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10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唐-五百大阿羅漢 (master)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十七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雜蘊第一中智納息第二之九


問身語業何等隨心轉。何等不隨心轉耶。
答色界戒及無漏戒隨心轉。欲界戒及餘身
語業不隨心轉。問何故欲界戒不隨心轉
耶。答欲界於彼隨心轉戒。非田非器乃至
廣說。復次欲界非定界非修地非離染地
故。無如是道戒可隨轉。色界是定界是修
地是離染地故。有如是道戒可隨轉。復次
欲界戒義。問欲界心言汝能為我。斷破戒及
起破戒煩惱不若能者我隨汝轉欲界心義。
答欲界戒言我不能戒義。言若不能我何為
隨汝轉如人怖怨。問他人曰。汝能為我作
救護不。若能者當依止汝隨汝而轉他。
答不能彼便語言汝若不能。我何為依止。
汝隨汝轉此亦如是。問色界善心一切皆有
隨轉戒不。答非一切有。謂初靜慮有六善
心無隨轉戒。一善眼識。二善耳識。三善身
識。四死時善心。五起表善心。六聞所成慧相
應善心。第二第三第四靜慮。有二善心無
隨轉戒。謂死時善心及聞所成心。問何故
無色界無隨轉戒耶。答彼界於戒非田非
器乃至廣說。復次戒是色一分攝。彼界無
色故亦無戒。復次戒是大種所造。彼無大種
故亦無戒。問如雖無無漏大種而有無
[017-0083a]
漏戒。如是彼界雖無大種何妨有戒耶。答
無漏戒非大種力故成無漏。但由心力隨
無漏心所等起故。有漏戒由大種力繫屬
界地故不相似。復次戒者對治破戒及起破
戒煩惱。無色界道不能對治。破戒及起破戒
煩惱故彼無戒。問因論生論何故無色界
道。不能對治破戒及起破戒煩惱耶。答彼
唯欲界。無色於欲有四事遠故無對治。
四事遠者。一界地遠。二所依遠。三所緣遠。四
對治遠。問若爾第二第三第四靜慮。亦無破
戒及起破戒煩惱。對治彼應無戒。答對治有
二種。一斷對治。二厭壞對治。上三靜慮於
破戒及起破戒煩惱。雖無斷對治而有厭
壞對治。如世尊說。聖弟子入不動心解脫。
能斷不善修習善法。非彼身中猶有不善
可斷。然依過患對治故作是說。無色界於
破戒及起破戒煩惱。無斷對治亦無厭壞對
治是故無戒。


隨心轉戒總有二種。一道俱有戒。二定俱有
戒。道俱有戒者謂無漏戒。定俱有戒者謂色
界戒。若是道俱有戒彼非定俱有戒。若是定
俱有戒彼非道俱有戒。有作是說道俱有
戒謂無漏戒。定俱有戒謂一切有漏無漏隨
心轉戒。彼作是說。一切道俱有戒皆是定
俱有戒。或是定俱有戒而非道俱有戒。謂
有漏隨心轉戒。有餘師說。道俱有戒謂無
漏戒。定俱有戒謂根本靜慮有漏無漏戒。依
如是說應作四句。有是道俱有戒非定俱
有戒。謂近分地諸無漏戒。有是定俱有戒
[017-0083b]
非道俱有戒。謂根本地諸有漏戒。有是道
俱有戒亦是定俱有戒。謂根本地諸無漏戒。
有非道俱有戒亦非定俱有戒。謂近分地諸
有漏戒。彼師依得復作四句。有得道俱有
戒非定俱有戒。謂未離欲染入正性離生
十六心頃。若已離欲染依未至定入正性離
生。見道十五心頃。若諸聖者為離欲染
起加行道。九無間道八解脫道。若未離欲染
信勝解鍊根。作見至所有加行。無間解脫
道。若諸聖者未離欲染依未至定。起無量
不淨觀持息念及念住等。如是等時得道俱
有戒非定俱有戒。有得定俱有戒非道俱
有戒。謂諸異生離欲染一切最後解脫道。即
彼為離初靜慮染依初靜慮起加行道。及
一切最後解脫道。即彼為離第二靜慮染依
第二靜慮起加行道。及一切最後解脫道。即
彼為離第三靜慮染。依第三靜慮起加行
