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27 南華真經義海纂微--褚伯秀 (master)


[083-001a]
南華眞經義海纂微卷之八十五空十
    武林道士褚伯秀學
   則陽第四
遽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嘗不始於是
而卒詘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
十九非也萬物有乎生而莫見其根有乎出
而莫見其門人皆尊其知之所知而莫知恃
其知之所不知而後知可不謂大疑乎已乎
已乎且無所逃此所謂然與然乎
 郭註化謂順世而不係於彼我順物而暢
[083-001b]
 物情之變然也情變未始有極無根無門
 忽爾自然故莫見唯無生無出者能睹其
 門而測其根我所不知物有知之者用物
 之知無所不知獨任我知其知寡矣今不
 恃物以知而自尊其知則物不然非大疑
 而何不能用彼則寄身無地自謂然者天
 下未之然也
 吕註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嘗不始
 是而卒詘之以非與孔子同然知或未止
 乎其所不知則所謂是者固未定又安知
[083-002a]
 今之所是五十九非也夫物生而莫見其
 根出而莫見其門則知之所不知者乃萬
 物之所由生出也而人皆尊其知之所知
 至其知之所不知則常恐其虚而莫之恃
 每至望崖而反其爲疑也豈不大哉巳乎
 已乎且無所逃言若此者終不可與有至
 而其身之不能容也雖今所言爲然未知
 其果然耶使人忘言以契之
 疑獨註夫人自幼至老新故相代處造化
 中不覺其遷伯玉能順化日新未嘗不始
[083-002b]
 是而卒非未知今之謂是非五十九年前
 之非也物生之根即天地根物出之門即
 玄牝門二者皆本於谷神其源一也知之
 所知智者之事知所不知聖人之事知尊
 其智而不知尊其聖可不謂大疑乎已乎
 已乎言不如止其取舍之心萬物於造化
 無可逃之理我以爲然彼或不然是非之
 所以起各任其然則當矣
 碧虚註化化不停交臂已失世之求是者
 非求道理也求侔於我者也世之去非者
[083-003a]
 非者邪曲也去忤於心者也侔我者未必
 眞是忤心者未必眞非故有始是卒非之
 嘆五十九固今之是今若悟非乃知昔之
 未是知其是之未是惟莫之是者無非故
 至是無非至非無是夫虚無恍惚至道之
 根淡泊寂寞衆妙之門此萬物之所生出
 也人之所知出乎不知因其不知而後知
 也不明此者豈不大疑乎世事糾紛日新
 其變知與不知莫如止也所知者人事不
 知者天理人事有爲是非莫逃天理無爲
[083-003b]
 安逃哉若以己所知而謂之然則衆謂之
 不然者亦多矣然乎言未必然也
 鬳齋口義年六十而六十化一年之見勝
 一年也又安知六十歲之是便烏是耶物
 生必有根其出必有門但人不見此是其
 不可知者凡人知其所知而不知其所不
 知以爲至矣此大惑也無所逃謂自然而
 然不知之知通古今徹上下何處無此理
 如何逃得與乎皆疑辭
  明有所易謂之變暗有所易謂之化行
[083-004a]
  年六十而六十化謂人處世間其形容
  知識能解事爲被造物暗易而不知未
  嘗不始是而卒非也及乎耳順之年更
  事既乆庶乎是非可定物理可明然猶
  未知今之所謂是非五十九年之非也
  此言物變無窮事變無窮人心之變亦
  無窮三者交相化而古今成焉得失著
  焉事融理定是非乃審然猶未知後世
  之公論何如也人閱人而成世事更事
  而成化若蚊虻野馬之過前不知其幾
[083-004b]
