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022 文苑英華-宋-李昉 (master)


[363-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苑英華巻三百六十三 宋 李昉等 編
 辯論一
  賢之用捨一首    君之牧人一首
  國之興亡一首    材之小大一首
  原道一首      原性一首
  原毁一首      原鬼一首
   賢之用捨        李 華
[363-1b]
上之於賢也患不能好之好之也患不能求之求之也
患不能知之知之也患不能任之任之也患不能終之
終之也患不能同其心而化于道是故士貴夫遇懼夫
遇而不盡也
   君之牧人
古之帝者非不欲厚其飬泰其身固揣於變化之原而
要之以極亦至矣盖以為上逸則下困困百衆逸一人
一作而/逸一人非天意也極非天意亦不忍為也故下逸而上
[363-2a]
困帝者甘心焉况百姓逸君孰與困書曰元后作民父
母父母勞于養子則襁褓之疾弭闕/則父母之心泰推
是而求之聖人志于儉薄不得不爾也
   國之興亡
為國者同于理身身或不和則藥石之鍼灸之若夫扶
文粹/作疾而不攻疾病則斃扶之者屍也齊隋之亡也以
貞于終始為惑苟而無耻為明慢于事職為高賢見義
不為為長者䋲違用法則附強而潰弱也議于得失則
[363-2b]
異寡而同衆也尚學希古謂之誕趣便時中文粹作/中時
之工觀其燥濕而輕重之候其成敗而褒貶之肉食之
尊以滋味餬其口忍危亡而僥禄利自是而下則曰上
司猶如之我於國何有設能憤發則逆為備豫動閡關
文粹作/動開關束氣沮志衰亦從以文粹作/志亦從化倖于生者炎炎
而四合死於正者求援而無繼麒麟悲鳴鳳鳥垂翅鴟
鼓害翼犬呀毒喙則虵鴆虎狼之熾文粹/作徒其可向耶嗟
乎心腹支體一也為病者萬焉雖有岐緩而不請岐緩
[363-3a]
視之而不救噫齊隋不亡得哉返是而理則王道易易

