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10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唐-五百大阿羅漢 (master)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七十七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定蘊第七中不還納息第四之四


問相異熟業以何為自性。為身業。為語業。
為意業耶。答三業為自性然意業增上。有
說。唯意業為自性。非身語業。所以者何。
此業猛利。身語業鈍故。問相異熟業為在意
地。為五識身耶。答在意地。非五識身。所以
者何。此業有分別。要觀察已行。五識無分
別。隨境界力起故。問相異熟業。為加行得
[177-0887c]
為離染得。為生得耶。答唯加行得。非離染
得非生得。所以者何。此業必在三無數劫
修諸波羅蜜多。圓滿身中加行功用作意後
而得故。有說。此業加行得亦生得。但非離
染得。問相異熟業為聞所成思所成修所成
耶。答唯思所成。非聞非修。所以者何。此業
勝故非聞所成。欲界繫故非修所成。有說。
此業通聞思所成。但非修所成。問相異熟業
何處起耶。答在欲界。非餘界。在人趣非餘
趣在贍部洲非餘洲。依何身起者。依男
身起非女身等。於何時起者。佛出世時非
無佛世。緣何境起者現前緣佛起勝思願。
不緣餘境。問三十二大丈夫相。為一思所
引。為多思耶。若爾何失。若一思所引者。云
何少業能引多果。施設論說復云何通。如說。
如是類業能感足下平滿善住相。乃至如是
類業能感頂上烏瑟膩沙相。若多思所引者。
云何一眾同分不分分別引耶。答有說。一
思所引。問云何少業能感多果。答先以一
思牽引。後以多思圓滿。是故無過。譬如畫
師先以一色作摸後填眾彩。問施設論說
復云何通。答彼論說圓滿業不說牽引業。
故無過。然三十二大丈夫相是眾同分圓滿
業果。非眾同分牽引業果。有說。多思所引。
問云何一眾同分不分分別引耶。答爾時菩
薩能一注心於一所依所緣行相有多思轉。
於中有思能感足下平滿善住相。乃至有
思能感頂上烏瑟膩沙相。如是說者。三十二
思引三十二大丈夫相。一一復以多業圓滿。
[177-0888a]
問菩薩所起三十二思。於諸相中先引何
相。答有說。先引足下平滿善住相。後引餘
相。先安其足後乃餘故。有說。先引目紺
青相。先以慈眼觀世間故。如是說者。此則
不定。隨此相緣合則引此相。


三十二大丈夫相者。一足善住相。謂佛足
下平滿不凹不凸。於踐躡時等按觸地。是
故唯佛跡相分明。惡心欲去終不能滅。諸
在家者若有此相。必為人王賓伏率土。諸
出家者若有此相。必為法王化導一切。二
者千輻輪相。謂佛於雙足下有文。如輪千
輻具足轂輞圓滿分明巧妙。妙業天子雖極
作意不能擬之而別化作。所以者何。妙業
天子所化作事是無覆無記智所引。此相是
純淨業所引故。復次彼天所作是生得智所
引。此相是增上加行智所引故。復次彼天所
作是一生所習智所引。此相是無量生所習
智所引故。三者指纖長相。謂佛其指纖長𦟛
而漸銳。節不麁現。並時無隙。安布得中光
澤圓滿。四者足跟圓長相。謂佛足跟圓長端
嚴廣直。五者手足細軟相。謂佛手足細軟如
