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n0001 瑜伽師地論-唐-彌勒菩薩 (TKD)


[15-1086c]
攝無性知
等密意等所
行通達與隨入差別依爲後問三種自
性相等五法初自性五法中幾所攝
答都非所攝問第二自性幾所攝答
四所攝問第三自性幾所攝答一所
攝問若依他起自性亦正智所攝何
故前說依他起自性緣遍計所執自
性執應可了知答彼意唯說依他起
自性雜染分非清淨分若清淨
分當知緣彼無執應可了知復次三
種自性三種無自性性謂相無自性
性生無自性性勝義无自性性由相
無自性性故遍計所執自性說無自
性由生無自性性故及勝義無自性
性故依他起自性說無自性非自然
有性故非清淨所緣性故唯由勝義
無自性性故圓成實自性說
[15-1087a]
無自性何以故由此自性亦是勝義
亦一切法無自性性之所顯故
問三種自性幾應遍知答一切問幾
應永断答一問幾應證得答一
復次由此三種自性一切不了義經諸
隱密義皆應決了謂諸如來秘密語
言及諸菩薩隨無量教秘密語言所
有要義皆由如是三種自性應隨決了
問如經中說無生法忍云何建立答
由三自性而得建立謂由遍計所執
自性故立本性無生忍由依他起自
性故立自然無生忍由圓成實自性
故立煩惱苦垢无生忍當知此忍無
有退轉
復次三種解脫門亦由三自性而得
建立謂由遍計所執自性故立空解
脫門由依他起自性故立无願解脫
門由圓成實自性故立無相解脫門
問遍計所執自性何等智所行爲凡
智耶爲聖智耶答都非智所行以無
相故問依他起自性何等智所行答
是二智所行然非出世聖智所行問
圓成實自性何等智所行答唯聖智
瑜伽師地論第七十四卷第二張福
[15-1087b]
所行
問諸觀行者通達遍計所執自性時
當言行於相耶當言行於無相耶答
若以世間智而通達時當言行於相
若以出世智而通達時當言行於无
相如遍計所執自性依他起自性圓
成實自性當知亦爾
問若觀行者如實悟入遍計所執自
性時當言隨入何等自性答圓成實
自性問若觀行者隨入圓成實自性
時當言除遣何等自性答依他起自性
問遍計所執自性有幾種答隨於依
他起自性中施設建立自性差別所
有分量卽如其量遍計所執自性亦
爾是故當知遍計所執自性无量差
別又於依他起自性中當知有二種
遍計所執自性執一者隨覺二者串
習習氣隨眠問依他起自性有幾種
答當知如相品類差別復有二種依
他起自性一遍計所執自性執所起
二卽彼无執所起問圓成實自性有
幾種答於一切處皆一味故圓成實
自性無有安立品數差別
瑜伽師地論第七十四卷第三張福
[15-1087c]
問遍計所執自性當言何所依止答
當言依止三事謂相名分別問依他
起自性當言何所依止答當言卽依
遍計所執自性執及自等流問圓成
實自性當言何
所依止答當言
无所安住無所依止復次嗢拕南曰若
無有作業微
細等無體生執等了知染苦喻分別
問若無遍計所執自性當有何過答
於依他起自性中應无名言無名言
執此若無者應不可知雜染清淨問
若無依他起自性當有何過答不由
功用一切雜染皆應非有此若無者
應無清淨而可了知問若无圓成實
自性當
有何過答一切清淨品皆應不可知
問遍計所執自性能爲幾業答五一
能生依他起自性二卽於彼性能起
言說三能生補特伽羅執四能生法
執五能攝受彼二種執習氣麤重問
依他起自性能爲幾業答亦五一能
生所有雜染法性二能爲遍計所執
