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10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唐-五百大阿羅漢 (master)



No. 1545 [No. 1546, cf. Nos. 1543, 1544, 1547]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阿毘達磨發智大毘婆沙論》



問誰造此論。答佛世尊。所以者何。以一切
種所知法性甚深微妙。非佛世尊一切智者。
誰能究竟等覺開示。若爾此中誰問誰答。或
有說者。尊者舍利子問。佛世尊答。復有說
者。五百阿羅漢問。佛世尊答。有作是說。諸
天神問。佛世尊答。有餘師說。化苾芻問。佛世
尊答。所以者何。諸佛法爾所知法性。於諸世
間定應開示。然無問者。爾時世尊化作苾
芻。形容端正眾所樂見。剃除鬚髮服僧伽
胝。令彼請問佛世尊答。猶如徵問義品因
緣。問若爾此論何故傳言。尊者迦多衍尼子
造。答由彼尊者受持演說廣令流布。是故此
論名稱歸彼。然是佛說。復有說者。此論即
彼尊者迦多衍尼子造。問豈不前言以一切
種所知法性甚深微妙。非佛世尊一切智者
誰能究竟等覺開示。云何彼尊者能造此論
耶。答以彼尊者亦有微妙甚深猛利善巧覺
慧。善知諸法自相共相。通達文義及前後
際。善解三藏離三界染成就三明。具六
神通及八解脫。得無礙解。獲妙願智。曾於
過去五百佛所。積修梵行發弘誓願。我於
未來釋迦牟尼佛般涅槃後造阿毘達磨。故
[001-0001b]
如是說。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弟子眾中。法
爾皆有二大論師任持正法。若在世時如
尊者舍利子。若般涅槃後如尊者迦多衍尼
子。故彼尊者以願智力觀法所益而造此
論。問若爾佛說阿毘達磨。何者是耶。答世尊
在世於處處方邑。為諸有情以種種論道。
分別演說阿毘達磨。佛涅槃後或在世時。諸
聖弟子以妙願智。隨順纂集別為部類。是故
尊者迦多衍尼子佛去世後。亦以妙願智隨
順纂集造發智論。謂於佛說諸論道中安立
章門。摽舉略頌造別納息制總蘊名。謂集
種種異相論道。制為雜蘊。集結論道制為
結蘊。集智論道制為智蘊。集業論道制為
業蘊。集大種論道制為大種蘊。集根論道
制為根蘊。集定論道。制為定蘊。集見論
道制為見蘊。猶如一切鄔拕南頌。皆是佛
說。謂佛世尊於處處方邑。為種種有情隨
宜宣說。佛去世後大德法救。展轉得聞隨順
纂集制立品名。謂集無常頌立為無常品。
乃至集梵志頌立為梵志品。此亦如是。阿
毘達磨本是佛說。亦是尊者隨順纂集。又若
佛說若弟子說不違法性。世尊皆許苾芻受
持。故彼尊者展轉得聞。或願智力觀察纂集。
為令正法久住世故制造此論。


復次諸佛出世皆說三藏。謂素怛纜。毘㮈
耶。阿毘達磨。如是三藏有何差別。或有說
者。無有差別。所以者何。一切佛教從一智海
之所生故。隨一覺池之所出故。等力無畏
所攝受故。同一大悲所等起故。復有說者。
[001-0001c]
亦有差別。且名即差別。謂此名素怛纜。此名
毘㮈耶。此名阿毘達磨。復次依處亦有差別。
謂若依增上心論道是素怛纜。若依增上戒
論道是毘㮈耶。若依增上慧論道是阿毘達
磨。問於一切中一切可得。謂素怛纜中亦
有依增上戒增上慧論道。毘㮈耶中亦有
依增上心增上慧論道。阿毘達磨中亦有依
增上心增上戒論道。如是三藏應無差別。
答依增勝說。謂素怛纜中依增上心論道增
勝。毘㮈耶中依增上戒論道增勝。阿毘達磨
中依增上慧論道增勝。有作是說。素怛纜
中依增上心論道是素怛纜。依增上戒論
道即毘㮈耶。依增上慧論道即阿毘達磨。
毘㮈耶中依增上戒論道是毘㮈耶。依增上
心論道即素怛纜。依增上慧論道即阿毘達
磨。阿毘達磨中依增上慧論道是阿毘達磨。
依增上心論道即素怛纜。依增上戒論道
即毘㮈耶。故由依處亦有差別。復次所顯
亦有差別。謂素怛纜次第所顯。謂素怛纜
中應求次第。何故世尊此品無間宣說彼
品若毘㮈耶緣起所顯謂毘㮈耶中。應
求緣起。世尊依何緣起制立彼彼學處。阿
毘達磨性相所顯。謂阿毘達磨中應求諸法
真實性相。不應求彼次第緣起。或前或後
或無緣起俱無過失。復次等流亦有差別。謂
素怛纜是力等流。毘㮈耶是大悲等流。阿毘
達磨是無畏等流。復次所說亦有差別。謂種
種雜說是素怛纜。說諸學處是毘㮈耶。分
別諸法自相共相是阿毘達磨。
[001-0002a]