妬羅綿。六者手足網縵相。謂佛手足指間皆
有網縵。猶如鵝王指。若合時網即不現而
無皺緩。開時便現而無攣急。七者足趺端厚
相。謂佛足趺圓厚向指𦟛寫兩邊端直。與跟
相稱。躡時不廣。足下如紅蓮華色。網內邊
如綵樹文爪甲如赤銅葉色。網外邊作真
金色。細毛紺潤如吠琉璃故。佛雙足猶如
寶履眾寶莊嚴光明微妙。八者翳泥耶𨄔
[177-0888b]
相。謂佛𨄔脛圓直。漸下𦟛細。如翳泥耶鹿王
𨄔。九者勢峯藏密相。謂佛勢峯藏密猶如馬
王。若爾云何所化得見。有說。世尊愍所化
故方便示之。有說。世尊化作象馬陰藏殊
妙告所化言。如彼我亦爾。十者身分圓滿
相。謂佛身分圓滿如諾瞿陀樹。如從臍至
頂。如是從臍至足上下相稱。十一者身毛
上靡相。十二者孔生一毛相。十三者身毛右
旋相。謂佛身諸毛孔各生一毛。如吠琉璃
其色紺潤宛轉右旋毛端上靡。所以一一毛
孔唯一毛者。以菩薩時不亂說法故。十四
者身真金色相。謂佛身真金色。映奪世間一
切金光令不復現。如今時人所用鐵等。於
今時所用金邊威光不現。今時所用金至佛
在世時所用金邊威光不現。佛在世時所用
金若至大海轉輪王路金砂贍部捺陀金邊
威光不現。此金砂金若至七金山金邊威光
不現。七金山金至妙高山王金邊威光不
現。妙高山王金至三十三天莊嚴具金邊威
光不現。如是展轉乃至樂變化天莊嚴具金
至他化自在天莊嚴具金邊威光不現。此他
化自在天莊嚴具金若至佛身金邊威光不
現。是故佛身金色最勝。映奪一切世間金色。
十五者常光一尋相。謂佛身分周匝常有光
明。面各一尋晝夜恒照。十六者皮膚細滑相。
謂佛皮膚細滑塵水不住。如吠琉璃及蓮華
葉。設佛以足蹈於塵山。吠嵐婆風於中擊
坌。欲令佛身及佛足下一塵染著無有是
處。十七者七處充滿相。謂佛七處充滿。於餘
[177-0888c]
身分此為少增。兩手兩足兩肩及項是為
七處。十八者身廣洪直相。謂佛身廣洪直不
偃不僂。亦不傍敧端雅充實。十九者師子
上身相。謂佛胸臆分齊方廣威肅。如師子王
上半身分。二十者肩髆圓滿相。謂佛肩髆圓
滿。非諸捔力姝壯力士之所能及。二十一
者立手摩膝相。謂佛平立舒手摩自膝輪。二
十二者師子頷輪相。謂佛頷輪廣好如師子
王。二十三者具四十齒相。二十四者齒齊平
密相。二十五者牙齒鮮白有光明相。謂佛具
四十齒皆悉齊平。中無間隙如毛髮許。其
色鮮白光明晈映如雪山王。問餘人但有三
十二齒。而說彼身中有一百三骨。佛具四十
齒。何故亦言身中有一百三骨。而不增耶。
答餘人頭骨九分合成。世尊頭骨但有一段。
是以俱有一百三骨。二十六者得最上味相。
謂佛舌根淨故。令所飲食變成上味。有說。
佛舌根上有一切世間悅意美妙勝味種子。
若諸苦酢等物至舌根時。此種雜變皆成
上味。有說。如來舌根有如是勢力。若諸飲
食來至舌根。於中悅意美妙性者便生舌
識。麁鄙性者不生舌識。有說。佛咽喉中有
二乳泉。若飲食時其乳流出。雜諸飲食皆
成上味。然於此中舌根淨故令味殊勝。此
理應然。二十七者廣長舌相。謂佛舌相薄
軟。廣長出時覆面至耳髮際。若還入口而
於口中無所妨礙。二十八者目紺青相。謂
佛眼目脩廣。其色紺淨如蘇闍多青蓮花葉。
二十九者牛王睫相。謂佛眼睫安布善好猶
[177-0889a]
如牛王。三十者烏瑟膩沙相。謂佛頂髻骨肉
合成。量如覆拳青圓殊妙。三十一者眉間
白毫相。謂佛眉間白毫長半尋量。右旋宛轉
光明清徹。三十二者得梵音聲相。謂佛於喉
