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022 文苑英華-宋-李昉 (master)


[494-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苑英華卷四百九十四 宋 李昉等 編
 帝王
  歴代帝王為理一道  納諌一道
  去諂佞一道     睦親一道
  養老一道      御功臣之術一道
  辨興亡之由一道   王澤流人心感一道
  君不行臣事一道
[494-1b]
  人之困窮由君之奢欲一道
   歴代帝王為理見四百八/  呉師道
   納諌上封章/廣視聽       白居易
問國家立諌諍之官開啓沃之路乆矣而謇諤者未盡
其節謀猷者未竭其誠思欲取天下之耳目裨我視聽
盡天下之心智為我思謀政之壅蔽者决於中令之滅
絶者通於外上無違德下無隠情何為何方得至於此
又問先王立訓唯諌是從然則厯代君臣有賢有否至
[494-2a]
若獻替之際是非之間或集作/若君過臣規固宜有言必
納如上得下失豈可從諌如流以是訓人其義安在
  自此至卷終並於白居易集凖備制科七十/五門中摘取九篇其問荅皆白居易擬作
   對
對臣聞天子之耳不能自聦合天下之耳聽之而後聦
也天子之目不能自明合天下之目視之而後明也天
子之心不能自聖合天下之心思之而後聖也若天子
唯以兩耳聽之兩目視之一心思之則十歩之外不能
[494-2b]
聞也百歩之外不能見也殿廷之間不能知也而况四
海之大萬幾之重集作萬/樞之繁者乎聖人知其然故立諌諍
諷議之官開獻替啓沃之道俾乎補察遺闕輔佐聡明
猶懼其未也於是設敢諌之皷建進善之旌立誹謗之
木工商得以流議士庶得以傳言然後過日聞而徳日
新矣是以古之聖王由此塗出焉臣又聞不棄死馬之
骨然後良驥可得至也不棄狂夫之言然後嘉謀可得
聞也茍臣管見之中有可取者陛下取而行之茍臣芻
[494-3a]
言之中有可採者陛下採而用之則聞之者必曰如某
之言如某之見猶且不棄况愈於某之徒歟則天下謀
猷之士得不比肩而至乎天下謇諤之臣得不繼踵而
來乎故覽其謀猷則天下之利病如懸之集作/於握中矣
納其謇諤則朝廷之得失如措諸掌内矣所謂用天下
之耳聽之則無不聦也用天下之目視之則無不明也
用天下之心思謀之則無不聖神也聖神啓於上聦明
逹於下如此則何壅塞之有耶何滅絶之有耶臣又嘗
[494-3b]
觀歴代之人君有愚有賢舉事非盡失也人臣者有能
有否出言非盡得也然則先王勤勤懇懇勸從諌戒自
用者又何哉豈不以自古以來君雖有得未有拒諫而
理者也况其有失乎臣雖有失未有從諌而亂者也况
其有得乎勤懇勸戒之義在於此矣伏惟陛下鑑之
   去諂佞從讜/直
問天地無私賢愚間生焉理亂有時邪正迭用焉然則
理代豈遂無愚邪者耶將有而不任耶亂代豈遂無賢
[494-4a]
正者耶將有而不用耶思决所疑其徵何驗集作可/徵其驗
又問歴代之君無不知用賢則理用愚則亂從諌興從
佞亡也而取舍之際紛然自迷故誅放者多非小人寵
用者鮮有君子至使衰亡危亂歴代相仍集作/望豈臣之
邪正惑其心乎將已之愛惡昏其鍳乎昏惑之由必有
其故
   對
對臣聞昏明不並興邪正不兩廢盖賢者進則愚者退
[494-4b]
矣曲者用則直者隠矣亦猶晝夜相代寒暑相推必然
之理也然則興盛之代非無小人小人之道消不能見
而為亂也昏衰之代非無君子君子之道消不能出而
為理也故殷紂之末三仁在朝虞舜之初四㐫在位雖
仁在朝不能用之所以喪天下速於旋踵也雖㐫在位
卒能去之所以理天下易於覆掌也用舍興亡之驗唯
明主能察焉然則歴代之主莫不知邦以賢盛以愚衰
君以諌安以佞危然則猶前車覆而後車不誡者何也
[494-5a]
盖常人之情恱其從命遜志者惡其違已守道者又君
子難進而易退况惡之乎小人易進而難退况恱之乎
是則常主之待君子也必敬而疎其遇小人也必輕而
狎狎則恩易下及疎則情難上通是以面從者日親動
則假虎威而自負也骨鯁者日疎言則犯龍鱗而必死
也故政令日以壞邦家日以傾斯所以變盛為衰轉安
為危者矣是以明王知君子之守道也雖違於已引而
進之知小人之徇惑也雖從於命推而逺之知讜言之
[494-5b]
為良藥也雖逆於耳恕而容之知佞言之為美疢也雖
遜於心忍而絶之故政令日以和邦家日以理斯所以
變衰為盛轉危為安者矣盛衰安危之効唯明主能鍳

