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27 南華真經義海纂微--褚伯秀 (master)


[018-001a]
南華眞經義海纂微卷之十九名九
    武林道士褚伯秀學
   內篇大宗師第六
意而子見許由許由曰堯何以資汝意而子
曰堯謂我汝必躬服仁義而明言是非許由
曰而奚來爲軹夫堯既己黥汝以仁義而劓
汝以是非矣汝將何以遊夫遥蕩恣雎轉徙
之塗乎意而子曰雖然吾願遊於其藩許由
曰不然夫盲者無以與乎眉目顔色之好瞽
者無以與乎青黄黼黻之觀意而子曰夫無
[018-001b]
莊之失其美據梁之失其力黄帝之亡其知
皆在鑪錘之間耳庸詎知夫造物者之不息
我黥而補我劓使我乗成以隨先生邪許由
曰噫未可知也我爲汝言其大略吾師乎吾
師乎𩐎萬物而不爲義澤及萬世而不爲仁
長於上古而不爲老覆載天地刻彫衆形而
不爲巧此所遊已
 郭註黥以仁義劓以是非言其以形教自
 虧不能遊自得之場意而不敢求涉中道
 願遊其藩籬而已許由不然之意而謂天
[018-002a]
 下之物未必皆自成亦有須冶煅而爲器
 者故無莊據梁黄帝皆聞道而後亡其所
 務此寄言以遣云爲之累夫率然直往者
 自然也往而傷性性傷而能改亦自然也
 庸詎知我之自然當不息黥補劓而乗可
 成之道以隨夫子邪𩐒澤萬物皆自爾耳
 亦無愛惡於其間安所寄其仁義故見其
 日新而非巧也遊於無爲師於無師而已
 矣
 吕註道之大通遥蕩恣雎轉徙之塗是也
[018-002b]
 無莊自美而累於美據梁恃力而累於力
 黄帝嘗齋心服形以復乎無知則其始不
 能無用知也鑪所以鎔鑄錘所以煅煉言
 三人之亡其累非天性無之亦在於鎔鑄
 煅煉之間則安知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補
 我劓使我乗其成心以隨先生之無爲邪
 夫𩐒澤萬物長於上古刻彫衆形此吾之
 所遊而以爲師者也子欲息黥而補劓亦
 以是爲師而已
 林註躬服仁義所以盡性明言是非所以
[018-003a]
 窮理堯方内之治天下者故其告意而若
 此許由謂堯既黥汝以仁義劓汝以是非
 矣汝來何爲遥蕩遠泛恣雎轉徙往來自
 適貌意而既悟爲仁義是非之所拘而不
 能出今願遊於道之藩籬而許由以盲瞽
 喻之意而心願受教故舉三子之亡其美
 力知者皆在鑪錘之間人之所以至於道
 亦由學耳詎知造物者不息補我黥劓使
 乗其所成之道以隨先生邪許由謂物皆
 自造我與物俱不可知㝠之而已吾師乎
[018-003b]
 指道而言𩐒碎萬物而不爲義與亡國而
 不失人心意同盖萬物皆自然仁義之名
 將誰寄哉長於上古而不爲老言道之至
 乆也覆載天地道之體刻彫衆形道之用
 凡吾之所遊者如此已
 詳道註古之論道者再變而及仁義八變
 而及是非仁義者道之散是非又仁義之
 薄則仁義之害猶黥汝是非之害猶劓汝
 也亡其知則無知甚於失美與力者矣許
 由謂仁義是非之所盲瞽者不是以見道
[018-004a]
 意而謂美力知者冶煅而去之皆可以入
 道則前之所虧者在補息後之所成者在
 訓導耳故𩐒碎萬物非戾之也澤及萬世
 非愛之也長上古而不老則其變日新彫
 衆形而非巧則其用日藏非遊於仁義是
 非之表者能如是乎
 碧虚註以聖迹爲刑戮於何遊夫縱散自
 得無係之場夫知力美者禀受所有斯難
 去者皆因聞道而亡失此言聖賢情性猶
 假鍛鍊而成況中下之才乎今雖爲聖迹
[018-004b]
 所虧豈知造物者不有息補乎旦性之虚
 靈黥劓何損今乗此成全之性以隨先生
 之後又何猜嫌夫道師未嘗有仁義之名
 今汝招黥劓之詬得不怪哉若光景都亡
 始可遊道之區域矣
 趙註由謂意而堯既以仁義是非黥劓汝
 之身無復有彷徨逍遥之樂矣意而願遊
 其藩由以盲瞽告之意而方悟仁義是非
 存於胸中果足以害道也於是引美力知