道。及最後解脫道。即彼為離第四靜慮染。
依第四靜慮起加行道。若諸異生依根本
靜慮。引發諸通起加行道。五無間道三解脫
道。若起無量不淨觀持息念念住煖頂忍
世第一法。初三解脫八勝處前八遍處。及
無色界歿生色界時。色界上地歿生下地
時。如是等時。得定俱有戒非道俱有戒。
有得道俱有戒亦得定俱有戒。謂已離欲
依未至定。入正性離生道類智時。若依
上地入正性離生十六心頃。若諸聖者離欲
染最後解脫道。即彼為離初靜慮乃至非想
非非想處染。諸加行道九無間道九解脫道。
[017-0083c]
已離欲染信勝解練根。作見至所有加行
無間解脫道時。解脫阿羅漢練根作不動
諸加行道。九無間道九解脫道。若雜修初靜
慮乃至第四靜慮時。若諸聖者引發諸通
起加行道。五無間道三解脫道。若諸聖者已
離欲染依未至定。等起無量解脫勝處遍處。
不淨觀持息念及諸念住。若起無礙解邊際
定無諍願智。空空無願無願無相無相想微
細心。如是等時得道俱有戒亦得定俱有
戒。有不得道俱有戒亦不得定俱有戒。謂
諸異生為離欲染。起加行道九無間道八解
脫道。依未至定靜慮中間起煖頂忍世第一
法。若諸異生依第二第三第四靜慮近分。為
離初第二第三靜慮染。起加行道九無間道
八解脫道。若諸異生依空無邊處乃至非想
非非想處近分。為離第四靜慮乃至無所有
處染。起加行道九無間道九解脫道。若諸異
生未離欲染。或已離欲染。依未至等諸近分
定。或無色定起無量解脫勝處遍處。及不淨
觀持息念并念住等諸功德時。若諸聖者依
未至等諸近分定。起有漏無漏成就諸功
德時。依無色定起有漏無漏成就諸功德
時。一切不定及無心位如是等時。不得道
俱有戒亦不得定俱有戒。彼師依捨復作
四句。有捨道俱有戒非定俱有戒。謂得預
流果或一來果。或漸次者得不還果。未離欲
染信勝解練根。得見至從一來果一來勝果
道。及預流果預流勝果道退時。從預流果
退時者。謂從練根所得果退。如是等時捨
[017-0084a]
道俱有戒非定俱有戒。有捨定俱有戒非
道俱有戒。謂諸異生從離欲染。乃至從離第
三靜慮染退。若諸異生及諸聖者。欲色界歿
生無色界。若色界歿生欲界。若諸異生從
根本地勝功德退。如是等時捨定俱有戒
非道俱有戒。有捨道俱有戒亦捨定俱有
戒。謂諸聖者從離欲染。乃至從離非想非非
想處染退。若依四靜慮及靜慮中間得不
還果。若得阿羅漢果已離欲染。信勝解練
根得見至時。解脫阿羅漢練根得不動。從
不還果不還勝果道。及阿羅漢果阿羅漢勝
果道退時。如是等時捨道俱有戒亦捨定
俱有戒。有不捨道俱有戒亦不捨定俱有
戒。謂除前相諸餘位。彼依成就復作四句。
有成就道俱有戒非定俱有戒。謂未離欲
染聖者。有成就定俱有戒非道俱有戒。謂
諸異生生欲界已離欲染。若諸異生生色
界有俱成就。謂諸聖者生欲界已離欲染。
若諸聖者生色無色界有俱不成就。謂諸異
生未離欲染。若諸異生生無色界。依不成
就亦作四句。謂次前第二句為今第一句。
次前第一句為今第二句。次前第四句為
今第三句。次前第三句。為今第四句。
一切律儀總有四種。一別解脫律儀。二靜慮
律儀。三無漏律儀。四斷律儀。別解脫律儀者
謂欲界戒。靜慮律儀者謂色界戒。無漏律儀
者謂無漏戒。斷律儀者謂離欲界染。九無
間道中所有靜慮無漏戒廣說。此四律儀。如
業蘊害生納息。
[017-0084b]


煖隨轉戒。於破戒為捨對治持對治遠分
對治。頂忍世第一法見道修道中。道類智
隨轉戒於破戒。但為持對治遠分對治。離
欲界染加行道隨。轉戒於破戒為捨對治
持對治遠分對治。初無間道隨轉戒於破戒。
但為持對治遠分對治。於起破戒煩惱。但
為斷對治捨對治。七無間道隨轉戒於破戒。
但為持對治遠分對治。於起破戒煩惱。為
斷對治捨對治持對治遠分對治。第九無間
道隨轉戒於破戒。為斷對治持對治遠分
對治。於起破戒煩惱。為斷對治捨對治持對
治遠分對治。九解脫道隨轉戒及餘。後時
