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27 南華真經義海纂微--褚伯秀 (master)


[079-001a]
南華眞經義海纂微卷之八十一空六
    武林道士褚伯秀學
   徐無鬼第七
古之眞人以天待之不以人入天古之眞人
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藥
也其實堇也桔梗也雞壅也豕零也是時爲
帝者也何可勝言句踐也以甲楯三千棲於
會稽唯種也能知亡之所以存唯種也不知
其身之所以愁故曰䲭目有所適鶴脛有所
節解之也悲故曰風之過河也有損焉日之
[079-001b]
過河也有損焉請只風與日相與守河而河
以爲未始其攖也恃源而往者也故水之守
土也審影之守人也審物之守物也審故目
之於明也殆耳之於聰也殆心之於殉也殆
凡能其於府也殆殆之成也不給改禍之長
也兹萃其反也縁功其果也待乆而人以爲
己寳不亦悲乎故有亡國戮民無已不知問
是也
 郭註居事而待事事斯得以有事求無事
 事愈荒死生得失各隨其所居耳於生爲
[079-002a]
 得於死或以爲失故當所需則無賤非其
 時則無貴各適一時之用不能摩所不可
 則有時而失有時而悲矣夫有形者自然
 相與爲累唯外乎形者磨之而不磷猶風
 日過河實已損而不自覺恃源以往也無
 意則止乎分所以爲審有意則無涯故殆
 所以貴其無能任其天然苟不能忘知禍
 長多端反守其性則其功不爲而成矣欲
 速則不果己寳謂知能故亡戮之禍皆有
 其身之過不知問禍之由乎有心而脩心
[079-002b]
 以救禍也
 吕註以天待之則無爲而應感不以人入
 天雖爲而未嘗爲眞人不知有死生有時
 曰得之也生失之也死萬物不得無以生
 是也此爲輕生者而言有時曰得之也死
 失之也生以生爲喪以死爲反是也此爲
 惡死者而言猶藥之或甘或毒時烏帝而
 不常其餘臣佐而已以生烏得死爲失則
 輕生者之藥也以生爲喪死爲反則惡死
 者之藥也視彼病而投之其變何可勝言
[079-003a]
 大夫種知亡越之可以存而不知身之所
 以愁猶鴟目能夜不能晝所適不可移鶴
 脛能長不能短有節不可解解之也係於
 有形而不知其源也風日之過河非不損
 而河以爲未始攖恃源而不竭也通道者
 與物無不適亦有源而已水之於土蟲穴
 蟻隙無不至影之於人坐起行止無不從
 則無情而守之審者耳之於聽目之於視
 心之於思未嘗須臾不在則物守物而審
 者其聰明心志非若水與影之無情故不
[079-003b]
 能不殆凡能其於府也殆府五藏殆謂安
 其所不安不給改則禍滋萃夫惟迷非一
 日故其反也縁功其果也待乆上士所以
 損之又損者以殆之不可成也而世人以
 爲己寳不亦悲乎
 疑獨註以天待人誠而明也以人入天明
 而誠也無得失無生死此所以謂之玄堇
 烏喙雞壅芡也皆藥之至賤者時能療病
 遞爲君臣得失窮通無異於此世人妄計
 賤彼貴我豈知用舍在時而已昔越王句
[079-004a]
 踐棲兵會稽大夫種能知亡之可再存而
 不知身之將死猶鴟目晝暗而夜明鶴脛
 能長不能短各適一時之利解去其適則
 悲有所徇者不免乎一偏也夫陰陽有氣
 萬物有形氣妙而形粗氣摩其形形必有
 損風日陰陽之氣河水有形者也風日過
 河河水必損而不自覺雖相與守之而河
 無所攖拂者有源可恃也喻人處陰陽之
 中日有所損恃有命存焉水之於土影之
 於形物之於物皆無心而守之故其守也
[079-004b]
 審雖審而不逃造化之密移昨日之物今
 已化矣而昩者不知故耳目心之於徇皆
 不免於危殆也凡能出於府藏則爲所役
 必至危殆既成而欲速改不暇給矣是以
 禍生滋甚若反本復性則順而有功欲其