 爲喻言一經大冶怡然理解安知我之黥
[018-005a]
 不息劓不補邪吾師乎言吾所師之道吾
 所謂仁義非子之仁義也陰慘而萬物殺
 非義也陽舒而萬物生非仁也亘古窮今
 非老也範圍曲成非巧也吾道如是而已
 當於此而遊之
 鬳齋云遥蕩放蕩恣雎縱横轉徙變動也
 盲瞽之喻謂汝無資質不足以聞道意而
 謂去故習而自悟在轉移之間願乗自然
 之理以事先生由嘆未可知言未必汝能
 如此也吾師乎已下方說出本篇大宗師
[018-005b]
 盖無爲而爲自然而然我無容心故不得
 以仁義名之也易曰鼓萬物而不與聖人
 同憂亦此意長於上古等三句皆形容自
 然之道遊心於自然則見天地與我並生
 萬物與我爲一吾之所遊者如此而已矣
  許由一於無爲兼忘天下者也堯不免
  於有爲兼濟天下者也兼忘則己逸而
  天下化兼濟則己勞而天下逸聖人一
  出一處而有方内方外之分所異者迹
  所同者心也躬服仁義明言是非方内
[018-006a]
  之學也遥蕩恣雎轉徙之塗方外之遊
  也意而爲方内禮教黥涅殘劓之餘而
  聞言心悟願舍方内而遊方外志亦可
  嘉然由未之許意而遂引三子天禀殊
  絶猶聞道而化則吾之此來也亦在陶
  鎔錘鍊之間耳夫學道者所以求復其
  初保其全而勿傷也既黥既劓而望造
  物之息補不亦難乎信能明夫物之自
  造則所謂黥劓者亦在乎自息自補造
  物何與焉意而謂儻黥可息而劓可補
[018-006b]
  吾將復爲全人乗此成全之機以隨先
  生之後而進乎道未晩也人患過不知
  改迷不思復意而悟昨非而今是亦可
  謂善復者矣人之所師者道吾師乎指
  道而言也下四句發明大宗師之道超
  仁義而貫古今盖出於無爲之爲不化
  之化豈世間技巧所能及哉遊謂徜徉
  自得於其間無適而非逍遥也故經中
  不一言之
顔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謂也曰回忘仁義
[018-007a]
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
謂也曰回忘禮樂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復
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
然曰何謂坐忘顔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
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仲尼曰同則無好
也化則無常也而果其賢乎丘也請從而後

 郭註顔子以損之爲益而夫子謂仁者兼
 愛之迹義者成物之功愛之非仁仁迹行
 焉成之非義義功見焉存夫仁義不足以
[018-007b]
 知愛利之由無心故忘之可也但忘功迹
 猶未玄達禮者形體之用樂者樂生之具
 忘其具未若忘其所以具坐忘者既忘其
 迹又忘其所以迹内不覺其一身外不知
 有天地然後曠然與化爲體而無不同也
 無物不同則未嘗不適故無好惡同於化
 者唯化所適故無常也
 吕註人之爲人也乆矣其悟道雖在一言
 之頃而復於無物非一日之積也回聞心
 齋而未始有回則悟道於一言其忘仁義
[018-008a]
 禮樂以至於坐忘則非一日之積也同則
 物視其所一故無好化則未始有極也故
 無常同於大通則同於化而已矣
 林註忘仁義而進於忘禮樂猶未離乎封
 域則有物也又進而至於無物則肢體於
 是乎墮聰明於是乎黜離形去知同乎大
 通此其至也盖墮黜猶出乎勉强離去則
 自然矣同乎大通與物爲一也好惡起於
 不同同則無好惡命萬物之謂化化則無
 常也言回能與物爲一與化爲人予亦願
[018-008b]
