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a0032 宋史-元-托克托 (master)


[100-1a]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巻九十九
元中書右丞相總裁托克托等修


 禮志第五十二


禮二吉禮二



南郊


南郊壇制梁及後唐郊壇皆在洛陽宋初始作壇於東
都南薫門外四成十二陛三壝設燎壇于内壇之外丙
地髙一丈二尺設皇帝更衣大次於東壝東門之内道
[100-1b]
北南向仁宗天聖六年始築外壝周以短垣置靈星門
親郊則立表于青城表三壝神宗熙寕七年詔中書門
下參定青城殿宇門名先是每郊撰進至是始定名前
門曰泰禋東偏門曰迎禧正東門曰祥曦正西門曰景
曜後三門曰拱極内東側門曰寅明西側門曰肅成殿
曰端誠殿前東西門曰左右嘉徳便殿曰熙成後園門
曰寳華著為定式元豐元年二月詔内壝之外衆星位
[100-2a]
周環每二歩植一杙繚以青繩以為限域既而詳定奉
祀禮文所言周官外祀皆有兆域後世因之稍增其制
國朝郊壇率循唐舊雖儀注具載圜丘三壝每壝二十
五歩而有司乃以青繩代内壝誠不足以等神位序祀
事嚴内外之限也伏請除去青繩為三壝之制從之徽
宗政和三年詔有司討論壇壝之制十月禮制局言壇
舊制四成一成二十丈再成十五丈三成十丈四成五
丈成髙八尺一寸十有二陛陛十有二級三壝二十五
歩古所謂地上圜丘澤中方丘皆因地形之自然王者
[100-2b]
建國或無自然之丘則於郊澤吉土以兆壇位為壇之
制當用陽數今定為壇三成一成用九九之數廣八十
一丈再成用六九之數廣五十四丈三成用三九之數
廣二十七丈毎成髙二十七尺三成總二百七十有六
本乾之䇿也為三壝壝三十六歩亦乾之䇿也成與壝
俱三參天地之數也詔行之建炎二年髙宗至揚州庶
事草創築壇於州南門内江都縣之東南詔東京所屬
[100-3a]
官吏奉祭器大樂儀仗法物赴行在所紹興十三年太
常寺言國朝圓壇在國之東南壇側建青城齋宮以備
郊宿今宜於臨安府行宮東南修建於是遂詔臨安府
及殿前司修建圓壇第一成縱廣七丈第二成縱廣一
十二丈第三成縱廣一十七丈第四成縱廣二十二丈
一十二陛每陛七十二級每成一十二綴三壝第一壝
去壇二十五歩中壝去内壝外壝去中壝各半之燎壇
方一丈髙一丈二尺開上南出户方六尺三出陛在壇
南二十歩丙地其青城及望祭殿與行事陪祠官宿齋
[100-3b]
幕次並令絞縛更不修蓋先是張杓為京尹議築齋宮
可一勞永逸宇文价曰陛下方經略河南今築青城是
無中原也遂罷役
神位元豐元年十一月詳定郊廟奉祀禮文所言按東
漢壇位天神從祀者至千五百一十四故外設重營以
為等限日月在中營内南道而北斗在北道之西至於
五星中宮宿之屬則其位皆中營二十八宿外宮星之
[100-4a]
屬則其位皆外營然則為重營者所以等神位也唐因
隋制設為三壝天神列位不出内壝而御位特設於壇
下之東南若夫公卿分獻文武從祀與夫樂架饌幔則
皆在中壝之内而大次之設乃在外壝然則為三壝者
所以序祀事也景徳三年鹵簿使王欽若言漢以五帝
為天神之佐今在第一龕天皇大帝在第二龕與六甲
岳瀆之類接席帝座天市之尊今與二十八宿積薪騰
蛇杵臼之類同在第三龕卑主尊臣甚未便也若以北
極帝坐本非天帝蓋是天帝所居則北極在第二帝坐
[100-4b]
在第三亦髙下未䓁又太㣲之次少左右執法子星之
次少孫星望令司天監參驗乃詔禮儀使太常禮院司
天監檢定之禮儀使趙安仁言按開寳通禮元氣廣大
則稱昊天據逺視之蒼然則稱蒼天人之所尊莫過於
帝託之於天故稱上帝天皇大帝即北辰耀魄寳也自
是星中之尊易曰日月麗乎天百榖草木麗乎土又曰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蓋明辰象非天草木非地是則天
[100-5a]
以蒼昊為體不入星辰之列又郊祀錄壇第二等祀天
皇大帝北斗天一太一紫微五帝坐差在行位前餘内
官諸位及五星十二辰河漢都四十九坐齊列俱在十
二陛之間唐建中間司天冬官正郭獻之奏天皇北極
天一太一準天寳敕並合升第一等貞元二年親郊以
太常議詔復從開元禮仍為定制郊祀録又云壇第三
等有中宮天市垣帝坐等十七坐並在前開元禮義羅
云帝有五坐一在紫微宮一在大角一在太微宮一在
心一在天市垣即帝坐者非直指天帝也又得判司天
[100-5b]
監史序狀天皇大帝一星在紫微勾陳中其神曰耀魄
