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080 論衡-漢-王充 (tls)


𧬘[069-1a]

69 《時篇》



世俗起土興功,
歲、月有所食,
所食之地,
必有死者。
假令太歲在子,
歲食於酉,
正月建寅,
月食於巳,
子、寅地興功,
則酉、
巳之家見食矣。
見食之家,
作起厭勝,
以五行之物,
懸金木水火。
假令歲、
月食西家,
西家懸金;
歲、月食東家,
東家懸炭。
設祭祀以除其凶,
或空亡徙以辟其殃。
連相倣效,
皆謂之然。
如考實之,
虛妄迷也。
[069-2a]


何以明之?
夫天地之神、
用心等也。
人民無狀,
加罪行罰,
非有二心兩意,
前後相反也。
移徙不避歲、
月,歲、
月惡其不避己之衝位,
怒之也。
今起功之家,
亦動地體,
無狀之過,
與移徙等。
起功之家,
當為歲、
月所食,
何故反令巳、
酉之地受其咎乎?
豈歲、
月之神怪移徙而不咎起功哉?
用心措意,
何其不平也?
鬼神罪過人,
猶縣官謫罰民也。
民犯刑罰多非一,
小過宥罪,
大惡犯辟,
未有以無過受罪。
無過而受罪,
世謂之冤。
今巳、
酉之家,
無過於月、
歲,子、
寅起宅,
空為見食,
此則歲、
月冤無罪也。
且夫太歲在子,
子宅直符,
午宅為破,
不須興功起事,
空居無為,
猶被其害。
今歲、
月所食,
待子、
寅有為,
巳、酉乃凶。(
太歲)
歲、月之神,
用罰為害,
動靜殊致,
非天從歲、
月神意之道也。
[069-3a]


審論歲、
月之神,
歲則太歲也。
在天邊際,
立於子位。
起室者在中國一州之內,
假令楊州在東南,
使如鄒衍之言,
天下為一州,
又在東南,
歲食於酉,
食西羗之地,
東南之地安得凶禍?
假令歲在人民之間,
西宅為酉地,
則起功之家,
宅中亦有酉地,
何以不近食其宅中之酉地,
而反食佗家乎?
且食之者審誰也?
如審歲、
月,歲、
月,天之從神,
飲食與天同。
天食不食人,
故郊祭不以為牲。
如非天神,
亦不食人。
天地之間,
百神所食,
聖人謂當與人等。
推生事死,
推人事鬼,
故百神之祀,
皆用眾物,
無用人者。
物食人者,
虎與狼也。
歲、月之神,
豈虎狼之精哉?
倉卒之世,
穀食乏匱,
人民饑餓,
自相啖食。
豈其啖食死者,
其精為歲、
月之神哉?
[069-4a]


歲、
月有神,
日亦有神,
歲食、
月食,
日何不食?
積日為月,
積月為時,
積時為歲,
千五百三十九歲為一統,
四千六百一十七歲為一元,
增積相倍之數,
分餘終竟之名耳,
安得鬼神之怪、
禍福之驗乎?
如歲月終竟者宜有神,
則四時有神,
統、元有神。
月三日魄,
八日弦,
十五日望,
與歲、
月終竟何異?
歲、月有神,
魄與弦、
望復有神也?
一日之中,
分為十二時,
平旦寅,
日出卯也。
十二月建寅、
卯,則十二(
月)時所加寅、
卯也。
日加十二辰不食,
月建十二辰獨食,
豈日加無神,
月建獨有哉?
何故月建獨食,
日加不食乎?
如日加無神,
用時決事,
非也;
如加時有神,
獨不食,
非也。
[069-5a]


神之口腹,
與人等也。
人饑則食,
飽則止,
不為起功乃一食也。
歲、月之神,
起功乃食,
一歲之中,
興功者希,
歲、月之神饑乎?
倉卒之世,
人民亡,
室宅荒廢,
興功者絕,
歲、月之神餓乎?
且田與宅俱人所治,
興功用力,
勞佚鈞等。
宅掘土而立木,
田鑿溝而起堤,
堤與木俱立,
掘與鑿俱為。
起宅,
歲、月食,
治田,
獨不食,
豈起宅時歲,
月饑,
治田時飽乎?
何事鈞作同,
飲食不等也?
[069-6a]


說歲、
月食之家,
必銓功之小大,
立遠近之步數。
假令起三尺之功,
食一步之內;
起十丈之役,
食一里之外。
功有小大,
禍有近遠。
蒙恬為秦築長城,
極天下之半,
則其為禍宜以萬數。
案長城之造,
秦民不多死。
周公作雒,
興功至大,
當時歲、
月宜多食。
聖人知其審食,
宜徙所食地,
置於吉祥之位。
如不知避,
人民多凶,
經傳之文,
賢聖宜有刺譏。
今聞築雒之民,
四方和會,
功成事畢,
不聞多死。
說歲、
月食之家,
殆虛非實也。
[069-7a]


且歲、
月審食,
猶人口腹之饑必食也;
且為己、
酉地有厭勝之故,
畏一金刃,
懼一死炭,
豈閉口不敢食哉?
如實畏懼,
宜如其數。
五行相勝,
物氣鈞適。
如泰山失火,
沃以一杯之水;
河決千里,
塞以一掊之土,
能勝之乎?
非失五行之道,
小大多少不能相當也。
天地之性,
人物之力,
少不勝多,
小不厭大。
使三軍持木杖,
匹夫持一刃,
伸力角氣,
匹夫必死。
金性勝木,
然而木勝金負者,
木多而金寡也。
積金如山,
燃一炭火以燔爍之,
金必不消。
非失五行之道,
金多火少,
少多小大不鈞也。
五尺童子與孟賁爭,
童子不勝。
非童子怯,
力少之故也。
狼眾食人,
人眾食狼。
敵力角氣,
能以小勝大者希;
爭彊量功,
能以寡勝眾者鮮。
天道人物不能以小勝大者,
少不能服多。
以一刃之金、
一炭之火,
厭除凶咎,
卻歲之殃,
如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