復次所為亦有差別。謂未種善根者令種善
根故說素怛纜。已種善根者令相續成熟
故說毘㮈耶。相續已成熟者令得正解脫
故說阿毘達磨。


復次分位亦有差別。謂依始業位說素怛
纜。依已串習位說毘㮈耶。依超作意位說
阿毘達磨。


復次進趣亦有差別。謂未入正法令入正
法故說素怛纜。已入正法令受持學處故
說毘㮈耶。已受持學處令通達諸法真實
相故說阿毘達磨。是故三藏亦有差別。


問何故尊者造此論耶。答為饒益他故。
謂彼尊者作是思惟。云何當令諸有情類
於佛聖教無倒受持。精進思惟籌量觀察。
由此無量煩惱惡行不現在前。便得悟入甚
深法性。故造斯論。譬如有人為饒益他故
於黑闇處然大明燈。令有目者見種種色。
尊者亦爾為饒益他於佛滅後制造此論。
令有智者入深法性。又如諸佛為饒益他。
開示演說十二分教。一契經二應頌三記別
四諷頌五自說六緣起七譬喻八本事九本生
十方廣十一希法十二論議。所以者何。諸有
情類。雖有因力若無緣力而覺發者。終不
能修勝進之行。要遇緣力乃能修行。譬如
池中雖有種種嗢鉢羅等眾妙蓮華。若日月
光不照觸者。則不開發出種種香。要日月
光之所照觸。乃得隨類開發出香。又如闇
中有種種物。若無燈照終不可見。要假燈
照乃得見之。有情亦爾。雖有因力若無
[001-0002b]
緣力。廣說如前。如有頌言。


「 譬如闇室中
 雖有種種物
 無燈闇所隱
 有目不能見
 如是雖有智
 不從他聞法
 是人終不能
 分別善惡義
 譬如有目者
 因燈見眾色
 有智依多聞
 能別善惡義
 多聞能知法
 多聞離不善
 多聞捨無義
 多聞得涅槃」



又如經說。有二因緣。能生正見。一外聞他
法音。二內如理作意。又契經說。有四法人
多有所作。一親近善友。二從他聞法。三如
理作意。四法隨法行。復有經言。若我弟子一
心屬耳聽聞正法能斷五蓋。及能修行七
覺分滿。故如諸佛為饒益他說十二分教。
如是彼尊者為饒益他制造此論。復次為
破無明闇故。如燈破闇能發光明。阿毘達
磨亦復如是。破無明闇發智慧明。故彼尊
者制造此論。復次為顯無我像故。譬如鏡
面極善磨瑩。種種色像皆於中現。阿毘達
磨亦復如是。分別諸法自相共相。令無我
像分明顯現。故彼尊者制造此論。復次為
度生死河故。如牢船筏百千眾生依之無
畏從河此岸渡至彼岸。阿毘達磨亦復如
是。無數諸佛及諸有情。依之無畏。從生死
此岸。至涅槃彼岸。故彼尊者制造此論。復
次為照契經等故。如人執燈入諸闇室。
能見眾色而無迷亂。如是行者以阿毘
達磨照契經等義而無迷惑。故彼尊者制
[001-0002c]
造此論。復次為觀察善等諸法故。如別寶
人能善觀察金剛等寶。阿毘達磨亦復如是。
能善分別善等諸法。故彼尊者制造此論。復
次為顯阿毘達磨。諸大論師不傾動故。如
妙高山踞金輪上一切猛風搖鼓飄擊不能
傾動。阿毘達磨諸大論師。亦復如是。住淨
尸羅。諸惡見者輕毀邪論不能摧伏。故彼尊
者制造此論。復次尊者以三因緣制造此
論。一為增益智故。二為開覺意故。三為
遮計我故。增益智者。謂於內外諸經論中。
令智增益無有能如阿毘達磨。開覺意者。
謂諸有情無明所昏。如睡未覺不能了知。
何者是遍行。何者非遍行。何者自界緣。何者
他界緣。何者有漏緣。何者無漏緣。何者有為
緣。何者無為緣。云何為攝。云何相應。云何
因。云何緣。誰成就。誰不成就。何者順前句。
何者順後句。何者四句。何者如是句。何者不
如是句。於如是等所知境中。令諸有情開
發覺意。無有能如阿毘達磨。遮計我者。尊
者所造阿毘達磨。未曾說有補特伽羅。恒
顯諸行空無有我。以如是等種種因緣。故
彼尊者制造此論。


