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c0005 大智度論-後秦-龍樹菩薩 (TKD)


[14-1480c]


[14-1480c]
大智度論釋曇無竭品第八十九卷苐九十九
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經尒時曇無竭菩薩摩訶薩語薩陀波
崙菩薩言善男子諸佛無所従來去
亦無所至何以故諸法如不動相諸
法如卽是佛善男子無生法無來無
去無生法卽是佛無滅法無來無去
無滅法卽是佛實際法無來無去實
際法卽是佛空無來無去空卽是佛
善男子無染無來無去無染卽是佛
寂滅無來無去寂滅卽是佛虛空性
無來無去虛空性卽是佛善男子離
是諸法更無佛諸佛如諸法如一如
無分別善男子是如常一無二無三
出諸數法無所有故譬如春末月日
中熱時有人見焰動逐之求水望得
於汝意云何是水従何池何出何泉
來今何所去若入東海西海南海北
海耶薩陀波崙言大師焰中尙無水云
何當有來處去處曇無竭菩薩語薩
陀波崙菩薩言善男子愚夫無智爲
[14-1481a]
熱渴所逼見焰動無水主水想善男
子若有人分別諸佛有來有去當知是
人皆是愚夫何以故善男子諸佛不
可以色身見諸佛法身無來無去諸
佛來處去處亦如是善男子譬如幻
師幻作種種若象若馬若牛若羊若
男若女如是等種種諸物於汝意云
何是幻事従何處來去至何所薩陀
波崙菩薩言大師幻事無實云何當
有來去處善男子是人分別佛有來
有去亦如是善男子譬如夢中見若
象若馬若牛若羊若男若女於汝意云
何夢中所見有來處有去處不薩陀
波崙言大師是夢中所見虛妄云何
當有來去善男子是人分別佛有來
有去亦如是善男子佛說諸法如夢
若有衆生不知是諸法義以名字色身
著佛是人分別諸佛有來有去不知
諸法實際相故皆是愚夫無智之數
是人數數徃來五道遠離般若波羅
蜜遠離諸佛法善男子佛說諸法如
幻如夢若有衆生如實知是人不分
別諸法若來若去若生若滅若不分
大智度論苐九十九卷苐二張正
[14-1481b]
別諸法若來若去若生若滅則能知
佛所說諸法實相是人行般若波羅
蜜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名爲眞
佛弟子不虛妄食人信施是人應受
供養爲世間福田善男子譬如大海
水中諸寶不従東方來不従南方西
方北方四維上下來衆生善根因緣
故海生此寶此寶亦不無因緣而生
是寶皆従因緣和合生是寶若滅
亦不去至十方諸緣合故有諸緣離
故滅善男子諸佛身亦如是従本業
因緣果報生生不従十方來滅時亦
不去至十方但諸緣合故有諸緣離
故滅善男子譬如箜篌聲出時無來
處滅時無去處衆緣和合故生有槽
有頸有皮有絃有柱有棍有人以手
鼓之衆緣和合而有聲是聲亦不従
槽出不従頸出不従皮出不従絃出
不従杜出不従棍出亦不従人手出衆
緣和合爾乃有聲是因緣離時亦無去
處善男子諸佛身亦如是従无量功德
因緣生不従一因一緣一功德生亦不
無因緣有衆緣和合故有諸佛身不
大智度論苐九十九卷苐三張正
[14-1481c]
獨従一事成來無所従去無所至善
男子應當如是知諸佛來相去相善
男子亦當知一切法無來去相汝若
知諸佛及諸法無來無去無生無滅
相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能
行般若波羅蜜及方便力尒時釋提
桓因以天曼陁羅花與薩陀波崙菩
薩摩訶薩作是言善男子以是花供
養曇無竭菩薩摩訶薩我當守護供