寳即天皇是星五帝乃天帝也北極五星在紫微垣内
居中一星曰北辰第一主月為太子第二主日為帝王
第三為庻子第四為后宫第五為天子之樞蓋北辰所
主非一又非帝坐之比太微垣十星有左右執法上將
次將之名不可備陳故總名太微垣星經舊載孫星而
壇圗止有子星辨其尊卑不可同位竊惟壇圗舊制悉
[100-6a]
有明㨿天神定位難以躋升望依星經悉以舊禮為定
欽若復言舊史天文志並云北極北辰最尊者又勾陳
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鄭玄注周禮謂禮天者冬至祭
天皇於北極也後魏孝文禋六宗亦升天皇五帝上按
晉天文志帝坐光而潤則天子吉威令行既名帝坐則
為天子所占列于下位未見其可又安仁議以子孫二
星不可同位陛下方洽髙禖之慶以廣維城之基茍因
前代闕文便為得禮實恐聖朝茂典尤未適中詔天皇
北極特升第一龕又設孫星于子星位次帝坐如故欽
[100-6b]
若又言帝坐止三紫㣲太㣲者已列第二等唯天市一
坐在第三等按晉志大角及心中星但云天王坐實與
帝坐不類詔特升苐二龕舊郊丘神位板皆有司題署
命欽若改造之至是欽若奉板便殿壇上四位塗以朱
漆金字餘皆黒漆苐一䓁金字苐二等黄字苐三䓁以
降朱字悉貯漆匣覆以黄縑帊帝降階觀之即付有司
又以新定壇圖五帝五岳中鎮河漢合在苐三䓁四年
[100-7a]
判太常禮院孫奭言凖禮冬至祀圜丘有司攝事以天
神六百九十位從祀今惟有五方上帝及五人神十七
位天皇大帝以下並不設位且太昊勾芒惟孟夏雩祀
季秋大享及之今乃祀於冬至恐未恊宜翰林學士晁
迴等言按開寳通禮圜丘有司攝事祀昊天配帝五方
帝日月五星中官外官衆星總六百八十七位雩祀大
享昊天配帝五天帝五人帝五官總十七位方丘祭皇
地祗配帝神州岳鎮海瀆七十一位今司天監所設圜
丘雩祀明堂方丘並七十位即是方丘有岳瀆從祀圜
[100-7b]
丘無星辰而反以人帝從祀望如奭請以通禮及神位
為定其有増益者如後敕從之政和三年議禮局上五
禮新儀皇帝祀昊天上帝太史設神位版昊天上帝位
于壇上北方南向席以槀秸太祖位于壇上東方南向
席以蒲越天皇大帝五帝大明夜明北極九位于第一
龕北斗太一帝坐五帝内坐五星十二辰河漢等内官
神位五十有四于苐二龕二十八宿䓁中官神位百五
[100-8a]
十有九于第三龕外宮神位一百有六于内壝之内衆
星三百有六十于内壝之外第一龕席以槀秸餘以莞
席皆内向配位太祖乾徳元年始有事於南郊自五代
以来喪亂相繼典章制度多所散逸至是詔有司講求
遺逸遵行典故以副寅㳟之意是嵗十一月十六日合
祭天地于圜丘初有司議配享請以禧祖升配張昭獻
議曰隋唐以前雖追立四廟或六七廟而無徧加帝號
之文梁陳南郊祀天皇配以皇考北齊圜丘祀昊天以
神武升配隋祀昊天於圜丘以皇考配唐貞觀初以髙
[100-8b]
祖配圜丘梁太祖郊天以皇考烈祖配㳟惟宣祖皇帝
積累勲伐肇基王業伏請奉以配享從之九年正月詔
以四月幸西京有事於南郊自國初以来南郊四祭及
感生帝皇地祗神州凡七祭並以四祖迭配太祖親郊
者四並以宣祖配太宗即位其七祭但以宣祖太祖更
配是嵗親享天地始奉太祖升侑雍熙元年冬至親郊
從禮儀使扈䝉之議復以宣祖配四年正月禮儀使蘇
[100-9a]
易簡言親祀圜丘以宣祖配此則符聖人大孝之道成
嚴父配天之儀太祖皇帝光啟丕圖㳟臨大寳以聖授
聖傳於無窮按唐永徽中以髙祖太宗同配上帝欲望
將来親祀郊丘奉宣祖太祖同配其常祀祈榖神州明
堂以宣祖崇配圜丘北郊雩祀以太祖崇配奏可真宗
至道三年十一月有司言冬至圜丘孟夏雩祀夏至方
丘請奉太宗配上辛祈榖季秋明堂奉太祖配上辛祀
感生帝孟冬祭神州地祗奉宣祖配其親郊奉太祖太
宗並配詔可乾興元年真宗崩詔禮官定遷郊祀配帝
[100-9b]
乃請祈榖及祭神州地祗以太祖配雩祀及昊天上帝
及皇地祗以太宗配感生帝以宣祖配明堂以真宗配
親祀郊丘以太祖太宗配奏可景祐二年郊詔以太祖
太宗真宗三廟萬世不遷南郊以太祖定配二宗迭配
親祀皆侑常祀圜丘皇地祗配以太祖祈榖雩祀神州
配以太宗感生帝明堂以宣祖真宗配如舊慶歴元年
判太常寺呂公綽言歴代郊祀配位無側向真宗示輔
[100-10a]
臣封禪圖曰甞見郊祀昊天上帝不以正坐蓋皇地祗
次之今修登封上帝宜當子位太祖太宗配位宜比郊
祀而斜置之其後有司不諭先帝以告成報功酌宜從
變之意每郊儀範既引祥符側置之文又載西向北上
之禮臨時擇一未甞考定乃詔南郊祖宗之配並以東
方西向爲定皇祐五年郊詔自今圜丘三聖並侑嘉祐
