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c0005 大智度論-後秦-龍樹菩薩 (TKD)


[14-1446c]


[14-1446c]
大智度論釋七喻品第八十五卷第九十五
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經湏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諸法性無所
有非佛所作非辟支佛所作非阿羅
漢所作非阿那含斯陀含湏陀洹所
作非向道人非得果人非諸菩薩所作
云何分別有諸法異是地獄是畜生
是餓鬼是人是天乃至是非有想非無
想天用是業因緣故知有生地獄者
是業因緣故知有生畜生餓鬼者是
業因緣故知有生人中生四天王天
乃至生非有想非無想天者是業因緣
故知有得湏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
羅漢辟支佛者是業因緣故知是諸
菩薩摩訶薩是業因緣故知是多陀
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世尊無
性法中無有業用作業因緣故若墮
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天乃至生非
有想非無想天以是業因緣故得湏
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
菩薩摩訶薩行菩薩道當得一切種
[14-1447a]
智得一切種智故能拔出衆生於生死
中佛告湏菩提如是如是無性法無業
無果報湏菩提凡夫人不入聖法不
知諸法無性相顚倒愚癡故起種種
業因緣是諸衆生隨業得身若地獄
身若畜生身若餓鬼身若人身若天
身若四天王天身乃至非有想非無想
天身是無性法無業無果報無性常
是無性如須菩提所言若一切法無
性云何是須陀洹乃至諸佛得一切
種智湏菩提於汝意云何道是無性
不須陀洹果乃至諸佛一切種智是
無性不須菩提言世尊道無性須陀
洹果亦無性乃至諸佛一切種智亦無
性湏菩提無性法能得無性法不不
也世尊佛告須菩提有性法能得有
性法不不也世尊須菩提無性法及
道是一切法皆不合不散無色無形
無對一相所謂無相須菩提是菩薩
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以方便力
見衆生以顚倒故著五衆無常中常
相苦中樂相不淨中淨相無我中我
相著無所有處是菩薩以方便力故
大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二張正
[14-1447b]
於無所有中拔出衆生湏菩提白佛
言世尊凡夫人所著頗有實不異不
著故起業業因緣故五道生死中不得
脫佛告湏菩提凡夫人所著起業處
無如毛髮許實事但顚倒故湏菩提
今爲汝說譬喻智者以譬喻得解湏
菩提於汝意云何如夢中所見人受
五欲樂有實住處不湏菩提白佛
言世尊夢尙虛妄不可得何况住夢
中受五欲樂於汝意云何諸法若有
漏若無漏若有爲若無爲頗有不如夢
者不世尊諸法若有漏若無漏若有爲
若無爲無不如夢者佛告湏菩提於汝
意云何夢中有五道生死徃來不世
尊無也於汝意云何夢中有修道用
是修道若著垢若得淨不不也世尊
何以故是夢法無有實事不可說垢
淨於汝意云何鏡中像有實事能起
業因緣用是業因緣墮地獄餓鬼畜
若人若天四天王天處乃至非有
想非無想天處不湏菩提言不也世
尊是像無有實事但誑小兒是事云
何當有業因緣用是業因緣當墮地
大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三張

[14-1447c]
獄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於汝意云
何是鏡中像有修道用是修道若著
垢若得淨不湏菩提言不也世尊何
以故是像空無實事不可說垢淨於
汝意云何如深澗中有嚮是嚮有業
因緣用是業因緣若墮地獄乃至若生
非有想非無想處不湏菩提言不也世
尊是事空無有實音聲云何當有業
因緣用是業因緣墮地獄乃至生非
有想非無想處於汝意云何是嚮頗