養汝所以者何汝因緣力故今日饒
益百千万億衆生使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善男子如是善人甚爲難
遇爲饒益一切衆生故无量阿僧祗劫
受諸勤菩薩陀波崙菩薩摩訶薩受釋
提桓因曼陁羅花散曇無竭菩薩上
白言大師我従今日以身屬師供給
供養如是三白巳合手師前立是時長
者女及五百侍女白薩陀波崙菩薩
言我等従今日亦以身屬師我等以
是善根因緣故當得如是法亦如師
所得共師世世供養諸佛世世常供
養師是時薩陀波崙菩薩語長者女
及五百女人若汝等以誠心屬我者
大智度論苐九十九卷苐四張正
[14-1482a]
我當受汝諸女言我等以誠心屬師
當隨師教是時薩陀波崙菩薩及五
百女人幷諸莊嚴寶物上妙供具及
五百乘七寶車奉上曇無竭菩薩白
言大師我持是五百女人奉給大師
是五百乘車隨師所用尒時釋提桓
囙讃薩陀波崙菩薩言善哉善哉善
男子菩薩摩訶薩捨一切所有應如
是如是布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作如是供養說法人必得聞般
若波羅蜜及方便力過去諸佛本行
菩薩道時亦如是住布施中得聞般
若波羅蜜及方便力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尒時曇無竭菩薩欲令薩
陀波崙菩薩善根具足故受五百乘
車長者女及五百侍女受巳還與薩
陀波崙菩薩是時曇無竭菩薩說法
日沒起入宮中薩陀波崙菩薩摩訶
薩作是念我爲法故來不應坐臥當
以二事若行若立以待法師従宮中
出說法尒時曇無竭菩薩七歲一心
入無量阿僧祗菩薩三昧及行般若
波羅蜜方便力薩陀波崙菩薩七歲
大智度論苐九十九卷苐五張正
[14-1482b]
經行住立不坐不臥無有睡眠無欲
恚惱心不著味但念曇無竭菩薩摩
訶薩何時當従三昧起出而說法薩
陀波崙菩薩過七歲巳作是念我當
爲曇無竭菩薩摩訶薩敷說法座曇
無竭菩薩摩訶薩當坐上說法我當
灑地清淨散種種華莊嚴是處爲曇
無竭菩薩摩訶薩當說般若波羅蜜
及方便力故是時薩陀波崙菩薩與長
者女及五百侍女爲曇無竭菩薩摩訶
薩敷七寶牀五百女人各脫上衣以
敷座上作是念曇無竭菩薩摩訶薩
當坐此座上說般若波羅蜜及方便
力薩陀波崙菩薩敷座巳求水灑地
而不能得所以者何惡魔隱蔽令水
不現魔作是念薩陀波崙菩薩求水
不得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行乃至
生一念劣心異心則善根不増智慧
不照於一切智而有稽留尒時薩陀波
崙菩薩作是念我當自刺其身以血灑
地令無塵土來坋大師我何用此身此
身必當破壞我従無始生死巳來數
數喪身未曾爲法卽以利刀自㓨出
血大智度論苐九十九卷苐六張

[14-1482c]
灑地薩陀波崙菩薩及長者女幷五
百侍女皆無異心惡魔亦不能得便
是時釋提桓因作是念未曾有也薩
陀波崙菩薩受法乃爾以刀自刺出
血灑地薩陀波崙及衆女人心不動
轉惡魔波旬不能壞其善根其心堅
固發大莊嚴不惜身命以深心欲求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度一切衆
生無量生死苦釋提桓因讃薩陀波
崙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精進力
大堅固難動不可思議汝愛法求法
最爲無上善男子過去諸佛亦如是以