   材之小大此篇七百四十五/巻重出今已削去 前 人
攀巢之雛羽翼将成習飛而從其母不幸為烏鳶所震
墮于塵轍閥閲一作/伐氷之家有侈女焉琱車繡茵過于中
陌遇而憐之藏以玉笥粒以紅稲一作薦以白玉之/笥粒以清江之稲
然而然材小為貴養而翫之易為力也充軛一作/轅之牛
望若山行其生也任重致逺以利天下其死也筋角皮
[363-3b]
骨皆為器用水旱寒暑之不時艱難驅一作鞭/驅竭乏登降
重岡踣起塗潦蹄離節坼力氣皆頓病矣目猶睨人盗
烏爪其背嘴其肉猶恨啄噉之未逞鵶一作/烏鵶而相呼
羣犬引其腹一作/腸胃狺狺而爭之車馬徃復于傍以千
萬計不顧也胡然而然材大為累扶而救之難為功也
向若不憚斯湏之勞而存之其利固厚矣悲夫材之大
也為累材之小也為貴戾于理悖于道莫甚焉君天下
者辯而返之則不世而仁矣
[363-4a]
   原道          韓 愈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
乎已無待於外之謂徳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徳為虚位
故道有君子有小人而徳有吉有凶老子之小仁義非
毁之也其見者小也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之罪
也彼以煦煦為仁孑孑為義其小之也則宜其所謂道
道其所道非吾所謂道也其所謂徳徳其所徳非吾所
謂徳也凡吾所謂道徳云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
[363-4b]
公言也老子之所謂道徳云者去仁與義言之也一人
之私言也周道衰孔子沒火於秦黄老于漢佛于晉宋
齊梁魏隋之間其言道徳仁義者不入于楊則入于墨
不入于墨則入于老不入于老則入于佛入于彼必出
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作/則附之一作/隆出者汙之
集者/作則噫後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徳之說孰從而聽之老
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
為孔子者習聞其說樂其誕而自小也亦曰吾師亦嘗
[363-5a]
師之云爾不惟舉之于其口而又筆之于其書噫後之
人雖欲聞仁義道徳之說其孰從而求之甚矣人之好
恠也不求其端不訊其末惟恠之欲聞古之為民者四
今之為民者六古之教者處其一今之教者處其三農
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賈之
家一而資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窮且盗也古之時人
之害多矣有聖人者立然後教之以相生養之道為之
君為之師驅其蟲蛇禽獸而處之中土寒然後為之衣
[363-5b]
饑然後為之食木處而顛土處而病也然後為之宮室
為之工以贍其器用為之賈以通其有無為之醫藥以
濟其夭死為之塟埋祭祀以長其恩愛為之禮以次一/作
節/其先後為之樂以宣其湮欝為之政以率其怠倦為
之刑以鋤其強梗相欺也為之符璽斗斛權衡以信之
相奪也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為之備患生而
為之防今其言曰聖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
不爭嗚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無聖人人之類滅久
[363-6a]
矣何也無羽毛鱗介以居寒熱也無爪牙以爭集有/其字
也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民者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者也君不
出令則失其所以為君臣不能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則
失其所以為臣一無此/七字民不出粟米絲麻作器皿通貨
財以事其上則誅今其法曰必棄而君臣去而父子禁
而相生養之道以求其所謂清浄寂滅者嗚呼其亦幸
而出于三代之後不見黜于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其
[363-6b]
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見正于禹湯文武周公
孔子也帝之與王其號名集作/雖字殊其所以為聖一也夏
葛而冬裘渇飲而饑食其事雖殊其所以為智一也今
一作/其言曰曷不為太古之無事是亦責冬之裘者曰
曷不為葛之之易也責饑之食者曰曷不為飲之之易
也傳曰古之欲明明徳於天下者先治一作/理其國欲治
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然則古之所謂正心
[363-7a]
而誠意者将以有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國家天下
者滅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
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
而進于中國則中國之經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
亡也詩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懲今也舉夷狄之法而加
之先王之教之上幾何其不胥而為夷也夫所謂先王
之教者何也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
焉之謂道足乎已無待于外之謂徳其文詩書易春秋其
[363-7b]
法禮樂刑政其民士農工賈其位君臣父子師友賔主
昆弟夫婦其服絲麻其居宫室其食粟米蔬果魚肉其
為道易明而其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為已則順而祥
以之為人則愛而公以之為心則和而平以之為天下
為國家無所處而不當是故生則得其情死則盡其常
郊焉而天神假廟焉而人鬼享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
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
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
[363-8a]
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
荀與楊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由周公而上上而
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為臣故其説長然則
如之何其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書
廬其居明先王之道以導之鰥寡孤獨廢疾者有養也
其亦庶乎其可也
   原性
性也者與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性之品有
[363-8b]
三而其所以為性者五情之品有三而其所以為情者
七曰何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
中焉者可導而上下也下焉者惡焉而已矣其所以為
性者五曰仁曰義曰禮曰智曰信上焉者之于五也主
于一而行于四中焉者之于五也一不少有焉則少反
焉其于四也混下焉者之于五也反于一而悖于四性
之于情視其品情之品有上中下三其所以為情者七
曰喜曰怒曰哀曰懼曰愛曰惡曰欲上焉者之于七也
[363-9a]
動而䖏其中中焉者之于七也有所甚有所亡然而求
合其中者也下焉者之于七也亡與甚直情而行者也
情之于性視其品故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荀子之
言性曰人之性惡揚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惡混夫始
善而進惡歟始惡而進善歟始也混而今也善惡歟皆
舉其中而遺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叔魚
之生也其母視之知其必以賄死楊食我之生也叔向
之母聞其號也知必滅其宗越椒之生也子文以為大
[363-9b]
戚知若敖氏之鬼不食也人之性果善乎后稷之生也
其母無災其始匍匐也則岐岐焉嶷嶷然文王之在母
也母不憂既生也傳不勤既學也師不煩人之性果惡
乎堯之朱舜之均文王之管蔡習非不善也而卒為奸
瞽瞍之舜鯀之禹習非不惡也而卒為聖人人之性善
惡果混乎故曰三子之言性也舉其中而遺其上下者
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曰然則性之上下者集有/其字
不可移乎曰上之性就學而愈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
[363-10a]
是故上者可學而下者可制也其品則孔子謂不移也
曰今之言性集有/情字者異于此何也曰今之言性者雜佛
老而言也雜佛老而言者奚言而不異
   原毁
古之君子其責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
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聞古之人有舜
者其為人也仁義人也求其所以為舜者責于已
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
[363-10b]
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聞古之人有周公者
其為人也多才與藝人也求其所以為周公者責于已
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不能是蚤夜以思去其
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聖人也後世無及焉
周公大聖人也後世無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
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責于已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
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為藝人
矣取其一不責其二即其新不究其舊恐恐然惟懼其
[363-11a]
人之不得為善之利一善易脩也一藝易能也其于人
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是不亦
待于人者輕以約乎今之君子則不然其責人也詳其
待已也亷詳故人難于為善亷故自取也少已未有善
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已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
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是不亦待其
身者已亷乎其于人也曰彼雖能是其人不足稱也彼
雖善是其用不足稱也舉其一不計其十䆒其舊不圖
[363-11b]
其新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聞也是不亦責于人者已
詳乎夫是之謂不以衆人待其身而以聖人望于人吾未
見其尊已也雖然為是者有本有原怠與忌之謂也怠
者不能脩而忌者畏人脩吾嘗試之矣嘗試語于衆曰
某良士某良士其應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踈
逺不與同其利者也不然則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
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嘗語于衆曰某非良士某非
良士其不應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踈逺不
[363-12a]
與同其利者也不然則其畏也不若是強者必悦于言
懦者必悦于色矣是故事脩而謗興徳高而毁來嗚呼
士之處此世而望名譽之光道徳之行難矣将有作于
上者得吾説而存之其國家可幾而理也一作可幾/于理也歟
   原鬼
有嘯于梁從而燭之無見也斯鬼乎曰非也鬼無聲有
立于堂從而視之無見也斯鬼乎曰非也鬼無形有觸
吾躬從而執之無得也斯鬼乎曰非也鬼無聲與形安
[363-12b]
有氣曰鬼無聲也無形也無氣也果無鬼乎曰有形而
無聲者物有之矣土石是也有聲而無形者物有之矣
風霆是也有聲與形者物有之矣人獸是也無聲與形
者物有之矣鬼神是也曰然則有怪而與民物接者何
也曰有是二説集有鬼物/有四字漠然無形與聲者鬼之常也
民有忤于天有違于民有爽于物逆于倫而感于氣于
是乎鬼有托于形有慿于聲以應之而下殃禍焉皆民
之為集有/之字也其既也又反乎其常曰何謂物曰成于形
[363-13a]
與聲者土石風霆人獸是也反其無聲與形者鬼神是
也不能有形與聲不能無形與聲者物恠是也故其作
而接于民也無恒故有動于民而為福亦有動于民而
為禍亦有動于民而莫之為禍福適丁民之有是時也
作原鬼
 
 
 
[363-13b]
 
 
 
 
 
 
 
 文苑英華巻三百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