   問睦親選左/用
   對
對臣聞南面而理天下自人道始也人道之始始於親
親故堯之教也睦九族而平百姓文王之教也刑寡妻
[494-6a]
而御邦家斯可謂教之源理之本也今陛下誠欲推其
恩廣其愛使恵洽九族化流萬人則宜乎先親後疎自
近及逺者也然則置其師傅閑之以教訓選其賢能授
之以官政或出為牧守或入為公卿如此則雖無三代
封建之官而有三代翼戴之實也使棣華之詠協於内
麟趾之風著於外所謂枝葉茂而本根可庇骨肉厚而
家國自肥則天下之人相從而化矣故曰未有九族睦
而萬人叛者也未有九族離而萬人和者也盖先王所
[494-6b]
以布六順而化百姓敷五教而恊萬邦者由此道素行
故也
   問養老在使之/夀富貴
   對
對臣聞昔者西伯善養老而天下歸之集作/心善養者非
家至户見衣而食之也盖能為其立田里之制以安其
業樹畜養之産以厚其生使生有所養老有所終死有
所送也近代之主以為老者非帛不煖非肉不飽而時
[494-7a]
頒其布帛肉粟之賜則為養老之道盡於是矣臣以為
此小恵也非大徳也何則賜之以布帛仁則仁矣不若
勸其桑麻之業使天下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賜之肉粟
恵則恵矣不若教其雞豚之畜使天下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然後牧以仁賢慎其刑罰雖不與之年而老者得
以夀矣不奪其力不擾其時雖不與之財而老者得以
富矣使幼者事長少者敬老雖不與之爵而老者得以
貴矣此三代盛王所以不遺年而興孝者用此道也
[494-7b]
   問御功臣之術
   對
對臣聞明王之御功臣也量其功而限之以爵審其罪
而糾之以法限之以爵故爵加而知榮矣糾之以法故
法行而知恩矣恩榮並加畏愛相濟下無貳志上無疑
心此明王所以念功勞而全君臣之道也若不限之以
爵則無厭之心生矣雖極人臣之位而不知榮也若不
糾之以法則不忌之心起矣雖竭人主之寵而不知恩
[494-8a]
也恩榮不知畏愛不立而望奉上之心盡念功之道全
或恐難矣故傳曰報者倦矣施者未厭此由爵無限而
法不行使之然也惟陛下察之
   辨興亡之由由善惡/之積
問萬姓親怨之由百王興亡之漸將獨繫於人乎抑亦
繫於君乎
   對
對臣觀前代邦之興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得其
[494-8b]
人失其人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漸矣天地不
能頓為寒暑必漸於春秋人君不能頓為興亡必漸於
善惡善不積不能勃然而興惡不積不能忽焉而亡善
與惡始繫於君也興與亡終繫於人也何則君苟有善
人必知之知之又知之其心歸之歸之又歸之則載舟
之水由是積焉君茍有不善二字集/作惡人亦知之知之又
知之其心去之去之又去之則覆舟之水由是積焉故
曰至高而危者君也至愚而不可欺者人也聖人知其
[494-9a]
然故法上天不息之道以脩已法下地不動之徳以安
人脩已者慎於中也慄然如履薄氷安人者敬其下也
凛然如馭朽索猶懼其未也加以樂人之樂人亦樂其
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憂樂同於人敬慎著於已如
是而不興反是而不亡者自生人以来未之有也臣愚
以為百王興亡之漸在於此矣
   問王澤流人心感在恕已/及物
   對
[494-9b]
夫欲使王澤旁流人心大感則在陛下恕已及物而已
夫恕已及物者無他以心度心以身觀身推其所為以