瑜伽師地論第七十四卷第四張福
[15-1088a]
自性及圓成實自性所依三能爲補
特伽羅執所依四能爲法執所依五
能爲二執習氣麤重所依問圓成實
自性能爲幾業答亦五由是二種五
業對治生起所緣境界性故
問遍計所執自性當言微細當言麤
耶答當言微細如微細難見難了當
知亦爾問依他起自性當言微細當
言麤耶答當言是麤然難見難了問
圓成實自性當言微細當言麤耶答
當言極微細如極微細極難見極難
了當知亦爾
問此三自性幾是無體能轉有體答
一問幾是有體能轉有體无體答一問
幾是有體而非能轉答一
問此三自性幾是不生能生於生答
一問幾是生能生生不生答一問幾
是非生不能生生及不生答一
問遍計所執自性執無執相云何應
知答此有二種一彼覺悟執或无執
二彼隨眠執或無執若由言說假立
名字遍計諸法決定自性當知是名
彼覺悟執若善了知唯有名者知唯
瑜伽師地論第七十四卷第五張福
[15-1088b]
名故非彼諸法有決定性當知是名
於彼無執若未拔彼習氣隨眠當知
於彼有隨眠執乃至未捨習氣麤重
若永斷巳當知无執問依他起自性
執无執相云何應知答若由遍計所
執自性覺悟執故復遍計彼所成自
性是名初執若善了知唯有衆相不
遍計彼所成自性是名無執若於相
縛未永拔者於諸相中有所得時名
第二執若於相縛巳永拔者於无相
界正了知故於相無得或於後時如
其所有而有所得當知無執問圓成
實自性執無執相云何應知答此无
有執此界非執安足處故若於此界
未得未觸未作證中起得觸證増上
慢者當知卽是遍計所執及依他起
自性上執
問遍計所執自性當云何知答當正
了知唯有其名唯遍計執無相无性
無生無滅無染無淨本來寂靜自性
涅槃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非繫非
離繫非縛非解脫非苦非樂非不苦
不樂唯是一味遍一切處皆如虛空
瑜伽師地論第七十四卷第六張福
[15-1088c]
以如是等無量行相應正了知遍計
所執自性問依他起自性當云何知
答當正了知一切所詮有爲事攝云
何一切所詮事耶所謂薀事界事處
事緣起事處非處事根事業事煩惱
事隨煩惱事生事惡趣事善趣事産
生事色類事四大王衆天事乃至他
化自在天事梵衆天事乃至色究竟
天事空無邊處事乃至非想非非想
處事隨信行事隨法行事順決擇分
善根事見道事修道事預流果事乃
至阿羅漢果事獨覺事等正覺事滅
想受事到彼岸事念住事乃至道支
事靜慮无量無色定事修想事修隨
念事解脫勝處遍處事力無所畏願
智不護念住大悲永害習氣諸相隨
好一切種妙智一切不共佛法事又
當了知同於幻夢光影谷響水月影
像及變化等猶如聚沬猶如水泡猶
如陽焰猶如芭蕉如狂如醉如害如
怨如飮尿友喻如假子喻毒蛇篋是
空無願遠離无取虛僞不堅如是等
類差別無量問圓成實自性當云何
瑜伽師地論第七十四卷第七張福
[15-1089a]
知答當正了知如先所說差別之相
所謂眞如實際法界如是等類无量
差別復當了知所餘差別謂無形色
不可覩見無所依住無所攀緣不可
顯現不可了別不可施爲不可宣說
離諸戲論無取無捨如是等類差別
無量問此三自性幾自非染能令他
染答一問幾唯自染答一問幾自清
淨令他清淨答一如染當知苦亦爾
問遍計所執自性以何爲喻答譬如
虛空問依他起自性以何爲喻答如
害如怨問圓成實自性以何爲喻答
譬如無盡大寶伏藏
問遍計所執自性由何故遍計答由
