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022 文苑英華-宋-李昉 (master)


[676-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苑英華巻六百七十六 宋 李昉等 編
 諫諍下
  上封事書一首
  論教本書一首
  初授拾遺上書一首
  論進奉書一首
  與人論諫書一首
[676-1b]
  直諫書一首
   上封事書        張九齡
五月二十日宣義郎左拾遺内供奉臣張九齡謹再拜
昧死上書開元神武皇帝陛下臣所上事以臣愚見並
當時尤切不敢飾詞伏願陛下親覽可否之宜幸甚幸
甚臣伏以陛下自克清内難光宅天下常欲躋人於富
夀致國於太平聖慮每勤徳音屢發然猶黎人未息水
旱為憂臣竊伏思之有由然矣臣聞乖政之氣發為水
[676-2a]
旱天道雖逺其應甚速新唐書/作邇昔者東海枉殺孝婦旱
者乆之一吏不明匹婦非命則天為之旱以昭其寃况
今六合之間元元之衆莫不懸命於縣令宅生於刺史
陛下所與共理此尤親於人者也多非其任徒有其名
致旱之由豈惟孝婦一事而已是以親人之任宜得其
賢用才之道宜重其選而今刺史縣令除京輔近處雄
望之州刺史猶擇其人縣令或備員而巳其餘江淮隴
蜀三河諸處除大府之外稍稍非才但於京官之中出
[676-2b]
為州縣者或是緣身有累在職無聲用於牧宰之間以
為斥逐之地或因勢附㑹遂忝髙班比其勢衰且無他
責又謂之不稱京職亦乃出為刺史至於武夫流外積
資而得官成於經乆不計於有才諸若此流盡為刺史
其餘縣令以下固不可勝言蓋甿庶所繫國家之本務
本務之職反為好進者所輕承弊之人每遭非才者所
擾陛下聖化從此不宣皆由不重親人之選以成其弊
而欲天下和洽固不可得也古者刺史入為三公郎官
[676-3a]
出宰百里莫不迓有所重勸其所行臣竊恠近俗偏輕
此任今朝廷卿士入而不出於其私情遂自得計何則
京華之地衣冠所聚子弟之間身名所出從容附㑹不
勞而成一出外藩有異於此人情進取豈忘於私但立
法制之不敢違耳原其本意固私是欲今大利在於京
職而不在於外郡如此則智能之士欲利之心日夜營
營寧肯復出為刺史縣令而陛下國家之利方頼智能
之士此輩既自固而不行在外者又技癢而求入如此
[676-3b]
則智能之輩常無親人者陛下又未格之以法無乃甚
不可乎故臣愚以為欲理之本莫若重刺史縣令此官
誠重智能者可行正宜懸以科條定其資歴凡不歴都
督刺史唐書有/雖字有髙第者不得入為侍郎列卿不歴縣
唐書有/雖字有善政者亦不得入為臺郎給舎雖即逺處
都督刺史至於縣令以次差降以為出入亦不得十年
頻在集作/任京職又不得十年盡任外官如此設科以救
其失則内外通理萬姓獲安集作/寧如積習為常遂其私
[676-4a]
計陛下獨宵衣旰食天下亦未之理也又古之選用賢
良取其稱職或遥聞而辟召或一見而任之是以士修
素行不圖僥倖羣小不逮亦用息心以故奸慝自止流
品不雜今天下未必理於上古而事務日倍於前誠為
不正其本而設巧於末所謂末者吏部條章動盈千百
刀筆之吏辨析毫釐節制搶攘溺於文墨胥徒之猾又
緣隙而起唐書作緣/姦而奮臣以為始造簿書以備用人之遺
忘耳今反求精於案牘不急於人才亦何異遺劍中流
[676-4b]
而刻舟以記去之彌逺可為傷心凡有稱吏部之能者
則曰從縣尉與主簿從主簿與縣丞斯選曹執文而善
