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022 文苑英華-宋-李昉 (master)


[497-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苑英華巻四百九十七 宋 李昉等 編
 禮樂
  議禮樂一道     議沿革禮樂一道
  復樂一道      議祭祀一道
  忠敬質文損益一道
 刑法上
  罷刑獄一道     用刑寛猛一道
[497-1b]
  刑法用舍二道    折獄一道
   議禮樂         白居易
問禮樂之集作/並用其義安在禮樂共理其效何徵禮之
崩也何方以救之乎樂之壞也何術以濟之乎
  此卷禮樂門並於白居易凖備制科七十/五門中摘取五篇其問荅皆居易擬作
   對
臣聞序人倫安家國集作/國家莫先於禮和人神移風俗莫
集作/尚於樂二者所以並天地參陰陽廢一不可也何
[497-2a]
則禮者納人於别而不能和也樂者致人於和而不能
别也必待禮以濟樂樂以濟禮然後和而無怨别而不
爭是以先王並建而用之故理天下如指諸掌耳志曰
六經之道同歸而禮樂之用為急故前代有亂亡者由
不能知之也有知而危敗者由不能行之也有行而不
至於理者由不能逹其情也能逹其情者其惟宗周乎
周之有天下也修禮建集作/逹樂者七年刑措不用者四
十年負扆垂拱者三百年龜鼎不遷者八百年斯可謂
[497-2b]
逹其情臻其極也故孔子曰吾從周然則繼周者其惟
皇家乎臣伏聞禮減則消消則崩樂盈則放放則壞故
先王減則進之盈則反之濟其不及而洩其過用能正
人道反天性奮至徳之光焉國家承齊梁陳隋之弊遺
風未殄集作/弭故禮稍失於殺樂稍失於奢伏惟陛下慮
其減消則命司禮者大明唐禮防其盈放則詔典樂者
少抑鄭聲如此則禮備而不偏樂和而不流矣繼周之
道其在兹乎
[497-3a]
   議沿革禮樂
問禮樂之用百王共之然則歴代以来或沿而理或革
而亂或損而興或益而亡何述作之跡同而得失之效
異也方今大制雖立至理未臻豈沿襲損益未適其時
宜將文物聲名有乖於古制思欲究盛禮之本集作/㫖
至樂之情不和者改而更張可繼者守而勿失具陳其
要當舉而行
   對
[497-3b]
對臣聞議者曰禮莫備於三王樂莫盛於五帝非殷周
之禮不足以理天下非堯舜之樂不足以和神人是以
揔章辟雍冠服簠簋之制一不備於古則禮不能行矣
干戚羽旄屈伸俯仰之度一不修集作/循於古則樂不能
和矣古今之論大率如此臣竊謂斯言失其本得其末
非通儒之逹識也何者夫禮樂者非天降非地出也盖
先王酌於人情張為通理者也茍可以正人倫寧家國
是得制禮之本意矣集作/也茍可以和人心厚風俗是得
[497-4a]
作樂之本情矣盖善沿禮者沿其意不沿其名善變樂
者變其數不變其情哉得其意則五帝三王不相沿襲
而同臻於理矣失其情則王莽屑屑習古適足為亂矣
故曰行禮樂之情者王行禮樂之飾者亡盖謂是矣且
禮本於體樂本於聲文物名數所以飾其體器度節奏
所以文其聲聖人之理也禮至則無體樂至則無聲然
則茍至於理也聲與體猶可遺况於文與飾乎則本末
取舍之宜可明辨矣今陛下以上聖之資守列祖之制
[497-4b]
不待損益足以致理然茍有沿革則願陛下審本末而
述作焉盖禮者以安上理人為體以别疑防欲為用以
玉帛爼豆為數以周旋裼襲為容數與容可損益也體
與用不可斯湏失也樂者以易直子諒為心以中和孝
友為徳以律度鏗鏘為飾以綴兆舒疾為文飾與文可
損益也心與徳不可斯湏失也夫然則禮得其本樂逹
其情雖沿襲損益不同同歸于理矣
   復樂古器/古曲