深心愛法惜法重法集諸功德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薩陀波崙菩薩
作是念我爲曇無竭菩薩摩訶薩敷
法座掃灑清淨巳訖當於何處得好
名華莊嚴此地若曇無竭菩薩摩訶
薩法座上坐說法時亦當散華供養釋
提桓因知薩陀波崙菩薩心所念卽
以三千石天曼陀羅華與薩陀波崙
薩陀波崙受華以半散地留半得曇
無竭菩薩摩訶薩坐法座上說法時
當供養尒時曇無竭菩薩摩訶大智
度論苐九十九卷苐七張正
[14-1483a]
薩過七歲巳従諸三昧起爲說般若波
羅蜜故與無量百千万衆恭敬圍遶
徃法座上坐薩陀波崙菩薩摩訶薩
見曇無竭菩薩摩訶薩時心淨悦樂
譬如比丘入第三禪釋
曰薩陀波崙菩薩雖知諸法空無來
去相未能深入亦不能解種種法門於
諸佛身恭敬深重故不能觀空如大
海水波其力雖大到湏彌山邊則退
而無用薩陀波崙亦如是雖有大空
智力到佛所則亦無用是故曇無竭
菩薩今爲說諸佛無所従來去亦無
所至此中曇無竭自說因緣所謂諸
法如不動相諸法如卽是佛問曰何
等是諸法如答曰諸法實相所謂性
空無所得空等諸法門問曰摩訶般若
波羅蜜於佛法大乘六波羅蜜中第一
法若無佛則無說般若者三十二相
八十隨形好十力四無所畏等色無
色法等淨妙五衆和合是故名爲佛
如五指和合名爲拳不得言無拳名
字旣異形亦異力用亦異不得言無
拳是故知有佛答曰不然佛法中大
智度論苐九十九卷苐八張正
[14-1483b]
有二諦世諦第一義諦世諦故言佛
說般若波羅蜜第一義故說諸佛空
無來無去如汝說清淨五衆和合故
名爲佛若和合故有是卽爲無如經
中佛自說因緣五衆非佛離五衆亦
無佛五衆不在佛中佛不在五衆中
佛非五衆有何以故五衆是五佛是
一一不作五五不作一又五衆無自
性故虛誑不實佛自說一切無誑法
中我最第一是故五衆不卽是佛復
次若五衆卽是佛諸有五衆者皆應
是佛問曰以是難故我先說第一清
淨五衆三十二相等名爲佛答曰三
十二相等菩薩時亦有何以不名爲
佛問曰尒時雖有相好莊嚴身而無
一切種智若一切種智在第一妙色
身中是卽名爲佛答曰一切種智般
若中說是寂滅相無戲論若得是法
則名無所得無所得故名爲佛佛卽
是空如是等因緣故五衆不得卽是
佛離是五衆亦無佛所以者何離是
五衆更無餘法可說如離五指更無
拳法可說問曰何以故無拳法形亦
大智度論苐九十九卷苐九張正
[14-1483c]
異力用亦異若但是指者不應異
因五指合故拳法生是拳法雖無
常生滅不得言無答曰是拳法若定
有除五指應更有拳可見亦不湏因
五指如是等因緣離五指更無有拳
佛亦如是離五衆則無有佛佛不在
五衆中五衆不在佛中何以故異不
可得故若五衆異佛者佛應在五衆
中但是事不然佛亦不在五衆所以
者何離五衆無佛離佛亦無五衆譬
如比丘有三衣鉢故可得言有但佛
與五衆不得別異是故不得言佛有
五衆如是五種求佛不可得故當知
無佛佛無故無來無去問曰若無佛卽
是邪見云何菩薩發心求作佛答曰
此中言無佛破著佛想不言取無佛
想若有佛尙不令取何况取無佛邪
見又佛常寂滅無戲論相若人分別
戲論常寂滅事是人亦墮邪見離是
有無二邊處中道卽是諸法實相諸
法實相卽是佛何以故得是諸法實
相名爲得佛復次色等法如相卽是
佛色等法性空是如相諸佛如亦性
大智度論苐九十九卷苐十張正
[14-1484a]
空以是故不來不去不生不滅法性
實際空無染寂滅虛空性亦如無
來無去如乃至虛空性如佛如是如
一無二無三等別異此中自說因緣
何以故出諸數法無所有故如等法
是實是中無有憶想分別取相故有名
字名字中有數
此中自說因緣空非實無所有故問曰
若是法無所有云何可見可聞有苦
