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10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唐-五百大阿羅漢 (master)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七十四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定蘊第七中不還納息第四之一



有五不還。謂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有行般
涅槃。無行般涅槃。上流往色究竟。為五攝
一切。為一切攝五耶。如是等章及解章義
既領會已應廣分別。問何故作此論。答為
欲分別契經義故。如契經說有五不還。
謂中般涅槃。乃至廣說。彼經雖作是說。而
不明為五攝一切。為一切攝五。亦未曾
顯勝劣差別。今欲具明故作斯論。


為五攝一切一切攝五耶。答一切攝五。非
五攝一切。不攝何等。謂現法般涅槃。及往無
色不還。此中一切多非五故。一切攝五非
五攝一切。猶如大器覆於小器非小器覆
大。一切者謂七不還即前五。并現法般涅槃。
及往無色不還。於中後二非五所攝故名為
多。問亦有不定般涅槃者。謂或於欲界而
般涅槃。或於色界而般涅槃。或於無色界
而般涅槃。此中何故不說。答應說而不說
者當知此義有餘。復次彼即攝在七不還
[174-0874a]
中故不別說。謂彼若在欲界般者。即現法
般涅槃攝。色界般者即五不還攝。無色界般
者即往無色不還攝。問亦有轉生般涅槃者。
謂彼或從極七返有。或從家家。或從一來。
或從一間得不還果。彼得果已必於此生
得般涅槃。彼非現法般涅槃。以契經說云
何現法般涅槃。謂即此生得預流果。進斷餘
結得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由此因緣轉生
般者非七所攝。此中何故不說。答應說而
不說者當知有餘。復次彼由厭受生故得
不還果已。未經幾時即般涅槃。於其中間
時極促故。不容建立是以不說。復次彼亦
攝在現法般涅槃中故不別說。以依此生
得不還果。即於此生般涅槃故。


中般涅槃生般涅槃何者為勝。答若住等斷
則中般涅槃為勝。若生般涅槃斷結多則彼
為勝。謂此二不還若並具初靜慮縛。乃至若
俱斷第四靜慮前八品結。則中般涅槃由三
事故勝。一受苦少此受一有苦。彼受二有
苦故。二速滅煩惱火。三疾捨蘊擔。若中般
涅槃具初靜慮縛。乃至斷第四靜慮前七品
結。生般涅槃斷初靜慮一品結。乃至斷第四
靜慮前八品結。則生般涅槃由一事故勝。謂
住多斷。中般涅槃。乃至上流。往色究竟。何者
為勝。答若住等斷則中般涅槃為勝。若乃至
上流往色究竟斷結多則彼為勝。謂中般涅
槃。若對有行般涅槃無行般涅槃。皆如對生
般涅槃說。若對上流往色究竟則於受苦
有差別。謂此唯受一有苦。彼極少受四有
[174-0874b]
苦故。餘如前說。如是生般涅槃。乃至上流
往色究竟有行般涅槃。乃至上流往色究竟
無行般涅槃上流往色究竟何者為勝。答若
住等斷則生般涅槃等為勝。若有行般涅槃
等斷結多則彼為勝。謂此諸不還隨所相對。
若並具初靜慮縛。乃至若俱斷第四靜慮前
八品結。則生般涅槃於有行般涅槃由一
事故勝。謂生般涅槃有勤修道及速進道。
有行般涅槃唯有勤修道無速進道。於無
行般涅槃由二事故勝。彼無勤修道亦無
速進道故。於上流往色究竟由一事故勝。
謂受苦少此受二有苦。彼極少受四有苦
故。有行般涅槃於無行般涅槃由一事故
勝。此有勤修道。彼俱無故。於上流往色究
竟由一事故勝。無行般涅槃於上流往色
究竟亦由一事故勝。皆如前說。若生般涅
槃等具初靜慮縛。乃至斷第四靜慮前七品
結。有行般涅槃等斷初靜慮一品結。乃至斷
第四靜慮前八品結。則有行般涅槃等。於生
般涅槃等由一事故勝。謂住多斷。