有修道用是修道若著垢若得淨不
不也世尊是事無實不可說是垢是
淨於汝意云何如焰非水水相非河
河相是炎頗有業因緣用是業因緣
墮地獄乃至生非有想非無想處不
不也世尊焰中水畢竟不可得但誑
無智人眼云何當有業因緣用是業
墮地獄乃至生非有想非無想處於
汝意云何是焰有修道用是修道若
著垢若得淨不不也世尊是焰無有
實事不可說垢淨於汝意云何揵闥
婆城如日出時見揵闥婆城無智人
無城有城想無廬觀有廬觀想無園
大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四張正
[14-1448a]
有園想是揵闥婆城頗有業因緣用
是業因緣墮地獄乃至生非有想非
無想處不不也世尊是揵闥婆城畢
竟不可得但誑愚夫眼云何當有業
因緣用是業因緣墮地獄乃至生非
有想非無想處於汝意云何是揵闥
婆城有修道用是修道若著垢若得
淨不不也世尊是揵闥婆城無有實
事不可說垢淨湏菩提於汝意云何
幻師幻作種種物若象若馬若牛若
羊若男若女於汝意云何是幻有業
因緣用是業因緣墮地獄乃至生非
有想非無想處不不也世尊是幻法
空無實事云何當有業因緣用是業
因緣墮地獄乃至生非有想非無想
處於汝意云何用是幻有修道用是
修道若著垢若得淨不不也世尊是
法無有實事不可說垢淨湏菩提於
汝意云何如佛所化人是化人有業
因緣用提業因緣墮地獄乃至生非
有想非無想處不不也世尊是化人
無有實事云何當有業因緣用是業
因緣墮地獄乃至生非有想非無想
大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五張正
[14-1448b]
處於汝意云何是化人有修道用是
修道若著垢若得淨不不也世尊是
事無有實不可說垢淨佛告湏菩提
於意云何於是空相中有垢者有淨
者不不也世尊是中無所有無有著垢
者無有淨者須菩提如無有著垢者
無有淨者以是因緣故亦無垢淨何
以故住我我所衆生有垢有淨實見
者不垢不淨如實見者不垢不淨如
是亦無有垢淨
論問曰佛巳處處答是事今湏菩提何
以復問答曰義雖一所因事異所謂
一切法若有佛若無佛諸法性常住
空無所有非賢聖所作般若波羅蜜
甚深微妙難解難量不可以有量能
知諸佛賢聖憐愍衆生故以種種語
言名字譬喻爲說利根者解聖人意
鈍根者處處生著著於語言名字若
聞說空則著空聞說空亦空亦復生
著若聞一切法寂滅相語言道斷而
亦復著自心不清淨故聞聖人法爲
不清淨如人目瞖視清淨珠見其目
影便謂珠不淨佛種種因緣說見有
大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六張正
[14-1448c]
過罪而生於疑作是言若一切法空
空亦空云何分別有六道常生如是
等疑難故湏菩提以經將訖爲衆生
處處問是事是故重問佛可湏菩提
意問曰湏菩提以有難空佛云何可
其意答曰佛可其說諸法空常住有
佛無佛不異不可其難云何分別有
六道等何以故以其難欲破空故是
中佛解其所難所謂凡夫人不入聖
法未得聖道不知無所有性不善修
習空三昧故顚倒者四顚倒愚癡者
三界繫無明雖不說餘煩惱而此二
法虛誑不實顚倒卽是妄語虛誑若
従顚倒所生業及果報以根本不實
故衆生雖深著亦無定實以是故五
道皆空但有假名又汝難諸賢聖是
諸賢聖以斷顚倒差別故有異名以
顚倒不實故無所斷又復滅失無所
有故名爲斷若實有法可斷尙無斷
法何况顚倒是故一切賢是果皆是
無所有斷顚倒卽是聖人果果卽是
斷爲果所修道亦同無所有是故修
道時必當用空無相無作道果分別
大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七張正
[14-1449a]
故賢聖有差別今實無所有法不
能得無所有云何有差別是故不應
難湏菩提意若但顚倒故有世間若
有顚倒亦應有實虛實相待故是故
問世尊凡夫所著頗有實生著起業
因緣故六道生死不得解脫佛答
言不何以故此中佛自說因緣但顚倒
故生著若無顚倒云何有相待實法
乃至無毫釐許實事畢竟無故問曰
諸佛所行實義所謂畢竟空此非
實耶答曰是第一義空亦因分別
凡夫顚倒故說若無顚倒亦無第一
義若凡夫顚倒少多有實第一義亦
應有實問曰若二俱不實云何得解
脫如人手垢還以垢洗云何得淨答
曰諸法實相畢竟空第一義實清淨以
有凡夫顚倒不清淨法故有此清淨
法不可破壞不變異故以人於諸法