問阿毘達磨。自性云何。答無漏慧根。以為
自性。一界一處一蘊所攝。一界者謂法界。
一處者謂法處。一蘊者謂行蘊。若兼相應及
取。隨轉三界二處五蘊所攝。三界者謂意
界法界意識界。二處者謂意處法處。五蘊者
謂色蘊乃至識蘊。如契經說。此藥叉天於
長夜中其心質直無有諂誑。諸有所問皆
[001-0003a]
為了知不為嬈亂。我以甚深阿毘達磨恣
彼意問。此中何者甚深阿毘達磨。謂無漏慧
根。


又契經說。此筏蹉氏及善賢外道并梵壽婆
羅門。皆於長夜其性質直無諂無誑。諸有
所問皆為了知不為嬈亂。我以甚深阿毘
達磨恣彼意問。此中何者甚深阿毘達磨。
謂無漏慧根。又如佛告西儞迦言。我有甚
深阿毘達磨。難見難覺不可尋思非尋思
境。唯有微妙聰叡智者。乃能知之。非汝淺
智之所能及。所以者何。汝於長夜異見異
忍異欲異樂。此中何者甚深阿毘達磨。謂空
無我及如實覺。所以者何。以彼外道恒妄計
我。空無我性非彼所及。又如佛告鄔陀夷
言。汝是愚夫盲無慧目。云何乃與上座苾
芻共論甚深阿毘達磨。此中何者甚深阿毘
達磨。謂滅定退及如實覺。又如佛告阿難
陀言。我有甚深阿毘達磨。謂諸緣起。難見
難覺不可尋思非尋思境。唯有微妙聰叡
智者。乃能知之。此中何者甚深阿毘達磨。謂
因緣性及如實覺。又契經說。我有甚深阿
毘達磨。謂緣性緣起此處甚深難見難覺。不
可尋思非尋思境。唯有微妙聰叡智者。
乃能知之。復有甚深阿毘達磨。謂一切依皆
永捨離。愛盡離染寂滅涅槃。此最甚深難見
難覺。廣說如前。此中何者甚深阿毘達磨。
謂因緣性及彼寂滅并如實覺。又如佛告阿
難陀言。復有甚深阿毘達磨。謂有餘法相
似甚深我於其中自覺正說。此中何者甚
[001-0003b]
深阿毘達磨。謂諸見趣及如實覺。又契經說。
我有甚深阿毘達磨。謂一切法甚深故難見。
難見故甚深。此中何者甚深阿毘達磨。謂一
切法性及如實覺。雖此等經中隨別意趣
作種種異說。然阿毘達磨勝義自性唯無漏
慧根。即由此故發起世間修所成慧。謂煖
頂忍世第一法。以能別觀四聖諦故。亦得
名為阿毘達磨。又由此故發起殊勝思所成
慧。謂不淨觀持息念等。以能別總觀諸蘊
故。亦得名為阿毘達磨。又由此故發起殊
勝聞所成慧。分別諸法自相共相建立諸法
自相共相。害實物愚及所緣愚。以於諸法
不增減故。亦得名為阿毘達磨。又由此故
發起殊勝生處得慧。以於三藏十二分教
能受能持思量觀察不謬轉故。亦得名為
阿毘達磨。復由如是資糧攝持無漏慧根
轉得明盛。是故亦名阿毘達磨。