復次集異門說。有五種不還補特伽羅。謂中
般涅槃。乃至上流往色究竟。云何中般涅槃。
謂有補特伽羅前生中於五順下分結已斷
已遍知。於五順上分結未斷未遍知。造作
增長順起有受業。不造作增長順生有受
業。從彼命終起色界中有。即住彼中有得
如是種類無漏道。由此道力進斷餘結。於
無餘依涅槃界而般涅槃。是名中般涅槃問
何故名中般涅槃。答此補特伽羅已過欲界。
[174-0874c]
未到色界住彼中有而般涅槃故名中般
涅槃。復次此補特伽羅利根軟煩惱故。能
於中有而般涅槃故名中般涅槃。復次此補
特伽羅先得有心。有心無間得學心。學心無
間得無學心。無學心無間得非學非無學心。
即住彼心而般涅槃故名中般涅槃。問此言
欲差別誰。答欲差別餘聖者。謂餘聖者學
心無間或起無學心。或起非學非無學心。此
即不爾學心無間必起無學心。餘聖者非
學非無學心無間或般涅槃。或更起無學心。
此則不爾。非學非無學心無間定般涅槃。以
餘聖者數起聖道現在前。此不數起故。


云何生般涅槃。謂有補特伽羅。前生中於五
順下分結已斷已遍知。於五順上分結未
斷未遍知。造作增長順起有受業。順生有
受業。從彼命終起色界中有生色界天。生
已未久得如是種類無漏道。由此道力進
斷餘結。於有餘依般涅槃界而般涅槃。是
名生般涅槃。問何故名生般涅槃。答此補特
伽羅。生彼未久得阿羅漢果而般涅槃。故
名生般涅槃。復次此補特伽羅。生彼未久
得阿羅漢果。盡其壽量方般涅槃。故名生
般涅槃。問若彼盡壽力般涅槃者。何故名生
般涅槃。答依煩惱涅槃說。非蘊涅槃故無
過。云何有行般涅槃。謂有補特伽羅前生
中依有行道恒時作意。依不息加行三摩
地。於五順下分結已斷已遍知。於五順上
分結未斷未遍知。造作增長順起有受業。
順生有受業。從彼命終起色界中有生色
[174-0875a]
界天。生已多時。復依有行道。恒時作意。依
不息加行三摩地進斷餘結。於有餘依般涅
槃界而般涅槃。是名有行般涅槃。問何故
名有行般涅槃。答此補特伽羅由有行道。
斷餘煩惱而般涅槃。故名有行般涅槃。復
次此補特伽羅由有行道得阿羅漢果。盡
其壽量而般涅槃。故名有行般涅槃。復次此
補特伽羅依有為緣道。進斷餘結而般涅
槃。故名有行般涅槃。云何無行般涅槃。謂
有補特伽羅前生中依無行道不恒時作
意。依止息加行三摩地。於五順下分結已
斷已遍知。於五順上分結未斷未遍知。造
作增長順起有受業。順生有受業。從彼命終
起色界中有生色界天。生已多時。復依無
行道不恒時作意。依止息加行三摩地進
斷餘結。於有餘依般涅槃界而般涅槃。是
名無行般涅槃。問何故名無行般涅槃。答此
補特伽羅由無行道。斷餘煩惱而般涅槃。
故名無行般涅槃。復次此補特伽羅由無行
道得阿羅漢果。盡其壽量而般涅槃。故名
無行般涅槃。復次此補特伽羅依無為緣
道。進斷餘結而般涅槃。故名無行般涅槃。
云何上流往色究竟。謂有補特伽羅前生中
於五順下分結已斷已遍知。於五順上分
結未斷未遍知。得世俗四靜慮。將命終
時退上三靜慮住初靜慮。由即彼愛及彼
地造作增長順起有受業。順生有受業。故
從彼命終起色界中有生梵眾天。生已復
能入世俗第二靜慮。由即彼愛及彼地。造
[174-0875b]
作增長順起有受業。順生有受業故。從彼
命終生極光淨天。生已復能入世俗第三靜
慮。由即彼愛乃至從彼命終生遍淨天。生
已復能入世俗第四靜慮。由即彼愛乃至從
彼命終生廣果天。生已復能起下品雜修世
俗第四靜慮。由即彼愛乃至從彼命終生
無煩天。如是乃至於餘四品雜修世俗第四
靜慮。次第遍起於餘四天次第遍生。是名
上流往色究竟。問何故名上流往色究竟。答
流有二種。一生死愛。二後有業。此補特伽羅
於二種流並未斷未遍知。由此為緣及為
因故。上行上隨行。上往上隨往。上受上隨
受。上流上隨流。故名上流往色究竟。復次此
補特伽羅不下行唯勝進行得轉上轉妙轉
勝定。及生入彼定受彼生。故名上流往色
究竟。復次此補特伽羅上流上生令上生相
續故名上流。問異生亦有上流上生令上
生相續。何故不名上流耶。答若唯上流不
下流者名為上流。異生上流亦下流故不
名上流。有說。若上流遍一切處無礙者名
為上流。異生不能遍一切處無礙故不
名上流。彼於淨居則有礙故。問聖者上流
亦於二處有礙。謂大梵王及無想處。何故
得名上流。答彼無別處即梵輔廣果二處
攝故。猶得名為遍一切處。有說。若上流能
越界得果。永斷順五下分結者說名上流。
異生雖能越界而不得果。亦不永斷順五
下分結故不名上流。有說。具三種流者說
名上流。謂業煩惱及與聖道。異生唯有業煩
[174-0875c]
惱流無聖道流是以不名上流。


