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080 論衡-漢-王充 (tls)


[047-1a]

47 《亂龍篇》



董仲舒申《春秋》之雩,
設土龍以招雨,
其意以雲龍相致。
《易》曰:
「雲從龍,
風從虎。」
以類求之,
故設土龍,
陰陽從類,
雲雨自至。
[047-2a]


儒者或問曰:
夫《易》言
「雲從龍」
者,謂真龍也,
豈謂土哉?
楚葉公好龍,
墻壁槃盂皆畫龍。
必以象類為若真是,
則葉公之國常有雨也。
《易》又曰
「風從虎」,
謂虎嘯而谷風至也。
風之與虎,
亦同氣類。
設為土虎,
置之谷中,
風能至乎?
夫土虎不而致風,
土龍安(
能)而致雨?
古者畜龍,
乘車駕龍,
故有豢龍氏、
御龍氏。
夏后之庭,
二龍常在,
季年夏衰,
二龍低伏。
真龍在地,
猶無雲雨,
況偽象乎?
禮、畫雷樽象雷之形,
雷樽不聞能致雷,
土龍安而動雨?
頓牟掇芥,
磁石引針,
皆以其真是,
不假他類。
他類肖似,
不能掇取者,
何也?
氣性異殊,
不能相感動也。
劉子駿掌雩祭,
典土龍事,
桓君山亦難以頓牟、
磁石不能真是,
何能掇針取芥?
子駿窮無以應。
子駿、
漢朝智囊,
筆墨淵海,
窮無以應者,
是事非議誤,
不得道理實也。
[047-3a]


曰:
夫以非真難,
是也;
不以象類說,
非也。
夫東風至而酒湛溢。
按酒味酸,
從東方木也。
其味酸,
故酒湛溢也。
鯨魚死,
彗星出。
天道自然,
非人事也。
事與彼雲龍相從,
同一實也。
[047-4a]


日、
火也,
月、水也。
水火感動,
常以真氣,
今伎道之家,
鑄陽燧取飛火於日,
作方諸取水於月,
非自然也,
而天然之也。
土龍亦非真,
何為不能感天?
一也。
[047-5a]


陽燧取火於天,
五月丙午日中之時,
消煉五石,
鑄以為器,
乃能得火。
今妄取刀劍偃月之鉤,
摩以向日,
亦能感天。
夫土龍既不得比於陽燧,
當與刀劍偃月鉤為比。
二也。
[047-6a]


齊孟嘗君夜出秦關,
關未開,
客為鷄鳴,
而真鷄鳴和之。
夫雞可以姦聲感,
則雨亦可以偽象致。
三也。
[047-7a]


李子長為政,
欲知囚情,
以梧桐為人,
象囚之形,
鑿地為埳,
以蘆為郭,
臥木囚其中。
囚罪正,
則木囚不動;
囚冤侵奪,
木囚動出。
不知囚之精神著木人乎?
將精神之氣動木囚也?
夫精神感動木囚,
何為獨不應從土龍?
四也。
[047-8a]


舜以聖德,
入大麓之野,
虎狼不犯,
蟲蛇不害。
禹鑄金鼎象百物,
以入山林,
亦辟凶殃。
論者以為非實。
然而上古久遠,
周鼎之神不可無也。
夫金與土同五行也,
使作土龍者如禹之德,
則亦將有雲雨之驗。
五也。
[047-9a]


頓牟掇芥,
磁石、
鉤象之石非頓牟也,
皆能掇芥。
土龍亦非真,
當與磁石、
鉤象為類。
六也。
[047-10a]


楚葉公好龍,
墻壁、
盂樽皆畫龍象,
真龍聞而下之。
夫龍與雲雨同氣,
故能感動,
以類相從。
葉公以為畫致真龍,
今獨何以不能致雲雨?
七也。
[047-11a]


神靈示人以象,
不以實,
故寢臥夢悟見事之象。
將吉,
吉象來;
將凶,
凶象至。
神靈之氣、
雲雨之類。
八也。
[047-12a]


神靈以象見實,
土龍何獨不能以偽致真也?
上古之人,
有神荼、
鬱壘者,
昆弟二人,
性能執鬼,
居東海度朔山上,
立桃樹下,
簡閱百鬼。
鬼無道理,
妄為人禍,
荼與鬱壘縛以蘆索,
執以食虎。
故今縣官斬桃為人,
立之戶側;
畫虎之形,
著之門闌。
夫桃人,
非荼、
鬱壘也;
畫虎,
非食鬼之虎也,
刻畫效象,
冀以禦凶。
今土龍亦非致雨之龍,
獨信桃人、
畫虎,
不知土龍。
九也。
[047-13a]


