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譏日篇》
世俗既信歲時,
而又信日。
舉事若病、
死、災、
患,大則謂之犯觸歲、
月,小則謂之不避日禁。
歲、月之傳既用,
日禁之書亦行。
世俗之人,
委心信之;
辯論之士,
亦不能定。
是以世人舉事,
不考於心而合於日,
不參於義而致於時。
時日之書,
眾多非一,
略舉較著,
明其是非,
使信天時之人,
將一疑而倍之。
夫禍福隨盛衰而至,
代謝而然。
舉事曰凶,
人畏凶有效,
曰吉,
人冀吉有驗。
禍福自至,
則述前之吉凶,
以相戒懼。
此日禁所以累世不疑,
惑者所以連年不悟也。
[070-2a]
葬歷曰:
「葬避九空、
地臽,
及日之剛柔,
月之奇耦。」
日吉無害,
剛柔相得,
奇耦相應,
乃為吉良。
不合此歷,
轉為凶惡。
[070-3a]
夫葬、
藏棺也,
歛、藏尸也。
初死藏尸於棺,
少久藏棺於墓。
墓與棺何別?
歛與葬何異?
歛於棺不避凶,
葬於墓獨求吉。
如以墓為重,
夫墓、
土也,
棺、木也,
五行之性,
木、土鈞也。
治木以贏尸,
穿土以埋棺,
治與穿同事,
尸與棺一實也。
如以穿土賊地之體,
鑿溝耕園,
亦宜擇日。
世人能異其事,
吾將聽其禁;
不能異其事,
吾不從其諱。
[070-4a]
日之不害,
又求日之剛柔,
剛柔既合,
又索月之奇耦。
夫日之剛柔、
月之奇耦,
合於葬歷,
驗之於古,
無不相得。
何以明之?
春秋之時,
天子、
諸侯、
卿、大夫死以千百數,
案其葬日,
未必合於歷。
又曰:
「雨不克葬,
庚寅日中乃葬。」
假令魯小君以剛日死,
至葬日己丑,
剛柔等矣。
剛柔合、
善日也。
不克葬者、
避雨也。
如善日,
不當以雨之故,
廢而不用也。
何則?
雨不便事耳,
不用剛柔,
重凶不吉,
欲便事而犯凶,
非魯人之意,
臣子重慎之義也。
今廢剛柔,
待庚寅日中,
以暘為吉也。
《禮》:
「天子七月而葬,
諸侯五月,
卿、大夫、
士三月。」
假令天子正月崩,
七月葬;
二月崩,
八月葬。
諸侯、
卿、大夫、
士皆然。
如驗之葬歷,
則天子、
諸侯葬月常奇常耦也。
衰世好信禁,
不肖君好求福。
春秋之時,
可謂衰矣!
隱、哀之間,
不肖甚矣!
然而葬埋之日,
不見所諱,
無忌之故也。
周文之世,
法度備具,
孔子意密,
《春秋》義纖,
如廢吉得凶,
妄舉觸禍,
宜有微文小義,
貶譏之辭。
今不見其義,
無葬歷法也。
[070-5a]
祭祀之歷,
亦有吉凶。
假令血忌、
月殺之日固凶,
以殺牲設祭,
必有患禍。
[070-6a]
夫祭者、
供食鬼也;
鬼者、
死人之精也。
若非死人之精,
人未嘗見鬼之飲食也。
推生事死,
推人事鬼,
見生人有飲食,
死為鬼當能復飲食,
感物思親,
故祭祀也。
及他神百鬼之祠,
雖非死人,
其事之禮,
亦與死人同。
蓋以不見其形,
但以生人之禮准況之也。
生人飲食無日,
鬼神何故有日?
如鬼神審有知,
與人無異,
則祭不宜擇日。
如無知也,
不能飲食,
雖擇日避忌,
其何補益?
[070-7a]
實者,
百祀無鬼,
死人無知。
百祀報功,
示不忘德;
死如事生,
示不背亡。
祭之無福,
不祭無禍。
祭與不祭,
尚無禍福,
況日之吉凶,
何能損益?
[070-8a]
如以殺牲見血,
辟血忌、
月殺,
則生人食六畜,
亦宜辟之。
海內屠肆,
六畜死者日數千頭,
不擇吉凶,
早死者、
未必屠工也。
天下死罪,
冬月斷囚,
亦數千人,
其刑於市,
不擇吉日,
受禍者、
未必獄吏也。
肉盡殺牲,
獄具斷囚。
囚斷牲殺,
創血之實,
何以異於祭祀之牲?
