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022 文苑英華-宋-李昉 (master)


[760-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苑英華巻七百六十  宋 李昉等 編
 雜論下
  虚名論一首     小人論一首
  退身論       隨論上下二首
  隋對女樂論一首   廣廢莊論一首
  薦士論一首     貢士論一首
  寒素論一首     銓衡論一首
[760-1b]
  不招士論一首    小功不稅論一首
   虚名論         李徳裕
夫與膏肓同病者不可療集作/治也與衰亂同風者不可
理也劉向上書曰幽厲之際朝廷不和轉相非怨君子
獨處守正不撓衆枉勉彊以從王事則反見憎毒讒愬
蜀本/作訴故其詩曰宻勿從事不敢告勞無罪無辜讒言集/作
口/嗷嗷又曰分曹為黨徃徃羣朋將同心以諂正臣正
臣進者理之表也正臣陷者亂之機也漢與幽厲之世
[760-2a]
同風矣干寳晉總論曰朝寡全徳之士鄉乏不二之老
進仕者以茍得為貴而鄙居正當官者以望空為髙而
笑勤恪其倚伏虚曠依阿無心者皆名重海内晉文與
元成之世同風矣所謂虚曠名重者葢議集作/譏山濤魏
舒之儔耳後之竊虚名者曾不得與山魏徒𨽻齒而靦
貌於世未嘗自愧趨之者如飛蛾赴火唯耻不及豈蛩
蛩負蟨之謂哉虚名者以衆多為其羽翼時不敢害後
來者以聲價出其口吻人不敢議以此相死自謂保泰
[760-2b]
山之安可以痛心矣集作/哉
   小人論
世所謂小人者便辟巧佞翻覆難知集作/信此小人常態
不足懼也以怨報徳此其甚者也二字集/作矣背本忘義抑
又次之便辟者踈逺之則無患矣翻覆者不信之則無
尤矣唯以怨報徳者不可預防此所謂小人之甚者也
背本者雖不害人亦不知感昔傷蛇傅藥而能報飛鴞
食椹而懐音以怨報徳者不及傷蛇逺矣背本忘義者
[760-3a]
不及飛鴞逺矣至於白公負卵翼之徳宰嚭遺灌溉之
恩陳餘棄父子之交田蚡忘跪起之禮此可與叛臣怨
子同誅豈止於知己之義也世以小人比穿窬之盗殊
不然也集作/矣夫穿窬之盜迫於饑寒莫保性命於髙貲
者有何恩義於多藏者有何仁愛既無恩愛則是取資
於路拾金於野若能識亷耻而不為是有償金者之行
集作/也若忍饑饉而不食是有䝉袂者之操矣所以陳
仲弓觀梁上之盗察非惡人由集作/以是而言盜賊未為
[760-3b]
害矣然操戈鋋挾弓矢以衆暴寡殺人取財謂之盜比
於以怨報徳之人者亦未為甚焉何者人之父子兄弟
有不相知者有徳於人者是知之矣焉得負之哉
   退身論
老子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昔余常感焉自大夫
種以至於前朝李右相元中書皆宴安厚味終嬰大戮
所以文種有弓藏之恨李斯有稅駕之歎張華願優㳺
而不獲傅亮賛識㣲而不免此四子者皆神敏知機聰
[760-4a]
明志古圖國致霸動必成功自謨集作/謀其身猶有此恨
况常人哉其難於退身者以余忖度頗得古人㣲㫖天
下善人少惡人多一旦去權禍機不測操政柄以禦怨
仇者如荷㦸以當猛集作/狡獸閉闗以待暴客者若捨㦸
開闗則㓂難立至遲遲不去者以延一日之命庶免終