實相起著欲生煩惱是故說是法性
空無所有無所有故無實雖二法皆
不實而不實中有差別如十善十不善
二事皆有爲法故虛誑不實而善不
善有差別煞生法故墮惡道不煞大
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八張正
[14-1449b]
故生天上如布施偸盜二事雖取相
著心是虛誑不實而亦有差別如衆
生乃至知者見者無所有而惱衆生
有大罪慈念衆生有大福如慈能破
瞋施能破慳雖二事俱是不實而能
相破是故佛說諸法無有根本定實
如毫釐許所有欲證明是事故說夢
中受五欲譬喻湏菩提意若一切法
畢竟空無所有性今何以故現有眼
見耳聞法以是故佛說夢譬喻如人
夢力故雖無實事而有種種聞見瞋
處喜處覺人在傍則無所見如是凡
夫人無明顚倒力故妄有所見聖人
覺悟則無所見一切法若有漏若無
漏若有爲若無爲皆不實虛妄故有
見聞又如夢中見六道生死徃來見
湏陀洹乃至阿羅漢夢中無是法而
夢見夢中實無淨無垢業果報六道
亦如是顚倒因緣故起業業果報亦
應空除却顚倒故名爲道顚倒無實
故道亦不應實鏡中像嚮焰乃至如
化亦如是佛反問湏菩提於是法中
有垢者有淨者不湏菩提意一切法中
大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九張正
[14-1449c]
無我云何當說有垢有淨者是故言
無佛言若無受垢受淨者垢淨亦無
問曰若分別諸法阿毗曇等經中有
垢有淨但受垢淨者無三毒等諸煩
惱是垢三解脫門諸助道法等是淨
答曰雖有是說是事不然若衆生法
無所屬亦無作者若無作者亦無作
法無縛無解如人爲火所燒畏而捨
離非火離火衆生亦如是畏五衆苦
故捨離非苦離苦若無垢淨者無有解
脫復次佛此中自說因緣所謂我我
所法中住衆生受垢受淨我畢竟無
故垢淨無住處住處無故無垢無淨
問曰我雖無我見實有凡夫人住此中
起諸煩惱答曰若無我我見無所緣
無所緣云何得生問曰雖無我於五
衆中邪行謂有我生我見五衆是我
我所答曰若以五衆中定生我見因緣
於他五衆中何以故不生若於他
五衆生者則爲大錯乱是故我見無
有定緣但顚倒故生問曰若顚倒生
何以故但自於巳身生見答曰是顚
倒狂錯不應求其實事又復於無始
大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十張正
[14-1450a]
生死中來自於相續五衆中生著是
故佛說住我心衆生受垢受淨又實
見者無垢無淨若我定有實見者應
有垢淨如實見者不垢不淨以是因
緣故無垢無淨無垢無淨者見諸法
實相又於諸法實相亦不著是故無
垢諸法實相無相可取是故無淨復次
八聖道中不著是名無淨除諸煩惱
不著顚倒是名無垢
大智度論釋平等品第八十六
經湏菩提白佛言世尊見實者不垢不
淨見不實者亦不垢不淨何以故一
切法性無所有故世尊無所有中無
垢無淨所有中亦無垢無淨世尊無
所有中有所有中亦無垢無淨世尊
云何如實語者不垢不淨不實語者
亦不垢不淨佛告湏菩提是諸法平
等相我說是淨湏菩提何等是淨是
諸法平等所謂如不異不誑法相法性
法住法位實際有佛無佛法性常住
是名淨世諦故說非最第一義最第
一義過一切語言論議音聲湏菩提
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定不可說如
夢大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十一張

[14-1450b]
如嚮如焰如影如幻如化云何菩薩
摩訶薩用是如夢如嚮如焰如影如
幻如化法無有根本定實云何能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作是願我
當具足檀波羅蜜乃至具足般若波
羅蜜我當具足神通波羅蜜具足智
波羅蜜具足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
定四念處乃至具足八聖道分我當
具足三解脫門八背捨九次第定我
當具足佛十力乃至具足十八不共
法我當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
具足諸陀鄰尼門諸三昧門我當放
大光明遍照十方知諸衆生心如應說
法佛言須菩提於汝意云何汝所說