知官次者也惟據其合與不合不論其賢與不肖大略
如此豈不謬哉陛下若不以吏部尚書侍郎為賢必不
授以職事尚書侍郎既以賢而受委豈復不能知人人
之難知雖自古所慎而拔十得五其道可行今則執唐/書
作/膠以格條貴於謹守幸其心能自覺者每選於所拔亦
有三人五人若又專固者則亦一人不拔據資配職自
[676-5a]
以為能為官擇人初無此意故使時人有平配之議唐/書
作/誚官曹無得賢之實朱紫同色清濁不分是於聖朝有
何禆益故臣以為選部之法弊於不變變法之易在陛
下渙然行之假且今之銓衡欲自為意亦限行之已乆
動必見疑遂用因循益為浮薄今若刺史縣令精覈其
人即每年當管之内應有合選之色先委考其才行堪
入品流然後送臺臺又推擇據所用之多少為州縣之
殿最一則州縣慎於集作/其所舉必取入官之才二則吏
[676-5b]
部因其有成無多庸人之數縱有不在送者妄起怨端
且猶分謗於外臺不至喧譁於南省今則每歲選者動
以萬計京師米物為之空虚豈多士若斯蓋渝濫至此
而欲仍舊致理難於改制祗益文法煩碎賢愚混雜就
中以一詩一判定其是非適使賢人君子從此遺逸斯
亦明代之闕政有識者之所歎息也又天下雖廣朝廷
雖衆而士之名賢誠可知也若使毁譽相亂聽受不明
事將巳矣無復可說如知其賢能各有品第每一官缺
[676-6a]
而不以次用之則是知而不為焉用彼相借如諸司清
要之軄當用第一之人及集有/其字要官闕時或以下等叨
進以故時議無髙無下唯論得與不得自然清議不立
名節不修上善則守志而俟集本唐書/並作後時中人則躁求
而易操其故何哉朝廷若以令名進人士子亦以修名
獲利而利之所出衆則趨焉已而名利不出於清修所
集作/趨多歸於人事其小者茍求輙集作/取得一變而至
阿私其大者許以分義再變而成朋黨斯並教化漸漬
[676-6b]
使之必然故於用人之際不可不第其髙下若髙下有
次不可妄干天下士流必刻意脩飾思齊日衆刑政自
清此興衰之大端安集作/焉可不察易曰履霜堅氷至言
聖人之見終始之微矣今所言上刺史縣令等事一皆
指實縱臣所欲變法不合時宜伏望更發睿圖及詢於
執事作為長筭振此頽風使官脩其方人受其福天下
幸甚伏惟陛下聰明神武動以聖斷正當可為之運未
行反本之法微臣企竦竊有所望伏願少留宸&KR0008稍覽
[676-7a]
愚誠必無可施行棄之非晩臣不勝塵露禆補之誠
   論教本書憲宗元/和四年     元 稹
某年某月日某官臣稹昧死再拜獻書皇帝陛下臣伏
見陛下降明詔修廢學增胄子選司成大哉堯之為君
伯夷典禮夔教胄子之深㫖也然而事有萬萬急於此
者臣敢昧死舊唐書作/冐昧殊死而言之臣聞諸賈生曰三代之
君仁且乆者教之然也誠哉是言且夫周成王人之中
材也近管蔡則讒入右文粹作親舊唐書/作有新唐書作任周召則義聞
[676-7b]
豈可謂天聰明哉然而克終於道者得不謂教之然耶
始其為太子也未生胎教既生保教太公為之師周公
為之傅召公為之保伯禽唐叔與之游禮樂詩書為之
文粹/作翫目不得閱淫艶妖誘之色耳不得聞優笑陵亂
之聲口不得習慘舊唐書文/粹作操斷擊搏之書居不得近容
順隂邪之黨游不得恣舊唐書/作縱追禽戮舊唐書/作逐獸之樂
玩不得有遐異僻絶之珍凡此數者非謂備之於前而
不為也亦將不得見而為之矣及其長而為君也血氣
[676-8a]
既定游習既成雖有放心快已之事日陳於前固不能
奪巳成之習已定之心矣則彼忠直道徳之言固吾之
所習聞也陳之者有以諭焉回佞庸違舊唐書作/庸佞違道之說