身之禍亦猶奔馬者不可以忘集作/委轡乗流者不可以
去檝是以懼禍而不斷未必皆躭禄而患失矣何以知
之余前之在鼎司謝病辭免尋即逺就澤國自謂在外
[760-4b]
而安豈知天髙不聞身逺受苦蜀作/害近者自三公鎮于
舊楚懇辭將相歸守丘園而行險之人乗隟構患竟以
失巨浪而懸肆去灌木而嬰羅余豈不知身退罹殃葢
耻同種斯之不去也則知勇退者豈容易哉而陸士衡
稱不知去勢以求安辭寵以招禍集作/福斯言過矣唯有
遭逢善人則庶可無患故范睢得蔡澤退而不辱虞丘
得孫叔去而不疑集作/困其次剛毅者有心者亦可矣子
文舉子玉以靖國隨會避郤子以紓亂皆保其安矣若
[760-5a]
小人則禍必及之無所逃也終不及乗扁舟變姓名浩
然五湖之外不在人間之世斯可以免矣
   隨論上下篇并序/     李宗閔
宗閔讀孟軻書至于王霸之說未嘗不歎曰嗟乎知其
時之可者不知時之不可者也即牛鼎之事未嘗不歎
曰嗟乎知其身之不可不知其身之可也於是退而着
隨論上下篇因明王霸之所以興廢進退之所由同異
且以解執事者之云耳
[760-5b]
   論上
客有問宗閔曰孟軻稱齊王由反手謂管仲為不足為
若是則功業存乎人不存乎時不亦信乎宗閔曰非也
可以王而王可以霸而霸非人之能為也皆此時也人
皆奉時以行道者也不能由道以作時者也能因變以
建功者也不能由一作/因功以反變者也昔者紂為無道
以流毒於羣邦天下囂然不待文王之仁人然後忻戴
之也茍有息肩之所則民莫不疾乎奔走如逃其水火
[760-6a]
焉當此之時有能扶義陵戎除去大憝則民莫不争被
矢石以報其父兄之仇故太公相武王起而革滅獨夫
以成王業冝建其國雖無大惠於羣邦天下順焉雖文
王之仁且欲招而懐之也茍㣲虐殺之害則諸侯孰肯
忘國從亂而違其天子焉當此之時有能匡飭暴彊夾
輔王室則諸侯孰肯不争奉盟誓以休其戰伐之勤故
管仲相桓公從而撫之藩衛宗周以立乎霸功亦冝也
誠使太公居管仲之勢而能以周王天下乎吾有以知
[760-6b]
其不能也太公管仲並時而起則吾未知孰前焉故仲
尼稱管仲曰如其仁稱桓公正而不譎豈有非其道也
而仲尼稱之且曰聖人之門無道桓文之事吾不信也
客曰然則古人為天下者亦如是乎宗閔曰固也所由
曰道道之不可易禮樂仁義之謂矣所遭曰時時不可
常應天順民之謂矣昔者陶唐氏之為天下也法天而
則地授時以任民垂其衣裳而天下無為推其誠心而
刑罰不用當此之時各順其情性樂其習俗保其奉命
[760-7a]
故謂之至時一大變及有虞之為天下也始放四㐫以
除民害是故勤而不徳時又一變焉及夏后氏之為天
下也始用肉刑以寒民心是故威而不能懐時又大變
焉及湯武之為天下也始及干戈放殺昏虐是故善而
不能善時又大變焉及桓文之為天下也始合諸侯以
匡王室是故順而不能革彼三王二公皆元徳也夫豈
樂為相反哉勢異則事殊時遷則俗易執一不可以通
變循古不可以制變是故觀時而立功論世而創業唐
[760-7b]
虞各以其道而自帝三代各以其變而自王二公各以
其時而自霸不其大哉吾故曰禮以因人茍有以因之
不必法乎古也樂以和人茍有以和之不必法乎古也
兵者除亂茍有以除之不必法乎古也為政者平疑/
天下必法乎古人也况古之行法豈有常亦有從其冝
當其道天下隨時而已矣然膠柱鼓瑟惡能成其音聲
哉若乃誦前聖之言守己行之制遭變而不通得時而
