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080 論衡-漢-王充 (tls)


[066-1a]

66 《言毒篇》



或問曰:
「天地之間,
萬物之性,
含血之蟲,
有蝮、
虵、蜂、
蠆,咸懷毒螫,
犯中人身,
渭濩疾痛,
當時不救,
流徧一身。
草木之中,
有巴豆、
野葛,
食之湊懣,
頗多殺人。
不知此物稟何氣於天?
萬物之生,
皆稟元氣,
元氣之中,
有毒螫乎?」
[066-2a]


曰:
夫毒、
太陽之熱氣也,
中人人毒。
人食湊懣者,
其不堪任也。
不堪任,
則謂之毒矣。
太陽火氣,
常為毒螫,
氣熱也。
太陽之地,
人民促急,
促急之人,
口舌為毒。
故楚、
越之人促急捷疾,
與人談言,
口唾射人,
則人脤脹,
腫而為創。
南郡極熱之地,
其人祝樹樹枯,
唾鳥鳥墜。
巫咸能以祝延人之疾、
愈人之禍者,
生於江南,
含烈氣也。
[066-3a]


夫毒、
陽氣也,
故其中人,
若火灼人。
或為蝮所中,
割肉置地焦沸,
火氣之驗也。
四方極皆為維邊,
唯東南隅有溫烈氣。
溫烈氣發,
常以春夏。
春夏陽起。
東南隅、
陽位也。
他物之氣入人鼻目,
不能疾痛。
火煙入鼻鼻疾,
入目目痛,
火氣有烈也。
物為靡屑者多,
唯一火最烈,
火氣所燥也。
食甘旨之食,
無傷於人。
食蜜少多,
則令人毒。
蜜為蜂液,
蜂則陽物也。
[066-4a]


人行無所觸犯,
體無故痛,
痛處若箠杖之跡。
人腓,
腓謂鬼敺之。
鬼者、
太陽之妖也,
微者、
疾謂之邊,
其治用蜜與丹。
蜜、丹陽物,
以類治之也。
夫治風用風,
治熱用熱,
治邊用蜜、
丹,則知邊者、
陽氣所為,
流毒所加也。
天地之間,
毒氣流行,
人當其衝,
則面腫疾,
世人謂之火流所刺也。
[066-5a]


人見鬼者,
言其色赤,
太陽妖氣,
自如其色也。
鬼為烈毒,
犯人輒死,
故杜伯射周宣立崩。
鬼所齎物,
陽火之類,
杜伯弓矢,
其色皆赤。
南道名毒曰短狐。
杜伯之象,
執弓而射。
陽氣困而激,
激而射,
故其中人象弓矢之形。
火困而氣熱,
血毒盛,
故食走馬之肝殺人,
氣困為熱也。
盛夏暴行,
暑暍而死,
熱極為毒也。
人疾行汗出,
對鑪汗出,
嚮日亦汗出,
疾溫病者亦汗出,
四者異事而皆汗出,
困同熱等,
火日之變也。
[066-6a]


天下萬物,
含太陽氣而生者,
皆有毒螫。
毒螫渥者,
在蟲則為蝮、
蛇、蜂、
蠆,在草則為巴豆、
冶葛,
在魚則為鮭與𩶰、
䱙,故人食鮭肝而死,
為𩶰、
䱙螫有毒。
魚與鳥同類,
故鳥蜚魚亦蜚,
鳥卵魚亦卵,
蝮、蛇、
蜂、蠆皆卵,
同性類也。
[066-7a]


其在人也為小人,
故小人之口,
為禍天下。
小人皆懷毒氣,
陽地小人,
毒尤酷烈,
故南越之人,
祝誓輒效。
諺曰:
「眾口爍金。」
口者、
火也。
五行二曰火,
五事二曰言。
言與火直,
故云爍金。
道口舌之爍,
不言
「拔木焰火」,
必云
「爍金」,
金制於火,
火、口同類也。
[066-8a]


藥生非一地,
太伯辭之吳;
鑄多非一工,
世稱楚棠溪。
溫氣天下有,
路畏入南海。
鴆鳥生於南,
人飲鴆死。
辰為龍,
巳為蛇,
辰、巳之位在東南。
龍有毒,
蛇有螫,
故蝮有利牙,
龍有逆鱗。
木生火,
火為毒,
故蒼龍之獸含火星。
冶葛、
巴豆皆有毒螫,
故冶在東南,
巴在西南。
[066-9a]


土地有燥濕,
故毒物有多少;
生出有處地,
故毒有烈不烈。
蝮、虵與魚比,
故生於草澤。
蜂、蠆與鳥同,
故產於屋、
樹。江北地燥,
故多蜂、
蠆;江南地濕,
故多蝮、
虵。生高燥比陽,
陽物懸垂,
故蜂、
蠆以尾刺。
生下濕比陰,
陰物柔伸,
故蝮、
虵以口齰。
毒或藏於首尾,
故螫齰有毒,
或藏於體膚,
故食之輒懣;
或附於脣吻,
故舌鼓為禍。
毒螫之生,
皆同一氣,
發動雖異,
內為一類。
故人夢見火,
占為口舌;
夢見蝮、
蛇,亦口舌。
火為口舌之象,
口舌見於蝮、
虵,同類共本,
所稟一氣也。
[066-10a]


故火為言,
言為小人,
小人為妖由口舌。
口舌之徵,
由人感天。
故五事二曰言,
言之咎徵,
「僭恆陽若」。
「僭」
者、奢麗,
故蝮、
蛇多文。
文起於陽,
故若致文。
「陽若」
則言從,
故時有詩妖。
[066-11a]


妖氣生美好,
故美好之人多邪惡。
叔虎之母美,
叔向之母妬之,
不使視寢。
叔向諫其母。
其母曰:
「深山大澤,
實生龍、
虵。彼美,
吾懼其生龍、
虵以禍汝。
汝弊族也,
國多大寵,
不仁之人間之,
不亦難乎?
余何愛焉?」
使往視寢,
生叔虎,
美有勇力,
嬖於欒懷子。
及范宣子逐懷子,
殺叔虎,
禍及叔向。
夫深山大澤,
龍、虵所生也,
比之叔虎之母者,
美色之人懷毒螫也。
生子叔虎,
美有勇力。
勇力所生,
生於美色;
禍難所發,
由於勇力。
火有光耀,
木有容貌。
龍、虵,
東方,
木,含火精,
故美色貌麗。
膽附於肝,
故生勇力。
火氣猛,
故多勇;
木剛強,
故多力也。
生妖怪者,
常由好色;
為禍難者,
常發勇力;
為毒害者,
皆在好色。
美酒為毒,
酒難多飲;
蜂液為蜜,
蜜難益食;
勇夫強國,
勇夫難近;
好女說心,
好女難畜;
辯士快意,
辯士難信。
故美味腐腹,
好色惑心,
勇夫招禍,
辯口致殃。
四者、
世之毒也。
[066-12a]


辯口之毒,
為害尤酷。
何以明之?
孔子見陽虎,
卻行,
白汗交流。
陽虎辯,
有口舌。
口舌之毒、
中人病也。
人中諸毒,
一身死之;
中於口舌,
一國潰亂。
《詩》曰:
「讒言罔極,
交亂四國。」
四國猶亂,
況一人乎!
故君子不畏虎,
獨畏讒夫之口。
讒夫之口,
為毒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