獨為祭祀設歷,
不為屠工、
獄吏立日,
世俗用意不實類也。
祭非其鬼,
又信非其諱,
持二非往求一福,
不能得也。
[070-9a]
沐書曰:
「子日沐,
令人愛之;
卯日沐,
令人白頭。」
[070-10a]
夫人之所愛憎,
在容貌之好醜;
頭髮白黑,
在年歲之稚老。
使醜如嫫母,
以子日沐,
能得愛乎?
使十五女子,
以卯日沐,
能令白髮乎?
且沐者,
去首垢也。
洗、去足垢,
盥、去手垢,
浴、去身垢,
皆去一形之垢,
其實等也。
洗、盥、
浴不擇日,
而沐獨有日。
如以首為最尊,
尊則浴亦治面,
面亦首也。
如以髮為最尊,
則櫛亦宜擇日。
櫛用木,
沐用水,
水與木俱五行也。
用木不避忌,
用水獨擇日。
如以水尊於木,
則諸用水者宜皆擇日。
且水不若火尊,
如必以尊卑,
則用火者宜皆擇日。
[070-11a]
且使子沐人愛之,
卯沐其首白者,
誰也?
夫子之性、
水也,
卯、木也。
水不可愛,
木色不白。
子之禽鼠,
卯之獸兔也。
鼠不可愛,
兔毛不白。
以子日沐,
誰使可愛?
卯日沐,
誰使凝白者?
夫如是,
沐之日無吉凶,
為沐立日歷者,
不可用也。
[070-12a]
裁衣有書,
書有吉凶。
凶日製衣則有禍,
吉日則有福。
[070-13a]
夫衣與食俱輔人體,
食輔其內,
衣衛其外。
飲食不擇日,
製衣避忌日,
豈以衣為於其身重哉?
人道所重,
莫如食急,
故八政一曰食,
二曰貨。
衣服、
貨也。
如以加之於形為尊重,
在身之物,
莫大於冠。
造冠無禁,
裁衣有忌,
是於尊者略,
卑者詳也。
且夫沐去頭垢,
冠為首飾,
浴除身垢,
衣衛體寒。
沐有忌,
冠無諱,
浴無吉凶,
衣有利害。
俱為一體,
共為一身,
或善或惡,
所諱不均,
俗人淺知,
不能實也。
且衣服不如車馬。
九錫之禮,
一曰車馬,
二曰衣服。
作車不求良辰,
裁衣獨求吉日,
俗人所重,
失輕重之實也。
[070-14a]
工伎之書,
起宅蓋屋必擇日。
[070-15a]
夫屋覆人形,
宅居人體,
何害於歲、
月而必擇之?
如以障蔽人身者神惡之,
則夫裝車、
治舩、
著蓋,
施帽亦當擇日。
如以動地穿土神惡之,
則夫鑿溝耕園,
亦宜擇日。
夫動土擾地神,
地神能原人無有惡意,
但欲居身自安,
則神之聖心必不忿怒。
不忿怒,
雖不擇日,
猶無禍也。
如土地之神不能原人之意,
苟惡人動擾之,
則雖擇日,
何益哉?
王法禁殺傷人,
殺傷人皆伏其罪,
雖擇日犯法,
終不免辠。
如不禁也,
雖妄殺傷,
終不入法。
縣官之法,
猶鬼神之制也;
穿鑿之過,
猶殺傷之罪也。
人殺傷,
不在擇日,
繕治室宅,
何故有忌?
[070-16a]
又學書諱丙日,
云倉頡以丙日死也。
禮不以子、
卯舉樂,
殷、夏以子、
卯日亡也。
如以丙日書,
子、卯日舉樂,
未必有禍,
重先王之亡日,
悽愴感動,
不忍以舉事也。
忌日之法,
蓋丙與子、
卯之類也,
殆有所諱,
未必有凶禍也。
堪輿曆,
曆上諸神非一,
聖人不言,
諸子不傳,
殆無其實。
天道難知,
假令有之,
諸神用事之日也,
忌之何福?
不諱何禍?
王者以甲子之日舉事,
民亦用之,
王者聞之,
不刑法也。
夫王者不怒民不與己相避,
天神何為獨當責之?
王法舉事,
以人事之可否,
不問日之吉凶。
孔子曰:
「卜其宅兆而安厝之。」
《春秋》祭祀,
不言卜日。
《禮》曰:
「內事以柔日,
外事以剛日。」
剛柔以慎內外,
不論吉凶以為禍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