  而吾之至靈眞常者固未嘗變也人而
  知此死生不足以動其心矣物之生死
  出入有根有門而人不見者皆知尊其
  所知以爲已能而不知恃其所不知而
  後能知信能知其所不知則萬物之根
  門可睹矣其生死出入理之常然化與
  不化與之俱化則亦何惑之有蓋人生
  所知所能特其不知不能中萬分之一
  耳聖人亦不能盡夫知能又豈能逃乎
  物化哉雖然吾今所言以爲是者亦未
[083-005a]
  知其信然否也凡聖賢論化皆有不敢
  指定之辭乃其不可致詰之妙此所以
  爲化
仲尼問於太史大弢伯常騫狶韋曰夫衛靈
公飲酒湛樂不聽國家之政田獵畢弋不應
諸侯之際其所以爲靈公者何邪大弢曰是
因是也伯常騫曰靈公有妻三人同濫而浴
史鰌奉御而進所搏幣而扶翼其慢若彼之
甚也見賢人若此其肅也是其所以爲靈公
也狶韋曰夫靈公也死卜葬於故墓不吉卜
[083-005b]
葬於沙丘而吉掘之數仞得石槨焉洗而視
之有銘焉曰不馮其子靈公奪而埋之夫靈
公之爲靈也乆矣之三人何足以識之
 郭註靈即無道之謚男女同浴此無禮也
 以鰌爲賢而奉御之勞搏幣而扶翼使不
 得終禮此所謂肅賢也幣者奉御之物欲
 以肅賢補其私慢靈有二義亦可謂善故
 仲尼問焉子謂蒯瞶言不憑其子靈公將
 奪汝處也夫物皆先有其命故來事可知
 是以凡所爲者不得不爲所不爲者不可
[083-006a]
 得爲而愚者以爲爲之在己不亦妄乎徒
 識已然之見事未知已然之岀於自然也
 吕註大弢伯常騫則以人論之狶韋則以
 天論之以天論則雖名謚固非人之所能
 爲也
 疑獨註是三人皆爲太史官故仲尼問之
 靈公飲酒湛樂亡也田獵畢戈荒也得謚
 爲靈何耶大弢曰是因是也言靈即無道
 之謚謚法辭而不損曰靈伯常騫曰公與
 三妻同浴史鰌奉御而進使之搏幣扶翼
[083-006b]
 而出以其能敬賢所以謚靈也狶韋曰公
 死卜塟沙丘掘得石槨銘曰不憑其子靈
 公奪而埋之言天理不可憑此地本屬靈
 公之父反爲其子得之則公之爲靈也乆
 矣彼二人何足以知此
 碧虚註謚法亂而不損曰靈又德之精明
 曰靈其靈素定謚自㝠符若以俗情料方
 外幽㝠之理何足以識之哉
 鬳齋口義衛君所爲如此謚之爲靈何耶
 言未足以當其惡也奉御猶今言召對搏
[083-007a]
 執贄見之幣公使人扶翼之言有禮也沙
 丘古人葬處石槨先有靈公之名則生前
 已定人何力焉不憑其子言子孫不可託
 此地爲靈公所得也
  靈之爲謚可善可惡故夫子問於三人
  大弢答以唯其如此所以如此則靈爲
  無道之謚明矣伯常騫曰公與三妻同
  浴無禮孰甚焉及賢臣奉御而進使人
  搏幣扶翼而出之幣謂奉御衣物是於
  人欲熾然之中天理一毫之善未至全
[083-007b]
  泯則其謂之靈幾可以善言矣狶韋曰
  公卜葬而得石槨之銘昭然靈公之字
  㝠符千載其所謂靈也乆矣彼二人何
  足以知之義同處父之槨滕公佳城莫
  非前定至於名謚亦豈偶然但當盡人
  事以應天理其謚號美惡則係乎生前
  之所爲在人不可不謹謚法始於周公
  以一字示褒貶亦嚴矣哉不勤成名曰
  靈古之人主不善終者有靈若厲之號
  至於達人大觀善惡兩忘去來見在等
[083-008a]
  無滯迹無爵無謚脩然順化使人無得
  以議其善否豈不混成盡美哉三人各
  一答首言其不道次言其敬賢後言天
  理一定以迹論之不無優劣卒不逃天
  理之一定耳
少知問於太公調曰何謂丘里之言太公調
曰丘里者合十姓百名以爲風俗也合異以
爲同散同以爲異今指馬之百體而不得馬
而馬係於前者立其百體而謂之馬也是故
丘山積卑而爲高江河合水而爲大大人合
[083-008b]
并而爲公是以自外入者有主而不執由中
出者有正而不距四時殊氣天不賜故歲成
五官殊職君不私故國治文武大人不賜故