固吾之所積懼也謟之者有以辨焉人之情莫不欲耀
其所能而黨其所近苟將得志則必快其所藴矣物之
性亦然是以魚得水而㳺馬逸駕而走鳥得風集作/乗風
翔火得薪而熾此皆物之快其所藴也今夫成王所藴
道徳也所近聖賢也是以舉其近則周公左而召公右
[676-8b]
伯禽魯而太公齊快其藴則興禮樂而朝諸侯措刑罰
而美教化教之至也可不為舊唐書文/粹作謂信然哉及夫秦
則不然滅先王之學曰將以愚天下黜師保之位曰將
以明君臣胡亥之生也詩書不得聞聖賢不得近彼趙
髙者詐宦之戮人也而傅之以殘忍戕賊之術且曰恣
睢天下以為貴莫見其面以為尊是以天下之人未盡
愚而胡亥固巳不能分獸畜新唐書/作馬鹿矣趙髙之威攝天
下而胡亥固巳自幽於深宫矣彼李斯者秦之寵丞相
[676-9a]
也因集本文/粹作困讒寃死無所自明而况於疎逺之臣庶乎
若此文粹/作然則秦之亡有以致之也漢髙承之以兵革漢
文守之以㢘謹卒不能蘇復大訓是以景武昭宣天資
集作/質甚美纔可以免禍亂哀平之間則不能虞簒弑矣
然而惠帝廢易之際猶賴羽翼以勝其邪心是後有國
之君議教化者莫不以興㢘舉教設學崇儒為意曾不
知教化之不行自貴者始畧其貴者教其賤者無乃鄰
於倒置乎洎我太宗文皇帝之在藩邸以至于為太子
[676-9b]
也選知道徳者十八人與之游習即位之後雖游宴飲
食之間若十八人者實在其中上失無不言下情無不
逹不四三年而名髙盛古豈一日二日而致是乎游習
之之漸也貞觀以還師傅之官皆宰相兼領其餘官寮
集無/之字選亦甚重焉馬周以位集作/官髙恨不得為司議
郎此其驗也文皇之後漸疎之賤之至於母后臨朝翦
棄王族二唐書/作室當中睿二聖厄難舊唐書/作勞勤之際雖有骨
鯁敢言之士既不得在調䕶保安之職終不能措唐書/作吐
[676-10a]
扶衛之一詞而令醫集本文粹/無醫字匠胡安金藏剖腹以明
之豈不大哀哉兵興已集作/以來兹弊尤甚師資保傅之
官非疾廢眊瞶不任事者為之即休戎罷帥不知書者
處之至於教諭贊議之徒疎冗散賤之士甚者縉紳恥
舊唐書集/本有由字之夫以匹夫之愛其子者猶求明哲慈惠之
師以教之直諒多聞之友以成之豈天下之元子二唐/書作
良/而可以疾廢眊瞶不知書者為之師疎冗散賤不適
用者為之友乎此何足反居上舊唐書作/不及上古之甚也近制
[676-10b]
宫寮之外徃徃以沉滯之老儒充侍書侍讀之選而又
疎棄斥逺之越月踰時不得召見彼又安能傅成道徳
而保養其舊唐書/有身字躬哉臣以為積此弊者豈不以皇天
眷祐祚我唐徳以舜繼文粹作以/舜生舜舜以堯繼堯傳陛下
十一聖矣莫不生而神明長而仁聖以是為屑屑習儀
者故不之省耳臣獨以為於列聖之謀則可也計無窮
之業以傳後嗣則不可脫或萬代之後有若周成王中
才者而又生於深宫優笑之間無周召保助之教則將
[676-11a]
不能知喜怒哀樂之所自矣况稼穡之艱難乎今陛下
以上聖之資肇臨海内是天下人人舊唐書/作之人傾耳注目
舊唐書集/本作心之日也特願陛下思成王訓導之功念文皇
游習之漸選重師保慎擇集作/簡宫寮皆用博厚𢎞深之
儒而又練舊唐書/作明逹機務者為之更進迭見日就月將
因令皇太子洎諸生舊唐書作/聚諸生定齒胄講業之儀行嚴
師問道之禮至徳要道以成之撤膳記過以警之血氣
未定則輟禽色之娛以就學聖質既備則資游習之善
[676-11b]
以𢎞徳此所謂一人集作/有元良萬邦以貞之化也豈直
修廢學選司成而足倫匹其盛哉而又俾則舊唐書/作知
