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27 南華真經義海纂微--褚伯秀 (master)


[038-001a]
南華眞經義海纂微卷之四十形九
    武林道士褚伯秀學
   天道第一
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帝道運而無所
積故天下歸聖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内服明
於天通於聖六通四辟於帝王之德者其自
爲也昧然無不靜者矣聖人之靜也非曰靜
也善故靜也萬物無足以鐃心者故靜也水
靜則明燭鬚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靜猶
明而況精神聖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鑒也萬
[038-001b]
物之鏡也夫虚靜恬淡寂漠無爲者天地之
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聖人休焉休則虚虚
則實實者倫矣虚則靜靜則動動則得矣靜
則無爲無爲也則任事者責矣無爲則俞俞
俞俞者憂患不能處年壽長矣夫虚靜恬淡
寂漠無爲者萬物之本也明此以南鄉堯之
爲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爲臣也以此處上
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處下玄聖素王之道
也以此退居而間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
進爲而撫世則功大名顯而天下一也
[038-002a]
 郭象註天道帝道聖道三者皆任物之性
 而無所牽滯故雖六通四辟而無傷於靜
 善之乃靜則有時而動萬物無足以撓心
 斯自得也有其具而任其自爲故所照無
 不洞明凡不平不至者生於有爲休則未
 嘗動倫理也動則得者不失其所以動夫
 無爲也則羣材萬品各任其事而自當其
 責故舜禹有天下而不與焉俞俞從容自
 得貌尋萬物之本皆在不爲中來有道爲
 天下所歸而無其爵者所謂素王自貴也
[038-002b]
 進爲撫世此又其次故退則巢由進則伊
 吕無爲之體大矣何所不爲哉主上不爲
 冢宰之任則伊吕靜而司尹冢宰不爲百
 官之所執則百官靜而御事百官不爲萬
 民之所務則萬民靜而安業萬民不易彼
 我之所能則天下靜而自得自天子至於
 庶人彌無爲而彌尊也
 吕惠卿註天道運轉無窮而未始有物故
 萬物成非雕而刻之也帝道一日萬幾而
 未始有物故天下歸非悦而求之也聖道
[038-003a]
 無乎不在而未始有物故天下服非以力
 服之也明於天通於聖知其皆運而無所
 積則六通四辟於帝王之德也運則轉變
 無窮無積則介然之有不留乎胸中也雖
 吾之自爲猶將昩乎無不靜者以爲而未
 嘗爲故也况人各爲其爲而有不靜者乎
 聖人之靜也非曰靜也善故靜也若以靜
 爲善而後靜非本靜也萬物無足以鐃心
 則其本自靜非靜之而後靜也何則萬物
 得我以生我則不生萬物孰能鐃之明乎
[038-003b]
 此則於其並作也乃所以觀其復於其芸
 芸也乃所以歸其根復而歸根則其自靜
 也水靜猶明而況精神上際下蟠無所不
 極而藏之聖人之心則其靜也非特水之
 靜燭鬚眉平中准而已盖天地於此乎觀
 則是其鑑萬物於此乎形則是其鏡也虚
 則無所於逆靜則一而不變恬則安於無
 知淡則不與物交寂則寂然不動漠則合
 氣於漠此六者聖人之所以無爲也天地
 之平則無有高下道德之至則無以復加
[038-004a]
 此帝王聖人之所休也盖應萬幾之變供
 萬物之求而無此焉則無所於休而其神
 憊於事爲之衆矣其能虚乎虚者刳其心
 則韜乎其事而其富至於有萬不同故虚
 則實雖不同而其理未嘗亂則虚非特以
 實而倫又將以靜而動動而得也孰能安
 以乆動之徐生則靜而動動於不得已而
 當則動而得者也致虚而至於靜則萬物
 不足以鐃心而無爲無爲則任事者責而
 我不勞矣俞俞則無往而不然憂患於何
[038-004b]
 而處年壽所以長也明乎虚靜之說則恬
 淡寂漠亦若是而已所從言之異耳萬物
 職職皆從無爲植乃其所以爲本也古之
 聖人或南面而爲堯或北面而爲舜或以
 帝王之德處乎上或以玄聖之道處乎下
 或退居間遊或進爲撫世其明乎萬物之
 本則一也
 林疑獨註道無不在故在天爲天道在帝
 爲帝道在聖爲聖道天以道而運寒暑代
 謝日月迭行未嘗有積故萬物莫不以之
[038-005a]
 成帝道聖道之運亦然帝者神之出聖者
 王之入帝王言其位神聖言其道也明於
 天故無爲而爲通於道故吉凶與民同患
 無爲而爲者其化通乎六合與民同患者