德備萬物殊理道不私故無名無名故無爲
無爲而無不爲時有終始世有變化禍福淳
淳至有所拂者而有所宜自殉殊面有所正
者有所差比于大澤百材皆度觀乎大山木
石同壇此之謂丘里之言少知曰然則謂之
道足乎太公調曰不然今計物之數不止於
萬而期曰萬物者以數之多者號而讀之也
[083-009a]
是故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陰陽者氣之大者
也道者爲之公因其大以號而讀之則可也
己有之矣乃將得比哉則若以斯譬譬猶狗
馬其不及遠矣
 郭註大人無私於天下天下之風一也自
 外入者大人之化由中出者民物之性性
 得正故民無違心化至公故主無所執所
 以能合丘里并天下一萬物夷群異也殊
 氣自有故能常有若本無而天賜則有時
 而廢矣殊職自有其才故任之耳非私而
[083-009b]
 與之文者自文武者自武非大人所賜若
 由賜而能有時而闕矣豈惟文武凡性皆
 然名止於實故無爲實各自爲故無不爲
 時世有變無心者順之於此爲戾彼或宜
 正於此或差於彼各信所施不能離也比
 于大澤大山之無棄材合異以爲同也言
 丘里則天下可知有數之物不止於萬況
 無數之數謂道而足耶通物無私强字曰
 道所謂道可道也名已有矣將無可得而
 比耶名之辯無不及遠矣故謂道猶未足
[083-010a]
 必在乎無名無言之域而後至焉
 吕註合姓名爲丘里異爲同也散丘里爲
 姓名同爲異也非如一家之言異不能合
 同不能散也百體莫非馬指之不得馬立
 百體而謂之馬譬大人不以其大全觀之
 則所謂大者亦不可得比以丘山江河所
 以烏大之至也故自物觀之萬物莫不備
 於我則自外入者有主於中而不執有萬
 而無不容也自我觀之汎乎其爲萬物逝
 則由中出者有正而不距周行而無不徧
[083-010b]
 也天之於四時不因其固有而賜與之則
 功有所不備而歲不成矣君之於五官不
 付之衆爲而我有之則知有所不周而國
 不治矣文武殊才萬物殊理其爲不賜不
 私亦若是而已無私故無我無我則莫有
 名之者無名故無爲無爲則無不爲矣時
 變無停禍福無常有拂有宜善或爲妖也
 物情各殉殊面不一有正有差正或爲奇
 也物理不齊如此道者所以公之未始容
 心趣舍於其間比于大澤百林無不備觀
[083-011a]
 乎大山木石無所分此之謂丘里之言道
 本强名則謂之道不可以爲足也凡物無
 窮萬不足以盡其數而期以萬者以數之
 多者稱之天地形之大陰陽氣之大道者
 爲之公則非形非氣故無名也名不足以
 盡道而名之曰道亦以其大者稱之本無
 名而以名稱之則已有矣乃將得與無名
 者比哉若以謂之道者爲道是猶認狗以
 爲馬也
 疑獨註十家爲丘二十家爲里丘里者合
[083-011b]
 十姓百名以爲風俗而不知合并天下以
 爲公合異以爲同散同以爲異則道愈離
 而物愈乖矣指馬百體而不得馬立馬百
 體而謂之馬散同爲異合異爲同也丘山
 積卑江河合流以喻大人合并天下以爲
 公唯其公也故自外入者中有主而不執
 不執則能通由中出者外有正而不距不
 距則能行是以不私而天下一不賜而萬
 物成四時氣殊天不賜故歲成五官職殊
 君不私故國治以至文武殊任萬物殊理
[083-012a]
 君道不私故德備而無名不賜則自成蒙
 澤而不謝不私則自正功成而無報也大
 道無私於物故無名無爲無爲則物各自
 爲而無所不爲矣時世有變禍福倚伏拂
 者或以爲宜殊面異向也正者或以爲差
 各執所見也比于大澤異材而同用大山
 異植而同壇此合異以爲同而未離乎有
 形有數是之謂丘里之言天地陰陽形氣
 之大者道爲之公皆因其大而號之也若
 此者已有矣其小大貴賤乃將得比之哉
[083-012b]
