贊道之妙魚獸雖易水易藪而
 水草不失猶人同此天下豈能自異知其
 一出於天而莫不同則死生且不能滑況
 禍福乎僕隸去來棄如泥塗以我貴而彼
 賤也若知道之可貴實在於我則外物之
 變豈能失我之至美至樂哉世間萬化無
 極又何足爲心累但愚俗不解唯已與道
 合者方曉此耳至言指前文謂老子猶不
 能離言語以脩心孰能免此答以江河之
 水汋之而不竭者以其本質無爲而自然
[062-007a]
 也至人之德與天地日月亦自然而已又
 何容力乎
  物初者無名天地之始即太極也肅肅
  出天赫赫出地即太極動而生陽動極
  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循環無端似
  有物爲之紀而莫見其形即所謂上知
  造物無物下知有物之自造也明夫物
  初則知己之初以至天地之初亦若是
  而已得是至美而遊乎至樂斯爲人道
  之至也夫物之生死有萌有歸人之生
[062-007b]
  死可不深究小變謂生死大常不壞也
  不壞者一靈之本靜而曰性含虚空爲
  有餘動而曰心入塵垢爲不足達斯理
  者涉變而通知常曰明其存也如月在
  水其化也如風行空何易水易藪之足
  慮哉天下者萬物之所同則四肢百體
  豈吾獨有知隸賤可棄而身貴常存則
  何得喪禍福之能滑夫水之於清性自
  然也喻至人之德無假脩爲而物自歸
  之天職生覆地職形載主教化者聖人
[062-008a]
  之職斯其所以爲大全也歟此章要㫖
  在生萌死歸而先聖於此多不明言欲
  人反而求之充其眞見之實然後不爲
  死生轉移且人處生死之間上知下愚
  無得免者生圖厚養死圖後葬比比皆
  然而罔知萌所歸之何如也夫欲知其
  所歸必當究其所萌乍聞此言若茫然
  無致力處研窮經意互有發明
  南華亦嘗有云察其始也本無生非徒
  無生而又無形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
[062-008b]
  而有氣氣變而有形有生生又變而之
  死是相與爲四時也又云善吾生者所
  以善吾死則先聖不言之祕眞人已詳
  言之人患不求耳是道也可以心會而
  不可以言盡即襌家究竟父母未生已
  前風火既散已後雖因師指而入終焉
  直須自悟所謂說破即不中是也學者
  勉之
莊子見魯哀公哀公曰魯多儒士少爲先生
方者莊子曰魯少儒哀公曰舉魯國而儒服
[062-009a]
何謂少乎莊子曰周聞之儒者冠圜冠者知
天時履方屨者知地形緩佩玦者事至而斷
君子有其道者未必爲其服也爲其服者未
必知其道也公固以爲不然何不號於國中
曰無此道而爲此服者其罪死於是哀公號
之五日而魯國無敢儒服者獨有一丈夫儒
服而立乎公門公即召而問以國事千轉萬
變而不窮莊子曰以魯國而儒者一人耳可
謂多乎
 郭註德充於内者不修飾於外
[062-009b]
 吕註莊子數假孔子問學於老聃之徒以
 明所謂聖知者非至道之盡也此言不發
 則學者無以知尊孔子之實
 疑獨註楊子曰通天地人曰儒斯眞儒也
 内有其道質也外有其服文也有一不具
 皆非儒也唯聖人踐形然後能稱其服學
 不至於聖人而服儒衣冠此俗儒也舉魯
 國儒服而眞儒一人則尊孔子之至也
 碧虚註爲王佐者一夔而足興儒教者何
 假三千故羊質虎皮必有惑者盛德若愚
[062-010a]
 豈無知者哉
 鬳齋云此段盖言儒服者多而皆不知道
 也
  南華以間世卓犖之才而居溷濁之世
  時人無足與語無以發胸中之奇遂上
  論皇王中談孔老下至楊墨桀跖悉評
  議而無遣其於察言行之實判心迹之
  微不啻明鑑之燭秋毫也或謂所談多
  譏孔子徒觀其言而不究其意耳是章
  結以舉魯國儒服而儒者一人余謂尊
[062-010b]
 孔子者莫南華若也請觀東坡莊子祠堂
 記庶表余言之不妄云
百里奚爵禄不入於心故飯牛而牛肥使秦
穆公忘其賤與之政也有虞氏死生不入於
心故足以動人宋元君將畫圖衆史皆至受
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後至者
儃儃然不趨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視之
則解衣槃礴臝君曰可矣是具畫者也
 郭註内自得者外事全故神間而意定也
 吕註小則百里奚之得政大則有虞氏之
[062-011a]
 動人以外物入其心而能至是者未之有
 也解衣槃礴所以爲眞善畫者也
 疑獨註爵禄小物死生大事能外爵禄未
 能外死生能外死生則無所不能矣夫内
 矜則外莊内足則外間内矜則神散欲進
 而有不受之嫌外間則神定雖爲而有無
 爲之意元君擇畫史而得其眞由此道也
 碧虚註待時命而飯牛人必觀其行事父
 母而忘生衆必察其孝急於人用者學未
 至逌然自得者藝必精粗迹尚爾況妙理
[062-011b]
 乎
 鬳齋云方其飯牛豈有求爵禄之心唯其
 不求所以見用動人者感動而化之畫史
 之無心於求知而解衣槃礴元君所以知
 其爲眞畫也
  爵禄無心而飯牛故穆公與之政而治
  工拙不矜而槃礴故元君知其畫之眞
  心虚則物附内足者外間故也今世之
  從事才技者汲汲然恐人之不知而用
  才者則惟外飾是取宜其得之不精也
[062-012a]
  再考飯牛而牛肥只應作飯牛而肥謂
  百里奚雖處賤躬耕而樂道忘貧四體
  充悦非謂牛肥也


南華眞經義海纂微卷之六十四






[062-0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