乃至盡智無生智。無學正見隨轉戒。於破
戒及起破戒煩惱。但為持對治遠分對治。問
法智品道能斷破戒及起破戒煩惱。可有隨
轉戒。類智品道無此功能。云何亦有隨轉
戒耶。尊者世友說曰。類智品道於彼雖無
斷對治捨對治。而有持對治遠分對治故。
復次法智品道與類智品道展轉為因。展
轉相續展轉相屬展轉相生故。有餘師說。類
智品道。亦能斷破戒及起破戒煩惱。然法
智品道先斷彼故。今無所斷故亦有隨轉
戒。譬如多人共一怨家一人已害。餘無所
害非無害能此亦如是。大德說曰。若法智
品道有隨轉戒。類智品道無隨轉戒者則
應律儀。唯於能處轉不於不能處轉。
然諸律儀通於能處不能處轉。是故法智類
智品道俱得有隨轉戒。問欲界色界何者戒
多。有作是說欲界戒多。所以者何。欲界戒
[017-0084c]
於根本業道及加行後起處得。色界戒唯
於根本業道處得。欲界戒離性罪及離遮
罪故得。色界戒唯離性罪故得。如是說者
色界戒多。所以者何。且未至定所攝戒尚多
欲界。有無量功德對治彼故。況復更有上
地餘戒。問有漏無漏何者戒多。有作是說。
有漏戒多。所以者何。有漏戒攝二律儀一
律儀少分無漏戒攝一律儀一律儀少分。復
次有漏戒攝二界一界少分二處一處少分。
無漏戒但攝一界一處少分。如是說者無漏
戒多。所以者何。且苦法智忍隨轉戒尚多有
漏。有無量功德對治彼故。況復更有上位
餘戒。問苦法智忍與苦法智乃至盡智無生
智。無學正見諸隨轉戒。何者為多。有作
是說。苦法智隨轉戒。於苦法智忍隨轉戒
一倍為多。如是展轉乃至無學正見隨轉
戒。於無生智隨轉戒一倍為多。復有說
者如苦法智忍隨轉戒。如是苦法智隨轉
戒。乃至道類智隨轉戒亦爾離欲界染諸加
行道。九無間道九解脫道。諸隨轉戒後後轉
多。所以者何。如如漸斷破戒及起破戒煩
惱。如是如是戒漸增多上諸位戒前後相似。
如是說者苦法智忍隨轉戒。與苦法智乃至
無學正見隨轉戒等無有異。所以者何。同
於身語七支轉故。問若爾施設論說當云何
通。如說苦法智於苦法智忍為勝。乃至盡
智於金剛喻定為勝。答依因長養故作是
說。謂苦法智忍唯一剎那因所長養。苦法
智二剎那因之所長養。乃至盡智無量剎那
[017-0085a]
因所長養。彼說品勝不說戒多。問聲聞與
佛何者戒多。有作是說聲聞戒多。所以者
何。聲聞戒依二界身。佛戒但依欲界身。復
次聲聞戒依二趣身。佛戒但依人趣身。如
是說者佛戒多。所以者何。且力無畏隨轉戒
尚多一切聲聞獨覺。況復更有無量無邊殊
勝功德諸隨轉戒。問諸佛世尊有百年位。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有乃至於八萬歲位。
若百年位得菩提者。亦得八萬身中戒不。
設爾何失。若得者云何此身得異身戒。若不
得者施設論說當云何通。如說一切如來應
正等覺皆悉平等。答應言亦得。問若爾云何
此身得異身戒。答若依此身得異身戒。亦
無有失相續一故。然百年位得菩提者。於
百年位隨心轉戒亦得。亦在身亦成就亦現
在前於八萬歲位隨心轉戒得。而不在身
成就不現在前。八萬歲位得菩提者。於八
萬歲位隨心轉戒。亦得亦在身亦成就亦現
在前。於百年位隨心轉戒得。而不在身成
就不現在前。有說不得。問若爾施設論說
當云何通。答由三事等故名平等。一修行
等。謂如一佛於三無數劫。修六波羅蜜多
得圓滿故。證得無上正等菩提。餘佛亦爾
故名平等。二利益等。謂如一佛出現於世
度無量百千那庾多眾生令般涅槃。餘佛亦
爾故名平等。三法身等。謂如一佛成就十
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住。十八不共法等無
邊功德。餘佛亦爾故名平等。復次根等故
名平等。諸佛皆住上品根故。復次戒等故
[017-0085b]
名平等。諸佛皆得上品戒故。復次地等故
名平等。謂如一佛依第四靜慮。證得無上