不隨夫如是可謂王莽宋㐮公之言不足為有道者也
[760-8a]
昔者王莽嘗為徳化矣不問可否語必援經不量人心
動必㨿古於是天下煩潰從而喪之此不知變之禍也
昔者宋㐮公嘗為仁義矣楚人尚詐我必信彼兵尚竒
我必正用欲以興商道覇諸侯一戰而為敵所執再戰
而身死國削為天下僇笑此不知時之禍也易曰功業
見乎變又曰隨時之義大矣非天下之至明孰能通乎
變非天下之至聖孰能通乎時且軻之所言前王之遺
迹矣君子亦云道而已矣何必履其故迹耶嗚呼自周
[760-8b]
室下衰諸侯放恣仁義之道隨没於戈兵㣲管仲中國
幾為戎矣而曰不足為也孰可為之哉
   論下
客有曰王覇之事既聞之矣或言伊尹負鼎百里奚飯
牛而孟軻非之曰未聞枉已而直人者也又曰聖人之
行不同潔其身而已矣又可信乎宗閔曰非也聖人以
枉道為恥以屈道為辱闕/
  不以屈身為辱唯守其道故雖辱其身而進焉非
[760-9a]
其道故㓗其身而退焉進豈有他唯道所在而已矣天
生聖人者孰為然哉為行天下之大道也立天下之大
教也利天下之人民也故天下有不由其道者聖人憂
也天下有不知其教者聖人憂也天下之人民有不寕
者聖人憂也聖人之職也如此聖人之憂也如此得其
時遭其㑹上有明天子下有明諸侯遑遑然求合豈不
曰今辱吾身則天下䝉其安百姓得其利不辱吾身則
天下不䝉其安百姓不得其利吾寧以一身之故而危
[760-9b]
天下病百姓哉此伊尹之所以樂為割烹而不顧其恥
也若不得其時不遭其㑹上無明天子下無明諸侯則
必汲汲而求退豈不曰今辱吾身澤得施乎民道得行
乎世吾徃也今不辱吾身澤不得施乎民道不得行乎
世吾止也雖然吾豈圖是安哉亦將激偷倖之風全百
姓之教以為乎後之人耳此顔回所以樂窮巷而不動
其心者也故易曰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静唯其時故
傳曰冨貴可求雖執鞭之事吾亦為之取捨唯其義也
[760-10a]
然則趨時不可以潔已喪義不可以圖身亦猶追亡者
趨拯溺者濡豈樂為之哉其勢則然也故曰觀逐者於
其反也觀行者於其終也奈何君子之道豈可以小知
哉非匹夫之為諒也觀懸爇之危有救之道小霸則可
王則不可而曰非堯舜之事吾不忍為之是知堯舜之
道乎是誦堯舜之言乎且軻之言過矣所惡夫干進務
入者懼其為利也茍不知為利於辱何有哉客曰然則
仲尼不䝉恥而進何也宗閔曰仲尼將䝉恥而不得當
[760-10b]
也豈不願之乎當仲尼之行也上之人害其道下之人
壅其言猶且歴說諸侯環軒於天下冀幸時君之一悟
王風之變其存心遇合惓惓而不能已焉終無可奈何
故逐於魯斥於齊圍於匡蒲厄於陳蔡栖皇狼狽於楚
鄭之間其道逾窮其進彌塞不知者以仲尼之為欲顯
榮其名位冨貴其躬者也孰知聖人急於扶世而不恤
其難者哉故嘗稱伯夷不辱其身且曰我異於是及公
山弗擾以費畔而欲從之豈不將由是道行捨其恥焉
[760-11a]
可也今牛鼎雖為辱猶不愈於公山氏乎因斯而言仲
尼亦有枉也惡有仲尼枉已而不能直人哉安得乎潔
其身而已是故水受濁以淳物不傷其清石受磨以利
物不磷其堅君子屈已以教人不害其義嗚呼進取之
士誠能察伊尹顔淵之所以進退思仲尼執鞭亦為觀
大易動静不失其時後匹夫之果其行無忘兼濟之道
則雖有甚於牛鼎之恥吾将歌頌之不暇又何譏焉若
果孟軻之言則人之相率獨其善而已矣惡能理天下