 碧虚註周禮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五家爲
 部五部爲里合十姓百名之異爲一丘一
 里之俗或散一丘一里之俗爲十姓百名
 之異亦猶離馬之百體曰頭尾眼耳合其
 頭尾眼耳總曰馬也此即公孫龍離堅白
 合同異之㫖山積衆石河合百川大人合
 并郡國以爲公分之則楚越有異并之則
 風化一同亦無異乎丘里之合散也外入
 者事中有主則事不滯中出者理外不邪
 則理自遠炎凉氣殊天任之而不賜故歲
[083-013a]
 功成工虞職殊君委之而不私故天下治
 文武材殊大人任之而不賜故德業備動
 植理殊道生之而不私故無名也物物自
 名非道强名之物物自爲非道强爲之道
 無所爲故能無不爲也冬春之代謝皇王
 之𣻏淳於此爲禍爲戾於彼或爲福爲宜
 比乎大澤衆材大小皆中法度大山木石
 精粗皆聚一壇所謂丘里之言亦若是而
 已大道無極物亦無窮今據多而號之曰
 萬若物止於萬則道亦有極何足以稱象
[083-013b]
 帝之先大道合并形氣而爲公强名曰大
 字之曰道既曰大道已有之矣安得與未
 始出其宗者比哉
 鬳齋口義聚井爲丘聚丘爲里里中十姓
 百名人物雖異風俗則同合異爲同之喻
 丘里之言者公一里之言也合異以爲同
 萬物同一理散同以爲異萬物各一理合
 百體以爲馬體上無馬名立其百體謂之
 馬也合并以爲公合萬物之異以爲同也
 有主而不執執則非自然正者萬物之理
[083-014a]
 出乎胸中其理與物不相距則無同異矣
 不賜不以爲功萬物殊理大道合之以爲
 公故無得而名也淳淳流行貌倚伏無常
 或有所拂而反爲宜塞翁失馬之類人自
 殉之心如面之不同有所正則拘執反或
 失之譬大山大澤木石之材皆中度可用
 合異以爲同也稱物數而爲萬總形氣爲
 天地陰陽道者爲之公皆以其大者言之
 耳雖已有道之名豈可以此相比哉
  凡一丘一里之間必有年德之尊者考
[083-014b]
  衆情而立論猶所謂月旦評及各有里
  諺漢傳以記其風土事物是謂丘里之
  言合異以爲同也共出丘里而有少長
  賢愚貧富得失之不齊同而異也天下
  之大起於丘里道之大貫於事物散同
  而爲異猶指馬之百體合異以爲同立
  百體而謂之馬也言之則有合散㝠之
  則歸混同理有至極不可容聲矣丘山
  積卑江河合水大人合公亦不外乎此
  理盖能合丘里而得宜則合天下之物
[083-015a]
  情亦猶是也在乎公之一字而已道經
  云公乃王王則天下之所歸往安得而
  辭哉故自外入者學也君子之學主乎
  道主乎道則物無不通由中出者思也
  君子之思正乎理正乎理則物無所距
  猶四時殊氣而成歲五官殊職而成治
  總歸乎大人之德備以闡大道之無私
  又惡可得而名焉無名故無爲無爲而
  無不爲此理之必至然而時有變遷機
  有倚伏有以所拂而宜者有以所正而
[083-015b]
  差者皆由自殉己情故不免於殊向譬
  大澤之百材合而爲匠石之用異而同
  也大山之木石散而爲天下之用同而
  異也若㝠理而歸于道復何同異之辯
  哉夫道之爲名不足以盡道物數稱萬
  不足以盡物各以其大者言之耳形之
  大者天地統之氣之大者陰陽統之道
  又以統天地陰陽其大詎可量耶然既
  有道之名則不可與無名者比所以至
  人之道行乎無名故天下莫得而名也
[083-016a]
  是章類齊物論之談有無生死此則頗
  關治道又翻出丘里之言一段立說愈
  奇製名寓意謂至公而能和天下則少
  知者所當請問也
南華眞經義海纂微卷之八十五






[083-01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