正等菩提。餘佛亦爾故名平等。問得阿羅漢
果時。得幾地身隨心轉戒。西方諸師作如
是說。得二十六處身隨心轉戒。謂欲界九色
界十七。迦濕彌羅國諸論師言。得二十五
處身隨心轉戒。以大梵天無別處故。是未
來修非皆現起。謂欲色界隨何地身得無
學果。即彼地身隨心轉戒。亦未來修亦得
現起。所餘地身隨心轉戒。雖未來修而不
現起。無彼異熟所依身故。生無色界得無
學果。雖得彼戒而不現起。生上不起下
地定故。問依自地身能起自地一切戒不。
答不能盡起。所以者何。惡法尚無能盡起
者。況諸功德加行生故。問何故聖者生無
色界。成就道俱有戒非定俱有戒耶。答有
漏法繫屬界地。非上界者生上便失無漏
不爾。復次有漏法勝劣隨地。生上厭下無
所用者。必不成就無漏不爾。是故聖者生
無色界。唯得成就道俱有戒。傍論已了應
復正論。


問俱有因以何為自性。答一切有為法已說
自性。所以今當說。問何故名俱有因。俱有
是何義。答不相離義是俱有義。同一果義是
俱有義。相隨順義是俱有義。此俱有因定通
三世有士用果。


云何同類因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為
止他宗顯正理故。謂或有執過去未來非
實有體。或執現在是無為法。或執自類為同
[017-0085c]
類因。謂心唯與心。受唯與受餘法亦爾。
為止如是種種異執。顯示實有過去未來。
及現在世是有為法并自他類為同類因故
作此論。云何同類因。答前生善根與後生自
界善根。及相應法為同類因。過去善根與
未來現在自界善根。及相應法為同類因。現
在善根與未來自界善根。及相應法為同類
因。問此中何故不說過去與過去為同類
因耶。答前生與後生言已說彼故。問何緣
不說過去自名。答欲顯後法非前因故。若
說過去與過去為同類因。或有生疑過去
後法亦為前法因。若說前生與後生為同
類因此疑便息。有說此文欲顯過去有前
後義。若說過去與過去為同類因。或有生
疑過去諸法同時展轉為同類因。若說前生
與後生為同類因此疑便息。問何故前生
等唯說善根。後生等兼說相應法耶。答是
作論者意欲爾故。乃至廣說。有說。前生等
亦應說相應法而不說者。當知此是有餘
之說。有說。此文為遮相似相續沙門意故
彼作是說善根唯與善根為因。善根相應
法唯與善根相應法為因。為遮彼意顯
示善根與善根為因。亦與相應法為因。善
根相應法與善根相應法為因。亦與善根
為因。故作是說。問此中何故唯說善根及
相應法非餘法耶。答就勝說故。謂善法中
善根最勝。彼相應法極相隣近故偏說之。
不善無記應知亦爾。自界者謂欲界。唯與
欲界為同類因。色無色界應知亦爾。如說
[017-0086a]
自界自地亦爾。繫縛別故。謂初靜慮唯與
初靜慮為同類因。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應知
亦爾。有餘師說。如說自界自地自處亦爾。謂
那落迦唯與那落迦為同類因。乃至色究
竟天應知亦爾。評曰。彼不應作是說。若作
是說則五淨居處。初剎那起。應無同類因。
無始時來未生彼故。應作是說同地異處。
所起煩惱展轉相縛。隨類展轉為同類因。
然除異部五部隨眠。繫縛分劑有差別故。
復說過去等者。欲顯過去未來體是實有
現在是有為故。如善根不善無記根亦爾。
差別者。不善中除自界是謂同類因。問何
故不善除自界耶。答以不善根無異界故。
若說自界無所簡別。有說不善中。亦應說
自界以自界聲亦說自部。謂見苦所斷唯
與見苦所斷為同類因。乃至修所斷應知亦
爾問若爾此中但應說如善根不善無記根
亦爾不應復說差別等言。答若但作如是
說。或有生疑如無記根通三界不善根亦
爾故。復須說差別等言。問此中何故。不說
前生等不善根。與後生等無記根。及相應法
為同類因。前生等無記根與後生等不善根。
及相應法為同類因耶。答是作論者意欲爾