有樂有縛有脫等分別諸異答曰此
中曇無竭自種種分別譬喻說所謂
如春末月見焰乃至足人不分別諸法
若來若去如焰等中雖無實事亦能
誑人自生苦樂事諸法亦如是雖空
無所有亦能令人得苦樂憂喜事夢
等法亦如是復次佛有二種身一者
法身二者色身法身是眞佛色身爲
世諦故有佛法身相上種種因緣說
諸法實相是諸法實相亦無來無去
是故說諸佛無所従來去亦無所至
若人得諸佛法身相是名近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未得一切智故名爲
近以相似故般若波羅蜜名諸法實
相若能如是行是大智度論苐九十
九卷苐十一張正
[14-1484b]
爲行般若波羅蜜眞佛弟子眞佛弟
子者得諸法實相名爲佛得諸法實
相差別故有湏陀洹乃至辟支佛大
菩薩湏陀洹等乃至大菩薩是名眞
佛弟子不虛妄食人信施者布施畜
生雖得百倍果報而此福有盡有量
不能度衆生生死故名爲虛食湏陀
洹等乃至佛諸賢聖受人信施此福果
報乃至涅槃無盡無量是故說不虛
妄食人信施是人應受一切衆生供
養若湏陀洹應受一切凡夫人供養
斯陀含應受凡夫人乃至湏陀洹供
養阿那含應受凡夫人及湏陀洹斯
陀含供養阿羅漢應受凡夫人湏陀
洹斯陀含阿那含供養辟支佛應受
凡夫人及湏陀洹乃至阿羅漢供養
近成佛大菩薩應受凡夫人及聲聞
辟支佛供養爲世閒福田者如植種
良田成收必多持戒禪定智慧福田
衆生植福獲果无量上說諸佛無來
無去薩陀波崙及諸聽者意謂諸佛
尙無諸法亦應皆滅則墮斷滅是故
今說因緣法譬喻曇無竭示薩陀波
大智度論苐九十九卷苐十二張

[14-1484c]
崙如汝所著意謂實有者無爲度衆
生故従因緣和合則有像現欲證明
此事故說譬喻如大像中生寶不従
十方來滅亦無所去亦不無因緣而
生以四天下衆生福德因緣故海生
此寶若刧盡滅時亦無去處譬如燈
滅焰無所至佛身亦尒従初發心所
種善根功德皆是佛身相好因緣佛
身亦不自在皆屬本因緣業果報故
生是因緣雖久住性是有爲法故必
歸無常散壞則無身譬如善射之人
仰射虛空箭去雖遠必當墮地諸佛
身亦如是雖相好光明福德成就名
稱無量度人無限亦歸磨滅問曰若
衆生福德因緣故海生珍寶何以不
近衆生處生而乃成大海難得之處
答曰海中亦有衆生龍阿修羅等用
是寶復次若寶生人中濁世貪者覆
藏不令人得若好世時珍寶自生人
間無有惜者如彌勒佛時珍寶如瓦
礫以懈怠懶墯人惜身强作願求樂
是故寶在大海不能得若大心不惜
身命勤求者乃得大海水喻十方六
大智度論苐九十九卷苐十三張正
[14-1485a]
道國土諸珍寶卽是諸佛如珍寶爲
一切衆生故生而懈怠懶墯者所不能
得諸佛亦如是雖爲衆生故出世間懈
怠小心貪身著我者不得度所以者
何諸法皆従衆緣和合生衆生有二
因緣故得度一者内有正見二者外
有善說法者諸佛雖善說法衆生内
正見不具故不能盡度如寶物雖爲
衆生出而有貧窮衆生諸佛亦如是
雖爲衆生出而衆生内正見少故亦
不得度復有箜篌譬喻有槽有頸有
皮有絃有棍有人以手鼓之衆緣和
合而有聲如聲亦不在衆緣中離衆
緣亦無聲以因緣和合故有聲可聞
諸佛身亦如是六波羅蜜及方便力
衆因緣和合邊生佛身不在六波羅
蜜等法中亦不離六波羅蜜等法如
聲不以一因緣亦非無因緣佛身亦
如是不従無因緣亦不従少因緣諸
善法因緣具足故生諸佛身如鏡中
像衆因緣和合故有衆緣離故無諸佛
亦如是有諸因緣故出現諸因緣散
故滅善男子應如是觀諸佛來去大
智度論苐九十九卷苐十四張正
[14-1485b]
相一切諸法相亦應如是知曇無竭
語薩陀波崙善男子汝能知諸法相
