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022 文苑英華-宋-李昉 (master)


[474-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苑英華巻四百七十四 宋 李昉等 編
 䇿問十九道
  華州試進士問五道  試進士問九道
  試進士問五道
  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䇿問五道
               杜 甫
   第一道
[474-1b]
問古之集無此/二字山林藪澤之地各以肥磽多少為差故
供甲兵士徒之役府庫賜予之用給郊社宗廟之禮奉
養禄食之出辨乎名物存乎有司是謂公賦知歸地着
不撓者已今聖朝紹宣王中興之洪業于上庶尹備山
甫補衮之能亊于下而東㓂猶小梗率土未甚闢緫彼
賦税之獲盡贍軍旅之用建集作/逮是官御之舊典闢矣
人神之攸序乖矣欲使軍旅足食則賦稅未能充備矣
欲將誅求不時則黎元轉罹於疾苦矣子等以待問之
[474-2a]
實知新之明觀志氣之所存於應對乎何有佇渴救弊
之通術願聞強學之所措意道在此矣得㳺説乎
   第二道
問國有軺車廬有飲食古之案風俗遣使臣在王官之
一守得馳傳而分命盖地有要害郊有逺近供給之比
省費相懸今兹華惟襟帶關逼輦轂行人受詞於朝夕
使者相望於道路屬年嵗無蓄積之餘軄司有愁痛之
集作/歎况軍書未絕王命急宣挿羽先翥於騰鷹弊帷
[474-2b]
不供於埋馬豈芻粟之勤獨爾實驂騑之價闕如人主
之軫念屢及於兹邦伯之分憂何嘗敢怠乞恩難再近
日已降水衡之錢積骨頗多無暇更入燕王之市欲使
輶軒有喜主客合宜閭閻罷杼軸之嗟官吏得從容之
計側佇嘉論集作/新語當聞適集作/齊
   第三道
問通道陂澤隨山濬川經啟名賢策問/作啟闢之理疏奠名賢/䇿問
作/鑿之術一作/跡抑有可觀其來尚矣𥘉聖人盡力溝洫有
[474-3a]
國作為隄防洎後代控引淮海漕通涇渭因舟楫之利
逹倉庾之儲又頼此而殷亦行之自乆近者有司相土
决彼支渠既潰渭而亂河竟功多而事寢人實勞止岸乃
善崩遂使委輸之勤中道而棄今軍用盖寡國儲未贍
雖逺方之粟大來而助輓之車不給是以國朝仗彼天
使徴兹水工議下淇園之竹更鑿啇顔之井又恐煩費
居多績用莫立空荷成雲之鍤復擁闐名賢策/問作墳淤之泥
若然則舟車之用大小相妨矣軍國之食轉致或闕矣
[474-3b]
矧夫人煙尚稀牛力不足者己子等飽隨時之要挺賔
王之資副乎求賢敷厥讜論
   第四道
問足食足兵先哲雅誥蓋有兵而集無/而字無食是謂棄之
致能掉鞅靡旌斯可用矣况㓂猶作梗兵不可去日聞
將軍之令親覩司馬之法關中之卒未息㶚上之營何
逺近者鄭南訓練城下屯集贍彼三千之徒有異什一
而税竊見明發教之集作/以戰鬬亭午放其庸保課乃菽
[474-4a]
集作/麥以為尋常夫悦以使人是能用古伊嵗則云莫
實慮休工文粹/作土未卜及𤓰之還交比翳桑之餓群有司
自救不暇二三子謂之何哉
   第五道
問昔帝堯之為君也則天之大敬授人時十六昇自唐
侯者已昔帝舜之為臣也舉禹之功克平水土三十登
為天子者已本之以文思聰明加之以勞身焦思既睦
九族協和萬邦黜去四凶舉十六相故五帝之後傳載
[474-4b]
唐虞之羙無得而稱焉易曰君子終日乾乾詩曰文王
小心翼翼竊觀古之聖哲未有不以此集無/此字君唱於上
臣和於下致乎人和年豐成乎無為而理者也主上躬