王莫不幼同師長同術識君道之素定知天倫之自然
然後選用賢良樹為藩屏出則有晉鄭魯衛之盛入則
有東牟朱虚之强蓋所謂宗子維城犬牙磐石之勢也
又豈與夫魏晉以降囚賤其兄弟而自翦其本枝者可
同年而語哉集作/乎微臣竊不自揆思為陛下永建無窮
之長筭輙敢冒昧殊死而言之
[676-12a]
   初授拾遺獻書憲宗元/和二年   白居易
五月八日翰林學士將仕郎守左拾遺臣白居易頓首
頓首謹昧死獻書于旒扆之下臣伏奉前月二十八日
恩制除授臣左拾遺依前充翰林學士者臣已與崔羣
同狀陳謝但言忝冒未吐衷誠今者再黷宸嚴伏惟重
賜詳覽臣謹按六典左右拾遺掌供奉諷諫凡發令舉
事有不便於時不合於道者小則上封大則廷諍其選
甚重其秩甚卑所以然者抑有由也大凡人之情位髙
[676-12b]
則惜其位身貴則愛其身惜位則偷合而不言愛身則
茍容而不諫此必然之理也故拾遺之置所以卑其秩
者使位未足惜身未足愛也所以重其選者使上不忍
負恩下不忍負心也夫位未足惜恩不忍負然後能有
闕必規有違必諫朝廷得失無不察天下利病無不言
此國朝置拾遺之本意也由是而言豈小臣愚劣昧懦
所宜居之哉况臣本鄉里一作/校竪儒府縣走吏委心泥
滓絶望煙霄豈意聖慈擢居近職每宴飫集作/飲無不先
[676-13a]
及每慶賜無不先霑中廐之馬代其勞内厨之膳給其
食朝慙夕惕已逾半年塵曠漸深憂愧彌劇未申微效
又擢清班臣所以授官以來僅經十日食不知味寢不
遑安唯思粉身以荅殊寵但未獲粉身之所耳今陛下
肇建皇極初受鴻名夙夜憂勤以求致理每施一政舉
一事無不合於道便於時故天下之心顒顒然日有望
於太平也然而今而後萬一事有不便於時者陛下豈
不欲聞之乎萬一政有不合於道者陛下豈不欲革之
[676-13b]
乎儻集作/候陛下言動之際詔令之間小有遺闕稍闗損
益臣必宻陳所見潜獻所聞但在聖心裁斷而已臣又
職在中禁不同外司欲竭愚衷合先陳露伏希天鑒深
察赤誠無任感恩欲報懇欵屏營之至謹言
   論進奉書憲宗/      皇甫湜
臣聞一人莫非王臣尺土莫非王有山川林澤文粹/作藪
所産殖雨露春秋之所成就莫非王財誠宜推至公以
示無外今國家既有公府又為私藏使州郡貢賦之外
[676-14a]
進奉相及恐非以天下為家示天下無私之道也且任
土作集作/之貢生産有常履畆之稅集作/收等籍既定人識
所出吏難為奸既無度程莫知紀極恣横徵發因緣贓
私驅陛下赤子措之不存之地侈君之嗜慾惑君之聰
明實大奸之門大罪之竇也臣雖熟知陛下上聖之姿
深仁之理凡内藏之實以充讌賜非務積藏如四逺未
知何如百姓受弊何如後嗣平中之主由此傷儉徳萌
侈心何雖漢有少府水衡筦𣙜山澤之利終不若領之
[676-14b]
於大農也且地之財無盡王之用不㑹何必固立集作/之
内府以開濫闗耶伏望陛下罷内藏歸之公府約進奉
之禮集作約别進/合古之制徵斂有常財用無虧絶奸之根源除
政之粃蠧全大體興太和天下大幸伏見去集作/正月十
一日赦書陛下深念疲人懇責貪吏徃之隨使貢來一
皆罷之此實白日之明層雲之澤也凡諸州府必有羡
餘不歸之王庭必沒之集作/于私室伏請每使當罷必上
其數而謹其收水旱之不虞疾疫之不期以振疲集作/罷
[676-15a]
羸以代蠲免軍旅之事工役之用以給其費以供其須
居常之歲閉以待時無敢散洩以干刑司如是則大賴
於人大伸於用矣
   與人論諫書       杜 牧
某疎愚放文粹/作怠惰不識機括獨好讀書讀之多矣每見