[497-5a]
問時議者或云樂者聲與器遷音隨曲變若廢今器用
古器則哀淫之音革矣若舍今曲奏古曲則正始之音
興矣其說若此以為如何
   對
對臣聞樂者本於聲聲者本於情情者繫於政盖政和
則情和情和則聲和而安樂之音由是作焉政失則情
失情失則聲失而哀淫之音由是作焉斯所謂音聲之
道與政通矣伏觀集作/覩時議者臣竊以為不然何者夫
[497-5b]
器者所以發聲聲之邪正不繫於器之今古也曲者所
以名樂樂之哀樂不繫於曲之今古也何以考之若君
政驕而荒人心動而恐集作動/而怨則雖舍今器用古器而
哀淫之音不散矣若君政善而美人心平而和則雖奏
今曲廢古曲而安樂之音不流矣是故和平之代雖聞
桑間濮上之音人情不淫也不傷也亂亡之代雖聞咸
濩韶武之音人情不和也不樂也故臣以為銷鄭衞之
聲復正始之音者在乎善其政和其情不在改其器易
[497-6a]
其曲也故曰樂者不可以偽唯明聖者能審而述作焉
臣又聞若君政和而平人心安而樂則雖援蕢桴擊野
壤聞之者必融融洩洩矣若君政驕而放人心困而怨
則雖撞大鐘伐鳴皷聞之者適足慘慘慼慼矣故臣以
為諧人神和風俗者在乎善其政懽其心不在乎變其
音極其聲也
   議祭祀
問聖王立郊廟重祭祀者將以展誠敬而事鬼神乎將
[497-6b]
集作/欲裨教化而利生人乎
又問近者敬失於鬼祭祀以淫禳禱者有僣濫諂媚之
風烝嘗者失疏數豊儉之節今欲使俗無淫祀家不黷
神物省費而厚生人守義而不惑何為何作可以救之
   對
臣聞祭祀之義大率有三禋于天地所以示人報本也
祠于聖賢所以訓人崇徳也享于祖考所以教人追孝
也三者行於天下則萬人順百姓和此先王所以重祭
[497-7a]
祀者也臣又觀之豈直若是而已哉盖先王因事神以
集作/而設教因崇祀以利人俾乎人竭其誠物盡其美美
致於鬼則利歸於人焉故阜集作/備其牲牷則牛羊不得
不蕃矣豐其黍稷則倉廩不得不實矣美其祭服則布
帛不得不精矣不畜者無牲不田者無盛則游惰者不
得不懲矣勤本者不得不勉矣四者行於天下雖曰事
鬼神其實厚生業也故曰禮行於祭祀則百貨可極焉
斯之謂矣然則禮物集作/物力有餘則奢淫之弊起祀事不
[497-7b]
節則謟黷之萌生先王又防其然也是以宗廟有數豐
約有度疏數有時非其度者則鬼不享而禮不容非其
類者則神不歆而刑不舍二者行於天下則人與鬼集/作
神/不相黷矣不相傷矣近代已集作/以来稍違祀典或禮
物失於奢儉或巫史假於淫昬追逺者昧從王之文徼
福者有媚神之祭雖未甚弊亦宜禁之伏惟陛下崇設
人防申明國典烝嘗不經者示之以禮禳禱非鬼者糾
之以刑所謂存其正抑其邪則人不惑矣著其誠謹其
[497-8a]
物則人厚生矣斯亦齊風俗和人神之大端也惟陛下
詳之
   忠敬質文損益
問忠敬質文百代循環之教也五帝何為而不用三王
何故而相承將時有同異邪道有優劣邪又三代之際
損益不同所祖三才其義安在豈除舊布新務與相反
相異乎復扶衰救弊其道不得不然乎又國家祖述五
帝憲章三王質文忠敬大備於今而尚人鮮樸而忠俗
[497-8b]
多利而巧欲救斯弊其道如何
   對
臣聞歩驟殊時質文異制五帝以道化三王以禮教道
者無為無為故無失無失故無革是以唐虞相承無所
改易也禮者有作有作則有弊有弊則有救故殷周相
代有所損益也損益之教本乎三才夏之教尚忠忠本
於人人道以善教人忠之至也故曰忠者人之教也忠
之弊其人野救野莫若敬故殷之教尚敬敬本於地地
[497-9a]
道謙卑天之所生地敬養之故曰敬者地之教也敬之
弊其人鬼救鬼莫若文故周之敎尚文文本於天天道
垂文而人則之故曰文者天之教也文之弊其人僿救
僿莫若忠然則三王之所祖不同者非欲自異而相反