純孝之聖樹非常之功内則拳拳然事親如有闕一作/待
外則悸悸然求賢如不及伊百姓不知帝刀庻官但恭
已而已㓂孽未平咎徴之至數也倉廪未實物理之固
然也今大軍虎歩列國鶴立山東之諸將雲合淇上之
捷書日至二三子議論𢎞正詞氣髙雅則遺祲蕩滌之
[474-5a]
後聖朝砥礪之辰雖遭明主必致之於堯舜雖降一作/降及
元輔必要之於䕫臯集作/稷卨驅蒼生於仁壽之域反淳朴
於羲皇之上自古哲王立極大臣為體𦕈然坦途則何
徃不頁集作利/川徃何順子有説否庻復見子之志豈徒𤨏𤨏射
䇿趨競一第哉頃之問孝秀集作/麻取備尋常之對多忽
經濟之體考諸詞學自吐文章在䇿以徴事曷成凡例
焉今愚之粗徴貴切時務而已夫時患錢輕以至於量
資幣權子母代復改鑄或行乎前榆莢後契刀當此之
[474-5b]
際百姓䝉利厚薄何人所制輕重又糓者所以阜俗康
時聚人守位者也下至十室之邑必有千鍾之藏茍凶
穣以之貴賤失度雖封丞相而猶困侯大農而謂何是
一作/以繼絶表㣲無或區分踰越䝉實不敏仁逺乎哉
  進士䇿問         韓 愈
   第一道
問夫子既没聖人之道不明盖有楊墨者始侵而亂之
集有其/時二字天下咸化而從焉孟子辭而闢之則既廓如也
[474-6a]
今其書尚有存者其道可推而知不可乎其所守者何
事其不合於道也集作/者㡬何孟子之所以辭而闢之也
一無/也字者何説今之學者有學於彼者乎有近於彼者乎
集作/其已無傳乎其無乃化而不自知乎其無傳也則
善矣如其尚在将何以救之乎諸生學聖人之道必有
能言是者其無所為讓
   第二道
問所貴乎道者不以其便於人而得於已乎當周之衰
[474-6b]
管夷吾以其君伯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戎狄以㣲京師
以尊四海之内無不受其賜者天下諸侯奔走其政令
之不暇而誰與為敵此豈非便於人而得於已乎秦用
商君之法人以富國以强諸侯不敢抗及七君而天下
為秦者商君也而後代之稱道者咸羞言管商氏何哉
庸非求其名而不貴其實歟願與諸生論之無惑於舊
説焉
   第三道
[474-7a]
問夫子之言曰盍各言爾志又曰居則曰不吾知也如
或知爾則何以哉今之舉者不本於鄉不序於庠一朝
而羣至乎有司有司之不知也宜矣今將自州縣始請
各誦所懐聊以觀諸生之志死者可作其誰與歸集有/又曰
居是邦/也六字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敢問諸生之
所事而一有/所字友者其誰乎所謂賢而仁者其士集作/事
何哉言及之而不言亦君子之所不為也
   第四道
[474-7b]
問春秋之時百有餘國皆有大夫士詳於傳者無國無
賢人焉其餘皆足以充其位不聞有無其人而闕其官
者春秋之後其書尤詳以至於吳蜀魏下及晉氏之亂
集作下及晉/魏氏之亂國分如錙銖讀其書亦皆有人焉今天下
九州四海其為土地大矣國之舉士内以明經進士外
有方維大臣之薦其餘以門地勲一作/勢力進者又有集/作
加/倍於是其為門户多矣而自御史臺尚書省以至於
中書門下省咸不足其官豈今之人不及於古之人耶
[474-8a]
何求而不得也夫子之言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
者焉誠得忠信如聖人者而以委一作而/為之以大臣宰相之
事有不可乎况於百執事之㣲者哉古之十室必有任
宰相大臣者今之天下而不足士大夫於朝其亦有説

