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080 論衡-漢-王充 (tls)


[072-1a]

72 《辨祟篇》



世俗信禍祟,
以為人之疾病死亡,
及更患被罪,
戮辱懽笑,
皆有所犯。
起功、
移徙、
祭祀、
喪葬、
行作、
入官、
嫁娶不擇吉日,
不避歲、
月,觸鬼逢神,
忌時相害。
故發病生禍,
絓法入罪,
至于死亡,
殫家滅門,
皆不重慎,
犯觸忌諱之所致也。
如實論之,
乃妄言也。
[072-2a]


凡人在世,
不能不作事,
作事之後,
不能不有吉凶。
見吉則指以為前時擇日之福,
見凶則刺以為往者觸忌之禍。
多或擇日而得禍,
觸忌而獲福。
工伎射事者欲遂其術,
見禍忌而不言,
聞福匿而不達,
積禍以驚不慎,
列福以勉畏時。
故世人無愚智、
賢不肖、
人君布衣,
皆畏懼信向,
不敢抵犯。
歸之久遠,
莫能分明,
以為天地之書、
賢聖之術也。
人君惜其官,
人民愛其身,
相隨信之,
不復狐疑。
故人君興事,
工伎滿閤;
人民有為,
觸傷問時。
奸書偽文,
由此滋生。
巧惠生意,
作知求利,
驚惑愚暗,
漁富偷貧,
愈非古法度聖人之至意也。
聖人舉事,
先定於義,
義已定立,
決以卜筮,
示不專己,
明與鬼神同意共指,
欲令眾下信用不疑。
故《書》列七卜,
《易》載八卦,
從之未必有福,
違之未必有禍。
然而禍福之至,
時也;
死生之到,
命也。
人命懸於天,
吉凶存於時。
命窮操行善,
天不能續;
命長操行惡,
天不能奪。
天、百神主也。
道德仁義,
天之道也;
戰栗恐懼,
天之心也。
廢道滅德,
賤天之道;
嶮隘恣睢,
悖天之意。
世間不行道德,
莫過桀、
紂;妄行不軌,
莫過幽、
厲,桀、
紂不早死,
幽、厲不夭折。
由此言之,
逢福獲喜,
不在擇日避時;
涉患麗禍,
不在觸歲犯月,
明矣。
[072-3a]


孔子曰:
「死生有命,
富貴在天。」
苟有時日,
誠有禍祟,
聖人何惜不言?
何畏不說?
案古圖籍,
仕者安危,
千君萬臣,
其得失吉凶,
官位高下,
位祿降升,
各有差品。
家人治產,
貧富息耗,
壽命長短,
各有遠近。
非高大尊貴舉事以吉日,
下小卑賤以凶時也。
以此論之,
則亦知禍福死生,
不在遭逢吉祥、
觸犯凶忌也。
然則人之生也,
精氣育也;
人之死者,
命窮絕也。
人之生,
未必得吉逢喜;
其死,
獨何為謂之犯凶觸忌?
以孔子證之,
以死生論之,
則亦知夫百禍千凶,
非動作之所致也。
孔子聖人、
知府也,
死生、
大事也,
大事、
道效也。
孔子云:
「死生有命,
富貴在天。」
眾文微言不能奪,
俗人愚夫不能易,
明矣。
[072-4a]


人之於世,
禍福有命;
人之操行,
亦自致之。
其安居無為,
禍福自至,
命也;
其作事起功,
吉凶至身,
人也。
人之疾病,
希有不由風濕與飲食者。
當風臥濕,
握錢問祟;
飽飯饜食,
齋精解禍,
而病不治,
謂祟不得;
命自絕,
謂筮不審,
俗人之知也。
[072-5a]


夫倮蟲三百六十,
人為之長。
人、物也,
萬物之中有知慧者也。
其受命於天,
稟氣於元,
與物無異。
鳥有巢棲,
獸有窟穴,
蟲魚介鱗,
各有區處,
猶人之有室宅樓臺也。
能行之物,
死傷病困,
小大相害。
或人捕取,
以給口腹,
非作窠穿穴有所觸,
東西行徙有所犯也。
人有死生,
物亦有終始;
人有起居,
物亦有動作。
血脈、
首足、
耳目、
鼻口與人不別,
惟好惡與人不同,
故人不能曉其音,
不見其指耳!
及其游於黨類,
接於同品,
其知去就,
與人無異。
共天同地,
並仰日月,
而鬼神之禍,
獨加於人,
不加於物,
未曉其故也。
天地之性、
人為貴,
豈天禍為貴者作,
不為賤者設哉?
何其性類同而禍患別也?
「刑不上大夫」,
聖王於貴者闊也。
聖王刑賤不罰貴,
鬼神禍貴不殃賤,
非《易》所謂
「大人與鬼神合其吉凶」
也。
[072-6a]


或有所犯,
抵觸縣官,
羅麗刑法,
不曰過所致,
而曰家有負。
居處不慎,
飲食過節,
不曰失調和,
而曰徙觸時。
死者累屬,
葬棺至十,
不曰氣相汙,
而曰葬日凶。
有事歸之有犯,
無為歸之所居。
居衰宅耗,
蜚凶流尸,
集人室居,
又禱先祖,
寢禍遣殃。
疾病不請醫,
更患不修行,
動歸於禍,
名曰犯觸。
用知淺略,
原事不實,
俗人之材也。
[072-7a]


猶繫罪司空作徒,
未必到吏日惡,
繫役時凶也。
使殺人者求吉日出詣吏,
剬罪,
推善時入獄繫,
寧能令事解、
赦令至哉?
人不觸禍不被罪,
不被罪不入獄。
一旦令至,
解械徑出,
未必有解除其凶者也。
天下千獄,
獄中萬囚,
其舉事未必觸忌諱也。
居位食祿,
專城長邑,
以千萬數,
其遷徙日未必逢吉時也。
歷陽之都,
一夕沉而為湖,
其民未必皆犯歲、
月也。
高祖始起,
豐、沛俱復,
其民未必皆慎時日也。
項羽攻襄安,
襄安無噍類,
未必不禱賽也。
趙軍為秦所坑於長平之下,
四十萬眾同時俱死,
其出家時,
未必不擇時也。
辰日不哭,
哭有重喪。
戊、己死者,
復尸有隨。
一家滅門,
先死之日,
未必辰與戊、
己也。
血忌不殺牲,
屠肆不多禍;
上朔不會眾,
沽舍不觸殃。
塗上之暴尸,
未必出以往亡;
室中之殯柩,
未必還以歸忌。
由此言之,
諸占射禍祟者,
皆不可信用;
信用之者,
皆不可是。
[072-8a]


夫使食口十人,
居一宅之中,
不動钁鍤,
不更居處,
祠祀嫁娶,
皆擇吉日,
從春至冬,
不犯忌諱,
則夫十人比至百年,
能不死乎?
占射事者必將復曰:
「宅有盛衰,
若歲破、
直符,
不知避也。」
夫如是,
令數問工伎之家,
宅盛即留,
衰則避之,
及歲破、
直符,
輒舉家移,
比至百年,
能不死乎?
占射事者必將復曰:
「移徙觸時,
往來不吉。」
夫如是,
復令輒問工伎之家,
可徙則往,
可還則來,
比至百年,
能不死乎?
占射事者必將復曰:
「泊命壽極。」
夫如是,
人之死生,
竟自有命,
非觸歲、
月之所致,
無負凶忌之所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