也盖扶衰救弊各隨其運也運茍有異教亦不同雖忠
與敬各繫於時而質與文俱致於理標其教則殊制臻
其極則同歸亦猶水火之相形集作/盭同根於冥化共濟
於人用也寒暑之相代同本於元氣共成於嵗功也三
[497-9b]
王之道亦如是焉我國家欽若五帝憲章三王典謨不
易之道祖述而大用忠敬迭救之教具舉而兼行可謂
文質協和禮樂明備之代也然臣聞之孔子曰殷因於
夏禮周因於殷禮損益始終若循環然其繼周若百代
可知也臣觀周之弊也爵賞黷刑罰窮而秦反用刑名
祚因中絶及漢雜以覇道徳又下衰迨于魏晉以還未
有繼而救者是以周之文弊今有遺風故人鮮朴而忠
俗猶利而巧伏惟陛下以繼周為已任以行夏為時宜
[497-10a]
稍益質而損文漸尚忠而救僿斟酌於教曲緯其人使
瞻其集無/其字前而道繼三王顧於集無/於字後而光垂萬葉則
盡善之道大同之風不専美於上古矣
  刑法上
   罷刑獄北齊天保八/年策秀才
問帝王之柄賞罰為首雖三代損益百代可知未有舍
此二途而能𢎞風闡化聖賢為治咸出斯道明獄訟之
來非關叔世孔子三日而誅少正卯太公下車而戮華
[497-10b]
士康王疑作/誥文王作罰刑兹無赦明措刑由於用刑非
去殺而刑清也然子産相鄭唯殺一人子文治兵刑遂
無用伯禹引罪自歸武王見辜而泣雖政治不殊而理
亦相反朕恭臨萬國祗御兆人視之如傷有同赤子未
能以理代刑舍其律憲亦輕罰緩死漸就蠲除去凝脂
之網收刺骨之怨臨麥秋而生惆悵望窮冬而載懷思使
畵服象刑同唐虞之世罷獄息罪等成康之時循酷俱
治宜有辨析誠有未遂想望其中
[497-11a]
   對           李徳林
對逖聽風聲企踵文武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
結繩而治無徳之世有罪更慙殆是天愛昔人唯令設
教神化一作/仇末俗要須密網又豈淳風已降同往者之
不追澆法自然遂確乎而不變然而成康之衆逮幽厲
而為燬嬴項之人至文景而刑措方知桀紂居羲昊之
世亦比屋可誅勛華䖏桓靈之時即垂衣而治唯應宣
尼去殺必期之以百年周人太平㑹資之以三世我國
[497-11b]
家之殺龍斬蛇斷鼇獵雉牧羊驅鷄之法烹鮮放馬之
功莫不因冥冥之心受蒼蒼之命十軒九舜千堯萬禹
抑特揚㩁俱何足稱至於約法憑威行師用武怨起後
征之地哀切自犯之辜故上下千官遐邇兆庶風化之
所遵逹政教之所抑揚皆肅肅然若嚴刑之在側矣但
臯陶之類常問黄沙定國之流恒持丹筆分陕有棠陰
之徳剖符致蒲鞭之美梁獄決疑不假陶朱之璧楚國
以理無用荘生之金稍簡刑書漸行禮教使駃騠逺至
[497-12a]
懸感仁心獬豸來儀不知所觸然後升東嶽而揖羣后
望西方以謝聖人復何如也謹對
   用刑寛猛
問獄市之寄自昔為難寛猛之宜當今不易緩則物情
恣其詐急則姦人無所容曹相國所以殷勤路廷尉於
焉太息韋弦折衷歴代未聞輕重淺深佇承嘉議
   對           上官儀
對攘袂九流披懷萬古覧七書一作/玉籙之奥義覿金簡之
[497-12b]
遺文覩皇王臨御之迹詳政術樞機之㫖莫不則乾綱
而張禮樂法霆震而置威刑縱使軒去鼎湖非無涿鹿
之戮舜辭雷澤遂有崇山之誅自臯陶不嗣怨疑/生長
往甫侯設法徒有說於輕重子産鑄書竟無救於衰敗
是知風淳俗厚草艾而可懲主僻時昏黥鑿而猶犯我
君出震繼天承國一作/圖宰化孕十堯而遐舉吞九舜而
上征猶以為周書三典既疏逺而難從漢律九章已偏
雜而無準方當採韋弦於往古施折𠂻於當今若能詔
[497-13a]
彼刑章定金科之取舍徵其張趙平丹書之去留必使
楚國受金不為荘生所責長陵盗土必用張子之言謹