 事果其待必乆而世人乃以多能爲己寳
 此至人之所悲以至爭城爭地而殺無辜
 之民不知問禍起之由故也
 碧虚註以天待人任其自然不以人入天
 偽難契眞也得之生失之死與物同也得
[079-005a]
 之死失之生與物異也萬物得時而榮失
 時則悴眞人得時不榮失時不悴猶藥之
 堇梗壅苓雖賤物而良醫主療時用之以
 爲君喻眞人御世無時而不治也種能存
 國不能活身喻醫療他疾不能治己病鴟
 目鶴脛之有適不適喻種之才知而終不
 免禍風吹日曝河水耗减讒深佞入忠臣
 失權所恃重者其攖拂亦不輕矣水離土
 則散影離人則滅物去物則空人失道則
 亡唯善審者幾乎全目徇離朱耳徇師曠
[079-005b]
 心徇曾史未有不危殆者反覆縁於功過
 善惡之果目前未見耳世有恃功爲己寳
 而禍不旋踵者大夫種是也
 鬳齋口義不以有心預自然之理曰不以
 人入天生死得失一聽自然生而曰得亦
 可死而曰得亦可生而曰失亦可死而曰
 失亦可如醫用藥主者爲帝其餘爲臣藥
 雖同而用有輕重猶人在世得時則貴失
 時則賤在我者初無二也大夫種爲越報
 吴能於亡中求存可謂知矣而不知反以
[079-006a]
 殺身鴟目鶴脛又重引喻風日皆能損水
 而河未始攖者其源長也故物雖損己而
 我無所攖拂此五句自是一意水土相入
 形影相依物之守物自然之理耳目心之
 徇物皆非自然凡知出於胸府自以爲能
 皆危殆也給猶及反訓覆因謀功之心必
 致敗覆有待乆之謀其心固必而不化此
 皆爲身之害而人人以此爲寳古今亡國
 戮民無已者不知於此致問故也
  以天待人其義灼然謂以天理爲主而
[079-006b]
  人事應之人入天者以人事爲主而天
  理悖矣次古之眞人四字只應是故字
  上文有此誤筆重出言或得此道而生
  失此道而死理之常也或得此道而死
  失此道而生又出於人事之變如顔夭
  跖壽之類譬藥中之烏喙豕零隨證施
  用主治則爲君佐使則爲臣適當其時
  非有常也種之工於謀國拙於全身猶
  鴟目鶴脛各有所適强其所不能則悲
  矣又喻風日過河不能無損損而不覺
[079-007a]
  恃其有源然則得失利害之攖心人能
  無損乎欲補之者道爲之源凡事物之
  來能不納於靈府則吾源壯矣事物之
  起伏不啻蚊蝱之過前又何所攖拂哉
  水之守土理相資而實無心影之守形
  則所自出而不能相無者物之守物各
  生其心雖相守之審而互生互尅或然
  或流有若外物篇所云者則不能無殆
  矣況以耳目心之徇爲能殆成而不
  給改其禍長也固宜夫欲反歸本源當
[079-007b]
  致功於改過待乆而决成世人乃以聰
  明心知爲己寳此眞人之所憫也亡國
  戮民禍之大者其端實起於耳目心之
  所殉貴在謹遏其源耳
故足之於地也踐雖踐恃其所不蹍而後善
博也人之知也少雖少恃其所不知而後知
天之所謂也知大一知大陰知大目知大均
知大方知大信知大定至矣大一通之大陰
解之大目視之大均縁之大方體之大信稽
之大定持之盡有天循有照㝠有樞始有彼
[079-008a]
則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其知之也似不知
之者不知而後知之其問之也不可以有崖
而不可以無崖頡滑有實古今不代而不可
以虧則可不謂有大揚搉乎闔不亦問是已
奚惑然爲以不惑解惑復於不惑是尚大不

 郭註忘天地遺萬物然後蜩翼可得而知
 況欲知天地之所謂可不無其心哉大一
 即道也用其分内則萬事無滯用萬物之
 自見大目也因其本性令各自得大均也
[079-008b]
 體之使各得本分則萬方俱得所以爲大
 方命之所期無令越逸斯大信也眞不撓
 則自定持以大定斯不持也物未有無自
 然者循之則明無所作也至理有極但當