君臣治亂之間興亡諫諍之道遐想其人䑛筆和墨則
冀人君一悟而至於治平不悟則烹身滅族惟此二者
不思中道自秦漢以來凡千百輩不可悉數然怒諫而
[676-15b]
激亂生禍者累累皆是納諫而悔過行道者不能百一
何者皆以辭語迂險指射醜惡致使然也夫迂險之言
近於誕妄指射醜惡足以激怒夫以誕妄之說激怒之
辭以卑陵尊以下干上是以諫殺人者殺人愈多諫畋
獵者畋獵愈甚諫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諫任小人者小
人愈寵觀其旨意且欲與諫者一鬬是非一决怒氣耳
不論其他是以每於本事之上尤增飾之今有兩人道
未相信甲謂乙曰汝好食某物慎勿食果便食之必死
[676-16a]
乙必曰我食之乆矣汝為我死必倍食之甲若謂乙曰
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茍食多集作/多食必生疾集作/病乙必
因而謝之减食何則集作/者迂險之言則欲反之循常之
說則必信之此乃常人之情世多然也是以因諫而生
亂者累累皆是也漢成帝欲御樓船過渭水御史大夫
薜廣徳諫曰宜從橋陛下不聽臣自刎以血汚車輪陛
下不得入廟矣集本文粹並作陛下不廟/矣仍註云不得入廟祠也上不說張猛
曰臣聞主聖臣直乗船危就橋安聖主不乗危御史大
[676-16b]
夫言可聽上曰曉人不當如是耶謂諫諍之言當/如猛之詳善乃從
橋近者寳歴中敬宗皇帝欲幸驪山時諫者至多上意
不决拾遺張權輿伏紫宸殿下叩頭諫曰昔周幽王幸
驪山為犬戎所殺秦始皇葬驪山國亡𤣥宗皇帝宫驪
山而祿山亂先皇帝幸驪山而享年不長帝曰驪山若
此之凶耶我宜一徃以驗彼言後數日自驪山囘語親
幸曰叩頭者之言安足信哉漢文帝亦謂張釋之曰卑
之無甚髙論令一有/今字可行也今人平居無事友朋骨肉
[676-17a]
切磋規誨之間尚宜旁引曲釋亹亹繹繹使其樂去其
不善而樂行其善况於君臣尊卑之間欲因激切之言
而望道行事治者乎故禮稱五諫而直諫為下前數月
見報上披閣下諫疏錫以幣帛僻左且逺莫知其故近
於游客處一覩閣下諫草明白辨婉出入有據吾君聖
明宜為動心數日在手味之不足且忭且喜且慰三者
交并不能自止吾君聞諫既且行之仍復寵錫誘能諫
者斯乃堯舜禹湯文武之心也聞於逺地宜為吾君忭
[676-17b]
也閣下以忠孝文章立於朝廷勇於諌而且深於其道
果能動吾君而光世徳牧承集作/䝉閣下之厚愛冀於異
時資閣下之知以進尺寸能不為閣下之喜復自喜也
吾君今日披一疏而行之明日聞一言而用之賢才忠
良之士森列朝廷是必集作/以奮起志慮各盡所懐則文
祖武宗之業窮天盡地日出月入皆可洒掃以復厥初
牧縱不得効用但於一官一局筐篋簿書之間活妻子
而老身命文粹有/焉字作為歌詩稱道仁聖天子之所為治
[676-18a]
則為有餘能不自慰故獲閣下之一疏忭喜慰三者交
并真不虚也宜如此也無因面讚其事書紙言誠不覺
繁多某再拜
   直諫書         劉允章
救國賤臣前翰林院學士劉允章謹冒死上諫皇帝陛
下臣聞太直者必孤太清者必死昔晁錯勸削諸侯之
地以䝉不幸之誅商鞅除不軌之臣而受無辜之戮今
并臣三人矣伏一無/伏字守忠懐信口不宣心則刎頸刳腸
[676-18b]
向闕廷而死者并臣是也救國策從千里而來欲以肝
腦上汙天廷欲以死屍下救黎庶臣死之後不見聖代
清平故留賤臣以諫明主今短書一封不入長策伏䝉