故。乃至廣說。有說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
義有餘。有說若作是說。或有生疑不善根
亦通三界。或無記根唯在欲界。或復生疑
因少果多。或因多果少是故不說。文雖不
說而義實有。自部互為同類因故。問未來
世中有同類因不。設爾何失若有者此中何
[017-0086b]
故不說。謂此中但說前生與後生為同類
因。過去與未來現在為同類因。現在與未
來為同類因而不說未來與未來為同
類因。又若有者應有二心展轉為因便違
前說。若無者此論見蘊當云何通。如說若法
與彼法為因。或時此法與彼非因耶。答無
時非因若法已生是同類因。若未已生非
同類因。是則若法與彼法為因。或時此法
與彼非因。云何答言無時非因。又若無者
品類足論復云何通。如說云何非心為因法。
答已入正性離生補特伽羅。初無漏心及餘
異生。定當入正性離生者。初無漏心然彼異
生。未來所有無漏心皆非心為因。何故但
說彼初無漏心耶。又若無者品類足論復云
何通。如說或有苦諦以有身見為因。非
與有身見為因。除未來有身見及彼相應
苦諦。諸餘染污苦諦。或有苦諦以有身見
為因。亦與有身見為因即所除法。若未來
有身見不與未來有身見為因。何故言除
未來有身見。及彼相應苦諦耶。又若無者
識身足論復云何通。如說於過去染污眼識。
所有隨眠彼於此心。或能為因非所隨增。
或所隨增不能為因。或能為因亦所隨
增。或不能為因亦非所隨增。且能為因非
所隨增者。謂諸隨眠在此心。前同類遍行
即彼隨眠。若不緣此設緣已斷。及此相應
隨眠已斷為所隨增不能為因者。謂諸
隨眠在此心後。同類遍行即彼隨眠。緣此
未斷能為其因。亦所隨增者。謂諸隨眠
[017-0086c]
在此心前。同類遍行即彼隨眠緣此未斷。
及此相應隨眠未斷不能為因。亦非所隨
增者。謂諸隨眠在此心後。同類遍行即彼
隨眠。若不緣此設緣已斷。若所餘緣若他
隨眠。若不同界遍行隨眠。如彼過去染污
眼識。未來染污眼識亦爾。過去四句其理
可然。未來如何可作四句。若有前後如
何無因。又若無者施設足論復云何通。如
說諸法四事決定。所謂因果所依所緣。若
未來世非同類因生已乃是云何決定。又若
無者則應無因而有因。亦應無果而有果。便
壞所宗。答應作是說未來世中無同類因。
以彼無故此中不說。亦無二心互為因過。
問此論見蘊當云何通。如說若法與彼法
為因乃至廣說。有說彼依俱有因作論。以
俱有因遍有為法。親能辦果通三世故。有
說彼依相應俱有二因作論。以此二因俱
遍三性。親能辦果通三世故。有說。彼依相
應俱有異熟三因作論。以此三因親能辦
果通三世故。有說。彼依相應俱有異熟能
作四因作論。以此四因通三世故。有說。
彼依五因作論。除能作因遍一切法皆不
遮故。此中有說。除遍行因體用狹故。應說
彼依六因作論。因名所表通六因故。
問若法已生是同類因或遍行因。若未已生
非同類因非遍行因。是則若法與彼法為
因。或時此法與彼非因云何。答言無時非
因。答依最後位密作是答。謂若法於此
位定能作同類因。或遍行因從是以後。
[017-0087a]
無時非因故作是說。問若爾見蘊復云何通。
如說若法與彼法為等無間。或時此法與
彼非等無間耶。答若時此法未至已生。此
中亦應依最後位。密作是答。無時非等
無間。謂若法於此位定能作等無間。從
是以後無時非等無間。何故不作如是說
耶。答亦應作如是說。而不說者有別意趣。
為現異相異文說故。若以異相異文而說
義則易解。復次為現二門二略二燈二明。
二炬二光。二曜二影文故。如同類因依
最後位。密作是說無時非因。等無間緣亦
應依此位。密作是說無時非等無間。如等
無間緣依一切位說。若時此法未至已生同
類因。亦應依一切位作如是說。二文相影
俱通二義。問品類足論復云何通。如說云何
非心為因法乃至廣說。答彼唯說畢竟非