問若阿毘達磨唯無漏慧根為自性者。何故
此論復名阿毘達磨。答阿毘達磨具故亦名
阿毘達磨。如處處經中於彼彼具立彼彼
名。此亦如是。謂如於樂具立以樂名。如
伽他說。


「 食所乞食樂
 衣隨得衣樂
 經行山林樂
 栖隱巖窟樂」



飲食衣等體實非樂。勝義樂者謂諸樂受。或
有說者。亦輕安樂。然衣食等是樂具故。於
伽他中亦說為樂。又如於垢具立以垢名。
如伽他說。


「 女是梵行垢
 女損害眾生
[001-0003c]
 苦梵行所淨
 非由水能洗」



女實非垢。勝義垢者謂貪瞋癡。然伽他中說
女為垢。是垢具故。又如於漏具立以漏
名。如說七漏是損害是燒然是苦惱。根等實
非漏。是漏具故立以漏名。勝義漏唯三。謂
欲漏有漏無明漏。又如於隨眠具立隨眠
名。如契經說。苾芻當知。色是隨眠隨增隨
死。若隨增即隨死。若隨死即隨取。若隨取即
隨縛。色非隨眠。勝義隨眠唯有七種。然經
說色是隨眠者。隨眠具故。又如於味具立
以味名。如契經說。苾芻當知。眼味妙色。
色是魔鉤。眼實非味。勝義味者謂所生愛。
然契經說。眼味色者是味具故。又如於欲
具立以欲名。如契經說。欲者是何。謂五妙
欲。又如頌言。


「 如是五妙欲
 可愛可欣樂
 可意欲所牽
 能令心染著」



色等非欲。勝義欲者。謂於彼愛然經頌說。
彼是欲者是欲具故。又如於退具立以退
名。如契經說。有五因緣令時解脫阿羅漢
退。一營事業。二樂戲論。三和諍訟。四好遠
行。五遇長病。非營事等是能退體。勝義退
者。謂一切不善有覆無記法。然契經中說營
事等是能退者。謂退具故。又於業具立
以業名。如契經說。有三種意。故思惡不善
業。若作增長感非愛異熟。謂貪欲瞋恚邪
見。非貪欲等是實意業勝義意業。謂意俱
思。然契經中名意業者。謂是不善意業具
故。又如於異熟因具立異熟因名。如彼
[001-0004a]
尊者無滅所說。我由一食異熟因故。七生
天上七生人中。於最後身得盡諸漏。非
即一食是異熟因。勝義異熟因者。謂諸不善
善有漏法。然彼尊者即說一食為異熟因。
是彼具故。如於此等處處經中以彼彼名
說彼彼具。此論亦爾。是阿毘達磨具故亦名
阿毘達磨。如是勝義阿毘達磨自性。唯是無
漏慧根。一界一處一蘊所攝。若兼相應及取
隨轉三界二處五蘊所攝。餘資糧等皆是世
俗阿毘達磨。是名阿毘達磨自性。如說自
性我物自體相分本性。應知亦爾。


已說自性。所以今當說。以何義故名阿毘
達磨。阿毘達磨諸論師言。於諸法相能善決
擇能極決擇故。名阿毘達磨。復次於諸法
性能善覺察能善通達故。名阿毘達磨。復次
能於諸法現觀作證故。名阿毘達磨。復次
法性甚深能盡原底故。名阿毘達磨。復次
諸聖慧眼由此清淨故。名阿毘達磨。復次
能善顯發幽隱法性故。名阿毘達磨。所知
法性無始幽隱。離此無有能顯發故。復次
所說法性無有乖違故。名阿毘達磨。若有
能於阿毘達磨自相共相極善串習。必無
有能如法問難。令於法性有少違故。復
次能伏一切外道他論故。名阿毘達磨。阿
毘達磨諸大論師。邪徒異學無能敵故。尊者
世友作如是說。常能決擇契經等中諸法性
相故。名阿毘達磨。復次於十二支緣起法
性善覺了故。名阿毘達磨。復次以能現觀
四聖諦法故。名阿毘達磨。復次善說修習
[001-0004b]
八聖道法故。名阿毘達磨。復次能證涅槃
故。名阿毘達磨。復次能於諸法以無量門
數數分別故。名阿毘達磨。大德說曰。於雜
染清淨繫縛解脫流轉還滅法。以名身句身
文身次第結集安布分別故。名阿毘達磨。脇
尊者言。此是究竟慧。此是決斷慧。此是勝義
慧。此是不謬慧故名阿毘達磨。尊者妙音作
如是說。求解脫者修正行時。能為分別
所未了義。謂此是苦此是苦因。此是苦滅此
是趣滅道。此是加行道。此是無間道。此是解
脫道。此是勝進道。此是向道。此是得果。能正
分別如是等義故。名阿毘達磨。法密部說。
此法增上故。名阿毘達磨。如有頌言。