六年諫官楊畋論水災繇郊廟未順禮院亦言對越天
地神無二主唐始用三祖同配後遂罷之皇祐初詔三
聖並侑後復迭配未幾復並侑以爲定制雖出孝思然
[100-10b]
頗違經典當時有司失於講求下兩制議翰林學士王
珪䓁曰推尊以享帝義之至也然尊尊不可以瀆故郊
無二主今三后並侑欲以致孝也而適所以瀆乎享帝
非無以寕神也請如禮官議七年正月詔南郊以太祖
定配髙宗建炎二年車駕至揚州築壇于江都縣之東
南是嵗冬至祀昊天上帝以太祖配度宗咸淳二年將
舉郊祀時復議以髙宗參配吏部侍郎兼中書門下省
[100-11a]
檢正洪燾等議以為物無二本事無二初舜之郊嚳商
之郊契周郊后稷皆所以推原其始也禮者所以别等
差視儀則逺而尊者配於郊近而親者配於明堂明有
等也臣等謂宜如紹興故事奉太宗配將来明堂遵用
先皇帝彝典以髙宗參侑庻於報本之禮奉先之孝爲
兩盡其至詔㳟依
儀注乾徳元年八月禮儀使陶榖言饗廟郊天兩日行
禮從祀官前七日皆合於尚書省受誓戒自来一日之
内受兩處誓戒有虧䖍潔今擬十一月十六日行郊禮
[100-11b]
望依禮文於八日先受從享太廟誓戒九日别受郊天
誓戒其日請放朝參從之自後百官受誓戒於朝堂宗
室受於太廟祭之日均用丑時秋夏以一刻春冬以七
刻前二日遣官奏告配帝之室儀鸞司設大次小次及
文武侍臣蕃客之次太常設樂位神位版位等事前一
日司尊彞帥其屬以法陳祭器于堂東僕射禮部尚書
視滌濯告潔禮部尚書侍郎省牲光禄卿奉牲告充告
[100-12a]
備禮部尚書視鼎鑊禮部侍郎視腥熟之節祭之旦光
禄卿率其屬取籩豆簠簋實之及薦腥禮部尚書帥其
屬薦籩豆簠簋户部兵部工部尚書薦三牲之腥熟爼
禮畢各徹而有司受之以出晡後郊社令帥其屬掃除
御史按視之奏中嚴外辦以禮部侍郎請觧嚴以禮部
郎中贊者設亞終獻位於小次之南宗室位於其後設
公卿位於亞終獻之南分獻官位于公卿之後執事者
又在其後俱重行西向北上其致福也太牢以牛左肩
臂臑折九箇少牢以羊左肩七箇犆豕以左肩五箇有
[100-12b]
司攝事進胙皆如禮太尉展視以授使者再拜稽首旣
享大宴號曰飲福自宰臣而下至應執事及樂工馭車
馬人等並均給有差以爲定式是嵗十一月日至皇帝
服衮冕執圭合祭天地于圜丘還御明徳門樓肆赦仁
宗天聖二年詔加真宗謚上謂輔臣曰郊祀重事朕欲
就禁中習儀其令禮官草具以聞先郊三日奉諡冊寳
于太廟次日薦享玉清昭應景靈宮宿太廟旣享赴青
[100-13a]
城至大次就更衣壇改服衮冕行事五年郊後擇日㳟
謝大禮使王曽請莭廟樂帝曰三年一享不敢憚勞也
三獻終増禮生七人各引本室太祝升殿徹豆三日又
齋長春殿謝玉清昭應宮禮畢賀皇太后比籍田勞酒
儀略如元會其㳟謝云臣某䖍遵舊典郊祀禮成中外
恊心不勝懽忭宣答曰皇帝徳備孝㳟禮成嚴配萬國
稱頌懽豫増深帝再拜還内樞密使以下稱賀閤門使
宣答樞密副使升殿侍立百官稱賀酒三行還内殿受
命婦賀司賔自殿側幕次引内命婦於殿庭北向立尚
[100-13b]
儀奏請皇太后即御坐司賓贊禮拜引班首升自西階
稱封號妾某氏等言郊祀再舉福祚咸均凡在照臨不
勝忻忭降再拜尚宮承㫖降自東階稱皇太后聖㫖又
再拜司賔宣答曰巳成鉅禮歡豫良深皆再拜次外命
婦賀如内命婦儀退皆赴别殿賀皇帝惟不致詞不宣
答神宗元豐六年十一月二日帝將親郊奉仁宗英宗
徽號冊寳于太廟是日晚齋于大慶殿三日薦享于景
[100-14a]
靈宮齋于太廟四日朝享七室齋于南郊之青城五日
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太祖配是日帝服鞾袍乗
輦至大次有司請行禮服大裘被衮冕以出至壇中壝
門外殿中監進大圭帝執以入宮架樂作至午階下版
位西向立樂止禮儀使賛曰有司謹具請行事宮架奏
景安之樂文武作六成止帝再拜詣罍洗宮架樂作至
洗南北向樂止帝搢圭盥帨訖樂作至壇下樂止升午
階登歌樂作至壇上樂止殿中監進鎮圭嘉安樂作詣
上帝神坐前北向跪奠鎮圭於練藉執大圭俯伏興搢
[100-14b]
圭跪三上香奠玉幣執圭俯伏興再拜内侍舉鎮圭授
殿中監樂止廣安樂作詣太祖神坐前東向奠圭幣如
上帝儀登歌樂作帝降壇樂止宮架樂作還位西向立
樂止禮部尚書户部尚書以下奉饌爼宮架豐安樂作
奉奠訖樂止再詣罍洗帝搢大圭盥帨洗爵拭爵訖執
大圭宮架樂作至壇下樂止升自午階登歌樂作至壇
上樂止登歌禧安樂作詣上帝神坐前搢圭跪執爵祭
[100-15a]
酒三奠訖執圭俯伏興樂止太祝讀冊帝再拜訖樂作
次詣太祖神坐前如前儀登歌樂作帝降自午階樂止