諸法如夢如嚮如焰如影如幻如化
不須菩提言尒世尊世尊若一切法
如夢乃至如化菩薩摩訶薩云何行
般若波羅蜜世尊是夢乃至如化虛
妄不實世尊不應用不實虛妄法能
具足檀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佛
告湏菩提如是如是不實虛妄法不
能具足檀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
行是不實虛妄法不能得阿耨多羅
大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十二張正
[14-1450c]
三藐三菩提湏菩提是一切法皆是
憶想思惟作法用是思惟憶想作法
不能得一切種智湏菩提是一切法
能助道法不能益其果所謂是諸法
無生無出無相菩薩従初發意巳來所
作善業若檀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
何以故知諸法皆如夢乃至如化如
是等法不具足檀波羅蜜乃至一切
種智不能得成就衆生淨佛國土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菩薩摩訶
薩所作善業檀波羅蜜乃至一切種
智知如夢乃至如化亦知一切衆生
如夢中行乃至知如化中行是菩薩
摩訶薩不取般若波羅蜜是有法用
是不取故得一切種智知是諸法如
夢無所取乃至諸法如化無所取何
以故般若波羅蜜是不可取相禪波
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是不可取相
是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是不可取
相巳發心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一切法不可取相無根本定
實如夢乃至如化用不可取相法不
能得不可取相法但以衆生不知不
大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十三張正
[14-1451a]
見如是諸法相是菩薩摩訶薩爲是
衆生故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
菩薩従初發意巳來所有布施爲一
切衆生故乃至有所修智慧皆爲一
切衆生不爲巳身菩薩摩訶薩不爲
餘事故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但
爲一切衆生故是菩薩行般若波羅
蜜時見衆生無衆生但衆生相中住
乃至無知者無見者知見相中住令
衆生遠離顚倒遠離巳置甘露性中
住是中者無有妄相所謂衆生相乃
至知者見者相是時菩薩動心念心
戲論心皆捨常行不動心不念心不
戲論心湏菩提以是方便力故菩薩
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自無所著
亦教一切衆生令得無所著世諦故
非第一義湏菩提白佛言世尊世尊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得諸佛
法以世諦故得以第一義中得佛言
以世諦故說佛得是法是法中無有
法可得是人得是法何以故是人得
是法是爲大有所得用二法無道無果
湏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行二法無道
大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十四張正
[14-1451b]
無果行不二法有道有果不佛言行
二法無道無果行不二法亦無道无
果若無二法無不二法卽是道卽是
果何以故用如是法得道得果用是
法不得道不得果是爲戲論諸平等
法中無有戲論無戲論相是諸法平
等湏菩提白佛言世尊諸法無所有
性是中何等是平等佛言若無有法
無有無法亦不說諸法平等相除平
等臾無餘法離一切法平等相平等
者若凡夫若聖人不能行不能到湏
菩提白佛言世尊乃至佛亦不能行
亦不能到佛言是諸法平等一切聖
人皆不能行不能到所謂諸湏陀洹
