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遭虎篇》
變復之家,
謂虎食人者,
功曹為姦所致也。
其意以為功曹、
眾吏之率,
虎亦諸禽之雄也。
功曹為姦,
采漁於吏,
故虎食人,
以象其意。
[048-2a]
夫虎食人,
人亦有殺虎。
謂虎食人,
功曹受取於吏,
如人食虎,
吏受於功曹也乎?
案世清廉之士,
百不能一,
居功曹之官,
皆有姦心,
私舊故可以倖;
苞苴賂遺,
小大皆有。
必謂虎應功曹,
是野中之虎常害人也。
夫虎出有時,
猶龍見有期也。
陰物以冬見,
陽蟲以夏出。
出應其氣,
氣動其類。
參、伐以冬出,
心、尾以夏見。
參、伐則虎星,
心、尾則龍象。
象出而物見,
氣至而類動,
天地之性也。
動於林澤之中,
遭虎搏噬之時,
稟性狂勃,
貪叨飢餓,
觸自來之人,
安能不食?
人之䈥力,
羸弱不適,
巧便不知,
故遇輒死。
使孟賁登山,
馮婦入林,
亦無此害也。
[048-3a]
孔子行魯林中,
婦人哭,
甚哀,
使子貢問之:
「何以哭之哀也?」
曰:
「去年虎食吾夫,
今年食吾子,
是以哭哀也。」
子貢曰:
「若此,
何不去也?」
對曰:
「吾善其政之不苛、
吏之不暴也。」
子貢還報孔子。
孔子曰:
「弟子識諸!
苛政、
暴吏甚於虎也!」
夫虎害人,
古有之矣。
政不苛,
吏不暴,
德化之足以卻虎,
然而二歲比食二人,
林中獸不應善也。
為廉不應,
姦吏亦不應矣。
[048-4a]
或曰:
「虎應功曹之姦,
所謂不苛政者,
非功曹也。
婦人、
廉吏之部也,
雖有善政,
安耐化虎?」
夫魯無功曹之官,
功曹之官、
相國是也。
魯相者,
殆非孔、
墨,必三家也,
為相必無賢操。
以不賢居權位,
其惡,
必不廉也。
必以相國為姦,
令虎食人,
是則魯野之虎常食人也。
[048-5a]
水中之毒,
不及陵上,
陵上之氣,
不入水中,
各以所近,
罹殃取禍。
是故漁者不死於山,
獵者不溺於淵。
好入山林,
窮幽測深,
涉虎窟寢,
虎搏噬之,
何以為變?
魯公牛哀病化為虎,
搏食其兄。
同變化者,
不以為怪,
入山林草澤,
見害於虎,
怪之,
非也。
蝮蛇悍猛,
亦能害人。
行山澤中,
中於蝮蛇,
應何官吏?
蜂蠆害人,(
入)毒氣害人,
水火害人。
人為蜂蠆所螫,
為毒氣所中,
為火所燔,
為水所溺,
又誰致之者?
苟謂禽獸乃應吏政,
行山林中,
麋鹿野豬,
牛象熊羆,
豺狼蜼蠼,
皆復殺人。
苟謂食人乃應為變,
䗢𧌡閩䖟皆食人,
人身彊大,
故不至死。
倉卒之世,
穀食乏貴,
百姓飢餓,
自相啖食,
厥變甚於虎,
變復之家,
不處苛政。
[048-6a]
且虎所食,
非獨人也,
含血之禽,
有形之獸,
虎皆食之。
食人謂應功曹之姦,
食他禽獸,
應何官吏?
夫虎、
毛蟲,
人、倮蟲,
毛蟲飢,
食倮蟲,
何變之有?
四夷之外,
大人食小人,
虎之與蠻夷,
氣性一也。
平陸廣都,
虎所不由也;
山林草澤,
虎所生出也。
必以虎食人應功曹之姦,
是則平陸廣都之縣,
功曹常為賢;
山林草澤之邑,
功曹常伏誅也。
[048-7a]
夫虎食人於野,
應功曹之姦,
虎時入邑,
行於民間,
功曹游於閭巷之中乎?
實說,
虎害人於野,
不應政,
其行都邑,
乃為怪。
[048-8a]
夫虎、
山林之獸,
不狎之物也,
常在草野之中,
不為馴畜,
猶人家之有鼠也,
伏匿希出,
非可常見也。
命吉居安,
鼠不擾亂;
祿衰居危,
鼠為殃變。
夫虎亦然也,
邑縣吉安,
長吏無患,
虎匿不見;
長吏且危,
則虎入邑,
行於民間。
何則?
長吏光氣已消,
都邑之地,
與野均也。
推此以論,
虎所食人,
亦命時也。
命訖時衰,
光氣去身,
視肉猶尸也,
故虎食之。
天道偶會,
虎適食人,
長吏遭惡,
故謂為變,
應上失矣。
[048-9a]
古今凶驗,
非唯虎也,
野物皆然。
楚王英宮樓未成,
鹿走上階,
其後果薨。
魯昭公且出,
鸜鵒來巢,
其後季氏逐昭公,
昭公奔齊,
遂死不還。
賈誼為長沙王傅,
鵩鳥集舍,
發書占之,
曰:
「主人將去。」
其後遷為梁王傅。
懷王好騎,
墜馬而薨;
賈誼傷之,
亦病而死。
昌邑王時,
夷鴣鳥集宮殿下,
王射殺之,
以問郎中令龔遂。
龔遂對曰:
「夷鴣野鳥,
入宮,
亡之應也。」
其後昌邑王竟亡。
盧奴令田光與公孫弘等謀反,
其且覺時,
狐鳴光舍屋上,
光心惡之。
其後事覺,
坐誅。
會稽東部都尉禮文伯時,
羊伏廳下,
其後遷為東萊太守。
都尉王子鳳時,
麇入府中,
其後遷為丹陽太守。
夫吉凶同占,
遷免一驗,
俱象空亡,
精氣消去也。
故人且亡也,
野鳥入宅;
城且空也,
草蟲入邑。
等類眾多,
行事比肩,
略舉較著,
以定實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