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27 南華真經義海纂微--褚伯秀 (master)


[081-001a]
南華眞經義海纂微卷之八十三空八
    武林道士褚伯秀學
   則陽第二
舊國舊都望之暢然雖使丘陵草木之緡入
之者十九猶之暢然況見見聞聞者耶以十
仞之臺縣衆間者也冉相氏得其環中以隨
成與物無終無始無幾無時日與物化者一
不化者也闔嘗舍之夫師天而不得師天與
物皆殉其以爲事也若之何夫聖人未始有
天未始有人未始有始未始有物與世偕行
[081-001b]
而不替所行之備而不洫其合之也若之何
湯得其司御門尹登恒爲之傅之從師而不
囿得其隨成爲之司其名之名嬴法得其兩
見仲尼之盡慮爲之傅之容成氏曰除日無
歲無内無外
 郭註得舊物猶暢然況得性乎見所嘗見
 聞所嘗聞猶暢然況體其體用其性耶衆
 之所習雖危猶閑況聖人無危乎冉相氏
 古之聖王居空以隨物而物自成與物無
 終無始忽然俱往日與物化故常無我而
[081-002a]
 常不化夫爲者何不試舍其所爲乎唯無
 所師乃得師天師天猶未免於殉奚足事
 哉師天猶不足稱事況又不師耶必至於
 天人始物都無乃㝠合也故湯委之百官
 而不與焉任其自聚非囿之也任其自散
 非解之也司御之屬亦能隨物之自成而
 湯得之所以名寄於物功不在己名法者
 已過之跡非適足也故曰嬴然無心者寄
 治於群司則其名跡並見於彼仲尼曰天
 下何思何慮慮巳盡矣若有纖芥之慮豈
[081-002b]
 得寂然不動感應無窮以輔萬物之自然
 耶今所以有歲而存日者爲有死生故若
 無死生歲日之計除矣
 吕註望舊國而暢然人之情也雖陵木緡
 合猶之暢然亦不忘其本而已況吾之所
 以見聞者與天地並則爲吾之國都又乆
 矣而見之聞之猶以十仞之臺縣衆間則
 無所不睹其暢然可勝道哉衆間謂無人
 之處環中運轉無巳而未始有物隨成而
 無所爲是以無終始無幾時也幾謂計數
[081-003a]
 與物化者一不化則胡爲而不舍之其行
 恒無幾時而有止也夫欲師天而不得則
 與物皆殉其以爲事而已聖人者未始有
 天人始物也偕行不替備而不洫所謂復
 命摇作是眞師天者所以合之也湯得司
 御主調御門尹正所入登恒成有恒之脩
 主調御者心正所入者道恒則道之乆此
 皆以天爲師也唯師之從而不囿於物又
 得隨成爲之司其名則之名贏法得其兩
 見隨成則司御等名皆隨吾之成心非有
[081-003b]
 爲之者之名也其精爲道其嬴爲法見其
 名之所由生則知法之所由成是爲兩見
 雖有所見而不知天下未始有思慮猶爲
 未盡也故仲尼盡慮爲之傅仲尼非傅湯
 也隨成則冉相氏之所得者以是知司御
 等名爲寓言除日無歲則不知有宙無内
 無外則不知有字唯盡慮者足以與此
 疑獨註人性逐物迷而不返猶去國都之
 乆望之暢然而喜入於國都十識其九猶
 有悦志況見所嘗見聞所嘗聞喜可知也
[081-004a]
 眞性譬丘陵草木入之者譬將反本十識
 其九反之未至見見聞聞反之已至言見
 性之樂猶見舊國都之樂也夫高臺懸危
 習而登之亦如間暇況得眞性者乎冉相
 氏三皇已上聖君得眞空之理運轉無窮
 隨順萬物以成其道無終始幾時與物化
 也與物化者一不化一不化者能化化也
 世之有爲者何不舍其所爲而復於自然
 眞性可得矣然有心於師天則不得況與
 物殉而不反者乎未始有天有人而天人
[081-004b]
 自存未始有始有物而始物自我行世則
 屈伸而不替備行則守謙而不溢與理㝠
 合若之何而如此也司御門尹官號登恒
 製名言登恒道者可爲人師也聖人從師
 不爲師所囿但任其自然彼且爲嬰兒與
 之爲嬰兒是也湯得此三人爲傅從之而
 不囿隨順而成其道湯反爲司其名彼三
 人者其跡不見於世矣此名嬴法兩見於
 湯湯雖爲盡人道之聖人其時法未備至
 仲尼之時天下之變備故盡慮以制成法
[081-005a]
 是又爲湯之傅也
 碧虚註弱喪之人望故里而忻暢雖林屋
 荒穢十亡其九尚懷欣悦況見不失見聞
 不失聞而妙有湛然者耶大道之高明無
 隱如建崇臺於勝地縣鍾鼓於廣野警人
 耳目咸使曉悟衆間音閑謂廣野環中空
 故能轉物以其隨成故不可以終始幾時
 定之得環中之道則與物無際化雖日遷
 而原本湛然又何容心於化不化哉以其
 未嘗取故亦未嘗舍無心師天乃師天也
[081-005b]
 若厭没於塵埃復如之何耶師天者必忘