依他起自性故問依他起自性由何
故依他答由因緣故問圓成實自性
由何故圓成實答由一切煩惱衆苦
所不雜染故又由常故
問如說能取眞實義慧是无分別
云何應知無分別相爲由不作意故
爲由超過彼故爲由无所有故爲由
是彼性故爲由於所緣境作加行故
若由無作意故者彼與如理作意相
瑜伽師地論第七十四卷第八張福
[15-1089b]
應不應道理熟眠狂醉應成此過若
由超過彼故者云何不與聖教相違
如說三界所有諸心心所皆是分別
若由無所有故者云何此慧非成非
心所若由是彼性故者云何此慧非
成色自性及非貫達相若由於所緣
境作加行故者云何不謗無分別慧
離加行性若如是等皆不應理云何
當知無分別慧答於所緣境離加行
故此所緣境離有無相諸法眞如卽
此亦是離諸分別由先勢力所引發
故雖離加行若於眞如等持相應妙
慧生時於所緣相能現照取是故此
慧名无分別如是巳說眞實義分決
擇由五因緣當知菩薩所有威德不
可思議何等爲五一者菩薩所有威
德超過一切尋思境故二者菩薩所
有威德世間譬喻不可得故三者菩
薩所有威德唯繫屬善磨瑩心故四
者菩薩所有威德與不定地心一向
不同分故五者菩薩所有威德一向
繫屬定地心故
復次於大乘中有十法行能令菩薩
瑜伽師地論第七十四卷第九張福
[15-1089c]
成熟有情何等爲十謂於大乘相應
菩薩藏攝契經等法書持供養惠施
於他若他正說恭敬聽聞或自翫讀
或復領受受巳廣音而爲諷誦或復
爲他廣說開示獨處空閑思量觀察
隨入修相問如是十種法行幾是能
生廣大福德道答一切問幾是加行
道答一謂第九問幾淨障道答一謂
第十如是種類餘決擇文更不復現
復次如聞所成地攝大乘中說大菩
提由五種相應當了知謂自性故功
能故方
便故轉故還故而未分別今當解釋
云何大菩提自性謂勝聲聞獨覺轉
依當知此轉依復有四種相一生轉
所依相二不生轉所依相三善觀察
所知果相四法界清淨相生轉所依
相者謂佛相續出世間道生轉所依
若不爾不得此轉依此道應當不生
不轉若遠離彼而有此事未轉依時
先應有此不生轉所依相者謂一切
煩惱及諸習氣不生轉所依若不爾
不得此轉依一切煩惱及諸習氣便
瑜伽師地論第七十四卷第十張福
[15-1090a]
有衆緣和合不生不轉應不可得善
觀察所知果相者謂此轉依是善通
達所知眞實所知眞如果若不爾諸
佛自性應更觀察更有所斷更有所
滅法界清淨相者謂此轉依巳能除
遣一切相故是善清淨法界所顯若
不爾此應無常應可思議然此轉依
是常住相不可思議復次此不可思
議說名無二由五種相應當了知一
由自性故二由處故三由住故四由
一性異性故五由成所作故
云何由自性故不可思議謂或卽色
或離色如是不可思議或卽受想行
識或離受想行識如是不可思議或
卽地界或離地界如是不可思議或
卽水界火界風界或離水界火界風
界如是不可思議或卽眼處或離眼
處如是不可思議或卽耳鼻舌身意
處或離耳鼻舌身意處如是不可思
議或有或非有如是不可思議
云何由處故不可思議謂或在欲界
或離欲界如是不可思議或在色界
無色界或離色界無色界如是不可
瑜伽師地論第七十四卷第十一張福
[15-1090b]
思議或在人中或離人中或在天上
或離天上如是不可思議或在東方
或離東方或在南西北方上下方維
或離南西北方上下方維如是不可
思議
云何由住故不可思議謂安住如是
如是色類樂住如是不可思議安住
如是如是色類奢摩他住如是不可
思議安住有心住如是不可思議安