 從其後盖孔子謙辭也
 詳道註枝海以爲百川則見川不見海合
 百川以歸海則見海不見川道海也仁義
 禮樂百川也回得道而忘仁義禮樂是睹
 海而忘百川然猶未忘道也至於離形而
 忘物去知而忘心宴然無所係累則道果
 何在哉與我兼忘而已此回之所以賢也
 義近禮仁近樂故忘義而後忘禮忘仁而
 後忘樂盖回之忘有所不忘而其益有所
 謂損不忘其所忘以歸於誠忘損之又損
[018-009a]
 之以至於無損非造坐忘之妙何足以與
 此
 碧虚註顔子之益謂損外益内也愛物之
 謂仁利物之謂義愛利屬乎外忘之則可
 於道則未也禮者體之威儀樂者心之沖
 和心體係乎内忘之則可於道則未也坐
 忘者無時而不忘墮肢體謂即應而忘黜
 聰明謂即照而忘即應而忘離形去知也
 即照而忘同乎大通也體同太空則無好
 惡心同造化則無斷常矣
[018-009b]
 趙註仁義禮樂君子不可一日去顔子心
 融乎理則四者之名不立而忘之矣墮肢
 體離形也黜聰明去智也同於大通則與
 道爲一矣夫子之意盖謂好惡兩捐常變
 俱泯是所謂同是所謂化汝果能是吾將
 汝師意其未必然也曰墮黜曰離去未免
 於有心亦不得謂之忘也
 鬳齋云坐忘之說乃莊子借顔子之名以
 形容造道之妙益矣言有所得也先忘仁
 義而後忘禮樂猶外天下而後外萬物至
[018-010a]
 於坐忘則有無俱遣四肢耳目皆不自知
 而同於大通之道也與道爲一則化化則
 無所住而生其心矣
  仁義本乎心心致虚則忘之易禮樂由
  乎習習既乆則忘之難顔子於斯二者
  既已俱忘則亦能人之所難能矣而夫
  子猶以爲未盖欲進之而造夫道之極
  於此有以見鑄顔之意他人至是則望
  崖而反矣顔子又從而進坐忘之妙夫
  子乃驚駭反問訝其得之之速也回告
[018-010b]
  以離形去知同於大通必由忘己而後
  忘物斯爲坐忘矣夫不知所以同而同
  是爲大通之道豈好同而同之哉猶大
  化之運頃刻不停人處其中與之俱運
  幼蒙長慧壯勞老逸其間出處動靜興
  廢變遷亦何常之有盖非欲化而求化
  也物理自然古今一致唯得道者我欲
  不化忘之而已此二句乃夫子印證坐
  忘一段公案欲人求同於異安化爲常
  寘形於忘合道於虚則至矣盡矣人而
[018-011a]
  信能無以外習滑湛然之眞則夫坐忘
  者亦學道分内事夫子推之爲賢盖所
  以奬成之而誘進其徒云耳
子輿與子桑友而淋雨十日子輿曰子桑殆
病矣裹飯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門則若歌若
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聲
而趨舉其詩焉子輿入曰子之歌詩何故若是
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極者而弗得也父母豈
欲吾貧哉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天地豈私貧
我哉求其爲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極者
[018-011b]
命也夫
 郭註此二人相爲於無相爲者也今裹飯
 而往食之亦天理自爾非相爲而後往也
 子桑鼓琴哀歌求其爲之者而不得言物
 皆自然無爲之者也
 吕註莊子論大宗師而卒之以孟孫才顔
 回以爲如孔子之徒體性抱神以遊世俗
 而後爲至也然恐學者以子桑之徒爲不
 及孟孫氏子輿之徒爲不及子桑於是復
 合而論之其言則皆至於命而安之之辭
[018-012a]
 諸子之迹雖不同以道爲大宗師而至於
 命則一也
 林註子桑忘形遺生故當其病也不以病
 爲病一歸之命而已不任其聲以病而力
 微故舉詩如此其趣也父母至親天地至