不收所以仰天搥胷放聲大哭殺身則易諫主則難以
易死之臣勸難諫之主伏見陛下初登九五頒下諸州
開直諫門言者無罪四方雷震百里奔馳至闕廷者願
陛下致昇平之業矣陛下既不用其策不捨其過或鞭
撻市朝囚禁園苑深一作/沉埋溝壑者不知其數乞食道
[676-19a]
路者不記其名夫輸忠獻策之臣匍匐闕廷者豈敢欺
陛下乎大臣愛位而不敢言小臣畏死而不敢諫忘生
請死之罪徃徃冒死天庭者知陛下覺悟也伏聞樞宻
之事要在殱疑作/纎人以宰臣為度外之官以御史為不
速之任寃者不得伸君子所以深藏小人所以深亂自
古帝王以御史為耳目以宰相為股肱股肱廢則不能
用耳目蔽則不能視今陛下廢股肱蔽耳目塞諫諍罪
忠良欲令四海不言萬方鉗口可不畏也臣恐千秋萬
[676-19b]
歲說陛下不聖笑陛下不明臣所以急也當今天下求
進之臣智者不肯自言不肖愚者不肯自言不賢故使
賢愚混雜善惡同羣真智真愚何所分别取之則善惡
進捨之則賢愚退何不使至愚在野至賢入仕使疑作/今
天下食祿之家凡有八入臣請為陛下數之節度使奏
改一入也用錢買官二入也諸色功優三入也從武入
文四入也虚銜入仕五入也改偽為真六入也媚道求
進七入也無功受賞八入也國有九破陛下知之乎終
[676-20a]
年聚兵一破也蠻夷熾興二破也權豪奢僭三破也大
將不朝四破也廣造佛寺五破也賂賄公行六破也長
吏殘暴七破也賦役不等八破也食祿人多輸稅人少
九破也臣聞自古帝王終日勸農猶恐其飢終日勸桑
猶恐其寒此輩不農不桑坐食天下欲使天下之人盡
為將士矣舉國之人盡為僧尼矣舉國之人盡為刼賊
矣欲使誰人蠶桑乎今天下蒼生凡有八苦陛下知之
乎官吏苛刻一苦也私債徵奪二苦也賦稅繁多三苦
[676-20b]
也所由乞歛四苦也替逃人差科五苦也寃不得理屈
不得伸六苦也凍無衣飢無食七苦也病不得醫死不
得葬八苦也仍有五去勢力侵奪一去也奸吏隠欺二
去也破丁作兵三去也降之疑/為客四去也避役出家
五去也人有五去而無一歸人有八苦而無一樂國有
九破而無一成官有八入而無一出凡有三十餘條上
古已來未之有也天下百姓哀號於道路逃竄於山澤
夫妻不相活父子不相救百姓有寃訴於州縣州縣不
[676-21a]
理訴於宰相宰相不理訴於陛下陛下不理何以歸哉
伏見蠻冦欺侵神道誑惑我國家作亡命之渠魁為逋
逃之窟穴徵兵五年今日誅之何見之晩也臣聞却以
疑/未終銷兵於當時本無養兵日為一作/與亂臣張本也
今不除其亂本而除其亂苗士卒蕩盡於中原玉帛多
亡於道路嶺外仍令節度四面討除蒼生嗷嗷何負陛
下今行此討罰以為上策臣恐今年除一承嗣明年又
生一承嗣天下征戰未有了期則禍難起於腹心蜂蠆
[676-21b]
生於手足陛下左右無人敢言但知潤色美詞恱情暢
志而已豈知千里零落萬里凋殘者哉今國家狼戾一/作
狽/如此天下知之陛下獨不知之天下不敢言臣獨言
之萬死一生臣死一介之命救萬人之命臣今雖死猶
勝於生臣獻策千條未䝉一問覊孤貧病流落風塵眷
戀朝廷而不能去儻陛下覽臣愚見知臣愚忠則理亂
斯須存亡瞬息太平之日昭然目前必也陛下不以萬
國為心不以百姓為本臣當幸歸滄海葬江魚之腹不
[676-22a]
忍見國難危臣之願畢矣臣懇擗一作/辭不勝痛切感懼
之至
 
 
 
 
 
 
[676-22b]
 
 
 
 
 
 
 
 文苑英華巻六百七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