住無心住如是不可思議安住如是
色類聖住如是不可思議安住如是
色類天住梵住如是不可思議
云何一性異性不可思議謂一切佛
同安住一無漏界中爲是一性爲是
異性如是不可思議
云何成所作故不可思議謂如是如
是如來同界同智勢力勇猛住无漏
界依此轉依能作一切有情義利如
是不可思議此復二因緣故當知不
可思議謂離言說義故及過語言道
故不可思議又出世間故無有世間
能爲譬喻是故不可思議
云何功能謂若略說有十自在說名
瑜伽師地論第七十四卷第十二張福
[15-1090c]
功能謂壽自在等如本地分巳說云
何加行謂若略說有四種化說名加
行一未成熟有情令成熟故作菩薩
行化二巳成熟有情令解脫故於三
千大千世界百拘胝贍部洲中同於
一時方便攝受如來之化三卽爲彼
所化有情作聲聞化四卽爲彼所化
有情作獨覺化當知一切諸佛世尊
於此四
種變化事中遍十方界功能无㝵云
何爲轉當知此轉略有二種一權時
轉二畢竟轉權時轉者謂諸有情乃
至未成熟未解脫來諸佛世尊有變
化轉畢竟轉者謂如无盡不可思議
諸佛自性大光明
轉如是能作一切有情所作事轉云
何爲還當知此還亦有二種一權時
還二畢竟還權時還者謂所化有情
巳成熟巳解脫故従此无間諸佛世
尊現般涅槃非畢竟滅畢竟還者當
知煩惱及諸習
氣畢竟盡故彼所依處衆苦亦盡云
何能讃歎者於如來所能作饒益瑜伽
師地論第七十四卷第十三張福
[15-1091a]
謂隨所讃歎但行自利非由讃歎於
如來所有異所作猶如造缾何以故
如來隱善極少欲故復有二種於如
來所稱揚讃歎甚希奇法一令讃歎
者純行自利生無量福二於遠離一
切所求諸如來所而作饒益謂於如
來所如如讃歎如是如是攝受自利
如如攝受自利如是如是名以供養
攝受如來由此因緣生極廣大无盡
福聚又諸如來有二種事一不可意
事二可意事
復次由六種相當知略攝如來功德
一圓滿二無垢三不動四无等五能
作有情利益事業六功能
云何圓滿謂諸如來成就三界及出
世間一切功德彼出世間所有功德
超過一切語言行路是故如來一切
歌詠所不能及由此因緣彌應讃歎
云何無垢謂諸功德有七種垢一欲
二見三疑四慢五憍六隨眠七慳彼
於如來一切永无何以故由諸如來
所有功德不求他知謂欲令他知我
成就如是功德又於此德无執著見
瑜伽師地論第七十四卷第十四張福
[15-1091b]
又於此德無有疑惑爲功德耶爲過
失耶又不以已所有功德與他挍量
又不觀已所有功德憍醉掉舉生欣
生喜非彼功德爲諸煩惱之所隨眠
永害煩惱幷習氣故又於功德无慳
悋心謂勿令他同所證得
云何不動謂諸外道不能動故一切
魔軍不能動故一切盜賊不能奪故
一切親屬不能壞故一切國王不能
壞故火水風大不能變故壽命雖盡
亦無退故由諸如來功德无盡是故
不動
云何無等謂諸如來所有功德極廣
大故極尊勝故極衆多故大威力故
若淨不淨一切有情無與等者是故
無等
云何能作有情利益事業謂捨所得
廣大無罪所有安樂方便示現利他
加行是故能作利益他事
云何功能謂於所作利有情事不待
作願而圓證故彼加行智爲親屬故
於彼恒時而專志故
復次由五因緣當知諸天非所歸依
瑜伽師地論第七十四卷第十五張福
[15-1091c]
何等爲五一由形相故二由自性故三
由作業故四由法爾故五由因果故
云何諸天由形相故非所歸依謂由
不現見無交議故由形暴惡有怖畏
故由習放逸有貪愛故由捨利他無
悲愍故由不了知作與不作於眞實
義不通達故
云何如來由形相故是眞歸依謂由
