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080 論衡-漢-王充 (tls)



[035-1a]

35 《量知篇》



《程材》所論,
論材能、行操,
未言學、知之殊奇也。
[035-2a]
夫儒生之所以過文吏者,
學問日多,
簡練其性,
彫琢其材也。


故夫學者所以反情治性,
盡材成德也。
材盡德成,
其比於文吏,亦彫琢者,
程量多矣。


貧人與富人,
俱齎錢百,
並為賻禮死哀之家。
知之者,知貧人劣能共百,
以為富人饒羨有奇餘也;
不知之者,
見錢俱百,
以為財貨貧富皆若一也。


文吏儒生,有似於此。
皆為掾史,
並典一曹,
將知之者,
知文吏、儒生筆同,
而儒生胸中之藏,
尚多奇餘;


不知之者,
以為皆吏,
深淺多少同一量,
失實甚矣。
地性生草,
山性生木。
如地種葵韭,
山樹棗栗,
名曰美園茂林,
不復與一恆地庸山比矣。


文吏、儒生,
有似於此。
俱有材能,
並用筆墨,
而儒生奇有先王之道,
先王之道,
非徒葵韭棗栗之謂也。


恆女之手,
紡績織經,
如或奇能,
織錦刺繡,
名曰卓殊,
不復與恆女科矣。


夫儒生與文吏程材,
而儒生侈有經傳之學,
猶女工織錦刺繡之奇也。


[035-3a]
貧人好濫,而富人守節者,
貧人不足而富人饒侈。
儒生不為非,而文吏好為姦者,
文吏少道德,而儒生多仁義也。
貧人富人,
並為賓客,
受賜於主人,
富人不慚而貧人常媿者,
富人有以效,
貧人無以復也。


儒生、文吏,
俱以長吏為主人者也。
儒生受長吏之祿,
報長吏以道;
文吏空胸,無仁義之學,
居住食祿,


終無以效,
所謂「尸位素飡」者也。
「素」者、
空也,
空虛無德,
飡人之祿,
故曰「素飡」。


無道藝之業,
不曉政治,
默坐朝廷,
不能言事,
與尸無異,
故曰「尸位」。
然則文吏、所謂「尸位素飡」者也。
居右食嘉,
見將傾邪,
豈能舉記陳言得失乎?


一則不能見是非,
二則畏罰不敢直言。
[035-4a]
《禮》曰:
「情欲巧。」
其能力言者,
文醜不好,
有骨無肉,
脂腴不足,


犯干將相指,
遂取間郤。
為地戰者,不能立功名;
貪爵祿者,不能諫於上。
文吏貪爵祿,
一日居位,
輒欲圖利,以當資用,


侵漁徇身,
不為將官顯義,
雖見太山之惡,
安肯揚舉毛髮之言?
事理如此,
何用自解於「尸位素飡」乎?
儒生學大義,
以道事將,
不可則止,


有大臣之志,
以經勉為公正之操,
敢言者也,
位又䟽遠。
遠而近諫,
《禮》謂之諂,
此則郡縣之府庭所以常廓無人者也。


[035-5a]
或曰:
「文吏筆札之能,
而治定簿書,
考理煩事,
雖無道學,
䈥力材能盡於朝廷,
此亦報上之效驗也。」


曰:
此有似於貧人負官重責,
貧無以償,
則身為官作,
責乃畢竟。
夫官之作,
非屋廡則墻壁也。


屋廡則用斧斤,
墻壁則用築鍤。
荷斤斧,
把築鍤,
與彼握刀持筆何以殊?
苟謂治文書者報上之效驗,
此則治屋廡墻壁之人,
亦報上也。


俱為官作,
刀筆、斧斤、築鍤鈞也。
抱布貿絲,
交易有亡,
各得所願。
儒生抱道貿祿,
文吏無所抱,
何用貿易?