不來不去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不退轉亦必能行般若波羅蜜及
方便力何以故一切法無障㝵故問
曰釋提桓因何以化作文陀羅華與
薩陀波崙答曰釋提桓因愛樂佛道
故常供養諸菩薩復次釋提桓因欲
攝衆生令入佛道故現天王身以華
與薩陀波崙薩陀波崙一心求佛道
故諸天來供養衆生見者皆亦發心
釋提桓因爲引導衆生故供養薩陀
波崙有人言釋提桓因深愛敬薩陀
波崙上品來試巳令身體平復今復
以華與之釋提桓因力能與一切人
華以衆生無福力故設當與者華卽
變壞薩陀波崙福德成就故得必不
變是故與若一切菩薩供養師時不
盡與應守護供養者先巳說因緣所
謂割肉出血試以成親舊故守護復
次釋提桓因此中自說因緣所謂汝
因緣力故饒益百千等衆生薩陀波
崙取華如其意供養曇無竭薩陀波
大智度論苐九十九卷苐十五張正
[14-1485c]
崙初聞師名後眼見聞法斷疑故以
身供養長者女等亦効薩陀波崙以
身施薩陀波崙問曰薩陀波崙以身
供養曇無竭曇無竭福田大女何以不
以身供養而與薩陀波崙答曰女人
智短著多故不用捨本師而供養他
又以女身罪穢心雖清白爲外有譏
謗故問曰長者女初捨父母巳屬薩
陀波崙今何以復以身施答曰初捨
父母共薩陀波崙詣曇無竭爲法故
供養亦不自以身施父母亦不以施
薩陀波崙今見薩陀波崙問甚深義
曇無竭爲解說釋提桓因歡喜供養
是故發歡喜心以身供養以自在心
故又一切女身無所繫屬則受惡名
女人之禮幼則従父母少則従夫老
則従子是長者女等雖道路共來不
得久無所屬是故自以身施而作是
願如師所得我等亦當得之尒時薩
陀波崙欲以此女供養曇無竭慮其
嫌恨故問汝等實以誠心供養我當受
汝誠心者不自用心隨所處分如無
心物諸女人等言實以誠心卽時薩
大智度論苐九十九卷苐十六張正
[14-1486a]
陀波崙以長者女幷諸侍女及五百
乘車奉上曇無竭薩陀波崙欲除世
人常疑謂其欺誑長者將諸女來是
故盡以布施明巳無著復次薩陀波
崙如空中聲所聞得解歡喜如世人
所貴内外物盡以供養欲深入檀波
羅蜜門故釋提桓因知薩陀波崙愛
貪等煩惱未盡而能盡捨内外布施
無復辵餘故讃言善哉以過去佛爲
喻行難事故得難得果報所謂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問曰若曇無竭欲
令薩陀波崙善根具足故受善根者
所謂具足檀波羅蜜何以故還與薩
陀波崙答曰曇無竭大智方便令薩
陀波崙大得福德而無所失是謂上
受薩陀波崙至誠心施斷諸貪著不
望還得福德具足曇無竭思惟薩陀
波崙遠來而於五欲心不染著舊人
供養爲善是故還與又聞諸女先以
身上薩陀波崙人非財物欲遂其本
意故又是諸女世世爲薩陀波崙弟
子如是等因緣故還與薩陀波崙問
曰諸大菩薩說法不應疲極何以入大
智度論苐九十九卷苐十七張正
[14-1486b]
宮答曰隨世人法故又衆香城中衆
生不常求道或時猒息受五欲樂諸
天常受五欲故妨廢求道有菩薩所
住國常勤精進不受五欲是衆香城
衆生本願雜受曇無竭隨其志願欲
引導之故生其國是故以衆生聽法
疲惓起入宮中又來得道者法雖微
妙常聞故生疲猒心是衆中有是人故
又曇無竭在是中受富樂人法故曰
沒應息是時薩陀波崙作是念我爲
法來不應坐臥問曰爲法故何以不
應坐臥答曰無是定法此人大欲大
精進恭敬法故自作是念我若坐臥
則是嬾墯我初求法時身尙不惜何
况疲惓是故不坐臥大欲大精進與坐
臥相違故又坐臥則不勤力行立則
勤力精進是故常住二威儀以待師
出問曰薩陀波崙先知師七歲不出