及天下者也故已欲安則念人之重擾也已欲夀則念
人之嘉生也已欲逸則念人之憚勞也已欲富則念人
之惡貧也已欲温飽則念人之凍餒也已欲聲色則念
人之怨曠也今陛下念其重擾則煩暴之吏退矣念其
嘉生則苛酷之吏黜矣念其憚勞則土木之役息矣念
其惡貧則服御之費省矣念其凍餒則布帛禾麥之稅
[494-10a]
輕矣念其怨曠則妓樂嬪嬙之數減矣推而廣之念一
知十盖聖人之道也始則恕已以及人終則念人而反
已故恕之又恕之則澤不得不流矣念之又念之則人
心不得不感矣澤流心感而天下不太平者未之有也
   問君不行臣事委任/宰相
   對
臣聞建官施令者君所執也率職知事者臣所奉也臣
行君道則政専君行臣道則事亂専與亂其弊一也然
[494-10b]
則臣道者百職至衆萬事至繁誠非一人方寸所能盡
也故王者但操其要擇其人而已將在乎分務於羣司
各令督責考課受成於宰相不以勞倦自嬰然後謹殿
最而賞罰焉審幽明而黜陟焉則萬樞之要畢矣故失
君道者雖多夕惕若厲之慮而彞倫未必叙也行臣事
者雖多日昃不食之勤而庶績未必凝也得其要逸而
有終非其宜勞而無功故也臣又聞坐而論道三公之
任也作而行之卿大夫之職也故陳平不知錢穀丙吉
[494-11a]
不問死傷者此有司之職非宰相之任也夫以宰相尚
不可侵有司之職况人君可侵宰相之任乎可侵百執
事之事乎臣又聞宰相之任者上代天工下執人柄羣
職由之而理亂庶政由之而弛張君之心膂待宰相而
啓沃君之耳目待宰相而聡明設其位不可一日無其
人得其人不可一日無其寵疑則勿用用則勿疎然後
能訢合其心馴致其道盖先王所以端拱凝旒而天下
大理者無他焉委務於有司也仰成於宰相也
[494-11b]
   人之困窮由君之奢欲
問近古以来君天下者皆患人之困而不知困之由皆
欲人之安而不得安之術今欲轉勞為逸用富易貧究
困之由矯其失於既往求安之術致其利於將来審而
行之以康天下
   對
對臣聞近古以来君天下者皆患人之困而不知困之
由皆欲人之安而不得安之術臣雖狂瞽然粗知之臣
[494-12a]
竊觀前代人庶之貧困者由官吏之縱欲也官吏之縱
欲者由君上之不能節儉也何則天下之人億兆也君
者一而已矣以億兆之人奉其一君則君之居處雖極
土木之工殫金玉之飾君之衣食雖窮海陸之珍處文
彩之華君之耳目雖慆鄭衛之音厭燕趙之色君之心
體雖倦畋漁之樂疲轍跡之遊猶未至擾於人傷於物
何者以至多奉至少故也然則一縱一放而弊及於人
者又何哉盖以君之命行於左右左右頒於方鎮方鎮
[494-12b]
布於州牧州牧逹於縣宰縣宰逹於鄉吏鄉吏傳於村
胥然後至於人焉自君至人等級若是所求既衆所費
滋多則君取其一而臣已取其百矣所謂上開一源下
生百端者也豈直若是而已哉盖君好則臣為上行則
下效故上茍好奢則天下貪暴之吏將肆心焉上苟好
利則天下聚斂之臣将寘力焉雷動風行日引月長上
益其侈下成其私其費盡出於人人亦何堪其弊此又
為害十倍於前也夫如是則君之躁靜為人勞逸之本
[494-13a]
君之奢儉為人貧冨之源故一節其情而下有以獲其
福一肆其欲而下有以罹其殃一出善言則天下之心
同其喜一違善道則天下之心共其憂盖百姓之殃不
在乎鬼神百姓之福不在乎天地在乎君之躁靜奢儉
而已矣是以聖王之脩身化下也宫室有制服食有度
聲色有節畋遊有時不徇已情不窮已欲不殫人力不
耗人財夫然故誠發乎心徳形乎身政加乎人化逹乎
天下以此禁吏則貪欲之吏不得不亷矣以此牧人則
[494-13b]
貧困之人不得不安矣困之由安之術以臣所見其在
兹乎
 
 
 
 
 
 文苑英華卷四百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