藏中有妙大種。能發悅意和雅梵音。如羯
羅頻迦鳥。及發深遠雷震之聲。如帝釋鼓。
如是音聲具八功德。一者深遠。二者和雅。
三者分明。四者悅耳。五者入心。六者發喜。七
者易了。八者無厭。


問相是何義。答幖幟義是相義。殊勝義是
相義。祥瑞義是相義。


問何故大丈夫相唯三十二不增不減耶。脅
尊者說曰。若增若減俱亦生疑。唯三十二亦
不違法相。有說。三十二者世間共許是吉祥
數。故不增減。有說。若三十二相莊嚴佛身
則於世間最勝無比。若當減者便為𨵗
少。若更增者則亦雜亂。皆非殊妙故唯爾
所。如佛說法不可增減。佛相亦爾。無減可
增無增可減故。問八十隨好為在何處。答
在諸相間隨諸相轉莊嚴佛身令極妙好。
問相與隨好不相障奪耶。答不爾。相與隨
好更相顯發如林中花顯發諸樹。佛身如
是相好莊嚴。又如金山眾寶雜飾。如是佛身
威光奇特。以如來身極鑒淨故。諸祥瑞物皆
現其中。如至那鏡極磨瑩已。隨物遠近影
像皆現。佛身亦爾。是故一切諸魔外道懷惡
心者。至佛處時無不瞻仰。覩之無厭右繞
而去。問菩薩於身為有愛慢而莊嚴耶。答
不爾。問云何。答菩薩為欲降伏世間恃色
[177-0889b]
憍慢不受化者令受化故。以諸相好而
莊嚴身。復次為顯佛所有法皆殊勝故。謂
色力族姓眷屬名譽財富自在。智見功德皆
悉殊勝。若不爾者。則所說法無人信受。是
故菩薩莊嚴其身。復次欲與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作所依器故。所以者何。殊勝功德
決定依止殊勝之身。彼未來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義。語菩薩言。汝欲令我在身中
者。先令汝身清淨殊勝。以諸相好而莊嚴
之。若不爾者。我亦不能於汝身生。譬如
有人欲娉王女迎至室宅。彼密遣使而語
之言。汝欲令我至舍宅者。先應灑掃除
去鄙穢。懸繒幡蓋燒香散花種種莊嚴。吾
乃可往。若不爾者。我亦不能至汝舍宅。是
故菩薩莊嚴其身。問菩薩造作增長相異熟
業已中間。或作轉輪王時。為即所修相異
熟業。感彼相果。為餘業耶。答有說。即以
所修相異熟業。以此業功能廣大。假設至今
恒作輪王。而彼業勢亦不盡故。如是說者。
彼以餘業。所以者何。菩薩修相異熟業皆
為於最後身受殊勝果未便受用。然由彼
業為增上造餘善業感輪王相果。譬如大
富長者多諸珍寶。其中大價寶珠未便出用。
餘輕價者隨時貿易。彼亦如是。問菩薩所得
三十二相與輪王相有何差別。答菩薩所得
有四事勝。一熾盛。二分明。三圓滿。四得處。
復次有五事勝。一得處。二極端嚴。三文象
深。四隨順勝智。五隨順離染。問菩薩造作
增長相異熟業已。未至最後身來。於諸有
[177-0889c]
情有異相可識知不。答有。謂生貴族形貌
端嚴具丈夫身諸根圓滿。得宿命念深信
因果。憙樂多聞尊重正法。智見猛利有勝
辯才。志性調柔言音和雅。所作決定終無退
屈。見他受苦情不堪忍。要當拔濟。所修無
不迴向菩提。樂與有情作饒益事。而不
求報。此等名為彼菩薩相。


問如契經說佛一一相百福莊嚴。何謂百
福。答此中百思名為百福。何謂百思。謂如
菩薩造作增長足善住相業時。先起五十
思。修治身器令淨調柔。次起一思正牽引
彼。後復起五十思令其圓滿。譬如農夫先
治畦壟次下種子後以糞水而覆溉之。
