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10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唐-五百大阿羅漢 (master)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四十五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根蘊第六中根納息第一之四


此二十二根幾見苦所斷乃至廣說。問何故
復作此論。答前門遮說頓斷者意。而猶未
遮說頓現觀。又亦未顯漸次現觀。今欲遮
顯故作斯論。有說。前門亦遮頓現觀亦顯
[145-0743a]
漸現觀。但不明了。今欲令明了故作斯論。
有說。所以作論者。欲分別五部煩惱五部
對治。故造斯論。五部煩惱者謂見苦所斷。乃
至修所斷。五部對治者。謂苦忍苦智。乃至道
忍道智。此二十二根幾。見苦所斷。幾見集
所斷。幾見滅所斷。幾見道所斷。幾修所斷。幾
不斷。答九修所斷。三不斷。十應分別。九修所
斷者。謂七色命苦根。三不斷者。謂三無漏根。
十應分別者。謂意四受信等五根。謂意根或
見苦所斷。或見集見滅見道所斷。或修所斷。
或不斷。云何見苦所斷。謂意根隨信隨法行
苦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苦所斷二
十八隨眠相應意根。云何見集所斷。謂意根隨
信隨法行。集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
集所斷十九隨眠相應意根。云何見滅所斷。
謂意根隨信隨法行。滅現觀邊忍所斷。此復
云何。謂見滅所斷十九隨眠相應意根。云何
見道所斷。謂意根隨信隨所行道。現觀邊忍
所斷。此復云何。謂見道所斷二十二隨眠相
應意根。云何修所斷。謂意根學見迹修所斷。
此復云何。謂修所斷十隨眠相應意根及不
染污有漏意根。云何不斷。謂無漏意根。如意
根。捨根亦爾。樂根或見苦所斷。或見集見滅
見道所斷。或修所斷。或不斷。云何見苦所斷。
謂樂根隨信隨法行。苦現觀邊忍所斷。此復
云何。謂見苦所斷九隨眠相應樂根。云何見
集所斷。謂樂根隨信隨法行。集現觀邊忍所
斷。此復云何。謂見集所斷六隨眠相應樂根。
云何見滅所斷。謂樂根隨信隨法行。滅現觀
[145-0743b]
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滅所斷六隨眠相
應樂根。云何見道所斷。謂樂根隨信隨法行。
道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道所斷七
隨眠相應樂根。云何修所斷。謂樂根學見迹
修所斷。此復云何。謂修所斷五隨眠相應樂
根。及不染污有漏樂根。五隨眠者。謂欲界貪
無明。色界貪慢無明。云何不斷。謂無漏樂根。
喜根或見苦所斷。或見集見滅見道所斷。或
修所斷。或不斷。云何見苦所斷。謂喜根隨信
隨法行。苦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苦
所斷十七隨眠相應喜根。十七隨眠者。謂欲
界除瞋疑。色界一切。云何見集所斷。謂喜根
隨信隨法行集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
見集所斷十一隨眠相應喜根。云何見滅所
斷。謂喜根隨信隨法行。滅現觀邊忍所斷。此
復云何。謂見滅所斷十一隨眠相應喜根。云
何見道所斷。謂喜根隨信隨法行。道現觀邊
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道所斷十二隨眠相
應喜根。云何修所斷。謂喜根學見迹修所斷。
此復云何。謂修所斷六隨眠相應喜根。及不
染污有漏喜根。六隨眠者。謂欲界除瞋。色界
一切。云何不斷。謂無漏喜根。憂根或見苦所
斷。或見集見滅見道所斷。或修所斷。云何見
苦所斷。謂憂根隨信隨法行。苦現觀邊忍所
斷。此復云何。謂見苦所斷四隨眠相應憂根。
四隨眠者。謂欲界邪見瞋疑無明。


云何見集所斷。謂憂根隨信隨法行。集現觀
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集所斷四隨眠相
應憂根。云何見滅所斷。謂憂根隨信隨法行
[145-0743c]
滅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滅所斷四
隨眠相應憂根。云何見道所斷。謂憂根隨信
隨法行道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道
所斷四隨眠相應憂根。云何修所斷。謂憂根
學見迹修所斷。此復云何。謂修所斷二隨眠
相應憂根及不染污憂根。二隨眠者。謂欲界
瞋無明。信等五根或修所斷。或不斷。云何修
所斷。謂有漏信等五根。云何不斷。謂無漏信
等五根。