宮架樂作還位西向立樂止文舞退武舞進宮架正安
之樂作樂止亞獻盥帨訖正安樂作禮畢樂止終獻行
禮並如上儀獻畢宮架樂作帝升自午階樂止登歌樂
作至飲福位樂止禧安樂作帝再拜搢圭跪受爵祭酒
三啐酒奠爵受爼奠爼受搏黍豆再受爵飲福訖奠爵
執圭俯伏興再拜樂作帝降還位如前儀禮部户部尚
書徹爼豆禮直官曰賜胙行事陪祀官再拜宮架宴安
[100-15b]
樂作一成止宮架樂作帝詣望燎位南向立樂止禮直
官曰可燎俟火燎半柴禮儀使跪奏禮畢宮架樂作帝
出中壝門殿中監受大圭歸大次樂止有司奏解嚴帝
乗輿還青城百官稱賀於端誠殿有司轉仗衛奏中嚴
外辦帝服通天冠絳紗袍乗輿以出至玉輅所侍中跪
請降輿升輅帝升輅門下侍郎奉請進行又奏請少駐
侍臣乗馬將至宣徳門奏采薺一曲入門樂止侍中請
[100-16a]
降輅赴幄次有司奏觧嚴帝常服乗輿御宣徳門肆赦
羣臣稱賀如常儀初淳化三年將以冬至郊前十日皇
子許王薨有司言王薨在未受誓戒之前準禮天地社
稷之祀不廢詔下尚書省議吏部尚書宋琪等奏以許
王薨謝去郊禮裁十日又詔輟十一日以後五日朝叅
且至尊成服百僚皆當入慰有司又以十二十三日受
誓戒按令式受誓戒後不得弔喪問疾今若皇帝既輟
朝而未成服則全爽禮文百僚既受誓而入奉慰又違
令式況許王地居藩戚望著親賢於昆仲為大宗於朝
[100-16b]
廷為冢嗣遽兹薨逝朝野同哀伏想聖情豈勝追念當
愁慘之際行對越之儀臣等實慮上帝之弗歆下民之
斯惑況祭天之禮嵗有四焉載於禮經非有差降請以
来年正月上辛合祭天地從之神宗之嗣位也英宗之
喪未除是嵗當郊帝以為疑以問講讀官王珪司馬光
王安石皆對以不當廢珪又謂喪三年不祭惟天地社
稷為越紼而行事傳謂不敢以卑廢尊也景徳二年真
[100-17a]
宗居明徳太后之喪即易月而服除明年遂享太廟而
合祀天地于圜丘請冬至行郊廟之禮其服冕車輅儀
物音樂縁神事者皆不可廢詔用景徳故事惟郊廟及
景靈宮禮神用樂鹵簿鼓吹及樓前宮架諸軍音樂皆
備而不作警場止鳴金鉦鼓角仍罷諸軍呈閲騎隊故
事齋宿必御樓警嚴幸後苑觀花作水戯至是悉罷之
有司言故事當謁謝於祖宗神御殿獻享月吉禮以禮
官攝詔遣輔臣仍罷詣佛寺是後國有故皆遣輔臣髙
宗紹興十二年臣僚言自南廵以来三嵗之祀獨於明
[100-17b]
堂而郊天之禮未舉来嵗乞行大禮詔建圜壇于臨安
府行宮東城之外自是凡六郊焉孝宗隆興二年詔曰
朕㳟覧國史太祖乾徳詔書有云務從省約無至勞煩
仰見事天之誠愛民之仁所以垂萬世之統者在是今
嵗郊見可令有司除禮物軍賞其餘並從省約初降詔
以十一月行事以冬至適在晦日以至道典故改用獻
嵗上辛遂改来年元為乾道乃以正月一日有事南郊
[100-18a]
禮成進胙于徳壽宮以牛腥體肩三臂上臑二導駕官
自端誠殿簮花從駕至徳壽宮上壽飲福稱賀陳設儀
注並同上壽禮皇帝致詞曰皇帝臣某言享帝合宮受
天純嘏臣某與百僚不勝大慶謹上千萬嵗壽自後郊
祀明堂進胙飲福並如上儀光宗紹熙二年十一月郊
以值雨行禮于望祭殿帝遂感疾理宗四十一年一郊
而已度宗咸淳二年權工部尚書趙汝暨等奏今歲大
禮正在先帝大祥之後臣等竊惟帝王受命郊見天地
不可緩也古者有改元即郊不用前郊三年為計況今
[100-18b]
適在當郊之嵗既踰大祥之期圜丘之祀豈容不舉於
是降禮以十一月十七日欵謁南郊適太史院言十六
日太隂交蝕遂改来年正月一日南郊行禮太常寺言
皇帝既巳從吉請依儀用樂其十二月二十九日朝獻
景靈宮三十日朝享太廟尚在禫制之内所有迎神奠
幣酌獻送神作樂外其盥洗升降行歩等樂備而不作
 宋史巻九十九
[100-19a]
 宋史巻九十九考證
禮志二前門曰泰禋東偏門曰迎禧正東門曰祥曦正
 西門曰景曜○臣酉按正門有東有西偏門不應只
 有東而無西也據通考東偏門曰承和西偏門曰迎
 禧則此處迎禧上當脱承和西偏門曰六字
殿曰端誠殿○此句上通考有大殿門曰端誠門七字
東方南向○臣酉按昊天上帝位北方南向則太祖位
 東方當西向不應向南南字定是西字之訛
 宋史巻九十九考證
[100-19b]
[100-20a]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巻一百
元中書右丞相總裁托克托等修


 禮志第五十三


禮三吉禮三


     北郊 祈穀五方帝感生帝 
北郊宋初方丘在宮城之北十四里以夏至祭皇地祗
别爲壇于北郊以孟冬祭神州地祗建隆以来迭奉四
祖崇配二壇太平興國以後但以宣祖太祖更配真宗
[100-20b]