此尚因緣昔書,
不見實驗。
魯般、
墨子刻木為鳶,
蜚之三日而不集,
為之巧也。
使作土龍者若魯般、
墨子,
則亦將有木鳶蜚不集之類。
夫蜚鳶之氣,
雲雨之氣也。
氣而蜚木鳶,
何獨不能從土龍?
十也。
[047-14a]


夫雲雨之氣也,
知於蜚鳶之氣,
未可以言。
釣者以木為魚,
丹漆其身,
近之水流而擊之,
起水動作,
魚以為真,
並來聚會。
夫丹木、
非真魚也,
魚含血而有知,
猶為象至。
雲雨之知,
不能過魚,
見土龍之象,
何能疑之?
十一也。
[047-15a]


此尚魚也,
知不如人。
匈奴敬畏郅都之威,
刻木象都之狀,
交弓射之,
莫能一中。
不知都之精神在形象邪?
亡將匈奴敬畏精神在木人也?
如都之精神在形象,
天龍之神亦在土龍;
如匈奴精在木人,
則雩祭者之精亦在土龍。
十二也。
[047-16a]


金翁叔、
休屠王之太子也,
與父俱來降漢。
父道死,
與母俱來,
拜為騎都尉。
母死,
武帝圖其母於甘泉殿上,
署曰
「休屠王焉提」。
翁叔從上上甘泉,
拜謁起立,
向之泣涕沾襟,
久乃去。
夫圖畫、
非母之實身也,
因見形象,
涕泣輒下,
思親氣感,
不待實然也。
夫土龍猶甘泉之圖畫也,
雲雨見之,
何為不動?
十三也。
[047-17a]


此尚夷狄也。
有若似孔子,
孔子死,
弟子思慕,
共坐有若孔子之座。
弟子知有若非孔子也,
猶共坐而尊事之。
雲雨之知,
使若諸弟子之知,
雖知土龍非真,
然猶感動,
思類而至。
十四也。
[047-18a]


有若,
孔子弟子疑其體象,
則謂相似。
孝武皇帝幸李夫人,
夫人死,
思見其形。
道士以術為李夫人,
夫人步入殿門,
武帝望見,
知其非也,
然猶感動,
喜樂近之,
使雲雨之氣,
如武帝之心,
雖知土龍非真,
然猶愛好感起而來。
十五也。
[047-19a]


既效驗有十五,
又亦有義四焉。
[047-20a]


立春東耕,
為土象人,
男女各二人,
秉耒把鋤;
或立土牛。
象人、
土牛,
未必能耕也,
順氣應時,
示率下也。
今設土龍,
雖知不能致雨,
亦當夏時,
以類應變,
與立土人、
土牛同。
義一也。
[047-21a]


禮、
宗廟之主,
以木為之,
長尺二寸,
以象先祖。
孝子入廟,
主心事之,
雖知木主非親,
亦當盡敬,
有所主事。
土龍與木主同,
雖知非真,
示當感動,
立意於象。
二也。
[047-22a]


塗車、
芻靈,
聖人知其無用,
示象生存,
不敢無也。
夫設土龍,
知其不能動雨也,
示若塗車、
芻靈而有致。
三也。
[047-23a]


天子射熊,
諸侯射麋,
卿大夫射虎豹,
士射鹿豕,
示服猛也。
名布為侯,
示射無道諸侯也。
夫畫布為熊麋之象,
名布為侯,
禮貴意象,
示義取名也。
土龍亦夫熊麋布侯之類。
四也。
[047-24a]


夫以象類有十五驗,
以禮示意有四義。
仲舒覽見深鴻,
立事不妄,
設土龍之象,
果有狀也。
龍蹔出水,
雲雨乃至。
古者畜龍、
御龍,
常存,
無雲雨。
猶舊交相闊遠,
卒然相見,
歡欣歌笑,
或至悲泣涕,
偃伏少久,
則示行各恍忽矣。
《易》曰
「雲從龍」,
非言龍從雲也。
雷樽刻雷雲之象,
龍安肯來?
夫如是,
傳之者何可解?
則桓君山之難可說也,
則劉子駿不能對,
劣也,
劣則董仲舒之龍說不終也。
《論衡》終之,
故曰
「亂龍」。
亂龍者、
亂有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