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諸菩
薩摩訶薩及諸佛湏菩提白佛言世
尊佛者一切諸法中行力自在云何
說佛亦不能行不能到佛告湏菩提若
諸法平等與佛有異應當如是問湏
菩提今諸凡夫人平等諸湏陀洹斯
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諸菩薩摩
訶薩諸佛及聖法皆平等是一平等無
二所謂是凡夫人是湏陀洹乃至佛是
大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十五張正
[14-1451c]
一切法平等中皆不可得湏菩提白佛
言世尊若諸法平等中皆不可得是凡
夫人乃至是佛世尊凡夫人湏陀洹
乃至佛爲無有分別佛告湏菩提如
是如是諸法平等中无有分別是凡夫
人是湏陀洹乃至是佛世尊若無分
別諸凡夫人湏陀洹乃至佛云何分
別有三寶現於世閒佛寶法寶僧寶佛
言於意云何佛寶法寶僧寶與諸法
等異不須菩提白佛言如我従佛所
聞義佛寶法寶僧寶與諸法等無異
世尊是佛寶法寶僧寶卽是平等是
法皆不合不散無色無形無對一相
所謂無相佛有是力能分別無相諸
法處所是凡夫人是須陀洹是斯陀
含是阿那含是阿羅漢是辟支佛是
菩薩摩訶薩是諸佛佛告須菩提如
是如是諸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不分別諸法當知是地獄是餓鬼是
畜生是人是天是四天王天乃至是他
化自在犬是梵天乃至是非有想非無
想處天是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是
内空乃至是無法有法空是佛十力
大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十六張正
[14-1452a]
乃至是十八不共法不湏菩提言不
知也世尊以是故湏菩提當知佛有
大恩力於諸法等中不動而分別諸
法湏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於諸法
等中不動凡夫人亦於諸法平等中
不動湏陀洹乃至辟支佛亦於諸法
平等中不動世尊若諸法等相卽是
凡夫人相卽是湏陀洹相乃至諸佛
卽是平等相世尊今諸法各各相所
謂色相異受想行識相異眼相異耳
鼻舌身意相異地相異水火風空識
相異欲相異瞋癡相異邪見相異禪
相異無量心相異無色定相異四念
處相異乃至八聖道分相異檀波羅
蜜相異乃至般若波羅蜜相異三解
脫門相異十八空相異佛十力相異
四無所畏相異四無㝵智相異十八
不共法相異有爲法性異無爲法性
異是凡夫人相異乃至佛相異諸法
各各相異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
羅蜜時諸法異相中不作分別若不
作分別不能行般若波羅蜜若不行
般若波羅蜜不能従一地至一地若
大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十七張正
[14-1452b]
不従一地至一地不能入菩薩位不
能入菩薩位故不能過聲聞辟支佛
地不能過聲聞辟支佛地故不能具
足神通波羅蜜不具足神通波羅蜜故
不能具足檀波羅蜜乃至不能具足
般若波羅蜜従一佛國至一佛國供
養諸佛於諸佛所種善根用是善根
能成就衆生淨佛國土佛害湏菩提
如汝所問是諸法相亦是凡夫人亦
是湏陀洹乃至佛世尊是諸法各各
相所謂色相異乃至有爲無爲法相
異云何菩薩摩訶薩觀一相不作分
別湏菩提於汝意云何是色相空不
乃至諸佛相空不世尊實空湏菩提
空中各各相法可得不所謂色相乃
至諸佛相湏菩提言不可得佛言以
是因緣故當知諸法平等中非凡夫
人亦不離凡夫人乃至非佛亦不離
佛湏菩提白佛言世尊是平等爲是
有爲法爲是無爲法佛言非有爲法
非無爲法何以故離有爲法無爲法
不可得離無爲法有爲法不可得湏
菩提是有爲法無爲法是二法不
大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十八張正
[14-1452c]
合不散無色無形無對一相所謂無
相佛亦以世諦故說非以第一義何
以故第一義中無身行無口行無意