 人事殉物者必忘妙本未始有天則人事
 不廢未始有物則妙本無虧與物混而不
 背眞履行具而不溺塵若假偽於綢繆何
 爲而若此昔湯良臣司主臨御以爲師傅
 故從之而不囿囿者任之極是以門尹登
 恒得其隨物自成之功而主其名名法者
 政治所難忘而況適名益法照然兩見且
 百官司御其職各盡慮以傅之盡慮則無
 思慮矣故可以爲師傅除日無歲則終始
[081-006a]
 不囿無内無外則死生隨成此達綢繆而
 周盡一體之道也
 鬳齊口義乆旅而歸舊國必暢然有感入
 其中則草木緡合比昔十失其九猶且暢
 然況求道忽悟得見其所自見聞其所自
 聞皆吾固有之物能不喜乎臺最高處縣
 張樂衆多也間去/聲猶云笙鏞間作處最高
 之地聽交奏之樂可以聳動世俗耳目況
 聖人以虚無自然之理隨萬物而樂之其
 自處之高爲如何環中至虚之喻無終始
[081-006b]
 如一也幾時猶古今幾者時之變日與物
 化言與物日新即我之所得一箇不化者
 也世人何不舍去故習而歸至道耶以自
 然爲法而無法自然之名不過與物相順
 而已若有心於爲事則末如之何人有爲
 也天無爲也非唯無事爲之跡併與無爲
 者無之故曰未始有天未始有人有物跡
 也無物之始無跡也非唯無有物之跡併
 與無跡者無之故曰未始有始未始有物
 行世與人同無廢替之事萬行俱備不著
[081-007a]
 於一洫猶齊物論老洫泥著陷溺之意與
 道爲一不求而合求合則不可得而合矣
 昔湯以伊尹爲師不爲其所籠囿得萬物
 之成理而隨之自處無爲之地使尹主其
 名湯無爲而尹有爲湯無名而尹有名也
 此名在世是爲剩法兩見身與名爲二不
 得其混然之一也伊尹之任自未爲奇孔
 子又慕之盡慮以輔相斯世亦欲爲伊尹
 之事此語譏之也容成氏古聖人合三百
 六旬而爲歲逐日除之但謂之日不可謂
[081-007b]
 之歲老子云數車無車之意外名固内而
 生無内則無外矣舉此以證自然之義
  人之眞性渾全久而内虧者外爲聞見
  所移浸遠其内猶去國都之舊漂寓他
  鄉遇明師啓發之安有望故都而不暢
  然者雖陵木緡合十失其九猶爲之欣
  喜況見所自見聞所自聞出於性之本
  然如高臺縣衆人之中無所不睹也昔
  冉相氏得虚通之道其爲治也隨物而
  成其性與之無終始則忘其化之大者
[081-008a]
  無幾時則忘其化之小者小大乆近混
  而一之只今見在又何執著日與物化
  者前焰非後焰一不化者今吾即故吾
  何嘗舍離哉夫欲師自然而有心殉物
  則不自然矣其爲事也若之何而可濟
  耶聖人忘天忘人所以能天能人忘始
  忘物所以能始能物與世偕行而不替
  順物而已無虧也所行之備而不溢周
  物而無過舉也動合於道若之何而能
  如此也湯得三臣爲之傅師其道之無
[081-008b]
  爲而不爲政術所囿盖賢臣之政術所
  以囿天下而育萬民其致君尊安者道
  而已技能無與焉此又在乎君之用舍
  而治亂禍福之機見矣湯得隨物順成
  之道爲之司其治天下之名功成於三
  人而名歸於湯此名皆剩法耳非湯之
  眞也得其兩見謂君臣相資而成治道
  其跡著見於世也故仲尼盡慮於其後
  以成治世之法雖不與湯同時是亦爲
  之傅也曆家積日而成歲帝王積知而
[081-009a]
  爲聖湯非三臣爲傅無以成其治道非
  湯與三臣開創於前仲尼亦不能獨成
  於後猶内外之不可相無也及其道成
  德備澤流無垠皥皥熙熙民忘帝力則
  聖知亦與之俱化除日無歲之義也又
  何内外之分哉○經文入之難釋疑只
  是合字連上文讀之
魏瑩與田侯牟約田侯牟背之魏瑩怒將使
人刺之犀首聞而恥之曰君爲萬乗之君而
以匹夫從讎衍請受甲二十萬爲君攻之虜
[081-009b]
其人民係其牛馬使其君内熱發於背然後
拔其國忌也出走然後抶其背折其脊季子
聞而恥之曰築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則
又壞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
此三之基也衍亂人不可聽也華子聞而醜
之曰善言伐齊者亂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亂
人也謂伐與不伐亂人也者又亂人也君曰
然則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惠子聞之而