不答曰初來不知故又復曇無竭亦
常七歲不出以因緣故自誓七歲入
定薩陀波崙自誓師未出終不坐臥又
大人世間法尙不自違何况爲道法
又以初求法時尙不惜身今立七大
智度論苐九十九卷苐十八張正
[14-1486c]
歲何足爲難問曰人身軟弱何能七
歲不坐不臥答曰是時人壽命長雖
復七歲如今七日又好世人身福德
力大雖立七歲不以爲難如勤比丘
年六十始出家而自結誓我脅不著
席要盡得聲聞所應得事乃至得六
神通阿羅漢作四阿含優婆提舎於
今大行於世此人於惡世尙尒何况
薩陀波崙生於好世又身力雖弱以
心强故能辦其事復次一心求佛道
者十方諸佛所念諸大菩薩及求佛
道諸天益其氣力圍遶守護是故雖
住立七歲而不疲極問曰曇無竭入
三昧何以乃至七歲答曰先巳答好
世人壽長雖七歲不以爲乆又曇無
竭宮殿婇女微妙五欲與天相似薩
陀波崙等新發意者心未柔軟疑曇
無竭雖說空法讃歎離欲謂其心未
能捨是故七歲三昧欲以除衆疑故生
貴敬心聞曇無竭七歲三昧心口相
應能說能行則信受其語易可得度
譬如癰瘡未熟醫則不破但以藥塗
令熟熟則易破復次欲受心生實樂故
大智度論苐九十九卷苐十九張正
[14-1487a]
入無量三昧復次說法有二種一者
口說法二者身現法今欲以身現法
故入無量三昧令衆生知攝心入慧
得如實智菩薩三昧者如菩薩義中
說行般若方便力者如方便品中說
薩陀波崙於七歲中三惡覺觀不生
不味於味是人雖未破煩惱而集諸
善法故制諸煩惱不令得生但一心
念曇無竭何時當出我當従聞般若
過七歲巳作是念我當爲曇無竭敷
坐處掃灑莊嚴問曰薩陀波崙云何
得知過七歲巳曇無竭當出答曰有
人言先曾七歲展轉聞知有人言曇
無竭初入三昧時自說七歲爲限如釋
迦文尼佛告阿難我欲一月二月入
禪定阿難以告四衆薩陀波崙深愛
佛法敬重曇無竭故供養莊嚴說法
處出家菩薩但莊嚴其心詣師受法
在家菩薩則莊嚴說法處華香供養
復次薩陀波崙作是莊嚴欲令曇無
竭知其愛法欲法相深心信樂故現
是事是故生心共五百女等展力掃
灑自以其金銀珍寶敷座薩陀波崙
大智度論苐九十九卷苐二十張正
[14-1487b]
等雖自有妙好茵褥爲愛法情至故
以身所著上衣敷座求水灑地魔隱
蔽故求不能得此中自說因緣魔作
是念若薩陀波崙求水不得其心則
劣志願不滿故又令自鄙其身我薄
福德故爲供養法求水不得以自輕
憂愁覆心故福德不増智慧不照不
明者諸憂愁煩惱覆心故諸福德智
慧不能照明譬如日障蔽故其照不
明魔知其心大不可沮壞但小沮壞
令其稽留尒時薩陀波崙自刺其身
出血灑地欲以淹塵人血肉雖臭以
其至心求水不得意不分別香臭好
惡爲欲淹塵不惜身命又薩陀波崙
深心愛著般若波羅蜜故無所愛惜
有人言多有諸天龍鬼神等常隨逐
薩陀波崙佐助守護是故所出之血
變爲香水如羼提仙人被割截時血
化爲乳又以無量福德成就故隨願
卽成問曰若福德成就隨願卽得魔
不應隱蔽其水答曰是菩薩新發意
能成小願未能却魔此中薩陀波崙自
說出血因緣我従無始生死巳來數
大智度論苐九十九卷苐二十一張正
[14-1487c]
數褱身未曾爲法問曰若薩陀波崙
愛法刺身出血若其身死誰復聽法
答曰是事如破骨出髓中答又此中
諸天大菩薩守護故令其不死又復
惡魔知其心不可沮壞水則還出薩
陀波崙等皆無異心者如人初習慈
心欲爲衆生及爲般若波羅蜜故不
惜身命旣得利刀割身以痛自逼故
心生悔恨是名異是菩薩信力大故
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報故
不計是苦又以深悲心愛念衆生雖
受種種苦惱不以爲難譬如慈母愛