 㝠之則得其樞要始有之者彼也故我迷
 而不作解任彼則彼自解解之無功故似
 不解用彼之知故似不知我不知則彼知
 自用彼知自用則天下莫不皆知應物㝠
 而無方各以其分萬物雖頡滑不同而物
 物各自有實不可相代搉而揚之有大限
[079-009a]
 也若問其大榷則物有至分故忘己任物
 之理可得而知奚爲而惑若此也夫惑不
 可解故尚大不惑愚之至也聖人從而任
 之所以皇王殊迹隨世爲名也
 吕註足所踐者少恃其所不踐而後善博
 所謂知無用而後可以言用人之知也少
 恃其所不知而後知天之所謂則大一太
 陰以至大定從可知矣爲道者主之以大
 一則無所不通入窈㝠之門至至陰之原
 則亦至於至陽之原矣物負陰而抱陽所
[079-009b]
 以係而不能解不知有至陰之原故也目
 視有限不視以目則無不見縁其一未有
 能均和以是非任其兩行縁以大均也無
 南無北無東無西體以大方也其精甚眞
 其中有信稽以大信也澤焚不熱河沍不
 寒雷破山風震海而不驚持以大定也盡
 有天則止乎知之所不知循有照則雖不
 知而無所不知㝠有樞則彼是莫得其偶
 始有彼則所以應彼是者固無窮也其解
 似不解言本無係故不解而後解其知似
[079-010a]
 不知以其本無知故不知而後知此至人
 所以遊乎世俗之間若愚若拙也問以有
 崖無崖皆爲有係崖謂自邊徼而求之然
 亦不可求之於有無之間也頡不可係滑
 不可持若無物而有實也往古來今若不
 相代而不可虧也能以是問之可不謂有
 大揚榷乎揚謂發其幽榷謂劾其實彼不
 問是則我不能以是告之唯能見其未始
 有物則不惑以是解其有物之惑而猶存
 未始有物者亦惑而已唯解之而復於不
[079-010b]
 惑庶幾大不惑也
 疑獨註此言無用之爲有用不知之爲能
 知也明矣大一謂天大陰謂地大目者天
 無不見大均者地無不載大方生萬物而
 悉備大信應萬物而不期大定鎮萬物而
 不動夫知始於知終於養之以不知而所
 知至於如此之妙故曰至矣一係乎數貴
 乎通之陰主乎凝貴乎解之大目無意於
 見物物來而視之大均無意於順物物至
 而縁之大方嫌於無體故以易爲體大信
[079-011a]
 嫌於不考故稽之以道終之以造物持之
 而巳天下萬物之理各有一天循理以觀
 之則有光自㝠以觀之則有樞有始則有
 彼無始未有物無彼亦無我也解似不解
 知似不知凡論至其極者皆疑之以不知
 而後知斯至矣問而有崖切問也問而無
 崖泛問也切問可窮理未可以盡性泛問
 可博知未可以反約故皆不可也滑稽多
 不實而或有實焉古今相代而理實無代
 能盡其理故曰不虧如上所陳可不謂大
[079-011b]
 顯揚榷論乎事不可則已何惑而爲之夫
 人之惑己以不惑解之彼雖復於不惑而
 解惑者尚大惑也此莊子遣言之意
 碧虚註地至廣大人之所踐容足而已恃
 其不踐之處而後行之無窮道至微妙人
 之所知可道而已賴其忘言之趣而後悟
 之無盡故至人以無用無言爲天之所謂
 也大一妙有知之者廓然通達大陰玄寂
 知之者悗然蜕解大目天光昭然徹視大
 均平一靡然縁順大方渾然無不體用大
[079-012a]
 信誠然無不稽考大定至靜默而持之所
 以成上諸妙用也凡此七日皆有天然之
 理順理則明寂然自運始即道對道者皆
 彼也蜕然自解故似不解自然而知故似
 不知知不知而後知之愈澄而愈照也道
 不可以有崖求又不可以無崖求萬形參
 差實理則一頡滑參差也古今不二生死
 自殊理不可虧生死自具是有大發揚商
 榷存乎其中何不問諸此道知道則此理
 不惑矣大惑終身不解下愚上知莫移猶
[079-012b]
 鶴脛不可斷鳧脛不可續也禀生受氣盖
 有由然唯識侔造化者默而知之若假世
 學而欲復於不惑是大惑之人徒欽尚於
 大不惑也
 鬳齋口義人之踐地少所不踐者多喻人