復次上流有二種。一行色界。二行無色界。
行色界者乃至色究竟天。行無色界者乃
至非想非非想天。又行色界者有雜修靜
慮。行無色界者無雜修靜慮。復次上流有
三種。一全超二半超三一切處歿。全超者謂
欲界歿生梵眾天。梵眾天歿生色究竟。或
生非想非非想處而般涅槃。半超者謂欲界
歿生梵眾天。梵眾天歿於上一切天處或更
生一處或二或三或四或五。乃至或唯超一
處遍生餘處然後生色究竟。或生非想非
非想處而般涅槃。一切處歿者謂欲界歿生
梵眾天。梵眾天歿生梵光行天如是次第
生上諸處乃至生廣果天。從此以上有二
路別。一入淨居。二入無色。入淨居者廣果
天歿生無煩天。次第乃至生色究竟而般涅
槃。入無色者廣果天歿生空無邊處。次第
乃至生非想非非想處而般涅槃。如一切處
歿有二路別。應知全超半超亦爾。問何等上
流入淨居。何等上流入無色。答有二上流
謂毘鉢舍那行奢摩他行。毘鉢舍那行者入
淨居。奢摩他行者入無色。復次有二上流
謂樂勝定及樂勝生。樂勝定者入淨居。樂勝
生者入無色。復次有二上流謂樂決擇及樂
寂靜。樂決擇者入淨居。樂寂靜者入無色。
復次有二上流謂雜修不雜修。雜修者入淨
居。不雜修者入無色。又一切處歿上流有來
所顯非去。有去所顯非來。有來所顯亦去
所顯。有來所顯非去者。謂生色究竟或非
[174-0876a]
想非非想處。有去所顯非來者。謂生梵眾
天。有來所顯亦去所顯者。謂生中間諸處。
非來所顯非去所顯者無。問如前說往色
究竟者。先得世俗四靜慮。後退住初靜慮。
彼往非想非非想處者。亦先得世俗四無
色。後退住初靜慮為不耶。答亦有。如先得
世俗四靜慮。後退住初靜慮命終生梵世。
展轉乃至生色究竟。如是亦有先得世俗四
靜慮四無色。後退住初靜慮命終生梵世。
展轉乃至生非想非非想處。但不必須爾。
問何故不說彼退初靜慮耶。答無有退初
靜慮而命終者是以不說。又此中顯不還
差別彼退初靜慮者非復不還是故不說。
問如說退住初靜慮生梵眾天作全超半
超。一切處歿上流。彼若退住第二靜慮生
少光天。退住第三靜慮生少淨天。退住第
四靜慮生無雲天等。彼亦得作全超半超。
一切處歿上流不耶。答有說不得。以生梵
世於上不還所應生處無缺減故。依彼建
立全超半超。一切處歿若退生上地處便缺
減。故不依彼立全超等。有說。彼亦得名
半超以超少分中間處故。有說。亦得具
名三種彼說從欲界歿隨生何處。即於彼
上所應生處亦可施設全超半超一切處歿
故。問若不還者欲界歿生無色界亦得作
全超等不。答有說不得。有說。彼亦得名
半超。有說。彼亦具名三種此中所以皆如
前釋。問如往色究竟上流。必先得四靜慮
退生梵世。然後能往色究竟天。彼往非想
[174-0876b]
非非想處上流。亦必先得四無色退生梵
世。然後能往非想非非想處耶。答不必爾。
以生色界不能初起雜修靜慮。要欲界
時曾起今復重修方能往色究竟。生無色
者更無如是殊勝類業。要於欲界曾起今
更重修然後能生有頂。是故往有頂者若先
得無色而退。若先不得彼欲界歿生梵眾
天皆能往非想非非想處。問所說上流為但
是信勝解。為亦有見至耶。答若不退上定
而上流者此通二種。若退上定而上流者唯
信勝解。復次即退上定而上流者亦通二
種。問彼見至云何退耶。答彼非本性見至。
但於退後未命終頃從信勝解練根作見
至。然後命終而生上界為上流故。