已分別諸根見苦所斷等。彼見苦所斷等義
今當說。問云何名見苦所斷。乃至修所斷
耶。答若法對治。決定對治。所緣決定。名見
苦所斷。乃至見道所斷。若法對治不決定。對
治所緣不決定。名修所斷。有說。若法處所
決定對治。所緣決定。名見苦所斷乃至見道
所斷。若法處所不決定對治。所緣不決定。名
修所斷。有說。若法苦忍苦智為對治。名見
苦所斷。乃至若法道忍道智為對治名見道
所斷。若法諸智為對治。名修所斷。有說。若
法苦忍所斷。名見苦所斷。乃至若法道忍所
斷。名見道所斷。若法諸智所斷。名修所斷。
有說。若法觀苦諦所斷。名見苦所斷。乃至
若法觀道諦所斷。名見道所斷。若法或觀苦
諦。或觀集滅道諦。或不觀諦所斷。名修所
斷。有說。若法與見苦諦相違。名見苦所斷。
乃至若法與見道諦相違。名見道所斷。若
法與見四諦相違。名修所斷。


此二十二根。幾見。幾非見。乃至廣說。問何故
作此論。答欲止說一切法皆是見性者意。
[145-0744a]
彼作是說。所作猛利說名為見。一切法無
不皆於自事猛利故悉名見。為遮彼執。
顯諸法中唯眼根及慧少分名見非餘。故
作斯論。


此二十二根。幾見。幾非見。答一見。十七非
見。四應分別。一見者。謂眼根。十七非見者。
謂六色命意五受信等四根。四應分別者。謂
慧三無漏根。慧根或見。或非見。云何見。謂盡
智無生智所不攝意識相應慧根。云何非見。
謂餘慧根即五識相應慧根。及盡智無生智
所攝慧根。未知當知根。或見或非見。云何見。
謂未知當知根所攝慧根。云何非見。謂未知
當知根所攝餘根。即餘八根。如未知當知根。
已知根亦爾。具知根或見或非見。云何見。謂
盡智無生智所不攝具知根所攝慧根。云何
非見。謂具知根所攝餘根。即餘八根。及盡智
無生智所攝慧根。


已分別諸根見等。彼見等義今當說。問何故
名見見是何義。答由四緣。故名見。一能觀
故。二推決故。三堅執故。四深入所緣故。能
觀故者。謂見自性。問邪見顛倒見。彼何所觀。
答是故說見自性。謂雖邪顛倒見。而是見慧
自性。故說能觀。如人隨有所見即名能
觀。非如盲者。推決定者。謂能推求決定。問
一剎那頃如何推求。答性猛利故說名推求。
堅執故者。謂諸見趣僻執堅牢。非聖道力無
由令捨。深入所緣者。謂於境猛入。如針
墮埿。有說。由二緣故名見。一照了性故。
二推度性故。有說。由三緣故名見。一有見
[145-0744b]
相故。二成見事故。三於境無礙故。有說。由
三緣故名見。一意樂故。二執著故。三推決
故。有說。由三緣故名見。一意樂故。二加行
故三無智故。意樂故者。謂意樂壞者。加行故
者。謂加行壞者。無智故者。謂俱壞者。復次意
樂故者。謂修定者。加行故者。謂尋思者。無智
故者。謂隨聞者。