子雖爲子長受勤苦不淨不以爲惡又
復見諸法實相畢竟空故知是身但
是虛誑和合破是虛誑故割截身時
不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魔不得
其便者如人有瘡則受毒菩薩若有
貪欲憂愁瘡者魔得其便以出血灑
地心不憂愁故魔不得便如薩陀波崙
心五百女人心亦如是敬重薩陀波崙
故見其刺身應有憂愁以其願得滿
故不以爲愁尒時釋提桓因見是事
巳歡未曾有者是人未得無生忍諸
大智度論苐九十九卷苐二十二張正
[14-1488a]
煩惱未斷爲供養法故不惜身命如
諸離欲人無異割截其身如斷草木
初心旣尒後心轉増復次未曾有者
此中釋提桓因自說因緣薩陀波崙
愛法乃尒以刀自刺等釋提桓因作
是心歡喜巳讃言善哉讃其愛法樂
法勤心精進以過去佛爲喻非但汝
今辛苦過去諸佛求般若亦尒薩陀
波崙聞釋提桓因安慰其心巳如火
得酥轉更熾盛作是念我旣敷座灑
地當於何處得好名華莊嚴法處問
曰不見水時何以不作是念當於何
處得水灑地答曰薩陀波崙以先有
水處卽時皆無知魔所作是故自於
四大分中刺水分灑地身中水種雖
多血是命之所在是故刺以灑地華不
自有曇無竭出時欲至不容遠求又
所湏復多當以遍覆其地是故生念
欲得帝釋知其念卽以天華中妙者
名曼陀羅三千石與之足以周事帝
釋所以不以人華與者欲令發希有
心故薩陀波崙受華巳分作二分好
者留以說法時散餘者覆地其國俗
大智度論苐九十九卷苐二十三張正
[14-1488b]
法以華覆地令行其上以爲供養尒
時曇無竭如其先要滿七歲巳従三
昧起與无量百千衆恭敬圍繞直趣
法座爲說般若故問曰若諸菩薩入微
妙三昧中誰能令起答曰行者初入
時自作限齊然後入定時至其心自
在従三昧起悲心故而生覺觀如一
比丘入滅受定三昧時自期聞揵搥
時當起旣入巳時僧坊失火諸比丘
惶懅不打揵搥而去尒時過十二歲
巳檀越更和合衆僧欲起僧坊方打
揵搥聞揵搥聲起卽身散而死後諸
得道者說其如此復次有人言法性
生身大菩薩如諸佛常入三昧無散
乱麤心以神通力故能說法飛行度
脫衆生世俗法故有出入三昧相是
故雖入微妙三昧而能還出以大悲
心牽故譬如呪術出龍大衆圍繞者
是内眷屬恭敬散華燒香隨従而出
爲說般若波羅蜜故說般若波羅蜜
者因世諦名字語言欲示衆生第一
義不動相故薩陀波崙見曇無竭卽
得清淨歡喜樂遍其身如比丘入於
大智度論苐九十九卷苐二十四張正
[14-1488c]
三禪所以者何多欲衆生雖非淨妙
得猶喜樂何况得見眞功德莊嚴身
者薩陀波崙従空中佛聞曇無竭卽
生大欲得諸三昧見十方諸佛復聞十
方諸佛說先世因緣唯有曇無竭能
度汝耳聞是巳増益其心渴仰欲見是
故中道欲賣身供養今於衆香城七
歲不坐不臥欲見曇無竭如是渴仰
欲樂來乆如人熱渴所逼得濁愋潦
水猶尙歡喜何况得清冷美水旣以
渴仰情乆又曇無竭功德大是故悦
樂問曰樂有四種何以但說第三禪樂
而不說上地定樂及解脫樂答曰以欲
界衆生於三受中多貪樂受聞涅槃樂
無所有則心不樂喜以上四禪中斷苦
樂故心亦不樂第三禪中樂樂之極復
有人言薩陀波崙新發意未入細深
妙定故見曇無竭發大歡喜似如三禪
樂薩陀波崙自覺我大歡喜故卽時捨
喜得清淨法性遍身安樂是故以三
禪樂爲喻
大智度論卷第九十九
辛丑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
勅雕造
大智度論苐九十九卷苐二十五張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