問如色界有中般涅槃欲界亦有耶。答無。
問何故。答欲界是不定界非修地非離染
地多諸過失災橫留難。住本有時尚難得
果。況住中有微劣身耶。色界不爾故住中
有能般涅槃。復次若住欲界中有般涅槃者
則依中有能越三界。然無依中有身能越
三界者。復次若住欲界中有般涅槃者。則
中有中能斷三界煩惱。然無住中有身能斷
三界煩惱者。復次若住欲界中有般涅槃者
則中有中能斷不善無記二種煩惱。然無住
中有身能斷不善無記二種煩惱者。復次若
住欲界中有般涅槃者則中有中能證若二
若三沙門果。然無住中有身能證若二若三
沙門果者。以是義故唯色界有中般涅槃
欲界則無。復次中般涅槃必於前生已離欲
[174-0876c]
界染。已離欲界染者必不起欲界中有。故
於欲界無中般涅槃。復次欲界煩惱業重。
非於中有微劣身中所能除斷。復次中有
非得不還果所依。但是得阿羅漢果所依。
復次欲界中有必不能起聖道現前以劣
弱故。色界不爾。由此義故欲界無有中般
涅槃。復次中有微劣唯能起自根本地聖道
現前非未至等以難起故。若欲界中有般
涅槃者則與此相違故必無有。復次欲界有
違順相應煩惱。有外六門煩惱有能引二果
煩惱。有無慚無愧相應煩惱。及有忿等種種
雜類諸隨煩惱。難破難斷難越難離。住本
有中作大功用。尚難除斷況在中有。故無
欲界中般涅槃。復次要曾具修九品對治方
於中有能般涅槃。欲界中有必未具修九
品對治故彼中有不般涅槃。問如欲界歿
受色界中有得般涅槃。如是從色界歿受
色界中有亦般涅槃不。答不。所以者何。彼
於欲界多苦多障多諸災橫可厭之身極
生厭逆。既捨離已起色界中有現在前時。
於當所受長時異熟亦生厭患便般涅槃。
色界無有如是災橫極可厭事令生厭逆。
如於本有有緣礙故不般涅槃。今中有亦
爾。故從彼歿所起中有不般涅槃。復次若色
界歿即彼中有般涅槃者。應亦名上流則五
不還便成雜亂。謂彼無有差別因緣。唯欲
界歿住中有中般涅槃者名中般涅槃。非
色界歿者。又無因緣從彼趣上不名上流。
由此過失故彼中有不般涅槃。問若欲界歿
[174-0877a]
起色界中有由厭逆故得涅槃者。何不即
於欲界本有得涅槃耶。增厭逆故。答彼住
本有得不還果已起阿羅漢果。加行圓滿
於未起聖道頃即便命終故。由前勢力能
於中有進斷餘結而般涅槃。問彼加行圓
滿何故不起聖道而便命終。答彼或壽盡故
或業盡故或福盡故或他所害故或為饒益
他故。或非意遇惡緣故。不及起聖道而
便命終。有說。彼得不還果。已修後加行將
圓滿時便遭長病。或闕資具。或遇命等諸
難因緣未能盡漏從彼展轉遂至命終。既
得色界中有新蘊諸根大種增上力故。速
能引起聖道現前進斷餘結而般涅槃。問
若欲界歿生無色界亦有生般涅槃等不。
答有。以欲界歿生上二界更不再生般涅
槃者。隨在何處即彼生中皆可建立生等
三種二生。以上隨在何處皆可建立為上
流故。問樂慧上流不至色究竟。樂定上流
不至有頂。於下諸處般涅槃者亦得名為
樂慧樂定二上流不。答彼亦隨類得二種
名。然說樂慧至色究竟。樂定至有頂者依
極處說。過此更無行處故。如預流者或名
極七返有。而於中間般涅槃者亦得此名
彼亦如是問何故聖者於上二界一一生處
但受一生於欲界中不如是耶。答欲界是
不定界是雜亂地諸煩惱業相陵相雜無分
齊法式故。令聖者從下生上上復生下。或
於一處而受多生。色無色界是定界非雜
亂地。諸煩惱業不相陵雜有分齊法式故。
[174-0877b]
令聖者唯上不下一處一生。