此二十二根。幾有尋有伺。乃至廣說。問何故
作此論。答欲止譬喻者所說故。彼說從欲
界乃至有頂。皆有尋伺。所以者何。契經說
故。如契經說。心麁性是尋。心細性是伺。心
麁細性乃至有頂。彼大德說曰。對法諸師說。
尋伺是心麁細性。此麁細性相待而立。乃至
有頂皆現可得。而說尋伺唯在欲界。及梵
世有。此是惡說非為善說。阿毘達磨諸論
師言。我等善說非為惡說。以依多門說麁
細性非是一種。如說。纏麁隨眠細。此中尋
伺非麁非細。以俱非纏隨眠性故。如說。
色蘊麁四蘊細。此中尋伺俱是其細。以俱攝
在行蘊中故。如說。欲界麁初靜慮細。此
中尋伺俱通麁細以二俱通二地攝故。如
說。初靜慮麁第二靜慮細。此中尋伺俱是
其麁。以依多門說麁細性。故尋與伺非至
有頂。若說尋伺至有頂者。應不說有三
地差別。譬喻者言。始從欲界乃至有頂。皆
有善染無記三法。一切地染法皆名有尋有
伺。唯善無記有三地別。若爾。何故說尋伺滅
無尋無伺。定生喜樂入第二靜慮。彼言。此
依善尋伺說。不說染污。此說不然。何緣乃
[145-0744c]
說滅善尋伺非滅染污。而應先滅染污尋
伺。以離染時必斷彼故。以越界地方捨於
善故。譬喻者真為惡說。欲止彼意顯尋與
伺唯在二地。故作斯論。


此二十二根幾有尋有伺。幾無尋唯伺。幾無
尋無伺。答二有尋有伺。八無尋無伺。十二應
分別。二有尋有伺者。謂苦憂根。八無尋無伺
者。謂七色命根。十二應分別者。謂意。三受。
信等五。三無漏根。意根或有尋有伺。或無尋
唯伺。或無尋無伺。云何有尋有伺。謂有尋有
伺作意相應意根。此復云何。謂欲界初靜慮
意根。云何無尋唯伺。謂無尋唯伺作意相應
意根。此復云何。謂靜慮中間意根。


云何無尋無伺。謂無尋無伺作意相應意根。
此復云何。謂從第二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
處意根。


如意根。捨根信等五根三無漏根亦爾。樂根
或有尋有伺。或無尋無伺。云何有尋有伺。謂
有尋有伺作意相應樂根。此復云何。謂欲界
初靜慮樂根。云何無尋無伺。謂無尋無伺作
意相應樂根。此復云何。謂第三靜慮樂根。如
樂根。喜根亦爾。然有差別。謂第二靜慮喜根
名無尋無伺。


已分別諸根有尋有伺等。彼有尋有伺等義
今當說。問云何名有尋有伺。無尋唯伺。無
尋無伺耶。答若法與尋伺俱。尋伺相應。尋
伺等起。尋伺俱轉。名有尋有伺。若法不與
尋俱。唯與伺俱。尋不相應。唯伺相應。非尋
等起。唯伺等起。尋已息滅。唯伺俱轉。名無
[145-0745a]
尋唯伺。若法不與尋伺俱。非尋伺相應。非
尋伺等起。尋伺已息名無尋無伺。有說。若
法有尋求。有伺察。名有尋有伺。若法無尋
求。有伺察。名無尋唯伺。若法無尋求無伺
察。名無尋無伺。