心為因法。雖彼未入正性離生者。諸無漏
心皆非心為因。然彼若入正性離生。唯有
初無漏心是非心為因。餘心無不以心為
因。有餘師說。彼文不辯同類因義。何者
唯辯二種異生。謂有般涅槃法及無般涅槃
法。文雖不舉無涅槃法。義准理門顯示知
有。謂彼既說有餘異生決定當入正性離
生。由此義准亦有異生決定不入正性離
生。此則名為無涅槃法。即無涅槃法名非
心為因。問品類足論復云何通。如說或有苦
諦。以有身見為因。乃至廣說。答彼論但說
除未來有身見相應苦諦。無及彼言設作
是說是誦者謬。問識身足論復云何通。如
[017-0087b]
說於過去染污眼識所有隨眠。乃至廣說。
答彼於未來應作三句。除所隨增不能為
因彼無後故。然說未來如過去者有別意
趣。謂正生時必入現在定為同類。或遍行因
望餘未起可說為前。對此可說餘名後
故有餘師說。彼說未來亦有四句。不說未
來有心前後。同於過去且能為因。非所
隨增者。謂此相應隨眠已斷為所隨增。不
能為因者。謂有同類遍行隨眠。在未來世
於未來世染污眼識緣而未斷能為其因。
亦所隨增者。謂此相應隨眠未斷不能為
因。亦非所隨增者。謂有同類遍行隨眠在
未來世。若不緣此設緣已斷。若所餘緣若他
隨眠。若不同界遍行隨眠。問施設足論復云
何通。如說諸法四事決定。乃至廣說。答因者
四因。謂相應俱有異熟能作因。果者三果。
謂士用異熟增上果。所依者六種所依。謂眼
耳鼻舌身意。所緣者六種所緣。謂色聲香味
觸法。如是四事三世決定故不相違。問若
未來世無同類因。及遍行因過現乃有。則
應無因而有因。亦應無果而有果。如是便
壞三世有宗。答許亦無失約位非體。以和
合作用位果非體果。然位與體非即非離。
體雖恒有而位非恒。故同類因及遍行因。
本無今有亦無有失。有餘師說。未來世中
有同類因。問若爾後說六難善通。此中論
文何故不說。答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
有餘。所說六因皆有餘故。復次若同類因
有力能取果與果者。此中說之未來同類
[017-0087c]
因。無力不能取果與果是故不說。復次若
同類因已現在已和合。已有作用。荷負擔
者此中說之。未來同類因無如是事。是故
不說。復次若同類因。已行世相顯了者此中
說之。未來同類因。未行世相不顯了是故
不說。問若未來世有同類因。應有二心互
為因過。答如四行相各有繫屬。餘法亦然
故無斯過。謂未來世無常行相。有四行相
應無間生。彼是所修繫屬。於此無常行相
與彼為因。彼非此因繫屬此故。無常行
相起必居前。苦空無我行相亦爾。餘有為法
類此應知。故無二心互為因過。若作是
說有依第四靜慮得阿羅漢果。能修未來
九地無漏。所修無漏皆繫屬此。後起餘地聖
道現前。更不能修未來無漏。無餘聖道繫
屬此故。應在過現非同類因是則違害。
此中所說前生善根與後生者為同類因。
乃至廣說勿有此失。故未來世無同類因
於理為善。


問色法為有同類因不。外國諸師有作是
說。一切色法無同類因。但藉餘緣和合力
起現見鑿地深踰百肘。從彼出埿日曝風
吹。後逢天雨即便生草。又復現見屋脊山
峯。先無種子亦生草樹。故知色法無同類
因。問若爾此論大種蘊說當云何通。如說
過去大種造色。與未來等大種造色為因
增上。答我於他論何事須通。若必須通應
作是說。增上緣力有近有遠。有在此身
有在餘身。若近在此身者說名為因。若
[017-0088a]
遠在餘身者說名增上。迦濕彌羅國諸論師
言。色法亦有同類因。唯除初無漏色。問若
爾雖通大種蘊說。彼所引事當云何通。答
所出埿中先有種子。餘緣闕故草未得生。
後遇眾緣即便生草。又彼埿聚屋脊山峯。
草樹生者風吹鳥銜。種子來至故得如是。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