 所知無幾其所不知者皆天也不恃所知
 而恃所不知可以知天矣大一造化之運
 者大陰至靜也大目所見大均謂分劑大
 方與大虚同體大信眞實之理大定總持
 萬物者也無物之始必有物以始之齊物
[079-013a]
 論云非彼無我即此彼字謂造化也曰天
 曰照曰樞曰彼雖可解之知之亦似不解
 不知者不敢以爲可知可解是謂不知爲
 知乃眞知也問者問造物之理以爲有崖
 無崖皆不可頡滑旋轉言造物不可捉摸
 若無物而實有古今只此造化用之不窮
 此事可不爲大發揚而榷論之世人乃不
 知問此理又何疑乎以此不疑之理解天
 下之疑復歸不疑之地庶幾大不疑矣只
 是不疑二字鼓舞出此數句結一篇之文
[079-013b]
 可謂奇特
  足踐之地不若所不踐之廣心知之事
  不若所不知之多不恃其所踐所知而
  以無用爲用然後可以知天矣天道難
  諶不容擬議故無所措知於其間止乎
  其所不知斯眞知也要在日損之功人
  欲既盡天理見矣自大一大陰至大信
  皆因知天而後知首以大一通之道貫
  萬理通生庶物禀陽而結形遇陰則解
  化生於無而歸於無也大目視物所不
[079-014a]
  視大均順物使自平大方以無方爲體
  大信稽之以不期終以大定持之所以
  應天下之動而已常無爲也盡有天則
  極物之自然循有照則順理而自明㝠
  中有樞寂而常運始由乎彼和而不唱
  也以不解解天下之紛以不知知天道
  之祕又何所施其頡問而考其有崖無
  崖哉由是言之雖若頡頏滑稽而有實
  理存焉古今不易各盡其分可不謂有
  大揚榷乎漢書揚榷古今揚舉也榷引
[079-014b]
  也舉而引之陳其趣也世人胡不問是
  而恃其妄知之博昩夫自己之天又安
  足以知乾元之所謂此盖心天無照有
  惑以障之故以不惑解惑復於不惑是
  尚大不惑惑者妄情之偽不惑者本來
  之眞本來之眞我之自然者猶知尊尚
  之則非大不惑也若眞造不惑之地有
  何不惑之可尚亦何惑之可解哉
 有道之主不以國位而驕人有道之士必
 以節義而匡君武侯雖强悍難入而無鬼
[079-015a]
 說之有道首言良駿以啓其心兼明君之
 於臣下可不具眼乎遂能始忤終合徐救
 其虐民奉已之過盖人之良心善性無蔑
 盡之理猶去國者見似人而喜也及其再
 見然後納忠逆耳以警其失好和而惡姦
 盡脩身之要脩誠應天地盡爲國之道得
 聞斯語社稷之福也何在乎爲義以宜民
 偃兵而求治哉黄帝見大隗而七聖皆迷
 喻人之六識既昏則心君不能獨朗猶知
 問塗於牧馬童子則不遠復故至人取之
[079-015b]
 寓言明君欲見大道當絶聖棄知求諸守
 心之神而去其爲吾害者則大隗不求而
 自至矣豈若武侯者苦國民以養耳目至
 於神者不自許然後求夫爲義偃兵哉唯
 其後世君德不淳所尚非一遂有諸士趨
 向之不同潛形性而之萬物無復望其歸
 根則與道日遠矣若儒墨楊秉惠者各執
 一偏自以爲道盡於是然其言論機鋒所
 觸亦有賴以發明道妙者猶郢人聽斲足
 以成匠石之巧也又喻有隰朋之才然後
[079-016a]
 足以致管仲之舉終不以鮑叔私愛而易
 之也狙以傲人而速斃人以狙色而致稱
 此所以警世俗之驕慢也又豈若灰心槁
 形者之累日遠弄丸秉羽者難可解乎九
 方歅知梱祥而不言其刖許由畏堯仁欲
 逃而去之此皆睹微而知彰外賢而獲利
 者也堇梗壅零時爲帝以喻人之移是風
 日河水之相攖以喻化之移人物之守物
 固審矣終不免於移移則殆矣唯知足恃
 不踐心恃不知者則盡己天以燭物之天
[079-016b]
 己不惑而解天下之惑矣




南華眞經義海纂微卷之八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