此二十二根。幾樂根相應。乃至廣說。問何故
作此論。答欲止他宗顯己義故。如譬喻
者說心心所次第而生。彼大德言。心心所法
一一而起。如經狹路。尚無二並。何況有多。
或復有說。若法由彼力起即說與彼相應
非餘。謂心能生心及心所故。心心所與心
相應。心所唯能生於心所故。諸心所亦互相
應。心所不能生於心故。不說心與心所
相應。或復有執。諸法唯與自體相應。彼作
是言。遍和合義是相應義。更無餘遍和合。如
自體於自體者。故說自體相應非他。有執。
諸法自體於自體非相應非不相應。非相
應者不自觀故。非不相應者遍和合故。為
止如是種種異說。顯心心所俱時而生展
轉相應。非於自體唯望他說。故作斯論
此二十二根幾樂根相應。幾苦根相應。幾喜
根相應。幾憂根相應。幾捨根相應。答樂根喜
根捨根九根少分相應。苦根憂根六根少分相
應。樂喜捨根九根少分相應者。謂意信等五
根三無漏根。問云何樂喜捨與此九少分相
應耶。答意根信等五根通與五受相應。此中
但取三受相應故言少分。三無漏根多法為
性。今除受體與餘相應故言少分。苦根憂
根六根少分相應者。謂意信等五根。問云何
[145-0745b]
苦憂與此六少分相應耶。答此六根與五受
相應。此中但取憂苦相應故言少分。問何
故但問與受相應。不問餘心心所耶。答是
作論者意欲爾故。隨彼意欲而作論。但不
違法相。便不應責。有說。一切法皆歸趣受
是以問之。有說。一受有多根相。謂於一受
分為五根餘法不爾。故唯問受。有說。諸受
成就不相違。現行相違。是以偏問。成就不相
違者。謂一有情成就五受。現行相違者。謂一
有情一剎那中。不能起二。何況起多。有說。
以受是緣起輪轂。是以偏問。有說。除受更
欲問何。若問信等五根三無漏根。彼唯是
善。非與一切有相應義。若問命等八根。彼
唯無記又不相應。問若爾。何故不問意根。
答本由意根立相應法。不可還問與意相
應。是故此中唯問與受相應之義。五受自性
非自相應故。復唯以餘法問受。已分別諸
根與受相應。彼相應義今當說。問何故名
相應。相應是何義。答等義是相應義。問諸心
品中。心所法有多有少云何名等。謂欲界多
色界少。色界多無色界少。善多不善少。不善
多無記少。有覆無記多無覆無記少。云何等
義是相應義。答以事等故說名為等。謂一心
品中。若有二受。一想等者可說非等。然一
心品中如受有一。想等亦爾。故名為等。有
說。五種等義是相應義。謂所依等。所緣等。
行相等。時等。事等。餘廣說如結蘊初納息
此二十二根。幾欲界繫。乃至廣說。問何故作
此論。答欲止他宗顯己義故。謂或有執色
[145-0745c]
界有男女根。彼作是言。有色身處皆有女男二根可得。為止彼意顯女男根唯欲界
有。故作斯論。復有說言。樂根苦根五地可
得。謂欲界四靜慮。彼說有身皆有苦樂。為
遮彼執。顯苦根唯欲界有。樂根唯三地有。
故作斯論。或復有說。喜根憂根九地可得。
謂從欲界乃至有頂。彼說有心皆有憂喜。
三界九地皆有心故。又欲界身不淨可厭。尚
於合時生喜。離時生憂。況上界中身極淨
妙猶如燈焰。心無嬈濁如清涼池。而於離
合得無憂喜。為遮彼執。顯憂唯欲界。喜至
第二靜慮。上地俱無。故作斯論。


此二十二根。幾欲界繫。幾色界繫。幾無色界
繫。幾不繫。答四欲界繫。三不繫。十五應分
別。四欲界繫者。謂女男苦憂根。三不繫者。
謂三無漏根。十五應分別者。謂五色命意三
受信等五根。眼根或欲界繫。或色界繫。云何
欲界繫。謂欲界繫大種所造眼根。云何色界
繫。謂色界繫大種所造眼根。如眼根。耳鼻舌
身根亦爾。命根或欲界繫。或色界繫。或無色
界繫。云何欲界繫。謂欲界繫壽。云何色界繫。
謂色界繫壽。云何無色界繫。謂無色界繫壽。
意根或欲界繫。或色界繫。或無色界繫。或不
繫。云何欲界繫。謂欲界繫作意相應意根。云
何色界繫。謂色界繫作意相應意根。云何
無色界繫。謂無色界繫作意相應意根。云何
不繫。謂無漏作意相應意根。如意根。捨根信
等五根亦爾。樂根或欲界繫。或色界繫。或不
繫。云何欲界繫。謂欲界繫作意相應樂根。云
[145-0746a]
何色界繫。謂色界繫作意相應樂根。云何不
繫。謂無漏作意相應樂根。如樂根。喜根亦
爾。