彼亦如是。如足善住相業有如是百思莊
嚴。乃至頂上烏瑟膩沙相業亦復如是。由此
故說。佛一一相百福莊嚴。問何者是五十思
耶。答依十業道各有五思。謂依離殺業道
有五思。一離殺思。二勸導思。三讚美思。四
隨喜思。五迴向思。謂迴所修向菩提故。乃
至正見亦爾。是名五十思。有說。依十業道
各起下中上上勝上極。五品善思如雜修靜
慮。有說。依十業道各起五思。一加行淨。二
根本淨。三後起淨。四非尋所害。五念攝受。
有說。緣佛一相起五十剎那。未曾習思相
續而轉。問如是百福一一量云何。答有說。
若業能感轉輪王位。於四大洲自在而轉。
是一福量。有說。若業能感天帝釋位。於二
天眾自在而轉。是一福量。有說。若業能感
他化自在天王位。於一切欲界天眾自在而
[177-0890a]
轉。是一福量。有說。若業能感大梵天王位。
於初靜慮及欲界天眾自在而轉。是一福量。
有說。娑訶世界主大梵天王。勸請如來轉
法輪福。是一福量。


問彼請佛時是欲界繫無覆無記心。云何名
福。答有說。彼住梵世。欲來請時先起如
是善心。我當為諸有情作大饒益請佛轉
法輪。爾時即名得彼梵福。此不應理。所以
者何。非未作時已成就故。如是說者。彼請
佛已還至梵宮。後世尊轉法輪時地神先
唱。如是展轉聲徹梵宮。梵王聞已歡喜自
慶。發淳淨心而生隨喜。爾時乃名成就此
福。有說。世界成時一切有情業增上力。能
感三千大千世界。是一福量。有說。除近佛
地菩薩餘一切有情。所有能感富樂果業。是
一福量。有說。此中一一福量應以喻顯。假
使一切有情皆悉生盲。有一有情以大方便
令俱得眼。彼有情福是一福量。復次假使一
切有情皆飲毒藥悶亂將死。有一有情令
皆除毒心得醒悟。彼有情福是一福量。復次
假使一切有情皆被縛錄臨當斷命。有一
有情俱令解脫一時得命。彼有情福是一
福量。復次假使一切有情壞戒壞見。有一有
情能令俱時戒見具足。彼有情福是一福量。
評曰。如是所說皆是淳淨意樂。方便讚美菩
薩福量。然皆未得其實。如實義者。菩薩所
起一一福量無量無邊。以菩薩三無數劫積
集圓滿諸波羅蜜多已。所引思願極廣大故。
唯佛能知。非餘所測。如是所說廣大。量福。
[177-0890b]
具足滿百莊嚴一相。展轉乃至三十二相皆
具百福。佛以如是三十二百福莊嚴相。及
八十隨好莊嚴其身故於天上人中最尊
最勝。


問此相異熟業經於幾時修習圓滿。答多分
經百大劫。唯除釋迦菩薩。以釋迦菩薩極
精進故超九大劫。但經九十一劫修習圓
滿。便得無上正等菩提。其事云何。如契經
說。過去有佛號曰底砂。或曰補砂。彼佛有
二菩薩弟子勤修梵行。一名釋迦牟尼。二
名梅怛儷藥。爾時彼佛觀二弟子誰先根熟。
即如實知慈氏先熟。能寂後熟。復觀二士
所化有情誰根先熟。又如實知釋迦所化應
先根熟。知已即念。我今云何令彼機感相會
遇耶。然令一人速熟則易。非令多人。作是
念已。便告釋迦。吾欲遊山汝可隨去。爾時
彼佛取尼師檀。隨路先往既至山上。入吠
琉璃龕敷尼師檀。結跏趺坐入火界定。
經七晝夜受妙喜樂。威光熾然。釋迦須臾
亦往山上處處尋佛。如犢求母。展轉遇至
彼龕室前。欻然見佛威儀端肅光明照曜。專
誠懇發喜歎不堪。於行無間忘下一足。瞻
仰尊顏目不暫捨。經七晝夜。以一伽他讚
彼佛曰。


「 天地此界多聞室
 逝宮天處十方無
 丈夫牛王大沙門
 尋地山林遍無等」



如是讚已便超九劫。於慈氏前得無上覺。