現見有交議故由形憺怕无怖畏故
由無縦逸離貪愛故由常不捨利有
情事有悲愍故由善了知作與不作
於眞實義善通達故
復由五相唯有如來是眞歸依何等
爲五一爲利益一切有情取菩提故
二能善轉正法眼故三於恩怨諸有
情所等心利故四捨一切家宅親屬
攝受貪愛根寂靜故五能善解一切
疑故
云何諸天由自性故非所歸依謂彼
諸天漏所隨故性非調善能調御他
不應道理如來永離一切漏故其性
調善故能調御一切有情
云何諸天由作業故非所歸依謂彼
瑜伽師地論第七十四卷第十六張福
[15-1092a]
諸天受用諸欲安住爲業損害有情
惡業可得如來廣大無垢靜慮安住
爲業能作有情利益爲業
云何諸天由法爾故非所歸依謂諸
世間及出世間吉祥盛事一切皆依
自功力故若離功力雖於諸天極申
敬事亦不能得雖不敬事但作功力
必能得故
云何諸天由因果故非所歸依謂諸
天身爲由能感天業所得爲由供養
諸天故得爲無因得若由能感天業
得者但應歸依自所作業非彼諸天
若無因得應歸無因不應歸天若由
供養諸天故得此諸天身爲當但用
供養爲因爲天爲倶若唯供養天應
唐捐隨所供養應感天身若但由天
供養徒設雖不供養天應令彼獲得
天身若言倶由謂以供養攝降諸天
隨所思願皆令果遂若爾七種所思
果遂不決定故不應道理謂供養緣
於所攝受諸信解者於信解緣於信
解事於能徃趣最勝天身於能果遂
最勝富樂於能滅壞阿素洛等所有
瑜伽師地論第七十四卷第十七張福
[15-1092b]
怨敵及於従沒
復次有四清淨一名清淨二語清淨
三自性清淨四形相清淨又此形相
有大威德斷諸疑網能善記別難化
能化天人所歸善能誨導證出離性
制諸外道
復次云何當知色等想事色等施設
是假名有非實物有謂諸名言熏習
之想所建立識緣色等想事計爲色
等性此性非實物有非勝義有是故
如此色等想法非眞實有唯是遍計
所執自性當知假有若建名言熏習
之想所建立識如其色等想事緣離
言說性當知此性是實物有是勝義
有此中道理言論成立如菩薩地應
知若諸名言熏習之想所建立識緣
遍計所執自性爲境卽說此性非内
非外非二中間少有可得非已生非當
生非正生非已滅非當滅非正滅本
來寂靜自性涅槃何以故此唯假有
非勝義有故若離名言諸法自性當
知此性凡夫所生邪執爲緣巳生當
生正生已滅當滅正滅若未永斷未
瑜伽師地論第七十四卷第十八張福
[15-1092c]
知便成雜染若巳永斷巳遍知乃
成清淨復有四法能令菩薩攝正多
聞謂多聞持多聞證多聞果多聞淨
如其次筞菩提
願事善友思擇力住空閑應知其相
問諸菩薩意樂界云何答於諸佛法
信解有性所顯故問諸菩薩増上意
樂界云何答於諸佛法信解有德所
顯故問諸菩薩勝解界云何答於諸
佛法信解可得所顯故問諸菩薩愍
云何答於苦現前諸有情所隨生愍
傷故問諸菩薩悲云何答於苦因現
前諸有情所隨生悲哀故問諸菩薩
慧云何答於所知境通達如所有性
故問諸菩薩智
云何答於所知境通達盡所有性故
復有三種思惟過患
謂不究竟思惟非處思惟顚倒思惟
復次如諸菩薩所行惠施當知此施
由七種相乃得清淨謂施物清淨戒
清淨見清淨心清淨語清淨智清淨垢
清淨如是清淨當知一切皆有十相
云何施物清淨十相一廣大施謂衆瑜
伽師地論第七十四卷第十九張福
[15-1093a]
多差別故一平等施謂無増无減故
二應時施謂當彼所樂故四上妙施
謂色等具足故五清淨施謂非不淨
物所雜穢故六如法施謂无罪相應
故七隨樂施謂隨求者所愛樂故八