乃以太宗配方丘宣祖配神州地祗皇祐初禮官言皇
地祗壇各再成面廣四丈九尺東西四丈六尺上成髙
四尺五寸下成髙五尺方五丈三尺陛廣三尺五寸卑
陋不應典禮請如唐制增廣之五年諸壇皆改嘉祐配
位七十一加羊豕各五慶歴用犢羊豕各一旣而諫官
司馬光奏大行請謚于南郊而皇地祗止于望告失尊
卑之序下禮院定非次祭告皇地祗請差官詣北郊行
[100-21a]
事其神州之壇方三丈一尺皇祐增髙三尺廣四十八
歩内壝四面以青繩代之仍遣内臣降香有司攝事如
儀神宗元豐元年二月郊廟奉祀禮文所言古者祀天
於地上之圜丘在國之南祭地于澤中之方丘在國之
北其牲幣禮樂亦皆不同所以順隂陽因髙下而事之
以其類也由漢以来乃有夫婦共牢合祭天地之説殆
非所謂求神以類之意本朝親祀上帝即設皇地祗位
稽之典禮有所未合遂詔詳定更改以聞于是陳襄王
存李清臣張璪黄履陸佃何洵直楊完等議或以當郊
[100-21b]
之嵗冬夏至日分祭南北郊各一日而祀徧或於圜丘
之旁别營方丘而望祭或以夏至盛暑天子不可親祭
改用十月或欲親郊圜丘之歲夏至日遣上公攝事於
方丘議久未决三年翰林學士張璪言先王順隂陽之
義以冬至祀天夏至祀地此萬世不可易之理議者乃
欲改用他月無所據依必不得已宜即郊祀之嵗于夏
至之日盛禮容具樂舞遣冢宰攝事雖未能皆當於禮
[100-22a]
庻幾先王之遺意猶存焉於是禮官請如璪議設宫架
樂文武二舞改製樂章用竹冊匏爵増配帝犢及捧爼
分獻官廣壇壝齋宮修定儀注上之既而曾肇言今冬
至若罷合祭而夏至又以有司攝事則不復有親祭地
祗之時於父天母地之義若有隆殺請遇親祀南郊之
嵗以夏至日備禮躬欵北郊以存事地之義四年四月
乃詔親祀北郊並依南郊之儀有故不行即以上公攝
事六年禮部太常寺上親祀儀並如南郊其攝事唯改
舞名及不備官其籩豆樂架玉幣之數盡如親祠是嵗
[100-22b]
十一月甲辰冬至祀昊天上帝以太祖配始罷合祭不
設皇地祗位哲宗初立未遑親祀有司攝事如元豐儀
元祐五年夏至祭皇地祗命尚書右丞許將攝事將言
王者父天母地三嵗冬至天子親祠徧享宗廟祀天圜
丘而夏至方澤之祭乃止遣上公則皇地祗遂永不在
親祠之典此大闕禮也望博詔儒臣講求典故明正祀
典為萬世法禮部尚書趙彦若請依元豐所定郊祀之
[100-23a]
嵗親祀方丘及攝事已合禮之正更不須聚議禮部郎
中崔公度請用陳薦議仍合祭天地從祀百神復詔尚
書侍郎兩省及侍從臺諌禮官集議于是翰林學士顧
臨等八人請合祭如故事竢將来親祠北郊則合祭可
罷宋興一祖六宗皆合祭天地其不合祭者惟元豐六
年一郊爾去所易而就所難虚地祗之大祭失今不定
後必悔之吏部侍郎范純禮等二十二人皆主北郊之
議中書舎人孔武仲又請以孟冬純隂之月詣北郊親
祠如神州地祗之祭彭汝礪曾肇復上疏論合祭之非
[100-23b]
文多不載九月三省上顧臨等議太皇太后曰宜依仁
宗皇帝故事呂大防言諸儒獻議欲南郊不設皇地祗
位於宗祖之制未覩其可范百禄以圜丘無祭地之禮
記曰有其廢之莫可舉也先帝所廢稽古據經未可輕
改大防又言先帝因禮文所建議遂令諸儒定北郊祀
地之禮然未經親行今皇帝臨御之始當親見天地而
獨不設地祗位恐亦未安况祖宗以恩霑四方慶賚將
[100-24a]
士非三嵗一行則國力有限今日宜為勉行權制俟北
郊議定及太廟享禮行之未晚太皇太后以大防之言
為是而蘇頌鄭雍皆以古者人君嗣位之初必郊見天
地今皇帝初郊而不祀地恐未合古乃下詔曰國家郊
廟特祀祖宗以来命官攝事惟三嵗一親郊則先享清
廟冬至合祭天地于圜丘元豐間有司援周制以合祭
不應古義先帝乃詔定親祀北郊之儀未之及行是嵗
郊祀不設皇地祗位而宗廟之享率如權制朕方脩郊
見天地之始其冬至日南郊宜依熙寕十年故事設皇
[100-24b]
地祗位以嚴並况之儀厥後躬行方澤之祀則脩元豐
六年五月之制俟郊禮畢集官詳議典禮以聞十一月
冬至親祠南郊遂合祭天地而詔罷飲福宴八年禮部
尚書蘇軾復陳合祭六議令禮官集議以聞已而下詔
依元祐七年故事合祭天地于南郊仍罷集議紹聖元
年以右正言張啇英言先帝制詳定禮文所謂合祭非
古据經而正之元祐之臣乃復行合祭請再下禮官議
[100-25a]
御史中丞黄履謂南郊合祭因王莾謟事元后遂躋地
位同席共牢迨先帝親郊大臣以宣仁同政復用莾意
合祀瀆亂典禮帝以詢輔臣章惇曰北郊止可謂之社
黄履曰郊者交於神明之義所以天地皆稱郊社者土
之神爾豈有祭大祗亦可謂之社乎乃以履奏送禮部
太常寺權禮部侍郎盛陶太常丞王誼等言宜用先帝
北郊儀注以時躬行罷合祭禮已而三省言合祭既非