[760-11b]

   隋對女樂論       來 鵠
隋儒林有說髙祖謂羣臣曰自古天子有女樂否楊素
以下莫知所出遂言無之房暉逺進曰臣聞窈窕淑女
鐘鼓樂之此即王者房中之樂著於雅頌不得言無隋
文悅噫而史不刋者朝與職俱無人也夫秦齊晉皆有
女樂由余去孔子行錫魏絳之謂也漢祖唐山夫人能
楚聲又舊云祭天用女樂魏武有盧女能鼓琴特異於
[760-12a]
諸妓則女樂者秦齊晉漢魏俱有之而楊素以下皆不
能言者豈以所問是古天子耶若是則有太昊使素女
鼓五十絃瑟悲哀帝禁不止後之帝王遂能有之羣臣
不能以是言但賢暉逺之說暉逺引詩臆對終為博古
通知殊不明恣率一時之言頗昧二南之㫖且詩曰參
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說者后妃有闗
睢之徳乃能供荇菜備庶物以事宗廟盛徳者冝有鐘
鼓之樂也故琴瑟在庭荇菜羞之上下樂作以盛其禮
[760-12b]
耳謂以樂樂上音岳/下音洛淑女非謂淑女執其樂也淑女為
后妃也安有后妃執樂也荇菜謂在宗廟用也安有謂
王者房中樂耶是皆乖謬之甚暉逺瞽詩而終疑作/始
欺朝而罔君葢由隋日無人浪言至是女樂之對猶可
君道之問若何上下相䝉履霜於此悲夫
   廣廢莊論并序/      李 谿
王坦之作廢莊論一篇非莊周之書欲廢之其㫖意固
佳矣而文理未甚工也且祗言其壊名教頽風俗而未
[760-13a]
能屈其辭折其辨是真詬之而已莊周復生肯伏之乎
其終篇又同其均彼我之說斯魯遽疑/也然則莊生之
書古今皆知其詭於聖人而未有能破之者何哉則聖
人果非而莊生果是矣既莊生云非聖人云是何為不
能勝非哉余甚憎之或有曲為之說使兩合於六經者
或有稱名實學與𤣥奥不同欲兩存者皆妄也故荀卿
曰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則異術必冝廢矣余既悟
荀卿言嘉王生之用心而憐其未盡故為之廣云世多
[760-13b]
以莊子為𤣥奥吾獨以為粗見理而未盡耳汪洋七萬
餘言然撮其大指舉類而證其得失可見矣且觀其體
虚無而不知虚無之妙也研幾於天命而未及天命之
源也樂言因任而未知因任之本也窮極性情而未盡
性情之變也何以知之夫虚無用之心也必馮於有者
也有之得行也必存於虚也是以有無相資而後功立
獨貴無賤有固已踈矣且所謂無者特未明也惠子以
其言之無用而應之曰知無用始可與言用矣今夫地
[760-14a]
非不廣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側足而墊之至黄泉
人尚有用乎此言假四旁之無用也以自踰其虚辭則
敏矣然無用之說有三不可混而同一有虚無之無用
者有有餘之無用者有不可用之無用者虚無之無用
者則老子埏埴鑿户之說其用在所無也有餘之無用
者則側足之喻其用必假於餘也不可用之無用者苖
之莠粟之秕也今莊之壊法亂倫是秕莠之無用矣而
自同於有餘之無用不此謬乎此所謂體虚無而未知
[760-14b]
虚無之妙也稱屠牛而養刀牧羊而鞭其後指窮於為
薪皆在生得納養之和夀矣故譏滅裂鹵莽者責袵席
之上設食之間而不和㓕者然而衛靈公石槨之銘脩
短必有天𢾗矣豈在鞭與不鞭闕/
        養哉其理自乖舛此所謂研幾於