見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謂蝸者君知之乎
曰然有國於蝸之左角曰觸氏有國於蝸之
[081-010a]
右角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逐
北旬有五日而後反君曰噫其虚言歟曰臣
請爲君實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窮乎曰
無窮曰知遊心於無窮而反在於通達之國
若存若亡乎曰然曰通達之中有魏魏中有
梁梁中有王王與蠻氏有辯乎曰無辯客出
而君惝然若有亡也惠子入見君曰客大人
也聖人不足以當之惠子曰夫吹管者猶有
嗃也吹劍首者吷而已矣堯舜人之所譽也
道堯舜於戴晋人之前譬猶一吷也
[081-010b]
 郭註蝸至微而有兩角誠知所爭者若此
 之細則天下無爭也人迹所及爲通達謂
 四海之内今以四海爲大然計在無窮之
 中若有若無也王與蠻氏俱有限之物有
 限則不問大小不得與無窮者計雖復天
 地共在無窮之中皆蔑如也況魏中之梁
 梁中之王而足爭哉惝然若亡悼所爭者
 細吷而已矣曾不足聞也
 吕註罪莫大於可欲善言伐齊則見利之
 可欲固亂人也善言勿伐則見善之可欲
[081-011a]
 亦亂人也謂伐與不伐亂人也者不免於
 有見又亂人也唯求其道則不滯一偏之
 見亂之所由息也人能遊心於無窮則四
 方上下相通達之國若魏若梁皆我心之
 所自起非唯王與觸蠻無辯通達之國魏
 梁觸蠻亦無辯也知此說則莫大於秋毫
 大山爲小矣王悟夫爭之所自起者本無
 有也是以惝然若亡神人聖人大人本無
 優劣所從言之異耳吹管者嗃有所受也
 吹劍者吷無所受也
[081-011b]
 疑獨註戴晋人梁之懷道者通達舟車所
 通蝸角觸蠻之喻盖譏當時好戰之君魏
 王以爲虚言證以人事則見其實意在四
 方上下有窮極否知遊心無窮而反在通
 達之國言其處有窮之地通達中有魏魏
 中有梁梁中有王愈近愈小以至於王之
 身則與蝸角觸蠻何異由是觀之凡世間
 有形者未嘗無累況至於爭國爭地乎吹
 管聲大吹劍聲小道堯舜於戴晋人之前
 不足聞也
[081-012a]
 碧虚註王者之師明行征伐若以虜掠爲
 事使彼怨憤發疽而拔國非所聞也今衍
 欲以小憤興兵侵暴鄰國固亂人也季子
 言勿伐縱鄰國之驕亦亂人也華子之自
 下以爲亂人者欲推有道之士而進諫也
 所謂求其道者脩德勿爭而已惠子請見
 晋人陳喻以解之寓意蝸角言其甚微爭
 於兩國之間不出一殻之内旬有五日一
 氣也喜怒之氣有反必復天地寄於太空
 小石之在太山通達之國寄於宇内似𥺀
[081-012b]
 米之在太倉魏處通達之國似毫末之在
 馬體而況魏有梁梁有王不似觸蠻之在
 蝸角乎今齊魏之爭與觸蠻之戰有辯無
 辯乎大人者出六合任自然聖人則居域
 中守法度吹管者嗃然而鳴吹劍者吷然
 而過喻堯舜政教人所稱譽以道論之曾
 不足聞又況伐國虜民乎
 鬳齋口義兵不起七年此魏王之業之美
 犀首教之用兵猶壞其已成之城役者苦
 矣華子之言著一伐字則未免容心故三
[081-013a]
 者皆亂人知道則併與兵不言矣蝸角之
 喻本虚下面說得成實無窮太虚之間通
 達即中國以太虚觀中國甚微以中國觀
 魏又小於魏國觀梁都又小於所都中求
 王之身愈微愈小以太虚而下觀王身與
 蝸角觸蠻何異惝然若失悟所爭之不足
 爭也管竅吹之有聲吹劍首則無聲謂有
 道者之前欲說仁義皆無所容聲也
  犀首武士官號時公孫衍爲此官欲請
  兵攻齊虜民拔國恃强輕敵固亂人也
[081-013b]
  季子謂兵乆不起爲王之基志在安民
  靖國何爲而謂其亂人耶盖華子欲伸
  後說故以此撓動魏君之心待其切問
  而後告之奇哉君求其道之一語謂前
  犀首所言非其道季子欲止之而無其
  道若謂二者皆非未有以處之之道舉
  不免爲亂人而已惠子請見戴晋人是
  求之有道也蝸角二國以喻齊魏所爭
  者甚微詳見諸解不復贅釋吹管有聲
  喻衆人之譽堯舜道堯舜於晋人之前
[081-014a]
  猶吹劍無聲論伐國於華子之前亦猶
  是也



南華眞經義海纂微卷之八十三






[081-01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