禮典但盛夏祭地祗必難親行詔令兩省臺諫禮官同
議可親祀北郊然後罷合祭之禮曾布錢勰范純禮韓
[100-25b]
宗師王古井亮采常安民李琮虞䇿劉定傅楫黄裳豐
稷葉祖洽等言互有是否蔡京林希蔡卞黄履呉安持
晁端彦翟思郭知章劉拯黄慶基董敦逸等請罷合祭
詔從之然北郊親祀終帝之世未克舉云建中靖國元
年命禮部太常寺詳定北郊儀制殿中侍御史彭汝霖
又請改合祭之禮韓忠彥以為不可曾布力主北郊之
説帝亦然之遂罷合祭政和三年詔禮制局議方壇制
[100-26a]
度是嵗新壇成初元豐三年七月詔改北郊圜壇為方
丘六年命禮部太常定北郊壇制哲宗紹聖三年權尚
書侍郎黄裳等言南郊青城至壇所五百一十八歩自
瑞聖園至皇地祗壇之東壇五百五十六歩相去不逺
其壇係國初所建神靈顧享已乆元豐間有司請地祗
神州並為方壇壇之外為坎詔止改圜壇為方請下有
司比類南郊増飾制度除治四面稍令低下以應澤中
之制詔禮部再為詳定指畫興築至是禮制局言方壇
舊制三成第一成髙三尺第二成第三成皆髙二尺五
[100-26b]
寸上廣八丈下廣十有六丈夫圜壇既則象於乾則方
壇當效法於坤今議方壇定為再成一成廣三十六丈
再成廣二十四丈每成崇十有八尺積三十六尺其廣
與崇皆得六六之數以坤用六故也為四陛陛爲級一
百四十有四所謂坤之䇿百四十有四者也為再壝壝
二十有四歩取坤之䇿二十有四也成與壝俱再則兩
地之義也齋宮大内門曰廣禋東偏門曰東秩西偏門
[100-27a]
曰西平正東門曰含光正西門曰咸亨正北門曰至順
南内大殿門曰厚徳東曰左景華西曰右景華正殿曰
厚德便殿曰受福曰坤珍曰道光亭曰承休後又增四
角樓為定式其神位崇寕初禮部員外郎陳暘言五行
於四時有帝以為之主必有神以為之佐今五行之帝
旣從享於南郊第一成則五行之神亦當列於北郊第
一成天莫尊於上帝而五帝次之地莫尊於大祗而嶽
帝次之今尚與四鎮海瀆並列請升之於第一成至是
議禮局上新儀皇地祗位於壇上北方南向席以槀秸
[100-27b]
太祖皇帝位于壇上東方西向席以蒲越木神勾芒東
嶽于壇第一龕東鎮海瀆于第二龕東山林川澤于壇
下東邱陵墳衍原隰于内壝之内皆在卯階之北以南
為上神州地祗火神祝融南嶽于壇第一龕南鎮海瀆
于第二龕南山林川澤于壇下南邱陵墳衍原隰於内
壝之内皆在午階之東以西為上土神后土中嶽於壇
第一龕中鎮于第二龕中山林川澤於壇下中邱陵墳
[100-28a]
衍原隰于内壝之内皆在午階之西以西為上金神蓐
收西嶽于壇第一龕西鎮海瀆于苐二龕崑崙西山林
川澤于壇下西邱陵墳衍原隰於内壝之内皆在西階
之南以北為上水神玄㝠北嶽于壇第一龕北鎮海瀆
于第二龕北山林川澤于壇下北邱陵墳衍原隰於内
壝之内皆在子階之西以東為上神州地祗席以槀秸
餘以莞席皆内向其餘並如元豐儀壇壝之制其位板
之制上帝位板長三尺取參天之數厚九寸取乾元用
九之數廣尺二寸取天之備數書徽號以蒼色取蒼璧
[100-28b]
之義皇地祗位板長二尺取兩地之數厚六寸取坤元
用六之數廣一尺取地之成數書徽號以黄色取黄琮
之義皆以金飾配位板各如天地之制又言大禮格皇
地祗玉用黄琮神州地祗五嶽以兩圭有邸今請二者
並施於皇地祗求神以黄琮薦獻以兩圭有邸神州惟
用圭邸餘不用玉琮之制當用坤數宜廣六寸為八方
而不剡兩圭之長宜共五寸並宿一邸色與琮同牲幣
[100-29a]
如之又言常祭地祗配位各用氷鑑一今親祀盛暑請
増正配及從祀位氷鑑四十一並從之四年五月夏至
親祭地于方澤以皇弟燕王俁為亞獻越王偲為終獻
皇帝散齋七日于别殿致齋七日于内殿一日於齋宮
前一日告配太祖室其有司陳設及皇帝行事並於郊
祀之儀是後七年至宣和二年五年親祀者凡四髙宗
紹興初惟用酒脯鹿臡行一獻禮二年太常少卿程瑀
言皇地祗當一依祀天儀式詔從之又言國朝祀皇地
祗設位于壇之北方南向政和四年設于南方北向今
[100-29b]
北面望祭北向為難且於經典無據請仍南向淳熙中
朱熹為先朝南北郊之辯曰禮郊特牲而社稷太牢書
用牲于郊牛二及社于新邑此明驗也本朝初分南北
郊後復合而為一周禮亦只説祀昊天上帝不説祀后
土故先儒言無北郊祭社即是祭地古者天地未必合
祭日月山川百神亦無一時合祭共享之禮古之時禮
數簡而儀從省必是天子躬親行事豈有祭天却將上
[100-30a]
下百神重沓累積併作一祭耶且郊壇陛級兩邉上下
皆是神位中間恐不可行或問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