天命乃未及天命之源也夫因任者因羣才可任而任
之耳而莊生欲任天下而不理日聞在宥天下不聞理
天下也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
[760-15a]
樹木固有立矣禽獸固有羣矣以為上古至徳同乎無
知其徳不離同乎無欲是謂素朴而人性得矣自懸仁
義禮樂而人好和一作/知争歸於利也斯甚不然夫天地
日月樹木禽獸不假理者也人則假理者也人生必有
欲有欲之心發於自然欲不能無求求不能無争争不
能無亂故聖人立仁以和之陳義以禁之而反以為害
之者則今戎狄之相刼殺魚鼈之相㗖食孰行仁義禮
樂於戎狄魚鼈之間哉含氣之類莫靈於人物有知也
[760-15b]
有欲也而人反無之何如且果無知也果無欲也則凡
是非好惡分别賢不肖冝皆起於人也而稱厲之人夜
半生子遽然取火而視之汲汲然恐其似已者言人皆
欲好善而惡惡故可放之而自理也夫厲之有是心也
豈非聖人之分别驅動使之然乎安可放之耶如曰天
機非由於聖人則固自有知有欲矣仁義禮樂何罪哉
此所謂樂言因任而未知因任之本也自生人以來莫
不有争上好勝之心未為之法則争歸於義先王知其
[760-16a]
然也故髙為之法訓而峻為之行而人竟疑作/競學之亦
是争勝已而争勝之循道也猶火之燎上也因為之竈
以煬之水之趨下也因鑿之溝以注之是亦燎注之得
冝也燎與注者得冝則無焚溺之憂矣争與上者循理
則無暴亂之禍矣由知其本而順理之也然則無竈焉
火固自燎矣無溝焉水固自流矣将壊竈以絶燎毁溝
以息注勢必不可也徒使燎與流者失冝耳無賢聖焉
人固有所希慕矣不尚賢殫聖法削魯史之行以絶人
[760-16b]
之好慕果不可絶徒使所慕所好在於非理耳由不知
其本而逆施之莊生徒知好髙慕上之離其本而不知
好慕之心發於天機欲絶聖賢使天下各止其知安其
分而無所慕何異於毁溝壊竈以止水火者乎其術一
何迂此所謂窮極性情而未盡性情之變也用是以觀
彼於虚無焉天命焉因任焉性情焉譊譊然道之闕/
一洞明者不知𤣥奥者固如是乎故曰粗見理而未盡
者也雖根源老氏而詭聖敗法尤深王生欲廢之冝哉
[760-17a]
或曰莊子皆寄言爾以名實按之不亦踈乎夫寄言者
若大鵬尺鷃肩吾連叔雲将鴻䝉漁父盗跖求其理者
不可責以事也誡惠子以嗜鼠曹商以䑛痔違其趨者
可謂之忿也如是吾豈不練哉若理之所塞趨之所塞
則託以寄言而免也至於稱至人得醲氣之守潜行萬
物而不空得道者挈天地騎列星外死生而色若孺子
者公為虚誕無足詰焉
   薦士論         牛 希
[760-17b]
朝廷求賢之道備於徃古以經學文藝之流凡設十有
二科以待之郡國每嵗貢士盡應其科其外諸侯各舉
所知以為禆補聖世奏章不絶於明廷爵賞實煩於王
命當承平之時卿大夫家召傭書者給之紙筆之資日
就中書録其所命每昏暮親朋子弟相與候望以其昇
沉以備於慶賀除書小者五六幅大者十有二三一作/一二
幅每日斷長補短以文以武不啻三十餘人一嵗之内
萬有餘衆或考秩遷滿或方伯慰薦或伐闕/功勞或昇
[760-18a]
奬舊勲制詔之辭必嘉其官業賞其才藝褒其行實叙
其勞績無一日不為之未嘗得一賢士與天子共治於
四海未嘗得一賢將與天子鎮静於二邉非求之不廣
薦之不至也豈五百年一賢闕/世哉夫畫餅不可以充