問近佛地菩薩必於名句文身。得未曾得巧
妙自在。應以別頌異門讚佛。何故經七晝
[177-0890c]
夜唯以一頌而讚佛耶。答菩薩爾時思願
勝故不重文頌。若改文頌則思願不淳。復
次菩薩爾時怖畏散亂。如頌差別心亦異
故。云何而得一心流注。復次菩薩顯己心
無厭倦能於一頌新新發起勝思願故。問
何故慈氏菩薩自根先熟所化後熟。釋迦菩
薩則與此相違耶。答慈氏菩薩多自饒益少
饒益他。釋迦菩薩多饒益他少自饒益。是
故皆與所化不並。問如契經說。菩薩經三
劫阿僧企耶。修行四波羅蜜多方得圓滿。
此是何等劫耶。答有說是中劫。有說。是成
劫。有說。是壞劫。如是說者此是大劫。積此
大劫至一阿僧企耶。如是至三阿僧企耶
修習圓滿。問此劫阿僧企耶量云何可知。答
有說。以大劫為一。積此一至百千名洛
叉。至百百千名俱胝。百千俱胝名那庾多。
百千那庾多名頻婆。百千頻婆名建他。此後
非算數智所及。至此所不及位名一劫阿
僧企耶量。第二第三劫阿僧企耶量亦爾。有
說。以大劫為一。積此一至百千名洛
叉。至百百千名俱胝。百千俱胝名俱胝俱
胝。百千俱胝俱胝名阿哲哲俱胝。百千阿哲
哲俱胝名阿吒吒俱胝。百千阿吒吒俱胝名
阿庾多。百千阿庾多名阿庾多分。百千阿
庾多分名那庾多。百千那庾多名那庾多
分。百千那庾多分名俱物陀。百千俱物陀
名俱物陀分。百千俱物陀分名鉢特摩。百
千鉢特摩名鉢特摩分。百千鉢特摩分名
迦末羅。百千迦末羅名迦末羅分。百千迦
[177-0891a]
末羅分名捺稚那。百千捺稚那名捺稚那分。
百千捺稚那分名覩胝。百千覩胝名覩胝分。
百千覩胝分名阿波波。百千阿波波名阿波
波分。百千阿波波分名吒吒。百千吒吒名吒
吒分。百千吒吒分名鄔伽。百千鄔伽名鄔伽
分。百千鄔伽分名跋羅。百千跋羅名跋羅
分。百千跋羅分名婆揭羅。從此以後非算
數智所及。至此所不及位名一劫阿僧企
耶量。第二第三劫阿僧企耶量亦爾。有說。
非算數智所不及故名阿僧企耶。然有契
經說六十數。於中有一數名阿僧企耶積
大劫數至此數時名一劫阿僧企耶。如彼
經言。有一無餘數始為一。十一為十。十十
為百。十百為千。十千為鉢羅薜陀。十鉢羅
薜陀為洛叉。十洛叉為頞底洛叉。十頞底
洛叉為俱胝。十俱胝為末陀。十末陀為阿
庾多。十阿庾多為大阿庾多。十大阿庾多為
那庾多。十那庾多為大那庾多。十大那庾多
為鉢羅那庾多。十鉢羅那庾多為大鉢羅那
庾多。十大鉢羅那庾多為矜羯羅。十矜羯羅
為大矜羯羅。十大矜羯羅為頻跋羅。十頻跋
羅為大頻跋羅。十大頻跋羅為阿芻婆。十阿
芻婆為大阿芻婆。十大阿芻婆為毘婆訶。十
毘婆訶為大毘婆訶。十大毘婆訶為嗢蹭伽。
十嗢蹭伽為大嗢蹭伽。十大嗢蹭伽為婆喝
那。十婆喝那為大婆喝那。十大婆喝那為地
致婆。十地致婆為大地致婆。十大地致婆為
醯都。十醯都為大醯都。十大醯都為羯臘
婆。十羯臘婆為大羯臘婆。十大羯臘婆為印
[177-0891b]
達羅。十印達羅為大印達羅。十大印達羅為
三磨鉢耽。十三磨鉢耽為大三磨鉢耽。十大
三磨鉢耽為揭底。十揭底為大揭底。十大揭
底為枯筏羅闍。十枮筏羅闍為大枮筏羅
闍。十大枮筏羅闍為姥達羅。十姥達羅為
大姥達羅。十大姥達羅為跋藍。十跋藍為大
跋藍。十大跋藍為珊若。十珊若為大珊若。十
大珊若為毘步多。十毘步多為大毘步多。十
大毘步多為跋邏攙。十跋邏攙為大跋邏攙。
十大跋邏攙為阿僧企耶。此後更有八數及