文王以配上帝帝即是天天即是帝却分祭何也曰為
壇而祭故謂之天祭於屋下而以神祗祭之故謂之帝
祈榖雩祀宋之祀天者凡四孟春祈榖孟夏大雩皆於
圜丘或别立壇季秋大饗明堂惟冬至之郊則三嵗一
舉合祭天地焉開寳中太祖幸西京以四月有事南郊
躬行大雩之禮淳化至道太宗亦以正月躬行祈榖之
祀悉如圜丘之禮景徳三年龍圖閣待制陳彭年言伏
[100-30b]
覩畫日來年正月三日上辛祈榖至十日始立春按月
令正月元日注為祈榖郊祀昊天上帝春秋傳曰啓蟄
而郊郊而後耕蓋春氣初至農事方興郊祀昊天以祈
嘉榖當在建寅之月迎春之後自晋泰始二年始用上
辛不擇立春之先後齊永明元年立春前郊議欲遷日
王儉曰宋景平元年元嘉六年並立春前郊遂不遷日
呉操之云應在立春前然則左氏所記乃三代彝章王
[100-31a]
儉所言乃後世變禮來年正月十日立春三日祈榖斯
則襲王儉之末議違左氏之明文望以立春後上辛行
祈榖禮因詔有司詳定諸祠祭祀有司言今年四月五
日雩祀上帝十三日立夏祀赤帝按月令立夏之日天
子迎夏于南郊注云為祀赤帝于南郊又云是月也大
雩注云春秋傳曰龍見而雩龍星謂角亢也立夏後昏
見於東方按五禮精義云自周以来嵗星差度今之龍
見或在五月以祈甘雨于時已晚但四月上旬卜日今
則惟用改朔不待得節祭于立夏之前殊違舊禮之意
[100-31b]
茍或龍見于仲夏雩祀於季春相去遼濶于禮未周欲
請並于立夏後卜日如立夏在三月則待改朔天禧元
年十二月禮儀院言準畫日來年正月十七日祈榖前
二日奏告太祖室縁嵗以正月十五日朝拜玉清昭應
宮景徳四年以前祈榖止用上辛其後用立春後辛日
蓋當時未有朝拜宮觀禮王儉啓云近代明例不以先
郊後春為嫌又宋武朝有司奏魏代郊天値雨更用後
[100-32a]
辛或正月上辛事有相妨並許互用在于禮典固亦無
嫌初祈榖大雩皆親祀上帝由熙寕迄靖康惟有司攝
事而巳元豐中禮官言慶歴大雩宗祀之儀皆用犢羊
豕各一唯祈榖均祀昊天上帝止用犢一請依雩祀大
享明堂牲牢儀用犢羊豕各一四年十月詳定郊廟奉
祀禮文所言近詔宗祀明堂以配上帝其餘從祀羣神
悉罷今祈榖大雩猶循舊制皆羣神從祀恐與詔㫖相
戾請孟春祈榖孟夏大雩惟祀上帝以太宗皇帝配餘
從祀羣神悉罷又請改築雩壇于國南門以嚴祀事並
[100-32b]
從之五年七月禮部言雩壇當立于圜丘之左已地其
髙一丈廣輪四丈周十二丈四出陛為三壝各二十五
歩周垣四門一如郊壇之制從之大觀四年二月禮局
議以立春後上辛祈榖詔以今嵗孟春上辛在丑次辛
在亥遇丑不祈而祈于亥非禮也乃不果行政和祈榖
儀前期降御札以來年正月上辛祈榖祀上帝前祀十
日太宰讀誓於朝堂刑部尚書蒞之少宰讀誓於太廟
[100-33a]
齋房刑部侍郎蒞之皇帝散齋七日致齋三日前祀一
日服通天冠絳紗袍乘玉輅詣青城祀日自齋殿服通
天冠絳紗袍乘輿至大次服衮冕執圭入正門宮架儀
安之樂作禮儀使奏請行事宮架作景安之樂帝臨降
康之舞六成止太常升烟禮儀使奏請再拜盥洗升壇
上登歌嘉安之樂作皇帝搢大圭執鎮圭詣上帝神位
前北向奠鎮圭於繅藉執大圭俛伏興又奏請搢大圭
跪受玉幣奠訖詣太宗神位前東向奠幣如上儀登歌
作仁安之樂皇帝降階有司進熟禮儀使奏請執大圭
[100-33b]
升壇登歌歆安之樂作皇帝詣上帝神位前酌獻執爵
祭酒讀册文訖奏請皇帝再拜詣太宗神位前酌獻並
如上儀登歌作紹安之樂皇帝降階入小次文舞退武
舞進宮架容安之樂作亞獻酌獻宮架作隆安之樂神
保錫羡之舞終獻如之禮儀使奏請皇帝詣飲福位宮
架禧安之樂作皇帝受爵又請再拜有司徹爼登歌成
安之樂作送神宮架景安之樂作皇帝詣望燎位禮畢
[100-34a]
還大次雩祀上帝儀亦如之惟太宗神位奠幣作獻安
之樂酌獻作感安之樂南渡後以四祀二在南郊圜壇
二在城西惠照院齋宮紹興十四年始具樂舞用政和
儀增籩豆之數乾道五年太常少卿林栗乞四祭並即
圜壇禮部侍郎鄭聞謂明堂當從屋祭不當在壇有司
攝事當於望祭殿行禮從之淳熙十六年光宗受禪始
奉髙宗配焉
五方帝宋因前代之制冬至祀昊天上帝於圜丘以五
方帝日月五星以下諸神從祀又以四郊迎氣及土王
[100-34b]
日專祀五方帝以五人帝配五官三辰七宿從祀各建
壇于國門之外青帝之壇其崇七尺方六歩四尺赤帝
之壇其崇六尺東西六歩三尺南北六歩二尺黄帝之
壇其崇四尺方七歩白帝之壇其崇七尺方七歩黒帝
之壇其崇五尺方三歩七尺天聖中詔太常葺四郊宮
少府監遣吏齎祭服就給祠官光禄進胙監祭封題慶
歴用羊豕各一正位大尊著尊各二不用犠尊增山罍
[100-35a]