行亦不離身口意行得第一義是諸
有爲法無爲法平等相卽是第一義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第一
義中不動而行菩薩事饒益衆生論釋
曰湏菩提思惟佛答實見者妄見者
無異垢淨見無故思惟巳問佛見實
者無垢無淨見不實者亦不垢不淨
一切法性無所有故無所有中無垢
無淨所有中亦無垢無淨無所有斷
滅見故不應有垢淨所有無常見故
不應有垢淨所有若決定是有則不
従因緣生不従因緣生故常常故無
垢無淨湏菩提白佛實見者不實見
者是義云何佛答垢淨雖無別相可
說諸法平等故是名爲淨若分別說
垢淨相是事不然一切法平等故我
說名淨佛告湏菩提諸法實相如法
性法住法位實際是平等菩薩入是
平等中心無憎愛是法有佛無佛常
作法皆是虛誑是故說無作法有佛
大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十九張正
[14-1453a]
無佛常住聽者心卽取相著是諸法平
等如人以指指月不知者但觀其指
而不視月是故佛說諸法平等相亦如
是皆是世諦世諦世實但爲成辦事
故說譬如以金貿草不知者言何以
以貴易賤答曰我事湏用故是平等
義不可說一切名字語言音聲悉斷
何以故諸法平等是無戲論寂滅相
但覺觀散心中有語言故有所說湏
菩提従佛聞諸法平等相解其旨趣
爲諸新發意菩薩故問世尊若一切
法空不可說如夢乃至如化云何菩
薩於無根本法中而生心作是願我當
具足檀波羅蜜乃至爲衆生如應說
法佛以反問答湏菩提布施等乃至
陀羅尼門說法等此諸法非如幻如
夢等耶須菩提言實尒是諸法雖有
利益不出於如夢法湏菩提復問世
尊夢等法皆虛妄不實菩薩爲求實
法故行般若波羅蜜得佛道云何行
不實法不實法不能行檀波羅蜜等
佛可須菩提言如是如是布施等法
皆是思惟憶想分別作起生法不大
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二十張正
[14-1453b]
得住如是法中成一切種智卽時衆
中聽者心生解怠是故佛說是一切
法皆是助道因緣若於是法中邪行
謬錯是名不實若直行不謬卽是助
道法是法爲助道故不爲果是布施
等是有爲法道亦有爲同相故相益道
果者所謂諸法實無出生一相無相
寂滅涅槃是故於涅槃不能有益如
時雨能益草木不益虛空是故菩薩
知是助道法及道果従初發心來所
作善法布施等知皆是畢竟空如夢
乃至如化問曰若菩薩知諸法實相
何用行布施等爲答曰佛此中說布
施等不具足不能成就衆生菩薩莊
嚴身及音聲語言得佛神通力以種
種方便力能引導衆生是故菩薩爲
成就衆生故行檀波羅蜜亦不取檀
波羅蜜若有若無相亦不戲論如夢
等諸法直行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何以故般若波羅蜜不可取相
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可取相知一切
不可取相巳發心求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作是念一切無根本不可取
大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二十一張正
[14-1453c]
相如夢乃至如化以不可取法不能
得不可取相法但以衆生不知是法
故我爲是衆生求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是菩薩従初發心來所有布施
爲一切衆生所謂布施等諸善法爲
一切衆生故修不自爲身此中佛自
說因緣不爲餘事故求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但爲一切衆生故所以者
何是菩薩遠離怜愍衆生心但行般
若波羅蜜求諸法實相或墮邪見中
是人未得一切智所求一切智事心
未調柔故墮諸邊諸法實相難得故
是故佛說菩薩従初發心怜愍衆生
故著心漸薄不戲論畢竟空若空有
此過若不空有彼過等問曰如餘處
菩薩自利益亦利益衆生此中何以
但說利益衆生不說自利自利利人
有何咎答曰菩薩行善道爲一切衆
生此是實義餘處說自利亦利益衆
生是爲凡夫人作是說然後能行菩
薩道入道人有下中上下者但爲自