饑誦藥不可以愈病葢無其實而有其名使之然也自
朝廷及郡國諸侯之所舉皆無其實将如之何嘗試論
之自文藝之流假手於人投擲於公卿之門者率不能
知其偽公試之地尚復乞貸經學之子考帖之時預有
[760-18b]
歌括問義之日一席之内對者六七皆誦本䟽别無新
意更相救助發起義端有司但記其屬求之也以為之
去留即經學文藝之謬也如是况漢世公卿大夫皆以
通經對策名動天下然後登用或居諫諍之列或處爕
理之任朝廷每有水旱災沴彗孛陵犯日月薄蝕必引
所通經義證㨿以為之救殆與今日之經學者異矣若
文學侍從之臣必選於切問近對之才必本於諷諫理
辭之要故其文章傳之至今又與今日之辭賦者異矣
[760-19a]
郡國所送羣衆千萬孟冬之月集於京師麻衣如雪紛
然滿於九衢是非相難固不可知矣諸侯所薦率皆應
權倖之㫖承交逰之命取其虚名奏署謂之借聽一作/㕔
取其謬舉之說謂之横薦凡四方表凾達於中書者必
可指期於清貫美秩名邦劇邑諸侯之薦士也宰執之
命官豈唯平生未交於一言葢見其姓字而已豈能摭
實哉官達倖門易如秋草能復貴賤之别闕/冠裳之重
矣朝廷委輔相之權衡覽諸侯之章疏視其文信其人
[760-19b]
以為薦公孫𢎞董仲舒之學也相如枚臯之才也冉季
政事之能也孫吳将帥之略也時君既不問其實安可
不信大臣之言從而與之上下相䝉其何以濟且姬周
之世薦賢者多受賞魯史有之矣魏晉之日門生故吏
有罪必連坐舉主史有之矣今薦賢之賞乆已廢矣連
坐之典又不行矣况今之所舉非徒古者知之審取其
必達取其必冨貴闕/如一死生不變之為誠明也薦其
為将也覆軍擒帥代國獲地然後以為得薦其為相也
[760-20a]
冨國安人來諸侯之朝成霸王之業然後以為得今之
舉也士為筮仕結綬之漸一命一官而已他日之功過
皆莫知也薦人用人之道何以得其賢矣昔孔文舉薦
禰正平以為堪任大臣有臯陶稷契之才漢后委而棄
之竟不能知其道之否臧狄仁傑薦張柬之有宰相業
武后用之為相果能克正唐祚有中興之功文舉之薦
禰衡也委而棄之仁傑之薦柬之也舉而用之豈繫吾
道之廢興豈繫厯數之理亂乎然用之則如此不用之
[760-20b]
則如彼騏驥伏櫪安能千里之步龍泉在匣孰知截玉
之利悲夫用與不用耳士之於世不可期於一人之知
己者茍有知者甘心死節尚且不疑况復昇榮顯之中
行心胷之事安人之安而存隨之利人之利而闕/有之
利天下者以利己之厚者也利百姓者乃利其身之逺
者也君子之人豈不利其身哉為國家得人則理失人
則亂古今不易之常理安可不以求士為急詩曰濟濟
多士文王以寕以四海所歸之聖尚假多士之力况中
[760-21a]
庸之主哉易曰君子不家食吉仲尼以天縱之徳猶思
賢者與之共食况尋常人哉又曰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盖遺賢之歎也又曰束帛戔戔賁于丘園盖求之於野也
賢人君子何代無之哉上之人其求之以道既不廢於
朝夕於所薦不公所用非賢将難以至於理當在伸明
上賞連坐之典以正之奸邪攀縁之路漸将息矣一舉
之妄後當自獲其辜知有畏矣在位者斯有賢者矣有
道之士争趨之矣
[760-21b]
   貢士論
禹畫九州列貢輕重舉賢用材咸在其中故周官司馬
得俊造之名乃進於天子謂之進士又天子於射宫以
擇諸侯所貢之士若善者乃受上賞不善者黜爵其次