復次生欲界聖者不名不還。而名極七返
有等故生上下亦一處重生。生上界聖者
名曰不還故唯生上亦不重生。由此義故
不還義滿。以尚不生本處況有還生下
者。


復次不還補特伽羅廣說有無量種。今且分
別行色界五種。當知此依界建立故說一。
生不生建立故說二。分位差別建立故說五。
謂中般涅槃乃至上流。往色究竟即此根建
立故說十五。謂下中上根。各五地建立故說
二十。謂初靜慮乃至第四靜慮。各五種性建
立故說三十。謂退法種性乃至不動法種性。
各五處建立故說八十。謂梵眾天乃至色究
竟天。各五種性根建立故說九十。謂退法種
性下中上根。各有五乃至不動法種性亦爾。
地種性建立故說百二十。謂初靜慮六種性
各有五乃至第四靜慮亦爾。地種性根建立
故說三百六十。謂初靜慮六種性三根各五
乃至第四靜慮亦爾。處種性建立故說四百
八十。謂梵眾天六種性各五乃至色究竟天亦
爾。處種性根建立故說一千四百四十。謂梵
眾天六種性三根各五乃至色究竟天亦爾。
離染處種性根建立故說一萬二千九百六
十。謂前一千四百四十各有九種離染差別。
復次一中般涅槃差別建立亦有多種。謂界
故說一。根故說三。地故說四。種性故說六。
離染故說九。處故說十六。種性根故說十
八。地種性故說二十四。地離染故說三十
[174-0877c]
六。地種性根故說七十二。處種性故說九十
六。地離染根故說一百八。處離染故說一百
四十四。種性離染根故說一百六十二。地離
染種性故說二百一十六。處種性根故說二
百八十八。地離染種性根故說六百四十八。
處種性離染故說八百六十四。處種性離染
根故說二千五百九十二。如中般涅槃有
爾所乃至上流亦爾。如是總有一萬二千九
百六十不還差別。如行色界不還差別建立。
如是行無色不還差別建立隨應亦爾。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七
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