度故行善法中者自爲亦爲他上者
但爲他人故行善法問曰是事不然
大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二十二張正
[14-1454a]
下者但自爲身中者但爲衆生上者
自利亦利他人若但利他不能自利
云何言上答曰不然世間法尒自供
養者不得其福自害其身而不得罪
以是故爲自身行道名爲下人一切
世人但自利身不能爲他若自爲身
行道是則斷滅自爲愛著故若自能捨
巳樂但爲一切衆生故行善法是名
上人與一切衆生異故若但爲衆生
故行善法衆生未成就自利則爲具
足若自利益又爲衆生是爲雜行求
佛道者有三種一者但愛念佛故自
爲巳身成佛二者爲巳身亦爲衆生
三者但爲衆生是人清淨行道破我
顚倒故是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無
衆生乃至無知者見者安住是中拔
出衆生著甘露性中甘露性者所謂
一切助道法何以故行是法得至涅
槃涅槃名甘露住是甘露性中我等
妄想不復生是菩薩自得無所著亦
令衆生得無所著是名第一利益衆
生問曰上說但利益衆生故行道今
何以故自得無所著令衆生得無所
大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二十三張正
[14-1454b]
著答曰不得巳故若自無智慧何能
利人以是故先自得無所著然後教
人若是功德可得與他如財物者諸
佛大菩薩所有功德皆應與他乃至
調達怨賊皆可與之然後更自修集
功德但是事不然不可我作而他得
是亦世俗說非第一義何以故第一
義中無衆生無一無異等分別諸法
相此中說亦無所著處復次如先說不
可說相是第一義此中可說故是世
俗尒時湏菩提問佛於道塲所得法
爲用世諦故得爲用第一義諦湏菩
提意若以世諦故得卽是虛妄不實
若以第一義故得第一義中無得無
得者不可說不可受佛答以世俗語
言故說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中無得者無有得法何以故若是
人得是法卽是二法二法中無道無
果二法者是菩薩是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如是二法皆是世諦故有若
二者佛法何得不虛妄若有人不得
第一義但以二法分別諸法是則虛
妄諸佛大菩薩得第一義故爲度衆
大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二十四張正
[14-1454c]
生令得第一義雖分別諸法非是虛
妄湏菩提復問世尊若用二法無道
無果今以不二法故有道有果耶佛
答二法無道無果不二法亦無道無
果問曰餘處說二法是凡夫法不二
法是賢聖法如毗摩羅詰經不二入
法門中說答曰不二入是眞實聖法或
有新發意菩薩未得諸法實相聞是
不二法取相生著是故或稱讃不二
法或時毁呰又佛遮二邊說中道所
謂非二非不二二法名各各別相不
二名一空相以是一空相破各各別
異相破巳事訖還捨不二相是卽是道
是果何以故諸賢聖雖讃歎無二法
爲不著故用是法得道得果用是法
無道無果卽是戲論無戲論是平
法湏菩提白佛言若諸法無所有性
何等是平等佛答若離有性無性假
名爲平等若菩薩不說一切法有不
說一切法性不說一切法相等顯示亦
不說無法無法性無法相等顯示亦
不說離是二邊更有平等相一切處
不取平等相亦不言無是平等不
大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二十五張正
[14-1455a]
妨行諸善法是名諸法平等復次諸
法平等者所謂出過一切法問曰先
處處說諸法卽是平等相平等卽是諸
法實名異而義同色如非色非離色
今何以說平等出過一切法答曰一
切法有二種一者色等諸法體二者
色等法中行凡夫邪行賢聖正行此
中說平等於凡夫行中出不言色等
中出復次平等無能行無能到於是
須菩提驚問佛亦不能行不能到湏
菩提謂是法雖甚深微妙難行是事
佛應當得佛答従須陀洹乃至佛皆
無能行無能到佛意三世十方佛不
能行不能到何况一佛平等性自尒
故須菩提復問佛於一切法中行力
自在佛無㝵智慧無處不到云何言
不能行不能到佛答若佛與平等異
應有是難何以不能行不能到今凡
夫平等須陀洹平等佛平等皆一平