 其德順乎四時是以古之帝王雖六通四
 辟而其所以爲德者任其自爲而已故其
 心昩乎無不靜聖人之靜不爲動對非世
 所謂靜也善即所謂性自其繼道以言則
 善也自其成之者言則性也性者命之在
 我未嘗不靜而世人所以不得與於此者
[038-005b]
 以其心逐物所以失之唯聖人不以物撓
 心所以能靜也心譬則君性譬則國君正
 則國治不正則國亂自然之勢也欲盡其
 性必先靜心水靜則明則平大匠取法水
 靜猶能若此況人心乎心者精神之宅靜
 之則精一而神全撓之則精竭而神疲精
 一神全則其心圓明何所不照此天地之
 鑒萬物之鏡也心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
 安安而後能至於無爲無爲者天地之平
 道德之至帝王聖人之所休息也唯其無
[038-006a]
 爲則會道於虚虚則實者萬物自然之理
 無不在焉其爲出於無爲則向之實者虚
 矣虚之而靜靜而後動所以不失其動不
 失其動則無爲無爲則羣才各任其事當
 其責使之盡性分之極而已俞俞自得其
 心所以㝠乎至理而忘物我之分憂患不
 能處死生無所係歸根復命而與造化爲
 一此萬物之本也明此以南鄉北鄉即孟
 子欲爲君盡君道欲爲臣盡臣道二者皆
 法堯舜而巳玄聖若虞舜側微而玄德升
[038-006b]
 聞素王若孔子無位而尊是也退居間遊
 巢許之類進爲撫世伊周之類聖人之迹
 雖趣時應變未嘗同其爲道一也
 陳詳道註天道運而無所積非以成萬物
 也而萬物成帝道運而無所積非以歸天
 下也而天下歸聖道運而無所積非以服
 海内也而海内服盖聖人之於天下達則
 爲帝王之德窮則爲玄聖之道書稱堯以
 帝德廣運而終於爲天下君此帝道運而
 天下歸也孟子稱孔子東西南北無思不
[038-007a]
 服此聖道運而海内服也虚靜恬淡者心
 寂漠者氣無爲者神也能致虚守靜心淡
 氣漠而至於無爲此所以爲天地之平道
 德之至而帝王聖人休焉休謂其所要宿
 之地玄者妙之本素者性之質玄聖素王
 與書所謂玄德同帝王天子與書所謂俊
 德同
 陳碧虚註體不言者明於天適物變者通
 於聖委之動植則自然爲也昩然弗知則
 無不靜也聖人之靜也應物而不蕩非圓
[038-007b]
 寂之靜也隨物攖寧而後成非曰靜也善
 故靜也物無足以撓心者故靜也水靜則
 毫髮難隱心靜則有無易照故虚靜則吉
 祥止而妙道生恬淡則神氣王而虚白集
 寂漠則靈府寬而眞君寧無爲則和理全
 而性命永此非特異也乃天地之平常萬
 物之至正聖人之所休止也心休則事虚
 事虚則理慤理慤則性靜性靜則動不妄
 矣無爲則所責不在己責不在己則俞樂
 而無憂年壽長矣明於此者謂虚靜等八
[038-008a]
 目是道之密用無爲之事也處上則爲明
 君處下則爲帝師周之柱史魯之司寇是
 也退居間遊伯夷叔齊是也進爲撫世傳
 說吕望是也君臣定位不相凌越則天下
 治矣
 林氏鬳齋口義云帝道聖道本難分别經
 意盖以帝爲三皇聖爲五帝運而無積即
 是純亦不已此段主意在靜字上至靜之
 中運而無積何嘗是枯木死灰六通四闢
 猶云四方上下無所障礙聖人之靜也非
[038-008b]
 曰靜也善故靜也此句最精神萬物不足
 以撓心故不求靜而自靜也以水鏡喻靜
 義甚精切虚靜恬淡寂寞無爲八字演一
 靜字此乃天地一定之理道德至極之事
 帝王聖人之心休止於此休則虚即惟道
 集虚虚則實即襌家云眞空而後實有實
 理之中自有倫理便是渾然之中有粲然
 者虚則靜靜則動便是一動一靜互爲其
 根動無不當曰得各當其事而任其責是
 無爲而無不爲也憂患不能處處猶入也
[038-009a]
 便是仁者不憂年壽長即是仁者壽又提
 起八字斷之以萬物之本言此理出於萬
 物之初也餘論概同前解
  褚氏管見云言天則地在其中言聖則
  人在其中帝則兼三才而運化故六通
  四闢而德行乎内所以治人化物上爲
  皇而下爲王者是也其自爲則入而治
  己反流歸源明道若昧無有不靜者矣
  凡人之靜必靜之而乃靜聖人之靜豈
  以靜爲善而靜哉物無足以鐃心故耳
[038-009b]
  言其本靜非使然也水靜則明則平大
  匠取法亦言其自然明平可鑑可准以
  況人之精神靜極而明天地萬物莫逃
  其鑒一身之貴何以加此而昩者役不
  知止憊不知息以至澌盡而莫救可不
  哀邪夫欲求所以養精神之道不越乎
  虚靜恬淡寂漠無爲而天地之平道德
  之至亦豈外乎此哉故物理於此而曲
  當聖人於此而休息雖萬縁擾擾而不
  生其心然恍惚有物至理存焉物不終
[038-010a]
  靜動斯得矣任事者責則我無爲憂患
  去而年壽長得其本而操之故也若是
  則爲君爲臣無不合道進爲退處皆得
  其宜此聖道法天運而無積之效也






南華眞經義海纂微卷之四十
[038-01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