前為六十數積一大劫。至此第五十二阿僧
企耶數。時名一劫阿僧企耶。第二第三劫阿
僧企耶亦復如是。有說。尊者舍利子依第
四靜慮起宿住隨念智通。緣過去世齊所
及劫為一劫阿僧企耶量。第二第三劫阿僧
企耶量亦爾。彼不應作是說。以劫阿僧企
耶量非舍利子等宿住智境故。此中或說三
劫阿僧企耶量。皆是舍利子宿住智境故。不
應言齊彼智所及劫為一劫阿僧企耶量
有說。依一施行分別三劫阿僧企耶量。謂
若時菩薩雖行惠施。而未能捨一切物施
一切田。齊此名為初劫阿僧企耶。若時菩薩
能行惠施。亦能捨一切物而未能施一切
田。或能施一切田而未能捨一切物。齊此
名為第二劫阿僧企耶。若時菩薩能行惠施。
亦能捨一切物及能施一切田。齊此名為
第三劫阿僧企耶。有說。依所逢事佛分別
三劫阿僧企耶量。謂過去久遠人壽百歲時。
有佛名釋迦牟尼。出現於世。生剎帝利釋
[177-0891c]
迦種中。母名摩訶摩耶。父名淨飯。子名羅
怙羅。城名劫比羅筏窣覩多諸釋種。侍者
弟子名阿難陀。第一雙弟子名舍利子大目
揵連。爾時世間五濁增盛。為生老死之所逼
迫。愚癡盲瞑無將導者。彼佛世尊以悲願
力於中出現。精進增上化導有情未曾暫
息。由如此故為風所薄。肩背有疾。時有陶
師名曰廣熾。佛知時至即告侍者阿難陀
言。吾今身疾不安。汝可往廣熾陶師家求
胡麻油及煖水。為吾塗洗。侍者敬諾往陶師
家。住廣熾前愛語問訊已。方便讚佛種種
功德勝戒定慧。三十二相八十隨好圓光赫
奕。智見無礙辯才無滯。復告廣熾。如是世
尊若不出家。當為輪王王四洲界。我及汝
等一切世間皆為僕使。然今棄捨如是王
位出家苦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具
一切智見。斷一切疑網。施一切決定。能盡
一切問論源底。視諸有情猶如一子。今者
在此不遠而住。然為拔濟汝等苦故恒涉
道路。為風所薄肩背勞積。須油煖水故相
造詣。頗能施耶。爾時廣熾聞已踊躍歎未曾
有。如何人間有是功德。即報尊者。仁今且
還。我當如命自往佛所。其去未久。廣熾即
辦生胡麻油及煖香水持往佛所。佛遙見
之。為令彼人種善根故脫去餘衣。唯留
襯身踞机而待。廣熾到已發淳淨心。以
所持油恭敬善巧。塗佛肩背種種摩搦。復
以煖水香湯灌洗。佛時風疾釋然除愈。以
慈軟音慰喻廣熾。彼聞歡喜即發願言。願我
[177-0892a]
未來當得作佛。名號眷屬時處弟子。如今
世尊等無有異。當知彼陶師者即釋迦菩
薩。由本願故今名號等如昔不異。然從彼
佛發是願後。乃至逢事寶髻如來。是名初
劫阿僧企耶滿。從此以後乃至逢事然燈如
來。是名第二劫阿僧企耶滿。復從此後乃至
逢事勝觀如來。是名第三劫阿僧企耶滿。此
後復經九十一劫修妙相業。至逢事迦葉
波佛時方得圓滿。有說。有三種阿僧企耶。
一劫阿僧企耶。二生阿僧企耶。三妙行阿僧
企耶。劫阿僧企耶者。謂以大劫為一積至
洛叉俱胝。展轉乃至過婆揭羅數。生阿僧
企耶者。謂一一劫經無數生。妙行阿僧企耶
者。謂一一劫修無數妙行。由此三種阿僧企
耶證無上覺。此不應理。如實義者。此中
但說經三劫阿僧企耶。修行圓滿。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七
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