利益施謂隨彼所冝故九或頓或漸
施謂觀彼求者故十無間施謂无斷
絕故
云何戒清淨十相一發勤精進所獲
財物而用惠施二自手臂力所致財
物而用惠施三離垢汙物而用惠施
四如法而施五如法所得而用惠施
六息除諸惡而行惠施七調伏諸根
而行惠施八殷重恭敬而行惠施九
自手而施十於已僕従先行恩養然
後惠施他來求者
云何見清淨十相一不計度我能行
施施爲我所而行惠施二不將已挍
量於他謂我是勝是等是劣而行惠
施三不觀他當有反報而行惠施四
不觀察當來有勝殊妙富樂而行惠
施五不觀施全無有果而行惠施六
不觀施不相似果而行惠施七不觀
瑜伽師地論第七十四卷第二十張福
[15-1093b]
施有顚倒果而行惠施八不觀煞害
爲伴侣善而行惠施九不觀奇變吉
祥之相而行惠施十不爲世間聲譽
稱讃而行惠施
云何心清淨十相一憐愛心而行惠
施謂任自性於諸有情二珍寶心而
行惠施謂於施所三平等心而行惠
施謂於怨親及中庸所四調伏垢心
而行惠施謂於慳垢及蓄積垢當知
不施於他名爲慳垢自不受用名蓄
積垢五欣樂心而行惠施謂由七相
一於未來求者發喜樂心故二於已
來求者初見便生淨信心故三於正
施時生悦豫心故四生靜定心故五
生無足心故六生不惱害意趣心故
七施巳無追悔心故六忍辱心而行惠
施謂於求者强遮障中能堪忍故及
無猒倦故七以慈心而行惠施謂於
惱害者八以悲心而行惠施謂於有
苦者九以喜心而行惠施謂於有功
德者十以捨心而行惠施謂於親友
云何語清淨十相一先於施物恣
彼乞者二彼若至時稱善來進三遠
瑜伽師地論第七十四卷第二十一張福
[15-1093c]
離嚬蹙平面而視舒顏含笑先言問
訙四以柔軟言共申談論安慰乞者
五従此無間言當施汝可愛財物欣
慶斯施六正發施言吾今惠汝七彼
若遮障従容分布不出麤言八於乞
求者若對若背不毀不呰亦無論說
九若無施物正言詞謝許得隨與十
於乞求者終不對面呵責驅逐輕笑
戲弄亦不令其改容懷愧云何智清
淨十相一由惠施智清淨二由求者智
清淨三由施物智清淨四由施加行
智清淨五由以施成熟有情智清淨
六由方便善巧智清淨七由諸欲過
患智清淨八由除垢智清淨九由於
友遠離
攝受智清淨十由隱覆六方智清淨
一由惠施智清淨者謂於施異名於
施體相於施訓辭於施差別皆如實
知而行惠施二由求者智清淨者謂
於一切有情皆住福田覺而行惠施
於諸勝劣有得有失怨恩等所能善
了知隨來求者所樂差別而行施故
又先以諸所施財物遍於一切有情瑜伽
師地論第七十四卷第二十二張福
[15-1094a]
之類意樂而捨若諸求者自然取時
皆生隨喜三由施物智清淨者謂於
一切工巧業處智善巧故速疾能集
所有財物而用惠施或由善根之所
攝受謂於前生或現法受所感財物
而用惠施或發神通或由法受所致
財物而用惠施或他積集所有財物
而用惠施如勸導他或任彼務
四由施加行智清淨者謂於施加行
能善了知不令求者身心勞倦自心
无染而行惠施善能分布施來求者
施貧匱者施無依者施惡行者施妙
行者施自僕従謂若貧乏中財大財
隨其所應如軌行施非不如軌
五由施成熟有情智清淨者謂善了
知施能成熟諸有情巳而行惠施以
所施物與諸大衆普共行施亦令大
衆生無量福又於貧窮樂行施者以
已財物分布與之令其行施或有不
貧内懷慳悋雖欲惠施而不能用自
財布施卽以財物與之令施或於佛
法及僧田中欲有所作便以財物棄
捨與之令彼造作由此因緣於二門
瑜伽師地論第七十四卷第二十三張福