   刑獄用舍
問𤣥黙垂拱理歸上徳法令滋彰事鍾澆季是以唐虞
畫象四罪而咸服姬夏訓刑三千而愈擾故知勝殘去
殺必在於𢎞仁反樸還淳不務於多辟一作不勝/於羣惡方知
削兹三尺専循五禮幸陳用舍之宜以適當時之要
[497-13b]
   對           張昌齡
對兩儀亭育蓄嚴刑於積陰四氣平分降明罰於秋序
是知觀象設教聖人所以勝殘因物造端懿后由其立
辟故媯川受命士師陳九徳之歌瑶山載刑吕侯訓百
鍰之典然則激揚神化鼓舞皇偕疑/資粉澤而𢎞風俟
徳刑而振俗是故六轡在御飛龍之駕可期九罭不施
奔鯨之害斯兆縱使業優巻領道邁橧巢齊飲啄於鶉
居絶往来於犬吠猶未可長懸三禮永擯五刑削兹噬
[497-14a]
嗑之科専行忠信之薄况今時推纂聖運属升皇猷猶
勞丹浦之誅尚漏青丘之罪伯夷典禮與猾夏而同科
司冦祥刑共春官而聮事自可逺稽九代近命三驅釋
刀鋸於凶魁休甲兵於原野然後施疑作/弛威象闕展事
天宗繼美媧皇追風火燧石渠未滅豈待一作/得輙議寝
刑中嶽既封自可専循大禮謹對
   同前          郝連梵
對法星垂象列九霄而照燭習坎分爻疏六位而輝煥
[497-14b]
故有皇王慎罰正俗以經時聖哲祥刑開物而成務莫
不克清函夏載穆黎元制天討之威嚴𢎞秋官之典憲
舜遊媯汭乃去四㐫湯出鑣宫驟除三靣然則質文異
代興廢殊途㣲禹㑹昌仁流於下泣獨夫受戮禍招於
剖心自運往道消淳離朴散王風不競菀栁之刺斯聞
后徳方衰杞疑作/棘槐之刺疑作/制斯闕望夷招敗酷甚凝
脂函谷生灾寃多精氣雖復蕭何改創爰始九章温舒
上言仍譏一失網漏吞舟之罪主茍持寛律加盈閣之
[497-15a]
繁吏還舞智邈乎遺法允属升平大唐執紀先天凝圖
王氣化軼胥庭之上功超出疑/驟之前掃氛祲於乾樞
靜囂塵於地軸紫㣲君聖時乘光於得一黔首安生日
用陶其吹萬皇帝上元綂厯下武嗣徽道叶順風契黄
神之罔象精通就日符赤運之文明於是職列英竒朝
班俊乂載升降之節既著禮容臨甲乙之科方在政辟
道無為以端拱思有罪而責躬念向隅之獨嚬乃納隍
而軫慮曲詢管庫取薦芻蕘誠宜妙簡平反旁求庶獄
[497-15b]
渭橋驚馬必歸張季之言禁圍射兎勿爽高柔之㫖于
公隂徳委以廷尉之司盛吉深仁授以憲曹之任剖符
寄劉寛之輩蒲鞭之教可追分陜趨召奭之儔棠隂之
徳斯在加以五詞咸備兩造兼持運靜躁於韋弦聽遲