農商殊業,
所畜之貨,
貨不可同,
計其精麤,
量其多少,
其出溢者,名曰富人。
富人在世,
鄉里願之。


夫先王之道,
非徒農商之貨也,
其為長吏立功致化,
非徒富多出溢之榮也。
且儒生之業,
豈徒出溢哉?
其身簡練,
知慮光明,
見是非審,
尤可奇也。


[035-6a]
蒸所與眾山之材榦同也,
伐以為蒸,
燻以火,
熛熱突𥥍,光
色澤潤,
焫之於堂,
其耀浩廣,
火竈之效加也。


繡之未刺,
錦之未織,
恆絲庸帛,
何以異哉?
及其加五綵之巧,
施針鏤之飾,
文章炫耀,
黼黻華蟲,
山龍日月。


學士有文章之學,
其猶絲帛之有五色之巧也。
本質不能相過,
學業積聚,
超踰多矣。
物實無中核者謂之郁,
無刀斧之斲者謂之樸。


文吏不學,世之教
無核也。
郁樸之人,
孰與程哉?
骨曰切,
象曰瑳,
玉曰琢,
石曰磨,
切瑳琢磨,
乃成寶器。


人之學問,知能成就,
猶骨象玉石,切瑳琢磨也,
雖欲勿用,
賢君其舍諸?
孫武、闔廬、
世之善用兵者也,
知或學其法者,
戰必勝。


不曉什伯之陣,
不知擊刺之術者,
彊使之軍,
軍覆師敗,
無其法也。


[035-7a]
穀之始熟曰粟,
舂之於臼,
簸其粃糠,
蒸之於甑,
爨之以火,
成熟為飯,
乃甘可食。
可食而食之,
味生肌腴成也。


粟未為米,
米未成飯,
氣腥未熟,
食之傷人。
夫人之不學,
猶穀未成粟,
米未為飯也。
知心亂少,
猶食腥穀,
氣傷人也。


學士簡練於學,
成熟於師,
身之有益,
猶穀成飯,
食之生肌腴也。
銅錫未採,
在眾石之間,
工師鑿掘,
鑪橐鑄鑠,乃成器。


未更鑪橐,
名曰積石。
積石與彼路畔之瓦,山間之礫,一實也。
故夫穀未舂蒸曰粟,
銅未鑄鑠曰積石,
人未學問曰矇。


矇者、
竹木之類也。
夫竹生於山,
木長於林,
未知所入。
截竹為筒,
破以為牒,
加筆墨之跡,
乃成文字,
大者為經,
小者為傳記。


斷木為槧,
析之為板,
力加刮削,
乃成奏牘。
夫竹木、
麤苴之物也,
彫琢刻削,
乃成為器用。
況人含天地之性,
最為貴者乎![035-8a]


不入師門,
無經傳之教,
以郁樸之實,
不曉禮義,
立之朝廷,
植笮樹表之類也,
其何益哉?


山野草茂,
鉤鐮斬刈,
乃成道路也。
士未入道門,
邪惡未除,
猶山野草木未斬刈,
不成路也。
染練布帛,
名之曰采,
貴吉之服也。


無染練之治,名觳麤,
觳麤不吉,
喪人服之。
人無道學,
仕宦朝廷,
其不能招致也,
猶喪人服麤,不能招吉也。


[035-9a]
能斲削柱梁,
謂之木匠;
能穿鑿穴埳,
謂之土匠;
能彫琢文書,
謂之史匠。
夫文吏之學,
學治文書也,
當與木土之匠同科,
安得程於儒生哉?


御史之遇文書,
不失分銖;
有司之陳籩豆,
不誤行伍。
其巧習者,
亦先學之,
人不貴者也,
小賤之能,
非尊大之職也。


無經藝之本,
有筆墨之末,
大道未足,而小伎過多,
雖曰吾多學問,
御史之加、有司之惠也。


飯黍粱者饜,
飡糟糠者飽,
雖俱曰食,
為腴不同。
儒生文吏,
學俱稱習,
其於朝廷,
有益不鈞。


[035-10a] 鄭子皮使尹何為政,
子產比於未能操刀使之割也。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
孔子曰:
「賊夫人之子。」
皆以未學,不見大道也。


醫無方術,云:
「吾能治病。」
問之曰:
「何用治病?」
曰:
「用心意。」
病者必不信也。
吏無經學,曰:
「吾能治民。」
問之曰:
「何用治民?」


曰:
「以材能。」
是醫無方術,
以心意治病也,
百姓安肯信嚮,
而人君任用使之乎?
手中無錢,之市
決貨,貨主問曰:
「錢何在?」
對曰:
「無錢。」


貨主必不與也。
夫胸中無學,
亦猶手中無錢也,
欲人君任使之,
百姓信嚮之,奈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