[15-1094b]
中生無量福
六由方便善巧智清淨者謂或由教
導令行惠施或强力逼令行惠施或
領彼恩令行惠施或由生故令行惠
施或由神力而行惠施七由諸欲過
患智清淨者謂於諸欲所有過患如
實知已而行惠施謂於苦薀中或時
了知二種過患一者現法二者後法
或時了知五種過患謂如五種過患
經說或時了知六種過患謂此諸欲
是怖増語如是等類廣說如經或時
了知七種過患謂知諸欲无常虛僞
誑妄失法譬如幻事惑乱愚夫或時
了知八種過患謂知諸欲如朽骸骨
如經廣說乃至猶如樹端熟果
八由除垢智清淨者謂於除遣十四
垢業如實知巳而行惠施此如尸佉
落迦經說
九由於友遠離攝受智清淨者謂能
善知遠離四種惡友攝受四種善友
而行惠施此亦如尸佉落迦經說
十由隱覆六方智清淨者謂隱覆六
方而行惠施此亦如尸佉落迦經說
瑜伽師地論第七十四卷第二十四張福
[15-1094c]
云何垢清淨十相一遠離懈怠垢而
行惠施謂或内或外或近或遠或身
疲倦或不疲倦或身羸劣或不羸劣
而常惠施二遠離貪垢而行惠施謂
於財物三遠離瞋垢而行惠施謂於
求者四遠離癡垢而行惠施謂於因
果五遠離障垢而行惠施言障垢者
謂四種障一不串習二匱乏三耽湎
四觀果六善分布而行惠施此卽遠
離非道理垢謂貧乏者於自僕従若
中財者卽於彼所及貧苦所若大財
者卽於彼所亦於其餘來求者所七
由圓滿而行惠施此卽遠離諸減少
垢謂事圓滿意樂圓滿事圓滿者復
有七相一施資産事二施國土事三
施有情事四施莊嚴事五施舎宅事
六施居處事七施内身事意樂圓滿
者謂於内身及外財寶獲得自性无
著意樂八由清淨而行惠施此卽遠
離不清淨垢謂由十種清淨卽無著
無取等如本地分廣說九善觀察而行
惠施此卽遠離惡慧垢謂觀察施物
觀察意樂觀察其田觀察施物者謂瑜伽
師地論第七十四卷第二十五張福
[15-1095a]
觀察受用勝於積聚觀察惠施勝於
受用何以故若中唯積聚不能自益
不能益他非現法利非後法利若諸
菩薩唯自受用名自饒益非饒益他
名現法利非後法利若諸菩薩能行
惠施便自發生廣大歡喜名自饒益
名饒益他名現法利名後法利觀察
意樂者當知意樂略有四種一於因
中無倒意樂二於果中无著意樂三
於有情悲愍意樂四於一切智智圓
滿意樂由如是等諸意樂故而行惠
施觀察田者當知略由五相一於是
處乞求可得二於是處巳有乞求復
加貧匱三於是處巳有貧匱復無依
怙四於是處有無依怙復行惡行是
名爲田五於是處雖無此等而有修
行善行可得由七種相當知非田一乞
求者極大暴惡普爲怨害歸依怨害
而有所求二酄爲善事終不能得三
心懷染汙爲染汙事而有乞求四爲
損惱而有乞求五乞求者或自是魔
或魔所魅非處乞求六乞求父母或
復隨一非所施物七能爲無義由此
等瑜伽師地論第七十四卷第二十六張

[15-1095b]
相當知是名觀察非田十具方更德而
行惠施此卽遠離無方便過失垢此
中方便者謂串習施不顧身命悲愍
有情眞實義智无上菩提勝解教導
强力逼迫處任恩報生及神力
堬伽師地論卷第七十四
丙牛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
勅雕造
瑜伽師地論第七十四卷第二十七張福
[15-1095c]
瑜伽師地論
卷第七十五福彌勒菩
薩說三藏法師玄奘奉詔
譯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四