「 慧於世間尊
 能決擇趣向
 以正了知故
 老死盡無餘」



化地部說。慧能照法故。名阿毘達磨。如契
經說。一切照中我說慧照最為上首。譬喻
者說。於諸法中涅槃最上。此法次彼故。名
阿毘達磨。聲論者言。阿謂除棄。毘謂決擇。此
法能除棄決擇故。名阿毘達磨。何所除棄。
謂結縛隨眠隨煩惱纏。何所決擇。謂蘊界處
緣起。諦食及沙門果菩提分等。尊者佛護作
如是說。阿毘者。是助言顯現前義。此法能
引一切善法。謂諸覺分皆現在前故。名阿毘
達磨。尊者覺天作如是說。阿毘者。是助言
顯增上義。如增上慢者名阿毘慢。增上覺
者。名阿毘覺。增上老者名阿毘老。此亦如
是。此法增上故。名阿毘達磨。尊者老受作
如是說。阿毘助言顯恭敬義。如恭敬稽首
[001-0004c]
者名阿毘稽首。恭敬供養者名阿毘供養。
此亦如是。此法尊重可恭敬故。名阿毘達
磨。


問何故此論名發智耶。答諸勝義智。皆從
此發此為初基。故名發智。復次此論應名
智安足處。諸勝義智此為根本依此而立。
是故名為智安足處。復次諸勇健智此最能
發。發勇智緣故名發智。復次諸智彼岸依
此能到故名發智。開發諸法自相共相。無
有能如此論者故。復次世出世智。皆依
此發智之妙門故名發智。


問此論勝利其相云何。答隨順解脫斷除繫
縛。順空無我違我我所。顯無我理遮數取
趣開覺意息昏迷。遣愚癡生智慧。斷疑
網與決定。背雜染向清淨。訶流轉讚還
滅。捨生死得涅槃。摧破一切外道邪論。成
立一切佛法正論。此論勝利其相如是。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


顯慶元年七月廿七日於長安大慈恩寺
翻經院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 弘法寺沙門嘉尚筆受
* 大慈恩寺沙門明珠證義
* 大慈恩寺沙門惠貴證義
* 大慈恩寺沙門法祥證義
* 西明寺沙門慧景證義
* 大慈恩寺沙門神泰證義
* 大慈恩寺沙門普賢證義
* 大慈恩寺沙門善樂證義
* 大慈恩寺沙門拪玄綴文
[001-0005a]
* 大慈恩寺沙門靜邁綴文
* 西明寺沙門慧立綴文
* 西明寺沙門玄則綴文
* 大慈恩寺沙門義褒正字
* 大慈恩寺沙門玄應正字
* 西明寺沙門神察執筆
* 大慈恩寺沙門辯通執筆
* 同州魏伐寺沙門海藏筆受
* 大慈恩寺沙門神昉筆受
* 西明寺沙門嘉尚筆受
* 大慈恩寺沙門大乘光筆受
夫物情斯感。資于教悟。大聖貽則。寔啟疑
徒。而先匠譯辰。篾爾無紀。爰使後學積滯
疑懷。今故具書。以彰來信。願傳寫之儔。與
余同志。庶幾彌劫。永無惑焉。
大唐中大夫內侍護軍佛弟子觀自在。敬寫
西域新翻經論。願畢此餘生。道心不退。庶
以流通未聞之所。竊以佛日西沈。正法玄謝。
慧流東漸。像教方傳。希世之符。奧義宣於貝
葉。非常之寶。至賾發於龍宮。挹其沖源。截
暴河而遐逝。遊其玄閫。出朽宅而長驅。玄
奘法師者。釋門之龍象。振旦之鶖鷺。逾蔥
山而勵學。齎梵文而旋止。殺青甫就永事。
流通士方涯多。幸預聞正法。植因或爽。稟
質不全。今罄茲寸祿。繕斯奧旨。片言隻字。
具經心目。親蒙口決。庶無乖舛。以斯福祉。
奉福
太宗文皇帝。即御 皇帝王公卿士。六姻親
族。凡厥黎庶。及跂行喘息。平等熏修。乘此
[001-0005b]
勝基。方升正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