問何故色界無男女根。答非其田非其器。
乃至廣說。有說。為欲棄捨男女根故。修
諸靜慮往色界生。若彼亦有男女根者。則
應無有求生彼界。若法下地所有上地亦
有者。應不施設有漸次滅法。若無漸次滅
法。亦應無畢竟滅法。以漸次滅法能引畢
竟滅法故。若無畢竟滅法應無解脫。若無
解脫。應無出離。勿有如斯眾多過失故。
於色界無男女根。有說。女男二根段食
所引。如契經說。劫初時人無女男根形相
不異。後食地味男女根生。由此便有男女相異。色界離段食故無此二根。有說。男女二根欲界有用。非於色界。是故彼無。問
鼻舌二根於彼無用。云何得有。答鼻舌二根
於彼有用。令端嚴故。非女男根有端嚴
義。可慚鄙故。問色界天眾為女為男。若
爾何失。若是女者應有女根。若是男者應
有男根。若非二者便違經說。如說。女身不
得作梵王等而不遮男。答應作是說。彼
皆是男。問豈不彼類不成就男根耶。答雖
無男根而有餘丈夫相。又能離染。故說為
男。如契經中說。諸果向皆名丈夫。非無女
人行向住果。當知亦以能離染故說為丈
夫。毘柰耶中亦作是說。佛以兩手捧大生
主骨。告苾芻眾。汝等諦聽。一切女人其性輕
轉。多諸嫉妬諂媚慳貪。唯大生主雖是女
[145-0746b]
人。而離一切女人過失。作丈夫所作。得丈
夫所得。我說是輩名為丈夫。色界諸天理亦
應爾。能離染故說為丈夫。由此應作四句
分別。有是男子不成就男根。謂色無色天
大生主等。有成就男根而非男子。謂二形
是。有是男子亦成就男根。謂一切丈夫成
就男根者。有非男子亦不成就男根。謂
除前相。諸是女者必成就女根。有成就女
根而非是女。謂二形者。若依所引毘柰耶
義。女亦四句應推廣說。問何故上界無憂苦
根。答非田非器。乃至廣說。有說。為欲棄
捨憂苦根故。修諸靜慮往色界生。若彼亦
有憂苦根者。則應無有求生彼界。若法下
地所有上地亦有者。應不施設有漸次滅
法。廣說如前。勿有斯過。故上界無憂苦根。
有說。何故憂苦根色界無者。以是欲界不共
過失故。諸界地中各有不共功德過失。欲界
過失者。謂苦根等。功德者。謂能入見道等。
上界功德過失。隨地應廣說。有說。欲界是
過失界。由是過失界故雖殊勝身亦猶有
苦。如佛獨覺聲聞輪王。上界是功德界。由
是功德界故。雖下劣身亦無有苦。如遇
惡歲雖有美稼不能無災。若逢善歲雖
諸穢草亦無災及。欲界上界應知亦爾。所
以上界亦無憂者。以諸憂根離欲捨故。又
是重無知等流果故。生上界者離重無知。
是故憂根於彼非有。


已分別諸根欲界繫等。彼欲界繫等義今當
說。問云何名欲界繫。色界繫。無色界繫耶。
[145-0746c]
答若法繫在欲界名欲界繫。繫在色界名
色界繫。繫在無色界名無色界繫。如牛繫
在柱等名柱等繫。或有說者。若法繫屬欲
界足名欲界繫。繫屬色無色界足名色無
色界繫。足名煩惱。如說。佛無邊所行無
足。誰將去如人有足能往四方。若無足
者則不能往。如是若有煩惱足者。能往
諸界諸趣諸生生死流轉。無煩惱足則不
能往。或有說者。若法為欲界生死縛所
繫。名欲界繫。為色無色界生死縛所繫。名
色無色界繫。或有說者。若法為欲界阿賴耶
所藏。摩摩异多所執。名欲界繫。為色無色
界阿賴耶所藏。摩摩异多所執。名色無色界
繫。阿賴耶者謂愛。摩摩异多者謂見。或有
說者。若法為欲界愛所潤。見執為我我所。
名欲界繫。為色無色界愛所潤。見執為我
我所。名色無色界繫。或有說者。若法欲界樂
欲所合。名欲界繫。色無色界樂欲所合。名
色無色界繫。樂名為愛。欲名為見。或有說
者。若法為欲界垢所垢。毒所毒。穢所穢。名
欲界繫。為色無色界垢所垢。毒所毒。穢所
穢。名色無色界繫。此中一切煩惱名穢。非
但說瞋。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四
十五
[145-074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