 公豈私貧我哉求其爲之者而不得則亦
 命焉耳萬化咸歸於一命此道之極也
 碧虚註寒與之衣飢與之食猶魚之相濡
 以沬非矯情也不任其聲憊也趣舉其詩
 不成章曲貧病之極求其爲之者而不得
[018-012b]
 卒歸之於命任命則無不達矣
 趙註子桑固窮安命與夫子厄於陳蔡而
 弦歌不輟顔子居陋巷而樂不改意同
 鬳齋云不任其聲無力而聲微也趣舉其
 詩情隘而辭蹙也父母豈欲吾貧天地豈
 私貧我語最精絶求其爲之者不得而歸
 之命盖謂自然之理在天地之上命即自
 然之理是所謂大宗師也看莊子此篇高
 於列子力命篇矣
  古之所謂友者道義相資成德就業急
[018-013a]
  難相濟生死不渝者也觀子輿之於子
  桑無愧於交道矣淋雨而憂其病知子
  桑之貧也裏飯而往食之知子桑之飢
  也入門聞歌而驚問恐子桑困窮而怨
  尤失其操守也子桑謂父母豈欲吾貧
  天地豈私貧我可謂達人高論非困窮
  所能厄也第以爲至此極猶未能忘情
  於其間既而歸諸命則能以理勝而處
  之有道使子輿所以忘言也
  南華用以結大宗師之㫖即西銘所謂
[018-013b]
  貧賤憂戚玉汝於成盖非磨礪之乆涵
  養之極不足以大任故也學道君子宜
  深體之
 民物之衆主之者君學徒之衆訓之者師
 天生聖賢作之君師所以建隆治體恢拓
 化源使人知道德之可尊性命所當究君
 臣父子無失其倫天下國家同歸于治者
 也然而正心誠意之本傳道授業之微非
 師無以任其爲道也至矣宗師則爲學者
 所主而尊之之稱冠之以大猶云衆父父
[018-014a]
 也首論知天知人明義命以立其本以知
 之所知養知所不知則以人合天知出於
 不知是知之盛也故繼以眞人眞知寢不
 夢而覺無憂出不訢而入不距虚而不華
 悗乎忘言誠若無爲也而刑禮知德治世
 之具密有以體翼之而至極乎内聖外王
 之道者也夫人之愛其父忠其君而身猶
 死之況其卓然至眞者乎眞之可貴有尊
 於君父之命而世俗罔知徒從事乎呴濡
 濕沬不若相忘江湖之爲愈也大塊載形
[018-014b]
 佚老息死此造物之善吾形也而人多貪
 生畏死故設藏舟藏山之喻以破其惑凡
 有形有生理無不遯雖壑澤深固猶不免
 乎變遷有以見造物者無形而有力也以
 有限之軀藏無窮之宇宙惡保其不遯哉
 唯能藏天下於天下斯無遜矣是乃聖人
 所遊一化所待生天生地萬化而未始有
 極者何特遇人之形而竊喜之乎長上古
 而不爲老登雲天而處玄宫皆眞人之妙
 用大宗師體之以爲本民物學徒倚之以
[018-015a]
 爲命者也女偶之無古無今則死生不得
 係之矣祀來之莫逆相友則物我不得間
 之矣故左雞右彈神馬尻輪聽造物之化
 隨所遇而安古之所謂懸解也曾何蟲臂
 鼠肝之足較而妄啓躍冶之疑邪子反琴
 張弦歌而吊桑户以涉世爲勞反眞爲幸
 此遊方之外異乎世俗者方且與造物爲
 人則壽夭窮通不足盡其變天地寒暑不
 得拘其體矣孟孫氏有駭形而無損心猶
 夢爲魚鳥而厲天没淵安於一時之化豈
[018-015b]
 以形間而異情哉昔者南華夢爲胡蝶亦
 猶是也而今之所言爲覺爲夢唯超乎覺
 夢者知之顔子墮體黜聰坐忘造極傳心
 理窟繼統聖門原夫出藍之青實爲師者
 善化之力也至於子桑鼓琴若歌若哭求
 其爲之者不得卒歸之於命有大宗師之
 道而不得行於時故是篇終於子桑之安
 命眞人已得道則超乎命世累不得係之
 大宗師主乎弘道覺民然而命有窮達或
 行或止此係乎時而道無益損焉所謂眞
[018-016a]
 知則究極天人暢達性命而無疑者也窮
 理盡性以至於命則以處己而言命物之
 化而守其宗則以宰物而言處己之命子
 桑是也宰物之命其唯大宗師乎
南華眞經義海纂微卷之十九






[018-01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