為二壇上簠簋爼各增為二皇祐定壇如唐郊祀錄各
廣四丈其崇用五行八七五九六為尺數嘉祐加羊豕
各二元祐六年知開封府范百禄言每嵗迎氣於四郊
祀五帝配以五神國之大祠也古者天子皆親帥三公
九卿諸侯大夫以䖍㳟重事而導四時之和氣焉今吏
所差三獻皆常叅官其餘執事賛相之人皆班品卑下
不得視中祠行事者之例請下禮部與太常議宜以公
卿攝事從之景徳中南郊鹵簿使王欽若言五方帝位
板如靈威仰赤熛怒含樞紐白招拒叶光紀恐是五帝
[100-35b]
之名理當㳟避禮官言開寳通禮義纂五者皆是帝號
漢書注自有名即蒼帝靈符赤帝文祖白帝顯紀黒帝
玄矩黄帝神斗是也旣為美稱不煩回避嘉祐元年以
集賢校理丁諷言按春秋文耀勾為五帝之名始下太
常去之其祀儀皇帝服衮冕祀黒帝則服裘被衮配位
登歌作承安之樂餘並如祈榖禮立春祀靑帝以帝太
昊氏配勾芒氏嵗星三辰七宿從祀勾芒位壇下邜階之南嵗星析木大
[100-36a]
火壽星位壇下子階之東西上角亢氐房心尾箕宿位于壇下子階之西東上立夏祀赤帝以
帝神農氏配祝融氏熒惑三辰七宿從祀祝融位壇下邜階之南熒
惑鶉首鶉火鶉尾位子階之東西上井鬼栁星張翼軫宿位于壇下子階之西東上季夏祀黄帝
以黄帝氏配后土鎮星從祀后土位壇下邜階之南鎮星位壇下子階之東
秋祀白帝以帝少昊氏配蓐收太白三辰七宿從祀蓐收
位壇下邜堦之南太白大梁降婁實沈位壇下子階之東西上奎婁胃昴畢觜參宿位于子階之西東上
冬祀黒帝以帝髙陽氏配玄溟辰星三辰七宿從祀玄溟
位壇下卯階之南辰星諏訾玄枵星紀位子階之東西上斗牛女虚危室璧宿位子階之西東上紹興
仍舊制祀五帝于郊
[100-36b]
感生帝即五帝之一也帝王之興必感其一北齊隋唐
皆祀之而隋唐以祖考升配宋因其制乾徳元年太常
博士聶崇義言皇帝以火徳上承正統請奉赤帝為感
生帝每嵗正月别壇而祭以符火德事下尚書省集議
請如崇義奏乃酌隋制為壇于南郊髙七尺廣四丈日
用上辛配以宣祖牲用騂犢二玉用四圭有邸幣如方
色明年正月有司言上辛祀昊天上帝五方帝從祀今
[100-37a]
既奉赤帝為感生帝一日之内兩處俱祀似為煩數況
同時並祀在禮非宜昊天從祀請不設赤帝坐從之乾
興元年九月太常丞同制禮院謝絳言伏覩本院與崇
文院檢討官詳定以宣祖配感生帝竊尋宣祖非受命
開統義㦯未安唐武德初圜丘方丘雩祀並以景帝配
祈榖大享並以元帝配太宗初奉髙祖配圜丘明堂北
郊元帝配感生帝髙宗永徽二年祀高祖于圜丘祀太
宗於明堂兼感生帝作主又以景帝元帝稱祖萬代不
遷停配以符古義臣以為景帝厥初受封為唐始祖蓋
[100-37b]
與宣帝不侔宣祖于唐是為元帝之比唐有天下裁越
三世而景元二祖已停配典有宋受命旣自太祖于今
四聖而宣祖侑祀未停恐非往典之意請依永徽故事
停宣祖配仍用太宗故事宗祀真宗於明堂兼感生帝
作主若据鄭氏説則曰五帝迭王王者因所感别祭尊
於南郊以祖配之今若不用武徳永徽故事請以太祖
兼配正符鄭説詳鄭之意非受命始封之祖不得配故
[100-38a]
引周后稷配靈威仰之義為證惟太祖始造基業躬受
符命配侑感帝處理甚明如恐祠日相妨當以太宗配
祈榖太祖配雩祀亦不失尊嚴之㫖臣以爲宣廟非惟
不遷而迭用配帝於古為疑禮祖有功宗有徳但非受
命之祖親盡必毁況配享乎翰林承㫖李維等議按禮
祭法正義曰郊謂夏正建寅之月祭感生帝於南郊此
則崇配之文也竊惟感帝比祈榖禮秩差輕宣祖比太
祖功業有異今以太祖配祈榖宣祖配感帝稱情立文
於禮斯恊詔從所定其祀儀皇帝散齋七日致齋三日
[100-38b]
太史設位於壇上北方南向席以藁秸配帝位于壇上
東方西向席以蒲越配位奠幣作皇安之樂酌獻作肅
安之樂餘如祈榖祀上帝儀紹興十八年臣僚言我朝
祀赤帝為感生帝世以僖祖配之祖宗以来奉事尤謹
故子孫衆多與天無極中興浸久祀秩咸脩惟感生帝
有司因循尚淹小祀寓于招提酒脯而已宜詔有司升
為大祀庻幾天意潛孚永錫蕃衍詔禮官議之遂躋大
[100-39a]
祀禮行三獻用籩豆十二設豋歌樂舞望祭於齋宮
 宋史巻一百
[100-39b]
[100-40a]
 宋史巻一百考證
禮志三詔兩省臺諫禮官同議可親祀北郊然後罷合
 祭之禮○臣酉按所叙兩省臺諫諸人俱與通考合
 獨中書舎人盛陶一人缺
其餘並如元豐儀壇壝之制其位板之制○臣酉按壇
 壝之制巳見前文此處只定從祀神位下文乃定位
 板之制壇壝之制四字無着落疑衍
 宋史巻一百考證
[100-4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