削地得預於射宫以射諸侯之義而為諸侯所舉者重
所用者大漢法每州若干户嵗貢若干人吏以籍上聞
計州里之大小材之多少謂之計籍人主親試所通經
業䇿問理優深者乃中髙第有行著郷里辟選自古而
[760-22a]
然漢世得人於斯為盛國家武徳初令天下冬季集貢
士於京師天子制䇿考其功業辭藝謂之進士已廢於
行實矣其後以郎官權輕移之於禮部大率以三塲為
試初以詞賦謂之雜文復對所通經義終以時務為策
目雖行此擢第又不由於文藝矣惟王公子弟器貌竒
偉無才無藝者亦冠於多士之首然相士之道備嘗聞
之有門閥清貴者有狀骨卿相者有容質秀䴡者有才
藻可尚者有權勢抑取者有朋友力盛者機權沉密詞
[760-22b]
辯雄壯臧否由己昇沉在心羣衆必集其門若見公相
來交請友識面為難動必有應逰必有從宻處隱㑹深
誠重約朱門甲第之間鬼神不能知者盡知之雖名臣
碩徳髙位重權可以開闔之可以摇動之可以傾覆之
有司畏之不敢不與之者言泉疾於波浪舌端利若鋒
鋩所排殁九泉所引昇霄漢黙無言衆必謂之長者發
中心病時皆目之兇人秋風八月鞍馬九衢神氣揚揚
行者避路取冨貴若咳唾視州縣如奴僕亦不獨髙於
[760-23a]
貴胄亦不賤彼孤介得其術者捨耒耜而取公卿乖其
道者抱文章而成痼疾朝廷取士之門於斯為最衰世
以來多非其人明廷無䇿問之科有司望疑/至公之道
登第之人其辭賦皆取能者之作以玉易石羊質虎皮
一作/白抱憤之人汨没塵土天九重髙不可以呌加以
浮薄之子逓相唱和名第之中以隻數為上賤其雙數
以甲乙為貴輕彼兩科題目之間増其異名至其傅粉
燻香服飾鞍馬之費多致匪人成於牧宰取資貨以利
[760-23b]
輕肥朋黨比周交逰酒食亂其國政於斯為盛竊願明
君賢臣悉以同力大革其弊復以經明行脩為急所謂
斥彼浮華敦其茂實儒風免墜失取士之道
   寒素論
堯舜興於畎畆之中以仁義而得天下曽顔非諸侯之
祚以徳行而居儒道之首以曽顔比之於天子天子喜
之以桀紂比之於匹夫匹夫怒之豈在其貴賤之位哉
為仁義一日則為君子不為仁義一日則為小人豈在
[760-24a]
世載相襲冠裳相承吁哉蒲輪不徃諸侯之家束帛不
在闕廷之下皆巖穴隱逸之人行仁抱義之子化之於
郷里聞之於郡國達之於朝廷然後求之豈在卿大夫
之子哉諸侯鄉飲之禮敬年尚齒使少年知禮老者獲
養脩長幼之道也天子太學父事三老兄事五更教人
以孝教人以悌興教化之本也文不以爵禄為差也况
布素對䇿名聞於天下者有之矣徒走以取公卿者有
之矣鄭康成捨胥吏之役歸為儒者黄叔度牛醫之子
[760-24b]
以徳行聞今服冕之家流品之人視寒素之子輕若僕
𨽻易如草芥曽不以為之伍寒賤之子能以道徳自尊
文藝自將見之若敬大臣避之若逢摯獸又不自審之
所致也堯舜何人也猶將比肩其道流品何人也余何
人也曽不自敬其身故且朝為匹夫暮為卿相者有之
矣朝為諸侯暮為餒鬼者有之矣道之用捨在於我而
已是玉之美者不産於廊廟之下為瑚璉之器材之美
者不出於里閈之内為棟樑之用士之美者非貴胄之
[760-25a]
子而登卿相之位况投竿而為王者師挽車而為王子
相豈白屋之士可自遺之哉
   銓衡論
王者列官分職以成庶政材不可失官不可曠故銓者
以慎擇為目衡者以公平無私或失於是豈稱其本自
周室以司馬宗伯選士漢魏晉宋降及國朝委吏部擇
官上自郎吏下至丞簿皆禀之銓注科名入選品秩所