等無二無分別是凡夫乃至佛自性
不能自性中行不能自性中到自性
應他性中行是故佛說若佛與平等
異佛應行平等但佛卽是平等故不
大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二十六張正
[14-1455b]
行不到非以智慧少故須菩提白佛
言若平等凡夫乃至佛不可得異今
凡夫聖人不應有差別佛可湏菩提
平等中無差別世諦故凡夫法中
有差別復問若凡夫乃至佛無有差
別云何三寶大現於世間大利益衆
生佛答平等卽是法寶法寶卽是佛
寶僧寶何以故未得法時不名爲佛
得平等法故名爲佛得是平等法故
分別有須陀洹等差別湏菩提受佛
教是法皆無合無散无色無形无對
一相所謂無相唯佛有是力於空無
相中分別是凡夫是聖人佛告須菩
提如是如是若諸佛不分別是法云
何當知有地獄乃至十八不共法問
曰諸佛如日出不能令高者下下者
高但能照明万物令有眼者別識諸
佛亦如是亦不轉諸法相但以一切
智照爲人演說令知汝何以故言若佛
不分別諸法云何知有地獄乃至十
八不共法如今畜生等現目所見人
皆識知何須佛說答曰佛雖不作好
醜諸事而演說示人知有二種一者
大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二十七張正
[14-1455c]
凡夫虛妄知二者如實知知畜生等相
是凡人虛妄知佛爲知實相故言佛
不分別諸法云何知有地獄等復次
諸佛法寂滅相無戲論此中若分別
有地獄等相不名爲寂滅不二無戲
論法佛雖知寂滅不二相亦能於寂
滅相中分別諸法而不墮戲論離諸
法實相者雖眼見畜生等亦不能如
實知其相如牛角足尾等諸分邊和
合更有牛法生是爲一諸分多牛法
一一不作多多不作一有人言此說
非也除此諸分應更有牛法力用可
見牛法衆分和合生而牛法不異衆
分何以故見此衆分合故名爲見牛
更不見餘物爲牛異者破一一者破
異不一不異破一異若無一異云何
有不一不異若入是諸法平等中尒
時始如實得牛相是故言若佛不分
別諸法相不說二諦云何善說畜生
等所謂於平等不動而分別諸法不
動者分別諸法時不著一異相湏菩
提白佛如佛於諸法等中不動辟支
佛乃至凡夫於諸法等中亦不動何
大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二十八張正
[14-1456a]
以故諸佛平等相乃至凡夫亦平等
相世尊若尒者佛云何分別諸法是
色異色性異受性異乃至有爲無爲
性異若不分別諸法菩薩行般若波
羅蜜時不得従一地至一地乃至淨
佛國土佛答於汝意云何推尋色等
相爲是空不世尊實空空中有異相
法不答言不何以故是畢竟空以無
相智慧可解是中云何有異相佛語
須菩提若空中無異相空便是實是
故汝云何於空中分別諸法作是難
畢竟空中空亦不可得各各相亦不
可得汝云何以空各各相爲難以是
因緣故當知諸法平等中無分別故
無凡夫人但凡夫人非實相不離實相
凡夫實相卽是聖人相是故言不但
凡夫不離凡夫乃至佛亦如是湏菩
提以平等相大利益欲知平等定相
是故問爲是有爲爲是無爲佛答非
有爲非無爲何以故若有爲皆是虛
誑作法若無爲無爲法無生住滅故
無法無法故不得名無爲因有爲故
有無爲如經中說離有爲無爲不可
得大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二十九張

[14-1456b]
如離長無短是相待義問日有爲法
是無常無爲法是常云何言離有爲无
爲不可得答曰無爲法無分別故無
相若說常相不得言無相破有爲法
故名無爲更無異法如人閉在牢獄
穿牆得出破壁是空更無異空空亦
不従因緣生無爲法亦如是有爲法
中先有無爲性破有爲卽是無爲是
故說離有爲無爲不可得是有爲無
爲性皆不合不散一相所謂無相佛
以世諦故說是事非第一義何以故
佛自說因緣第一義中無身口意行
有爲無爲法平等卽是第一義觀是
有爲無爲法平等亦不著一相菩薩
於第一義中不動而利益衆生方便
力故種種因緣爲衆生說法也
大智度論卷第九十五
庚子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
勅雕造
大智度論苐九十五卷苐三十張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