速於寛猛獬豸雖觸咎繇行其恵化蒼鷹輟號郅都息
於煩苛自然圄犴空虚靡怨黄沙之罪鉗釱安用無施
白粲之刑則迹邁成康道逾文景不仁自逺無得而稱
謹對
[497-16a]
   折獄之理
問大道未隠教而不誅比屋可封畫象無犯是知金科
玉條不制淳厚之俗嚴刑峻法定施交喪之年皇家化
軼無為徳高䆳古棄叢棘而去嘉石投丹筆以廢黄沙
願言此道則防萌之術無寄茍違斯理則削觚之化闕
如且齊國遺冠楚人封府肆眚之制無復前聞欲擯多
幸之心便復作解之義用舍之要咸宜具舉若其法術
之興非無首倡律令之起固有厥先何王絶鋸鑚之科
[497-16b]
何帝易肌膚之痛方知折獄之理宜一作/庶詳先代之規
幸可縷陳故實無為毛舉而已
   對           張䖏信
對五材逓用前聖因而設刑四象代興往賢則而為治
所以明弼五教敬成三徳為安上之鞭策作御下之隄
防粉黛帝猷脂澤王化故軒皇六禁設言而不違媯帝
三居畫象而無犯既而末代多僻亂政滋章網宻凝脂
文深刺骨威逾夏日苦烈秋荼或酷甚棄灰或刑深盜
[497-17a]
土遂使棘林之下鬼哭呈祅一作/日聞函谷之前寃魂表畛
疑/雖漢文易肌膚之痛孝景減鞭朴之科竟未革弊除
煩焉能救焚拯溺方今膺期千載保業重光表至徳以
泣辜布深仁於解網敬刑若祭重獄如傷誠宜削季業
之慘科襲至安之有美自可駕三皇而騑五帝超千古
而籠萬方欲廢彼黄沙赦兹丹筆眷言斯理蒙竊惑焉
何者徳刑逓施寛猛相濟是知明君至乂不獨任於詩
書哲后欽明豈専行於禮樂此乃殺以止殺刑期無刑
[497-17b]
緜絶代而不渝邁終古而無替愚謂擯蒼鷹之酷吏棄
乳虎之屠伯然後舉臯陶而作士命隨㑹以守官則内
盜自奔不仁斯逺自然防萌之術無闕削觚之化有餘
豈止封府之赦不施遺冠之宥無設用舍之義夫何足
疑且律之興其来尚矣盖三光列景法星麗乎天文六
位成形習坎彰於易象爰洎貳負見山/海經初沿維縶之科
降及四㓙始受殛流之罰及庭堅翼舜獄律遂此陶情
蕭相佐劉甲令於焉刻意至如鋸鑚之絶班固書而可
[497-18a]
知肉刑之興孫卿論而已備謹對
 
 
 
 
 
 
 
[497-18b]
 
 
 
 
 
 
 
 文苑英華巻四百九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