   第五道
問周易之説曰乾健也今考乾之爻在𥘉者曰潛龍勿
用在三者曰夕惕若厲無咎在四者曰無咎在上者曰
[474-8b]
有悔卦六位一勿用二茍得無咎一有悔安在其為健
乎又曰乾以易知坤以簡能乾之四位既不為易矣坤
之爻又曰龍戰于野集有其血/𤣥黄四字戰之於事其足為簡乎
易六經也學者之所宜用心焉願施其辭陳其義焉
   第六道
問人之仰而生者在榖帛既豐無饑寒之患然後可以
行之於仁義之途措之於安平之地此愚智所同識也
今天下糓愈多而帛愈賤人愈困者何也耕者不多而
[474-9a]
糓有餘蠶者不多而帛有餘有餘宜足而反不足此其
故又何也将以救之其説如何
   第七道
問夫子言堯舜垂衣裳而天下理又曰無為而理其舜
也與書之説堯曰親九族又曰平章百姓又曰協和萬
邦又曰厯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又曰洪水懐山襄陵
下人其咨夫親九族平章百姓和萬邦則天道授人時
愁水禍非無事也而其言曰垂衣裳而天下理者何也
[474-9b]
於舜則曰慎集有/徽字五典又曰叙百揆又曰賔四門又曰
齊七政又曰類上帝禋六宗望山川徧群神又曰協時
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五載一廵狩又曰分十二州封集/作
隨/山濬川恤五刑典三禮彰施五色出納五言嗚乎其
何勤且煩如是而其言曰無為而理者何也将亦有深
辭隠義不可曉耶抑其年代逺矣集作/已逺失其所集無/所字
耶二三子其辨焉
   第八道
[474-10a]
問古之學者必有所師以通其業成就其德者一無/者字
漢代集作/氏已來師道日㣲然猶時有授經傳業者及于
今則無聞矣德行若顔回言語若子貢政事若子路文
學若子㳺猶且有師非獨如此雖孔子亦有師問禮於
老𣆀問樂於萇𢎞是也今之人不及孔子顔回逺矣而
且有所師然其不聞有業不通而道德不成者何也
   第九道
問食粟衣帛服仁行義以俟死者二帝三王之所守聖
[474-10b]
人未之有改焉者也今之説者有神僊不死之道不食
粟不衣帛薄仁義以為不足為誠何道耶聖人之於集/作
于/下人猶父母之於子有其道而不以教之不仁其道雖
有而未知之不智仁與智且不能又烏集作/焉足以為聖
人乎不然則説神僊者妄矣
  試進士䇿問元和二年為/府試官作   白居易
   第一道
問禮記曰事君有犯無隠又曰為人臣者不顯諫夫夫/字
[474-11a]
集作/然則不顯諫者有隠也無乃失事君之道乎無隠者顯
諫也無乃失人臣之節乎語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易
曰樂天知命故不憂語又曰君子憂道不憂貧斯又憂
道者非知命乎樂天不憂者非君子乎夫聖人立言皆
有倫理雖前後上下若貫珠然今離之則可以旁行
合之則不能一集作/同貫豈精義有二耶抑學者未達
其微㫖耶
   第二道
[474-11b]
問夫集作/夬字大時不齊大信不約大白若辱大直若屈此
四者先聖之格言後學之彛訓有國者酌之以行化也
立身者踐之以脩已也然則雷一聲而蟄蟲蘇勾萌逹
霜一降而天地肅草木衰其為時也大矣斯豈不齊者
乎日月代明而晝夜分刻漏者凖之無秒忽之失焉春
秋代謝而寒暑節律吕者候之無黍累之差焉其為信
也大矣斯豈不約者乎堯譲天下而許由遁周有天下
而伯夷餓其為白也大矣斯豈辱身者乎桀不道龍逢
[474-12a]
諫而死紂不道比干諫而死其為直也大矣斯豈屈已
者乎由是而觀有國者立身者就之乆矣衆君子試為
辨也集作/之
   第三道
問大凡人之感於事則必動於情發於歎興於詠而後
形於歌詩焉故聞蓼蕭之詠則知德澤被物也聞北風
之刺則知威虐及人也聞廣䄂髙䯻之謡則知風俗之
集作/有蕩也古之人君者採之以補察其政經緯其人
[474-12b]
焉夫然則人情通而王澤流矣今有司欲請於上遣觀
風之使復採詩之官俾無逺近一作/邇無羙刺日採於下
嵗聞於上以副我一人憂萬人之㫖識者以為何如
   第四道
問百官軄田盖古之稍食也國朝之制懸在有司兵興
已還吏鮮克舉今稽其地籍則田亦具存計以户租則
數多㪚失至使内外官中有品秩等局署同而厚薄相
懸不啻乎十倍者斯積弊之甚也得不思革之乎請陳
[474-13a]
所宜以救其失
   第五道
問糓帛者生於下也泉布一作/貨者操於上也必由均節
以致厚生今田疇不加闢而菽粟之價日賤桑麻不加
植而布帛之估日輕懋力者輕用而愈貧射利者賤收
而愈富至使蠶農益困㳺手益繁夫然豈糓帛歛㪚之
節失其宜乎將泉貨輕重之權不得其要乎今天子方
䇿天下賢良政術之士親訪利病以活元元吾子若待
[474-13b]
問於王庭其將何辭以對
 
 
 
 
 
 
 文苑英華巻四百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