䕃勲代授任四方奏薦加黜伸書易名取姓其為猥詐
[760-25b]
不可勝紀以天下之大九州之衆職官将萬餘員令長
薄尉官秩至卑理道與下最親朝廷輕之委有司而已
今吏部自尚書至郎吏五人抱案者向百餘輩桀黠詭
譎必出於是視其官屬如弄嬰兒若㗖之以利即左右
手之不若皆䑛筆署夕且未之暇焉能得其過者掄材
為善乆廢其事為人擇官殆無虚日其稍留心者止於
詰其廕緒循其資歴黜其昇遷求其殿犯豈有問其為
政之本為理之道至若試以章判拘以棘圍鬻文之徒
[760-26a]
偏得其便乞憐之子略無愧容大為笑端不可以取亦
闕/居清官若罷無資財考秩既深然後送堂時宰視之
不成芻狗區區風塵殍死者衆胥吏賄賂之交填咽街
巷聒于耳目清資劇邑必有主者朝列一作/夕之中以藥
為之某官若干萬錢某邑若干束絹公然大言曽無畏
懼憧憧政路指期而取某之官也納賄償債且未之能
豈復為政為理是以生民致困嵗月凋弊逋逃林藪竄
伏萑蒲小者掠行旅大者破井邑天下九州蜂飛蝟起
[760-26b]
以至於阽危宗社夫衆庶非樂於逺父母棄妻子之疑/
為盗賊甘心於白刃之下生業既亡饑寒是逼遂䧟於
此皆為政之驅也持衡者得不以銓擇為急
   不招士論
史記以衛青為大将軍門下賔客蘇建常責其不招士
青言自魏其武安招致賔客天子常切齒夫選賢任能
乃天子之柄豈臣下之所為哉太史公亦美其慎重予
竊未然之夫諸侯貢士者在禮經一與再不貢有黜爵
[760-27a]
削地之制則當位者其可嘿嘿乎且魏其武安之厚賔
客非有賢智士也皆任俠之徒以力折公侯為能以權
傾州縣為重如是則天子安不切齒哉蕭何薦韓信王
陵舉張蒼鮑叔舉夷吾子皮任子産如有益於國濟於
時豈天子之能罪哉其後武帝詔於青問選士青但欲
以冨金賈人多者皆應命頼賢大夫趙禹知其事召問
其故皆聶聶然罔審是非與土偶無别遂悉命其徒於
末流中等田仁任安武帝與語大恱皆擢用之若武帝
[760-27b]
常切齒不當於青之門下選士也得田仁任安協於上
意亦不當罪青之門有人也武既不然而青以為切齒
無乃誣上之言歟抑唯欲聚冨金多財者歟抑闕/其金
帛恐招致賢彦有所費耗歟若然則出塞之功無乃幸
而成者歟
   小功不稅論
小功不稅制於古行於今然古儒今儒終以為不可何
也由不為辯後所以惑也古人不可者曽子曽子曰小
[760-28a]
功不稅則是逺兄弟終無服也而可乎說者云以為依
禮小功之喪日月已過不更稅而追服則是逺處之親
聞喪恒晩晩終無追服言不可也今之不可者韓文公
以為小功之親多而未踈又不比古圖疑/衍國分境狹令
之逺者或數千里之外是愈無追小功者矣亦不可也
夫禮始於文武制於周公定於孔子此聖人貫萬行極
人情其為五服之義宜已謹矣彼曽子仁厚純篤之行
以禮為薄而私恠之爾禮所以文制云定者正為此也
[760-28b]
恐厚者過焉而止之謂也恐薄者不及焉而限之謂也
昔子路有姊之喪可以除之弗除也曰弗忍孔子曰先
主制禮行道之人皆弗忍也子路聞之遂除之子路弗
忍獲正於聖人而後無惑曽子欲稅小功亦弗忍不幸
不獲正於聖人使惑者至於今弗解也韓文公可謂與
曽子同志而未思於周公孔子者
  小人論既無恩愛表本作既無/恩愛仁義
 文苑英華巻七百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